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87988U - 一种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87988U
CN214887988U CN202120510999.XU CN202120510999U CN214887988U CN 214887988 U CN214887988 U CN 214887988U CN 202120510999 U CN202120510999 U CN 202120510999U CN 214887988 U CN214887988 U CN 2148879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cavity
base
liquid outlet
ope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1099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红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051099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879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879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879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包括连接至容器口部的底座,所述的底座上连接有在相对其滑动时能够对容器内打气而使得容器向外排液的操作件,所述的操作件与底座之间形成有空腔,所述的底座上设有用于连通空腔与容器内部的进气口,所述的操作件上设有在操作件相对底座滑动时能够将空腔内的空气打入至容器内且在反向滑动时能将外部大气与空腔连通的打气部,所述的操作件上还设有与容器内部连通且能够将容器内的物质向外排出的出液口,所述的操作件与底座之间还设有能够驱动操作件滑动复位的复位件。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进行连续出液时,只要不停的按压和松开操作件就能够连续不断的出液补气,出液更流畅,而且出液的效率高,更便于用户的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打气出液盖的结构很多,但均存在结构复杂,打气效率不佳等问题。因此,当采用结构较复杂的打气盖时,其本身制造成本较高,部件较多,因此不利于工人进行组装,而且由于操作复杂或繁琐,致使人们不便使用。
而且打气出液盖使用的零部件的材料为多种样的,因此在使用完后对打气出液盖进行回收时,需要进行拆分,然后按照材料进行回收,比较麻烦,不利于环保。
本实用新型正是基于上述不足而产生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出液方便而且出液效率高的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至容器口部的底座1,所述的底座1上连接有在相对其滑动时能够对容器内打气而使得容器向外排液的操作件2,所述的操作件2与底座1之间形成有空腔300,所述的底座1上设有用于连通空腔300与容器内部的进气口11,所述的操作件2上设有在操作件2相对底座1滑动时能够将空腔300内的空气打入至容器内且在反向滑动时能将外部大气与空腔300连通的打气部21,所述的操作件2上还设有与容器内部连通且能够将容器内的物质向外排出的出液口22,所述的操作件2与底座1之间还设有能够驱动操作件2滑动复位的复位件4。
如上所述的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操作件2 上设有能够连通容器内部与出液口22的出液通道200。
如上所述的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上还设有能够连通出液通道200与容器内部的连通孔12。
如上所述的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上还设有出液管13,所述的出液管13内设有与出液通道200连通的输液通道130,且所述的连通孔12设于出液管13的下端。
如上所述的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通孔 12的孔壁上连接有在打开时能供物质流出的第一单向阀门5。
如上所述的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口 11的孔壁上连接有在打开时能供空气进入的第二单向阀门6。
如上所述的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打气部 21为打气活塞,且所述的打气活塞的外壁上设有在操作件2相对底座1下移时能够张开而挤压空腔300内空气并在操作件2相对底座1 上移时能够与空腔300的壁面产生缝隙而将空腔300与大气连通的倾斜活塞圈211。
如上所述的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打气部21内设有与空腔300连通的进气腔210,所述的操作件2上还设有在打开时能够将进气腔210与外部大气连通的第三阀门7。
如上所述的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位件4 包括设于底座1上的封闭腔41,所述的操作件2内设有能够在封闭腔41内活动而改变封闭腔41容积的按压部42,所述的封闭腔41的容积增大或减小进而使得封闭腔41与外部大气之间产生当外力撤销时能够使按压部42滑动复位的压力差。
如上所述的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腔300 位于封闭腔41的外侧;
或者,所述的空腔300位于封闭腔41的内侧。
如上所述的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上还设有能够连接至容器口部上并且在安装于容器口部上时能够将容器口部密封的密封内塞14。
如上所述的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上还设有出液管13,所述的出液管13上设有能供操作件2滑动的滑道 131,且所述的连通孔12设于出液管13上,所述的操作件2上设有进液口23,当操作件2相对底座1转动而使得连通孔12与进液口23 对齐时,所述的出液通道200和容器内部连通,当操作件2相对底座 1转动而使得连通孔12与进液口23错位时,所述的进液口23与出液管13的内壁贴合而阻断出液通道200和容器内部。
如上所述的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道131 的底面上设有能够封堵出液通道200下端的密封柱13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在使用时,先将底座安装至容器上,然后按压操作件,操作件向下移动,打气部在操作件向下移动的时候跟随移动并且挤压空腔内的空气,空腔内的空气受到挤压后从进气口进入至容器的内部,而使得容器内部的气压增大,当容器内的气压增大时容器内的液体就被气压压出至出液口处,并从出液口向外排出,当撤去操作件受到的外力时,操作件在复位件的驱动下反向滑动,并且打气部在相对底座反向滑动时能够将空腔与外部大气连通从而对空腔进行补气,当操作件完成复位时,空腔也同时完成了补气,操作方便,而且当需要连续出液时,只要不停的按压和松开操作件就能够连续不断的出液补气,出液更流畅,而且出液的效率高,更便于用户的使用。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的结构紧凑,便于工人进行组装,生产的成本较低,并且操作件和底座能够采用统一的材料制成,便于进行回收,有利于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实施例1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实施例1的立体图之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实施例1的立体图之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实施例2的剖视图之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实施例2的剖视图之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实施例3的剖视图之一;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实施例3的剖视图之二;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实施例4的剖视图之一;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实施例4的剖视图之二;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实施例5的剖视图之一;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实施例5的剖视图之二;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实施例5中操作件的立体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实施例5中底座的立体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实施例6的剖视图之一;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实施例6的剖视图之二;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实施例7的剖视图之一;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实施例7的剖视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至4所示,一种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包括连接至容器口部的底座1,所述的底座1上连接有在相对其滑动时能够对容器内打气而使得容器向外排液的操作件2,所述的操作件2与底座1之间形成有空腔300,所述的底座1上设有用于连通空腔300与容器内部的进气口11,所述的操作件2上设有在操作件2相对底座1滑动时能够将空腔300内的空气打入至容器内且在反向滑动时能将外部大气与空腔300连通的打气部21,所述的操作件2上还设有与容器内部连通且能够将容器内的物质向外排出的出液口22,所述的操作件2 与底座1之间还设有能够驱动操作件2滑动复位的复位件4。
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在使用时,先将底座1安装至容器上,然后按压操作件2,操作件2向下移动,打气部21在操作件2向下移动的时候跟随移动并且挤压空腔300内的空气,空腔300内的空气受到挤压后从进气口进入至容器的内部,而使得容器内部的气压增大,当容器内的气压增大时容器内的液体就被气压压出至出液口22处,并从出液口22向外排出,当撤去操作件2受到的外力时,操作件2在复位件4的驱动下反向滑动,并且打气部21在相对底座1反向滑动时能够将空腔300与外部大气连通从而对空腔300进行补气,当操作件2完成复位时,空腔300也同时完成了补气,操作方便,而且当需要连续出液时,只要不停的按压和松开操作件就能够连续不断的出液补气,出液更流畅,而且出液的效率高,更便于用户的使用。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的结构紧凑,便于工人进行组装,生产的成本较低,并且操作件2和底座1能够采用统一的材料制成,便于进行回收,有利于环保。
如图1至2所示,所述的操作件2上设有能够连通容器内部与出液口22的出液通道200。容器内的物质经由出液通道200后流至出液口22处。
如图1至2所示,所述的底座1上还设有能够连通出液通道200 与容器内部的连通孔12。连通孔12用于供容器内的物质通过。
如图1至2所示,所述的底座1上还设有出液管13,所述的出液管13内设有与出液通道200连通的输液通道130,且所述的连通孔12设于出液管13的下端。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在使用时需要在出液管13的下端连接一段管道,管道的入口设置在容器内液面的下方,当向下按压操作件2时,空腔300内的空气挤入至容器内,容器内的液体收到空气的挤压后从管道的入口流入,并通过连通孔12后经由输液通道130和出液通道200后从出液口22向外排出。
如图1至2所示,所述的连通孔12的孔壁上连接有在打开时能供物质流出的第一单向阀门5。当操作件2下移时容器内的液体就能够将第一单向阀门5打开,而使得容器内的物质通过,当操作件2上移时第一单向阀门5关闭,从而能够防止物质回流,并且还能够防止外部杂物进入容器内污染容器内的物质。
如图1至2所示,所述的进气口11的孔壁上连接有在打开时能供空气进入的第二单向阀门6。当操作件2下移时空腔300内的空气受挤压后将第二单向阀门6打开,而使得空腔300内的空气进入至容器内,当操作件2上移时第二单向阀门6关闭,从而对空腔300进行补气。
如图1至2所示,所述的复位件4包括设于底座1上的封闭腔 41,所述的操作件2内设有能够在封闭腔41内活动而改变封闭腔41 容积的按压部42,所述的封闭腔41的容积增大或减小进而使得封闭腔41与外部大气之间产生当外力撤销时能够使按压部42滑动复位的压力差。当操作件2受到按压而下移时,按压部42向下移动并挤压封闭腔41内的空气,而使得封闭腔41的空间减小且压力增大,在外力撤销时封闭腔41内的压力能够顶压按压部42上移,从而使得操作件2复位。由于复位件4采用压缩空气回弹的做法,能够避免金属弹簧的疲劳,而且不会出现锈迹,进而污染容器内的物质。
如图1至3所示,所述的打气部21为打气活塞,且所述的打气活塞的外壁上设有在操作件2相对底座1下移时能够张开而挤压空腔 300内空气并在操作件2相对底座1上移时能够与空腔300的壁面产生缝隙而将空腔300与大气连通的倾斜活塞圈211。
当打气部21跟随操作件2向下移动时,倾斜活塞圈211就向下移动并与空腔300的壁面产生摩擦而张开进而与空腔300的壁面贴合,在打气部21下移时挤压空腔300内空气;当打气部21跟随操作件2向上移动时,倾斜活塞圈211就向上移动并与空腔300的壁面生缝隙,此时空腔300就能通过缝隙与外部空气连通,空腔300就能够进行补气了,且当操作件2完成复位的时候也同时完成了对空腔300 的补气。
如图1至4所示,所述的空腔300位于封闭腔41的外侧。便于进行补气。
如图1至2所示,所述的底座1上还设有能够连接至容器口部上并且在安装于容器口部上时能够将容器口部密封的密封内塞14。所述的密封内塞14能够使得底座1与容器口部之间的密封效果更好,避免空气向外泄露而影响出液。
实施例2:
如图5至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的空腔300位于封闭腔41的内侧。结构更紧凑,加工更方便。
实施例3:
如图7至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的空腔 300位于封闭腔41的内侧。且封内塞14与空腔300外壁分开设置的。封内塞14能够在与容器口部连接时产生形变,从而与容器口部更紧密的贴合,密封的效果更好。
实施例4:
如图9至1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的空腔 300位于封闭腔41的内侧。所述的打气部21内设有与空腔300连通的进气腔210,所述的操作件2上还设有在打开时能够将进气腔210 与外部大气连通的第三阀门7。当操作件2向下移动时第三阀门7处于封闭的状态,此时外部大气与进气腔210无法连通,因此不能对空腔300进行补气,且当操作件2向上移动时第三阀门7就打开了,此时外部大气与进气腔210连通,从而对空腔300进行补气。
实施例5:
如图11至1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的底座 1上还设有出液管13,所述的出液管13上设有能供操作件2滑动的滑道131,且所述的连通孔12设于出液管13上,所述的操作件2上设有进液口23,当操作件2相对底座1转动而使得连通孔12与进液口23对齐时,所述的出液通道200和容器内部连通,当操作件2相对底座1转动而使得连通孔12与进液口23错位时,所述的进液口 23与出液管13的内壁贴合而阻断出液通道200和容器内部。所述的滑道131的底面上设有能够封堵出液通道200下端的密封柱132。本实施例中的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在使用时先将操作件2旋转,而使得进液口23与连通孔12对齐,然后下压操作件2,容器内的物质通过连通孔12后从进液口23进入至出液通道200后从出液口23被排出。当不需要出液时,将操作件2进行旋转而使得进液口23与出液管13的内壁贴合而阻断出液通道200和容器内部,能够避免因为误触操作件2而将容器内的溶液挤出。所述的密封柱132将滑道131与出液通道200的下端密封,物质不会流入至滑道131内,而影响操作件2的按压。
实施例6:
如图15至1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的底座 1上还设有出液管13,所述的出液管13上设有能供操作件2滑动的滑道131,且所述的连通孔12设于出液管13上,所述的操作件2上设有进液口23,当操作件2相对底座1转动而使得连通孔12与进液口23对齐时,所述的出液通道200和容器内部连通,当操作件2相对底座1转动而使得连通孔12与进液口23错位时,所述的进液口 23与出液管13的内壁贴合而阻断出液通道200和容器内部。所述的滑道131的底面上设有能够封堵出液通道200下端的密封柱132。本实施例中的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在使用时先将操作件2旋转,而使得进液口23与连通孔12对齐,然后下压操作件2,容器内的物质通过连通孔12后从进液口23进入至出液通道200后从出液口23被排出。当不需要出液时,将操作件2进行旋转而使得进液口23与出液管13的内壁贴合而阻断出液通道200和容器内部,能够避免因为误触操作件2而将容器内的溶液挤出。所述的密封柱132将滑道131与出液通道200的下端密封,物质不会流入至滑道131内,而影响操作件2的按压。底座1上设置了管道,空腔300的下端处位于该管道内,向容器内打气的行程更短,打气更快,效率更高。
实施例7:
如图17至1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的底座 1上还设有出液管13,所述的出液管13上设有能供操作件2滑动的滑道131,且所述的连通孔12设于出液管13上,所述的操作件2上设有进液口23,当操作件2相对底座1转动而使得连通孔12与进液口23对齐时,所述的出液通道200和容器内部连通,当操作件2相对底座1转动而使得连通孔12与进液口23错位时,所述的进液口 23与出液管13的内壁贴合而阻断出液通道200和容器内部。所述的滑道131的底面上设有能够封堵出液通道200下端的密封柱132。本实施例中的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在使用时先将操作件2旋转,而使得进液口23与连通孔12对齐,然后下压操作件2,容器内的物质通过连通孔12后从进液口23进入至出液通道200后从出液口23被排出。当不需要出液时,将操作件2进行旋转而使得进液口23与出液管13的内壁贴合而阻断出液通道200和容器内部,能够避免因为误触操作件2而将容器内的溶液挤出。所述的密封柱132将滑道131与出液通道200的下端密封,物质不会流入至滑道131内,而影响操作件2的按压。底座1上设置了管道,空腔300的下端处位于该管道内,向容器内打气的行程更短,打气更快,效率更高,且管道为上宽下窄设置,进气之后回进行二次压缩,压力更大。

Claims (12)

1.一种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至容器口部的底座(1),所述的底座(1)上连接有在相对其滑动时能够对容器内打气而使得容器向外排液的操作件(2),所述的操作件(2)与底座(1)之间形成有空腔(300),所述的底座(1)上设有用于连通空腔(300)与容器内部的进气口(11),所述的操作件(2)上设有在操作件(2)相对底座(1)滑动时能够将空腔(300)内的空气打入至容器内且在反向滑动时能将外部大气与空腔(300)连通的打气部(21),所述的操作件(2)上还设有与容器内部连通且能够将容器内的物质向外排出的出液口(22),所述的操作件(2)与底座(1)之间还设有能够驱动操作件(2)滑动复位的复位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操作件(2)上设有能够连通容器内部与出液口(22)的出液通道(2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上还设有能够连通出液通道(200)与容器内部的连通孔(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上还设有出液管(13),所述的出液管(13)内设有与出液通道(200)连通的输液通道(130),且所述的连通孔(12)设于出液管(13)的下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通孔(12)的孔壁上连接有在打开时能供物质流出的第一单向阀门(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口(11)的孔壁上连接有在打开时能供空气进入的第二单向阀门(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打气部(21)为打气活塞,且所述的打气活塞的外壁上设有在操作件(2)相对底座(1)下移时能够张开而挤压空腔(300)内空气并在操作件(2)相对底座(1)上移时能够与空腔(300)的壁面产生缝隙而将空腔(300)与大气连通的倾斜活塞圈(211)。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打气部(21)内设有与空腔(300)连通的进气腔(210),所述的操作件(2)上还设有在打开时能够将进气腔(210)与外部大气连通的第三阀门(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位件(4)包括设于底座(1)上的封闭腔(41),所述的操作件(2)内设有能够在封闭腔(41)内活动而改变封闭腔(41)容积的按压部(42),所述的封闭腔(41)的容积增大或减小进而使得封闭腔(41)与外部大气之间产生当外力撤销时能够使按压部(42)滑动复位的压力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腔(300)位于封闭腔(41)的外侧;
或者,所述的空腔(300)位于封闭腔(41)的内侧。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上还设有出液管(13),所述的出液管(13)上设有能供操作件(2)滑动的滑道(131),且所述的连通孔(12)设于出液管(13)上,所述的操作件(2)上设有进液口(23),当操作件(2)相对底座(1)转动而使得连通孔(12)与进液口(23)对齐时,所述的出液通道(200)和容器内部连通,当操作件(2)相对底座(1)转动而使得连通孔(12)与进液口(23)错位时,所述的进液口(23)与出液管(13)的内壁贴合而阻断出液通道(200)和容器内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道(131)的底面上设有能够封堵出液通道(200)下端的密封柱(132)。
CN202120510999.XU 2021-03-09 2021-03-09 一种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 Active CN2148879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10999.XU CN214887988U (zh) 2021-03-09 2021-03-09 一种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10999.XU CN214887988U (zh) 2021-03-09 2021-03-09 一种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87988U true CN214887988U (zh) 2021-11-26

Family

ID=79036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10999.XU Active CN214887988U (zh) 2021-03-09 2021-03-09 一种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879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78744B (zh) 一种挤压式泡沫泵
CN214887988U (zh) 一种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
CN101502823B (zh) 无气喷涂机
CN110002094A (zh) 一种弹簧泡沫泵及包装容器
CN115045868A (zh) 一种容器用打气出液组件
CN214366635U (zh) 一种打气盖组件
CN214404137U (zh) 一种打气出液盖组件
CN211707285U (zh) 一种打胶泵动力装置
CN211882660U (zh) 一种护肤类外置弹簧乳液泵装置
CN201427094Y (zh) 无气喷涂机
CN114803128A (zh) 回吸按压泵装置
CN214789054U (zh) 一种直角转向型流体通断气控阀
CN219858457U (zh) 外置塑料弹簧的泡沫泵
CN208997354U (zh) 一种逆流式减压阀
CN209213111U (zh) 一种桶用排空泵压盘的充气排气一体化阀
CN215333685U (zh) 一种按压组件
CN112240326A (zh) 配合差速式油缸的电动泵
TW202106998A (zh) 氣動換向閥
CN201391428Y (zh) 具有一体式筒体的活塞打气筒
CN2761448Y (zh) 气液二用气门嘴
CN214837425U (zh) 一种打气抽液装置
CN213943762U (zh) 一种具有隔离功能的顶针式点胶阀
CN214397999U (zh) 一种挤捏式打气容器
CN113685334B (zh) 一种输气结构及相应的微型气泵
CN214577968U (zh) 一种按压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