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46732U - 一种生产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46732U
CN214846732U CN202120942474.3U CN202120942474U CN214846732U CN 214846732 U CN214846732 U CN 214846732U CN 202120942474 U CN202120942474 U CN 202120942474U CN 214846732 U CN214846732 U CN 2148467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ion
processed
unit
processing
t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4247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国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4247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467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467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467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Factory Administ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柔性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生产系统,包括:传送组件,用于传输多个待加工单元,多个待加工单元的品类不同,每个待加工单元上均设置有RFID标签;识别组件,设于传送组件的上料端,用于识别待加工单元的品类;第一RFID读写器,用于对RFID标签写入待加工单元的工艺信息;多个加工工位沿传送组件的传送方向间隔设置;第二RFID读写器,每个加工工位均对应有一个第二RFID读写器,第二RFID读写器用于读取RFID标签上的工艺信息,并对RFID标签写入加工信息。本实用新型可同时生产多品类的产品,生产系统的柔性高,生产成本低。采用RFID标签识别各类别的待加工单元的工艺路线,实现自动化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生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柔性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交互平板的生产大致包括模组组装、整机组装、测试及整机包装等制程。现有交互平板的生产线为分制程、多段别、单一产品流的生产方式,产距长、加工/装配效率低,人力成本高,应对订单变化的能力差,生产线柔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系统,可用于交互平板的生产,能够同时生产多个品类的产品,实现柔性生产,生产成本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生产系统,用于交互平板的生产,包括:
传送组件,用于传输多个待加工单元,多个所述待加工单元的品类不同,每个所述待加工单元上均设置有RFID标签;
识别组件,设置于所述传送组件的上料端,用于识别所述待加工单元的品类;
第一RFID读写器,与所述识别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一RFID读写器用于对所述RFID标签写入所述待加工单元的工艺信息;
加工工位,多个所述加工工位沿所述传送组件的传送方向间隔设置;
第二RFID读写器,每个所述加工工位均对应有一个所述第二RFID读写器,所述第二RFID读写器用于读取所述RFID标签上的所述工艺信息,并对所述RFID标签写入加工信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产系统,多个加工工位沿传送组件的传送方向间隔设置。传送组件将多个待加工单元传递至各加工工位。多个待加工单元的品类不同,即该生产系统可同时生产多品类的产品,生产系统的柔性高,生产成本低。每个待加工单元上均设置有RFID标签。识别组件设置于传送组件的上料端。
每个待加工单元由传送组件的上料端进入传送组件。识别组件对每个即将要进入传送组件的待加工单元的品类进行识别。该生产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内预先存储有对应品类的待加工单元所需进行的加工工艺信息。识别组件和第一RFID读写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一RFID读写器也设置于传送组件的上料端。识别组件识别到待加工单元的品类信息后,将该品类信息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再控制第一RFID读写器工作,使得第一RFID读写器对即将要进入传送组件的待加工单元的RFID标签写入与该待加工单元对应的工艺信息。之后,携带有已写入工艺信息的RFID标签的待加工单元,随传送组件依次流动至各加工工位。每个加工工位均对应设置有一个第二RFID读写器。第二RFID读写器用于依次读取每个流经对应加工工位的待加工单元的RFID标签。第二RFID读写器读取RFID标签上是否具有该对应工位的工艺信息,若有,则该待加工单元转移至该加工工位,并进行相应的加工工艺;若无,则该待加工单元随传送组件继续向前流动。待加工单元在相应的加工工位进行所需的加工工艺后,对应的第二RFID读写器对RFID标签写入加工信息,以表示待加工单元已进行过该加工工艺或该加工工艺是否合格。采用RFID标签识别各类别的待加工单元的工艺路线,实现自动化生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生产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待加工单元;110、转运工装;
1、传送组件;2、加工工位;3、第一RFID读写器;4、第二RFID读写器;5、包装工位;6、不良品收集工位;7、RFID擦除器;8、模组组装工位;9、整机组装工位;
21、程序升级测试工位;22、老化测试工位;23、安规测试工位;24、TV功能测试工位;25、安卓功能测试工位;26、触摸框测试工位;27、PC功能测试工位;28、ID烧录测试工位;29a、恢复出厂设置测试工位;29b、外观检验测试工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生产系统,其能够实现多品类产品的柔性化生产,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本实施例以该生产系统生产多品类的交互平板为例进行解释说明。参见图1,该生产系统包括传送组件1、多个加工工位2、识别组件(图未示)、第一RFID读写器3和第二RFID读写器4。
其中,多个加工工位2沿传送组件1的传送方向间隔设置。传送组件1将多个待加工单元100传递至各加工工位2。多个待加工单元100的品类不同,即该生产系统可同时生产多品类的产品,生产系统的柔性高,生产成本低。每个待加工单元100上均设置有RFID标签。识别组件设置于传送组件1的上料端。每个待加工单元100由传送组件1的上料端进入传送组件1。识别组件对每个即将要进入传送组件1的待加工单元100的品类进行识别。该生产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内预先存储有对应品类的待加工单元100所需进行的加工工艺信息。识别组件和第一RFID读写器3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一RFID读写器3也设置于传送组件1的上料端。识别组件识别到待加工单元100的品类信息后,将该品类信息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再控制第一RFID读写器3工作,使得第一RFID读写器3对即将要进入传送组件1的待加工单元100的RFID标签写入与该待加工单元100对应的工艺信息。之后,携带有已写入工艺信息的RFID标签的待加工单元100,随传送组件1依次流动至各加工工位2。每个加工工位2均对应设置有一个第二RFID读写器4。第二RFID读写器4用于依次读取每个流经对应加工工位2的待加工单元100的RFID标签。第二RFID读写器4读取RFID标签上是否具有该对应工位的工艺信息,若有,则该待加工单元100转移至该加工工位2,并进行相应的加工工艺;若无,则该待加工单元100随传送组件1继续向前流动。待加工单元100在相应的加工工位2进行所需的加工工艺后,对应的第二RFID读写器4对RFID标签写入加工信息,以表示待加工单元100已进行过该加工工艺或该加工工艺是否合格,具体参见以下描述。
示例性地,待加工单元100的品类共有两种,分别设定为第一待加工单元和第二待加工单元;加工工位2设置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加工工位和第二加工工位。识别组件能够识别出两种待加工单元100。第一待加工单元需要在第一加工工位进行相应的加工工艺。第二待加工单元需要在第二加工工位进行相应的加工工艺。第一RFID读写器3会在第一待加工单元的RFID标签上写入包括第一加工工位的加工工艺信息;第一RFID读写器3会在第二待加工单元的RFID标签上写入包括第二加工工位的加工工艺信息。第一待加工单元被传送组件1输送至第一加工工位时,位于第一加工工位处的第二RFID读写器4读取并识别到第一待加工单元的RFID标签上的工艺信息包括第一加工工位的加工工艺信息,则第一待加工单元转移至第一加工工位,以进行相应的加工工艺;加工完成后,位于第一加工工位的第二RFID读写器4对第一待加工单元的RFID标签写入对应的加工信息;之后,第一待加工单元被传送组件1输送至第二加工工位,位于第二加工工位处的第二RFID读写器4读取并识别到第一待加工单元的RFID标签上的工艺信息不包括第二加工工位的加工工艺,则第一待加工单元不转移至第二加工工位,而是随传送组件1继续向前流动。类似地,第二待加工单元被传送组件1输送至第一加工工位时,位于第一加工工位处的第二RFID读写器4读取并识别到第二待加工单元的RFID标签上的工艺信息不包括第一加工工位的加工工艺,则第二待加工单元不转移至第一加工工位,而是随传送组件1继续向前流动。之后,第二待加工单元被传送组件1输送至第二加工工位,位于第二加工工位处的第二RFID读写器4读取并识别到第二待加工单元的RFID标签上的工艺信息包括第二加工工位的加工工艺,则第二待加工单元转移至第二加工工位,以进行相应的加工工艺,加工完成后,位于第二加工工位的第二RFID读写器4对第二待加工单元的RFID标签写入对应的加工信息。
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多个加工工位2包括测试工位,用于对待加工单元100的相关性能进行测试。待相应的测试工艺完成后,对应的测试工位的第二RFID读写器4会对相应的对待加工单元100的RFID标签写入加工信息,此时,加工信息包括测试合格信息和测试不合格信息。当加工信息为测试合格信息时,待加工单元100可继续进行后续的加工工艺。当加工信息为测试不合格信息时,待加工单元100不转移至所需的加工工位2,而是随传送组件1继续向前流动。
示例性地,测试工位总共有三个,分别设定为第一测试工位、第二测试工位和第三测试工位;某一品类的待加工单元100需要进行第一测试工位和第二测试工位的测试工艺。当该品类的待加工单元100随传送组件1输送至第一测试工位时,第一测试工位处的第二RFID读写器4识别到该品类的待加工单元100的RFID标签上的工艺信息包括第一测试工位的测试工艺,则该品类的待加工单元100转移至第一测试工位,以进行相应的测试工艺,测试完成后,位于第一测试工位处的第二RFID读写器4对该品类的待加工单元100的RFID标签写入测试合格信息或测试不合格信息。若第一测试工位的第二RFID读写器4写入的信息是测试合格信息,则之后,该品类的待加工单元100随传送组件1输送至第二测试工位时,第二测试工位处的第二RFID读写器4识别到该品类的待加工单元100的RFID标签上的工艺信息不包括第而测试工位的测试工艺,同时识别到该品类的待加工单元100在第一测试工位的测试结构为合格,则该品类的待加工单元100转移至第二测试工位,以进行相应的测试工艺。若第一测试工位的第二RFID读写器4写入的信息是测试不合格信息,则之后,该品类的待加工单元100随传送组件1输送至第二测试工位时,第二测试工位处的第二RFID读写器4识别到该品类的待加工单元100的RFID标签上的工艺信息不包括第而测试工位的测试工艺,同时识别到该品类的待加工单元100在第一测试工位的测试结构为不合格,则该品类的待加工单元100不转移至第二测试工位,而是随传送组件1继续向前流动。
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加工工位2还可包括包装工位5。包装工位5可设置于测试工位的下游,待测试工艺完成且测试合格后,进行相应的包装工艺。每个品类的待加工单元100均对应有至少一个包装工位5。示例性地,待加工单元100的品类共有两种,分别设定为第一待加工单元和第二待加工单元;对应有两种包装工艺,设定两个包装工位5分别为第一包装工位和第二包装工位。第一RFID读写器3会在第一待加工单元的RFID标签上写入包括第一包装工位的包装工艺信息。第一RFID读写器3会在第二待加工单元的RFID标签上写入包括第二包装工位的包装工艺信息。
第一待加工单元所有性能测试合格后,被传送组件1输送至第一包装工位,位于第一包装工位处的第二RFID读写器4读取并识别到第一待加工单元的RFID标签上的工艺信息包括第一包装工位的包装工艺信息,则第一待加工单元转移至第一包装工位,以进行相应的加工工艺。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加工完成后,位于第一包装工位的第二RFID读写器4对第一待加工单元的RFID标签写入对应的包装工艺信息,至此该第一待加工单元完成加工。此时,生产信息为包装工艺信息。通过写入包装工艺信息,便于后续对包装工艺的追踪溯源。类似地,第二待加工单元被传送组件1输送至第一包装工位时,位于第一包装工位处的第二RFID读写器4读取并识别到第二待加工单元的RFID标签上的工艺信息不包括第一包装工位的包装工艺,则第二待加工单元不转移至第一包装工位,而是随传送组件1继续向前流动。之后,第二待加工单元被传送组件1输送至第二包装工位,位于第二包装工位处的第二RFID读写器4读取并识别到第二待加工单元的RFID标签上的工艺信息包括第二包装工位的包装工艺,则第二待加工单元转移至第二包装工位,以进行相应的包装工艺。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加工完成后,位于第二包装工位的第二RFID读写器4对第二待加工单元的RFID标签写入对应的包装工艺信息,至此该第二待加工单元完成加工。此时,生产信息为包装工艺信息。通过写入包装工艺信息,便于后续对包装工艺的追踪溯源。
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该生产系统还包括不良品收集工位6,不良品收集工位6设置于传送组件1的下料端,用于收集不良产品。示例性地,在上述测试工位进行的测试工艺不合格后,待加工单元100不会再转移至下一所需的加工工位2,而是直接随传送组件1流动至下料端的不良品收集工位6。
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待加工单元100包括转运工装110以及设置于转运工装110上的待加工产品。待加工产品上设置有品类标识,用于表示待加工产品的品类。RFID标签设置于转运工装110上。品类标识可以是条形码、二维码等,在此不做限定。可通过人工手持扫码器,来对品类标识进行扫码和识别,也可在生产线上安装相应的识别器,实现自动识别。
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传送组件1的下料端设置有RFID擦除器7。当暂停某一品类的产品生产时,可擦除相应转运工装110上的RFID标签上的信息,可再次写入新品类的产品的工艺信息,实现柔性生产。
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传送组件1包括主传送件以及与主传送件连接的多个分传送件,对应每个加工工位2均设置有一个分传送件,待加工单元100由分传送件流入对应的加工工位2。主传送组件1和分传送组件1之间设置有拨动杆,拨动杆能够将待加工单元100拨动至分传送组件1,以使该待加工单元100流动至对应的加工工位2。示例性地,主传送件和分传送组件1均为传送带。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对应每个加工工位2均设置有抓取组件,抓取组件将待加工单元100抓取至相应的加工工位2。示例性地,抓取组件包括机械手。
本实施例中,对于交互平板的生产来说,多个加工工位2包括测试工位。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测试工位包括程序升级测试工位21、老化测试工位22、安规测试工位23、TV功能测试工位24、安卓功能测试工位25、触摸框测试工位26、PC功能测试工位27、ID烧录测试工位28、恢复出厂设置测试工位29a和/或外观检验测试工位29b。不同品类的交互平板需要进行其中的一项或多项测试工艺。待每项所需的测试工艺完成后,对应的测试工位的第二RFID读写器4会对相应的RFID标签写入加工信息,此时,加工信息包括测试合格信号和测试不合格信息。
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对于交互平板的生产来说,生产系统还包括模组组装工位8和整机组装工位9。整机组装工位9设置于模组组装工位8与传送组件1的上料端之间。于模组组装工位8完成多个品类的交互平板的模组组装。于整机组装工位9完成多个品类的交互平板的整机组装。优选地,模组组装工位8和整机组装工位9可设置多个,提高上料效率。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生产系统,用于交互平板的生产,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送组件(1),用于传输多个待加工单元(100),多个所述待加工单元(100)的品类不同,每个所述待加工单元(100)上均设置有RFID标签;
识别组件,设置于所述传送组件(1)的上料端,用于识别所述待加工单元(100)的品类;
第一RFID读写器(3),与所述识别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一RFID读写器(3)用于对所述RFID标签写入所述待加工单元(100)的工艺信息;
加工工位(2),多个所述加工工位(2)沿所述传送组件(1)的传送方向间隔设置;
第二RFID读写器(4),每个所述加工工位(2)均对应有一个所述第二RFID读写器(4),所述第二RFID读写器(4)用于读取所述RFID标签上的所述工艺信息,并对所述RFID标签写入加工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加工工位(2)包括测试工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工位包括程序升级测试工位(21)、老化测试工位(22)、安规测试工位(23)、TV功能测试工位(24)、安卓功能测试工位(25)、触摸框测试工位(26)、PC功能测试工位(27)、ID烧录测试工位(28)、恢复出厂设置测试工位(29a)和/或外观检验测试工位(29b)。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信息包括测试合格信息和测试不合格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加工工位(2)包括包装工位(5),每个品类的所述待加工单元(100)均对应有至少一个所述包装工位(5)。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加工单元(100)包括转运工装(110)以及设置于所述转运工装(110)上的待加工产品,所述待加工产品上设置有品类标识,所述RFID标签设置于所述转运工装(110)上。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组件(1)的下料端设置有RFID擦除器(7)。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模组组装工位(8)和整机组装工位(9),所述整机组装工位(9)设置于所述模组组装工位(8)与所述传送组件(1)的上料端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不良品收集工位(6),所述不良品收集工位(6)设置于所述传送组件(1)的下料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组件(1)包括主传送件以及与所述主传送件连接的多个分传送件,对应每个所述加工工位(2)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分传送件,所述待加工单元(100)由所述分传送件流入对应的所述加工工位(2);或,
对应每个所述加工工位(2)均设置有抓取组件,所述抓取组件将所述待加工单元(100)抓取至相应的所述加工工位(2)。
CN202120942474.3U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生产系统 Active CN2148467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42474.3U CN214846732U (zh)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生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42474.3U CN214846732U (zh)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生产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46732U true CN214846732U (zh) 2021-11-23

Family

ID=78771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42474.3U Active CN214846732U (zh)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生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4673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33827A (zh) * 2022-04-20 2022-08-02 深圳模德宝科技有限公司 零件加工处理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33827A (zh) * 2022-04-20 2022-08-02 深圳模德宝科技有限公司 零件加工处理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4833827B (zh) * 2022-04-20 2023-12-26 深圳模德宝科技有限公司 零件加工处理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60770B2 (en) Order re-check system
CN108089557B (zh) 一种agv货架仓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6326619B (zh) 智能采血管理系统
CN105210160B (zh) 线束生产支撑台
CN101315389B (zh) 样品架以及样品架输送系统
CN104361434B (zh) 卷烟机耗材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CN203324786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型自助流水生产线
CN201828939U (zh) 用于物流拣选作业的智能货架系统
CN108447806B (zh) 芯片自动化生产设备、系统及其方法
CN105046468A (zh)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仓储方法
CN214846732U (zh) 一种生产系统
Gjeldum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the RFID system for optimal design of the intelligent assembly line in the learning factory
CN109525329A (zh) 一种输送带式流水线用通信模块的检测方法、系统、装置
CN110264132A (zh) 基于mes的物料管理系统及实现方法
CN112904812B (zh) 一种电网装置智能化的生产方法
CN204872912U (zh) 自动分拣仓储实训系统
CN116216237B (zh) 一种用于生产再生纤维的聚酯切片输送系统
CN112101505A (zh) 一种产品生产的追溯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2249573A (zh) 一种多规格产品分类集中入库存储的系统及其方法
CN216209649U (zh) 多联板自动测试系统
CN110110822B (zh) 自动检测线暨数据采集系统及其采集方法
CN112354869A (zh) 一种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输送分拣应用系统
CN114939757A (zh) 一种电池工装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及电池制作系统
JP2004037259A (ja) 大量生産製品の検査装置及び製品のチェックシステム
Li et al. Monitor and control system with RFID technology in discrete manufacturing l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