CN215127450U - 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27450U
CN215127450U CN202120919622.XU CN202120919622U CN215127450U CN 215127450 U CN215127450 U CN 215127450U CN 202120919622 U CN202120919622 U CN 202120919622U CN 215127450 U CN215127450 U CN 2151274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cavity
mounting hole
connecting portion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1962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四周
鲁永柱
张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1962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274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274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274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其中,盖体组件包括:盖本体,盖本体设置有开口朝下的下安装腔;发热元件,设置在下安装腔内;保护罩,保护罩包括通风板和间隔分布的多个支撑脚,多个支撑脚的第一端与通风板连接,多个支撑脚的第二端向安装腔的内部延伸,并与盖本体连接。采用多个支撑脚将通风板连接到盖本体上,使多个支撑脚的第一端与通风板连接,第二端越过发热元件向下安装腔内部延伸来与盖本体连接,一方面有利于保证保护罩的安装稳定性,另一方面使得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可通过相邻两个支撑脚之间的间隙侧向传递,从而提高食材加热效率。

Description

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盖体组件和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的空气炸锅,为避免发热管烫伤用户以及保护发热管免受外力而损坏,通常会在发热管处罩设保护罩。相关技术中的保护罩大多通过侧壁包围发热管,并使热量通过保护罩的底壁上的通风孔向外传递,但这会导致热量无法侧向传递出去,影响食物加热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盖体组件。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盖体组件,盖体组件包括:盖本体,盖本体设置有开口朝下的下安装腔;发热元件,设置在下安装腔内;保护罩,保护罩包括通风板和间隔分布的多个支撑脚,多个支撑脚的第一端与通风板连接,多个支撑脚的第二端向下安装腔的内部延伸,并与盖本体连接。
本实施例提出的盖体组件包括开口向下的下安装腔和位于下安装腔内的发热元件,在盖体组件盖设在烹饪器具的锅体上的情况下,通过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来对放置于锅体内的食材进行加热。在发热元件处设置保护罩,使保护罩的通风板位于发热元件的下方,一方面便于热量通过通风板向下传递,另一方面有利于稳定支撑发热元件。而且,采用多个支撑脚将通风板连接到盖本体上,使多个支撑脚的第一端与通风板连接,第二端越过发热元件向下安装腔内部延伸来与盖本体连接,一方面有利于保证保护罩的安装稳定性,另一方面使得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可通过相邻两个支撑脚之间的间隙侧向传递,从而提高食材加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支撑脚沿通风板的边缘等间距分布。有利于保护罩稳定连接在盖本体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支撑脚的延伸高度大于或等于通风板的上表面与发热元件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有利于保证多个支撑脚越过发热元件连接盖本体,也有利于多个支撑脚从侧向上包围发热元件而避免用户误触发热元件而烫伤。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支撑脚包括支撑条,支撑条具有弯折的第一连接部和弯折的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盖本体连接,第二连接部与通风板连接。
在这些实施例中,使支撑脚大致呈条状,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便于热量侧向传递。而且,使支撑条具有弯折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通过弯折的第一连接部来连接盖本体,有利于较大面积贴合盖本体,保证二者的连接强度,通过弯折的第二连接部来连接通风板,有利于使第二连接部较大面积贴合通风板,保证二者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保护罩的安装稳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沿水平方向延伸。
在这些实施例中,使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沿水平方向延伸,方便支撑脚与平板状的通风板连接在一起,也方便支撑脚与盖本体稳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向相反方向延伸。
在这些实施例中,使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向相反方向延伸,使得支撑脚与盖本体、通风板的连接位置可以错开一定距离,方便装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孔,下安装腔的腔侧壁对应于第一连接部的位置设置有安装台,盖体组件的第一螺纹件穿过第一安装孔插入安装台。
在这些实施例中,使第一连接部和下安装腔的腔侧壁通过第一螺纹件如螺钉连接在一起,连接牢固。而且在下安装腔的腔侧壁上设置安装台,便于支撑脚对准安装台的位置进行安装,便于保护罩快捷、准确安装到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安装腔的腔侧壁设置有凸出部,凸出部向下的表面形成水平延伸的安装台。方便水平延伸的第二连接部与安装台平稳对接,装配方便,而且连接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安装腔的腔侧壁从上至下向下安装腔的外部倾斜,下安装腔的腔侧壁的一部分横向向外凸出,以在下安装腔的腔侧壁的内侧形成水平延伸的安装台。
在这些实施例中,使下安装腔的腔侧壁为倾斜壁,便于腔侧壁的一部分外凸形成水平延伸且从下至上能够外露的安装台,从而方便水平延伸的第二连接部与安装台平稳对接,装配方便,而且连接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设置有第二安装孔,通风板对应于第二安装孔的位置设置有第三安装孔,盖体组件的第二螺纹件穿过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
在这些实施例中,使支撑脚的第二连接部上的第二安装孔对准通风板上的第三安装孔,使二者通过第二螺纹件,如螺钉或螺栓连接在一起,连接牢固,而且便于拆卸。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风板上第三安装孔的一侧设置止挡部;第二连接部的端部设置有与止挡部相对应的缺口,在止挡部与缺口相卡接的情况下,第二安装孔与第三安装孔相对应。
在这些实施例中,在通风板上靠近第三安装孔的位置设置止挡部,并在第二连接部上设置缺口,使止挡部与缺口相卡接的情况下,第二安装孔能够对准第三安装孔,便于对准止挡部的位置进行装配,使第二安装孔快速对准第三安装孔,提高装配效率。而且,使止挡部能够对支撑脚进行限位,避免支撑脚相对于通风板发生转动,提高装配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风板的一部分向上凸出形成凸台,并且凸台相对的两侧与通风板之间具有开口,第三安装孔设置于凸台;第二连接部从位于凸台的一侧的开口插入凸台的底部,第二连接部的端部向上弯折形成挂接部,挂接部插入位于凸台的另一侧的开口挂设在凸台的边缘。
在这些实施例中,使通风板的一部分上凸形成凸台,并使凸台相对的两侧具有开口,使第二连接部能够通过一侧的开口插入到凸台的下方,有利于支撑脚稳定支撑通风板。而且,使第二连接部的端部向上弯折形成挂接部,使挂接部插入另一侧的开口并勾住凸台的边缘,进一步提高支撑脚与通风板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风板上设置有多个通风孔。使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通风孔传递出去。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风板上表面上形成有向上突出的支撑筋,发热元件搭设于支撑筋。
在这些实施例中,使通风板上具有支撑发热元件的支撑筋,一方面可有效避免发热元件与通风板大面积接触导致通风板变色或涂层受损;另一方面能够提高通风板的结构强度,提高对发热元件的支撑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本体还设置开口朝上的上安装腔,盖体组件还包括:分隔支撑座,设置在上安装腔和下安装腔之间,并且分隔支撑座上设置有使上安装腔与下安装腔连通的连通孔;第一扇叶,设置在下安装腔内;驱动装置,设置在上安装腔中,通过连通孔与第一扇叶连接;内螺纹柱,设置在分隔支撑座上;驱动装置支架,驱动装置支架与内螺纹柱连接,驱动装置设置在驱动装置支架上。
在这些实施例中,使盖本体还设置有上安装腔,通过上安装腔来容纳驱动装置等部件。在下安装腔内设置第一扇叶,通过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扇叶转动,使得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第一扇叶吹动快速传递到食材,提高加热效率。在盖本体上设置分隔支撑座来分隔上安装腔和下安装腔,一方面可避免驱动装置污染食材,另一方面便于支撑驱动装置。而且,在分隔支撑座上设置内螺纹柱,使驱动装置支架通过螺丝装配在内螺纹柱上,使驱动装置设置在驱动装置支架上,提高驱动装置的安装牢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螺纹柱贯穿分隔支撑座,并延伸至分隔支撑座的另一侧。
在这些实施例中,使内螺纹柱贯穿分隔支撑座并延伸到分隔支撑座的另一侧,而非仅依靠内螺纹柱的根部来连接分隔支撑座,使得驱动装置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能够通过内螺纹柱的侧壁充分传递至分隔支撑座,使内螺纹柱不易断裂,从而提高对驱动装置的支撑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螺纹柱的外侧壁与分隔支撑座之间连接有连接筋。提高内螺纹柱与分隔支撑座的连接牢固度,可有效避免内螺纹柱断裂,提高对驱动装置的支撑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盖体组件还包括减震垫,减震垫套设于内螺纹柱并夹设在内螺纹柱和驱动装置支架之间。
在这些实施例中,在内螺纹柱上套设减震垫,使驱动装置支架通过减震垫支撑在内螺纹柱上,有利于缓解驱动装置对内螺纹柱的冲击,从而提高内螺纹柱对驱动装置的支撑稳定性,减小驱动装置的运行噪音。
进一步地,减震垫上设置有供连接筋插入的插接口。一方面便于内螺纹柱较深的插入减震垫中,提高减震垫的连接稳定性,另一方面连接筋能够对减震垫进行限位,进一步提高减震垫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装置支架设置有第四安装孔;减震垫包括第一支撑柱和位于第一支撑柱一端的第二支撑柱,第一支撑柱的外径大于第二支撑柱的外径,插接口设置于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远离第一支撑柱的一端的外侧壁设置有限位凸出部,以使限位凸出部与第一支撑柱之间形成限位凹槽,第四安装孔套设于限位凹槽。
在这些实施例中,使减震垫包括外径不同的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并使外径较小的第二支撑柱的一端设置限位凸出部,以在限位凸出部和第一支撑柱之间形成限位凹槽,使驱动装置支架的第四安装孔卡接在限位凹槽内,可有效避免驱动装置支架与减震垫相分离。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盖体组件,盖体组件盖设于锅体。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烹饪器具,由于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盖体组件,进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申请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和特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剖视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盖体组件的仰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保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盖体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盖体组件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盖本体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7和图8分别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减震垫的不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盖本体,110安装腔,111安装台,120发热元件,130保护罩,131通风板,132支撑筋,133止挡部,134支撑脚,135第一连接部,136第二连接部,137缺口,138加强筋,139翻边,150第一扇叶,160驱动装置,170分隔支撑座,171内螺纹柱,172连接筋,180驱动装置支架,190减震垫,191插接口,30锅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图1和图8描述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然而,本申请可按照许多不同的形式例示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具体实施例。更确切地说,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申请将是彻底的和完整的,并且将要把本申请的范围充分地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出的盖体组件可以单独售卖,与其他锅体30相配合而加热锅体30内的食材,也可以配合锅体30一起售卖。本申请提出的烹饪器具,可以为空气炸锅,也可以作为烘烤设备进行使用,只要能够通过发热元件120加热食材均可。
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剖视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盖体组件的仰视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保护罩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盖体组件,用于烹饪器具。盖体组件包括:盖本体10,盖本体10设置有开口朝下的下安装腔110;发热元件120,设置在下安装腔110内;保护罩130,保护罩130包括通风板131和间隔分布的多个支撑脚134,多个支撑脚134的第一端与通风板131连接,多个支撑脚134的第二端向下安装腔110的内部延伸,并与盖本体10连接。
本实施例提出的盖体组件包括开口向下的下安装腔110和位于下安装腔110内的发热元件120,在盖体组件盖设在烹饪器具的锅体30上的情况下,通过发热元件120产生的热量来对放置于锅体30内的食材进行加热。在发热元件120处设置保护罩130,使保护罩130的通风板131位于发热元件120的下方,一方面便于热量通过通风板131向下传递,另一方面有利于稳定支撑发热元件120。而且,采用多个支撑脚134将通风板131连接到盖本体10上,使多个支撑脚134的第一端与通风板131连接,第二端越过或穿过发热元件120向下安装腔110内部延伸来与盖本体10连接,一方面有利于保证保护罩130的安装稳定性,另一方面使得发热元件120产生的热量可通过相邻两个支撑脚134之间的间隙侧向传递,从而提高食材加热效率。
而且在装配保护罩130的过程中,可预先将多个支撑脚134的第一端连接在通风板131上,再保证多个支撑脚134连接到盖本体10即可,装配方便。而且,使保护罩130无连续分布的侧壁,节省材料,节约成本。
在具体应用中,发热元件120可为发热管,呈螺旋线分布。多个支撑脚134可均位于发热元件120的外侧,也可存在至少一个支撑脚134穿过发热元件120之间的间隙向下安装腔110内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多个支撑脚134沿通风板131的边缘等间距分布。有利于保护罩130稳定连接在盖本体10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支撑脚134的延伸高度大于或等于通风板131的上表面与发热元件120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有利于保证多个支撑脚134越过发热元件120连接盖本体10,也有利于多个支撑脚134从侧向上包围发热元件120而避免用户误触发热元件120而烫伤。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多个支撑脚134包括支撑条,支撑条的第一端弯折形成第一连接部135,支撑条的第二端弯折形成第二连接部136;第一连接部135与盖本体10连接,第二连接部136与通风板131连接。
在这些实施例中,使支撑脚134大致呈条状,并使支撑条的第一端弯折形成与盖本体10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35,使支撑条的第二端弯折形成与通风板131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36,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而且占用空间小,便于热量侧向传递。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35和第二连接部136均沿水平方向延伸。
在这些实施例中,使第一连接部135和第二连接部136沿水平方向延伸,方便支撑脚134与平板状的通风板131连接在一起,也方便支撑脚134与盖本体10稳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部135和第二连接部136向相反方向延伸。
在这些实施例中,使第一连接部135和第二连接部136向相反方向延伸,使得支撑脚与盖本体10、通风板131的连接位置可以错开一定距离,方便装配。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使第一连接部135向远离通风板131的中部方向延伸,使第二连接部136向通风板131的中部方向延伸,便于第一连接部135外露,从而装配保护罩130的过程中,可先将支撑脚与通风板131连接在一起,而后再将支撑脚连接到盖本体10上,装配方便。
或者进一步地,使第一连接部135向通风板131的中部方向延伸,使第二连接部136向远离通风板131的中部方向延伸,则在装配保护罩130的过程中,可先将支撑脚连接到盖本体10上,而后将支撑脚与通风板131连接在一起,装配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连接部135设置有第一安装孔,下安装腔110的腔侧壁对应于第一连接部135的位置设置有安装台111,盖体组件的第一螺纹件穿过第一安装孔后插入并结合到安装台111。
在这些实施例中,使第一连接部135和下安装腔110的腔侧壁通过第一螺纹件如螺钉连接在一起,连接牢固。而且在下安装腔110的腔侧壁上设置安装台111,便于支撑脚对准安装台111的位置进行安装,便于保护罩130快捷、准确安装到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安装腔110的腔侧壁设置有凸出部,凸出部向下的表面形成水平延伸的安装台111。方便水平延伸的第二连接部136与安装台111平稳对接,装配方便,而且连接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下安装腔110的腔侧壁从上至下向下安装腔110的外部倾斜,下安装腔110的腔侧壁的一部分横向向外凸出,以在下安装腔110的腔侧壁的内侧形成水平延伸的安装台111。
在这些实施例中,使下安装腔110的腔侧壁为倾斜壁,便于腔侧壁的一部分外凸形成水平延伸且从下至上能够外露的安装台111,从而方便水平延伸的第二连接部136与安装台111平稳对接,装配方便,而且连接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连接部136设置有第二安装孔,通风板131对应于第二安装孔的位置设置有第三安装孔,盖体组件的第二螺纹件穿过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将第二连接部136与通风板131连接。
在这些实施例中,使支撑脚134的第二连接部136上的第二安装孔对准通风板131上的第三安装孔,使二者通过第二螺纹件,如螺钉或螺栓连接在一起,连接牢固,而且便于拆卸。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将支撑脚与通风板131连接在一起,如焊接连接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通风板131上第三安装孔的一侧设置止挡部133;第二连接部136的端部设置有与止挡部133相对应的缺口137,在止挡部133与缺口137相卡接的情况下,第二安装孔与第三安装孔相对应。
在这些实施例中,在通风板131上靠近第三安装孔的位置设置止挡部133,并在第二连接部136上设置缺口137,使止挡部133与缺口137相卡接的情况下,第二安装孔能够对准第三安装孔,便于对准止挡部133的位置进行装配,使第二安装孔快速对准第三安装孔,提高装配效率。而且,使止挡部133能够对支撑脚进行限位,避免支撑脚相对于通风板131发生转动,提高装配精度。作为示例,止挡部133设置在第三安装孔的径向内侧,在将第二连接部136从通风板131的外侧向着内侧推动的过程中,当缺口137与止挡部133卡合时,第二连接部136不能继续向内侧推进,从而到达装配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风板131的一部分向上凸出形成凸台(图中未示出),并且在通风板131的径向上凸台相对的两侧与通风板131之间具有开口(图中未示出),开口形成为狭缝,第三安装孔设置于凸台;第二连接部136从位于凸台的一侧的开口插入凸台的底部,第二连接部136的端部向上弯折形成挂接部,挂接部插入位于凸台的另一侧的开口挂设在凸台的边缘。
在这些实施例中,使通风板131的一部分上凸形成凸台,并在通风板131的径向方向上使凸台相对的两侧具有开口,使第二连接部136的端部能够通过外侧的开口插入到凸台的下方,从而在第二连接部136的上表面对第二连接部136进行限位,防止第二连接部136向上脱离通风板131,有利于支撑脚稳定支撑通风板131。而且,使第二连接部136的端部向上弯折形成挂接部,使挂接部插入位于凸台内侧的开口并勾住凸台的内侧边缘,对第二连接部136进行径向限位,防止第二连接部136沿着径向向外的方向脱离通风板131,进一步提高支撑脚与通风板131的连接稳定性。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连接部136的宽度稍微大于凸台的宽度,从而第二连接部136跨设在凸台的下表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连接部136的边缘的一部分具有向远离通风板131的一侧延伸的翻边139,避免第二连接部136刮伤通风板131上的涂层等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支撑条的表面上形成沿着支撑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加强筋138。有利于提高支撑条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保护罩130的连接稳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风板131上设置有多个通风孔。使发热元件120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通风孔传递出去。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通风板131上表面上形成有向上突出的支撑筋132,发热元件120搭设于支撑筋132的上表面。
在这些实施例中,使通风板131上具有支撑发热元件120的支撑筋132,一方面可有效避免发热元件120与通风板131大面积接触导致通风板131变色或涂层受损;另一方面能够提高通风板131的结构强度,提高对发热元件120的支撑稳定性。
图4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盖体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盖体组件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和图5所示,盖本体10还设置开口朝上的上安装腔,盖体组件还包括:分隔支撑座170,设置在上安装腔和下安装腔110之间,并且分隔支撑座170上设置有使上安装腔与下安装腔110连通的连通孔,分隔支撑座170可形成为中部具有通孔的环板状;第一扇叶150,设置在下安装腔110内;驱动装置160,设置在上安装腔中,通过连通孔与第一扇叶150连接;内螺纹柱171,设置在分隔支撑座170上;驱动装置支架180,驱动装置支架180与内螺纹柱171连接,驱动装置160设置在驱动装置支架180上。
在这些实施例中,使盖本体10还设置有上安装腔,通过上安装腔来容纳驱动装置160等部件。在下安装腔110内设置第一扇叶150,通过驱动装置160驱动第一扇叶150转动,使得发热元件120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第一扇叶150吹动快速传递到食材,提高加热效率。在盖本体10上设置分隔支撑座170来分隔上安装腔和下安装腔110,一方面可避免驱动装置160污染食材,另一方面便于支撑驱动装置160。而且,在分隔支撑座170上设置内螺纹柱,使驱动装置支架180通过螺丝装配在内螺纹柱上,使驱动装置160设置在驱动装置支架180上,提高驱动装置160的安装牢固度。
进一步地,盖体组件还包括第二扇叶,第二扇叶设置在上安装腔内并与驱动装置160连接,驱动装置160驱动第一扇叶150和第二扇叶同步转动,通过第二扇叶对驱动装置160及上安装腔内的其他部件进行散热。
图6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盖本体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内螺纹柱171贯穿分隔支撑座170,并延伸至分隔支撑座170的另一侧。
在这些实施例中,使内螺纹柱171贯穿分隔支撑座170并延伸到分隔支撑座170的另一侧,而非仅依靠内螺纹柱171的根部来连接分隔支撑座170,使得驱动装置160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能够通过内螺纹柱171的侧壁充分传递至分隔支撑座170,使内螺纹柱171不易断裂,从而提高对驱动装置160的支撑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内螺纹柱171的外侧壁与分隔支撑座170之间连接有连接筋172。提高内螺纹柱171与分隔支撑座170的连接牢固度,可有效避免内螺纹柱171断裂,提高对驱动装置160的支撑稳定性。
图7和图8分别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减震垫的不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7和图8所示,盖体组件还包括减震垫190,减震垫190套设于内螺纹柱171的上端并夹设在内螺纹柱171和驱动装置支架180之间。
在这些实施例中,在内螺纹柱171上套设减震垫190,使驱动装置支架180通过减震垫190支撑在内螺纹柱171上,有利于缓解驱动装置160对内螺纹柱171的冲击,从而提高内螺纹柱171对驱动装置160的支撑稳定性,减小驱动装置160的运行噪音。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减震垫190上设置有供连接筋172插入的插接口191。一方面便于内螺纹柱171较深的插入减震垫190中,提高减震垫190的连接稳定性,另一方面连接筋172能够对减震垫190进行限位,防止减震垫190旋转摩擦损坏,进一步提高减震垫190的连接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装置支架180设置有第四安装孔;减震垫190包括第一支撑柱和位于第一支撑柱一端的第二支撑柱,第一支撑柱的外径大于第二支撑柱的外径,插接口191设置于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远离第一支撑柱的一端的外侧壁设置有限位凸出部,以使限位凸出部与第一支撑柱之间形成限位凹槽,第四安装孔套设于限位凹槽。
在这些实施例中,使减震垫190包括外径不同的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并使外径较小的第二支撑柱的一端设置限位凸出部,以在限位凸出部和第一支撑柱之间形成限位凹槽,使驱动装置支架180的第四安装孔卡接在限位凹槽内,可有效避免驱动装置支架180与减震垫190相分离。
进一步地,如图7和图8所示,限位凸出部围绕第二支撑柱周向分布,限位凸出部的侧壁对应于限位凹槽的位置具有避让缺口。避让缺口为限位凸出部受压形变提供了避让空间,从而有利于保证减震垫190的减震效果。而且,使限位凹槽与避让缺口相对分布,也即减震垫190在限位凹槽处的实体高度较矮,便于减震垫190在避让缺口处形变。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30;和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盖体组件,盖体组件盖设于锅体30。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烹饪器具,由于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盖体组件,进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在具体应用中,烹饪器具为空气炸锅、电饭煲等设备。
上面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描述,虽然已表示和描述了一些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其范围的本申请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修改和完善(例如,可以对不同实施例中描述的不同特征进行组合),这些修改和完善也应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组件包括:
盖本体(10),所述盖本体(10)设置有开口朝下的下安装腔(110);
发热元件(120),设置在所述下安装腔(110)内;
保护罩(130),所述保护罩(130)包括通风板(131)和间隔分布的多个支撑脚(134),所述多个支撑脚(134)的第一端与所述通风板(131)连接,所述多个支撑脚(134)的第二端向所述下安装腔(110)的内部延伸,并与所述盖本体(1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支撑脚(134)沿所述通风板(131)的边缘等间距分布,并且所述多个支撑脚(134)的延伸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通风板(131)的上表面与所述发热元件(120)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支撑脚(134)包括支撑条,所述支撑条具有弯折的第一连接部(135)和弯折的第二连接部(136);
所述第一连接部(135)与所述盖本体(10)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136)与所述通风板(13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135)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36)均沿水平方向延伸并向相反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连接部(135)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下安装腔(110)的腔侧壁对应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35)的位置设置有安装台(111),所述盖体组件的第一螺纹件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插入所述安装台(1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安装腔(110)的腔侧壁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向下的表面形成水平延伸的所述安装台(111);或
所述下安装腔(110)的腔侧壁从上至下向所述下安装腔(110)的外部倾斜,所述下安装腔(110)的腔侧壁的一部分横向向外凸出,以在所述下安装腔(110)的腔侧壁的内侧形成水平延伸的所述安装台(111)。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部(136)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通风板(131)对应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位置设置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盖体组件的第二螺纹件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三安装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风板(131)上所述第三安装孔的一侧设置止挡部(133),所述第二连接部(136)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止挡部(133)相对应的缺口(137),在所述止挡部(133)与所述缺口(137)相卡接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三安装孔相对应;或者,
所述通风板(131)的一部分向上凸出形成凸台,并且所述凸台相对的两侧与所述通风板(131)之间具有开口,所述第三安装孔设置于所述凸台,所述第二连接部(136)从位于所述凸台的一侧的所述开口插入所述凸台的底部,所述第二连接部(136)的端部向上弯折形成挂接部,所述挂接部插入位于所述凸台的另一侧的开口挂设在所述凸台的边缘。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风板(131)上设置有多个通风孔;
所述通风板(131)上表面上形成有向上突出的支撑筋(132),所述发热元件(120)搭设于所述支撑筋(132)。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本体(10)还设置开口朝上的上安装腔,所述盖体组件还包括:
分隔支撑座(170),设置在所述上安装腔和所述下安装腔(110)之间,并且所述分隔支撑座(170)上设置有使所述上安装腔与所述下安装腔(110)连通的连通孔;
第一扇叶(150),设置在所述下安装腔(110)内;
驱动装置(160),设置在所述上安装腔中,通过所述连通孔与所述第一扇叶(150)连接;
内螺纹柱(171),设置在所述分隔支撑座(170)上;
驱动装置支架(180),所述驱动装置支架(180)与所述内螺纹柱(171)连接,所述驱动装置(160)设置在所述驱动装置支架(180)上;
所述内螺纹柱(171)贯穿所述分隔支撑座(170),并延伸至所述分隔支撑座(170)的另一侧;
所述内螺纹柱(171)的外侧壁与所述分隔支撑座(170)之间连接有连接筋(17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组件还包括:
减震垫(190),所述减震垫(190)套设于所述内螺纹柱(171)并夹设在所述内螺纹柱(171)和所述驱动装置支架(180)之间,所述减震垫(190)上设置有供所述连接筋(172)插入的插接口(191)。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支架(180)设置有第四安装孔;
所述减震垫(190)包括第一支撑柱和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柱一端的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外径大于第二支撑柱的外径,所述插接口(191)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柱;
所述第二支撑柱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一端的外侧壁设置有限位凸出部,以使所述限位凸出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柱之间形成限位凹槽,所述第四安装孔套设于所述限位凹槽。
12.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30);和
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盖体组件,所述盖体组件盖设于所述锅体(30)。
CN202120919622.XU 2021-04-29 2021-04-29 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Active CN2151274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19622.XU CN215127450U (zh) 2021-04-29 2021-04-29 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19622.XU CN215127450U (zh) 2021-04-29 2021-04-29 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27450U true CN215127450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65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19622.XU Active CN215127450U (zh) 2021-04-29 2021-04-29 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274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127450U (zh) 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1155189U (zh) 烹饪器具
CN215723408U (zh) 烹饪器具
CN214048453U (zh) 烹饪器具
CN210697298U (zh) 一种煎烤机
CN211533920U (zh) 容器组件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5687074U (zh) 炸锅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4510735U (zh) 烹饪机
CN218870069U (zh) 一种隔热效果好的可视空气炸锅
CN218870068U (zh) 一种防烫手的可视空气炸锅
CN211130752U (zh) 隔热装置、烹饪器具和隔热垫
CN215127451U (zh) 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7137668U (zh) 空气炸锅
CN215016282U (zh) 烹饪器具
CN218846215U (zh) 一种烹饪器具及烹饪套组
CN217185714U (zh) 电煮锅
CN218884042U (zh) 一种烹饪器具及烹饪套组
CN217875963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4048460U (zh) 底座和烹饪器具
CN114403728B (zh) 一种组合式多功能烹饪设备
CN219645563U (zh) 机头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7013653U (zh) 一种组合式多功能烹饪设备
CN220937756U (zh) 一种结构优化的空气炸锅
CN213371315U (zh) 一种烹饪电器
CN218419507U (zh) 内锅组件和空气炸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