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88714U - 一种物料运输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物料运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88714U
CN214988714U CN202121395058.2U CN202121395058U CN214988714U CN 214988714 U CN214988714 U CN 214988714U CN 202121395058 U CN202121395058 U CN 202121395058U CN 214988714 U CN214988714 U CN 2149887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n
fan
storage bin
branch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9505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道峰
程兴旺
吴敦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teri Jiangsu New Energy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teri Jiangsu New Energy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teri Jiangsu New Energy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teri Jiangsu New Energy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9505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887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887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887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物料运输系统,该运输系统包括:储料设备,包括第一料仓和第二料仓;运输管路,用于连通第一料仓和第二料仓,运输管路设置有取样口;驱动管路,驱动管路与运输管路连通;动力件,动力件与驱动管路连接,用于驱动物料在运输管路内运动;其中,物料运输系统至少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取样口关闭,动力件用于驱动第一料仓内的物料经运输管路进入第二料仓,在第二状态,取样口开启,动力件用于驱动物料进入取样口。物料运输系统通过改变工作状态,能够处于运输状态或取样状态,物料运输系统处于取样状态时,物料运输系统运输物料的同时便于用户取样,从而提高物料运输系统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物料运输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物料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料运输系统。
背景技术
尺寸较大的生产原料需要被粉碎整形成一定粒度的颗粒,才能完成后续的制备过程。通常情况下,粉碎整形出料后,先取样,检测物料整形质量,再由人工使用吨袋包装,然后通过叉车运输至下一个工序投料,但这种方式取样和运输过程不能同时进行,劳动强度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物料运输系统,能够在运输物料的同时便于用户取样,提高工作效率。
本申请提供一种物料运输系统,该运输系统包括:
储料设备,包括第一料仓和第二料仓;
运输管路,运输管路用于连通第一料仓和第二料仓,运输管路设置有取样口;
驱动管路,驱动管路与运输管路连通;
动力件,动力件与驱动管路连接,用于驱动第一料仓内的物料经运输管路进入第二料仓;
其中,物料运输系统至少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取样口关闭,在第二状态,取样口开启。
在本申请中,本申请中的物料运输系统通过改变工作状态(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能够处于运输状态或取样状态,当物料运输系统处于取样状态时,取样口开启,物料在第一料仓、运输管路和第二料仓之间运输,并经过取样口,使得物料运输系统运输物料的同时便于用户取样,从而提高物料运输系统的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动力件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运输管路设置有第三料仓和第四料仓,第三料仓的进料口和出料口、第四料仓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均与运输管路连通;
驱动管路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
第三料仓与第一料仓通过运输管路连通,第三料仓与第一风机通过第一支路连通,第一风机用于将第一料仓的物料吸入第三料仓;
第四料仓与第三料仓和第二料仓通过运输管路连通,第四料仓与第二风机通过第二支路连通,第二风机用于将第三料仓的物料吸入第四料仓,且第四料仓的物料能够进入第二料仓。
在本申请中,通过设置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使得第三料仓和第四料仓内形成负压,从而简化了物料在第一料仓和第二料仓之间的运输方式;同时,减小了物料运输系统安装时所需要的空间,进而提升物料运输系统的使用性能,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支路的一端与第三料仓连通,另一端经运输管路与第四料仓连通;以使第一风机将第三料仓内的物料吹入第四料仓。
在本申请中,第一风机将第三料仓内的物料吹入第四料仓,能够提升物料在第三料仓和第四料仓内运动的稳定性,增加物料运输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驱动管路还包括第三支路,第三支路与第一支路连通;
物料运输系统还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第一开关安装于第一支路,第二开关安装于第三支路;
第二开关用于连通或关闭第一风机和外界;
物料运输系统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开关开启,第二开关关闭,取样口关闭,第三料仓内的物料在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作用下运输至第四料仓,第一风机用于抽取第三料仓内的空气,并将抽取的空气经第一开关运输至第四料仓;
物料运输系统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开关开启,第一开关关闭,取样口开启,第三料仓内的物料经过取样口,并在第二风机的作用下经运输管路运输至第四料仓,第一风机用于抽取第三料仓内的空气,并将抽取的空气经第三支路运输至外界。
在本申请中,通过控制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开启或关闭,使得物料运输系统处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能够提升物料运输系统的使用性能,提升物料运输过程及取样过程的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物料运输系统还包括储料仓,储料仓设置于第三料仓和第四料仓之间,储料仓与第三料仓和第四料仓通过运输管路连通;
取样口设置于储料仓的下方。
在本申请中,在取样口上方设置储料仓,能够提升物料运输系统取样的稳定性,提升物料运输系统的使用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储料仓设置有呼吸口。
在本申请中,呼吸口使得储料仓与外界连通,从而提升物料在储料仓和取样口之间运输的流畅性,同时,能够延长储料仓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三料仓设置有第一气锤;
第四料仓设置有第二气锤。
在本申请中,设置第一气锤和第二气锤,能够便于物料从第三料仓和第四料仓排出,从而提升物料运输的流畅性,提升物料运输系统的工作性能和使用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三料仓上方设置有第一除尘器和第一过滤装置,第一风机通过第一过滤装置与第三料仓连通;
第四料仓上方设置有第二除尘器和第二过滤装置,第二风机通过第二过滤装置与第四料仓连通。
在本申请中,第三料仓上方设置有第一除尘器和第一过滤装置,第四料仓上方设置有第二除尘器和第二过滤装置,延长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使用寿命,从而提升物料运输系统的工作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取样口设置有上盖和安装件,上盖用于关闭或开启取样口;
安装件与上盖可拆卸连接。
在本申请中,安装件与上盖可拆卸连接,能够便于上盖的安装和拆卸,同时,能够便于上盖的维修和更换,从而延长了上盖的使用寿命,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安装件包括第一运动件、第二运动件和锁紧件,第一运动件能够相对于第二运动件转动,以使安装件开启或关闭;
锁紧件能够将第一运动件和第二运动件锁定,以使安装件处于关闭状态,上盖通过安装件限位于取样口;
锁紧件能够将第一运动件和第二运动件解除锁定,以使安装件处于开启状态,上盖能够从取样口取下。
在本申请中,设置能够相对运动的第一运动件和第二运动件,简化了上盖安装的结构,降低成本,同时,简化了上盖拆卸时的操作。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所提物料运输系统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取样口上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取样口去除安装件和上盖后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第一料仓;
2-第二料仓;
3-运输管路;
31-取样口;
311-安装件;
311a-第一运动件;
311b-第二运动件;
311c-锁紧件;
311d-转轴;
312-密封件;
32-第一风机;
321-第一滤筒;
33-第二风机;
331-第二滤筒;
34-第三料仓;
341-第一气锤;
342-第一除尘器;
343-第一过滤装置;
344-第一壳体;
345-第一关风机;
35-第四料仓;
351-第二气锤;
352-第二除尘器;
353-第二过滤装置;
354-第二壳体;
355-第二关风机;
36-第一开关;
37-第二开关;
38-储料仓;
381-呼吸口;
382-第三关风机;
4-驱动管路;
41-第一支路;
42-第二支路;
43-第三支路。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本申请提供一种物料运输系统,如图1所示,该物料运输系统包括:储料设备,包括第一料仓1和第二料仓2;运输管路3,运输管路3用于连通第一料仓1和第二料仓2,运输管路3设置有取样口31;驱动管路4,驱动管路4与运输管路3连通;动力件,动力件与驱动管路4连接,用于驱动第一料仓1内的物料经运输管路3进入第二料仓2;其中,物料运输系统至少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取样口31关闭,在第二状态,取样口31开启。
在本申请中,当物料运输系统处于第一状态时,取样口31关闭,动力件通过驱动管路4驱动物料由第一料仓1经运输管路3进入第二料仓2,从而实现物料在第一料仓1和第二料仓2内的运输,简化了物料运输过程中的操作,降低了劳动成本,同时,物料在第一料仓1、运输管路3和第二料仓2之间运输,避免了物料与外界的接触,从而降低了物料被外界杂质污染的风险,从而提升了物料的纯度,提高了物料运输系统的工作性能;当物料运输系统处于第二状态时,取样口31开启,动力件通过驱动管路4驱动物料由第一料仓1运输至运输管路3的取样口31处并经输管路3进入第二料仓2,由于取样口31开启,因此,用户能够在取样口31处取用样品,对物料进行质量检测,从而便于用户对物料质量的监测,有利于提升物料质量,避免了物料质量差而导致物料的浪费,从而降低成本。同时,在运输管路3设置取样口31能够简化用户的取样操作,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当物料运输系统处于第二状态时,物料在第一料仓1、运输管路3和第二料仓2之间运输,并经过取样口31,使得物料运输系统运输物料的同时便于用户取样,避免了取样过程中物料无法运输而导致生产周期延长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物料运输系统的工作效率。设置驱动管路4,能够便于动力件驱动物料的运动,以简化物料运输系统的结构,从而降低物料运输系统的生产成本。
因此,本申请中的物料运输系统通过改变工作状态(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能够处于运输状态或取样状态,能够在运输物料的同时便于用户取样,从而提高物料运输系统的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其中,第一料仓1可以为上一工序的粉碎整形成品出料系统,第二料仓2可以为下一工序的进料系统。
具体地,如图1所示,动力件包括第一风机32和第二风机33,储料设备还包括有第三料仓34和第四料仓35,第三料仓34的进料口和出料口、第四料仓35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均与运输管路3连通;驱动管路4包括第一支路41和第二支路42;第三料仓34与第一料仓1通过运输管路3连通,第三料仓34与第一风机32通过第一支路41连通,第一风机32用于将第一料仓1的物料吸入第三料仓34;第四料仓35与第三料仓34和第二料仓2通过运输管路3连通,第四料仓35与第二风机33通过第二支路42连通,第二风机33用于将第三料仓34的物料吸入第四料仓35,且第四料仓35的物料能够进入第二料仓2。
在本申请中,当物料运输系统处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时,第一风机32吸取第三料仓34内的空气,使得第三料仓34内的压强低于第一料仓1内的压强,形成负压,第一料仓1内的物料在负压的作用下经运输管路3进入第三料仓34;同时,第二风机33吸取第四料仓35内的空气,使得第四料仓35内的压强低于第三料仓34内的压强,形成负压,第三料仓34内的物料在负压的作用下经运输管路3进入第四料仓35后运输至第二料仓2,从而实现物料从第一料仓1运输至第二料仓2。因此,通过设置第一风机32和第二风机33,使得第三料仓34和第四料仓35内形成负压,物料在负压的作用下由第一料仓1经第三料仓34和第四料仓35运输至第二料仓2,从而简化了物料在第一料仓1和第二料仓2之间的运输方式,降低了物料运输系统的结构复杂程度,使得物料运输系统所需要的零件数量降低,从而降低物料运输系统的生产成本,同时,减小了物料运输系统安装时所需要的空间,进而提升物料运输系统的使用性能,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更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支路41的一端与第三料仓34连通,另一端经运输管路3与第四料仓35连通;以使第一风机32将第三料仓34内的物料吹入第四料仓35。
在本申请中,第一风机32的一端通过第一支路41与第三料仓34的进料口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一支路41与第三料仓34的出料口连通,当物料运输系统工作时,第一风机32与第三料仓34进料口连通的一端吸取第三料仓34内的空气产生负压,第一风机32吸取的空气经第一风机32的另一端排出,在第三料仓34的出料口处产生正压,运输管路3内的空气在第一风机32产生的正压和第二风机33产生的负压的作用下形成稳定的由第三料仓34流动至第四料仓35的运输气流,当第三料仓34内的物料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进入第三料仓34下方的运输管路3时,物料在运输气流的作用下经运输管路3运输至第四料仓35。因此,第二风机33产生的负压将第三料仓34内的物料吸入第四料仓35,同时,第一风机32将第三料仓34内的物料吹入第四料仓35,即第一风机32与第二风机33能够共同作用,能够防止第二风机33产生的负压不够导致物料在第三料仓34和第四料仓35之间堵塞而引发安全问题,从而提升物料在第三料仓34和第四料仓35内运动的稳定性,增加物料运输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
具体地,如图1所示,驱动管路4还包括第三支路43,第三支路43与第一支路41连通;物料运输系统还包括第一开关36和第二开关37,第一开关36安装于第一支路41,第二开关37安装于第三支路43;第二开关37用于连通或关闭第一风机32和外界;物料运输系统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开关36开启,第二开关37关闭,取样口31关闭,第三料仓34内的物料在第一风机32和第二风机33的作用下运输至第四料仓35,第一风机32用于抽取第三料仓34内的空气,并将抽取的空气经第一开关36运输至第四料仓35;物料运输系统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开关37开启,第一开关36关闭,取样口31开启,第三料仓34内的物料经过取样口31,并在第二风机33的作用下运输至第四料仓35,第一风机32用于抽取第三料仓34内的空气,并将抽取的空气经第三支路43运输至外界。
在本申请中,当物料运输系统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开关36开启,第二开关37关闭,取样口31关闭,即第一风机32吸取第三料仓34内的空气的同时,能够向第四料仓35的方向吹气,此时,物料在第一风机32和第二风机33的作用下从第一料仓1经第三料仓34和第四料仓35运输至第二料仓2;当物料运输系统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开关36关闭,第二开关37开启,取样口31开启,即第一风机32吸取第三料仓34内的空气的同时,能够向外界吹气,第一风机32将第一料仓1内的物料吸入第三料仓34后经运输管路4运输至取样口31,用户在取样口31处取样,以便于对物料质量的监控,此时,第一风机32吸取的空气经第三支路43排出到外界,防止第一风机32产生的正压推动物料进入第四料仓35导致取样口31处物料流速过大而造成取样困难,能够防止物料喷溅而引发安全问题,从而便于用户取样同时,物料在第二风机33的作用下经取样口31运输至第四料仓35,实现在用户取样的同时进行物料运输,提高了物料运输系统的工作性能和工作效率。
通过控制第一开关36和第二开关37的开启或关闭,使得物料运输系统处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物料运输系统处于第二状态时,物料在第一风机32和第二风机33负压的作用下运输至取样口,能够防止取样过程中发生物料喷溅等问题,从而提升了取样过程中物料运输的稳定性,进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第三支路43设置有第一滤筒321,第三支路43通过第一滤筒321与外界连通,第二支路42设置有第二滤筒331,第二支路42通过第二滤筒331与外界连通,防止物料通过第三支路43和/或第二支路42进入外界而污染环境。
更具体地,如图1所示,物料运输系统还包括储料仓38,储料仓38设置于第三料仓34和第四料仓35之间,储料仓38与第三料仓34和第四料仓35通过运输管路3连通;取样口31设置于储料仓38的下方。
在本申请中,在取样口31上方设置储料仓38,当物料运输系统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三料仓34内的物料运输至取样口31的过程中,储料仓38能够预存一部分物料,从而保证流经取样口31处的物料流量稳定,防止流经取样口31处的物料过少导致取样不准,从而提升物料运输系统取样的稳定性。
其中,如图1所示,储料仓38和取样口31之间设置有第三关风机382,用户在取样之前,可以关闭第三关风机382,使得物料在储料仓38内堆积,从而使得物料运输系统提升取样的稳定性;同时,第三关风机382使得储料仓38内的物料均匀稳定的流向取样口31,从而进一步提升物料运输系统取样的稳定性。
更具体地,如图1所示,储料仓38设置有呼吸口381。
在本申请中,当第三料仓34内的物料进入储料仓38后,使得储料仓38内的压强增加,呼吸口381使得储料仓38与外界连通,从而平衡储料仓38和外界的压强,防止物料在高压的作用下在储料仓38内堆积而不向取样口31流动,从而提升物料在储料仓38和取样口31之间运输的流畅性,同时,防止储料仓38在高压的作用下发生损坏,从而延长储料仓38的使用寿命,提升物料运输系统的工作稳定性。此外,通过呼吸口381平衡储料仓38和外界的压强,能够防止第一风机32产生的负压将储料仓38内的物料吸回第三料仓34而导致物料运输系统无法正常工作,从而提升了物料运输过程的稳定性,进而提升了物料运输系统的工作性能。
以上任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三料仓34设置有第一气锤341,第一气锤341设置于第三料仓34的出料口附近;第四料仓35设置有第二气锤351,第二气锤351设置于第四料仓35的出料口附近。
在本申请中,第一气锤341用于捶打第三料仓34的侧壁,第二气锤351用于捶打第四料仓35的侧壁,当物料进入第三料仓34后在第一气锤341的捶打和第三料仓34侧壁的振动的作用下经第三料仓34的出料口进入第四料仓35,物料进入第四料仓35后在第二气锤351的捶打和第四料仓35侧壁的振动的作用下经第四料仓35的出料口进入第二料仓2。因此,设置第一气锤341和第二气锤351,能够便于物料从第三料仓34和第四料仓35排出,防止物料在第三料仓34和第四料仓35的侧壁附着而影响物料的运输,从而提升物料运输的流畅性,提升物料运输系统的工作性能和使用性能。
其中,第三料仓34的出料口处设置有第一关风机345,第四料仓35的出料口处设置有第二关风机355,第一关风机345和第二关风机355使得物料均匀稳定的运输,防止物料在运输过程中时断时续,从而提升物料运输系统的工作连续性。
以上任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三料仓34设置有第一除尘器342和第一过滤装置343,第一风机32通过第一过滤装置343与第三料仓34连通;第四料仓35设置有第二除尘器352和第二过滤装置353,第二风机33通过第二过滤装置353与第四料仓35连通。
在本申请中,第一风机32通过第一过滤装置343和第一除尘器342与第三料仓34连通,当第一风机32抽取第三料仓34内的空气制造负压时,第一过滤装置343和第一除尘器342能够防止第三料仓34内的物料进入第一风机32导致第一风机32损坏;第二风机33通过第二过滤装置353和第二除尘器352与第四料仓35连通,当第二风机33抽取第四料仓35内的空气制造负压时,第二过滤装置353和第二除尘器352能够防止第四料仓35内的物料进入第二风机33导致第二风机33的损坏。因此,第三料仓34上方设置有第一除尘器342和第一过滤装置343,第四料仓35上方设置有第二除尘器352和第二过滤装置353,能够提升第一风机32和第二风机33工作的稳定性,延长第一风机32和第二风机33的使用寿命。
其中,第一除尘器342和第二除尘器352均为脉冲除尘器。当物料进入第三料仓34内时,第一除尘器342为物料提供向下的动力,使得物料在自身重力、第一除尘器342和第一气锤341共同的作用下经第三料仓34的出料口进入运输管路3;当物料进入第四料仓35时,第二除尘器352为物料提供向下的动力,使得物料在自身重力、第二除尘器352和第二气锤351共同的作用下经第四料仓35的出料口进入第二料仓2。因此,设置第一除尘器342和第二除尘器352能够为物料的运输提供动力,防止物料在第三料仓34和第四料仓35内拥堵,从而提升物料运输的流畅性。同时,第一除尘器342对物料产生的向下的作用力能够防止物料在第一风机32所产生的正压的作用下被吹回第三料仓34,第二除尘器352对物料产生的向下的作用力能够防止物料在第二风机33所产生的负压的作用下被吸回第四料仓35,从而进一步增加物料运输过程的稳定性。
此外,第三料仓34上方安装有第一壳体344,第一壳体344与第三料仓34和第一风机32连通,第一除尘器342和第一过滤装置343安装于第一壳体344;第四料仓35上方安装有第二壳体354,第二壳体354与第四料仓35连通和第二风机33连通,第二除尘器352和第二过滤装置353安装于第二壳体354。设置第一壳体344和第二壳体354,增加了第一除尘器342、第一过滤装置343、第二除尘器352和第二过滤装置353的可安装空间,从而便于第一除尘器342、第一过滤装置343、第二除尘器352和第二过滤装置353的安装;同时,设置第一壳体344,避免了第一除尘器342和第一过滤装置343占用第三料仓34的空间,设置第二壳体354,避免了第二除尘器352和第二过滤装置353占用第四料仓35的空间,从而增加第三料仓34和第四料仓35的容量,进而提升第三料仓34和第四料仓35的使用性能;此外,设置第一壳体344和第二壳体354,防止物料运输系统工作的过程中物料经第一除尘器342、第一过滤装置343、第二除尘器352和第二过滤装置353进入外界造成环境污染而引发安全问题,从而增加第三料仓34和第四料仓35的密闭性,提升物料运输系统的使用安全性。
以上任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取样口31设置有上盖(图中未示出)和安装件311,上盖用于关闭或开启取样口31;安装件311与上盖可拆卸连接。
在本申请中,当物料运输系统工作时,上盖关闭取样口31,防止物料经取样口31进入外界空气中污染环境;当用户取样时,上盖开启取样口31,从而便于用户在取样口31处取样。上盖通过安装件311安装在取样口31处,简化了上盖的安装方式,减少了上盖安装时所需要的零件数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降低上盖安装时所占用的取样口31的空间,从而增加了用户取样时的可操作空间,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其中,安装件311与上盖可拆卸连接,能够便于上盖的安装和拆卸,从而简化了上盖关闭或开启取样口31的结构形式,简化了用户的操作,同时,能够便于上盖的维修和更换,从而延长了上盖的使用寿命,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此外,安装件311与取样口31可拆卸连接,从而便于安装件311的安装和拆卸,延长安装件311的使用寿命。
其中,如图3所示,取样口31处设置有密封件312,密封件312能够防止物料经上盖与取样口31之间的间隙进入空气中而污染环境,从而增加取样口31处的密闭性,提升物料运输系统的使用性能。
具体地,如图2所示,安装件311包括第一运动件311a、第二运动件311b和锁紧件311c,第一运动件311a能够相对于第二运动件311b转动,以使安装件311开启或关闭;当物料运输系统处于第一状态时,锁紧件311c能够将第一运动件311a和第二运动件311b锁定,以使安装件311处于关闭状态,上盖通过安装件311限位于取样口31,使得取样口31关闭;当物料运输系统处于第二状态时,锁紧件311c能够将第一运动件311a和第二运动件311b解除锁定,以使安装件311处于开启状态,上盖能够从取样口31取下。
在本申请中,取样口31的上盖安装于第一运动件311a和第二运动件311b之间的间隙。当物料运输系统处于第一状态时,安装件311处于关闭状态,第一运动件311a和第二运动件311b通过锁紧件311c固定,此时安装件311限制上盖的运动,使得上盖固定在安装件311处,从而关闭取样口31;当物料运输系统处于第二状态时,用户操控锁紧件311c解除对第一运动件311a和第二运动件311b的锁定,操控第一运动件311a和第二运动件311b相对转动,使得第一运动件311a和第二运动件311b之间的间隙增大,使得安装件311解除对上盖的运动的限制,使得上盖与安装件311分离,从而便于用户拆卸上盖,实现通过取样口31取样。因此,设置能够相对运动的第一运动件311a和第二运动件311b,能够便于上盖的安装和拆卸,简化了上盖安装的结构,降低成本,同时,简化了上盖拆卸时的操作,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如图2所示,安装件311设置有转轴311d,第一运动件311a和/或第二运动件311b能够绕转轴311d转动,从而提升第一运动件311a和/或第二运动件311b转动过程的稳定性,防止第一运动件311a和/或第二运动件311b在转动过程中发生损坏,从而延长第一运动件311a和第二运动件311b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物料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运输系统包括:
储料设备,包括第一料仓(1)和第二料仓(2);
运输管路(3),所述运输管路(3)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料仓(1)和所述第二料仓(2),所述运输管路(3)设置有取样口(31);
驱动管路(4),所述驱动管路(4)与所述运输管路(3)连通;
动力件,所述动力件与所述驱动管路(4)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料仓(1)内的物料经所述运输管路(3)进入所述第二料仓(2);
其中,所述物料运输系统至少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取样口(31)关闭,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取样口(31)开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件包括第一风机(32)和第二风机(33),所述运输管路(3)设置有第三料仓(34)和第四料仓(35),所述第三料仓(34)的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第四料仓(35)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均与所述运输管路(3)连通;
所述驱动管路(4)包括第一支路(41)和第二支路(42);
所述第三料仓(34)与所述第一料仓(1)通过所述运输管路(3)连通,所述第三料仓(34)与所述第一风机(32)通过所述第一支路(41),所述第一风机(32)用于将所述第一料仓(1)的物料吸入所述第三料仓(34);
所述第四料仓(35)与所述第三料仓(34)和所述第二料仓(2)通过所述运输管路(3)连通,所述第四料仓(35)与所述第二风机(33)通过所述第二支路(42)连通,所述第二风机(33)用于将所述第三料仓(34)的物料吸入所述第四料仓(35),且所述第四料仓(35)的物料能够进入所述第二料仓(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料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路(41)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料仓(34)连通,另一端经所述运输管路(3)与所述第四料仓(35)连通;以使所述第一风机(32)将所述第三料仓(34)内的物料吹入所述第四料仓(3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料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管路(4)还包括第三支路(43),所述第三支路(43)与所述第一支路(41)连通;
所述物料运输系统还包括第一开关(36)和第二开关(37),所述第一开关(36)安装于所述第一支路(41),所述第二开关(37)安装于所述第三支路(43);
所述第二开关(37)用于连通或关闭所述第一风机(32)和外界;
所述物料运输系统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开关(36)开启,所述第二开关(37)关闭,所述取样口(31)关闭,所述第三料仓(34)内的物料在所述第一风机(32)和所述第二风机(33)的作用下运输至所述第四料仓(35);
所述物料运输系统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开关(37)开启,所述第一开关(36)关闭,所述取样口(31)开启,所述第三料仓(34)内的物料经过所述取样口(31),并在所述第二风机(33)的作用下经所述第三支路(43)运输至外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料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运输系统还包括储料仓(38),所述储料仓(38)设置于所述第三料仓(34)和所述第四料仓(35)之间,所述储料仓(38)与所述第三料仓(34)和所述第四料仓(35)通过所述运输管路(3)连通;
所述取样口(31)设置于所述储料仓(38)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料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仓(38)设置有呼吸口(381)。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物料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料仓(34)设置有第一气锤(341);
所述第四料仓(35)设置有第二气锤(351)。
8.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物料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料仓(34)设置有第一除尘器(342)和第一过滤装置(343),所述第一风机(32)通过所述第一过滤装置(343)与所述第三料仓(34)连通;
所述第四料仓(35)设置有第二除尘器(352)和第二过滤装置(353),所述第二风机(33)通过所述第二过滤装置(353)与所述第四料仓(35)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物料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口(31)设置有上盖和安装件(311),所述上盖用于关闭或开启所述取样口(31);
所述安装件(311)与所述上盖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物料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311)包括第一运动件(311a)、第二运动件(311b)和锁紧件(311c),所述第一运动件(311a)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运动件(311b)转动,以使所述安装件(311)开启或关闭;
所述锁紧件(311c)能够将所述第一运动件(311a)和所述第二运动件(311b)锁定,以使所述安装件(311)处于关闭状态,所述上盖通过所述安装件(311)限位于所述取样口(31);
所述锁紧件(311c)能够将所述第一运动件(311a)和所述第二运动件(311b)解除锁定,以使所述安装件(311)处于开启状态,所述上盖能够从所述取样口(31)取下。
CN202121395058.2U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物料运输系统 Active CN2149887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95058.2U CN214988714U (zh)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物料运输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95058.2U CN214988714U (zh)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物料运输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88714U true CN214988714U (zh) 2021-12-03

Family

ID=79082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95058.2U Active CN214988714U (zh)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物料运输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887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79281A (zh) 粉碎机及粉碎系统
CN210379337U (zh) 一种锂电池回收拆解装置
CN109203303A (zh) 环保降尘型废旧橡胶破碎回收装置
CN214988714U (zh) 一种物料运输系统
CN210057705U (zh)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中的除尘装置
CN208304805U (zh) 一种便于加砂的喷砂房系统
CN216936219U (zh) 一种煤矿开采用煤矿破碎装置
CN215464992U (zh) 一种便于清理残留细粉的气流磨
CN213912766U (zh) 一种布袋除尘器
CN213965712U (zh) 新型除尘器
CN211963583U (zh) 一种仓顶粉罐脉冲除尘器
CN108296439A (zh) 一种研磨废砂收集装置
CN210046854U (zh) 一种干混砂浆出料装置的除尘结构
CN208996757U (zh) 一种煤矿井下除尘装置
CN217888271U (zh) 一种环保建筑垃圾粉碎除尘装置
CN220610566U (zh) 一种破碎分离装置
CN217093696U (zh) 一种具有粉碎功能的自振落料机
CN215694218U (zh) 一种颚式破碎机的粉尘回收装置
CN219880581U (zh) 一种废弃铝灰的筛分装置
CN212701033U (zh) 一种收集亚微米粉体的滤筒除尘器
CN216859391U (zh) 一种全自动智能飞机轮毂褪漆机
CN215277772U (zh) 一种纸箱生产车间废料粉碎装置
CN213736795U (zh) 一种粉料仓仓顶除尘装置
CN209791726U (zh) 除尘器上置式树脂回收装置
CN213966800U (zh) 一种结团物料破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