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74209U -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气帘装置及其新能源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气帘装置及其新能源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874209U CN214874209U CN202022946225.XU CN202022946225U CN214874209U CN 214874209 U CN214874209 U CN 214874209U CN 202022946225 U CN202022946225 U CN 202022946225U CN 214874209 U CN214874209 U CN 21487420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air curtain
- new energy
- energy automobile
- ventil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2—Elements for improving aerodynamic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气帘装置及其新能源汽车,气帘装置包括气帘机构以及控制模块;新能源汽车包括前保险杠本体以及冷却模块,气帘机构设置于前保险杠本体上,气帘机构与前保险杠本体连接;控制模块设置于气帘机构上的一侧;控制模块包括温度检测机构、控制机构以及驱动机构;温度检测机构与控制机构电连接,控制机构与驱动机构电连接,驱动机构与气帘机构连接;温度检测机构用于检测冷却模块内冷却液的温度;控制机构用于控制驱动机构在不同车况下进行智能调整气帘机构的通气方式,通过驱动机构精准控制气帘机构上的通风口的开启闭合,从而控制气流的走向,以满足机舱冷却性能要求、轮辋降温清洁以及降低风阻作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气帘装置及其新能源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目前市场的电动车一般以传统燃油车为架构,以传统的燃油车型为基础,保留原有的平台架构,将发动机换装为电动机的传统架构。在这样的架构下,电动机的冷却通路和传统燃油车型几乎是相同的,即通过进气格栅的进气以及车辆底盘的进气实现散热。然而由于没有发动机进气和冷却的要求,所以对前格栅的进风需求减少,同时为了降低能耗,主流的新能源汽车都采用了封闭部分上格栅或者上格栅全封闭的设计来降低整车风阻,以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这对整车的冷却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虽然大多数工况下没有影响,但在恶劣工况下机舱进风量不足,会发生气流回流现象,造成功率耗费,降低风机效率和整车冷却效率。
由于造型的原因,很多车型在雾灯与前保险杠本体交接区域凹槽过深,造成车辆在行驶过程当中,此处区域容易形成高压区域,导致整车的风阻增大。于是很多车型选择在此处开孔,制作一个通气的侧气帘,增加的侧气帘不仅减少了此处的风压,而且能够引导气流紧贴车轮轮辋外侧,在降低气流分离的同时减少轮腔污染,能够兼具降低风阻和减少车身污染的作用。但是现有的侧气帘功能过于单一,控制方式欠缺智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气帘装置,用于解决在现有技术中在恶劣工况下机舱进风量不足,会发生气流回流现象,造成功率耗费,降低风机效率和整车冷却效率;且现有的侧气帘功能过于单一,控制方式欠缺智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等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气帘装置,包括气帘机构以及控制模块;
所述新能源汽车包括前保险杠本体以及冷却模块,所述气帘机构设置于所述前保险杠本体上,所述气帘机构与所述前保险杠本体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设置于所述气帘机构上的一侧;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温度检测机构、控制机构以及驱动机构;
所述温度检测机构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电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气帘机构连接;
所述温度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冷却模块内冷却液的温度;
所述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机构在不同车况下进行智能调整所述气帘机构的通气方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气帘机构包括进风口、出风口以及通气风道;
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通气风道一侧,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通气风道另一侧,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形成所述通气风道;
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新能源汽车的雾灯凹陷处,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新能源汽车的前轮罩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进风口有两个以上,所述出风口有两个以上,所述通气风道有两个以上;
两个以上所述进风口分别对应设置于两个以上所述通气风道一侧,两个以上所述出风口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通气风道另一侧,两个以上所述进风口与两个以上所述出风口之间分别对应形成两个以上所述通气风道;
两个以上所述进风口分别位于所述新能源汽车的雾灯凹陷处,两个以上所述出风口分别位于所述新能源汽车的前轮罩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气帘机构还包括叶片,所述通气管道上设有通风口,所述叶片设置于所述通风口上,所述叶片一侧与所述通风口一侧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叶片的大小与所述通风口的大小相适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叶片进行上下翻转,以开启或闭合所述通风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气帘装置还包括转轴,所述叶片一侧与所述通风口一侧通过所述转轴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转轴传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气帘装置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安装于所述气帘机构上的一侧,所述控制模块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气帘装置,通过控制机构控制驱动机构在不同车况下进行智能调整气帘机构的通气方式,通过驱动机构精准控制气帘机构上的通风口的开启闭合,从而控制气流的走向,以满足机舱冷却性能要求、轮辋降温清洁以及降低风阻作用。具体的,在恶劣工况或者怠速工况下下,控制模块的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到冷却模块内的冷却液的温度过高时,温度检测机构发送信号给控制机构,控制机构收到信号后进行识别处理,然后控制机构控制驱动机构打开气帘机构上的通风口,使流经气帘机构的气流流向机舱内部,为冷却模块和机舱的降温提供温度较低的冷却风;在高速工况下,机舱进风满足冷却需求,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到冷却模块内的冷却液温度正常时,温度检测机构发送信号给控制机构,控制机构收到信号后进行识别处理,然后控制机构控制驱动机构关闭气帘机构上的通风口,气帘机构的气流流向轮辋,发挥侧气帘功能,在降低气流分离的同时减少轮腔污染和降低风阻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包括车体以及
上述发明人提供任意一项所述气帘装置,所述气帘装置设置于所述车体上。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汽车,通过气帘装置的控制机构控制驱动机构在不同车况下进行智能调整气帘机构的通气方式,通过驱动机构精准控制气帘机构上的通风口的开启闭合,从而控制气流的走向,以满足机舱冷却性能要求、轮辋降温清洁以及降低风阻作用。具体的,在恶劣工况或者怠速工况下下,控制模块的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到冷却模块内的冷却液的温度过高时,温度检测机构发送信号给控制机构,控制机构收到信号后进行识别处理,然后控制机构控制驱动机构打开气帘机构上的通风口,使流经气帘机构的气流流向机舱内部,为冷却模块和机舱的降温提供温度较低的冷却风;在高速工况下,机舱进风满足冷却需求,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到冷却模块内的冷却液温度正常时,温度检测机构发送信号给控制机构,控制机构收到信号后进行识别处理,然后控制机构控制驱动机构关闭气帘机构上的通风口,气帘机构的气流流向轮辋,发挥侧气帘功能,在降低气流分离的同时减少轮腔污染和降低风阻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气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气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部分的叶片关闭局部示意图;
图4为图2的A部分的叶片开启局部示意图;
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气帘装置的电路连接关系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气帘机构,
11、进风口,
12、出风口,
13、通气风道,
14、叶片,
15、通风口,
2、前保险杠本体,
3、控制模块,
31、温度检测机构,
32、控制机构,
33、驱动机构,
4、转轴,
5、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请参阅图1至图7,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气帘装置,包括气帘机构1以及控制模块3;所述新能源汽车包括前保险杠本体2以及冷却模块(图中未画出),所述气帘机构1设置于所述前保险杠本体2上,所述气帘机构1与所述前保险杠本体2连接,所述控制模块3设置于所述气帘机构1上的一侧。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与图6所示,所述气帘装置还包括安装板5,所述安装板5安装于所述气帘机构1上的一侧,所述控制模块3安装于所述安装板5上。
进一步的,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控制模块3包括温度检测机构31、控制机构32以及驱动机构33,所述温度检测机构31用于检测所述冷却模块内冷却液的温度,温度检测机构31用于检测冷却模块的冷却管路内冷却液的温度;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温度检测机构31选用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检测机构31与所述控制机构32电连接,所述控制机构32与所述驱动机构33电连接,所述驱动机构33与所述气帘机构1连接,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33可以选用电机或者齿轮驱动机构;所述控制机构32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机构33在不同车况下进行智能调整所述气帘机构1的通气方式,通过驱动机构33精准控制气帘机构1上的通风口15的开启闭合,从而控制气流的走向,以满足机舱冷却性能要求、轮辋降温清洁以及降低风阻作用。具体的,在恶劣工况或者怠速工况下下,控制模块3的温度检测机构31检测到冷却模块内的冷却液的温度过高时,温度检测机构31发送信号给控制机构32,控制机构32收到信号后进行识别处理,然后控制机构32控制驱动机构33打开气帘机构1上的通风口15,使流经气帘机构1的气流流向机舱内部,为冷却模块和机舱的降温提供温度较低的冷却风;在高速工况下,机舱进风满足冷却需求,温度检测机构31检测到冷却模块内的冷却液温度正常时,温度检测机构31发送信号给控制机构32,控制机构32收到信号后进行识别处理,然后控制机构32控制驱动机构33关闭气帘机构1上的通风口15,气帘机构1的气流流向轮辋,发挥侧气帘功能,在降低气流分离的同时减少轮腔污染和降低风阻作用。
进一步的,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1与图2所示,所述气帘机构1包括进风口11、出风口12以及通气风道13;所述进风口11设置于所述通气风道13一侧,所述出风口12设置于所述通气风道13另一侧,所述进风口11与所述出风口12之间形成所述通气风道13;所述进风口11位于所述新能源汽车的雾灯凹陷处,所述出风口12位于所述新能源汽车的前轮罩处。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与图2所示,通气风道13的形状为扁长型。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制通气风道13的形状。
进一步的,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1与图2所示,所述进风口11有两个以上,所述出风口12有两个以上,所述通气风道13有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进风口11分别对应设置于两个以上所述通气风道13一侧,两个以上所述出风口12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通气风道13另一侧,两个以上所述进风口11与两个以上所述出风口12之间分别对应形成两个以上所述通气风道13;两个以上所述进风口11分别位于所述新能源汽车的雾灯凹陷处,两个以上所述出风口12分别位于所述新能源汽车的前轮罩处。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与图2所示,所述进风口11有三个,所述出风口12有三个,所述通气风道13有三个。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制进风口11、出风口12以及通气风道13的数量。
进一步的,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气帘机构1还包括叶片14,所述通气管道上设有通风口15,所述叶片14设置于所述通风口15上,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叶片14的大小与所述通风口15的大小相适应。所述驱动机构33用于驱动所述叶片14进行上下翻转,以开启或闭合所述通风口15。进一步的,所述叶片14一侧与所述通风口15一侧转动连接。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帘装置还包括转轴4,所述叶片14一侧与所述通风口15一侧通过所述转轴4连接,所述驱动机构33与所述转轴4传动连接。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根据需要通过控制机构32控制驱动机构33在不同车况下进行智能调整气帘机构1的通气方式,通过驱动机构33精准控制气帘机构1通风口15的开启闭合,从而控制气流的走向,以满足机舱冷却性能要求、轮辋降温清洁以及降低风阻作用。在恶劣工况或者怠速工况下,控制模块3的温度检测机构31检测到冷却模块内的冷却液的温度过高时,温度检测机构31发送信号给控制机构32,控制机构32收到信号后进行识别处理,然后控制机构32控制驱动机构33驱动转轴4开启叶片14,如图4所示,打开通气风道13上的通风口15,使流经通气风道13的气流流向机舱内部,叶片14开启增加机舱进风量,为冷却模块和机舱的降温提供温度较低的冷却风;在高速工况下,机舱进风满足冷却需求,温度检测机构31检测到冷却模块内的冷却液温度正常时,温度检测机构31发送信号给控制机构32,控制机构32收到信号后进行识别处理,然后控制机构32控制驱动机构33驱动转轴4关闭叶片14,关闭通气风道13上的通风口15,如图3所示,从而使得通气风道13内的气流流向轮辋,发挥侧气帘功能,在降低气流分离的同时减少轮腔污染和降低风阻作用,降低了整车风阻;从而满足根据需要智能的控制叶片14的开合适应各种工况。
本实施还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包括车体以及所述气帘装置,所述气帘装置设置于所述车体上。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新能源汽车的作用原理与上述气帘装置的作用原理一样,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气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帘机构以及控制模块;
所述新能源汽车包括前保险杠本体以及冷却模块,所述气帘机构设置于所述前保险杠本体上,所述气帘机构与所述前保险杠本体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设置于所述气帘机构上的一侧;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温度检测机构、控制机构以及驱动机构;
所述温度检测机构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电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气帘机构连接;
所述温度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冷却模块内冷却液的温度;
所述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机构在不同车况下进行智能调整所述气帘机构的通气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气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帘机构包括进风口、出风口以及通气风道;
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通气风道一侧,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通气风道另一侧,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形成所述通气风道;
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新能源汽车的雾灯凹陷处,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新能源汽车的前轮罩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气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有两个以上,所述出风口有两个以上,所述通气风道有两个以上;
两个以上所述进风口分别对应设置于两个以上所述通气风道一侧,两个以上所述出风口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通气风道另一侧,两个以上所述进风口与两个以上所述出风口之间分别对应形成两个以上所述通气风道;
两个以上所述进风口分别位于所述新能源汽车的雾灯凹陷处,两个以上所述出风口分别位于所述新能源汽车的前轮罩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气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帘机构还包括叶片,所述通气风道上设有通风口,所述叶片设置于所述通风口上,所述叶片一侧与所述通风口一侧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气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的大小与所述通风口的大小相适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气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叶片进行上下翻转,以开启或闭合所述通风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气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帘装置还包括转轴,所述叶片一侧与所述通风口一侧通过所述转轴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气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转轴传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气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帘装置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安装于所述气帘机构上的一侧,所述控制模块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
10.一种新能源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气帘装置,所述气帘装置设置于所述车体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946225.XU CN214874209U (zh) | 2020-12-07 | 2020-12-07 |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气帘装置及其新能源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946225.XU CN214874209U (zh) | 2020-12-07 | 2020-12-07 |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气帘装置及其新能源汽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874209U true CN214874209U (zh) | 2021-11-26 |
Family
ID=78904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946225.XU Active CN214874209U (zh) | 2020-12-07 | 2020-12-07 |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气帘装置及其新能源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874209U (zh) |
-
2020
- 2020-12-07 CN CN202022946225.XU patent/CN21487420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466316B (zh) | 一种电动汽车前端模块 | |
CN106627105B (zh) | 一种用于车辆的通风系统 | |
CN108437779B (zh) | 发动机散热系统和车辆、以及发动机的散热方法 | |
CN101858638A (zh) | 窗式空调器冷凝水温度控制装置 | |
CN207549946U (zh) | 一种智能进气格栅装置 | |
JP5720983B2 (ja) | ダッシュボード冷却システム | |
CN214874209U (zh) |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气帘装置及其新能源汽车 | |
CN110435411B (zh) | 一种汽车格栅、汽车格栅控制方法及汽车 | |
CN206107376U (zh) | 纯电动汽车前舱减阻装置 | |
CN205706056U (zh) | 百叶窗式挡风装置及使用该挡风装置的除霜器和汽车 | |
CN113500887B (zh) | 车载空调器及车辆 | |
CN213008338U (zh) | 控制器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车辆 | |
CN114194024A (zh) | 车辆进气辅助系统及车辆 | |
CN114466566B (zh) | 一种散热系统 | |
CN212177272U (zh) | 一种载货汽车冷却装置 | |
CN106627037A (zh) | 汽车进风换气一体机 | |
CN107120170A (zh) | 一种用于发动机冷却模块的风扇罩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5663662U (zh) | 一种发动机舱、发动机舱的散热系统及车辆 | |
CN221879735U (zh) | 一种双层流吸入式鼓风机 | |
CN221392947U (zh) | 车辆的冷却模块的导风结构、车辆的冷却系统及车辆 | |
CN216546170U (zh) | 一种可调节挡风板组件及空调 | |
CN220180556U (zh) | 汽车的主动进气格栅总成及汽车 | |
CN208442060U (zh) | 一种叶轮及无刷鼓风机 | |
CN210000114U (zh) | 格栅总成及汽车 | |
CN218261654U (zh) | 一种起重机驾驶室用通风降温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