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89890U - 一种不锈钢整平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不锈钢整平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89890U
CN215089890U CN202120774904.5U CN202120774904U CN215089890U CN 215089890 U CN215089890 U CN 215089890U CN 202120774904 U CN202120774904 U CN 202120774904U CN 215089890 U CN215089890 U CN 2150898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inless steel
fixedly connected
roof
rod
flatten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7490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健
倪晓东
梁成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Yuanchang Stainless Stee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Yuanchang Stainless Stee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Yuanchang Stainless Stee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Yuanchang Stainless Stee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7490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898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898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898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llers For Roller Conveyors For Transf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不锈钢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不锈钢整平机构,包括U型框架,所述U型框架的两侧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多个输送辊,还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下方设有多个整平组件,所述整平组件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支撑架以及转动连接在两个支撑架之间的压料辊,所述支撑架的顶端与顶板固定连接,还包括用于驱动顶板升降的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套杆、滑动连接在套杆内的升降杆,升降杆的顶端固定连接在顶板的底部,套杆固定连接在顶盖上,该不锈钢整平机构,可调节压料辊和输送辊之间的距离,便于对不同厚度的不锈钢板进行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不锈钢整平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不锈钢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不锈钢整平机构。
背景技术
不锈钢是一种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介质或具有不锈性的钢种。不锈钢板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将其表面进行整平处理。但是,目前用到的整平设备,只能对固定厚度的不锈钢板进行整平,对于厚度过后或厚度过薄的不锈钢板进行整平时,就需要更换新的整平设备,降低了工作效率。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不锈钢整平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锈钢整平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至少一个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不锈钢整平机构,包括U型框架,所述U型框架的两侧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多个输送辊,还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下方设有多个整平组件,所述整平组件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支撑架以及转动连接在两个支撑架之间的压料辊,所述支撑架的顶端与顶板固定连接,还包括用于驱动顶板升降的升降机构。
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套杆、滑动连接在套杆内的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顶端固定连接在所述顶板的底部,所述套杆固定连接在顶盖上,所述顶盖上还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杆进行升降的驱动组件。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顶盖上的固定座、与固定座转动连接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水平设置,两个所述套杆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条形孔,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条形孔与两个升降杆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的杆体上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顶盖上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相互啮合。
优选的,所述输送辊的内部设有多个第一加热棒。
优选的,所述压料辊的内部设有多个第二加热棒。
优选的,所述U型框架的底部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脚。
优选的,所述U型框架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进料台,所述进料台的上表面与输送辊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面。
优选的,所述U型框架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出料台,所述出料台的上表面与输送辊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不锈钢整平机构,通过升降机构、整平组件和顶板的设置,通过升降机构可推动整平组件进行升降,从而可调节压料辊和输送辊之间的距离,便于对不同厚度的不锈钢板进行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解决了目前用到的整平设备,只能对固定厚度的不锈钢板进行整平,对于厚度过后或厚度过薄的不锈钢板进行整平时,就需要更换新的整平设备,降低了工作效率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图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整平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输送辊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压料辊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的意义为:1、U型框架;10、支撑脚;11、进料台;12、出料台;13、顶盖;2、输送辊;30、压料辊;31、支撑架;4、顶板;5、第一加热棒;6、升降机构;60、套杆;600、条形孔;61、升降杆;62、连接杆;63、螺纹杆;64、从动齿轮;65、固定座;66、主动齿轮;67、驱动电机;7、第二加热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不锈钢整平机构,请参阅图1-图2,包括U型框架1,U型框架1的两侧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多个输送辊2,输送辊2通过外界驱动器驱动其转动。将不锈钢板放入到输送辊2可在输送辊2上进行输送。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U型框架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进料台11,进料台11的上表面与输送辊2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面。在对不锈钢板进行输送前,可先将不锈钢板放置在进料台11上,方便在输送时将不锈钢板推送到输送辊2上。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U型框架1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出料台12,出料台12的上表面与输送辊2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面。当不锈钢板在输送出来后,会落在出料台12上,便于更好地将不锈钢板取下。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U型框架1的底部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脚10。通过支撑脚10可将U型框架1稳定地支撑住。
请参阅图1和图3,还包括顶板4,顶板4的下方设有多个整平组件,整平组件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支撑架31以及转动连接在两个支撑架31之间的压料辊30。每个压料辊30位于相应输送辊2的正上方,当不锈钢板经过输送辊2输送时,压料辊30会压在不锈钢板上表面,在不锈钢板输送过程中,输送辊2可对不锈钢板的下表面进行整平,压料辊30会对不锈钢板上表面进行整平。
请参阅图1、图3和图4,U型框架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盖13,顶板4位于顶盖13的上方,支撑架31的顶端穿过顶盖13与顶板4固定连接,还包括用于驱动顶板4升降的升降机构6。升降机构6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套杆60、滑动连接在套杆60内的升降杆61,升降杆61的顶端固定连接在顶板4的底部,套杆60固定连接在顶盖13上,顶盖13上还设有用于驱动升降杆61进行升降的驱动组件。通过驱动组件可驱动升降杆61进行升降,从而可带动顶板4进行升降,进而可带动支撑架31和压料辊30进行升降,可调节压料辊30与输送辊2之间的距离,便于对不同厚度的不锈钢板进行整平。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4,驱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顶盖13上的固定座65、与固定座65转动连接的螺纹杆63,螺纹杆63上螺纹连接有连接杆62,连接杆62水平设置,两个套杆60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条形孔600,连接杆62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条形孔600与两个升降杆61固定连接,连接杆62与条形孔600滑动连接,螺纹杆63的杆体上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64,顶盖13上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67,驱动电机67的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66,主动齿轮66与从动齿轮64相互啮合。启动驱动电机67工作,可带动主动齿轮66转动,从而可带动从动齿轮64和螺纹杆63转动,从而可使连接杆62进行升降,可带动升降杆61进行升降。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加热棒5、第二加热棒7和驱动电机67均为现有的常规技术,在此不作赘述。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输送辊2的内部设有多个第一加热棒5。第一加热棒5工作,可使输送辊2处于高温状态,当不锈钢板表面经过时与其触碰,会对不锈钢板的表面进行软化,更容易使输送辊2将不锈钢板的表面整平。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压料辊30的内部设有多个第二加热棒7。第二加热棒7工作,可使压料辊30处于高温状态,当不锈钢板表面经过时与其触碰,会对不锈钢板的表面进行软化,更容易使压料辊30将不锈钢板的表面整平。
本实施例的不锈钢整平机构在使用时,先根据不锈钢板的厚度调节好压料辊30与输送辊2之间的距离;启动驱动电机67工作,带动主动齿轮66转动,从而可带动从动齿轮64和螺纹杆63转动,从而可使连接杆62进行升降,可带动升降杆61进行升降,进而可推动顶板4进行升降,可带动支撑架31和压料辊30进行升降,可调节压料辊30与输送辊2之间位于合适的距离,然后将不锈钢板置于压料辊30与输送辊2之间推送到U型框架1内,输送辊2会对不锈钢板进行输送,压料辊30与输送辊2可分别对不锈钢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整平。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8)

1.一种不锈钢整平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U型框架(1),所述U型框架(1)的两侧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多个输送辊(2),还包括顶板(4),所述顶板(4)的下方设有多个整平组件,所述整平组件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支撑架(31)以及转动连接在两个支撑架(31)之间的压料辊(30),所述支撑架(31)的顶端与顶板(4)固定连接,还包括用于驱动顶板(4)升降的升降机构(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整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6)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套杆(60)、滑动连接在套杆(60)内的升降杆(61),所述升降杆(61)的顶端固定连接在所述顶板(4)的底部,所述套杆(60)固定连接在顶盖(13)上,所述顶盖(13)上还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杆(61)进行升降的驱动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不锈钢整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顶盖(13)上的固定座(65)、与固定座(65)转动连接的螺纹杆(63),所述螺纹杆(63)上螺纹连接有连接杆(62),所述连接杆(62)水平设置,两个所述套杆(60)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条形孔(600),所述连接杆(62)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条形孔(600)与两个升降杆(61)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63)的杆体上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64),所述顶盖(13)上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67),所述驱动电机(67)的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66),所述主动齿轮(66)与所述从动齿轮(64)相互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整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辊(2)的内部设有多个第一加热棒(5)。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不锈钢整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料辊(30)的内部设有多个第二加热棒(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整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框架(1)的底部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脚(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整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框架(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进料台(11),所述进料台(11)的上表面与输送辊(2)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不锈钢整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框架(1)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出料台(12),所述出料台(12)的上表面与输送辊(2)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面。
CN202120774904.5U 2021-04-15 2021-04-15 一种不锈钢整平机构 Active CN2150898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74904.5U CN215089890U (zh) 2021-04-15 2021-04-15 一种不锈钢整平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74904.5U CN215089890U (zh) 2021-04-15 2021-04-15 一种不锈钢整平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89890U true CN215089890U (zh) 2021-12-10

Family

ID=79266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74904.5U Active CN215089890U (zh) 2021-04-15 2021-04-15 一种不锈钢整平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898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089890U (zh) 一种不锈钢整平机构
CN214831425U (zh) 一种纺织物生产用原料裁剪装置
KR100980340B1 (ko) 평면 인쇄장치
CN214391789U (zh) 一种用于角钢生产的折弯装置
CN218555193U (zh) 金属板材整平装置
CN215363553U (zh) 一种生产铝型材的牵引装置
CN115283563A (zh) 一种高效率钢板桩矫正设备
CN210617466U (zh) 一种工艺纸件生产加工用滚压机
CN208450252U (zh) 板材滚压校平装置
CN212949623U (zh) 一种可调节的板材覆膜机
CN213737438U (zh) 一种锂电池旋转输送机构
CN214814304U (zh) 一种保温卷板机用上料机构
CN218109147U (zh) 一种角钢塔加工用折弯机
CN218798830U (zh) 一种金属丝网生产用整平装置
CN213856306U (zh) 一种方便安装的扁条成型辊轧机
CN212075866U (zh) 一种喷绘布复卷机
CN211814139U (zh) 一种玻璃连续烘弯装置
CN220259153U (zh) 辊式冷轧成型机的平整机构
CN217574040U (zh) 一种气体扩散板高效整形装置
CN220112166U (zh) 一种冷弯成型机用钢板限位装置
CN216330825U (zh) 一种绿色环保印刷用印刷整平设备
CN220329665U (zh) 一种不锈钢制管机
CN211915084U (zh) 用于金属板材加工的卷圆机
CN218464975U (zh) 冷轧薄钢板生产线上料装置
CN212238674U (zh) 一种矫平机用连续矫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