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44960U - 一种压缩机泵体以及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压缩机泵体以及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44960U
CN214944960U CN202120170180.3U CN202120170180U CN214944960U CN 214944960 U CN214944960 U CN 214944960U CN 202120170180 U CN202120170180 U CN 202120170180U CN 214944960 U CN214944960 U CN 2149449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channel
piston
cylinder
pump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7018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Wanbao Appliances Compressor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Wanbao Appliances Compressor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Wanbao Appliances Compressor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Wanbao Appliances Compressor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17018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449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449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449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缩机泵体以及压缩机,所述压缩机泵体包括第一轴承、第二轴承、气缸组件、活塞、第一盖板、曲轴以及进气通道;所述气缸组件包括缸筒,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缸筒、所述第二轴承依次可拆卸式固定并围合成独立的冷媒压缩工作空间;所述活塞活动设置于所述冷媒压缩工作空间并做循环运动,所述活塞位于其每一循环运动周期的起始位置时,所述活塞完全盖合于所述进气通道的出口。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设置,结构简单,且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在压缩过程中部分冷媒从进气通道回流,进而影响压缩机性能的问题,有效提高压缩机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压缩机泵体以及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压缩机泵体以及压缩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旋转式压缩机一般由上盖、下盖、壳体、固定在所述内部提供旋转动力的马达和用以实现冷媒压缩的本体构成,其中,泵体包含了上轴承、下轴承、气缸、曲轴、转子活塞、滑块以及阀片组件,所述上轴承、下轴承以及气缸形成独立的冷媒压缩工作空间,所述转子活塞套设于所述曲轴并活动设置于所述冷媒压缩工作空间,所述马达与所述曲轴固定连接,并驱动所述曲轴旋转;所述曲轴带动转子活塞旋转并压缩冷媒,使其从低温低压气体变成高温高压的气体。
当前所述泵体中的气缸进气口一般设在所述气缸的侧面上,每一个压缩循环工作过程中均存在着吸气关闭角过大的问题,即所述压缩机在压缩的过程中部分冷媒会从所述气缸进气口中回流,进而影响压缩机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泵体,其具有结构简单且压缩机效率高的优点。
一种压缩机泵体,其包括第一轴承、第二轴承、气缸组件、活塞、第一盖板、曲轴以及进气通道;所述气缸组件包括缸筒;
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缸筒、所述第二轴承依次可拆卸式固定并围合成独立的冷媒压缩工作空间;所述活塞活动设置于所述冷媒压缩工作空间;所述盖板设置有盖板通孔,所述曲轴依次活动贯穿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孔、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孔以及所述盖板通孔,并驱动所述活塞在所述冷媒压缩工作空间内做循环运动并完成冷媒压缩工作,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二轴承可拆卸式固定,并与所述第二轴承围合形成一独立的腔体;所述第二轴承贯穿开设有排气孔,所述阀片组件与所述第二轴承可拆卸式固定,并活动盖合于所述排气孔;
所述进气通道包括所述缸筒内开设的缸体通道以及所述第二轴承内开设的轴承通道;所述缸体通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缸体通道以及第二缸体通道,所述第一缸体通道沿所述缸筒的径向开设,所述第二缸体通道沿所述缸筒的轴向开设;
所述轴承通道包括沿所述轴承的轴向开设、相互独立的第一轴承通道以及第二轴承通道,所述第一轴承通道一端与所述第二缸体通道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腔体相连通;所述第二轴承通道一端与所述腔体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冷媒压缩工作空间相连通;
所述活塞位于其每一循环运动周期的起始位置时,所述活塞完全盖合于所述第二轴承通道的出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压缩机泵体,其通过所述进气通道的设置,低温低压的冷媒进入所述泵体后经所述缸体通道以及所述第一轴承通道流至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一轴承围合形成的腔体;在所述活塞的每一循环运动周期的起始位置时,所述活塞均盖合于所述第二轴承通道的出口,并随着所述活塞在单一周期中的旋转运动,所述第二轴承通道出口从闭合状态开启,其通气面积逐渐增大至最大值,再逐渐减小并重新恢复至闭合状态,在此进气过程中,低温低压的冷媒能够自所述腔体流经所述第二轴承通道进入至所述冷媒压缩工作空间;在所述第二轴承通道的出口重新闭合后,所述冷媒气体在所述活塞的下一周期的旋转运动中压缩形成高温高压的冷媒,在此过程中冷媒始终位于所述活塞与缸筒之间所形成的密闭空间内,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在压缩过程中部分冷媒从进气通道回流,进而影响压缩机性能的问题,有效提高压缩机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气缸组件还包括弹性件以及滑块;所述缸筒内壁面沿径向方向开设有滑块槽,所述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滑块槽,所述弹性件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块槽内壁以及所述滑块固定连接;
所述活塞呈圆环状结构,其内壁边缘设置有倒角;所述活塞活动套设于所述曲轴,并在所述曲轴的驱动下紧贴所述缸筒内壁面沿周向回转,并使所述冷媒压缩工作空间的容积呈周期性变化,且所述活塞位于所述起始位置时,所述活塞外壁面与所述滑块抵接,并使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缸筒包括位于所述滑块槽延伸方向两侧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活塞每一循环运动周期中其轴心依次靠近所述第一侧以及所述第二侧;
所述第二轴承通道靠近所述第一侧设置,且所述第二轴承通道的出口开设于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第一区域由第一圆弧段、第二圆弧段以及第一直线段首尾连接围合形成;
所述第一圆弧段与第一投影线重合,所述第一投影线为所述活塞位于所述起始位置时其外壁面在所述第一轴承端面投影而成;
所述第二圆弧段上任一点与所述缸筒中心轴的距离R1=R0+Es+C+a,
其中,R0为所述活塞内径的1/2,Es为所述曲轴的偏心量,C为所述活塞的倒角数值,a为调整值,a的取值范围为0.8~1.2;
所述第一直线段与所述第二投影线的延长线重合,所述滑块槽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其中所述第一侧壁位于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二侧壁位于所述第二侧;所述第二投影线为所述第一侧壁在所述第一轴承端面投影而成。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第二轴承可拆卸式固定,并与所述第二轴承围合形成一独立的腔体;所述进气通道还包括第二进气通道,其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呈对称设计,并位于所述缸筒以及所述第二轴承内。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设置能够增大吸气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轴承通道的出口呈半月牙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轴承通道的出口呈腰形,便于进行加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轴承通道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区域的形状相同,在避免出现冷媒回流的同时尽量增大吸气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盖板、所述第一轴承、所述缸筒、所述第二轴承以及所述第二盖板通过固定螺栓依次可拆卸式固定,固定稳定性良好且拆装操作简便,有助于提高组装效率。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其包括以上所述的压缩机泵体,其冷媒利用率高,压缩能效高且性能稳定。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压缩机泵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缸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缸筒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第一轴承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第一轴承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X-X向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气缸组件以及所述活塞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缸筒内壁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压缩机泵体整机安装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内冷媒流动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活塞在其循环运动周期起始位置时与所述缸筒内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活塞在其循环运动周期中位置一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活塞在其循环运动周期中位置二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活塞在其循环运动周期中位置三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压缩机泵体结构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位置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缸筒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缸筒结构俯视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第一轴承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第一轴承结构俯视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X-X向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一种压缩机泵体,其包括第一轴承10、第二轴承20、气缸组件、活塞40、第一盖板50、曲轴60、阀片组件70以及进气通道;所述气缸组件包括缸筒31。
第一轴承10与缸筒31、第二轴承20依次可拆卸式固定并围合成独立的冷媒压缩工作空间;活塞40活动设置于所述冷媒压缩工作空间;第一盖板50均设置有盖板通孔,曲轴60依次活动贯穿第一轴承10的内孔、第二轴承20的内孔以及所述盖板通孔,并驱动活塞40在所述冷媒压缩工作空间内做循环运动并完成冷媒压缩工作;第一盖板50与第一轴承10可拆卸式固定,并与第一轴承10围合形成一独立的腔体;第二轴承20贯穿开设有排气孔(图未示),阀片组件70与第二轴承20可拆卸式固定,并活动盖合于排气孔。
所述进气通道包括第一进气通道,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包括缸筒31内开设的缸体通道81以及第二轴承20内开设的轴承通道82;缸体通道81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缸体通道812以及第二缸体通道814,第一缸体通道812沿缸筒31的径向开设,第二缸体通道814沿缸筒31的轴向开设;
轴承通道82包括沿第一轴承10的轴向开设、相互独立的第一轴承通道822以及第二轴承通道824,第一轴承通道822一端与第二缸体通道814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腔体相连通;第二轴承通道824一端与所述腔体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冷媒压缩工作空间相连通;
活塞40位于其每一循环运动周期的起始位置时,活塞40完全盖合于第二轴承通道824的出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的压缩机泵体,其通过所述进气通道的设置,低温低压的冷媒进入所述泵体后经所述缸体通道以及所述第一轴承通道流至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一轴承围合形成的腔体;在所述活塞的每一循环运动周期的起始位置时,所述活塞均盖合于所述第二轴承通道的出口,并随着所述活塞在单一周期中的旋转运动,所述第二轴承通道出口从闭合状态开启,其通气面积逐渐增大至最大值,再逐渐减小并重新恢复至闭合状态,在此进气过程中,低温低压的冷媒能够自所述腔体流经所述第二轴承通道进入至所述冷媒压缩工作空间;在所述第二轴承通道的出口重新闭合后,所述冷媒气体在所述活塞的下一周期的旋转运动中压缩形成高温高压的冷媒,在此过程中冷媒始终位于所述活塞与缸筒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内,无法与所述进气通道相连通,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在压缩过程中部分冷媒从进气通道回流,进而影响压缩机性能的问题,有效提高压缩机效率。
具体地,请参照图8,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气缸组件以及所述活塞结构示意图,所述气缸组件还包括弹性件33以及滑块32;缸筒31内壁面沿径向方向开设有滑块槽313,滑块32滑动设置于滑块槽313,所述弹性件两端分别与滑块槽313内壁以及滑块32固定连接;
活塞40呈圆环状结构,其内壁边缘设置有倒角;活塞40活动套设于曲轴60,并在曲轴60的驱动下紧贴缸筒31内壁面沿周向回转,并使所述冷媒压缩工作空间的容积呈周期性变化,且活塞40位于所述起始位置时,活塞40外壁面与滑块32抵接,并使弹性件33处于压缩状态。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缸筒31包括位于所述滑块槽延伸方向两侧的第一侧311和第二侧312,活塞40每一循环运动周期中其轴心依次靠近第一侧311以及第二侧312;
第二轴承通道824靠近第一侧311设置,且第二轴承通道824的出口开设于所述第一区域内,请参照图9,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缸筒内壁位置关系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第一区域由第一圆弧段L1、第二圆弧段L2以及第一直线段L3首尾连接围合形成。
第一圆弧段L1与第一投影线重合,所述第一投影线为活塞40位于所述起始位置时其外壁面在第一轴承20端面投影而成。
第二圆弧段L2上任一点与缸筒31中心轴的距离R1=R0+Es+C+a,
其中,R0为活塞40内径的1/2,Es为曲轴60的偏心量,C为活塞40的倒角数值,a为调整值,a的取值范围为0.8~1.2。
第一直线段L3与所述第二投影线的延长线重合,滑块槽31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其中所述第一侧壁位于第一侧311,所述第二侧壁位于第二侧312;所述第二投影线为所述第一侧壁在第一轴承20端面投影而成。
第二轴承通道824的出口形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如为半月牙形或者腰型,以便进行加工。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轴承通道824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区域的形状相同,在避免出现冷媒回流的同时尽量增大吸气面积。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泵体还包括第二盖板(图未示),所述第二盖板与第二轴承20可拆卸式固定,并与第二轴承20围合形成一独立的腔体;所述进气通道还包括第二进气通道,其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呈对称设计,并位于缸筒31以及第二轴承20内。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设置能够增大吸气面积。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盖板50、第一轴承10、缸筒31、第二轴承20以及所述第二盖板通过固定螺栓依次可拆卸式固定,固定稳定性良好且拆装操作简便,有助于提高组装效率。如具体地,可在所述第一盖板贯穿开设有第一盖板固定孔,所述第一轴承对应位置贯穿开设有第一轴承固定孔,所述缸筒对应位置开设有第一固定螺孔,所述固定螺栓依次穿设于第一盖板固定孔、第一轴承固定孔以及所述第一固定螺孔;对应地,所述第二盖板贯穿开设有第二盖板固定孔,所述第二轴承对应位置贯穿开设有第二轴承固定孔,所述缸筒对应位置开设有第二固定螺孔,所述固定螺栓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二盖板固定孔、第二轴承固定孔以及所述第二固定螺孔,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相关固定孔以及固定螺孔的设置也可根据情况进行调整,不限此例。
请参照图10-11,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压缩机泵体整机安装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内冷媒流动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的压缩机泵体,其通过所述进气通道的设置,低温低压的冷媒进入所述泵体后经第一缸体通道812、第二缸体通道814以及第一轴承通道822流至第一盖板50与第一轴承10围合形成的腔体,如图11中箭头a、箭头b以及箭头c所示;请参照图12-13,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活塞在其循环运动周期起始位置时与所述缸筒内壁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活塞在其循环运动周期中位置一示意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活塞在其循环运动周期中位置二示意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活塞在其循环运动周期中位置三示意图,在活塞60的每一循环运动周期的起始位置时,活塞60均盖合于第二轴承通道824的出口,如图12中所示,并随着活塞60在单一周期中的旋转运动,第二轴承通道824出口从闭合状态开启,其通气面积逐渐增大至最大值,如图13和14所示,再逐渐减小,如图15所示,最后重新恢复至闭合状态,如图12所示,完成一循环运动周期。在此进气过程中,低温低压的冷媒能够自所述腔体流经第二轴承通道824进入至所述冷媒压缩工作空间,如图11中箭头d所示;在第二轴承通道824的出口重新闭合后,所述冷媒气体在活塞60的下一周期的旋转运动中压缩形成高温高压的冷媒,并自所述排气孔离开所述泵体,在此过程中冷媒始终位于所述活塞与缸筒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内,无法与所述进气通道相连通,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在压缩过程中部分冷媒从进气通道回流,进而影响压缩机性能的问题,有效提高压缩机效率。进一步在优选实施方式中,通过对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中第二轴承通道824出口的形状进行限定,有效确保了活塞60能够对其进行盖合,避免出现冷媒回流的问题,同时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进气通道,利用其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对称的设计,进一步增大了进气通道的进气面积,压缩性能高。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一种压缩机,其包括实施例1所述的压缩机泵体,其冷媒利用率高,压缩能效高且性能稳定。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压缩机泵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轴承、第二轴承、气缸组件、活塞、第一盖板、曲轴、阀片组件以及进气通道;所述气缸组件包括缸筒;
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缸筒、所述第二轴承依次可拆卸式固定并围合成独立的冷媒压缩工作空间;所述活塞活动设置于所述冷媒压缩工作空间;所述第一盖板均设置有盖板通孔,所述曲轴依次活动贯穿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孔、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孔以及所述盖板通孔,并驱动所述活塞在所述冷媒压缩工作空间内做循环运动并完成冷媒压缩工作;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一轴承可拆卸式固定,并与所述第一轴承围合形成一独立的腔体;所述第二轴承贯穿开设有排气孔,所述阀片组件与所述第二轴承可拆卸式固定,并活动盖合于所述排气孔;
所述进气通道包括第一进气通道,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包括所述缸筒内开设的缸体通道以及所述第二轴承内开设的轴承通道;所述缸体通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缸体通道以及第二缸体通道,所述第一缸体通道沿所述缸筒的径向开设,所述第二缸体通道沿所述缸筒的轴向开设;
所述轴承通道包括沿所述第一轴承的轴向开设、相互独立的第一轴承通道以及第二轴承通道,所述第一轴承通道一端与所述第二缸体通道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腔体相连通;所述第二轴承通道一端与所述腔体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冷媒压缩工作空间相连通;
所述活塞位于其每一循环运动周期的起始位置时,所述活塞完全盖合于所述第二轴承通道的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组件还包括弹性件以及滑块;所述缸筒内壁面沿径向方向开设有滑块槽,所述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滑块槽,所述弹性件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块槽内壁以及所述滑块固定连接;
所述活塞呈圆环状结构,其内壁边缘设置有倒角;所述活塞活动套设于所述曲轴,并在所述曲轴的驱动下紧贴所述缸筒内壁面沿周向回转,并使所述冷媒压缩工作空间的容积呈周期性变化,且所述活塞位于所述起始位置时,所述活塞外壁面与所述滑块抵接,并使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泵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缸筒包括位于所述滑块槽延伸方向两侧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活塞每一循环运动周期中其轴心依次靠近所述第一侧以及所述第二侧;
所述第二轴承通道靠近所述第一侧设置,且所述第二轴承通道的出口开设于第一区域内,所述第一区域由第一圆弧段、第二圆弧段以及第一直线段首尾连接围合形成;
所述第一圆弧段与第一投影线重合,所述第一投影线为所述活塞位于所述起始位置时其外壁面在所述第一轴承端面投影而成;
所述第二圆弧段上任一点与所述缸筒中心轴的距离R1=R0+Es+C+a,
其中,R0为所述活塞内径的1/2,Es为所述曲轴的偏心量,C为所述活塞的倒角数值,a为调整值,a的取值范围为0.8~1.2;
所述第一直线段与第二投影线的延长线重合,所述滑块槽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其中所述第一侧壁位于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二侧壁位于所述第二侧;所述第二投影线为所述第一侧壁在所述第一轴承端面投影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泵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第二轴承可拆卸式固定,并与所述第二轴承围合形成一独立的腔体;所述进气通道还包括第二进气通道,其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呈对称设计,并位于所述缸筒以及所述第二轴承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承通道的出口呈半月牙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承通道的出口呈腰形。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承通道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区域的形状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所述第一轴承、所述缸筒、所述第二轴承以及所述第二盖板通过固定螺栓依次可拆卸式固定。
9.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压缩机泵体。
CN202120170180.3U 2021-01-21 2021-01-21 一种压缩机泵体以及压缩机 Active CN2149449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70180.3U CN214944960U (zh) 2021-01-21 2021-01-21 一种压缩机泵体以及压缩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70180.3U CN214944960U (zh) 2021-01-21 2021-01-21 一种压缩机泵体以及压缩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44960U true CN214944960U (zh) 2021-11-30

Family

ID=79079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70180.3U Active CN214944960U (zh) 2021-01-21 2021-01-21 一种压缩机泵体以及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449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024562A1 (zh) 压缩机以及具有它的制冷设备
CN203335407U (zh) 单缸双级压缩泵体及压缩机
US4979879A (en) Discharge system for rolling piston rotary compressor
CN108071590B (zh) 气缸、压缩机构及压缩机
CN109058106B (zh) 泵体组件、压缩机及双温度空调系统
CN214944960U (zh) 一种压缩机泵体以及压缩机
CN108843573B (zh) 一种三缸双级变容压缩机
CN110425135A (zh) 补气増焓结构、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CN109209879B (zh) 一种封闭式转子压缩机
WO2021128905A1 (zh) 泵体组件及变容压缩机
CN208651158U (zh) 一种三缸双级变容压缩机
US20060177336A1 (en) Dual-piston valve for orbiting vane compressors
CN105201833B (zh) 压缩机
KR101587174B1 (ko) 로터리 압축기
CN212454812U (zh) 一种高绝热效率和排气稳定性的涡旋压缩机
CN208734545U (zh) 泵体组件和具有其的旋转压缩机
CN208966587U (zh) 泵体组件、变容压缩机、空气调节系统
CN108386354B (zh) 一种双泵体结构的高温热泵压缩机
US20060177339A1 (en) Horizontal type orbiting vane compressor
CN105179240A (zh) 开启式椭圆转子回转压缩机
CN110863985A (zh)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06221253U (zh) 旋转压缩机
CN212803584U (zh) 一种提高压缩机容积利用率的气缸及压缩机
CN218093436U (zh) 压缩机气缸、压缩机及具有压缩机的电器产品
CN213511199U (zh) 气缸组件、压缩机、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