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24579U - 分离式口罩、口罩框体及口罩布片组 - Google Patents

分离式口罩、口罩框体及口罩布片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24579U
CN215124579U CN202120559002.XU CN202120559002U CN215124579U CN 215124579 U CN215124579 U CN 215124579U CN 202120559002 U CN202120559002 U CN 202120559002U CN 215124579 U CN215124579 U CN 2151245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k
cloth
mask frame
cheek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5900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新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245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2457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离式口罩、口罩框体及口罩布片组。口罩构件和布料本体的分离式构造:将耳带和鼻梁压条分别固定在一个内部中空的框体之上,使用时通过粘胶以该框体将另一个配合的布面本体压在脸上形成完整的一组口罩再使用。当用毕需要更换时,只将廉价的布面丢弃,框体、耳带及鼻梁压条则可重复多次使用,用以减少耗材降低费用,并便于另行提高口罩上耳带及鼻梁压条的品质。在另一实施例中,该口罩框体变更为附有耳带和鼻梁压条的防泼水布层而可多次重复使用,并搭配多个使用一次即丢弃的内衬布片组使用,该内衬可由一层熔喷布层及一层亲水布层结合而成。

Description

分离式口罩、口罩框体及口罩布片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个人卫生防护用的口罩,尤指一种口罩耳带及鼻梁压条可快速与口罩布面本体分、合,当口罩需要更新时,只需替换简单的口罩布面本体,不需同时丢弃耳带及鼻梁压条,以达到节省物料,并便于另行提高口罩上耳带及鼻梁压条的品质的目的。该口罩框体上,偏向脸颊方向并可附有数个突出的圆锥状体,借以增强口罩的过滤效率。
背景技术
现行惯用的一次性抛弃式口罩,其无纺布可为一层、两层、三层、四层不等,而弹性耳带及鼻梁压条,是与无纺布作成的口罩布面本体,不可分割的形成一体。因此在需要更换的时候,是将口罩布面、弹性耳带及鼻梁压条整组全部丢弃。也因此,考虑到产品成本,在制作该弹性耳带及鼻梁压条时,先天上就不适于花太多成本去形成功效较高的构造,以避免每天丢弃甚至医生每诊次丢弃口罩时,造成高阶物料的浪费。
如图1所示,是一种现行惯用的一次性抛弃式口罩。常见的布料层数,依过滤能力的需求,通常可分为一层、两层、三层或四层。依其功能则可分为防花粉过敏口罩、餐厅滤除飞沫口罩、吸附有机气体的活性碳口罩、工厂防尘口罩、外科口罩及医疗口罩等。惯用的上述各种口罩其耳带及鼻梁压条,是与无纺布作成的布面本体,不可分割的连结成一体,用毕是将布面本体、耳带及鼻梁压条整组一起丢入垃圾桶。
新型内容
口罩表面因为在穿戴之后会受到污染,因此一次性口罩在使用后感觉有污染的疑虑时即予以丢弃,以保护人体不致吸入细菌、病毒、灰尘、花粉、PM2.5以下颗粒等有害物质。唯此种不可回收的物资,当以丢弃越少组件越好。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口罩构件和布料本体分离式的构造,将弹性耳带和鼻梁压条分别固定在具有中空区域的柔性框体之上,使用时以该柔性框体将另一片搭配的口罩布片组本体紧压在脸颊上而配套使用,该无纺布的口罩布片/或布片组,本体可为一层、两层、三层、四层不等。当用毕需要更换时,只将廉价的布片撕下丢弃,而框体、弹性耳带及鼻梁压条则可消毒而重复多次使用,以减少耗材而降低费用。再者本实用新型口罩框体的另一较佳实施例,是以相似方式利用口罩框体配合分离式的过滤布片组,达成关于现有习知N95形式立体口罩的改良。在另一实施例中,该分离式立体口罩的框架并可连结单层的网状布片以帮助固定过滤用的布片组。此外,并可借各口罩框体上向脸颊凸出的圆锥状构造去帮助塞住口罩周边缝隙,以提高口罩的过滤功效。而弹性耳带亦因分离的特性,故可采用较宽厚的高级材质,甚至改成可调节松紧度附有魔鬼毡的头带,以降低耳根被弹性耳带长时间拉扯而产生的疼痛感。在另一实施例中,该口罩框体变更为附有耳带和鼻梁压条的单层防泼水布层而可多次重复使用,并搭配多个使用一次即丢弃的内衬布片组使用,该内衬亦可由一层熔喷布层及一层亲水布层结合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分离式口罩,适宜罩在人体脸颊的口鼻之上,且适宜过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该分离式口罩包含:过滤布片;口罩框体,分离式的与该过滤布片相叠合,该口罩框体四周边缘的形状大小配应于该过滤布片使用时四周边缘的形状大小;且该口罩框体包括有:四个位于不同角落供作施力使用的固定连接点,并配应连接两组弹性束带,该两组弹性束带分别设于该口罩框体相对侧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该弹性束带是可分离的各呈单元件,再与该口罩框体结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口罩框体的固定连接点形成孔洞,各该弹性束带的端部是分别与各该孔洞相系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口罩框体的固定连接点设有微形夹具,各该弹性束带的端部是分别与各该微形夹具相夹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口罩框体还包括有:至少一个粘合件,设于该口罩框体的周边的内表面即朝向脸颊的表面,用以粘合该过滤布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该粘合件为第一魔鬼毡钩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分离式口罩还包括有:鼻梁压条,设于该过滤布片及/或该口罩框体上侧的中部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口罩框体还包括有:两个圆锥形鼻梁压锥,分别设于该口罩框体上侧中部能接近鼻梁两侧的位置,并向脸颊方向凸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口罩框体的内围设有软性网状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口罩框体及其内围设有软性网状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口罩框体设有布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口罩过滤布片为碗形口罩过滤布片,该口罩框体为与该碗形口罩过滤布片边缘形状相配应的圈环形状口罩框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过滤布片为长方形过滤布片,该口罩框体为与该过滤布片的形状相配应的长方形口罩框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口罩框体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左侧脸颊压件,设于该口罩框体的左侧中部位置,并且向脸颊方向凸出;以及至少一个右侧脸颊压件,设于该口罩框体的右侧中部位置,并且向脸颊方向凸出。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分离式口罩的口罩框体,供可分离地与口罩过滤布片相结合使用,其四周边缘的形状大小适宜罩在人体脸颊的口鼻四周;该口罩框体包含:四个位于不同角落供作施力使用的固定连接点,并配应连接两组弹性束带,该两组弹性束带分别设于该口罩框体相对侧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该弹性束带是可分离的各呈单元件,再与该口罩框体结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口罩框体的固定连接点形成孔洞,各该弹性束带的端部是分别与各该孔洞相系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口罩框体的固定连接点设有微形夹具,各该弹性束带的端部是分别与各该微形夹具相夹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口罩框体还包括有:至少一个粘合件,设于该口罩框体的周边的内表面即朝向脸颊的表面,用以粘合该过滤布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该粘合件为第一魔鬼毡钩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口罩框体还包括有:鼻梁压条,设于该过滤布片及/或该口罩框体上侧的中部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口罩框体还包括有:两个圆锥形鼻梁压锥,分别设于该口罩框体上侧中部能接近鼻梁两侧的位置,并向脸颊方向凸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口罩框体的内围设有软性网状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口罩框体及其内围设有软性网状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口罩框体设有布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口罩框体为与碗形口罩过滤布片边缘形状相配应的圈环形状口罩框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口罩框体为与长方形过滤布片边缘形状相配应的长方形口罩框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口罩框体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左侧脸颊压件,设于该口罩框体的左侧中部位置,并且向脸颊方向凸出;以及至少一个右侧脸颊压件,设于该口罩框体的右侧中部位置,并且向脸颊方向凸出。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分离式口罩,适宜罩在人体脸颊的口鼻之上,且适宜过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该分离式口罩包含:多层过滤布片组,其中并包含过滤细菌布片;加压布片,分离式的与该过滤布片相叠合,该加压布片四周边缘的形状大小配应于该过滤布片使用时四周边缘的形状大小;且该加压布片包括有:四个位于不同角落供作施力使用的固定连接点,并配应连接两组弹性束带,该两组弹性束带分别设于该加压布片相对侧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加压布片的材质是具有防泼水功能的疏水层无纺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过滤布片组减免了疏水层无纺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该弹性束带是可分离的各呈单元件,再与该加压布片结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加压布片的固定连接点形成孔洞,各该弹性束带的端部是分别与各该孔洞相系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加压布片的固定连接点设有微形夹具,各该弹性束带的端部是分别与各该微形夹具相夹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加压布片还包括有:至少一个粘合件,设于该加压布片的周边的内表面即朝向脸颊的表面,用以粘合该过滤布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该粘合件为第一魔鬼毡钩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分离式口罩还包括有:鼻梁压条,设于该过滤布片及/或该加压布片上侧的中部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加压布片还包括有:两个圆锥形鼻梁压锥,分别设于该加压布片上侧中部能接近鼻梁两侧的位置,并向脸颊方向凸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加压布片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左侧脸颊压件,设于该口罩框体的左侧中部位置,并且向脸颊方向凸出;以及至少一个右侧脸颊压件,设于该口罩框体的右侧中部位置,并且向脸颊方向凸出。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口罩,适宜罩在使用者脸颊的口鼻之上,且适宜过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该口罩包含:两组弹性束带,设于该口罩相对侧的位置,各该弹性束带是断开,且在各该断开之处各设有能相互钩合的第二魔鬼毡;过滤布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口罩还包含:多层过滤布片组,其中并包含过滤细菌布片;加压布片,分离式的与该过滤布片相叠合,该加压布片四周边缘的形状大小配应于该过滤布片使用时四周边缘的形状大小;且该加压布片包括有:四个位于不同角落供作施力使用的固定连接点,以配应连接该两组弹性束带。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口罩还包括有:鼻梁压条,设于该口罩上侧的中部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分离式口罩的口罩框体,其内部是中空,供可分离地与口罩过滤布片相结合使用,其四周边缘的形状大小适宜罩在人体脸颊的口鼻四周;该口罩框体包含:四个位于不同角落供作施力使用的固定连接点,并配应连接两组弹性束带,该两组弹性束带分别设于该口罩框体相对侧的位置,各该弹性束带是断开,且在各该断开之处各设有能相互钩合的第二魔鬼毡。
本实用新型的第六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分离式口罩的口罩布片组,该口罩布片组供可分离地与含有疏水材质的加压布片相结合使用,其四周边缘的形状大小适宜罩在人体脸颊的口鼻四周;该口罩布片组的一面表层是熔喷布质。
本实用新型的第七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分离式口罩的口罩布片组,该口罩布片组供可分离地与口罩框体相结合使用,其四周边缘的形状大小适宜罩在人体脸颊的口鼻四周;该口罩布片组面向口罩框体的周围设有粘性物质。
本实用新型的第八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分离式口罩的口罩布片组,该口罩布片组供可分离地与加压布片相结合使用,该口罩布片组四周边缘的形状大小适宜罩在人体脸颊的口鼻四周;且该口罩布片组面向加压布片的周围设有粘性物质。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习知一次性口罩的平面图,该口罩布片组可为一层、两层、三层、四层不等。
图2是另一形式现有习知一次性立体口罩的平面图,该左右两布片组为闭合状态,且布片组可为一层、两层、三层、四层不等。
图3是图2现有习知一次性口罩的立体图,该左右两布片组为开启状态。
图4A是本实用新型口罩框体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4B是本实用新型其中左鼻梁压锥及右鼻梁压锥的外观图。
图5A是本实用新型口罩框体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5B是本实用新型其中柱状压柱的一实施例图。
图5C是本实用新型其中柱状压柱的另一实施例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口罩框体第二较佳实施例中微型小钩的平面图。
图7是分离式口罩布片组中部形成三道皱折的状态。
图8是分离式口罩布片中整张平布尚未折叠的状态。
图9是分离式口罩布片中部正面只形成一道皱折的状态。
图10是分离式口罩布片中部正面只形成一道皱折图9的侧面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口罩框体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12是配合口罩框体图11的分离式口罩布片组的立体图。
图13是配合口罩框体图11的分离式口罩布片组的平面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口罩框体第三较佳实施例图11的分解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口罩框体第三较佳实施例图11耳带改为头带的另一实施例平面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弹性束带的一种较佳实施例。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弹性束带所附魔鬼毡的毛面上所密布的现有习知微型圈环。
图18是本实用新型附有魔鬼毡的头带。
图19是口罩框体中空部分改成与口罩布片相同形状的网状布片。
图20是口罩框体及中空部分均改成与口罩布片组外型相同形状大小的网状布片。
图21是口罩框体及中空部分均改成与口罩布片组外型相同形状大小的平常布片。
图22是节省了疏水布层的口罩布片组。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1:口罩布片组 11a:皱折
11b:皱折 11c:皱折
12:鼻梁压条 13a:左耳带
13b:右耳带 21b:口罩右侧布片组
22:鼻梁压条 23a:左耳带
23b:右耳带 24a:接点
24b:接点 28:弧形密合边缘
29b:右侧片开口边缘 31a:口罩左侧布片组
39a:左侧片开口边缘 410:口罩框体左侧边
411:口罩框体上方侧边 42:鼻梁压条
421:鼻梁压锥上较平坦的底部 421:鼻梁压锥上较尖的顶部
42a:鼻梁压锥 42b:鼻梁压锥
42c:左侧脸颊上方压锥 42d:左侧脸颊下方压锥
42e:右侧脸颊上方压锥 42f:右侧脸颊下方压锥
43a:左耳带 43b:右耳带
44a:上边框中部粘性胶片 44b:上边框左侧粘性胶片
44c:左侧框粘性胶片 44d:下边框左侧粘性胶片
44e:下边框右侧粘性胶片 44f:右侧框粘性胶片
44g:上边框右侧粘性胶片 45:无设置粘性胶片区域
46:口罩框体 47:中空区域
512a:孔洞 512b:孔洞
512c:孔洞 512d:孔洞
521:砖块形状压柱的底部 522:砖块形状压柱的另一侧面
523:三角柱形压柱呈平面的底部 524:平面底部相对方向的侧面
52g:压柱 52h:压柱
53a:耳带 53b:耳带
54a:第一魔鬼毡钩面 54b:第一魔鬼毡钩面
54c:第一魔鬼毡钩面 54d:第一魔鬼毡钩面
54e:第一魔鬼毡钩面 54f:第一魔鬼毡钩面
54g:第一魔鬼毡钩面 58:微型小钩
681:基柱 682:小钩尾
70a:口罩布片组上侧中部区块 70b:口罩布片组左侧中部区块
70c:口罩布片组右侧中部区块 71:口罩布片组
710:左侧边 711:上方侧边
71a:皱折 71b:皱折
71c:皱折 81:口罩布片组
90a:上方中部区块 90b:左侧中部区块
90c:右侧中部区块 910:左侧边
91a:正面皱折 91x:背面皱折
112:鼻梁压条 112a:左鼻梁压锥
112b:右鼻梁压锥 113a:左耳带
113b:右耳带 114a:粘性胶片
114b:粘性胶片 116a:左侧口罩框体
116b:右侧口罩框体 117:中空区域
118a:连接处 118b:连接处
121a:口罩布片组 121b:口罩布片组
124a:错开位置的粘性胶片背面位置
124b:错开位置的粘性胶片背面位置
128:封合边 129a:左侧开口边
129b:右侧开口边 153a:上方带
153b:下方带 163a:弹性束带
163b:弹性束带 163c:弹性束带
163d:弹性束带 164a:第二魔鬼毡钩面
164b:第二魔鬼毡圈型毛面 164c:第二魔鬼毡圈型毛面
164d:第二魔鬼毡钩面 168a:微型小钩
168b:微型圈环 168c:微型圈环
168d:微型小钩 178:微型圈环
183a:弹性束带 183b:弹性束带
183c:弹性束带 183d:弹性束带
184a:第二魔鬼毡钩面 184b:第二魔鬼毡圈型毛面
184c:第二魔鬼毡圈型毛面 184d:第二魔鬼毡钩面
188a:微型小钩 188b:微型圈环
188c:微型圈环 188d:微型小钩
190a:分离式口罩网状层 190b:分离式口罩网状层
200:分离式口罩网状层 201a:皱折
201b:皱折 201c:皱折
201d:皱折 211:单层布片
211a:皱折 211b:皱折
211c:皱折 220a:口罩布片组上侧中部区块
220b:口罩布片组左侧中部区块 220c:口罩布片组右侧中部区块
221:口罩布片组 2210:左侧边
2211:上方侧边 221a:皱折
221b:皱折 221c:皱折
具体实施方式
由于口罩表面在穿戴之后会受到污染,因此一次性口罩在使用后需适时予以丢弃,以保护人体。唯该口罩使用量甚大,尤其在传染病流行期间,世界各国的使用量更是庞大,因此其每日所需抛弃数以亿计的材料便更显浪费。本实用新型只将廉价的布面丢弃,而弹性耳带、鼻梁压条及框体,则可清洗或热烘消毒而重复多次使用,在使用口罩时不增加感染风险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即适合减少相关材料的浪费。尤其在另一实施例中,该口罩框体变更为附有耳带和鼻梁压条的单层防泼水布层而可多次重复使用,并搭配多个使用一次即丢弃的内衬布片组使用,该内衬布片组可由一层熔喷布层及一层亲水布层结合而成。如此则人们惯用三层布料的医疗口罩中,最外的防泼水布料层又可减少浪费,每次用完只需丢弃中间熔喷布及最内亲水布两层布料即可。
图1是目前习用的长方形一次性平面口罩,由于成本考量,该布料多为无纺布,并可为一层、两层、三层或四层不等的各种布料。布料中部左右方向形成三折,而正面由上至下产生皱折11a、皱折11b、皱折11c等三条皱折,同时在背面也产生三道皱折,以便在使用时可产生立体性空间而方便说话,且其中的医疗口罩通常为三层无纺布,最外层防水层要有防泼水功能、中间层熔喷层要有过滤病毒细菌的功能、接触脸颊的最内层亲水层则需要有迅速吸附唾液的功能。又其弹性左耳带13a、弹性右耳带13b及鼻梁压条12,是与口罩布片组11,不可分割的形成一体。因此在需要更换的时候,是将口罩布片组11、弹性耳带13a、13b及鼻梁压条12一起丢弃。也因此,考量到产品成本,在制作该弹性耳带13a、13b及鼻梁压条12时,就不适于花太多成本去形成功效较高的构造,以避免每天丢弃甚至医生每诊次丢弃口罩时,形成高阶物料的浪费。
图2是目前习用另一形式的一次性立体口罩,医护人员需采高阶的严密防护时,常采用此种N95立体口罩。其口罩布面配带方向在脸颊上会形成菱形,其鼻梁压条22、弹性左耳带23a、弹性右耳带23b皆与前一种长方形一次性平面口罩雷同。唯布面一侧的弧形边缘28是密封状态,而另一侧是对向脸颊方向并可分为左右两侧片的碗形开口状态,如图3所示,另外也有不可折合的一体形成碗状态样,其功效则与折合式雷同。左侧片边缘39a和右侧片边缘29b是可被压合靠拢或被拉开分离,鼻梁压条22的中部亦可被弯折。具有过滤功能的布料本体被分为左侧布片组31a及右侧布片组21b,当弹性左耳带23a及弹性右耳带23b由脸颊被同时用力拉向人体的耳后方,该布面左侧片边缘39a及右侧片边缘29b便会紧密的贴合于脸颊防止漏风以供使用。
请参阅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图4A,是提供一种分离式的口罩构造,将弹性左耳带43a、弹性右耳带43b及鼻梁压条42均设置于长方形环状口罩框体46之上,该口罩框体46左侧边410两端距离的长度可为习用的尺寸9.5厘米,左侧框的宽度可约2.5厘米;右侧边两端距离的长度亦可为9.5厘米、边框的宽度亦可约2.5厘米;口罩框体上方侧边411两端距离左右方向的总宽度可为现有习知的17.7厘米,该上方侧框的宽度可约2.5厘米;下方侧边两端距离左右方向的总宽度同样可为17.7厘米、边框的宽度可约1.5厘米,而上下左右口罩框体围成的内侧是中空区域47。该口罩框体包括有四个位于不同角落供作施力使用的固定连接点,并配应两组弹性耳带,该两组弹性耳带是分别设于该口罩框体相对侧的位置。此外,过滤用口罩布片或口罩布片组的较佳实施例如图7所示,是与上述口罩框体分开而另外设置,其本体结构可采用现有习知的一层、两层、三层或多层布料的结合。且该口罩布片或布片组正面的中部,亦如传统一次性口罩,而横向设置三道皱折71a、71b及71c,当然在布片组背面同时也产生了三道皱折,以供该口罩布片组71可以做上下方向的拉长伸展以形成立体空间而合乎使用。不仅如此,图7该口罩布片组中部的此三道皱折成形之后,口罩布片组四周边缘的形状及大小,配应于图4A长方形环状口罩框体46四周外缘的形状及大小而可互相重叠贴合。因此图7其上方侧边711两端距离的布宽,可以是习用的17.7厘米;而左侧边710两端距离的布长未折叠之前,可以是习用的17厘米。当该17厘米的布长被以习用方式施工成三道皱折之后,两端距离所形成可供使用的长度则可为习用的9.5厘米,以配合口罩框体46左侧边410两端距离的长度9.5厘米。当然,上述该口罩框体及该口罩布片组两者外围边缘的尺寸,可以互相配合等比例一并增大或等比例一并缩小而搭配使用,甚至互相配合变更形状亦可不妨碍口罩的过滤作用。本实用新型的口罩布片组在使用污染之后即予丢弃,但由于图4A中该弹性耳带、鼻梁压条及口罩框体皆不涉及细菌、病毒、污尘的滤除,因此可在每次使用之后采用高温水煮再晾干、或超过摄氏100度电锅干蒸的方式,消毒口罩框体及上述附件,然后重复多次使用,不必用过即丢。平时并可备妥2、3组干净的相同口罩框体,随时轮流配合新的口罩布片组替换应用。本实施例中,该口罩框体包括有:四个固定连接点配应两组弹性耳带,该两组弹性耳带设于该口罩框体相对侧的位置。此外,本实施例在制作时,可使该口罩框体外缘的尺寸,略大于紧贴使用的过滤布片,例如上下、左右各大1厘米,以防止使用者粘贴过滤布片时略微歪斜,致使过滤布片边缘露出口罩框体的边缘。
本实用新型在口罩框体46面向脸颊的内面四周全部或一部份设置粘性胶片以及其上各别拥有离形纸,口罩框体46上边框中部设置有粘性胶片44a、口罩框体46上边框左侧设置有粘性胶片44b、口罩框体46上边框右侧设置有粘性胶片44g、口罩框体46左侧框设置有粘性胶片44c、口罩框体46下边框左侧设置有粘性胶片44d、口罩框体46下边框右侧设置有粘性胶片44e、口罩框体46右侧框设置有粘性胶片44f,唯口罩框体46下边框左侧及下边框右侧所设置粘性胶片44d及44e间的45部位不予设置粘性胶片,以方便本口罩框体暨口罩布片在暂时收藏时的折合。以上口罩框体46四周面向脸颊所设置的粘性胶片44a、44b、44c、44d、44e、44f及44g表面各自拥有离型纸,并在分别撕除各该离形纸后,皆用以粘结口罩布片组(如图7第一实施例及图9第二实施例所示)的四周,使该布片组和口罩框体46、弹性左耳带43a、弹性右耳带43b、鼻梁压条42临时性的结合成一个整体以供使用,唯上述粘性胶片亦可除去一部分不予设置,只要能使口罩布片暂时附着于该口罩框体之上;甚或所述粘性胶片只设置在各个口罩布片的四周去粘上口罩框体,或是所述粘性胶片在口罩框体及各个口罩布片的相接触位置都有设置,亦均属可行。当弹性左耳带43a及弹性右耳带43b由使用者的脸颊被同时用力拉向人体的耳后方,该口罩布片组71的四周形状大小恰好契合于口罩框体46的四周,并被用力压贴于脸颊上以产生过滤功能。当然,该口罩布片组71外围的形状、大小,主要为配合该口罩框体46外围的形状、大小,并不固定以长方形为限,而口罩布片组的材质亦可以采用各式过滤用布。又口罩框体四周的所述粘性胶片,亦皆可改为其他形式的粘性物质。而当这样的一组口罩在使用过后需要更新时,只需将粘性胶片上面的口罩布片组71撕除丢弃,再将口罩框组拿去消毒下次备用,并取新的口罩布片组搭配另一组已经消毒过的口罩框组及时粘合使用。又若口罩是仅供用做工厂内部防尘等单纯而无细菌感染的用途,且未出入医院等高危险场所,甚至只是在户外骑车借口罩防风沙而已,则亦可在换掉该口罩布片组时,沿用原本的口罩框体暂时不予消毒,而直接粘上新的口罩布片组配合使用。当然,使用本实用新型分离式口罩可节省耳带及鼻梁压条两者的丢弃量,但若在上述例如图7或图9分离式口罩布片组上方侧711中央仍然设置有鼻梁压条,那么用以配合的口罩框体上设置或不设置鼻梁压条均仍属可行。
图4A中,本实用新型并在鼻梁压条42旁,将要贴近鼻梁左右两侧凹陷处的位置,向着使用时的鼻梁左右两旁凹陷处,另外设置圆锥形凸出的左鼻梁压锥42a及右鼻梁压锥42b,两者均如图4B所示。该两鼻梁压锥42a及42b向脸颊凸出并可接触口罩布片组的部分422,可形成接近脸颊端较小但不尖锐的形状,或者该凸出部亦可形成舌片状凸出,是以较宽大的底座421牢固的粘附在该口罩框体46内侧表面,并会一左一右的把图7中口罩布片组上侧中部区块70a压向鼻梁两侧皮肤,而产生比鼻梁压条42更确实的防止通风作用,意即当左鼻梁压锥42a及右鼻梁压锥42b将图7口罩布片组上侧的中部区块70a压向脸颊时,原本平面的该上侧中部区块70a布面,得以随鼻梁外表的形状弯曲而紧贴鼻梁皮肤。尤其在体外气温降低时,该两鼻梁压锥可使口罩内呼出的热气,不易由鼻梁两侧布片组与皮肤间的缝隙逸出,致使鼻梁上的眼镜片表面起雾。此外,在产品设置了左鼻梁压锥42a及右鼻梁压锥42b之后,亦可舍弃习用的鼻梁压条42而不予设置。
图4A中,本实用新型并在口罩框体左侧边中部,向脸颊方向设置圆锥形凸出的左侧框上方压锥42c及左侧框下方压锥42d。并在口罩框体右侧边中部,向左方并向脸颊方向,另外设置圆锥形凸出的右侧框上方压锥42e及右侧框下方压锥42f。如前述,当弹性左耳带43a及弹性右耳带43b由使用者的脸颊被同时用力拉向人体的耳后方,该圆锥形凸出的左侧框上方压锥42c及左侧框下方压锥42d,会将图7该口罩布片组71左侧中部位置70b的布料压向脸颊,使该区块的口罩布更紧贴脸颊而降低两者间缝隙的产生,这也增强了口罩的过滤效能;同样的,该右侧框上方压锥42e及右侧框下方压锥42f,会将图7该口罩布片组71右侧中部位置70c的布料压向脸颊,使该区块的口罩布料更紧贴脸颊而降低两者间缝隙的产生,以增强口罩的过滤效能。当然亦如前述,图4A这四个圆锥形凸出的压锥42c、42d、42e及42f的结构,均如鼻梁压锥42a一般A可形成接近脸颊端较小但不尖锐的立体圆锥状,亦可形成舌状凸出。
图5A是本实用新型口罩框体的第二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图4A中,各粘性胶片44a、44b、44c、44d、44e、44f及44g的构造,可改为图5A中具有许多微型小钩58的第一魔鬼毡型态,并分别对应其位置而成为第一魔鬼毡钩面54a、54b、54c、54d、54e、54f及54g,且牢固附着于口罩框体46。该微型小钩58的放大图如图6所示,具有向上直立的基柱681及上端的小钩尾682。此种第一魔鬼毡钩面构造,利用钩住口罩布本身表面所具有的无数孔隙,亦可如前述将口罩布片组71与口罩框体46两者暂时结合,使布片不脱落以供压上脸颊使用。本实施例除了也可以设有圆锥形凸出的左鼻梁压锥42a及右鼻梁压锥42b外,亦可将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图4A中,该圆锥形凸出的左侧框上方压锥42c及左侧框下方压锥42d的外形予以改变:将两压锥合并而成为平躺的柱状压柱,即形成图5A中纵向的左侧压柱52g,并向脸颊方向凸出,用来将分离式口罩布片组71或81的相对位置压下而紧贴脸颊,使能产生确实的防止漏气功用。又该平躺的柱状压柱横截面为四方形者,可形成砖块形状,如图5B所示。而该压柱的横截面亦可改变为三角形,如图5C所示。上述图5B中,砖块形压柱的材质可用软性泡棉制作,并以其平面的底部521固定在口罩框体上,面向脸颊的表面,而以其相对方向的侧面522接触口罩布片组以产生压力。同理,上述图5C中,三角柱形压柱的材质可用软性泡棉制作,并以其平面的底部523固定在口罩框体面向脸颊的表面,而以其相对方向的侧面524接触口罩布片组以产生压力。同样的,图4A中该圆锥形凸出的右侧框上方压锥42e及右侧框下方压锥42f,其外形亦可予以改变:将两压锥合并而成为图5A中纵向的右侧压柱52h,并向脸颊方向凸出,用来将分离式口罩布片组71或81的相对位置压下而紧贴脸颊,使能产生确实的防止漏气功用,且该右侧压柱52h的材质及形状均可同于左侧压柱52g,而如图5B及图5C所示。此外,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的弹性耳带与口罩框体的固定性连接方式亦可加以改变为活动式连接:如图5A所示,在口罩框体的左上角做孔洞512a、并在口罩框体的左下角做孔洞512b,这两孔洞配合一条适当长度的弹性耳带53a,即可由使用者自行调整需用的弹性耳带长度,而将耳带53a两端分别绑住两孔洞512a及512b,再套在左耳使用。同样的,在口罩框体的右上角做孔洞512c、并在口罩框体的右下角做孔洞512d,这两孔洞配合一条适当长度的弹性弹性耳带53b,即可由使用者自行调整需用的弹性耳带长度,而将耳带53b两端分别绑住两孔洞512c及512d,再套在右耳使用。当然,除了上述耳挂式弹性束带,也可采用头挂式:用4条束带,让左下角孔洞512b和右下角孔洞512d各自用一条束带的头端绑妥,再将两条束带打结接合,如项链般由头上往下套至颈部;再让左上角孔洞512a和右上角孔洞512c各自用一条束带的头端绑妥,再将两条束带打结接合,如项链般由头上往下套至头后的枕部,形成弹性头带而拉合口罩,以上所述具有弹性的耳带或头带均可统称为弹性束带。此外,所述固定弹性束带用的的孔洞512a、512b、512c、512d亦可舍弃孔洞形式而改为其他习用连接带子的方式,例如将四个孔洞都改为微型夹具,亦可达到相同目的。
请参阅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口罩布片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由于口罩布片组第一较佳实施例口罩布片组71的中部。横向设置有三道皱折71a、71b及71c,以供该口罩布片组71可以做上下方向的伸展。但是此种三道皱折的设置,其生产机器的购置有时需排队数月而缓不济急,且机器较昂贵,有些落后地区较无力购买。因此本实用新型口罩框体所配合使用的口罩布片组中部,亦可由消费者手工自制,仅形成正面两道皱折或仅形成正面一道皱折(如第9图所示)。图8口罩布片组同前述可以由一层、两层、三层或四层不等的各种布料制成平面布料,其上方侧边711的布宽两端距离,可以是习用的17.7厘米;而左侧边710两端距离的布长,可以是习用的17厘米。当该17厘米的布长被施工成正面一道皱折的实施例(如图9所示)、两道皱折的实施例、或三道皱折的实施例(如图7所示)后,所形成可供使用的上下长度两端距离皆为习用的9.5厘米(如图9所示左侧边910的长度),以配合口罩框体46左侧边410两端距离的长度9.5厘米。又上述由消费者手工自制该口罩布片组正面中部的一道皱折或两道皱折,是让消费者利用图8中未折合的口罩布片组81平面布料,自行仿造图7或图9已折妥的形状大小,在口罩框体四周重复施以按压、折叠、按压、折叠的动作。使口罩布片组的侧面约略形成图10此种N字形状,即可利用口罩框体上粘性胶片的粘力,使口罩布片组与口罩框体两者的形状大小互相配合粘结,并直接配戴使用。
图9是正面折出一道皱折而成固定尺寸的口罩布片组,其布料上下方向两端距离原有总长可为习用的17厘米,正面折出一道皱折之后,背面也折出一道皱折。左侧边910两端距离的长度可成为习用的9.5厘米,以配合口罩框体左侧边410两端距离的长度。其侧面图如图10所示,在口罩布正面产生一道皱折91a,并在口罩布背面产生一道皱折91x。又该口罩布片组上方侧边711左右方向两端距离的总宽度可为现有习知的17.7厘米,以配合口罩框体上方侧边411两端距离的宽度17.7厘米而互相契合。当口罩布片组被做成此种正面中部仅有一道皱折时(如图9所示),图4A中左鼻梁压锥42a及右鼻梁压锥42b可分别将口罩布片组上方的中部区块90a压向脸颊,让该上方的中部区块90a,得以随鼻梁形状前后弯曲而紧贴皮肤。又如同前述,当图5A中弹性耳带53a及弹性耳带53b由使用者的脸颊被同时用力拉向人体的耳后方,该左侧纵向的压柱52g,会将该口罩布片组81的左侧中部区块90b压向脸颊,使该区块的口罩布料更紧贴脸颊而降低两者间缝隙的产生,以增强口罩的过滤效能;同样的,该右侧纵向的压柱52h,会将该口罩布片组81的右侧中部区块90c压向脸颊,使该区块的口罩布料更紧贴脸颊而降低两者间缝隙的产生,以增强口罩的过滤效能,又上述口罩布片的尺寸大小亦仅是参考质而不被限制。
图2及图3为现有习知的N95型式立体口罩,图2中口罩右侧布片组21b上方设置鼻梁压条22,该口罩右侧布片组21b左方利用接点24a及接点24b连结有右耳带23b,另一左侧布片组则连结有左耳带23a。且两布片组折合时,该口罩右侧的弧形边缘28是密封,而对向的口罩边缘29b处所,布片组可被分开为两半部,以分别贴近脸颊使用,当该布片组分开之后,整个口罩即形成碗状,由接触脸颊的内部向外望出,即如图3所示。口罩左侧布片组31a连结有弹性左耳带23a,并以其边缘39a紧贴脸颊使用;而口罩右侧布片组21b连结有弹性右耳带23b,并以其边缘29b紧贴脸颊使用。
请参阅图11,本实用新型口罩框体的第三较佳实施例,是关于图2及图3现有习知N95形式立体口罩的改良。左侧口罩框体116a的左侧连接有弹性左耳带113a;右侧口罩框体116b的右侧连接有弹性右耳带113b,左侧、右侧两片弧形口罩框体合成整个可以使用的口罩框体,框内为中空区域117。左侧口罩框体116a与右侧口罩框体116b的连接处118a及118b均可制成能够折合的柔性状态,使该口罩框体可连同其上口罩布、弹性耳带等构件更易于折合收藏。该口罩框体的上方中央部位,设有习用的鼻梁压条112。该左口罩框体的上方接近鼻梁压条112左半部的适当部位,在将会贴近鼻梁左侧凹陷处的位置,如同前述第一实施例中图4A所述图4B构造,向着脸颊另外设置圆锥形凸出的左鼻梁压锥112a;同样的,该右口罩框体的上方接近鼻梁压条112右半部的适当部位,在将会贴近鼻梁右侧凹陷处的位置,向着脸颊另外设置圆锥形凸出的右鼻梁压锥112b,当然如前述,在产品设置了左鼻梁压锥112a及的右鼻梁压锥112b之后,亦可舍弃习用的鼻梁压条112而不予设置。
另外,在该左侧口罩框体116a将会朝向脸颊的表面,如第一实施例一般设置有左侧粘性胶片114a;在该右口罩框体116b将会朝向脸颊的表面设置有右侧粘性胶片114b。而这左侧粘性胶片114a及右侧粘性胶片114b,可如第一实施例改为其他形式的粘胶;亦可如第二实施例而改为具有许多微型小钩58的第一魔鬼毡钩面构造。因此该左、右口罩框体也共包括有四个适用的固定连接点,并配应两组弹性耳带,该两组弹性耳带是分别设于该左、右两口罩框体相对侧的位置。此外,配合此口罩框体116a、116b四周边缘的大小尺寸,制做一个四周边缘相同形状、相同尺寸的过滤用口罩布片组,借着口罩框体上该左侧粘性胶片114a及该右侧粘性胶片114b而暂时附着在口罩框体之上。该口罩布片组用以滤除空气中有害物质,如图12所示。自脸颊位置向外观看,该口罩布片组由左侧口罩布片组121a及右侧口罩布片组121b借着两布片组间的封合边128所结合形成,该封合边128是完全密合,而该两口罩布片组相对于封合边128的另一侧开口边129a及129b则可被并拢收合如图13所示或被拉开使用。图13中,该口罩布片组121b右方是封合边128,该布片组左方是可被拉开的开口边129b。又图12中该左侧开口边129a与右侧开口边129b所围成口罩布片组碗状开口端的四周边缘的大小,即为前述略同于图11左侧口罩框体116a与右侧口罩框体116b所形成完整口罩框体的四周边缘大小。使用该口罩时,是将图12的口罩布片组碗状四周边缘,上下左右对应而自脸颊方位向外套入图11的口罩框体内,并使图11已撕除离型纸的该左侧粘性胶片114a紧贴图12口罩布片组的该左侧布片组121a开口处;也使图11已撕除离型纸的该右侧粘性胶片114b紧贴图12口罩布片组的该右侧布片组121b开口处。另外,图12虚线124a及124b是分别显示该两粘性胶片的背面位置。若在图12口罩布片组碗状四周接近边缘并接触口罩框体的位置也设置粘性胶片124a及124b,并使上述图11已撕除离型纸的该左侧粘性胶片114a不接触此图12口罩布片组的该粘性胶片124a而是互相错开位置;也使图11已撕除离型纸的该右侧粘性胶片114b不接触此图12口罩布片组的该粘性胶片124b而是互相错开位置,如此将可增强尚未戴上口罩时,口罩布片组121a、121b与口罩框体116a、116b间多次久用后不易脱落的接合力,而又不致让两个不同构件上的粘性胶片114a、114b与124a、124b之间互相粘结而在撕离时产生干扰。因此,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当图11中弹性左耳带113a及弹性右耳带113b由脸颊左侧及右侧被同时用力拉向人体的耳后方,则图12中该口罩布片组的左侧开口边129a与右侧开口边129b,便会受到该弹性耳带所连接的口罩框体压挤,而紧密的贴合于脸颊以供使用,且该左鼻梁压锥112a及右鼻梁压锥112b将会贴近鼻梁左右两侧凹陷处的位置,并一左一右的把口罩布片组压向鼻梁两侧皮肤,而产生比鼻梁压条更确实的防止漏气作用。此外,若将图11中该左侧口罩框体116a与该右侧口罩框体116b,一体成型的制成一个不可折合的口罩框体,或将图12该左侧布片组121a与该右侧布片组121b合并制成一体成形不可折合的过滤布片组亦均属可行。当然,该口罩布片组121a及121b的形状并不限于图12所述由两片大致半圆形的布片组所组合,要点是使口罩布片组开口处的四周边缘的形状大小,约略与口罩框体四周边缘的形状大小相同即可使用。又该过滤用口罩布片组121a及121b的材质亦可以采用各式无纺布,且亦得依不同需求而由一层布、两层布、三层布、四层布甚至十数层布所构成。
图11所示口罩框体上各组件分解后如图14所示:左侧口罩框体116a的上方偏左适当位置设置有左鼻梁压锥112a;而右侧口罩框体116b的上方偏右适当位置设置有右鼻梁压锥112b。弹性左耳带113a固定在左侧口罩框体116a之上;弹性右耳带113b固定在右侧口罩框体116b之上。鼻梁压条112是固定在口罩框体上方。左侧粘性胶片114a是粘贴在左侧口罩框体116a内表面,用以粘结口罩布左边缘;右侧粘性胶片114b是粘贴在右侧口罩框体116b内表面,用以粘结口罩布右边缘。此外,上述各凸出设置的压锥,其基座周围1厘米以内可不设置粘性胶片。
图11所示的弹性耳带是位于口罩框体的左右两侧边,亦即耳挂式。唯该两弹性耳带亦可如习用的方式,改为一上一下的设置方式如图15所示,形成头挂式。图15中,下方带153b具有弹性,可如同套下项链一般,由使用者头部套下,并固定在颈部上方;上方带153a亦具有弹性,可同样由使用者头部套下,并固定在头后方的枕部。则同样可利用两弹性束带153a及153b的拉力,使图12中另外粘上的该口罩布片组的左侧开口边129a与右侧开口边129b,受到口罩框体压挤,而紧密的贴合于脸颊以供使用。
又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图11中,口罩框体的中空部分117亦可改成与图12过滤用口罩布片组相同形状的立体网状单层布片,如图19所示,左口罩框体116a与右口罩框体116b之间并非空心,而连结了单层网状布片190a及190b,该单层网状布片外形并类似图12立体的布片组,而网布面积略小。此种结构在使用时,将面积略大的图12的过滤用口罩布片组121a及121b,放在单层网状布片190a及190b内且两者紧贴,使该过滤用口罩布片外侧周围被粘性胶片114a及粘性胶片114b粘住并接触脸颊而戴用,此构造亦属可行。此外,口罩框体远离脸颊的外表面亦可增设一层布片,该布片的四周形状大小相对应于该口罩框体,布面并可采用不会阻碍空气流通的方式印制各式图案以增加美感。
此外,此种去除分离式口罩框体中空部分的方式,亦可连口罩框体一并改成单层的网状布片,如图20所示。图中网状布片200的四周边缘即代替了口罩框体的作用:在网状布片200表面如同前述第一实施例,也附着有耳带43a、耳带43b、粘性胶片44a、44b、44c、44d、44e、44f、44g及鼻梁压条42。单层网状布片200中央部位正面及背面,则具有与图7口罩布片组71相同的正面反面各三道皱折201a、201b、201c及201d等等,让原本平面的单层网状布片产生立体空间,而可与图7多层的口罩布片组71贴合,使单层网状布片200作为过滤用多层口罩布片组71的加压布片并一起伸缩使用。当然由于加压布片有较高硬度的需求,因此在缺乏厚料的情形下,亦可由双层网状布片压合以取代单层网状布片。又该网状布片200的网目大小可视需求而调整,甚至使该单层网状布片200的网目细小至形成一般衣料的用布亦可,则如图21所示。图21中:透气度高而为单层的一般衣料布片或单层的无纺布片211表面如同前述第一实施例,也附着有左侧耳带43a、右侧耳带43b、粘性胶片44a、44b、44c、44d、44e、44f、44g、鼻梁压条42、鼻梁压锥42a、鼻梁压锥42b、左侧脸颊上方压锥42c、左侧脸颊下方压锥42d、右侧脸颊上方压锥42e及右侧脸颊下方压锥42f。单层布片211面向脸颊方向的中央部位则具有与图7三层口罩布片组71相同的皱折211a、211b及211c,使原本平面的单层布片211产生立体空间,而可与图7过滤用的口罩布片组71上下方向作同步伸缩。本实施例使用时借由单层布片211上的两侧耳带43a及43b被拉向耳后,将压力直接传至口罩布片组71,使具有过滤功效的口罩布片组71与脸颊密切贴合而使用,亦即图21单层布片211是属图7多层过滤布片组71的加压布片。如前述,由于加压布片在黏合过滤布片时有较高硬度的需求,而过厚的布料较不易通过医疗用口罩的各国国家标准对于空气交换压力差这依项目的要求,因此,亦可由双层布片压合以取代单层布片,例如采用双层疏水质的无纺布片,或者一层亮丽的尼龙布片加上一层疏水质的无纺布片共同压合制成防泼水的加压布片。本实施例在实施时,可使该加压布片的尺寸,略大于紧贴使用的过滤布片,例如上下、左右各大3毫米,以防止使用者粘贴时略微歪斜,致使过滤布片边缘露出加压布片的边缘。又制造时亦可在前述图20该单层网状布片200或图21该单层布片211远离脸颊的外表面烫金或印制美术花纹并长期使用,而不是用后丢弃,如此的设置方式可增加本实用新型分离式口罩外观的美感且仍可达成过滤脏污、细菌的作用兼节省耗材。唯在每次使用致污染之后,需将此暴露于最外层的单层布片清洗或热烘消毒以备下次使用,又上述各实施例中所有的粘性胶片,皆可改为其他粘性物质配合各别的离型纸或改为前述第一魔鬼毡的态样。
更进一步的实施例如下:在上述图21中,该单层布片211若是采取稍厚而较耐用的透气疏水材质,亦即医疗口罩外层所用防泼水的材质,并搭配图7过滤用口罩布片组71而减少设置其最外层防泼水的材质,则如此的配套设置更可减掉一层防泼水布材的浪费。意即:图7口罩布片的结构若为一般医疗口罩而有三层布,则由外层至亲肤层依序为疏水布、熔喷布、亲水布,则本实施例乃将其中疏水布加厚,再如前述方法作成单层的口罩加压层,且拥有皱褶、并可附有耳带、鼻梁压条、粘性物质、鼻梁压锥及脸颊压锥等构件如图21所示,又具有可供多次重复使用的防泼水功效;另将其余两种的熔喷布及亲水布依序结合成两层一体的口罩布片组,以供用后丢弃,如图22所示,其中220a标示口罩布片组上侧中部区块、220b标示口罩布片组左侧中部区块、220c标示口罩布片组右侧中部区块、221标示口罩布片组、2210标示左侧边、2211标示口罩布片组上方侧边,而221a、221b、221c皆标示皱折。故本实施例异于习用将疏水布、熔喷布、亲水布三层口罩布片组一并丢弃的作法,而是只丢弃熔喷布层及亲水布层,从而又减少了疏水布层的浪费,只需在口罩用后将前述附有耳带的疏水布层清洗或适当加热消灭病毒即可重复利用;又设若图7口罩布片组的结构为四层布,且其材质由外层至亲肤层依序为疏水布、活性碳布、熔喷布、亲水布,则本实施例乃将其中疏水布作成单层拥有皱褶,并可附有耳带、鼻梁压条、粘性物质、鼻梁压锥及脸颊压锥等构件的加压层口罩布片,且具有可供多次重复使用的防泼水功效;另将其余三种的活性碳布、熔喷布及亲水布依序结合成三层一体的口罩布片组,以供用后丢弃。因此本实施例异于习用将疏水布、活性碳布、熔喷布、亲水布四层口罩布片组全部丢弃的作法,而亦节省了疏水布该层的浪费。又上述各平面口罩的实施例中,各该单层的加压布层及各该单层的口罩布片或多层的口罩布片组,其皱褶数皆可为习用的三折如图21、图22所示,亦可成为两折或一折,如图9所示。又各该单层的加压布层亦均可改为双层或多层的黏合片,只要在黏合口罩布片组一并检验后,符合医疗口罩的各该国家标准即可。
以上所述各实施例中,鼻梁压条是设置在口罩框体或加压布片之上,如此可节省鼻梁压条被一次性一起抛弃的耗用量既如上述。唯若不节省此用量,而是将鼻梁压条如传统作法一般设置在每一口罩布片组之上,则在口罩框体上设置或不设置鼻梁压条均可配合使用。亦即在第一较佳实施例图4A中,口罩框体46上可不设置鼻梁压条42,却将鼻梁压条设置在布片组图7或布片组图8的上方边缘711中央;或如第三较佳实施例图11中,口罩框体116a及116b的上并不设置鼻梁压条112,而是在图12中,每一布片组129a及129b的上方个别设置鼻梁压条,则亦属可行。
由于每个人的头围大小有异,因此制作现成,在市面贩售固定长短的弹性束带,供给头围较大的人使用便会觉得该弹性束带太紧,而在久戴之后容易使耳背疼痛。因此图4A第一实施例中,将口罩固定在脸颊上的弹性束带43a及43b也可改采现有习知方式,在离开口罩布片端的适当位置形成断点,再以手工打结的方式去自行调整该弹性束带43a及43b的长短。而该种两条束带互相打结的方式亦可改为压合式,成为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弹性束带可调节长度的较佳实施例。其中固定住口罩的束带共分4段:(1)口罩框体左上角的弹性束带163a尾端连结一个现有习知的第二魔鬼毡钩面164a,在该第二魔鬼毡钩面上密布许多现有习知的微型小钩168a,如图6所示。(2)口罩框体右下角的弹性束带163d尾端连结一个现有习知的第二魔鬼毡钩面164d,在该第二魔鬼毡钩面上密布许多现有习知的微型小钩168d,如图6所示。(3)口罩框体左下角的弹性束带163b尾端连结一个现有习知的第二魔鬼毡毛面164b,在该第二魔鬼毡毛面上密布许多现有习知的微型圈环168b,如图17的178所示。该毛面上所密布的图17现有习知微型圈环178,可供该钩面上所密布的图6微型小钩尾682逐一碰触并钩住而互相连接。(4)口罩框体右上角的弹性束带163c尾端连结一个现有习知的第二魔鬼毡毛面164c,在该第二魔鬼毡毛面上密布有许多现有习知的微型圈环168c,如图17的178所示。亦即上述第二魔鬼毡组合中,左上角及右下角的束带尾端为钩面,而左下角及右上角的束带尾端为毛面,且各第二魔鬼毡的面积皆加长而形成长条形。从而,左上角的第二魔鬼毡钩面与左下角的第二魔鬼毡毛面可形成一公一母的按压结合;同样的,右上角的第二魔鬼毡毛面与右下角的第二魔鬼毡钩面亦可形成一公一母的按压结合,并皆可借着前后移动该加长面积的钩面和毛面所结合的位置,用以调节两组弹性束带总长度去适应不同消费者不同大小的头围,也可随该弹性束带久用所致弹性的递减,而逐日调整出此种弹性束带的最适用拉力。此口罩束带实施例另有变化例:如图18菱形环状口罩框体所示,固定口罩用的束带共分4段:(1)口罩框体左上角的弹性束带183a尾端连结一个现有习知的第二魔鬼毡钩面184a,在该第二魔鬼毡钩面上密布许多现有习知的微型小钩188a,如图6所示。(2)口罩框体右下角的弹性束带183d尾端连结一个现有习知的第二魔鬼毡钩面184d,在该第二魔鬼毡钩面上密布许多现有习知的微型小钩188d,如图6所示。(3)口罩框体左下角的弹性束带183b尾端连结一个现有习知的第二魔鬼毡毛面184b,在该第二魔鬼毡毛面上密布许多现有习知的微型圈环188b,如图17的178所示,该毛面上所密布的图17现有习知微型圈环178,可供该钩面上所密布的图6微型小钩682逐一碰触并钩住而互相连接。(4)口罩框体右上角的弹性束带183c尾端连结一个现有习知的第二魔鬼毡圈型毛面184c,在该第二魔鬼毡毛面上密布许多现有习知的微型圈环188c,如图17中178所示。
亦即上述第二魔鬼毡组合中,左上角及右下角的束带尾端为钩面,而左下角及右上角的束带尾端为毛面。从而,左下角的第二魔鬼毡毛面与右下角的第二魔鬼毡钩面可形成一公一母的按压结合,制造时并增长该二弹性束带的长度,即可先适当结合两带之后,如项链般由头上往下套至头后颈部,或是以两手分别拿住各为一公一母的第二魔鬼毡,由脸颊左右两侧分别拉扯至后颈部,并前后移动该加长面积的第二魔鬼毡钩面和毛面,以调整该弹性束带总长度再按压接合;同样的,左上角的第二魔鬼毡钩面与右上角的第二魔鬼毡毛面亦可形成一公一母的按压结合,制造时并增长该二弹性束带的长度,即可先适当结合两带之后,如项链般由头上往下套至头后枕部,或是以两手分别拿住各为一公一母的第二魔鬼毡,由脸颊左右两侧分别拉扯至头后枕部,并前后移动该加长面积的第二魔鬼毡钩面和毛面,以调整该弹性束带总长度再按压接合。此上下两组束带并皆可借着左右移动该钩面和毛面所结合的位置,用以调整两组弹性束带长度去适应不同消费者不同大小的头围,也可随该弹性束带久用所致弹性的递减,而调整出弹性束带的最适用拉力。此种头挂式的弹性头带较佳实施例的另一优点为,久戴之后耳背不会疼痛,同样的,以上所述具有弹性的耳带或头带均可统称为弹性束带。当然,上述图18中头挂式结合第二魔鬼毡的弹性束带,也可套用设置在图16中的长方形环状口罩框体或设置在图1传统一次性长方形的口罩上形成头挂式的头带;而图16中的长方形环状口罩框体两侧耳挂式结合第二魔鬼毡的弹性束带,也可套用设置在图18中的菱形环状口罩框体或设置在图1传统一次性口罩上形成可调长短及弹力的耳挂式耳带,用以分别适应需求不同的群组。此外,前述各相互配合的每一组束带的第二魔鬼毡结合后,在束带总长度不变的情形下,各第二魔鬼毡两端的束带长度亦可为一长一短的不被限制,而同组的两束带不必长度相同。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47)

1.一种分离式口罩,适宜罩在人体脸颊的口鼻之上,且适宜过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其特征在于,该分离式口罩包含:
过滤布片;
口罩框体,分离式的与该过滤布片相叠合,该口罩框体四周边缘的形状大小配应于该过滤布片使用时四周边缘的形状大小;且该口罩框体包括有:
四个位于不同角落供作施力使用的固定连接点,并配应连接两组弹性束带,该两组弹性束带分别设于该口罩框体相对侧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口罩,其特征在于,各该弹性束带是可分离的各呈单元件,再与该口罩框体结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式口罩,其特征在于,该口罩框体的固定连接点形成孔洞,各该弹性束带的端部是分别与各该孔洞相系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式口罩,其特征在于,该口罩框体的固定连接点设有微形夹具,各该弹性束带的端部是分别与各该微形夹具相夹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口罩,其特征在于,该口罩框体还包括有:
至少一个粘合件,设于该口罩框体的周边的内表面即朝向脸颊的表面,用以粘合该过滤布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离式口罩,其特征在于,各该粘合件为第一魔鬼毡钩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口罩,其特征在于,该分离式口罩还包括有:
鼻梁压条,设于该过滤布片及/或该口罩框体上侧的中部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口罩,其特征在于,该口罩框体还包括有:
两个圆锥形鼻梁压锥,分别设于该口罩框体上侧中部能接近鼻梁两侧的位置,并向脸颊方向凸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口罩,其特征在于,该口罩框体的内围设有软性网状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口罩,其特征在于,该口罩框体及其内围设有软性网状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口罩,其特征在于,该口罩框体设有布片。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分离式口罩,其特征在于,该口罩过滤布片为碗形口罩过滤布片,该口罩框体为与该碗形口罩过滤布片边缘形状相配应的圈环形状口罩框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分离式口罩,其特征在于,该过滤布片为长方形过滤布片,该口罩框体为与该过滤布片的形状相配应的长方形口罩框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分离式口罩,其特征在于,该口罩框体进一步包括:
至少一个左侧脸颊压件,设于该口罩框体的左侧中部位置,并且向脸颊方向凸出;以及
至少一个右侧脸颊压件,设于该口罩框体的右侧中部位置,并且向脸颊方向凸出。
15.一种分离式口罩的口罩框体,供可分离地与口罩过滤布片相结合使用,其四周边缘的形状大小适宜罩在人体脸颊的口鼻四周;其特征在于,该口罩框体包含:
四个位于不同角落供作施力使用的固定连接点,并配应连接两组弹性束带,该两组弹性束带分别设于该口罩框体相对侧的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分离式口罩的口罩框体,其特征在于,各该弹性束带是可分离的各呈单元件,再与该口罩框体结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分离式口罩的口罩框体,其特征在于,该口罩框体的固定连接点形成孔洞,各该弹性束带的端部是分别与各该孔洞相系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分离式口罩的口罩框体,其特征在于,该口罩框体的固定连接点设有微形夹具,各该弹性束带的端部是分别与各该微形夹具相夹合。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分离式口罩的口罩框体,其特征在于,该口罩框体还包括有:
至少一个粘合件,设于该口罩框体的周边的内表面即朝向脸颊的表面,用以粘合该过滤布片。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分离式口罩的口罩框体,其特征在于,各该粘合件为第一魔鬼毡钩面。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分离式口罩的口罩框体,其特征在于,该口罩框体还包括有:
鼻梁压条,设于该过滤布片及/或该口罩框体上侧的中部位置。
22.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分离式口罩的口罩框体,其特征在于,该口罩框体还包括有:
两个圆锥形鼻梁压锥,分别设于该口罩框体上侧中部能接近鼻梁两侧的位置,并向脸颊方向凸出。
23.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分离式口罩的口罩框体,其特征在于,该口罩框体的内围设有软性网状体。
24.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分离式口罩的口罩框体,其特征在于,该口罩框体及其内围设有软性网状体。
25.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分离式口罩的口罩框体,其特征在于,该口罩框体设有布片。
26.根据权利要求15至25任一项所述的分离式口罩的口罩框体,其特征在于,该口罩框体为与碗形口罩过滤布片边缘形状相配应的圈环形状口罩框体。
27.根据权利要求15至25任一项所述的分离式口罩的口罩框体,其特征在于,该口罩框体为与长方形过滤布片边缘形状相配应的长方形口罩框体。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分离式口罩的口罩框体,其特征在于,该口罩框体进一步包括:
至少一个左侧脸颊压件,设于该口罩框体的左侧中部位置,并且向脸颊方向凸出;以及
至少一个右侧脸颊压件,设于该口罩框体的右侧中部位置,并且向脸颊方向凸出。
29.一种分离式口罩,适宜罩在人体脸颊的口鼻之上,且适宜过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其特征在于,该分离式口罩包含:
多层过滤布片组,其中并包含过滤细菌布片;
加压布片,分离式的与该过滤布片相叠合,该加压布片四周边缘的形状大小配应于该过滤布片使用时四周边缘的形状大小;且该加压布片包括有:
四个位于不同角落供作施力使用的固定连接点,并配应连接两组弹性束带,该两组弹性束带分别设于该加压布片相对侧的位置。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分离式口罩,其特征在于,该加压布片的材质是具有防泼水功能的疏水层无纺布。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分离式口罩,其特征在于,该过滤布片组减免了疏水层无纺布。
32.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分离式口罩,其特征在于,该过滤细菌布片材质是熔喷无纺布。
33.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分离式口罩,其特征在于,各该弹性束带是可分离的各呈单元件,再与该加压布片结合。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分离式口罩,其特征在于,该加压布片的固定连接点形成孔洞,各该弹性束带的端部是分别与各该孔洞相系合。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分离式口罩,其特征在于,该加压布片的固定连接点设有微形夹具,各该弹性束带的端部是分别与各该微形夹具相夹合。
36.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分离式口罩,其特征在于,该加压布片还包括有:
至少一个粘合件,设于该加压布片的周边的内表面即朝向脸颊的表面,用以粘合该过滤布片。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分离式口罩,其特征在于,各该粘合件为第一魔鬼毡钩面。
38.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分离式口罩,其特征在于,该分离式口罩还包括有:
鼻梁压条,设于该过滤布片及/或该加压布片上侧的中部位置。
39.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分离式口罩,其特征在于,该加压布片还包括有:
两个圆锥形鼻梁压锥,分别设于该加压布片上侧中部能接近鼻梁两侧的位置,并向脸颊方向凸出。
4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分离式口罩,其特征在于,该加压布片进一步包括:
至少一个左侧脸颊压件,设于该口罩框体的左侧中部位置,并且向脸颊方向凸出;以及
至少一个右侧脸颊压件,设于该口罩框体的右侧中部位置,并且向脸颊方向凸出。
41.一种口罩,适宜罩在使用者脸颊的口鼻之上,且适宜过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其特征在于,该口罩包含:
两组弹性束带,设于该口罩相对侧的位置,各该弹性束带是断开,且在各该断开之处各设有能相互钩合的第二魔鬼毡;
过滤布片。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该口罩还包含:
多层过滤布片组,其中并包含过滤细菌布片;
加压布片,分离式的与该过滤布片相叠合,该加压布片四周边缘的形状大小配应于该过滤布片使用时四周边缘的形状大小;且该加压布片包括有:
四个位于不同角落供作施力使用的固定连接点,以配应连接该两组弹性束带。
43.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该口罩还包括有:
鼻梁压条,设于该口罩上侧的中部位置。
44.一种分离式口罩的口罩框体,其内部是中空,供可分离地与口罩过滤布片相结合使用,其四周边缘的形状大小适宜罩在人体脸颊的口鼻四周;其特征在于,该口罩框体包含:
四个位于不同角落供作施力使用的固定连接点,并配应连接两组弹性束带,该两组弹性束带分别设于该口罩框体相对侧的位置,各该弹性束带是断开,且在各该断开之处各设有能相互钩合的第二魔鬼毡。
45.一种分离式口罩的口罩布片组,其特征在于,该口罩布片组供可分离地与含有疏水材质的加压布片相结合使用,其四周边缘的形状大小适宜罩在人体脸颊的口鼻四周;
该口罩布片组的一面表层是熔喷无纺布材质。
46.一种分离式口罩的口罩布片组,其特征在于,该口罩布片组供可分离地与口罩框体相结合使用,其四周边缘的形状大小适宜罩在人体脸颊的口鼻四周;该口罩布片组面向口罩框体的周围设有粘性物质。
47.一种分离式口罩的口罩布片组,其特征在于,该口罩布片组供可分离地与加压布片相结合使用,该口罩布片组四周边缘的形状大小适宜罩在人体脸颊的口鼻四周;且该口罩布片组面向加压布片的周围设有粘性物质。
CN202120559002.XU 2020-07-03 2021-03-18 分离式口罩、口罩框体及口罩布片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12457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8538 2020-07-03
TW109208538 2020-07-03
TW109214043 2020-10-26
TW109214043 2020-10-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24579U true CN215124579U (zh) 2021-12-14

Family

ID=78778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59002.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124579U (zh) 2020-07-03 2021-03-18 分离式口罩、口罩框体及口罩布片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24579U (zh)
TW (2) TWM616184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16184U (zh) 2021-09-01
TWM623467U (zh) 2022-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K2081650T3 (en) Breathing Nasal Filter
WO2010126195A1 (ko) 마스크용 커버체
KR102240402B1 (ko) 오리가미식 주름을 구비한 닥섬유 부직포의 마스크
CN212437419U (zh) 一种轻便型重复利用口罩
CN215124579U (zh) 分离式口罩、口罩框体及口罩布片组
CN211910643U (zh) 一种无耳挂口罩
CN105559201A (zh) 改良型过滤口罩
TWM614873U (zh) 口罩圖案披覆結構改良
CN111938237A (zh) 一种失语者口罩结构
JP2003175121A (ja) マスク
JP3227228U (ja) 箔押し加工を施したマスク
JP3228270U (ja) 簡易マスク
JP3230900U (ja) マスク
CN214229962U (zh) 一种多层防护口罩
CN208581860U (zh) 一种儿科用医用口罩
JP2004313426A (ja) マスク
KR200296073Y1 (ko) 마스크
CN213128111U (zh) 一种可更换滤膜的框架型口罩
CN212345424U (zh) 一种抑菌口罩
JP3237367U (ja) シール付きマスク
CN212279987U (zh) 一种新型口罩
CN212345484U (zh) 一种新型口罩垫
JP2022169212A (ja) 口紅のつかない下がらないマスク
CN214340262U (zh) 一种防起雾口罩
CN105686158A (zh) 一种过滤口罩之改良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2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