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56672U - 一种基于4g/5g多网融合的列车智慧车窗及轨道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4g/5g多网融合的列车智慧车窗及轨道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56672U
CN215056672U CN202120700806.7U CN202120700806U CN215056672U CN 215056672 U CN215056672 U CN 215056672U CN 202120700806 U CN202120700806 U CN 202120700806U CN 215056672 U CN215056672 U CN 2150566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screen
hollow glass
glass
train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0080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培远
魏佳
徐雪原
梁锦发
贾涛
赵庆胜
赵文飞
徐逸煌
王磊
张东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Qingdao Sifang Rolling Stock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Qingdao Sifang Rolling Stock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Qingdao Sifang Rolling Stock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Qingdao Sifang Rolling Stock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0080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566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566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566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Glass To Oth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4G/5G多网融合的列车智慧车窗及轨道车辆,包括中空玻璃、透明显示屏、转接盒及控制模块,中空玻璃具有中空层,透明显示屏设置于所述中空玻璃的中空层内,且所述透明显示屏与所述中空玻璃相贴合;所述透明显示屏上设置有多条软排线,软排线穿出中空玻璃;转接盒设置于所述中空玻璃的内侧;控制模块设置于所述转接盒内,且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软排线电连接,使得所述透明显示屏能够显示相关图像信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统车窗与智能显示屏无法融合的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4G/5G多网融合的列车智慧车窗及轨道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4G/5G多网融合的列车智慧车窗及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车载显示类产品包括车内外显示器、动态电子地图、间壁电视等产品,为乘客提供行车信息、线路信息、音视频播放等,同时兼顾广告投放等功能,因此传统车窗玻璃与新型显示器融合成为城市轨道交通显示产品的发展趋势。同时,网络的迅速发展,运营商在列车普及4G/5G网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三大运营商已经规划好城市的试用地点,可以说,4G/5G即将全面的普及。将智慧车窗融合4G/5G技术,实现列车网络和4G/5G网络在智慧车窗上良好融合是车窗的发展方向。
目前,地铁运行环境单一,车外环境幽闭,传统车窗可视化外侧区域多为隧道管廊,对乘客窗外视觉观感体验不友好;另一方面,由于地铁其行程较短,国内站台隧道区域放置广告显示屏,并利用车窗外视觉区投放直播视频及广告。然而,在行驶过程中车外隧道区域中的信息显示屏利用率较低且安装更换、维护清洁难度较大,同时在列车高速运行过程中人眼视觉快速切换屏幕易导致乘客视觉眩晕,极大影响乘客的乘车体验。由此,急需要将传统车窗玻璃与新型显示器融合。
然而,现有技术受限于技术限制,传统车窗和显示屏无法做到融合,仍然为传统的车内显示器和客室电视作为旅客信息媒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4G/5G多网融合的列车智慧车窗,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传统车窗与智能显示屏无法融合的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所述发明目的,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4G/5G多网融合的列车智慧车窗,包括:
中空玻璃,所述中空玻璃具有中空层;
透明显示屏,所述透明显示屏设置于所述中空玻璃的中空层内,且所述透明显示屏与所述中空玻璃相贴合;所述透明显示屏上设置有多条软排线,软排线穿出中空玻璃;
转接盒,所述转接盒设置于所述中空玻璃的内侧;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设置于所述转接盒内,且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软排线电连接,使得所述透明显示屏能够显示相关图像信息;
4G/5G模块,所述4G/5G模块设置于转接盒内,且所述4G/5G模块与控制模块电连,实现通过有线网络访问列车内网和4G/5G并网的多网融合。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主板,所述主板与所述4G/5G模块电连接;
驱动板卡,所述驱动板卡与所述主板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主板信号并驱动所述透明显示屏;
显示板卡,所述显示板卡与所述驱动板卡电连接,使得显示信息能够由主板发送至所述显示板卡;且所述显示板卡与所述软排线电连接,使得所述透明显示屏能够显示相关图像信息。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明显示屏与所述中空玻璃之间采用胶水进行全贴合。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空玻璃上设置有引线孔,所述软排线通过所述引线孔穿出中空玻璃。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空玻璃包括,
内层玻璃;
外层玻璃,所述外层玻璃与所述内层玻璃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间隙形成所述中空层;
间隔条,所述间隔条的一端与所述内层玻璃密封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外层玻璃密封连接;且所述间隔条上设置有出线孔,所述出线孔朝下设置,所述软排线穿出所述出线孔并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端子排,所述端子排设置于所述转接盒内,且多条所述软排线依次设置于所述端子排上。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空玻璃与所述透明显示屏之间设置有紫外线屏蔽层。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触摸层,所述触摸层设置于所述中空层内,且触摸层与所述驱动板卡电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空玻璃的中空层中通入惰性气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含如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智慧车窗。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4G/5G多网融合的列车智慧车窗,包括中空玻璃,中空玻璃内设置透明显示屏,且中空玻璃的内侧设置有转接盒,转接盒内设置有控制模块。透明显示屏上的多条软排线穿出中空玻璃,通过将软排线与转接盒内的控制模块电连接,使得透明显示屏在控制模块的作用下,能够显示相关的图像信息,从而实现了车窗与显示屏相融合,由此使得乘客通过车窗就能够观看各种视频广告,而无需在站台隧道区域内放置广告显示屏,进而无需人工对隧道内的广告显示屏进行安装更换以及维护清洁,从而极大的提高的乘客的乘车体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统车窗玻璃与智能显示屏无法融合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4G/5G多网融合的列车智慧车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4G/5G多网融合的列车智慧车窗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4G/5G多网融合的列车智慧车窗的结构的侧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4G/5G多网融合的列车智慧车窗的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说明:1、中空玻璃;11、内层玻璃;12、外层玻璃;13、引线孔;14、出线孔;2、透明显示屏;3、紫外线屏蔽层;4、触摸层;5、转接盒;6、钣金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虽然附图中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以任何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第三”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传统车窗玻璃与智能显示屏无法融合的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4G/5G多网融合的列车智慧车窗,包括中空玻璃,中空玻璃内设置透明显示屏,且中空玻璃的内侧设置有转接盒,转接盒内设置有控制模块。透明显示屏上的多条软排线穿出中空玻璃,通过将软排线与转接盒内的控制模块电连接,使得透明显示屏在控制模块的作用下,能够显示相关的图像信息,从而实现了车窗与显示屏相融合,由此使得乘客通过车窗就能够观看各种视频广告,而无需在站台隧道区域内放置广告显示屏,进而无需人工对隧道内的广告显示屏进行安装更换以及维护清洁,从而极大的提高的乘客的乘车体验,使得乘客在列车上可同时查阅列车实时信息、网络信息及观赏车外景色。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统车窗玻璃与智能显示屏无法融合的技术问题。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基于4G/5G多网融合的列车智慧车窗,包括:
中空玻璃1,所述中空玻璃1具有中空层;
透明显示屏2,所述透明显示屏2设置于所述中空玻璃1的中空层内,且所述透明显示屏2与所述中空玻璃1相贴合;所述透明显示屏2上设置有多条软排线,软排线穿出中空玻璃1;
转接盒5,所述转接盒5设置于所述中空玻璃1的内侧,且所述转接盒5内设置有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软排线电连接,使得所述透明显示屏2能够显示相关图像信息;
4G/5G模块,所述4G/5G模块设置于转接盒5内,且与主板相连,实现通过有线网络访问列车内网和4G/5G并网的多网融合。
如图1至图4,智慧车窗通过车窗钣金件6安装于车体上,具体地,智慧车窗包括中空玻璃1、透明显示屏2、转接盒5、控制模块、4G/5G模块。
中空玻璃1设置于车体上,中空玻璃1优选为全物理钢化玻璃。具体地说,中空玻璃1包括内层玻璃11、外层玻璃12、间隔条。内层玻璃11与外层玻璃12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此间隙形成中空层,且中空层的结构与透明显示屏2的结构相配合,使得透明显示屏2能够设置于该中空层中。其中,外层玻璃优选为5mm,内层玻璃优选为5mm,中空层9mm。本实施例中,透明显示屏2与的内层玻璃11贴合,可以便于车窗内的乘客观看或触控操作;且透明显示屏2优选为OLED透明显示屏2。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透明显示屏2也可以与外层玻璃12相贴合,从而可以便于车窗外的乘客观看或触控操作。同时,间隔条的一端与内层玻璃11密封连接,其另一端与外层玻璃12密封连接,且间隔条12与中空玻璃1之间放置有丁基胶,进一步保持密封性。由此,通过间隔条12使得外层玻璃12与内层玻璃11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中空玻璃1。进一步,内层玻璃11上设置有引线孔13,透明显示屏2上设置有多条软排线,软排线包括FFC排线和FPC排线,以上软排线能够穿过此引线孔13;同时,间隔条上设置有出线孔14,且出线孔14的朝下设置;由此,软排线依次穿过引线孔13和出线孔14,并穿出中空玻璃1。并且,由于出线孔14朝下设置,从而使得软排线能够更加有序的穿出中空玻璃1且进一步保证了中空玻璃1的密封性。进一步,对中空层冲入惰性气体,惰性气体优选为氩气或其他相类似的气体。此惰性气体的传声系数小,可降噪;同时,惰性气体的质量比较大,在中空层内不容易对流,从而起到隔热作用;且通过通入惰性气体能够降低氧浓度,使得中空层处于低氧环境中。
本实施例中,透明显示屏2与中空玻璃1之间通过采用胶水进行全贴合,即透明显示屏与中空玻璃做整面贴合,经过严格脱泡,保证贴合效果良好,且透明显示屏上设置有7条软排线,4条用于显示,3条用于触摸,软排线穿出中空玻璃。同时,中空玻璃1的中空层内还设置有紫外线屏蔽层3和触摸层4。
具体地说,紫外线屏蔽层3设置于透明显示屏2与中空玻璃1之间,即紫外线屏蔽层3设置于透明显示屏2与外层玻璃12之间;通过设置此紫外线屏蔽层3,能够屏蔽掉车外99%以上的紫外线,从而保护透明显示屏2。触摸层4设置于中空层,本实施例中,触摸层4设置于透明显示屏2与内层玻璃11之间,且触摸层4为纳米电容触摸膜,从而能够便于车内的乘客的触摸。由上可知,透明显示屏2、紫外线屏蔽层3、触摸层4均设置于中空玻璃1的中空层内。
本实施例中,透明显示屏2、紫外线屏蔽层3、中空玻璃1之间均通过胶水进行全贴合,各胶水层的厚度均小于0.3mm,其胶层薄能够降低中空折射,使得显示效果更好,且胶水优选为UV胶水。同时,触摸层4自带OCA背胶,与透明显示屏全贴合,且触摸层4与所述驱动板卡电连接。即通过采用多层结构的大尺寸超薄全贴合技术实现上述透明显示屏2、紫外线屏蔽层3、触摸层4及中空玻璃1之间的贴合。同时,各层之间的胶水采用非热固化的方式进行固化,从而提升了胶层自身粘结强度,从而了取消边框结构胶的设计,进而做到贴合后无黑框,增大了应用场景。综上可知,通过采用以上全贴合技术,不仅使得各层的胶水层超薄,还具有粘和强度高、无黑边、贴合效率高等优点;同时还能够实现宽视角、无气泡、低折射、高透光率的显示效果。并且,由于中空层通入惰性气体(氩气),从而避免了胶水层的氧化反应,延长了胶水层的使用寿命,即提高了智慧车窗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为了提升智慧车窗的集成高度,在中空玻璃1内侧设置有转接盒5。
具体地说,转接盒5通过结构胶粘结在中空玻璃1的内侧,即转接盒5通过结构胶粘结在内层玻璃11上,且转接盒5的高度与列车内装板平齐。同时,转接盒5上设置有扩展槽,透明显示屏2上的软排线穿出中空玻璃1后,通过此扩展槽进入转接盒5内;转接盒5内还设置有端子排,多条软排线进入转接盒5内后,依次设置于端子排上。通过设置此端子排使得多条软排线能够有序的排列于转接盒5内,从而能够有效的减少所需空间;同时,通过将软排线集成于转接盒5内,不仅能够易于安装、维护和运输,还能够减少软排线的长度,从而能够减少电磁干扰,提高了可靠性。进一步,转接盒5对外仅预留电源和通信接口。
控制模块包括主板、显示板卡、驱动板卡。
具体地说,主板与4G/5G模块电连接;驱动板卡与主板连接且驱动板卡与透明显示屏2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主板信号并驱动所述透明显示屏;显示板卡与驱动板卡电连接,使得显示信息能够由主板发送至显示板卡;且显示板卡与软排线电连接,使得透明显示屏能够显示相关图像信息。需要说明的是,控制模块可根据实际需要包括多种与显示屏相配套的板卡,以及与主卡相配套的板卡,从而满足智慧车窗的需求。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设置于转接盒5内,即主板、显示板卡、驱动板卡均高度集成于转接盒5中,同时还对各板卡的排布进行了优化设计,并且板卡之间的走线均高度集成在转接盒5中。进一步,由于主板设置于转接盒5中,由此受到转接盒5空间的限制,所以本实施中单独设计了小型且高性能的主板,其长宽尺寸均进行小型化处理,使其能够集成于转接盒5中。由此,通过将以上控制模块集成于转接盒5中,有效的提升智慧车窗的集成高度。同时,5G模块包括4G/5G宽频天线和4G/5G通信模块。具体地说,车窗上还设置有控制盒,控制盒中内置一块小型化360°全向宽频板状式天线,集约化设计,同时可以适配617Mhz-5925Mhz宽频,适配多种运营商频谱网络;并且,采用支持4G/5G高速网络拨号模块,用来支持公网访问,传输音视频信息,用来完成和车载以太网的多网融合,4G/5G通信模块传输速率高、工业宽温级设计、毫秒级低时延等多项核心技术。由此使得乘客通过车窗就能够观看各种视频广告,而无需在站台隧道区域内放置广告显示屏,智慧车窗通过3D图层渲染向乘客展示列车实时运行信息、LBS位置服务信息、轨道交通换乘信息、实时航班信息、路面交通拥挤度信息、天气预报信息、紧急服务信息等一系列资讯,提供人性化的交互UI,让乘客体验触控信息的交互体验,进而无需人工对隧道内的广告显示屏进行安装更换以及维护清洁,从而极大的提高的乘客的乘车体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统车窗玻璃与智能显示屏无法融合的技术问题。
综上所述,本申请通过采用大尺寸超薄全贴合技术,将透明显示屏2、触摸层4、紫外线屏蔽层3集成于传统车窗的内部,从而使得显示技术与传统侧车窗玻璃相结合,实现在车窗上集成图像的显示及人机触控功能,进而实现旅客信息媒介向车窗玻璃的延伸。同时,通过在车窗的中空玻璃1内侧设置转接盒5,使得控制模块中的各种板卡均设置于转接盒5内,从而使得多种板卡全内置,从而有效的提高了车窗的集成高度。进一步,软排线通过中空玻璃1上的引线孔13及间隔条上的出线孔14伸出中空玻璃1,然后通过转接盒5上的扩展槽进入转接盒5内,并且依次排列于端子排上,由此,通过采用以上结构,使得软排线不外漏。所以,除了信号线之外,其他线路全部为产品内部走线。由此,实现了高度集成化,从而能够有效防止人为操作损坏,提升了产品抗干扰能力。同时,通过5G公网技术和车载以太网将信息融合,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中传统车窗与智能显示屏无法融合的的技术问题,智慧车窗通过3D图层渲染向乘客展示列车实时运行信息、LBS位置服务信息、轨道交通换乘信息、实时航班信息、路面交通拥挤度信息、天气预报信息、紧急服务信息等一系列资讯,提供人性化的交互UI,让乘客体验触控信息的交互体验。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轨道车辆包含如上所述的基于4G/5G多网融合的列车智慧车窗。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4G/5G多网融合的列车智慧车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空玻璃,所述中空玻璃具有中空层;
透明显示屏,所述透明显示屏设置于所述中空玻璃的中空层内,且所述透明显示屏与所述中空玻璃相贴合;所述透明显示屏上设置有多条软排线,软排线穿出中空玻璃;
转接盒,所述转接盒设置于所述中空玻璃的内侧;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设置于所述转接盒内,且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软排线电连接,使得所述透明显示屏能够显示相关图像信息;
4G/5G模块,所述4G/5G模块设置于转接盒内,且所述4G/5G模块与控制模块电连,实现通过有线网络访问列车内网和4G/5G并网的多网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4G/5G多网融合的列车智慧车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主板,所述主板与所述4G/5G模块电连接;
驱动板卡,所述驱动板卡与所述主板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主板信号并驱动所述透明显示屏;
显示板卡,所述显示板卡与所述驱动板卡电连接,使得显示信息能够由主板发送至所述显示板卡;且所述显示板卡与所述软排线电连接,使得所述透明显示屏能够显示相关图像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4G/5G多网融合的列车智慧车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显示屏与所述中空玻璃之间采用胶水进行全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4G/5G多网融合的列车智慧车窗,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玻璃上设置有引线孔,所述软排线通过所述引线孔穿出中空玻璃。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4G/5G多网融合的列车智慧车窗,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玻璃包括,
内层玻璃;
外层玻璃,所述外层玻璃与所述内层玻璃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间隙形成所述中空层;
间隔条,所述间隔条的一端与所述内层玻璃密封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外层玻璃密封连接;且所述间隔条上设置有出线孔,所述出线孔朝下设置,所述软排线穿出所述出线孔并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4G/5G多网融合的列车智慧车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端子排,所述端子排设置于所述转接盒内,且多条所述软排线依次设置于所述端子排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4G/5G多网融合的列车智慧车窗,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玻璃与所述透明显示屏之间设置有紫外线屏蔽层。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4G/5G多网融合的列车智慧车窗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触摸层,所述触摸层设置于所述中空层内,且触摸层与所述驱动板卡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4G/5G多网融合的列车智慧车窗,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玻璃的中空层中通入惰性气体。
10.一种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包含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4G/5G多网融合的列车智慧车窗。
CN202120700806.7U 2021-04-07 2021-04-07 一种基于4g/5g多网融合的列车智慧车窗及轨道车辆 Active CN2150566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00806.7U CN215056672U (zh) 2021-04-07 2021-04-07 一种基于4g/5g多网融合的列车智慧车窗及轨道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00806.7U CN215056672U (zh) 2021-04-07 2021-04-07 一种基于4g/5g多网融合的列车智慧车窗及轨道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56672U true CN215056672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150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00806.7U Active CN215056672U (zh) 2021-04-07 2021-04-07 一种基于4g/5g多网融合的列车智慧车窗及轨道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566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05407B (zh) 一种用于地铁屏蔽门的显示系统
CN111845820A (zh) 智能透明oled车窗系统
CN101741493A (zh) 基于ip平台的车载综合信息系统
CN201303332Y (zh) 基于ip平台的车载综合信息装置
CN110626388A (zh) 轨交列车侧窗玻璃集成车侧对外显示屏的方法及其结构
CN201372699Y (zh) 带液晶调光模块可显示投影信息的城市交通站台屏蔽门
CN207496685U (zh) 一种卧铺车厢和列车
JPWO2017204291A1 (ja) 合わせガラス
JP2001312238A (ja) 列車における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WO2009064219A2 (fr) Dispositif de publicité extérieure mobile (et variantes)
CN215056672U (zh) 一种基于4g/5g多网融合的列车智慧车窗及轨道车辆
CN104136263A (zh) 车厢内信息显示系统以及供电方法
CN208335647U (zh) 地铁全高门透明液晶显示广告装置
CN212229993U (zh) 列车车外显示屏、列车侧窗、列车车门及高铁列车
CN212353979U (zh) 智能透明oled车窗系统
CN203217918U (zh) 一种地铁投影系统
EP2971423B1 (en) A double-pane module with an image producing device for use in a structure
DE202022101579U1 (de) Scheibe mit einer Anzeigeeinheit, Fenster, Transportmittel und Gebäude
CN216527954U (zh) 一种多用途地铁车辆玻璃车窗的多媒体广告屏
RU72568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тображения информации (варианты)
CN217113715U (zh) 一种双面薄膜广告机
KR200211958Y1 (ko) 지하철 전동차용 정보전달 시스템
KR200211779Y1 (ko) 열차용 인포비젼시스템
CN215042747U (zh)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隔断结构
CN110289509A (zh) 圆形线缆、转接盒、扁平线缆与圆形线缆的互转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