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09434U - 一种客车底盘的线束架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客车底盘的线束架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09434U
CN215009434U CN202121525675.XU CN202121525675U CN215009434U CN 215009434 U CN215009434 U CN 215009434U CN 202121525675 U CN202121525675 U CN 202121525675U CN 215009434 U CN215009434 U CN 2150094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ssis
wire harness
interface
module plug
penc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2567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小辉
陈斌
黄志明
罗楠
张建宏
张敏
陈吉才
宋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King Long United Automotiv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King Long United Automotiv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King Long United Automotiv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King Long United Automotiv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2567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094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094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094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客车底盘的线束架构,涉及客车电气控制技术领域,包括底盘前端、中部可检修舱体及底盘后端,所述底盘后端设有电瓶仓,还包括单独成束的电源线束和电气线束,电源线束从底盘前端穿过中部可检修舱体并连接在底盘后端的电瓶仓内,电气线束连接在底盘前端、中部可检修舱体及底盘后端之间。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现有底盘线束结构中的电源线束进行拆分,实现了电源线束与信号的分开,降低电源对信号的干扰,并且还对电气线束进行了拆分,使中部可检修舱体分别连接有前段线束和后段线束,并且还分别与底盘前端所设置的模块插件接口进行连接,这样在提高通用性的同时也能提高复用电器件有故障时排查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客车底盘的线束架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客车电气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客车底盘的线束架构。
背景技术
随着现在出行要求的不断提升,客车行业电气系统越趋复杂,指定状态也层出不穷,其中整车电气仪表总线系统的指定不仅使得整车厂的线束设计发生很大变化,也会大大影响线束的快速生产,特别是先投产的底盘线束一直成为大生产时期聚焦的焦点。
现有的解决办法是通过固化底盘线束上模块的管脚定义及其安装位置实现最大程度的通用。但不同车型、不同配置之间仍旧很难通用,从而还是无法较为有效的解决底盘线束不能提早生产和快速生产。
为此,现设计一种客车底盘的线束架构,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客车底盘的线束架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客车底盘线束无法通用导致在大量生产时期不能提前生产和快速生产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客车底盘的线束架构,包括底盘前端、中部可检修舱体及底盘后端,所述底盘后端设有电瓶仓,还包括单独成束的电源线束和电气线束,所述电源线束从底盘前端穿过中部可检修舱体并连接在底盘后端的电瓶仓内,所述电气线束连接在所述底盘前端、所述中部可检修舱体及所述底盘后端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中部可检修舱体内设有接插件;所述电气线束分别是前段线束和后段线束,所述前段线束与所述后段线束分别与所述接插件进行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底盘前端设有模块插件接口,所述模块插件接口分别是第一进模块插件接口、第一非进模块插件接口、第二进模块插件接口、第二非进模块插件接口;所述前段线束远离接插件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底盘前端上所设置的第一进模块插件接口和第一非进模插件接口连接;所述后段线束远离接插件的一端与所述底盘前端所设置的第二进模块插件接口和第二非进模块插件接口连接,并且所述后段线束还与底盘后端中所设的电瓶仓进行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前段线束是底盘前端至中部可检修舱体之间进行连接的电器件接口线束,所述后段线束是底盘后端电瓶仓至中部可检修舱体之间进行连接的电器件接口线束。
更进一步地,所述前段线束和所述后段线束能与中部可检修舱体内所设置的接插件进行可拔插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前段线束和所述后段线束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底盘前端上设置的模块插件接口相适配的进模块接插件接口和非进模块接插件接口,能与底盘前端所设置的模块插件接口进行对接。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改进了现有的客车线束构造,通过单独设置电源线束,使电源线束与信号线分离,避免电源线束对整车信号进行干扰;同时通过对前段线束和后段线束的拆分,不仅可以提高底盘线束在生产过程中的布线效率,同时使得线束长度减半从而实现不同车型之间底盘前段线束和后段线束能较好的通用,并且前段线束和后段线束均设置进模块接插件接口和非进模块接插件接口,能将原底盘线束上那些需进模块采集和控制的电气信号能被单独分开,从而实现不同配置状态通过设计过渡线束提高通用性;前段线束和后段线束能与中部可检修舱体进行可拔插连接,提高复用电器件有故障时排查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架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底盘前端;101-前段线束;102-后段线束;11-第一进模块插件接口;12-第一非进模块插件接口;13-第二进模块插件接口;14-第二非进模块插件接口;20-中部可检修舱体;21-接插件;30-底盘后端;31-电瓶仓;40-电源线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一种客车底盘的线束架构,包括底盘前端10、中部可检修舱体20及底盘后端30,底盘后端30内设有电瓶仓31,用于给客车电气系统提供电能;还包括有电源线束40和电气线束及设于底盘前端10的模块插件接口,电源线束40同底盘前端10连接并穿过中部可检修舱体20与设置在底盘后端30的电瓶仓31进行连接,该电源线束40是整车车身电气所需的大电源供电主线束,并且电源线束40单独成束,实现大电源与信号线的分离,避免电源对信号的干扰;上述电气线束连接在底盘前端10、中部可检修舱体20及底盘后端30之间,该电气线束分别是前段线束101和后段线束102。
上述设于底盘前端10的模块插件接口分别是第一进模块插件接口11、第一非进模块插件接口12、第二进模块插件接口13、第二非进模块插件接口14。
上述中部可检修舱体20内设有接插件21,该接插件21上分别连接有前段线束101和后段线束102,前段线束101是底盘前端10至中部可检修舱体20处的所有电器件接口线束,后段线束102是底盘后端30电瓶仓31至中部可检修舱体20处的所有电器件接口线束,并且该前段线束10和后段线束20均设置有进模块接插件接口和非进模块接插件接口,前段线束10远离接插件21的一端与底盘前端10上所设置的第一进模块插件接口11和第一非进模块插件接口12进行连接,即设置于前段线束101上的进模块接插件接口与底盘前端10上所设的第一进模块插件接口11连接,设于前段线束101上的非进模块接插件接口与底盘前端10所设的第一非进模块插件接口12进行连接;
后段线束102远离接插件21的一端与底盘后端30内设置的电瓶仓31进行连接,并且该后段线束102与底盘前端10上所设置的第二进模块插件接口13和第二非进模块插件接口14进行连接,即设置在后段线束30上的进模块接插件接口与底盘前端10所设置的第二进模块插件接口13进行连接,设于后段线束102上的非进模块接插件接口与底盘前端10的第二非进模块插件接口14进行连接;
通过对接底盘前端10的模块插件接口,实现不同总线配置的底盘线束通用化,并且这种结构使得前段线束101和后端线束102进行了拆分,提高了底盘线束在生产过程中的布线效率,同时使得线束长度减半从而实现不同车型之间的底盘前段线束101和后段线束102能尽量通用;并且还对模块插件接口进行了区分,减小了检修难度。
上述前段线束101和后段线束102与中部可检修舱体20能进行可拔插连接,便于在出现故障时对线路进行断开排查。
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Claims (6)

1.一种客车底盘的线束架构,包括底盘前端(10)、中部可检修舱体(20)及底盘后端(30),所述底盘后端(30)设有电瓶仓(3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单独成束的电源线束(40)和电气线束,所述电源线束(40)从底盘前端(10)穿过中部可检修舱体(20)并连接在底盘后端(30)的电瓶仓(31)内,所述电气线束连接在所述底盘前端(10)、所述中部可检修舱体(20)及所述底盘后端(3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底盘的线束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可检修舱体(20)内设有接插件(21);所述电气线束分别是前段线束(101)和后段线束(102),所述前段线束(101)与所述后段线束(102)分别与所述接插件(21)进行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客车底盘的线束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前端(10)设有模块插件接口,所述模块插件接口分别是第一进模块插件接口(11)、第一非进模块插件接口(12)、第二进模块插件接口(13)、第二非进模块插件接口(14);所述前段线束(101)远离接插件(21)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底盘前端(10)上所设置的第一进模块插件接口(11)和第一非进模块插件接口(12)连接;所述后段线束(102)远离接插件(21)的一端与所述底盘前端(10)所设置的第二进模块插件接口(13)和第二非进模块插件接口(14)连接,并且所述后段线束(102)还与底盘后端(30)中所设的电瓶仓(31)进行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客车底盘的线束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线束(101)是底盘前端(10)至中部可检修舱体(20)之间进行连接的电器件接口线束,所述后段线束(102)是底盘后端(30)电瓶仓(31)至中部可检修舱体(20)之间进行连接的电器件接口线束。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客车底盘的线束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线束(101)和所述后段线束(102)能与中部可检修舱体(20)内所设置的接插件(21)进行可拔插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客车底盘的线束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线束(101)和所述后段线束(102)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底盘前端(10)上设置的模块插件接口相适配的进模块接插件接口和非进模块接插件接口,能与底盘前端(10)所设置的模块插件接口进行对接。
CN202121525675.XU 2021-07-06 2021-07-06 一种客车底盘的线束架构 Active CN2150094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25675.XU CN215009434U (zh) 2021-07-06 2021-07-06 一种客车底盘的线束架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25675.XU CN215009434U (zh) 2021-07-06 2021-07-06 一种客车底盘的线束架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09434U true CN215009434U (zh) 2021-12-03

Family

ID=79101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25675.XU Active CN215009434U (zh) 2021-07-06 2021-07-06 一种客车底盘的线束架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094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01809B2 (en) Vehicle control device
CN102438862B (zh) 电动车辆结构
US20180326926A1 (en) Wire harness
US8593789B2 (en) Device for distributing high-voltage power for vehicle
CN112864536B (zh) 电动汽车高压电池模组连接装置及连接结构
CN102447191B (zh) 车辆用组合连接器
CN103101420A (zh) 动力控制单元的向车身的安装结构
JP2007317400A (ja) 電池パック
CN215009434U (zh) 一种客车底盘的线束架构
DE102017128310A1 (de) Antriebsstrang mit hochleistungsverteilermodul und hochstrom-ringklemmverbindung für diesselben
CN202624118U (zh) 一种车架线束
CN216833522U (zh) 一种电动拖拉机cna控制系统
CN211543432U (zh) 电源线束分布结构、配电及用电设备、电源系统及汽车
CN210011585U (zh) 一种模块化动力总成一体化底盘
JP7302485B2 (ja) 電力分配装置
US20210213897A1 (en) Electric power distribution apparatus
CN104442343A (zh) 电动车辆蓄电池附接总成和方法
CN202042933U (zh) 电动汽车用电池模块
CN205985398U (zh) 电动车线路总成的车头接线装置
CN216507931U (zh) 一种高压配电盒
CN112278075A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机舱布置结构
CN216153720U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电源结构及汽车
CN213920693U (zh) 增程器发电系统及汽车
CN209852230U (zh) 一种电源中转配电盒
CN218750650U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低压线束集成结构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