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60711U - 一种热管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管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60711U
CN214960711U CN202121016266.7U CN202121016266U CN214960711U CN 214960711 U CN214960711 U CN 214960711U CN 202121016266 U CN202121016266 U CN 202121016266U CN 214960711 U CN214960711 U CN 2149607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pipe
section
base
fin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1626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伟明
潘自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Shema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Shema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Shema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Shema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1626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607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607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607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管散热装置,其包括一板状基座和设置于基座上表面的第一散热鳍片组,还包括至少一两端封闭的第一热管,第一热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蒸发段、第一连接段和第一冷凝段,基座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容置槽,第一蒸发段收容于第一容置槽内,第一蒸发段具有第一热接触平面,第一热接触平面与基座的下表面在同一平面上,第一冷凝段与第一散热鳍片组热性结合。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基座底面设置热阻较小的热管,且热管可以直接与电子元件的发热面接触,从而通过热管快速吸热,并导热至散热鳍片组,大大提高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更好地满足电子元件在发热量较大时的散热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热管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管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业的迅速发展,如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中央处理器等电子元件的运算速度大幅度提高,其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也随之剧增,如何将快速地电子元件的热量散发出去,保证其正常运行,一直是业界重视的问题。为有效散发中央处理器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通常在中央处理器表面加装一散热器辅助其散热。
传统的散热器是通过与电子元件接触的金属基座将热量传导至基座上的散热鳍片来将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但由于基座的金属材质自身的热阻较大,热量不能快速传导至散热鳍片,在发热量较大时往往达不到所需的散热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管散热装置,结构简单合理,热阻小,散热性能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管散热装置,包括一板状基座和设置于所述基座上表面的第一散热鳍片组,还包括至少一两端封闭的第一热管,所述第一热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蒸发段、第一连接段和第一冷凝段,所述基座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蒸发段收容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内,所述第一蒸发段具有第一热接触平面,所述第一热接触平面与所述基座的下表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冷凝段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热性结合。
采用上述结构,将第一热管的第一蒸发段设置于基座底面的第一容置槽内,且在第一蒸发段上设置于基座下表面在同一个平面上的第一热接触平面,从而使得热管能够直接与电子元件的发热面接触,快速将电子元件的部分热量传导第一冷凝段,并通过第一冷凝段与第一散热鳍片组的热性结合,通过第一散热鳍片组对第一冷凝段快速均匀散热,大大减小热阻,提高吸热散热效率;同时,也通过基座底面与电子元件的发热面的直接接触,将电子元件的部分热量由基座直接传导至其上部的散热鳍片,进一步保证均匀散热,提升散热效率。
优选地,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的高度的1/2-2/3处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冷凝段热性结合至所述第一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接触。这样,第一热管可以将热量传导至第一散热鳍片组的上部,而基座将热量传导至第一散热鳍片组的下部,提高整个第一散热鳍片组的利用率,保证第一散热鳍片组的均匀、快速散热,进一步提升散热效率。
优选地,所述第一蒸发段与所述第一冷凝段平行,所述第一连接段大致呈弧形。这样设置一方面便于热管的加工和安装,另一方面保证第一冷凝段各处与第一散热鳍片组的结合位置高度相同,从而保证第一散热鳍片组的均匀受热和均匀散热。
优选地,所述热管散热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两端封闭的第二热管和设置于所述基座一侧的第二散热鳍片组,所述第二热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蒸发段、第二连接段和第二冷凝段,所述基座的下表面还设有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蒸发段收容于所述第二容置槽内,所述第二蒸发段具有第二热接触平面,所述第二热接触平面与所述基座的下表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二冷凝段与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组热性结合。这样,第二热管的第二蒸发段的第二热接触平面可以直接与电子元件的发热面接触,从而通过第二热管和第二散热鳍片组进一步提高吸热、散热效率。
优选地,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组的中部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冷凝段热性结合至所述第二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组接触。这样,第二热管传导的热量可以直接传导至第二散热鳍片组的中部,从而从第二散热鳍片组的中部向四周散热,使得第二散热鳍片组的散热均匀性更好,散热效率更高。
优选地,所述第二冷凝段与所述第一冷凝段平行,所述第二连接段呈S型从下向上弯折。这样,在保证高效散热的同时,便于将第一散热鳍片组与第二散热鳍片组并排且平行设置,有利于保证整个热管散热装置的轻薄化。
优选地,所述基座的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一端开设有避让缺口,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下表面对应所述避让缺口的位置开设有避让槽,所述第二连接段容置与所述避让缺口和避让槽内。这样,有利于减小第一散热鳍片组与第二散热鳍片组之间的间隙,提高整个热管散热装置的结构紧凑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热管散热装置体积。
优选地,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的上表面和第二散热鳍片组的上表面平齐。这样,便于在第一散热鳍片组与第二散热鳍片组上安装一个散热风扇,以进一步提高装置的散热效率。
优选地,所述基座包括导热基板和通过导热双面胶粘合于所述导热基板下表面的导热膜。通过将基座设置为导热基板与导热膜粘合的双层结构,在导热基板的底面粘设导热膜,有利于保证整个基座底面的平面度与光洁度,且导热膜导热性能更好,能够快速将电子元件的发热面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导热基板上,从而提高基座的导热效率。
优选地,所述导热基板为铜板,所述导热膜为石墨烯膜。铜板和石墨烯膜热阻小、导热性能优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基座底面设置热阻较小的热管,且热管可以直接与电子元件的发热面接触,从而通过热管快速吸热,并导热至散热鳍片组,大大提高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更好地满足电子元件在发热量较大时的散热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热管散热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热管和第二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散热鳍片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热管散热装置,其包括板状基座1和设置于基座1上表面的第一散热鳍片组2,还包括两个两端封闭的第一热管3,第一热管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蒸发段301、第一连接段302和第一冷凝段303,基座1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容置槽4,第一蒸发段301收容于第一容置槽4内,第一蒸发段301具有第一热接触平面3011,使得热管能够直接与电子元件的发热面接触,快速将电子元件的部分热量传导第一冷凝段303,大大减小热阻,提高吸热散热效率;第一热接触平面3011与基座1的下表面在同一平面上,从而也通过基座1底面与电子元件的发热面的直接接触,将电子元件的部分热量由基座1直接传导至其上部的散热鳍片,保证均匀散热,提升散热效率;第一冷凝段303与第一散热鳍片组2热性结合,通过第一散热鳍片组2对第一冷凝段303快速均匀散热。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使第一热管3可以将热量传导至第一散热鳍片组2的上部,第一散热鳍片组2的高度的1/2-2/3处设有第一通孔21,第一冷凝段303热性结合至第一通孔21内且与第一散热鳍片组2接触,同时通过基座1将热量传导至第一散热鳍片组2的下部,保证第一散热鳍片组2的均匀、快速散热,提高整个第一散热鳍片组2的利用率,进一步提升散热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热管的加工和安装,保证第一冷凝段303各处与第一散热鳍片组2的结合位置高度相同,从而保证第一散热鳍片组2的均匀受热和均匀散热,第一蒸发段301与第一冷凝段303平行,第一连接段302大致呈弧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装置的吸热、散热效率,热管散热装置还包括两个两端封闭的第二热管5和设置于基座1一侧的第二散热鳍片组6,第二热管5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蒸发段501、第二连接段502和第二冷凝段503,基座1的下表面还设有第二容置槽7,第二蒸发段501收容于第二容置槽7内,第二蒸发段501具有第二热接触平面5011,第二热接触平面5011与基座1的下表面在同一平面上,第二冷凝段503与第二散热鳍片组6热性结合,第二热管5的第二蒸发段501的第二热接触平面5011可以直接与电子元件的发热面接触,从而通过第二热管5和第二散热鳍片组6进一步快速导热散热。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使第二热管5传导的热量可以直接传导至第二散热鳍片组6的中部,从而使热量从第二散热鳍片组6的中部向四周散热,第二散热鳍片组6的中部设有第二通孔,第二冷凝段503热性结合至第二通孔内且与第二散热鳍片组6接触。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冷凝段503与第一冷凝段303平行,第二连接段502呈S型从下向上弯折。这样,在保证高效散热的同时,便于将第一散热鳍片组2与第二散热鳍片组6并排且平行设置,有利于保证整个热管散热装置的轻薄化。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减小第一散热鳍片组2与第二散热鳍片组6之间的间隙,提高整个热管散热装置的结构紧凑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热管散热装置体积,基座1的靠近第二连接段502的一端开设有避让缺口8,第一散热鳍片组2下表面对应避让缺口8的位置开设有避让槽9,第二连接段502容置与避让缺口8和避让槽9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在第一散热鳍片组2与第二散热鳍片组6上安装一个散热风扇,以进一步提高装置的散热效率,第一散热鳍片组2的上表面和第二散热鳍片组6的上表面平齐。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座1包括导热基板101和通过导热双面胶粘合于导热基板101下表面的导热膜102。通过将基座1设置为导热基板101与导热膜102粘合的双层结构,在导热基板101的底面粘设导热膜102,有利于保证整个基座1底面的平面度与光洁度,且导热膜102导热性能更好,能够快速将电子元件的发热面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导热基板101上,从而提高基座1的导热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导热基板101为铜板,导热膜102为石墨烯膜。铜板和石墨烯膜热阻小、导热性能优良。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热管散热装置,包括一板状基座和设置于所述基座上表面的第一散热鳍片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至少一两端封闭的第一热管,所述第一热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蒸发段、第一连接段和第一冷凝段,所述基座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蒸发段收容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内,所述第一蒸发段具有第一热接触平面,所述第一热接触平面与所述基座的下表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冷凝段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热性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的高度的1/2-2/3处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冷凝段热性结合至所述第一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蒸发段与所述第一冷凝段平行,所述第一连接段大致呈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两端封闭的第二热管和设置于所述基座一侧的第二散热鳍片组,所述第二热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蒸发段、第二连接段和第二冷凝段,所述基座的下表面还设有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蒸发段收容于所述第二容置槽内,所述第二蒸发段具有第二热接触平面,所述第二热接触平面与所述基座的下表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二冷凝段与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组热性结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组的中部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冷凝段热性结合至所述第二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组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凝段与所述第一冷凝段平行,所述第二连接段呈S型从下向上弯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一端开设有避让缺口,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下表面对应所述避让缺口的位置开设有避让槽,所述第二连接段容置与所述避让缺口和避让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的上表面和第二散热鳍片组的上表面平齐。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热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导热基板和通过导热双面胶粘合于所述导热基板下表面的导热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基板为铜板,所述导热膜为石墨烯膜。
CN202121016266.7U 2021-05-13 2021-05-13 一种热管散热装置 Active CN2149607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16266.7U CN214960711U (zh) 2021-05-13 2021-05-13 一种热管散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16266.7U CN214960711U (zh) 2021-05-13 2021-05-13 一种热管散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60711U true CN214960711U (zh) 2021-11-30

Family

ID=79064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16266.7U Active CN214960711U (zh) 2021-05-13 2021-05-13 一种热管散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607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0251756A (ja) 放熱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024982A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TWI220704B (en) Heat sink module
CN111240445A (zh) 一种服务器散热结构
CN214960711U (zh) 一种热管散热装置
US7954541B2 (en)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CN214504354U (zh) 笔记本电脑及其散热模组
CN108419416A (zh) 一种igbt用的高散热量热管散热器
CN114096134A (zh) 散热器及电子设备
CN112286329A (zh) 笔记本电脑及其散热模组
TWI273379B (en) Heat sink module
CN220795786U (zh) 一种新型散热器结构、主板以及便携式智能设备
CN2681343Y (zh) 热管散热装置
JP3148741U (ja) 取付け部材
CN219626325U (zh) 数据储存组件及散热器
CN214256941U (zh) 一种散热器及电源
CN217363595U (zh) 散热器
CN215376242U (zh) 一种散热结构
CN219042315U (zh) 散热结构
CN219644407U (zh) 电路板散热装置及计算机服务器
CN213638713U (zh) 散热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6600607U (zh) 一种主板双层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9266882U (zh) 一种用于处理器的热管散热器
CN218548419U (zh) 散热组件
CN220455790U (zh) 一种cpu集成热管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