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724Y - 柔性变形车架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柔性变形车架自行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724Y
CN2148724Y CN 92220385 CN92220385U CN2148724Y CN 2148724 Y CN2148724 Y CN 2148724Y CN 92220385 CN92220385 CN 92220385 CN 92220385 U CN92220385 U CN 92220385U CN 2148724 Y CN2148724 Y CN 2148724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cycle
frame
wheel
sleeve
vehicl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9222038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栋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9222038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724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724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724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这里提供的是一种具有柔性可变形车架,并进而 可实现折叠的自行车。封闭型车架至少经四个铰接 部位构成可变形的柔性结构形式,上铰点处设置有与 前套筒相联接的上延伸架,其上可设有折叠机构。前 铰点与前套筒间联接有弹性张紧结构,后铰点处设有 与鞍座联接的立管,此铰点外的任一铰点处设有与立 管交叉联接后再与衣架相联的衣架支撑架。车架下 方的刚性部位设置有联接后轮的车辆支撑架。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自行车,具体讲是一种具有柔性可变形车架,具有通用并进一步可实现折叠的自行车。
传统自行车的结构样式虽有不少改进,但由于受主车架的刚性不可变形的限制,许多方面的缺陷是难以克服的。如,为减少骑行颠簸的不适,只能在鞍座或前轮或后轮等部位分别设置减震结构,不仅繁锁复杂,效果也有限。又如在向小型化、折叠型及通用型等方面发展时,这种刚性车架的结构形式,尤其是具有三角型刚性车架的男式车就更无能为力了。为改变这种状况,中国专利88212913.9介绍了一种具有弹性可变形车架结构的自行车,通过铰接形式将各条边梁联接成封闭式的主车架,并由在此车架不同位置上的延伸臂分别与前轮支撑架,后轮支撑架及鞍座等部件联接而成整体车身。此种结构从根本上改变了自行车主车架刚性不可变形的结构型式,为减震、助力及进一步实现折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这种结构在适应性、构型转换的通用性等方面还不够完善。
中国专利92220228.1介绍了一种可用于自行车的单臂结构形式的车轮支撑架,为自行车结构的进一步简化,减轻自重,方便拆装,特别是对于实现自行车的折叠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条件。
另一方面,对于折叠自行车,目前已有许多文献报道。例如中国专利88207943.3介绍的就是一种可供折叠自行车使用的折叠机构,但目前,无论具有何种形式折叠机构的折叠型自行车,较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结构较复杂,或必须借助于某些专用工具才能完成拆卸折叠或重新展开复原为使用状态,使用不方便,收折或展开耗时多。另一个问题是这些机构的折叠较容易,而展开复原并保证为正常使用状态所需的刚度则不容易。
本发明首先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更为简单,使用更为方便的柔性可变形主车架形式的自行车。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实现方便可靠快速折叠和展开的柔性可变形主车架形式的自行车。
本发明的自行车具有一个至少由四个铰接部位将封闭型的车架分隔成由至少四条边梁围成的柔性可变形多边形的主车架,其各条边梁可以为直线型或曲线型。这四个铰接部位大致应分处或接近于车架上方、下方、前方和后方等不同部位,以方便使用。在上方铰接部位设置有一根前伸的上延伸架,远端与配合有前轮支撑架及转向车把的前套筒联接。在后方铰接部位设置有一根末端可联接鞍座的向上的立管。在除设置有立管的后方铰接部以外的其它任何一个铰接部位,例如上方铰接部位还设置有一根经联接件与立管作交叉联接的衣架支撑架,其远端与衣架的中部或后部联接,衣架的前端则与立管联接。配置有脚踏板、曲柄和链轮的中轴设置在车架下方的刚性部位,在车架的中轴部位或其附近的刚性部位处设置有远端配合联接有后轮的后轮支撑架。在主车架中的任何一处铰接部位与不直接联接在该铰接部位的车架结构间设置一个用于维持主车架形状及具有减震蓄能作用的弹性张紧结构对本自行车是必需的,其所联接的车架结构可以为柔性封闭形主车架中的一个其它铰接部位或多边形中的一条边梁,也可以为柔性封闭主车架以外的其它梁架部分,例如较理想的为前套筒部位,或者其它所希望的适当部位。当弹性张紧结构如上述文献那样设置在封闭的主车架内,可采用如该文献所说的拉伸或压缩型弹性结构;若设置在封闭的主车架之外,例如设置在与前套筒之间的位置时,则可以采用拉伸型弹性构件,如各种拉伸弹簧等。
由多边形的结构特点可以知道,当多边形,例如上述四边形的可变形主车架中的任一对角线的长度或任何相邻两边的夹角被固定后,该多边形主车架的形状即被固定而不再可变。对于四边形以上的多边形,不同仅在于需固定的对角线或夹角数目应适当增多。因此采用四边形以上的多边形一般多无必要。柔性可变形车架在受到载荷力作用后其多边形形状将发生变化,即:对角线长度及各邻边夹角将发生变化。弹性张紧结构无论设于主车架之内还是其外,它的作用本质就是通过在其与车架的联接部位施以一个与车架该部位的变形方向相反方向的力,以平衡该变形力,达到维持多边形对角线或邻边夹角在其弹性力允许的范围内变化,从而以动态平衡的方式维持主车架为骑行所需的必要刚度。正因为如此,无论以上述何种位置和/或结构形式设置的弹性张紧结构,其弹性力都以可以调节的方式为好,以更好地适应不同使用情况。这种调节方式可以灵活运用,例如采用可调节工作构件数量的若干弹性构件组的形式,或采用可调整或限制弹性工作部分状况或长度的单个弹性构件,如上述中国专利所介绍的方式或其它所希望的任何适当结构形式。
不同使用领域、使用对象和使用目的的自行车,随所使用的路面及骑行速度的不同,车架的规格型式有所区别,例如对立管、前轮支撑架等构件与地面的倾角就有不同的要求。下表是世界上统一对常用车种的车速与立管倾角间的一些要求关系:
车种 常用车速(公里/小时) 立管倾角(度)
普通车 14-15 66-68
轻便车 18-20 68-70
旅行车 20-30 70-72
公路赛车 40-50 72-74
跑道赛车 50-60 73-75
目前刚性主车架构型的自行车对此只能是专车专用,既增加了车型的种类,也限制了车辆的使用范围或增加了变换使用范围时的不方便和不舒适感。由于上述柔性主车架的可变形性,为使同一辆车变换车型种类或改换使用目的或满足骑行姿势的舒适要求而变换立管、前轮支撑架等构件间的配合角度提供了可能和极大的便利条件。弹性张紧结构的弹性力解决的只是主车架的弹性变形范围,而上述各构件间的相互角度关系是由车架静态安装位置和形状所决定的。但正由于主车架的形状是靠弹性紧结构实现和维持的,因此通过改变其安装长度,例如在弹性张紧结构上设置了以螺纹连续可调或销轴间断可调的适当形式的长度调节机构,即可十分简单方便地实现调节和改变上述有关构件间相互配合角度的目的。
为了进一步简化结构,减轻车身重量,并方便拆装维修和适应不同轮径车轮间的方便更换,上述的前后车轮支撑架建议采用已如中国专利92220228.1所介绍的单臂型车轮支撑架。在采用这种车轮支撑架时,其远端与车轮的配合联接部位为可使车轮轴穿过并可将其定位的轴套筒。其定位方式可以采用目前传统自行车的中轴与中轴套筒间已广泛使用的各种常规结构形式,例如轴套筒的两端以相背设置的轴碗与车轴相应部位相对设置的轴档相配合的A型轴承结构,或轴套筒两端以相对设置的轴碗与车轴相应部位相背设置的轴档相配合的B型轴承结构等。显然,此时前后车轮与传统自行车前后轮的区别就在于上述前后车轮的轮轴可以如普通自行车中轴那样自由转动,而传统自行车由于车轮支撑架的末端直接紧固于车轮轴上,使车轮轴固定不可转动。这种单臂型车轮支撑架及车轴与支撑架末端的轴套筒定位配合的结构形式所带来的直接优越性就是可极大地方便和简化车轮的拆装操作,使其只需涉及轮子与轴的拆装关系,不必再像现在传统自行车的前后轮那样必须连同轴一起拆装。由于其间正如普通自行车的链盘与中轴之间实质只是一个装套和锁紧的简单关系,其锁紧机构也只需使用销轴或其它更为简便的卡持结构即可。而车轮与车轮轴间只需通过键槽或方轴等非圆形配合方式即可使其同步转动。这种使车轮的联接配合关系简化对于自行车的驱动轮--通常是后轮尤其具有特殊的优越性。因为目前自行车驱动轮的拆装不可避免都要涉及到车轴、飞轮及链条,因此十分不方便。采用上述结构后,链条、飞轮均可随同车轴被定位在轴套筒上,车轮的拆装不再与其有关。只要通过适当的联接方式,如螺纹、键销等使飞轮带动车轮轴同步转动,即完成对驱动轮的驱动过程。这也是与目前传统自行车驱动过程的一点不同之处。这种结构形式的简便不仅有利于车轮装配、维修,而且对方便自行车的快速折叠和减少折叠后的体积也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上述结构形式的自行车进一步实现折叠是十分容易的。对于弹性张紧结构设置于封闭型主车架之内或未设置在主车架与前套筒之间,只需在上延伸架的适当部位设置一个折叠机构,例如上述有关文献所介绍的折叠机构或其它适当的折叠机构即可。对于弹性张紧结构设置于封闭的主车架之外,例如设置在主车架与前套筒之间时,除此折叠机构外,只要该弹性张紧结构两联接端中的任何一端为如锁扣、卡钩等可释放脱离或放松的联接方式,一旦将该部位释放开,则原来被维持有一定形状的主车架因取消了弹性张紧结构所施加的张紧力,整个车架即成为可任意自由变形的“柔软”状态,既方便了各种折叠操作,又可使折叠后的车架体积进一步缩小。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在衣架与衣架支撑架以及与立管的联接处均可采用铰接结构,如使用普通的双耳片型铰接件等构件,与此同时,使衣架支撑架与立管交叉处的联接为可脱离的活动联接方式将会使折叠更为便利。例如通过适当的联接件,与立管和衣架支撑架二者之一固定联接而与另一方为带有释放机构,或与二者均为可释放结构的联接件实现这种活动联接方式是不困难的,其中以采用前者形式的联接件更为简单可靠。折叠时放开释放机构,衣架支撑架与立管即不再受其交叉位置所限,可带动衣架进一步向更有利于缩小体积的位置收折。必要时,脚踏板也可以采用能向曲柄翻折或绕曲柄旋转的结构形式。
由于柔性主车架在骑行时可随颠簸力在弹性张紧结构弹性力允许的范围内作适度的变形运动,因此利用其变形运动将颠簸力转变为辅助驱动力无疑是理想和不难实现的。例如当弹性张紧结构设置在封闭的主车架之内,可以如前述中国专利88212913.9所述,参照其结构。当弹性张紧结构设置在封闭的主车架之外,同样可以通过在车架上设置适当形式的摆杆,例如在车架上相邻的两个铰接部位处联接一个一端游离而另一端及中部的适当部位分别也铰接在车架此两铰接部位上的摆杆,其游离端即可随车架的变形运动作往复的摆动。再通过棘轮机构或差速离合器等机构将摆动转变为单方向的旋转运动,即可与链轮配合而成为辅助驱动力了。其中与链轮间的配合又可有直接驱动与经弹性发条等中间蓄能过渡结构的间接驱动的不同形式。除此以外,甚至也可以直接利用车架上的铰接部位经差速离合器或棘轮机构将车架变形运动转变为单向转动再传递给链轮作为辅助驱动力。
以下用附图所示的一种可折叠的自行车为例具体说明上述自行车的结构,但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并非仅限于此例。
图1    本发明自行车的结构原理        图2    车架铰接部结构
图3    弹性张紧结构
图4    立管与衣架支撑架的活动联接结构    图5图4的A-A图
图6    后轮轴部的结构        图7图6的A-A图
图8    折叠机构        图9图8的A-A图
图10    脚踏板与曲柄联接结构        图11图10的A-A图
图12    助力结构        图13图12的A-A图
本例自行车的整车结构原理如图1所示。中部为封闭构型的主车架,在大致上、下、前、后的部位经上铰点8、前铰点9、下铰点10和后铰点11而形成一柔性可变形的多边形主车架,下方与中轴24的配合部为刚性结构。上铰点8处前伸设置有一根中部设有折叠机构7的上延伸架6,其远端焊接有前套筒4。前套筒4中套接配合有前轮支撑架3及转向车把5的下立管。前铰点9与前套筒4之间设置了一个包括有拉伸弹簧在内的弹性张紧结构27,其与前套筒4固定联接,与前铰点9以能相互脱离的锁紧挂钩271联接。后铰点11处向上设置有一根远端用于安置鞍座15的立管14。上铰点8处除设有上延伸架6外,同时还设有一对向后上方伸的衣架撑架12,其与立管14的交叉处经活动联接件13作交叉联,远端经后铰件18联接于衣架17的中部,衣架17的前部经前铰件16与立管14近上端处联接。中轴24所在的车架中轴配合部向后固定联接有后轮支撑架23,其远端装配由中轴链轮、链条和飞轮驱动的后轮34。这里所说的前后轮支撑架均采用中国专利92220228.1所介绍的单臂型支撑结构,并分别经其远端的活动调整联接件2和22上设置的轴套筒30与前、后轮轴配合联接,不再赘述。与中轴曲柄25联接的两脚踏板26为可绕曲柄长轴为轴旋转,并可由带弹性结构的定位销29锁定于正常使用位置的结构型式。沿曲柄长轴方向拉动定位销29使其脱离锁定位置后,脚踏板26即可自由转动,便于自行车折叠时使用,具体结构可参见图7。
图2是车架前铰点9部位的结构,其余各铰接部结构与此相仿,不同处在于此处还同时铰接有辅助驱动机构中的摆杆37。铰接处由下梁架的上端套接于上梁架下端的双耳片结构93之内,其间经螺栓91和套管92作铰接联接。其外侧铰接有摆杆37。
上述的弹性张紧结构如图3,由两部分结构,即包括拉伸弹簧27在内的弹性调节结构部分和安装长度调节结构部分组成。整个弹性张紧结构前端焊接在前套筒4上,后端为由带柄的弹性锁卡片270锁紧防止脱落的挂钩271钩挂在车架的前铰点9处。弹性调节结构的弹簧27之外套接配合了一个具有与该弹簧螺旋相适应的内螺纹的限位套筒272,因此限位套筒272可沿弹簧27作螺旋进退运动。处于该套筒外的弹簧部分可自由伸缩,为弹性工作部分,处于该套筒之内的弹簧部分则被套筒的内螺纹限制不能伸缩工作。调节套筒内外的弹簧长度比例即可实现根据载荷等需要调整弹性力的目的。安装长度调节结构为在断开的弹性张紧结构拉杆28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左右螺纹,并同时与两端分别设置有相应左右螺纹的螺旋套281作螺纹配合。转动螺旋套281即可使两端的拉杆282作伸长或缩短的移动,达到对立管14及前轮支撑架3等相互配合倾角的无级调整的目的。当拆装或折叠时,如果需要,只须板动弹性锁卡片270,即可使挂钩271与车架上铰点9相脱离。
图4是衣架支撑架12与立管14交叉处的活动联接件13的结构。其中带有一对与衣架支撑架12相适应的钩状槽的固定钩131焊接在立管14上,其上以铰轴132铰接有一对活动钩133,它们可分别与固定钩的钩槽相互扣合将一对衣架支撑架12锁扣住,与该处配合的衣架支撑架12的相应部位可设置有适当的加强结构。固定钩131上并设置有一个带弹性结构135的锁套134,可与两活动钩133上相应的凸台配合将活动钩锁固于扣合状态位置。如折叠自行车需要释放衣架支撑架与立管的联接状态,则只需提拉带弹性结构的锁套134,使其与活动钩的凸台脱离配合,两活动钩133即可自由绕轴132转动将衣架支撑架12释放开,使其可自由下落,并带动衣架17向下折。
图5所示的是后轮支撑架末端的车轮轴联接部结构。后轮支撑架23的活动调节件22上焊接有一个轴套筒30,其间并设置有涨闸刹车机构。轴套筒30的两端相背设置有两个轴碗302。带有相应轴档301的后轴19穿套于轴套筒30中,经滚珠与两轴碗302相配合,并被锁紧螺母192锁固于轴套筒上。此即通常自行车A型中轴的结构型式。此外也可以采用普通自行车B型中轴的结构型式,可更为简单。后轴19的一端与普通自行车一样经飞轮座201与飞轮联接,中轴链轮250经链条21和飞轮20即可驱动后轴19转动。后轴19的另一端经一方形轴段191与联接有刹车毂35的轮轴套36相配合。轮轴套36经其外侧的螺旋锁紧手柄31及手柄上带卡簧33的锁销32双重锁定于后轴19上,卡簧33的中间狭窄段可卡持于后轴19上相应的凹槽中,阻止轮轴套36外移。当需拆卸后轮时,将锁销32横向推动,使卡簧33随之移至其端部扩大端套于后轴时,即不再卡紧后轮轴,转动并取下手柄31后,即可将整体的刹车毂35和轮轴套36以及经辐条与刹车毂相联的后轮沿后轴退出而完成拆卸工作。前轮轴部的结构除飞轮座及飞轮部分外,其余部分与上述后轮轴部的结构完全相同。
图6是本例自行车为实现折叠所推荐的一种简单而可靠的折叠机构7。其中有一对分别与断开的前后段上延伸架6相联接并以端部相对的套管型接头74,其外表面带有螺纹,并且与具有相应内螺纹的联接紧固套71相配合。前后两接头74上各带有一个横截面为铣有一对平行面的圆柱形的定位销轴75,并同时与设置有长    槽73的联接块72配合联接。长槽73的中部为只允许销轴75线性移动而不允许其自由转动的狭窄段78,两端则为能允许销轴75转动的孔径扩大部76。两接头74相对的端部间隙处还设置有一弹性垫圈77。将联有前后接头74的上延伸架相互抵紧于垫圈77两侧,旋转紧固套71使其同时套住两接头74并旋紧,通过带长槽73的联接块72和紧固套71的双重作用,加上弹性垫圈77的张力,上延伸架6即可保证正常骑行所需的足够刚度和稳固性要求。需折叠时,只须将紧固套71旋转并暴露出两接头74的接合端部,弹性垫圈77的弹性力即可使两端接头74松动,向相反方向拉动前后两段上延伸架6,使接头74中的销轴75移动至长槽73两端的孔径扩大部76后,由于销轴75可在其中转动,类似铰接形式,从而可实现将上延伸架6的前后段相互折叠起来。为使其只作单方向折叠,在其折叠相反方向的位置上可设有限位销79,阻止其向该方向折反。
以上述结构为基础,如欲加设辅助驱动机构并不困难,可如图8所示。将一中部带折角的摆杆37的上端及中部折角部分别铰接于车架前铰点9和下铰点10部位,其下端游离部位上的一个联接孔中套接有一个联接于车架上可绕轴40转动的拨块38。与其配合的是轴40上设置的只允许作顺时针转动的蓄能差速离合器39。此差速离合器还同轴联接有一弹性发条42。与由发条弹性力驱动的发条盒41紧固联接的是空套于同一轴上的联动齿轮43。与它啮合的从动齿轮251经链轮250轴部设置的一个助力差速离合器252与链轮250相配合。链轮250还同时与设置于中轴24上的另一反方向的驱动差速离合器253相配合。随车架的颠簸变形运动,摆杆37的游离端可作往复摆动运动,经拨块38拨动蓄能差速离合器39顺时针转动使发条42收紧蓄能。当停止踩踏动作,中轴24及其上的驱动差速离合器253静止不动,发条积蓄的能量经发条盒41释放,带动联动齿轮43顺时针转动,再经从动齿轮251和助力差速离合器252带动链轮继续反时针转动,成为驱动力。当由踩踏动作主动驱动时,因中轴转速高于助力差速离合器252的转速,故后者空转,不会提供辅助驱动作用。除此以外,还可以在摆杆37上以蓄能差速离合器39为中心对称设置两块拨块38,即可将摆杆的往复摆动同时利用转变为辅助驱动力。
上述结构中各部位所涉及的梁、架等构件可按常规根据其所在部位的受力情况,选择使用适当直径和/或材质的管材。上述未专门指出的结构及联接部分可参照或沿用目前各类自行车在该相应部分所采用的常规技术措施,不再赘述。
由上述内容不难看出,本结构型式的自行车首先的优点就在于结构简单,减震效果好,且适应性和通用性强,无论是载荷重量改变,还是为适应不同骑行目的或舒适程度需要而改变立管倾角,都可通过调节弹性张紧结构实现。单臂型车轮支撑架的采用又极大方便了不同轮径车轮的更换和通用,适用范围极大扩展。特别是为实现自行车方便、可靠、迅速地折叠和复原创造了极便利的条件。折叠和复原时完全不需任何附加或专用工具,可徒手操作,并且只需通过旋收脚踏板、推动锁销卸下前后车轮、松开衣架支撑架与立管间的联接器、脱开弹性张紧结构的挂钩及最后松开折叠机构几步简单操作即可将车架收折成很小体积装箱,或按相反顺序展开复原为正常骑行使用状态的自行车。经试验,徒手完成上述全部收折或展开复原操作过程仅需一分钟左右时间。

Claims (18)

1、一种具有铰接结构的柔性封闭构架和由此构架不同位置上的延伸臂分别与联接有前车轮和车把的前轮支撑架、联接有后车轮的后轮支撑架和鞍座的柔性车架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封闭型的主车架至少由四个处于不同方位上的铰接部位分隔成至少四条边梁,其中自车架的上方铰接部(8)向前设置有上延伸架(6),其远端接有可与前轮支撑架(3)相配合的前套筒(4),自车架后方铰接部(11)向上设置有末端可联接鞍座(15)的立管(14),在除车架后方铰接部(11)以外的任一铰接部位设置有一个经联接件(13)与立管(14)交叉联接,并在远端经后联接件(18)与衣架(17)相联接的衣架支撑架(12),衣架(17)同时还由前联接件(16)与立管(14)联接,在车架与带有曲柄(25)和脚踏板(26)的中轴(24)相配合的刚性中轴部附近设置有远端可与后轮配合联接的向后伸的后轮支撑架(23),在上述任一铰接部位与不同该铰接部位直接联接的车架间设置有一个用于维持主车架形状和减震的弹性张紧结构(2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弹性张紧结构(27)为可由限位套筒(272)限制工作部分长度的弹簧或可选择工作件数量的弹簧组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弹性张紧结构(27)设置在主车架前方铰接部位(9)与前套筒(4)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弹性张紧结构(27)为拉伸弹簧构件,其外至少配合有一个带有与该弹簧螺旋状态相适应并因此可沿弹簧作螺旋进退移动而调节该弹簧弹性工作长度的内螺旋的限位套筒(272)。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弹性张紧结构(27)上设置有可调节其安装长度的可调伸缩构件(28)。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弹性张紧结构(27)与车架和前套筒(4)的联接处中至少有一方为可脱离联接状态的活动联接形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上延伸架(6)上设置有折叠机构(7)。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折叠机构(7)为对称设置于紧固套(71)内并可分别与前后段上延伸架(6)相联接的前后套接件(74),由其中各自所设的一个销轴(75)穿套于开设有不允许该销轴自由转动的长槽(73)的联接块(72)相联接,长槽(73)至少有一端具有能允许销轴(75)自由转动的孔径扩大部(76),紧固套(71)与套接件(74)间为动配合,可沿上延伸架(6)的轴向作封闭或暴露前后套接件结合部的前后移动,必要时紧固套(71)与套接件(74)间可设有锁紧结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衣架(17)的前联接件(16)和后联接件(18)均为铰接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在衣架支撑架(12)与立管(14)交叉处的联接件(13)与此二者中的至少一个为带有释放机构的活动联接方式。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联接件(13)为固定联接在立管(14)上并带有与衣架支撑架(12)联接所相适应的凹槽结构的固定钩(131)和通过铰轴(132)与之联接并可相互扣合而卡持住衣架支撑架(12)的活动钩状构件(133),固定钩(131)与活动钩构件(133)间设置有可释放其扣合状态的锁扣机构(134)。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脚踏板(26)为可以以曲柄(25)的长轴为轴绕其旋转并可由定位结构(29)锁定于正常使用位置的可活动结构。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定位结构(29)为带弹性复位构件的定位销。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车轮支撑架(3)和(23)中至少有一个为单臂支撑车轮的支撑构件。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单臂型车轮支撑构件与车轮轴的配合处为可穿套并定位车轮轴的轴套筒(30),车轮经带弹性结构(33)的锁销(32)锁固于车轮轴上。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轴套筒(30)为两端带有螺纹及配置有与车轮轴的相应部位进行配合的轴承结构(302)的形式。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轴套筒(30)所设置的单臂型车轮支撑架为驱动轮支撑架,轴套筒中配合的是经螺纹与飞轮(20)紧固联接并同时经方型轴段(191)与驱动轮(34)配合联接的驱动轮轴(19)。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在封闭型主车架的两个相邻的铰接部位(9)、(10)间设置有一个一端游离另一端及中部分别同时也铰接于该两铰接部位的摆杆(37),其游离端至少设有一个套接于该端部联接孔中的拨轴(38),拨轴(38)与设置于车架上的蓄能差速离合器(39)相配合,拨动其作单向转动,由与该差速离合器同轴联接的弹性发条(42)驱动的联动齿轮(43)与经助力差速离合器(252)配合于链轮(250)上的从动齿轮(251)相啮合,链轮(250)经设置于中轴(24)上的与助力差速器(252)相反方向的差速离合器(253)与中轴(24)相配合。
CN 92220385 1992-09-29 1992-09-29 柔性变形车架自行车 Expired - Lifetime CN2148724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2220385 CN2148724Y (zh) 1992-09-29 1992-09-29 柔性变形车架自行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2220385 CN2148724Y (zh) 1992-09-29 1992-09-29 柔性变形车架自行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724Y true CN2148724Y (zh) 1993-12-08

Family

ID=33767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2220385 Expired - Lifetime CN2148724Y (zh) 1992-09-29 1992-09-29 柔性变形车架自行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724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12527A (zh) * 2013-03-01 2013-05-22 西安工业大学 软体减震自行车
CN104867381A (zh) * 2014-12-23 2015-08-26 谌桂生 动态形变几何机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12527A (zh) * 2013-03-01 2013-05-22 西安工业大学 软体减震自行车
CN104867381A (zh) * 2014-12-23 2015-08-26 谌桂生 动态形变几何机构
CN104867381B (zh) * 2014-12-23 2018-08-28 北京功顺达仿生机械有限公司 动态形变几何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744C (zh) 折叠式拖车鹅颈管
CN1010762B (zh) 折叠式自行车
CN101941494B (zh) 一种车架补强及锁定装置
KR100908789B1 (ko) 한쌍의 전륜이 구비된 접이식 자전거
WO1999003723A1 (en) Folding frame bicycle
JPH03501112A (ja) 車両用の車輪とそのような車輪を装備した車両
CN106809242A (zh) 牵引机构、转向架总成和跨座式单轨车辆
CN106809241A (zh) 牵引机构、转向架总成和跨座式单轨车辆
CN2148724Y (zh) 柔性变形车架自行车
CN1026677C (zh) 柔性变形车架自行车
US6964314B1 (en) Three wheel motorcycle conversion assembly
CN2915631Y (zh) 单轮控制的车辆双轮转向机构
CN2900326Y (zh) 折叠自行车
CN1032125C (zh) 多节车辆特别是铰接公共汽车
CN1029675C (zh) 摆动控制装置
CN1997545A (zh) 折叠式脚踏车
CN1211231C (zh) 刮水臂
EP0648667B1 (en) Foldable frame for vehicles with two or more wheels
JP2003506253A (ja) 折りたたみ式自転車用フレーム
CN112298384A (zh) 一种履带车
CN209719717U (zh) 汽车底盘转向和车距调整装置
CN2259349Y (zh) 杠杆驱动省力变速旅行自行车
CN2597316Y (zh) 一种便携式折叠自行车
CN101890975B (zh) 手推移动摄像车
CN212605520U (zh) 一种用于单履带行走机构的防侧翻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