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01286U - 高增益三极管差分音频输入电路 - Google Patents

高增益三极管差分音频输入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01286U
CN214901286U CN202121343722.9U CN202121343722U CN214901286U CN 214901286 U CN214901286 U CN 214901286U CN 202121343722 U CN202121343722 U CN 202121343722U CN 214901286 U CN214901286 U CN 2149012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h
triode
resistor
capacitor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4372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春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LONGJOI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LONGJOI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LONGJOI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LONGJOI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4372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012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012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012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增益三极管差分音频输入电路,涉及音频信号处理电路技术领域。所述输入电路使用三极管差分输入电路配合恒流源及运算放大器,达到高增益低噪声的效果,电路主要包括三个功能电路。第一部分:三极管差分电路,包括三极管Q27‑Q30,完成音响差分信号的输入及放大功能。第二部分:恒流源电路,包括由三极管Q25、三极管Q26组成典形的恒流源。第三部分:运放输出及反馈处理电路,使用运放输出,具有低的输出阻抗,并能更好的处理增加调整。所述电路具有增益高、频响宽、不容易失真等优点。

Description

高增益三极管差分音频输入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频信号处理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增益三极管差分音频输入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音响产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与娱乐,各式各样的音响设备如功放,调音台,监听音箱等普及民用,为人们生活增中了许多色彩。当前诸如调音台、前级放大器、功放等音响设备使得的调增益输入电路很多是运算放大器进行电路设计,但是在高增益输入时,运放会因本身带宽及频率响应特性,会使频响不一致,随着增益变大,频响也会变化更大,对听音造成了失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增益高、频响宽、不容易失真的差分音频输入电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增益三极管差分音频输入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电路的一个输入端经电容C63后分为三路,第一路经电阻R112与电阻R115的一端连接,第二路与电阻R114的一端连接,第三路经电阻R123接地;所述电阻R115的另一端分为三路,第一路经电容C72后与所述输入电路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二路经电阻R122接地,第三路与电阻R11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16的另一端分为三路,第一路经电容C73接地,第二路与三极管Q27的基极连接,第三路与电容C6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67的另一端分为四路,第一路与三极管Q27的发射极连接,第二路与三极管Q25的集电极连接,第三路与三极管Q30的集电极连接,第四路经电阻R113后与电位器VR1EA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25的发射极经电阻R104后与+15V电源连接,三极管Q25的基极分为三路,第一路经电阻R110接地,第二路与三极管Q26的基极连接,第三路经电阻R105后与+15V电源连接,三极管Q26的发射极经电阻R106后与+15V电源连接,三极管Q26的集电极分为四路,第一路经电容C65与电位器VR1EA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路与三极管Q29的集电极连接,电路与三极管Q28的发射极连接,第四路经电容C68与三极管Q28的基极连接,电阻R114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8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7的集电极分为两路,第一路与三极管Q30的基极连接,第二路依次经电阻R120以及电阻R124与-15V电源连接,三极管Q30的发射极分为三路,第一路接电阻R120与电阻R124的结点,第二路经二极管D9与-15V电源连接,第三路与放大器U3A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电容C74的一端与三极管Q28的基极连接,电容C74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28的集电极分为两路,第一路与三极管Q29的基极连接,第二路依次经电阻R121以及电阻R125与-15V电源连接,三极管Q29的发射极分为两路,第一路经二极管Q10与-15V电源连接,第二路接电阻R121与电阻R125的结点,电阻R126的一端以及电容C79的一端与所述U3A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126的另一端以及电容C7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U3A的反相输入端分为三路,第一路与三极管Q29的集电极连接,第二路经电阻R117与所述U3A的输出端连接,第三路经电容C71与所述U3A的输出端连接,所述U3A的输出端为所述音频输入电路的信号输出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所述输入电路,输入增益可高达60dB,适用于调音台,乐器输入。频响曲线20-100K 0/-1dB,保证良好的频响,提供音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输入电路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高增益三极管差分音频输入电路,所述输入电路的一个输入端经电容C63后分为三路,第一路经电阻R112与电阻R115的一端连接,第二路与电阻R114的一端连接,第三路经电阻R123接地;所述电阻R115的另一端分为三路,第一路经电容C72后与所述输入电路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二路经电阻R122接地,第三路与电阻R11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16的另一端分为三路,第一路经电容C73接地,第二路与三极管Q27的基极连接,第三路与电容C6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67的另一端分为四路,第一路与三极管Q27的发射极连接,第二路与三极管Q25的集电极连接,第三路与三极管Q30的集电极连接,第四路经电阻R113后与电位器VR1EA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25的发射极经电阻R104后与+15V电源连接,三极管Q25的基极分为三路,第一路经电阻R110接地,第二路与三极管Q26的基极连接,第三路经电阻R105后与+15V电源连接,三极管Q26的发射极经电阻R106后与+15V电源连接,三极管Q26的集电极分为四路,第一路经电容C65与电位器VR1EA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路与三极管Q29的集电极连接,电路与三极管Q28的发射极连接,第四路经电容C68与三极管Q28的基极连接,电阻R114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8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7的集电极分为两路,第一路与三极管Q30的基极连接,第二路依次经电阻R120以及电阻R124与-15V电源连接,三极管Q30的发射极分为三路,第一路接电阻R120与电阻R124的结点,第二路经二极管D9与-15V电源连接,第三路与放大器U3A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电容C74的一端与三极管Q28的基极连接,电容C74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28的集电极分为两路,第一路与三极管Q29的基极连接,第二路依次经电阻R121以及电阻R125与-15V电源连接,三极管Q29的发射极分为两路,第一路经二极管Q10与-15V电源连接,第二路接电阻R121与电阻R125的结点,电阻R126的一端以及电容C79的一端与所述U3A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126的另一端以及电容C7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U3A的反相输入端分为三路,第一路与三极管Q29的集电极连接,第二路经电阻R117与所述U3A的输出端连接,第三路经电容C71与所述U3A的输出端连接,所述U3A的输出端为所述音频输入电路的信号输出端。
本申请使用三极管差分输入电路配合恒流源及运算放大器,达到高增益低噪声的效果,电路主要包括三个功能电路。
第一部分:三极管差分电路,包括三极管Q27-Q30,完成音响差分信号的输入及放大功能。差分放大电路利用对称性来解决放大电路零点飘移的问晚上再,提高放大电路的性能。本级使用长尾型差分电路,增加Re,由电阻R120、R124,R121、R125组成,增加Re,引入电流负反馈,稳定工作点,为了增大音频信号动态范围,特意引入Vee-15V,使电路动态>100dB
第二部分:恒流源电路,包括由三极管Q25、三极管Q26组成典形的恒流源,使用恒流源,具有高的交流阻抗和低的直流阻抗,可以提高差分电路的温度飘移和零点飘移,保证差分电路工作稳定。
三极管Q25,三极管Q26使用相同的偏置电路,偏置电压:Vb=15K/(15K+3.9K)x15V=11.9V;
Ve=11.9-0.6=11.3V;
Ie=(15-11.3)/1.5k=2.47mA;
因此差分电路电流恒定为2.47mA。
第三部分:运放输出及反馈处理电路,使用运放输出,具有低的输出阻抗,并能更好的处理增加调整。
电路使用一级OPAMP作为反馈及输出,因为输入电路会随输入电压的大小而调整增益,电位器使用VR1E 20K电位器来调整电路增益,放大倍数Av=2x(3.3K/47),调整电阻R113数值可以调整电路总增加益。OPAMP U3A因工作时会有温升,需选用工作温度105度标准的芯,提高温度稳定性。
按照如下思路设计电路,要求电路达到如下参数要求,实现高增益输入电路的使用。
综上,本申请所述输入电路,输入增益可高达60dB,适用于调音台,乐器输入。频响曲线20-100K 0/-1dB,保证良好的频响,提供音质。

Claims (1)

1.一种高增益三极管差分音频输入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电路的一个输入端经电容C63后分为三路,第一路经电阻R112与电阻R115的一端连接,第二路与电阻R114的一端连接,第三路经电阻R123接地;所述电阻R115的另一端分为三路,第一路经电容C72后与所述输入电路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二路经电阻R122接地,第三路与电阻R11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16的另一端分为三路,第一路经电容C73接地,第二路与三极管Q27的基极连接,第三路与电容C6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67的另一端分为四路,第一路与三极管Q27的发射极连接,第二路与三极管Q25的集电极连接,第三路与三极管Q30的集电极连接,第四路经电阻R113后与电位器VR1EA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25的发射极经电阻R104后与+15V电源连接,三极管Q25的基极分为三路,第一路经电阻R110接地,第二路与三极管Q26的基极连接,第三路经电阻R105后与+15V电源连接,三极管Q26的发射极经电阻R106后与+15V电源连接,三极管Q26的集电极分为四路,第一路经电容C65与电位器VR1EA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路与三极管Q29的集电极连接,电路与三极管Q28的发射极连接,第四路经电容C68与三极管Q28的基极连接,电阻R114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8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7的集电极分为两路,第一路与三极管Q30的基极连接,第二路依次经电阻R120以及电阻R124与-15V电源连接,三极管Q30的发射极分为三路,第一路接电阻R120与电阻R124的结点,第二路经二极管D9与-15V电源连接,第三路与放大器U3A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电容C74的一端与三极管Q28的基极连接,电容C74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28的集电极分为两路,第一路与三极管Q29的基极连接,第二路依次经电阻R121以及电阻R125与-15V电源连接,三极管Q29的发射极分为两路,第一路经二极管Q10与-15V电源连接,第二路接电阻R121与电阻R125的结点,电阻R126的一端以及电容C79的一端与所述U3A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126的另一端以及电容C7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U3A的反相输入端分为三路,第一路与三极管Q29的集电极连接,第二路经电阻R117与所述U3A的输出端连接,第三路经电容C71与所述U3A的输出端连接,所述U3A的输出端为所述音频输入电路的信号输出端。
CN202121343722.9U 2021-06-17 2021-06-17 高增益三极管差分音频输入电路 Active CN2149012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43722.9U CN214901286U (zh) 2021-06-17 2021-06-17 高增益三极管差分音频输入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43722.9U CN214901286U (zh) 2021-06-17 2021-06-17 高增益三极管差分音频输入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01286U true CN214901286U (zh) 2021-11-26

Family

ID=78931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43722.9U Active CN214901286U (zh) 2021-06-17 2021-06-17 高增益三极管差分音频输入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012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42746B2 (ja) 指数関数発生器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可変利得増幅器
US3725583A (en) Volume and tone control for multi-channel audio systems
JP3251759B2 (ja) 可変利得増幅回路
Horng New configuration for realizing universal voltage-mode filter using two current feedback amplifiers
CN214901286U (zh) 高增益三极管差分音频输入电路
KR102181830B1 (ko) 스테레오 오디오 시스템 및 방법
US3914704A (en) Feedback amplifier
JPH0334716A (ja) 周波数特性補正回路
JPH04369107A (ja) 差動増幅器
JPH07312525A (ja) 広帯域定インピーダンス増幅器
US10601384B2 (en) Single ended instrumentation folded cascode amplifier
US11757418B2 (en) Amplifying circuit
KR100645012B1 (ko) 차동증폭기
CN101794368A (zh) 一种对数放大器
US6667658B2 (en) Compact variable gain amplifier
JP2021040208A (ja) 可変利得アンプおよび自動利得制御アンプ
JP4756136B2 (ja) 増幅器を有する受信機
JPS6111484B2 (zh)
CN109104671B (zh) 一种音响功率放大器输出级电路
JP5571732B2 (ja) 差動増幅器
JP2002076788A (ja) 電気信号を増幅する装置および方法
Liu et al. Linearity Analysis of BiCMOS Coherent TIAs
US20120207330A1 (en) Audio signal amplifying circuit
KR20000070699A (ko) 저전력, 고선형성 로그-선형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JPS5826686B2 (ja) プツシユプル増幅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