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30752U - 隔热装置、烹饪器具和隔热垫 - Google Patents
隔热装置、烹饪器具和隔热垫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130752U CN211130752U CN201922121727.6U CN201922121727U CN211130752U CN 211130752 U CN211130752 U CN 211130752U CN 201922121727 U CN201922121727 U CN 201922121727U CN 211130752 U CN211130752 U CN 21113075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insulation
- rib
- heat
- insulation pad
- heat insul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隔热装置、烹饪器具和隔热垫,隔热装置包括:隔热垫,隔热垫具有相背设置的支撑侧和配合侧;能发热或传热的本体,隔热垫在第一状态下,支撑侧支撑本体以使本体实现隔热,隔热垫在第二状态下,配合侧适于与本体通过发生相对转动以将本体与隔热垫扣合/卡合。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隔热装置,隔热垫的支撑侧可以支撑本体,防止本体烫坏放置面,隔热垫的配合侧可以与本体装配后便于收纳,还可以对本体起到保护作用,防止本体进灰尘或者损坏;同时隔热垫与本体通过转动进行配合连接,配合更加简单方便,便于用户的操作,在配合过程中不需要有形变,从而使得整体结构稳定不易变形,使用寿命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隔热装置、烹饪器具和隔热垫。
背景技术
目前,压力锅在压力上盖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空气炸盖,使得压力锅延伸出空气炸锅的新功能,然而,空气炸盖在使用过后,盖体下方的温度很高,如果将空气炸盖直接放在桌面或台面上的话,桌面或台面很容易在盖体下方高温的作用下发黄或炭化,严重时可能会着火引发危险,因而存在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隔热装置,所述隔热装置结构简单,可以防止本体烫伤放置面。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烹饪器具。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隔热垫。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隔热装置,包括:隔热垫,所述隔热垫具有相背设置的支撑侧和配合侧;可发热或传热的本体,所述隔热垫在第一状态下,所述支撑侧支撑所述本体以使所述本体实现隔热;所述隔热垫在第二状态下,所述配合侧适于与所述本体通过发生相对转动,以将所述隔热垫与所述本体扣合/卡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隔热装置,隔热垫的支撑侧可以支撑本体,防止本体烫坏放置面,使用更加安全,隔热垫的配合侧可以与本体装配后便于收纳,装配后隔热垫还可以对本体起到保护作用,防止本体进灰尘或者损坏;同时隔热垫与本体通过转动进行配合连接,配合更加简单方便,便于用户的操作,在配合过程中不需要有形变,从而使得整体结构稳定不易变形,使用寿命长;此外,隔热垫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便于推广应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隔热装置,所述本体具有第一配合部,所述隔热垫具有与所述第一配合部适配的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卡合/扣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第一凸筋或第一凸扣,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第二凸筋或第二凸扣,所述第一凸筋或第一凸扣与所述第二凸筋或所述第二凸扣相互扣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凸出所述本体侧表面的横向筋位和纵向筋位,所述横向筋位和所述纵向筋位之间限定有卡槽,所述第二配合部为凸出所述隔热垫侧表面的卡凸,其中,所述隔热垫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本体通过与所述隔热垫发生相对转动以使所述卡凸与所述卡槽卡接配合。
可选地,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凸出所述隔热垫侧表面的横向筋位和纵向筋位,所述横向筋位和所述纵向筋位之间限定有卡槽,所述第一配合部为形成凸出所述本体侧表面的卡凸,其中,所述隔热垫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本体通过与所述隔热垫发生相对转动以使所述卡凸与所述卡槽卡接配合。
具体地,所述隔热垫包括:隔热板,所述隔热板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形成所述支撑侧;安装凸筋,所述安装凸筋沿所述隔热板的外周设置,所述安装凸筋设于所述第二侧,所述第二配合部设于所述安装凸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分别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配合部和多个所述第二配合对应配合,所述安装凸筋形成圆环形,多个所述第二配合部沿所述安装凸筋的周向间隔布置,所述隔热垫相对于所述本体的转动中心与所述圆环形的圆心重合。
可选地,所述隔热垫还包括:侧围筋,所述侧围筋设于所述第二侧,所述侧围筋位于所述安装凸筋的外侧且沿所述隔热板的周向延伸,其中,所述安装凸筋与所述侧围筋之间限定出沿隔热板的周向延伸的安装槽。
进一步地,所述侧围筋的周向具有间隔布置的第一避让缺口和第二避让缺口,所述第一避让缺口和所述第二避让缺口中的一个用于避让所述本体的一部分,所述第一避让缺口和所述第二避让缺口中的另一个用于避让所述本体的电源插头。
可选地,所述本体具有侧围板,所述侧围板的内壁面和/或外壁面沿所述圆环形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一配合部设于所述侧围板的朝向所述安装凸筋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隔热装置,所述隔热垫形成圆形,所述配合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形成环形;和/或,所述配合侧设有多个沿所述隔热垫的周向间隔布置的第二加强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隔热装置,所述本体为盖体,所述盖体上设有发热元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组件,包括:锅体组件和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隔热装置,所述本体能与所述锅体组件可分离的连接,所述本体与所述锅体组件分离后,所述本体能与所述隔热垫连接,通过采用上述隔热装置,既避免了本体烫坏放置面,又便于本体和隔热垫的收纳,且配合简单方便,便于用户的操作,整体结构稳定不易变形,使用寿命长,提高了烹饪器具的用户使用体验,进而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隔热垫,用于烹饪器具,所述隔热垫具有相背设置的支撑侧和配合侧,所述隔热垫适于在第一状态下利用所述支撑侧支撑所述烹饪器具的盖体组件,所述隔热垫适于在第二状态下通过与所述盖体组件发生相对转动以将所述盖体组件与所述隔热垫扣合/卡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隔热垫,既可以用来支撑盖体组件,防止盖体组件烫坏放置面,又可以与盖体组件装配后便于收纳,还可以对盖体组件起到保护作用,防止盖体组件进灰尘或者损坏;同时隔热垫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且便于与盖体组件的拆卸和装配,用户的使用体验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隔热垫,所述配合侧设有配合部,所述配合部包括卡凸或卡槽,所述卡凸或卡槽适于与所述盖体组件卡接,所述配合部包括多个,多个所述配合部沿一圆周的周向间隔布置,所述隔热垫相对于所述盖体组件的转动中心与所述圆周的圆心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隔热垫,所述隔热垫采用耐高温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隔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本体位于第一状态;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隔热装置的分解图,其中,本体位于第一状态;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隔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本体位于第二状态;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隔热装置的分解图,其中,本体位于第二状态;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隔热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A结构的放大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隔热垫与本体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B结构的放大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隔热垫与本体连接后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C结构的放大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隔热装置100,烹饪器具组件200,
隔热垫10,支撑侧101,配合侧102,第二配合部11,隔热板12,安装凸筋13,侧围筋14,第一避让缺口141,第二避让缺口142,第一加强筋15,第二加强筋16,安装槽17,
本体20,第一配合部21,横向筋位211,纵向筋位212,侧围板22,
锅体组件30,第二盖体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1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隔热装置100。
如图1-图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隔热装置100包括:隔热垫10和本体20,隔热垫10具有相背设置的支撑侧101和配合侧102,本体20可以直接发热或传导热量,使得本体20会具有较高的温度,在隔热垫10位于第一状态的条件下,本体20可以支撑在隔热垫10的支撑侧101上,从而通过隔热垫10实现隔热,防止本体20的热量直接传递至放置面(桌面、台面等),这样放置面的温度就不会很高,也不会有烧坏的风险,避免了放置面在高温作用下发黄、炭化或着火等问题。
在隔热垫10位于第二状态下,此时本体20自身的温度降低至常温或低温,本体20可以与隔热垫10配合连接,实现隔热垫10的收纳,避免隔热垫10占用额外的空间,这里的配合是本体20与隔热垫10通过发生相对转动后扣合或卡合,通过发生相对转动来实现两者的配合连接,连接方便且可靠,相对于直接卡合而言,转动配合过程中不需要有形变,也避免了直接卡合时的噪音,提高了使用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隔热装置100,隔热垫10的支撑侧101可以支撑本体20,防止本体20烫坏放置面,使用更加安全,隔热垫10的配合侧102可以与本体20装配后便于收纳,装配后隔热垫10还可以对本体起到保护作用,防止本体20进灰尘或者损坏;同时隔热垫10与本体20通过转动进行配合连接,配合更加简单方便,便于用户的操作,在配合过程中不需要有形变,从而使得整体结构稳定不易变形,使用寿命长;此外,隔热垫10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便于推广应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本体20可以为锅盖,锅盖与隔热垫10转动配合连接,实现隔热垫10的收纳,锅盖与隔热垫10的支撑侧101配合,避免锅盖直接放置在桌面或台面上,烫坏桌面或台面;本体20也可以为炒菜锅,隔热垫10可以盖在炒菜锅上实现收纳,炒菜锅放置在隔热垫10的支撑侧101上,避免炒菜锅直接放置在桌面或台面上,烫坏桌面或台面;本体20还可以为杯子,在杯子温度较高时,杯子可以放置在隔热垫10的支撑侧101上,避免杯子烫坏桌面,在杯子不使用时,隔热垫10充当杯盖的作用,实现防尘收纳;本体20还可以为菜盘,在菜盘温度较高时,菜盘可以放置在隔热垫10的支撑侧101上,避免菜盘烫坏桌面,在菜盘不使用时,隔热垫10罩设在菜盘上,实现隔热垫10的收纳,还可以防止尘土进入菜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隔热垫10采用耐高温材料制成,隔热垫10的耐温在80度以上,隔热垫10可以采用塑胶件,优选采用黄卡温度在120°以上的塑胶件,由此保证隔热垫10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隔热垫10也可以采用五金材料制成,隔热垫10还可以采用硅胶材料制成,当然,隔热垫10还可以采用多种材料配合制成,提高隔热垫10使用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本体20在隔热垫10上的投影位于隔热垫10内,以保证本体20可以完全放置在隔热垫10上,而不会接触到放置面,这里的本体20不包括本体20上与外界电源连接的电源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本体20具有第一配合部21,隔热垫10具有第二配合部11,通过第二配合部11与第一配合部21相适配,实现本体20与隔热垫10的转动配合。这里的第一配合部21与第二配合部11可以采用螺纹配合的方式连接,也可以采用卡合方式配合,还可以采用扣合的方式配合。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配合部21包括第一凸筋,第二配合部11包括第二凸扣,通过本体20与隔热垫10的相对转动,第一凸筋插入第二凸扣的扣位内,使得第一凸筋与第二凸扣扣合,从而实现本体20与隔热垫10的连接;或者第一配合部包括第一凸扣,第二配合部包括第二凸筋,通过本体20与隔热垫10的相对转动,第二凸筋插入第一凸扣的扣位内,使得第二凸筋与第一凸扣扣合,进而实现本体20与隔热垫10的连接。
如图6和7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配合部21包括横向筋位211和纵向筋位212,横向筋位211和纵向筋位212凸出本体20的侧表面,横向筋位211的一端与纵向筋位212的下端连接,以使得横向筋位211和纵向筋位212之间限定出卡槽,这里的卡槽为具有底壁和一个侧壁的结构,第二配合部11形成凸出隔热垫10侧表面的卡凸,隔热垫10在第二状态的条件下,卡凸从卡槽的一侧开口转动伸入卡槽内,且卡凸沿底壁(即横向筋位211)的上表面转动,直至卡凸与卡槽的侧壁(即纵向筋位212)止抵,纵向筋位212限制卡凸的进一步转动,进而限制了隔热垫10与本体20的相对转动,同时在卡凸与卡槽的配合下,避免了隔热垫10与本体20脱离,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
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一配合部21包括横向筋位211和纵向筋位212,横向筋位211和纵向筋位212凸出本体20的侧表面,横向筋位211与纵向筋位212间断布置,且横向筋位211与纵向筋位212的下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配合部11的厚度,由此在本体20与隔热垫10转动配合时,第二配合部11可以与纵向筋位212止抵,避免第二配合部11从横向筋位211与纵向筋位212之间的间隙中滑出。
在又一些示例中,第二配合部11包括横向筋位211和纵向筋位212,横向筋位和纵向筋位凸出隔热垫10的侧表面,横向筋位211和纵向筋位212之间限定出卡槽,这里的卡槽为具有顶壁和一个侧壁的结构,第一配合部21形成凸出本体20侧表面的卡凸,隔热垫10在第二状态的条件下,卡凸从卡槽的一侧开口转动伸入卡槽内,且卡凸沿顶壁(即横向筋位211)的下表面转动,至卡凸与卡槽的侧壁(即纵向筋位212)止抵,纵向筋位212限制卡凸的进一步转动,进而限制了隔热垫10与本体20的相对转动,同时在卡凸与卡槽的配合下,避免了隔热垫10与本体20脱离,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
如图5所示,在一些示例中,隔热垫10包括:隔热板12和安装凸筋13,隔热板12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形成隔热垫10的支撑侧101,安装凸筋13设置在隔热板12的第二侧,安装凸筋13沿隔热板12的外周设置,且第二配合部11设置在安装凸筋13上,由此使得隔热板12的第二侧形成隔热垫10的配合侧102。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配合部21和第二配合部11分别包括多个,多个第一配合部21和多个第二配合部11对应配合,安装凸筋13形成圆环形,多个第二配合部11沿安装凸筋13的周向间隔布置,隔热垫10相对于本体20的转动中心与圆环形的圆心重合,由此便于隔热垫10与本体20的装配,其中,第二配合部11可以位于安装凸筋13的内侧壁上,本体2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伸入安装凸筋13的内侧,以通过第一配合部21与第二配合部11配合连接,可选地,本体20具有侧围板22,侧围板22的外壁面沿圆环形的周向延伸,侧围板22可以伸入安装凸筋13的内侧,第一配合部21设置在侧围板22的外侧,由此便于第一配合部21与第二配合部11的配合。
当然,第二配合部11也可以位于安装凸筋13的外侧壁上,本体2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位于安装凸筋13的外侧,以通过第一配合部21与第二配合部11配合连接,例如,本体20具有侧围板22,侧围板22的内壁面沿圆环形的周向延伸,侧围板22罩设在安装凸筋13的外侧,第一配合部21设置在侧围板22的内侧,由此便于第一配合部21与第二配合部11的配合。
如图5所示,在一些示例中,隔热垫10还包括侧围筋14,侧围筋14设置在隔热板12的第二侧,侧围筋14位于安装凸筋13的外侧,且侧围筋14沿隔热板12的周向延伸,由此将安装凸筋13、第一配合部11包围,提高结构的美观性,同时进一步起到防尘防护的作用。其中,安装凸筋13与侧围筋14之间限定出安装槽17,安装槽17沿隔热板12的周向延伸,由此在本体20与隔热垫10配合时,本体20的侧围板22可以插接至安装槽17内,且本体20的电源线也可以绕设在安装槽17内,实现本体20的整体收纳,结构简洁,操作方便。
在一些示例中,本体20的侧部的一部分凸出且连接有电源线,侧围筋14的周向具有间隔布置的第一避让缺口141和第二避让缺口142,第一避让缺口141用于避让本体20侧部凸出的部分,电源线绕设在安装槽17内,电源插头可以穿过第二避让缺口142伸出,由此实现电源线和电源插头的固定,收纳后的结构美观大方,不脱线。
在一些示例中,隔热垫10形成圆形,隔热垫10的配合侧102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加强筋15,第一加强筋15形成圆环形,且该圆环形的圆心与圆形隔热垫10的圆心重合,由此在隔热垫10的周向上,起到均匀加强的作用,提高隔热垫10的结构强度,避免隔热垫10变形等。
在一些示例中,隔热垫10形成圆形,隔热垫10的配合侧102设有多个第二加强筋16,第二加强筋16沿隔热垫10的径向延伸,且多个第二加强筋16沿隔热垫10的周向间隔布置,由此实现在隔热垫10的周向上,起到均匀加强的作用,提高隔热垫10的结构强度,避免隔热垫10变形等。
在一些示例中,隔热垫10形成圆形,隔热垫10的配合侧102设有第一加强筋15和第二加强筋16,第一加强筋15形成圆环形,第二加强筋16沿隔热垫10的径向延伸,且第二加强筋1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加强筋15连接,或者第二加强筋1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加强筋15和安装凸筋13连接,或者第二加强筋16的两端分别与安装凸筋13和侧围筋14连接,或者第二加强筋1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加强筋15和侧围筋14连接,以进一步提高隔热垫10的结构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本体20为盖体,盖体上设有发热元件,由此使得盖体存在高温的状态,盖体可以为空气炸盖,空气炸盖包括发热元件和风机组件,风机组件包括电机和风叶,将空气炸盖罩设在空气炸锅或压力锅的烹饪腔上,通过电机带动风叶将发热元件的热量传至烹饪腔内,热空气在密闭的烹饪腔内形成急速循环的热流,用空气代替原本煎锅里的热油,对食材进行烘烤,让食物变熟,实现烹饪。
烹饪结束后的空气炸盖具有较高的温度,因而可以将其放置在隔热垫10的支撑侧,实现空气炸盖的摆放;在空气炸盖温度降低后,可以将空气炸盖与隔热垫10的配合侧转动配合,实现空气炸盖与隔热垫10的收纳。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组件200,包括:锅体组件30和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隔热装置100,本体20可以与锅体组件30可分离的连接,且在本体20与锅体组件分离后,本体20能与隔热垫10连接。其中,这里的锅体组件30可以为压力锅的锅体组件,也可以为空气炸锅的锅体组件30,还可以为其他可配合使用的锅体组件30,在此并不做限定。
如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烹饪器具组件200包括锅体组件30、本体20、第二盖体40以及隔热垫10,本体20为空气炸盖,当使用了空气炸盖烹饪后,将空气炸盖取下放置在隔热垫10的支撑侧101,实现隔热防烫,在不使用空气炸盖时,空气炸盖单独存放,即将空气炸盖与隔热垫10的配合侧102旋转配合后一起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组件200,通过采用上述隔热装置100,既避免了本体20烫坏放置面,又便于本体20和隔热垫10的收纳,且配合简单方便,便于用户的操作,整体结构稳定不易变形,使用寿命长,提高了烹饪器具组件200的用户使用体验,进而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隔热垫10,具有相背设置的支撑侧101和配合侧102,隔热垫10可用于烹饪器具,在第一状态下,烹饪器具的盖体组件具有较高温度,隔热垫10适于利用支撑侧101支撑烹饪器具的盖体组件,防止盖体组件的热量直接传递至放置面(桌面、台面等),避免放置面的温度过高,出现发黄、炭化或着火等问题。
在第二状态下,盖体组件温度降低后,隔热垫10适于通过与盖体组件发生相对转动,以将盖体组件与隔热垫10配合连接,这里的配合是本体20与隔热垫10通过发生相对转动后扣合或卡合,由此实现隔热垫10的收纳,避免隔热垫10占用额外的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隔热垫10,既可以用来支撑盖体组件,防止盖体组件烫坏放置面,又可以与盖体组件装配后便于收纳,还可以对盖体组件起到保护作用,防止盖体组件进灰尘或者损坏;同时隔热垫10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且便于与盖体组件的拆卸和装配,用户的使用体验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烹饪器具可以为压力锅、空气炸锅或炒菜锅等,隔热垫10与锅体上的盖体组件可转动配合;隔热垫10还可以用于杯子或者菜盘等,在杯子温度较高时,杯子可以放置在隔热垫10的支撑侧101上,避免杯子烫坏桌面,在杯子不使用时,隔热垫10充当杯盖的作用,实现防尘和收纳;或者在菜盘温度较高时,菜盘可以放置在隔热垫10的支撑侧101上,避免菜盘烫坏桌面,在菜盘不使用时,隔热垫10罩设在菜盘上,实现隔热垫10的收纳,还可以防止尘土进入菜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隔热垫10的配合侧102设有配合部,如图5所示的第二配合部11,第二配合部11适于与盖体组件相对转动后通过卡接配合。当然,第二配合部11与盖体组件也可以采用螺纹配合的方式连接。
如图5和11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第二配合部11形成凸出隔热垫10侧表面的卡凸,盖体组件具有第一配合部21,第一配合部21包括横向筋位211和纵向筋位212,横向筋位211和纵向筋位212凸出盖体组件的侧表面,横向筋位211的一端与纵向筋位212的下端连接,以使得横向筋位211和纵向筋位212之间限定出卡槽,这里的卡槽为具有底壁和一个侧壁的结构。
在隔热垫10与盖体组件配合时,卡凸从卡槽的一侧开口转动伸入卡槽内,且卡凸沿底壁(即横向筋位211)的上表面转动,至卡凸与卡槽的侧壁(即纵向筋位212)止抵,纵向筋位212限制卡凸的进一步转动,进而限制了隔热垫10与盖体组件的相对转动,同时在卡凸与卡槽的配合下,避免了隔热垫10与盖体组件脱离,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
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二配合部11包括横向筋位211和纵向筋位212,横向筋位和纵向筋位凸出隔热垫10的侧表面,横向筋位211和纵向筋位212之间限定出卡槽,这里的卡槽为具有顶壁和一个侧壁的结构,第一配合部21形成凸出盖体组件侧表面的卡凸,卡凸从卡槽的一侧开口转动伸入卡槽内,且卡凸沿顶壁(即横向筋位211)的下表面转动,至卡凸与卡槽的侧壁(即纵向筋位212)止抵,纵向筋位212限制卡凸的进一步转动,进而限制了隔热垫10与盖体组件的相对转动,同时在卡凸与卡槽的配合下,避免了隔热垫10与盖体组件脱离,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配合部11包括多个,多个第二配合部11沿一圆周的周向间隔布置,其中,隔热垫10相对于盖体组件的转动中心与圆周的圆心重合,由此便于隔热垫10与盖体组件的装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隔热垫10采用耐高温材料制成,隔热垫10的耐温在80度以上,隔热垫10可以采用塑胶件,优选采用黄卡温度在120°以上的塑胶件,由此保证隔热垫10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隔热垫10也可以采用五金材料制成,隔热垫10还可以采用硅胶材料制成,当然,隔热垫10还可以采用多种材料配合制成,提高隔热垫10使用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隔热垫10包括:隔热板12和安装凸筋13,隔热板12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形成隔热垫10的支撑侧101,安装凸筋13设置在隔热板12的第二侧,且配合部设置在安装凸筋13上,由此使得隔热板12的第二侧形成隔热垫10的配合侧102。
隔热垫10还包括侧围筋14,侧围筋14设置在隔热板12的第二侧,侧围筋14位于安装凸筋13的外侧,且侧围筋14沿隔热板12的周向延伸,由此将安装凸筋13、配合部包围,提高结构的美观性,同时进一步起到防尘防护的作用。其中,侧围筋14上具有断口,以便于盖体组件的电源线穿设布置;在侧围筋14的作用下,还可以使隔热垫10方便、可靠地放置在桌面或台面上。
在一些示例中,隔热垫10形成圆形,隔热垫10的配合侧102设有第一加强筋15和第二加强筋16,第一加强筋15形成圆环形,第二加强筋16沿隔热垫10的径向延伸,且第二加强筋1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加强筋15连接,或者第二加强筋1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加强筋15和安装凸筋13连接,或者第二加强筋16的两端分别与安装凸筋13和侧围筋14连接,或者第二加强筋1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加强筋15和侧围筋14连接,以进一步提高隔热垫10的结构强度,进而保证隔热垫10可以方便、稳定地放置在桌面或台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6)
1.一种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隔热垫,所述隔热垫具有相背设置的支撑侧和配合侧;
能发热或传热的本体,所述隔热垫在第一状态下,所述支撑侧支撑所述本体以使所述本体实现隔热;所述隔热垫在第二状态下,所述配合侧适于与所述本体通过发生相对转动,以将所述隔热垫与所述本体扣合/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第一配合部,所述隔热垫具有与所述第一配合部适配的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卡合/扣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第一凸筋或第一凸扣,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第二凸筋或第二凸扣,所述第一凸筋或第一凸扣与所述第二凸筋或所述第二凸扣相互扣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凸出所述本体侧表面的横向筋位和纵向筋位,所述横向筋位和所述纵向筋位之间限定有卡槽,所述第二配合部为形成凸出所述隔热垫侧表面的卡凸,其中,所述隔热垫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本体通过与所述隔热垫发生相对转动以使所述卡凸与所述卡槽卡接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凸出所述隔热垫侧表面的横向筋位和纵向筋位,所述横向筋位和所述纵向筋位之间限定有卡槽,所述第一配合部为形成凸出所述本体侧表面的卡凸,其中,所述隔热垫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本体通过与所述隔热垫发生相对转动以使所述卡凸与所述卡槽卡接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垫包括:
隔热板,所述隔热板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形成所述支撑侧;
安装凸筋,所述安装凸筋沿所述隔热板的外周设置,所述安装凸筋设于所述第二侧,所述第二配合部设于所述安装凸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分别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配合部和多个所述第二配合部对应配合,
所述安装凸筋形成圆环形,多个所述第二配合部沿所述安装凸筋的周向间隔布置,所述隔热垫相对于所述本体的转动中心与所述圆环形的圆心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垫还包括:侧围筋,所述侧围筋设于所述第二侧,所述侧围筋位于所述安装凸筋的外侧且沿所述隔热板的周向延伸,
其中,所述安装凸筋与所述侧围筋之间限定出沿隔热板的周向延伸的安装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筋的周向具有间隔布置的第一避让缺口和第二避让缺口,所述第一避让缺口和所述第二避让缺口中的一个用于避让所述本体的一部分,所述第一避让缺口和所述第二避让缺口中的另一个用于避让所述本体的电源插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侧围板,所述侧围板的内壁面和/或外壁面沿所述圆环形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一配合部设于所述侧围板的朝向所述安装凸筋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垫形成圆形,所述配合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形成环形;和/或,所述配合侧设有多个沿所述隔热垫的周向间隔布置的第二加强筋。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为盖体,所述盖体上设有发热元件。
13.一种烹饪器具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隔热装置,锅体组件,所述本体能与所述锅体组件可分离的连接,所述本体与所述锅体组件分离后,所述本体能与所述隔热垫连接。
14.一种隔热垫,用于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垫具有相背设置的支撑侧和配合侧,所述隔热垫适于在第一状态下利用所述支撑侧支撑所述烹饪器具的盖体组件,所述隔热垫适于在第二状态下通过与所述盖体组件发生相对转动以将所述盖体组件与所述隔热垫扣合/卡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隔热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侧设有配合部,所述配合部包括卡凸或卡槽,所述卡凸或卡槽适于与所述盖体组件卡接,所述配合部包括多个,多个所述配合部沿一圆周的周向间隔布置,所述隔热垫相对于所述盖体组件的转动中心与所述圆周的圆心重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隔热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垫采用耐高温材料制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121727.6U CN211130752U (zh) | 2019-11-29 | 2019-11-29 | 隔热装置、烹饪器具和隔热垫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121727.6U CN211130752U (zh) | 2019-11-29 | 2019-11-29 | 隔热装置、烹饪器具和隔热垫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130752U true CN211130752U (zh) | 2020-07-31 |
Family
ID=717470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121727.6U Active CN211130752U (zh) | 2019-11-29 | 2019-11-29 | 隔热装置、烹饪器具和隔热垫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130752U (zh) |
-
2019
- 2019-11-29 CN CN201922121727.6U patent/CN21113075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684207B2 (en) | Air fryer | |
US2866956A (en) | Combined table and food warmer | |
CN211130752U (zh) | 隔热装置、烹饪器具和隔热垫 | |
EP3058856B1 (en) | Multifunction cooking device | |
CN210930845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0611914U (zh) | 一种防烫效果好的食物处理机 | |
CN208113006U (zh) | 多士炉及易清洁的安全发热装置 | |
CN209733607U (zh) | 烤盘组件和烹饪装置 | |
CN108449816B (zh) | 多士炉及易清洁的安全发热装置 | |
CN211155281U (zh) | 一种烤串机 | |
CN218870068U (zh) | 一种防烫手的可视空气炸锅 | |
CN212912774U (zh) | 烹饪可视的饭煲 | |
CN217185714U (zh) | 电煮锅 | |
CN221205041U (zh) | 一种附耳组件、锅体以及烹饪器具 | |
CN215687074U (zh) | 炸锅组件和烹饪器具 | |
CN215686717U (zh) | 一种烹饪效果好的烹饪器具 | |
CN215127450U (zh) | 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 |
CN215016112U (zh) | 烹饪器具 | |
CN114073421B (zh) | 烹饪器具 | |
CN221205045U (zh) | 一种锅体以及烹饪器具 | |
CN212574724U (zh) | 一种具有电源线储藏结构的空气炸锅 | |
CN215077682U (zh) | 一种组合式烹饪器具 | |
CN213046579U (zh) | 一种可拆烤盘定位结构 | |
CN209121962U (zh) | 一种烤肉用电烤器 | |
CN213850217U (zh) | 空气炸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