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19717U - 汽车底盘转向和车距调整装置 - Google Patents

汽车底盘转向和车距调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19717U
CN209719717U CN201920394596.6U CN201920394596U CN209719717U CN 209719717 U CN209719717 U CN 209719717U CN 201920394596 U CN201920394596 U CN 201920394596U CN 209719717 U CN209719717 U CN 2097197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steering
arm
oil cylinder
tranverse conn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9459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子珍
于勰
郭跃华
鞠传军
宫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hai Guangtai Airpor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hai Guangtai Airpor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hai Guangtai Airpor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hai Guangtai Airpor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9459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197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197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19717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操控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指一种汽车底盘转向和车距调整装置,包括汽车底盘,汽车底盘的行走框架上设有驱动车轮转向的机械驱动机构和动力系统以及转向控制系统,行走框架从前至后间隔设有至少五组车轮结构,机械驱动机构包括前转向机构和后转向机构,前两组车轮结构和后两组车轮结构的转向节臂分别经前、后转向机构与行走框架相连接,第三组车轮结构的转向节臂前端和后端分别与行走框架相连接,前转向机构和后转向机构以第三组两个车轮转向轴的中心连线为中心镜像设置,转向机构包括第一四连杆机构、第二四连杆机构、第一油缸、第二油缸、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本实用新型具有转弯半径小、车距可缩短。

Description

汽车底盘转向和车距调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操控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指一种汽车底盘转向和车距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汽车是通过方向盘和汽车前轮完成汽车转向,致使转弯半径大,尤其在狭窄的道路上使用不方便,或者在停车场内进出也不方便,甚至由于调头或者倒车时出现不安全因素,对于多轴大吨位汽车底盘来说,每个转向轴的转向角度由整个转向机构的转向杆系的布置决定,这种转向的半径就更大了,为此,中国专利CN201020644662X,名称为八轴汽车底盘起重机及其转向控制系统,包括用于驱动车轮转向的机械驱动装置和液压驱动装置以及转向控制装置,所述机械驱动装置包括方向盘和由方向盘驱动的拉杆式转向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式转向传动机构具有四个输出端,分别用于连接驱动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转向轴上的车轮转向的转向节臂;所述液压驱动装置包括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五、第六、第七和第八转向轴上的中位锁定油缸和驱动响应转向轴上的车轮转向的转向油缸;各转向轴上的所述中位锁定油缸和转向油缸的伸出端均与相应转向轴的转向节臂连接,形成连锁机构;所述转向控制装置根据转向模式输出控制信号,以接通或断开所述中位锁定油缸以及转向油缸的进油油路和回油油路,所述转向控制装置包括:输入面板、检测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输入面板上设有小转弯转向模式、蟹行模式和后轴中位锁定转向模式三种工况转向模式选择键;所述检测单元根据车速信号输出当前车辆处于低速、中速或者高速公路行驶的转向模式信号,根据用户选择的相应选择键输出当前车辆所处的相应工况转向模式信号;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转向模式信号输出所述控制信号;每个所述中位锁定油缸的进油油路上分别设置有进油电磁开关阀,接收所述控制信号接通或断开相应所述中位锁定油缸的进油油路;每个所述转向油缸的进油油路上分别设置有电磁比例换向阀,接收所述控制信号接通或断开相应所述转向油缸的进油油路以及调整所述转向油缸的进油流量;第五、第六、第七和第八转向轴的中位锁定与解锁,由相应转向轴上的所述进油电磁开关阀、回油电磁开关阀以及所述电磁比例换向阀接收所述控制信号接通或断开相应的进油、回油油路来实现;每一个转向轴上的所述中位锁定油缸的回油油路上分别设有回油电磁开关阀,且与该中位锁定油缸进油油路上的进油电磁开关阀以及相应转向轴上的所述电磁比例换向阀联动,上述专利虽然提供了多种不同的转弯直径,但是上述专利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每一组车轮结构的转向轴都要通过一组连杆控制,而且第五、第六、第七和第八转向轴还设置了中位锁定油缸,用于单独驱动和控制,在不同路况下调节不同的中位锁定油缸,结构复杂,成本高,还需要操作人员高度集中,调节不便;二是上述专利中连杆结构是立体的,占用高度空间较大,对于一些对空间要求较高的场所,比如机场装卸货物的装载机,无法适用,此外,现有技术中的装载机的支撑轮轮距通常较大,正常工况下设备总宽度超出运输要求,在运输的时候,需要拆卸部分零部件才能转运,这样带来的不足是:无法快速完成转场作业,无法进行伴随保障作业,拆卸后重新装配存在一定的风险,在转场过程中配件存在丢失的隐患,从而影响整个货运系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占用高度空间小、调节方便、成本低、转弯半径小、车距可缩短、稳定性高、安全可靠的汽车底盘转向和车距调整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底盘转向和车距调整装置,包括汽车底盘,所述汽车底盘的行走框架上设有驱动车轮转向的机械驱动机构和动力系统以及转向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框架从前至后间隔设有至少五组车轮结构,所述行走框架中间设有纵梁,所述机械驱动机构包括前转向机构和后转向机构,所述前两组车轮结构的转向节臂经前转向机构与行走框架相连接,后两组车轮结构的转向节臂经后转向机构与行走框架相连接,所述第三组车轮结构的转向节臂前端和后端分别与行走框架相连接,所述前转向机构和后转向机构以第三组车轮结构的两个车轮转向轴的中心连线为中心镜像设置,所述前转向机构和后转向机构分别包括第一四连杆机构、第二四连杆机构、第一油缸、第二油缸、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第一四连杆机构包括第一横连杆a,第一横连杆b,第一支杆和第一竖杆,所述第二四连杆机构包括第二支杆、第二横连杆和第二竖杆,所述第一横连杆a中间上端和第一横连杆b中间上端分别与纵梁相铰接,所述第一横连杆a中间下端设有第一竖杆,所述第一横连杆a两端和第一横连杆b两端分别设有铰接孔,所述第一横连杆a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两端分别与第一横连杆a和第一横连杆b相铰接,所述第一竖杆上端与第一横连杆a固定连接,下端以第一横连杆a中心为中心对称设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和第二连杆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竖杆相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组车轮结构的转向节臂相铰接,所述第二横连杆中间上端与纵梁相铰接,第二横连杆中间下端设有第二竖杆,所述第二横连杆两端分别设有铰接孔,所述第二横连杆两端分别设有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杆一端与第二横连杆相铰接,另一端与第一横连杆b相铰接,所述第二竖杆上端与第二横连杆固定连接,下端以第二横连杆中心为中心对称设有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和第四连杆的一端分别与第二竖杆相铰接,第三连杆的另一端和第四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组车轮结构的转向节臂相铰接,所述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对称设置在纵梁两侧,所述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之间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第一横连杆a和第一横连杆b之间,所述连接板中间与纵梁固定连接,连接板两端分别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一油缸一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支杆和第一横连杆b相铰接,所述第二油缸一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支杆和第一横连杆b相铰接,所述前转向机构和后转向机构上的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均与动力系统和转向控制系统相连接,以利于通过控制系统驱动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伸出和缩回,带动第一横连杆b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四连杆机构和第二四连杆机构相应转动,第一四连杆机构和第二四连杆机构通过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带动车轮转动,实现前两组和后两组车轮结构主动转动,中间车轮不转动,促使转弯中心集中于中间车轮转向轴的相连延长线上,有效减小了转弯半径。
本实用新型所述车轮上设有悬挂机构,所述悬挂机构包括固定座、转轴、连接件、螺栓、螺母、转向臂、摆动臂、悬挂油缸和控制阀,所述固定座呈U型,所述固定座中间设有转轴孔,所述固定座两端夹在行走机构的行走框架上并与行走框架固定连接,所述转向节臂一侧设有容纳转向臂的凹槽,所述转向节臂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连接件,转向节臂上端设有与转轴相配合的连接孔,所述连接件与转向节臂固定连接,连接件上设有与转向节臂相连通的连接螺栓孔,所述转向臂上端设有与转轴相配合的转向孔,所述转向臂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与连接件相配合的转向螺栓孔,转轴中间穿过连接孔和转向孔,转轴两端经轴承与固定座相连接,所述转向臂一端经螺栓、连接件、螺母与转向节臂固定连接,所述转向臂下端与摆动臂一端相铰接,所述摆动臂另一端与车轮相连接,所述悬挂油缸一端与转向臂铰接,另一端与摆动臂铰接,所述悬挂油缸与动力系统相连接,所述悬挂油缸与控制阀相连接,所述控制阀固定在行走框架上,以利于转向臂与转向节臂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拆除连接件上的螺栓后,转向臂和转向节臂与转轴连接,各自可转动,转向臂可转到转向节臂的凹槽内,转向臂下端与转向节臂下端的连接件固定连接,此时转向臂带动的车轮在行走框架外侧,当需要将车轮转入行走框架内侧时,间隔启动行走框架两侧的控制阀,控制阀启动悬挂油缸伸出,这样没有启动控制阀的车轮将会脱离地面,将脱离地面的车轮上的转向节臂下端的连接件上螺栓拆除,转动转向臂旋转180°,转向臂带动车轮转动进入行走框架内侧,转向节臂上端与转向臂上臂通过连接件、螺栓、螺母锁紧固定,依次类推,根据人员配置和操作习惯依次将所有车轮旋转进入行走框架内侧,然后将其上的转向节臂和转向臂固定,由此减小了行走系统的宽度,满足了快速转场运输道路窄及无需拆卸零件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支杆的长度短于第二支杆的长度,第一横连杆a的长度长于第二横连杆的长度,以利于通过不同长度的第一支杆、第二支杆以及第一横连杆a和第二横连杆,来实现车轮转向角度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所述悬挂油缸经控制阀与蓄能器相连接,所述蓄能器和控制阀分别固定在行走框架上,以利于行走时,打开控制阀,当遇到路面不平时,车轮接收到路面不平,车轮受到挤压而晃动,车轮与摆动臂相连接,摆动臂与悬挂油缸相连接,悬挂油缸与蓄能器相连接,故蓄能器可接收到路面不平的信号,蓄能器可促使悬挂油缸抬起,应对路面不平情况,提高整个行走装置的平稳舒适性,特别是在应对运输危险品时显得尤为重要。
本实用新型所述悬挂机构间隔设置在行走框架两侧,所述转向臂上端插入转向节臂内,螺栓穿过转向节臂上端的连接件和转向臂经螺母锁紧将转向节臂和转向臂固定连接,以利于当解除转向节臂上端的连接件后,转向臂可绕着旋转轴旋转,转向臂进入转向连接的凹槽内,转向节臂下端的连接件经螺栓、螺母与转向臂固定连接,转向臂和转向节臂合为一体件,车轮置于行走框架外侧,当转向节臂下端的连接件解除后,转动转向臂,转向臂绕转轴转动,转向臂与转向节臂夹角为180°时,转向臂上端通过连接件、螺栓、螺母与转向节臂上端固定,车轮置于行走框架内侧,缩短了整车的宽度,设计巧妙,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占用高度空间小、调节方便、成本低、转弯半径小、车距可缩短、稳定性高、安全可靠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中前转向机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悬挂机构展开,车轮置于行走框架外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悬挂机构收起,车轮置于行走框架内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悬挂机构展开的后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悬挂机构收起的后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悬挂机构与控制阀和蓄能器相连接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种汽车底盘转向和车距调整装置,包括汽车底盘,所述汽车底盘的行走框架1上设有驱动车轮转向的机械驱动机构和动力系统2以及转向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框架1从前至后间隔设有至少五组车轮结构3,所述行走框架1中间设有纵梁4,所述机械驱动机构包括前转向机构5和后转向机构6,所述前两组车轮结构3的转向节臂7经前转向机构与行走框架1相连接,后两组车轮结构的转向节臂经后转向机构与行走框架相连接,所述第三组车轮结构的转向节臂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行走框架1相连接,所述前转向机构5和后转向机构6以第三组车轮结构的两个车轮转向轴的中心连线为中心镜像设置,所述前转向机构5和后转向机构6分别包括第一四连杆机构8、第二四连杆机构9、第一油缸10、第二油缸11、第一连杆12、第二连杆13、第三连杆14和第四连杆15,所述第一四连杆机构8包括第一横连杆a16,第一横连杆b17,第一支杆18和第一竖杆19,所述第二四连杆机构9包括第二支杆20、第二横连杆21和第二竖杆22,所述第一横连杆a16中间上端和第一横连杆b17中间上端分别与纵梁4相铰接,所述第一横连杆a16中间下端设有第一竖杆19,所述第一横连杆a16两端和第一横连杆b17两端分别设有铰接孔,所述第一横连杆a16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支杆18,所述第一支杆18两端分别与第一横连杆a16和第一横连杆b17相铰接,所述第一竖杆19上端与第一横连杆a16固定连接,下端以第一横连杆a16中心为中心对称设有第一连杆12和第二连杆13,所述第一连杆12的一端和第二连杆的13一端分别与第一竖杆19相铰接,所述第一连杆12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杆13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组车轮结构3的转向节臂7相铰接,所述第二横连杆21中间上端与纵梁4相铰接,第二横连杆21中间下端设有第二竖杆22,所述第二横连杆21两端分别设有铰接孔,所述第二横连杆21两端分别设有第二支杆20,所述第二支杆20一端与第二横连杆21相铰接,另一端与第一横连杆b17相铰接,所述第二竖杆22上端与第二横连杆21固定连接,下端以第二横连杆21中心为中心对称设有第三连杆14和第四连杆15,所述第三连杆14的一端和第四连杆15的一端分别与第二竖杆22相铰接,第三连杆14的另一端和第四连杆15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组车轮结构的转向节臂相铰接,所述第一油缸10和第二油缸11对称设置在纵梁4两侧,所述第一油缸10和第二油缸11之间设有连接板23,所述连接板23位于第一横连杆a16和第一横连杆b17之间,所述连接板23中间与纵梁4固定连接,连接板23两端分别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一油缸10一端与连接板2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支杆20和第一横连杆b17相铰接,所述第二油缸11一端与连接板2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支杆20和第一横连杆b17相铰接,所述前转向机构5和后转向机构6上的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均与动力系统2和转向控制系统相连接,以利于通过控制系统驱动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伸出和缩回,带动第一横连杆b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四连杆机构和第二四连杆机构相应转动,第一四连杆机构和第二四连杆机构通过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带动车轮转动,实现前两组和后两组车轮结构主动转动,中间车轮不转动,促使转弯中心集中于中间车轮转向轴的相连延长线上,有效减小了转弯半径。
本实用新型所述车轮3上设有悬挂机构24,所述悬挂机构24包括固定座25、转轴26、连接件27、螺栓28、螺母、转向臂29、摆动臂30、悬挂油缸31和控制阀32,所述固定座25呈U型,所述固定座25中间设有转轴孔,所述固定座25两端夹在行走框架1上并与行走框架1固定连接,所述转向节臂7一侧设有容纳转向臂29的凹槽,所述转向节臂7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连接件27,转向节臂7上端设有与转轴26相配合的连接孔,所述连接件27与转向节臂7固定连接,连接件27上设有与转向节臂7相连通的连接螺栓孔,所述转向臂29上端设有与转轴26相配合的转向孔,所述转向臂29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与连接件27相配合的转向螺栓孔,转轴26中间穿过连接孔和转向孔,转轴26两端经轴承与固定座25相连接,所述转向臂29一端经螺栓28、连接件27、螺母与转向节臂7固定连接,所述转向臂29下端与摆动臂30一端相铰接,所述摆动臂30另一端与车轮3相连接,所述悬挂油缸31一端与转向臂29铰接,另一端与摆动臂30铰接,所述悬挂油缸31与动力系统2相连接,所述悬挂油缸31与控制阀32相连接,所述控制阀32固定在行走框架33上,以利于转向臂与转向节臂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拆除连接件上的螺栓后,转向臂和转向节臂与转轴连接,各自可转动,转向臂可转到转向节臂的凹槽内,转向臂下端与转向节臂下端的连接件固定连接,此时转向臂带动的车轮在行走框架外侧,当需要将车轮转入行走框架内侧时,间隔启动行走框架两侧的控制阀,控制阀启动悬挂油缸伸出,这样没有启动控制阀的车轮将会脱离地面,将脱离地面的车轮上的转向节臂下端的连接件上螺栓拆除,转动转向臂旋转180°,转向臂带动车轮转动进入行走框架内侧,转向节臂上端与转向臂上臂通过连接件、螺栓、螺母锁紧固定,依次类推,根据人员配置和操作习惯依次将所有车轮旋转进入行走框架内侧,然后将其上的转向节臂和转向臂固定,由此减小了行走系统的宽度,满足了快速转场运输道路窄及无需拆卸零件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支杆18的长度短于第二支杆20的长度,第一横连杆a16的长度长于第二横连杆21的长度,以利于通过不同长度的第一支杆、第二支杆以及第一横连杆a和第二横连杆,来实现车轮转向角度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所述悬挂油缸31经控制阀32与蓄能器33相连接,所述蓄能器33和控制阀32分别固定在行走框架1上,以利于行走时,打开控制阀,当遇到路面不平时,车轮接收到路面不平,车轮受到挤压而晃动,车轮与摆动臂相连接,摆动臂与悬挂油缸相连接,悬挂油缸与蓄能器相连接,故蓄能器可接收到路面不平的信号,蓄能器可促使悬挂油缸抬起,应对路面不平情况,提高整个行走装置的平稳舒适性,特别是在应对运输危险品时显得尤为重要。
本实用新型所述悬挂机构24间隔设置在行走框架1两侧,所述转向臂29上端插入转向节臂7内,螺栓28穿过转向节臂7上端的连接件27和转向臂29经螺母锁紧将转向节臂7和转向臂29固定连接,以利于当解除转向节臂上端的连接件后,转向臂可绕着旋转轴旋转,转向臂进入转向连接的凹槽内,转向节臂下端的连接件经螺栓、螺母与转向臂固定连接,转向臂和转向节臂合为一体件,车轮置于行走框架外侧,当转向节臂下端的连接件解除后,转动转向臂,转向臂绕转轴转动,转向臂与转向节臂夹角为180°时,转向臂上端通过连接件、螺栓、螺母与转向节臂上端固定,车轮置于行走框架内侧,缩短了整车的宽度,设计巧妙,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在需要转弯时,通过转向控制系统控制前转向机构和后转向机构上的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的伸缩来实现前两组车轮结构的主动转向和后两组车轮结构的主动转向,因为中间两个车轮的转向节臂与行走框架铰接,此外,中间两个车轮的转向节臂还经过固定座与行走框架铰接,这样,中间两个车轮转向固定,前两组车轮结构和后两组车轮结构通过转向控制系统控制进行主动转向,使转弯中心集中在中间两个车轮的转向轴连线的延长线上,有效减小了转弯半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前轮转向致使转弯半径过大的问题,而且本实用新型采用四连杆结构,设计巧妙,结构简单,零件少、调节方便、可靠性高、转向精度高,成本低,仅在二维平面内运动,大大节约了高度空间,制造维修便利;此外,本实用新型在每个车轮上设置有一个悬挂机构,每个悬挂机构上的悬挂油缸均配置有控制阀,每个控制阀可以单独手动控制,也可连接到底盘的控制系统上,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摆动臂可以与驱动马达连接,驱动马达驱动车轮转动,驱动部分和制动系统与现有技术相同,不赘述,正常行驶时,转向臂嵌入转向节臂的凹槽内,转向节臂下端的连接件经螺栓、螺母与转向臂固定连接,将转向节臂和转向臂固定成为一个部件,此时车轮在行走框架外侧,可正常行走及运载货物,当需要转场运输时,保持整个装置处于空载状态下,然后在确保整个行走框架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组、第三组、第五组的悬挂机构的控制阀打开,悬挂油缸伸出,这样第一组、第三组、第五组的车轮向下压,第二组和第四组的车轮会脱离地面,关闭第一组、第三组、第五组的悬挂机构的控制阀,将第二组和第四组的悬挂机构上转向臂和转向节臂下端的连接件拆除,然后将转向臂绕转向轴旋转180°,转向臂带动摆动臂、车轮旋转,将车轮转入行走框架内侧,然后将转向臂上端经螺栓、连接件、螺母与转向节臂上端固定连接,以此类推,将第二组和第四组上四个车轮都旋转进入行走框架内侧,然后打开第二组和第四组悬挂机构上悬挂油缸的控制阀,待第二组和第四组的车轮触到地面后,在往下伸出一些,促使第一组、第三组、第五组的车轮脱离地面,关闭第二组、第四组上悬挂油缸的控制阀,然后将第一组、第三组、第五组上每个悬挂油缸的转向臂和和转向节臂下端的连接件拆除,然后将转向臂绕转向轴旋转180°,转向臂带动摆动臂、车轮旋转,将车轮转入行走框架内侧,然后将转向臂上端经螺栓、连接件、螺母与转向节臂上端固定连接,如此,将第一组、第三组、第五组上所有车轮转入行走框架内侧,然后将第二组和第四组的悬挂油缸启动收回或者将第一组、第三组、第五组上的悬挂油缸启动伸出,促使整个行走框架两侧的五组车轮结构均与地面接触,保持结构平稳,然后开始转场运输,上述在将车轮转入行走框架内侧时,先将哪一组车轮结构转入行走框架内侧,即可先将哪一组车轮结构抬起,然后拆连接件,旋转后固定,可根据操作人员的习惯来完成,前提是保持整个行走机构受力稳定,安全可靠,不倾斜即可,操作方便,调节快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转场作业时,将各个车轮旋转行走框架内侧,缩短了整车的宽度,避免了需要拆除零件的情况,也不存在重新安装及零件丢失的情况,大大提高了转场效率,也拓宽了装载机的使用范围;在展开行走时,车轮均位于行走框架外侧,悬挂油缸调整到中间位置,打开所有车轮上悬挂油缸的控制阀,蓄能器与悬挂油缸连接,当路面不平时,路面的坑坑洼洼情况传达到车轮,车轮受力后传递给摆动臂,摆动臂传递给与其铰接的悬挂油缸,悬挂油缸受力传递给蓄能器,蓄能器驱动悬挂油缸缩回或伸出,促使车轮应对路面坑坑洼洼不平的情况,确保整个行走机构平稳舒适,尤其在负载危险易碎的物品时,车体的平衡就显得尤为重要;当路面平整时,可将所有悬挂机构的悬挂油缸缩回,关闭各自的控制阀,促使整个行走机构的重心下降到最低,支撑轮距达到最大,整个装置达到最稳定、最安全的状态,确保行走和运输安全。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占用高度空间小、调节方便、成本低、转弯半径小、车距可缩短、稳定性高、安全可靠等优点。

Claims (5)

1.一种汽车底盘转向和车距调整装置,包括汽车底盘,所述汽车底盘的行走框架上设有驱动车轮转向的机械驱动机构和动力系统以及转向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框架从前至后间隔设有至少五组车轮结构,所述行走框架中间设有纵梁,所述机械驱动机构包括前转向机构和后转向机构,所述前两组车轮结构的转向节臂经前转向机构与行走框架相连接,后两组车轮结构的转向节臂经后转向机构与行走框架相连接,所述第三组车轮结构的转向节臂前端和后端分别与行走框架相连接,所述前转向机构和后转向机构以第三组车轮结构的两个车轮转向轴的中心连线为中心镜像设置,所述前转向机构和后转向机构分别包括第一四连杆机构、第二四连杆机构、第一油缸、第二油缸、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第一四连杆机构包括第一横连杆a,第一横连杆b,第一支杆和第一竖杆,所述第二四连杆机构包括第二支杆、第二横连杆和第二竖杆,所述第一横连杆a中间上端和第一横连杆b中间上端分别与纵梁相铰接,所述第一横连杆a中间下端设有第一竖杆,所述第一横连杆a两端和第一横连杆b两端分别设有铰接孔,所述第一横连杆a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两端分别与第一横连杆a和第一横连杆b相铰接,所述第一竖杆上端与第一横连杆a固定连接,下端以第一横连杆a中心为中心对称设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和第二连杆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竖杆相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组车轮结构的转向节臂相铰接,所述第二横连杆中间上端与纵梁相铰接,第二横连杆中间下端设有第二竖杆,所述第二横连杆两端分别设有铰接孔,所述第二横连杆两端分别设有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杆一端与第二横连杆相铰接,另一端与第一横连杆b相铰接,所述第二竖杆上端与第二横连杆固定连接,下端以第二横连杆中心为中心对称设有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和第四连杆的一端分别与第二竖杆相铰接,第三连杆的另一端和第四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组车轮结构的转向节臂相铰接,所述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对称设置在纵梁两侧,所述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之间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第一横连杆a和第一横连杆b之间,所述连接板中间与纵梁固定连接,连接板两端分别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一油缸一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支杆和第一横连杆b相铰接,所述第二油缸一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支杆和第一横连杆b相铰接,所述前转向机构和后转向机构上的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均与动力系统和转向控制系统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底盘转向和车距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上设有悬挂机构,所述悬挂机构包括固定座、转轴、连接件、螺栓、螺母、转向臂、摆动臂、悬挂油缸和控制阀,所述固定座呈U型,所述固定座中间设有转轴孔,所述固定座两端夹在行走机构的行走框架上并与行走框架固定连接,所述转向节臂一侧设有容纳转向臂的凹槽,所述转向节臂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连接件,转向节臂上端设有与转轴相配合的连接孔,所述连接件与转向节臂固定连接,连接件上设有与转向节臂相连通的连接螺栓孔,所述转向臂上端设有与转轴相配合的转向孔,所述转向臂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与连接件相配合的转向螺栓孔,转轴中间穿过连接孔和转向孔,转轴两端经轴承与固定座相连接,所述转向臂一端经螺栓、连接件、螺母与转向节臂固定连接,所述转向臂下端与摆动臂一端相铰接,所述摆动臂另一端与车轮相连接,所述悬挂油缸一端与转向臂铰接,另一端与摆动臂铰接,所述悬挂油缸与动力系统相连接,所述悬挂油缸与控制阀相连接,所述控制阀固定在行走框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底盘转向和车距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杆的长度短于第二支杆的长度,第一横连杆a的长度长于第二横连杆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底盘转向和车距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油缸经控制阀与蓄能器相连接,所述蓄能器和控制阀分别固定在行走框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底盘转向和车距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机构间隔设置在行走框架两侧,所述转向臂上端插入转向节臂内,螺栓穿过转向节臂上端的连接件和转向臂经螺母锁紧将转向节臂和转向臂固定连接。
CN201920394596.6U 2019-03-27 2019-03-27 汽车底盘转向和车距调整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7197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94596.6U CN209719717U (zh) 2019-03-27 2019-03-27 汽车底盘转向和车距调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94596.6U CN209719717U (zh) 2019-03-27 2019-03-27 汽车底盘转向和车距调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19717U true CN209719717U (zh) 2019-12-03

Family

ID=68688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94596.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719717U (zh) 2019-03-27 2019-03-27 汽车底盘转向和车距调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1971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66821A (zh) * 2019-03-27 2019-06-11 威海广泰空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底盘转向和车距调整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66821A (zh) * 2019-03-27 2019-06-11 威海广泰空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底盘转向和车距调整装置
CN109866821B (zh) * 2019-03-27 2024-04-16 威海广泰空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底盘转向和车距调整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101700A1 (zh) 轮梁式无桥车架
CN105073454B (zh) 用于机动车的轮悬架
CN1038793A (zh) 重载运输车
US7637512B1 (en)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turning characteristics of a boom support vehicle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8991538B2 (en) Cab suspension and repositioning system
EP1908674A1 (en) Variable configuration vehicle
CN209719717U (zh) 汽车底盘转向和车距调整装置
EP4366962A1 (en) Driven lift axles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CN201099156Y (zh) 一种适用于重型卡车浮动桥的空气悬架
CN207345920U (zh) 一种可精确导向的半挂车后转角控制机构
CN202053890U (zh) 一种二桥全驱动的全地形车
CN105292334A (zh) 一种快接装置及电动残疾车
CN103863170A (zh) 吊牵救援装置及安装方法
CN109866821A (zh) 汽车底盘转向和车距调整装置
CN203844661U (zh) 吊牵救援装置
US11794545B1 (en) Lift axle suspension system for a heavy-duty vehicle, which suspension system uses X-rod control arms for improved lateral stability
CN201721280U (zh) 大吨位平板车
CN105923069A (zh) 用于车辆智能服务机器人的行走底盘
CN209649974U (zh) 独立悬挂可旋转180°的行走装置
CN109866562B (zh) 独立悬挂可旋转180°的行走装置
CN205292591U (zh) 齿轮自锁式辅助小车
CN105620564B (zh) 一种随变的模块离合式半挂车
CN212172344U (zh) 一种可适应多种运输需求的模块式液压平板车
CN109895911A (zh) 超窄轮距车辆
CN207156878U (zh) 一种半挂车的货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0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416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0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416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