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08338U - 控制器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车辆 - Google Patents

控制器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08338U
CN213008338U CN202021492712.7U CN202021492712U CN213008338U CN 213008338 U CN213008338 U CN 213008338U CN 202021492712 U CN202021492712 U CN 202021492712U CN 213008338 U CN213008338 U CN 2130083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troller
steering system
power steering
electric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9271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思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9271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083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083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083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控制器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车辆,所述控制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电控板,所述电控板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控板上设有发热元件;散热风机,所述散热风机设在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器,能够工作在较低温度环境下,避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下降,可保持控制器长时间大负荷工作,提高控制器的可靠性,提高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可靠性和工作性能。

Description

控制器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的转向系统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控制器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行业中汽车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应用广泛,是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方向。该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由电机直接提供转向助力,省去了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所必需的动力转向油泵、软管、液压油、皮带和装在发动机上的带轮,简化了系统结构。既节省能量又保护了环境。另外调校方便,装配灵活以及在各种工况下都能提供转向助力。相关技术中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在长时间大角度操作方向盘时,会使控制器过热,从而进入热保护状态,降低转向助力,进而影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控制器,能够工作在较低温度环境下,避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下降,可保持控制器长时间大负荷工作,提高控制器的可靠性,提高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可靠性和工作性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包括上述的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又提出一种包括上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控制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电控板,所述电控板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控板上设有发热元件;散热风机,所述散热风机设在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散热风机与所述电控板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控制器,通过在壳体上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在壳体内设置散热风机,从而当电控板的温度较高时,可以开启散热风机,进而有效地加快电控板的散热,降低电控板的温度,能够有效地使控制器工作在较低温度环境下,避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下降,可保持控制器长时间大负荷工作,提高控制器的可靠性,提高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可靠性和工作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风机与所述电控板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电控板的温度并将检测信号发送给所述电控板,所述电控板根据所述检测信号控制所述散热风机的运行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器还包括第一开关门,所述出风口处设有所述第一开关门以通过所述第一开关门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风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门包括连杆和多个第一导风板,每个所述第一导风板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壳体上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风口,所述连杆与多个所述第一导风板均转动连接以使多个所述第一导风板同步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门还包括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设在所述连杆上以常驱动所述连杆移动至使多个所述第一导风板关闭所述出风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位于所述出风口处,在多个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至与所述出风口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时,所述第一限位凸起适于止抵在多个所述第一导风板中靠近其的一个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器还包括第二开关门,所述进风口处设有所述第二开关门以通过所述第二开关门打开或关闭所述进风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关门包括第二导风板和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导风板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驱动件设在第二导风板上以常驱动所述第二导风板关闭所述进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控制器;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以由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机的运行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通过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控制器,从而当电控板的温度较高时,可以开启散热风机,进而有效地加快电控板的散热,降低电控板的温度,能够有效地使控制器工作在较低温度环境下,避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下降,可保持控制器长时间大负荷工作,提高控制器的可靠性,提高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可靠性和工作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从而当电控板的温度较高时,可以开启散热风机,进而有效地加快电控板的散热,降低电控板的温度,能够有效地使控制器工作在较低温度环境下,避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下降,可保持控制器长时间大负荷工作,提高控制器的可靠性,提高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可靠性和工作性能,提高车辆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分解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控制器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控制器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控制器的剖视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控制器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0、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10、控制器;
1、壳体;11、进风口;12、出风口;13、第一限位凸起;14、第二限位凸起;
2、电控板;21、发热元件;
3、散热风机;
4、第一开关门;41、连杆;42、第一导风板;43、第一驱动件;
5、第二开关门;51、第二导风板;52、第二驱动件;
6、风机支架;
20、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100的控制器1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100的控制器10,包括:壳体1、电控板2和散热风机3。
具体而言,如图1、图3和图5所示,壳体1上设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电控板2设在壳体1内,电控板2上设有发热元件21,散热风机3设在壳体1内且位于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之间。
由此,壳体1外部的气体可以通过进风口11流入到壳体1内,然后通过出风口12排出壳体1,由此可以实现壳体1内气流的换热。进而当电控板2工作时,气流在壳体1内流动时,可以与电控板2进行换热,进而有利于降低电控板2的温度,提高电控板2工作的可靠性。
由于散热风机3设在壳体1内,从而当电控板2的温度较高且无法通过自然的空气流动换热而降低温度时,则可以控制散热风机3运行,进而可以提高壳体1内气流的流动速度,增加单位时间内进入到壳体1内的气流流量,进而有效地加快电控板2的散热,降低电控板2的温度,能够有效地使控制器10工作在较低温度环境下,避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100助力下降,可保持控制器10长时间大负荷工作,提高控制器10的可靠性,提高电动助力转向系统100的可靠性和工作性能。
可以理解的是,在电控板2工作时,可以先不开启散热风机3,仅利用壳体1内自然的气流流动换热实现电控板2的降温,进而有利于降低电控板2的温度,有利于减慢电控板2的升温速度。当电控板2长时间大负荷工作时,仅靠自然的空气流动换热无法有效地降低控制电控板2的温度时,则可以开启散热风机3,实现电控板2的强降温效果。由此有利于节约用户使用控制器10的成本。并且需要说明的是,散热风机3工作时,气流的流动方向也是从进风口11流入壳体1,然后从出风口12流出壳体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100的控制器10,通过在壳体1上设置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在壳体1内设置散热风机3,从而当电控板2的温度较高时,可以开启散热风机3,进而有效地加快电控板2的散热,降低电控板2的温度,能够有效地使控制器10工作在较低温度环境下,避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100助力下降,可保持控制器10长时间大负荷工作,提高控制器10的可靠性,提高电动助力转向系统100的可靠性和工作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散热风机3与电控板2电连接,控制器10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设在壳体1内,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电控板2的温度并将检测信号发送给电控板2,电控板2根据检测信号控制散热风机3的运行状态。
由此可知,在控制器10工作时,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时刻监测电控板2的温度,并将检测到的电控板2的温度信号反馈给电控板2,电控板2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检测信号控制散热风机3是否运行。例如,当电控板2的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时,则说明电控板2的温度较高,电控板2则可以控制散热风机3运行,以提高电控板2的散热速度、降低电控板2的温度。当电控板2的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时,则说明电控板2的温度较低,此时电控板2可以控制散热风机3处于关闭状态,进而使得控制器10的使用更加节能,有利于降低控制器10的使用成本。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电控板2也可以控制散热风机3的转速,进而使散热风机3不但可以有效地降低电控板2的温度,还有利于降低散热风机3的耗能,节约使用成本。
如图1-图3和图7-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控制器10还包括第一开关门4,出风口12处设有第一开关门4以通过第一开关门4打开或关闭出风口12。由此可知,如图2所示,当电控板2需要散热时,可以控制第一开关门4打开出风口12。如图7所示,当电控板2不需要散热时,可以控制第一开关门4关闭出风口12,由此可以有效地避免壳体1外部的灰尘、杂质通过出风口12进入到壳体1内。
如图1、图3和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关门4包括连杆41和多个第一导风板42,每个第一导风板42可转动地设在壳体1上以打开或关闭出风口12,连杆41与多个第一导风板42均转动连接以使多个第一导风板42同步转动。由此可知,第一开关门4的结构简单,第一开关门4通过多个第一导风板42的转动而实现打开或关闭出风口12,多个第一导风板42的设置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从出风口12排出的气流的流动方向。并且可知,多个第一导风板42的转动同步,进而打开出风口12的角度也相同。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关门4还包括第一驱动件43,第一驱动件43设在连杆41上以常驱动连杆41移动至使多个第一导风板42关闭出风口12。由此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开关门4不受外力的作用时,多个第一导风板42在第一驱动件43的作用下,处于关闭出风口12的状态,进而可以有效地避免壳体1外的灰尘、杂质等通过出风口12进入到壳体1内。并且可以理解的是,如图2-图4所示,当散热风机3工作时,壳体1内的气体会在散热风机3的作用下流向出风口12处,进而使每个第一导风板12的内侧气体压强大于外侧的气体压强,从而在每个第一导风板42的内侧和外侧之间会形成气压差,即每个第一导风板42内侧的气体压强较大、而外侧的气体压强较小,从而在气压差的作用下,气流会推动多个第一导风板42朝向打开出风口12的方向移动(即多个第一导风板42朝外转动),使多个第一导风板42带动连杆41移动以克服第一驱动件43的驱动力,由此可以打开出风口12。如图7和图8所示,当散热风机3停止工作时,则每个第一导风板42的内外两侧的气压相等,进而使每个第一导风板42不会受到外力的作用,此时第一驱动件43驱动连杆41移动至使多个第一导风板42关闭出风口12。
需要说明的是,进风口11处也可以设置第一开关门4,并且第一开关门4设在进风口11处的方式可以与设在出风口12时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3-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上设有第一限位凸起13,第一限位凸起13位于出风口12处,在多个第一导风板42转动至与出风口12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时,第一限位凸起13适于止抵在多个第一导风板42中靠近其的一个上。例如,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限位凸起13位于出风口12的左侧,多个第一导风板42中最左侧的一个在转动至与出风口12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时,该最左侧的第一导风板42的左侧与第一限位凸起13相互止抵。由此,可以有效地避免第一导风板42继续转动,已知多个第一导风板42同步转动,从而当其中一个第一导风板42无法继续转动时,其它的第一导风板42也无法转动,进而可以有利于保证多个第一导风板42打开出风口12的面积最大,有利于加快气流的流动,进而加快电控板2的散热,提高控制器10的可靠性。
如图2和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控制器10还包括第二开关门5,进风口11处设有第二开关门5以通过第二开关门5打开或关闭所述进风口11。由此可知,如图2所示,当电控板2需要散热时,可以控制第二开关门5打开进风口11。如图7所示,当电控板2不需要散热时,可以控制第二开关门5关闭进风口11,由此可以有效地避免壳体1外部的灰尘、杂质通过进风口11进入到壳体1内。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开关门5包括第二导风板51和第二驱动件52,第二导风板51可转动地设在壳体1上,第二驱动件52设在第二导风板51上以常驱动第二导风板51关闭进风口11。
由此可知,第二开关门5的结构简单,第二开关门5通过第二导风板51的转动而实现打开或关闭进风口11,第二导风板51的设置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气流从进风口11流入壳体1内的方向,同时对气流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同时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9所示,第二开关门5不受外力的作用时,第二导风板51在第二驱动件52的作用下,处于关闭进风口11的状态,进而可以有效地避免壳体1外的灰尘、杂质等通过进风口11进入到壳体1内。并且可以理解的是,如图2和图5所示,当散热风机3工作时,散热风机3转动,壳体1内的气体会在散热风机3的作用下流向出风口12处,并通过出风口12排出,进而使壳体1内形成负压,从而在第二导风板51内侧和外侧的之间会形成气压差,即第二导风板51内侧的气体压强较小、而外侧的气体压强较大,从而在气压差的作用下,气流会推动第二导风板51朝向打开进风口11的方向移动(即多个第二导风板51朝内转动)以克服第二驱动件52的驱动力,由此可以打开进风口11。如图7和图9所示,当散热风机3停止工作时,则第二导风板51的内外两侧的气压相等,进而使第二导风板51不会受到外力的作用,此时第二驱动件52驱动第二导风板51转动至关闭进风口11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开关门5也可以设在出风口12处,并且第二开关门5设在出风口12处的方式可以与设在进风口11时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上设有第二限位凸起14,第二限位凸起14位于进风口11处,在第二导风板51转动至与进风口11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时,第二限位凸起14适于止抵在第二导风板51的一侧上。由此,可以有效地避免第二导风板51继续转动,进而可以有利于保证多个第二导风板51打开进风口11的面积最大,有利于增大单位时间内流入壳体1内的气流流量,进而加快电控板2的散热,提高控制器10的可靠性。
如图1、图3和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控制器10还包括风机支架6,风机支架6设在壳体1上,散热风机3设在风机支架6上且与出风口12正对设置。从而可知,散热风机3可以通过风机支架6设在壳体1内。同时,由于散热风机3与出风口12正对设置,从而有利于加快壳体1内的气流流动至出风口12,进而流出壳体1。也就是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壳体1内气流与电控板2的换热效率,进而加快电控板2的散热降温,提高控制器10的可靠性。
具体地,如图1、图2和图7所示,出风口12设在壳体1的顶壁上,进风口11位于出风口12的下方,进风口11为多个且间隔地设在壳体1的侧壁上。已知,进入到壳体1内的气流在与电控板2进行换热后,气流的温度会升高,而高温的气流会自然的向上流动,进而出风口12的位置设置,有利于提高壳体1内气流的流动速度,进而加快壳体1内气流与电控板2的换热效率。而进风口11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内流入到壳体1内的气流流量,进而也可以加快壳体1内气流与电控板2的换热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100,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控制器10和电机20,其中电机20与控制器10电连接以由控制器10控制电机20的运行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100,通过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控制器10,从而当电控板2的温度较高时,可以开启散热风机3,进而有效地加快电控板2的散热,降低电控板2的温度,能够有效地使控制器10工作在较低温度环境下,避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100助力下降,可保持控制器10长时间大负荷工作,提高控制器10的可靠性,提高电动助力转向系统100的可靠性和工作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100从而当电控板2的温度较高时,可以开启散热风机3,进而有效地加快电控板2的散热,降低电控板2的温度,能够有效地使控制器10工作在较低温度环境下,避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100助力下降,可保持控制器10长时间大负荷工作,提高控制器10的可靠性,提高电动助力转向系统100的可靠性和工作性能,提高车辆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100)的控制器(10),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所述壳体(1)上设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
电控板(2),所述电控板(2)设在所述壳体(1)内,所述电控板(2)上设有发热元件(21);
散热风机(3),所述散热风机(3)设在所述壳体(1)内且位于所述进风口(11)和所述出风口(1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100)的控制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机(3)与所述电控板(2)电连接,所述控制器(10)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在所述壳体(1)内,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电控板(2)的温度并将检测信号发送给所述电控板(2),所述电控板(2)根据所述检测信号控制所述散热风机(3)的运行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100)的控制器(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开关门(4),所述出风口(12)处设有所述第一开关门(4)以通过所述第一开关门(4)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风口(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100)的控制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门(4)包括连杆(41)和多个第一导风板(42),每个所述第一导风板(42)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壳体(1)上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风口(12),所述连杆(41)与多个所述第一导风板(42)均转动连接以使多个所述第一导风板(42)同步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100)的控制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门(4)还包括第一驱动件(43),所述第一驱动件(43)设在所述连杆(41)上以常驱动所述连杆(41)移动至使多个所述第一导风板(42)关闭所述出风口(1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100)的控制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设有第一限位凸起(13),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3)位于所述出风口(12)处,在多个所述第一导风板(42)转动至与所述出风口(12)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时,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3)适于止抵在多个所述第一导风板(42)中靠近其的一个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100)的控制器(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开关门(5),所述进风口(11)处设有所述第二开关门(5)以通过所述第二开关门(5)打开或关闭所述进风口(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100)的控制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门(5)包括第二导风板(51)和第二驱动件(52),所述第二导风板(51)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第二驱动件(52)设在第二导风板(51)上以常驱动所述第二导风板(51)关闭所述进风口(11)。
9.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100),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器(10);
电机(20),所述电机(20)与所述控制器(10)电连接以由所述控制器(10)控制所述电机(20)的运行状态。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100)。
CN202021492712.7U 2020-07-24 2020-07-24 控制器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车辆 Active CN2130083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92712.7U CN213008338U (zh) 2020-07-24 2020-07-24 控制器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92712.7U CN213008338U (zh) 2020-07-24 2020-07-24 控制器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08338U true CN213008338U (zh) 2021-04-20

Family

ID=75518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92712.7U Active CN213008338U (zh) 2020-07-24 2020-07-24 控制器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0833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66566A (zh) * 2022-01-25 2022-05-10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后背顶置散热结构及散热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66566A (zh) * 2022-01-25 2022-05-10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后背顶置散热结构及散热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26772B (zh) 风扇组件、风扇组件的控制方法及车辆
US20110139525A1 (en) Engine compartment cooling system
JP2022528984A (ja) 自動車の冷却装置
CN213008338U (zh) 控制器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车辆
CN106028762B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控制系统的双冷却综合系统
JP5720983B2 (ja) ダッシュボード冷却システム
JPS61283723A (ja) インタク−ラ冷却装置
CN210898840U (zh) 散热轮毂电机及安装该散热轮毂电机的车辆
CN115333285B (zh) 一种可散热的车用鼓风机电机端盖结构
WO2020065284A1 (en) Vehicle air conditioning
JPH1111162A (ja) 作業車両のエンジンルーム換気冷却装置
CN213185792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的散热器
CN201885323U (zh) 工程车空调器
CN210195862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散热器
CN211474461U (zh) 一种分流散热的大风力离心式通风机
CN209782942U (zh) 一种可调节出风口大小的冷暖型离心风道
CN110588328A (zh) 一种动力舱、工程车辆及动力舱的温度控制方法
CN214874209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气帘装置及其新能源汽车
CN215663662U (zh) 一种发动机舱、发动机舱的散热系统及车辆
CN213799160U (zh)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制暖系统
CN221098935U (zh) 空调用电控箱组件、空调内机及空调器
KR102537593B1 (ko) 차량용 배터리 장치
JPS59137211A (ja) エアコンデイショニング装置
CN210733823U (zh) 一种动力舱及工程车辆
GB2577556A (en) Vehicle air condition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