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31717U - 摊铺机后驱动系统和摊铺机 - Google Patents

摊铺机后驱动系统和摊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31717U
CN214831717U CN202120735146.6U CN202120735146U CN214831717U CN 214831717 U CN214831717 U CN 214831717U CN 202120735146 U CN202120735146 U CN 202120735146U CN 214831717 U CN214831717 U CN 2148317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wheel
driving
paver
drive
tire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3514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镇
张勇
任茂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Sany Road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Sany Road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Sany Road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Sany Road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3514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317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317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317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摊铺机后驱动系统和摊铺机。其中,摊铺机后驱动系统包括:驱动桥;第一驱动轮组,设于驱动桥的后侧,并通过第一传动机构与驱动桥传动连接;第二驱动轮组,设于驱动桥的前侧,并通过第二传动机构与驱动桥传动连接;提升机构,一端与第二驱动轮组相连接,另一端用于连接摊铺机的机架,提升机构能够驱动第二驱动轮组进行升降运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可根据不同的施工需要以及路面状况采取不同的驱动方式,可有效提高对不同路面的适应性,防止打滑,同时摊铺机的行驶灵活性更高,可防止对转弯性能造成影响;此外,两排驱动轮组分别采用独立的传动机构,可防止相互干涉,以降低对施工效率和施工进度造成的影响。

Description

摊铺机后驱动系统和摊铺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摊铺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摊铺机后驱动系统和一种摊铺机。
背景技术
目前,摊铺机是常见的筑路机械之一,用于进行道路摊铺作业。摊铺机的车体通常为后驱动形式,为了改善后轮的防滑性能以及对路面的适应性,一些摊铺机中采用了四轮后驱动系统,但存在转弯性能差、对高低不平的路面适应性差的问题,影响摊铺机的灵活性。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用于摊铺机的摆架式后轮驱动结构300,两排驱动轮能够通过摆架301绕驱动桥摆动,以提高对路面的适应性,但该方案中的后驱动结构较为复杂,摆动时前后两排驱动轮同时动作,对路面适应性的改善效果有限,仍然存在灵活性差的问题,而且同一侧的前后两个驱动轮通过一套链轮机构传动,若其中一个驱动轮或传动链发生故障,则前后两个驱动轮均无法正常运行,影响摊铺机的正常施工作业。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旨在至少改善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摊铺机后驱动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摊铺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摊铺机后驱动系统,包括:驱动桥;第一驱动轮组,设于驱动桥的后侧,并通过第一传动机构与驱动桥传动连接;第二驱动轮组,设于驱动桥的前侧,并通过第二传动机构与驱动桥传动连接;提升机构,一端与第二驱动轮组相连接,另一端用于连接摊铺机的机架,提升机构能够驱动第二驱动轮组进行升降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摊铺机后驱动系统包括驱动桥、第一驱动轮组、第二驱动轮组、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和提升机构。驱动桥用于输出动力;第一驱动轮组和第二驱动轮组分别设于驱动桥的后侧和前侧,以形成前后两排驱动轮组,每排驱动轮组可以包括两个驱动轮,可以形成四轮驱动的形式。其中,第一驱动轮组与驱动桥之间通过第一传动机构传动,第二驱动轮组与驱动桥之间通过第二传动机构传动,使得第一驱动轮组和第二驱动轮组分别具有独立的传动机构,前后两排驱动轮组之间不会发生相互影响。
提升机构用于驱动第二驱动轮组进行升降运动,在装配于摊铺机时,提升机构的一端与第二驱动轮组连接,另一端与摊铺机的机架连接,以通过提升机构的动作驱动第二驱动轮组相对于路面上升或下降,可以根据不同的施工要求以及不同的路面情况,对驱动方式进行调节。
举例而言,当摊铺机处于摊铺作业过程时,可以驱动第二驱动轮组下降,使第二驱动轮组和第一驱动轮组一同工作,增大驱动力,同时增强防滑性能,在遇到路面不平的路况时,也可以随时通过提升机构调整第二驱动轮组与路面的接触状态,以防止打滑;当摊铺机处于非作业过程或转场过程时,可以通过提升机构驱动第二驱动轮组上升,仅通过第一驱动轮组驱动摊铺机行驶,以提升行驶灵活性,改善转弯性能。
本方案中的摊铺机后驱动系统,可根据不同的施工需要以及路面状况采取不同的驱动方式,可有效提高对不同路面的适应性,防止打滑,同时摊铺机的行驶灵活性更高,可防止对转弯性能造成影响;此外,两排驱动轮组分别采用独立的传动机构,其中任一驱动轮组发生故障时,另一驱动轮组仍然能够驱动摊铺机正常行驶,可有效降低对施工效率和施工进度造成的影响。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摊铺机后驱动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驱动轮组包括两个第一驱动轮,分别与驱动桥的两端对应设置;第二驱动轮组包括两个第二驱动轮,分别设于两个第一驱动轮的前侧;其中,在提升机构的驱动下,第二驱动轮能够在上升过程中向前运动,并能够在下降过程中向后运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驱动轮组包括两个第一驱动轮,相应地,第二驱动轮组包括两个第二驱动轮。两个第一驱动轮和两个第二驱动轮分别与驱动桥的两端对应设置,以便于与驱动桥进行传动连接;第二驱动轮位于第一驱动轮的前侧,且提升机构能够驱动第二驱动轮在上升过程中同时向前运动,即第二驱动轮能够向第一驱动轮的前上方运动,一方面可以与第二传动机构的连接方式相适配,另一方面可以防止第二驱动轮在升降过程中与第一驱动轮发生干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提升机构包括:两个滑动件,分别设于两个第二驱动轮的内侧,并能够与机架连接,每个滑动件上设有滑动配合的滑槽和滑块,滑块与对应的第二驱动轮转动连接;两个提升油缸,分别与两个滑动件对应设置,每个提升油缸的一端与位于同一侧的滑块连接,以驱动滑块和第二驱动轮运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提升机构包括两个滑动件和两个提升油缸。滑动件设有滑槽和滑块,滑块与滑槽滑动配合;每个第二驱动轮的内侧设有一个滑动件,滑动件与摊铺机的机架相连接,第二驱动轮与滑块转动连接,以通过滑动件实现第二驱动轮与机架之间的连接。其中,第二驱动轮能够相对于滑动件进行转动,同时,第二驱动轮能够随滑块相对于滑槽进行滑动。每个提升油缸与一个滑动件对应设置,且提升油缸的一端与滑块连接,另一端向前侧延伸并与摊铺机的机架连接,以通过提升油缸的伸缩运动,驱动滑块相对于滑槽进行滑动,进而带动第二驱动轮进行升降运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传动机构包括两个第一链轮机构,每个第一链轮机构包括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和第一传动链,第一主动轮连接于驱动桥的输出端,第一从动轮连接于第一驱动轮;第二传动机构包括两个第二链轮机构,每个第二链轮机构包括第二主动轮、第二从动轮和第二传动链,第二主动轮连接于驱动桥的输出端,第二从动轮连接于第二驱动轮。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传动机构包括两个第一链轮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包括两个第二链轮机构。具体地,两个第一链轮机构分别与两个第一驱动轮对应设置,每个第一链轮机构包括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以及第一传动链,第一传动链与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啮合,实现链传动;第一主动轮与驱动桥的输出端连接,第一从动轮与第一驱动轮连接,以在驱动桥工作时,通过第一主动轮、第一传动链和第一从动轮向第一驱动轮传递动力,使第一驱动轮转动,进而驱动摊铺机行驶。
类似地,两个第二链轮机构分别与两个第二驱动轮对应设置,每个第二链轮机构包括第二主动轮、第二从动轮以及第二传动链,第二传动链与第二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啮合,实现链传动;第二主动轮与驱动桥的输出端连接,第二从动轮与第二驱动轮连接,以在驱动桥工作时,通过第二主动轮、第二传动链和第二从动轮向第二驱动轮传递动力,使第二驱动轮转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一张紧器,第一张紧器与第一传动链相配合;第一驱动轮组还包括伸缩机构,伸缩机构包括两个伸缩油缸,分别设于两个第一驱动轮的内侧,每个伸缩油缸的一端与位于同一侧的第一驱动轮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机架连接;其中,伸缩油缸用于驱动第一驱动轮前后移动,并通过第一张紧器调节第一传动链的张紧状态。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张紧器和伸缩机构,以调节第一传动链的张紧状态,以防止第一传动链松脱,有利于保证第一链轮机构能够正常传递动力。其中,伸缩机构具体包括两个伸缩油缸,分别与一个第一驱动轮的内侧对应设置;伸缩油缸的一端与第一驱动轮连接,另一端向后侧延伸并与摊铺机的机架连接。通过伸缩油缸的伸缩运动,带动第一驱动轮在前后方向移动,以改变第一张紧器作用于第一传动链的压力大小,调整第一传动链的张紧状态,以保证第一链轮机构能够正常传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二张紧器,第二张紧器设有可活动的张紧轮,且张紧轮与第二传动链相配合,以调节第二传动链的张紧状态。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与第二传动链相配合的第二张紧器,以利用第二张紧器上张紧轮相对于第二传动链的运动,调整作用于第二传动链的张紧力的大小,实现对第二传动链的张紧状态的调整,以在第二驱动轮升降过程中,第二传动链始终能够保持合适的张紧状态,以免影响正常传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摊铺机后驱动系统还包括控制器,与提升机构和伸缩机构电连接,用于控制提升机构和伸缩机构工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与提升机构和伸缩机构电连接的控制器,以对提升机构和伸缩机构进行控制,进而控制提升油缸以及伸缩油缸的伸缩运动,以分别对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的位置进行调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摊铺机后驱动系统还包括胎压检测组件,包括多个胎压传感器,分别设于两个第二驱动轮上,用于检测第二驱动轮的胎压;其中,控制器与胎压传感器电连接,在第二驱动轮组和第一驱动轮组同时工作时,控制器根据第二驱动轮的胎压控制提升机构工作,以驱动第二驱动轮上升或下降。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胎压检测组件,以检测驱动轮的胎压。胎压检测组件具体包括多个胎压传感器,通过在两个第二驱动轮上分别设置胎压传感器,以分别对两个第二驱动轮的胎压进行检测。胎压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以向控制器传输检测结果;在第二驱动轮组和第一驱动轮组同时工作时,控制器根据胎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确定当前的胎压状况,并能够根据胎压状况对提升机构进行相应地控制,驱动第二驱动轮进行升降,从而使第二驱动轮的胎压满足作业要求,以防止发生打滑。
进一步地,控制器根据胎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确定第二驱动轮的胎压,在胎压小于第一胎压阈值时,控制提升机构驱动第二驱动轮下降,在胎压大于第二胎压阈值时,控制提升机构驱动第二驱动轮上升,在胎压大于等于第一胎压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二胎压阈值时,控制提升机构保持当前状态。可以理解,若第二驱动轮的胎压小于第一胎压阈值,表明当前胎压不足,作业过程中第二驱动轮可能发生打滑现象,此时,控制器控制提升油缸伸出,驱动第二驱动轮下降,以增大第二驱动轮与地面的压力,增大第二驱动轮的胎压,以满足作业要求;若第二驱动轮的胎压大于第二胎压阈值,表示第二驱动轮的胎压过高,不利于正常施工,此时控制提升机构驱动第二驱动轮上升,以降低第二驱动轮的胎压;当第二驱动轮在第一胎压阈值与第二胎压阈值之间时,表示胎压达到作业要求的胎压范围,此时无需对改变第二驱动轮的高度,控制提升机构保持当前状态,使第二驱动轮在当前的胎压状态下运转。其中,第一胎压阈值小于第二胎压阈值,具体数值可根据第二驱动轮的轮胎型号以及具体施工要求设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第一驱动轮上设有胎压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驱动轮的胎压。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驱动轮上设置胎压传感器,以对第一驱动轮的胎压进行检测,便于操作人员及时获知第一驱动轮的胎压状态,以在第一驱动轮的胎压超过正常胎压范围时及时进行调整。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摊铺机,包括:摊铺机车体,摊铺机车体设有机架;上述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任一项的摊铺机后驱动系统,设于摊铺机车体的后部,摊铺机后驱动系统的驱动桥与摊铺机车体相连接,且摊铺机后驱动系统的提升机构远离第二驱动轮组的一端向第二驱动轮组的前侧延伸,并与机架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摊铺机包括摊铺机车体和上述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任一项的摊铺机后驱动系统。摊铺机车体作为摊铺机的主体,通过摊铺机车体的行驶带动工作装置(例如熨平板、料斗等)移动,进而实现摊铺作业。摊铺机后驱动系统位于摊铺机车体的后部,具体包括驱动桥、第一驱动轮组、第二驱动轮组、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和提升机构;驱动桥与摊铺机车体固定连接,并沿摊铺机车体的横向方向延伸,两端为输出端;第一驱动轮组和第二驱动轮组设于驱动桥下方,且第二驱动轮组位于第一驱动轮组的前方,第一驱动轮组和第二驱动轮组分别通过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与驱动桥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以通过驱动桥驱动第一驱动轮组和第二驱动轮组转动,带动摊铺机车体行驶。
其中,提升机构位于第二驱动轮组的前侧,且提升机构与机架和第二驱动轮组连接,可通过提升机构驱动第二驱动轮组进行升降运动,以适应不同的路况,同时可以根据摊铺机不同的施工要求,采用不同的驱动方式,例如将第二驱动轮组提升,使第一驱动轮组单独驱动摊铺机车体行驶,或者第二驱动轮组下降并与地面接触,使第二驱动轮组和第一驱动轮组一同驱动摊铺机车体行驶。
本方案中的摊铺机,可根据不同的施工需要以及路面状况采取不同的驱动方式,可有效提高对不同路面的适应性,防止打滑,同时摊铺机的行驶灵活性更高,可防止对转弯性能造成影响;此外,两排驱动轮组分别采用独立的传动机构,其中任一驱动轮组发生故障时,另一驱动轮组仍然能够驱动摊铺机正常行驶,可有效降低对施工效率和施工进度造成的影响。
此外,本方案中的摊铺机还具有上述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的摊铺机后驱动系统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摆架式后轮驱动结构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摊铺机后驱动系统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摊铺机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摊铺机后驱动系统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摊铺机后驱动系统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摊铺机的部分结构的俯视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控制器的电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提升机构控制逻辑的流程图。
其中,图1至图7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1摊铺机后驱动系统,10驱动桥,11第一驱动轮组,111第一驱动轮,112伸缩机构,1121伸缩油缸,12第一传动机构,121第一链轮机构,1211第一主动轮,1212第一从动轮,1213第一传动链,122第一张紧器,13第二驱动轮组,131第二驱动轮,14第二传动机构,141第二链轮机构,1411第二主动轮,1412第二从动轮,1413第二传动链,142第二张紧器,15提升机构,151提升油缸,152滑动件,1521滑块,16控制器,17胎压检测组件,171胎压传感器,2摊铺机,21摊铺机车体,211机架,300摆架式后轮驱动结构,301摆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2至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摊铺机后驱动系统和摊铺机。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摊铺机后驱动系统1,如图2和图3所示,摊铺机后驱动系统1包括驱动桥10、第一驱动轮组11、第二驱动轮组13、第一传动机构12、第二传动机构14和提升机构15。
驱动桥10设于摊铺机车体21上,能够在摊铺机车体21的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向外输出动力;第一驱动轮组11设于驱动桥10的后侧,第二驱动轮组13设于驱动桥10的前侧,以形成前后两排驱动轮组。第一驱动轮组11和第二驱动轮组13分别具有独立的传动机构,即第一驱动轮组11与驱动桥10之间通过第一传动机构12传动连接,第二驱动轮组13与驱动桥10之间通过第二传动机构14传动连接,以防止前后两排驱动轮组之间发生相互影响。其中,每排驱动轮组可以包括两个驱动轮,可以形成四轮驱动的形式。
提升机构15用于驱动第二驱动轮组13进行升降运动,提升机构15的一端与第二驱动轮组13连接,另一端与摊铺机车体21的机架211连接;当提升机构15工作时,能够驱动第二驱动轮组13相对于路面上升或下降,以根据不同的施工要求以及不同的路面情况,调整摊铺机车体21的驱动方式,可以使摊铺机车体21形成单排驱动轮驱动,或者双排驱动轮驱动。
举例而言,当摊铺机2处于摊铺作业过程时,对驱动轮与地面的附着力要求较高,此时可以通过提升机构15驱动第二驱动轮组13下降,使第二驱动轮组13和第一驱动轮组11一同工作,增大摊铺机车体21的驱动力,同时增强防滑性能;在遇到路面不平的路况时,也可以随时通过提升机构15调整第二驱动轮组13与路面的接触状态,以防止发生打滑现象。当摊铺机2处于非作业过程或转场过程时,通常摊铺机车体21对驱动力的要求不同,此时可以通过提升机构15驱动第二驱动轮组13上升,仅通过第一驱动轮组11驱动摊铺机车体21行驶即可,能够有效提升行驶灵活性,改善摊铺机车体21的转弯性能。
本实施例中的摊铺机后驱动系统1,能够根据摊铺机2的不同施工需要以及不同的路面状况采取不同的驱动方式,可有效提高对不同路面的适应性,能够有效防止发生打滑现象,摊铺机2的行驶灵活性和转弯性能更高。此外,两排驱动轮组分别采用独立的传动机构,其中任一驱动轮组发生故障时,另一驱动轮组仍然能够驱动摊铺机2正常行驶,可有效降低对施工效率和施工进度的影响。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摊铺机后驱动系统1,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
如图2至图4所示,第一驱动轮组11包括两个第一驱动轮111,第二驱动轮组13包括两个第二驱动轮131。
具体地,两个第一驱动轮111和两个第二驱动轮131分别与驱动桥10的两端对应设置,以便于与驱动桥10的输出端进行传动连接;第二驱动轮131位于第一驱动轮111的前侧,且提升机构15能够驱动第二驱动轮131在上升过程中同时向前运动,即第二驱动轮131能够在提升机构15的驱动下向第一驱动轮111的前上方运动,以与第二传动机构14的连接方式相适配,使第二驱动轮131在升降过程中始终与驱动桥10之间保持相同的间距,同时也可以防止第二驱动轮131在升降过程中与第一驱动轮111发生干涉。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摊铺机后驱动系统1,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
如图2至图5所示,提升机构15包括两个滑动件152和两个提升油缸151。每个第二驱动轮131的内侧设有一个滑动件152,滑动件152设有滑槽和滑块1521,且滑块1521与滑槽滑动配合,能够沿滑槽进行滑动;滑动件152与摊铺机车体21的机架211相连接,以进行固定,第二驱动轮131与滑块1521转动连接,并能够相对于滑动件152进行转动,同时,第二驱动轮131还能够随滑块1521相对于滑槽进行滑动。
每个滑动件152的前侧设有一个提升油缸151,提升油缸151的一端与滑块1521连接,另一端向前侧延伸并与摊铺机车体21的机架211连接;当提升油缸151收缩时,驱动滑块1521相对于滑槽进行滑动,进而带动第二驱动轮131向前上方运动,实现第二驱动轮131的上升。反之,当提升油缸151伸出时,滑块1521带动第二驱动轮131反向运动,实现第二驱动轮131的下降。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摊铺机后驱动系统1,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
如图2至图5所示,第一传动机构12包括两个第一链轮机构121,第二传动机构14包括两个第二链轮机构141。
具体地,两个第一链轮机构121分别与两个第一驱动轮111对应设置。第一链轮机构121具体包括第一主动轮1211、第一从动轮1212以及第一传动链1213,第一传动链1213与第一主动轮1211和第一从动轮1212啮合;第一主动轮1211与驱动桥10的输出端连接,第一从动轮1212与第一驱动轮111连接,以实现驱动桥10与第一驱动轮111之间的链传动。在驱动桥10工作时,驱动桥10通过第一主动轮1211、第一传动链1213和第一从动轮1212向第一驱动轮111传递动力,使第一驱动轮111转动,进而驱动摊铺机车体21行驶。
两个第二链轮机构141分别与两个第二驱动轮131对应设置。类似地,第二链轮机构141包括第二主动轮1411、第二从动轮1412以及第二传动链1413,第二传动链1413与第二主动轮1411和第二从动轮1412啮合;第二主动轮1411与驱动桥10的输出端连接,第二从动轮1412与第二驱动轮131连接,以实现驱动桥10与第二驱动轮131之间的链传动。在驱动桥10工作时,通过第二主动轮1411、第二传动链1413和第二从动轮1412向第二驱动轮131传递动力,使第二驱动轮131转动。当第二驱动轮131与地面接触时,可以通过驱动桥10分别驱动第一驱动轮111和第二驱动轮131转动,通过四轮驱动的方式驱动摊铺机车体21行驶。
进一步地,第二传动机构14还包括第二张紧器142,第二张紧器142设有可活动的张紧轮,并与第二传动链1413相配合,利用张紧轮相对于第二传动链1413的运动,调整作用于第二传动链1413的张紧力的大小,实现对第二传动链1413的张紧状态的调整,以在第二驱动轮131升降过程中,第二传动链1413始终能够保持合适的张紧状态,以免影响正常传动。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摊铺机后驱动系统1,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
如图2至图5所示,第一传动机构12还设有与第一传动链1213配合的第一张紧器122,第一驱动轮组11还设有用于调整第一驱动轮111的伸缩机构112,以利用伸缩机构112和第一张紧器122调节第一传动链1213的张紧状态,以防止第一传动链1213松脱。第一张紧器122连接于机架211上与第一传动链1213对应的位置,并与第一传动链1213相配合。伸缩机构112具体包括两个伸缩油缸1121,分别与一个第一驱动轮111的内侧对应设置;伸缩油缸1121的一端与第一驱动轮111连接,另一端向后侧延伸并与摊铺机车体21的机架211连接。通过伸缩油缸1121的伸缩运动,带动第一驱动轮111在前后方向移动,以改变第一张紧器122作用于第一传动链1213的压力大小,调整第一传动链1213的张紧状态,以保证第一链轮机构121能够正常传动。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摊铺机后驱动系统1,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
如图2、图5和图6所示,摊铺机后驱动系统1还包括控制器16,控制器16与提升机构15和伸缩机构112电连接,并能够分别对提升机构15和伸缩机构112进行控制,进而通过控制提升油缸151工作,驱动第二驱动轮131进行升降运动,通过控制伸缩油缸1121工作,驱动第一驱动轮111进行前后运动,从而实现对第一驱动轮111和第二驱动轮131的位置调整。
进一步地,摊铺机后驱动系统1还包括胎压检测组件17,胎压检测组件17具体包括多个胎压传感器171,每个第二驱动轮131上均设置有胎压传感器171,以分别对每个第二驱动轮131的胎压进行检测。胎压传感器171与控制器16电连接,以向控制器16传输检测结果;在第二驱动轮组13和第一驱动轮组11同时工作时,控制器16根据胎压传感器171的检测结果确定当前的胎压状况,并对提升机构15进行相应地控制,驱动第二驱动轮131进行升降运动,从而使第二驱动轮131的胎压满足作业要求,以防止发生打滑。
具体地,如图8所示,控制器16根据胎压传感器171的检测结果,对第二驱动轮131的胎压与第一胎压阈值和第二胎压阈值进行比较,以对第二驱动轮131的胎压是否满足作业要求进行判断。其中,第一胎压阈值小于第二胎压阈值。若第二驱动轮131的胎压小于第一胎压阈值,表明当前胎压不足,作业过程中第二驱动轮131可能发生打滑现象,此时,控制器16控制提升油缸151伸出,驱动第二驱动轮131下降,以增大第二驱动轮131与地面的压力,增大第二驱动轮131的胎压,以满足作业要求;若第二驱动轮131的胎压大于第二胎压阈值,表示第二驱动轮131的胎压过高,不利于正常施工,此时控制提升机构15驱动第二驱动轮131上升,以降低第二驱动轮131的胎压;若第二驱动轮131的胎压大于等于第一胎压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二胎压阈值表示胎压达到作业要求的胎压范围,此时无需对改变第二驱动轮131的高度,控制提升机构15保持当前状态,以对第二驱动轮131进行保压,使第二驱动轮131在当前的胎压状态下运转。
更进一步地,还可以在第一驱动轮111上设置胎压传感器171,以对第一驱动轮111的胎压进行检测,便于操作人员及时获知第一驱动轮111的胎压状态,以在第一驱动轮111的胎压超过正常胎压范围时及时进行调整。
以下提供了上述摊铺机后驱动系统1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摊铺机后驱动系统1,包括驱动桥10、第一驱动轮组11、第二驱动轮组13、第一传动机构12、第二传动机构14、提升机构15、控制器16和胎压检测组件17。
如图2和图3所示,驱动桥10设于摊铺机车体21上,能够在摊铺机车体21的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向外输出动力;第一驱动轮组11设于驱动桥10的后侧,第二驱动轮组13设于驱动桥10的前侧,以形成前后两排驱动轮组。如图4所示,第一驱动轮组11包括两个第一驱动轮111,第二驱动轮组13包括两个第二驱动轮组13,两个第一驱动轮111和两个第二驱动轮131分别与驱动桥10的两端对应设置,以便于与驱动桥10的输出端进行传动连接。
如图2至图5所示,提升机构15包括两个滑动件152和两个提升油缸151。每个第二驱动轮131的内侧设有一个滑动件152,滑动件152设有滑槽和滑块1521,且滑块1521与滑槽滑动配合,能够沿滑槽进行滑动;滑动件152与摊铺机车体21的机架211相连接,以进行固定,第二驱动轮131与滑块1521转动连接,并能够相对于滑动件152进行转动,同时,第二驱动轮131还能够随滑块1521相对于滑槽进行滑动。
每个滑动件152的前侧设有一个提升油缸151,提升油缸151的一端与滑块1521连接,另一端向前侧延伸并与摊铺机车体21的机架211连接;当提升油缸151收缩时,驱动滑块1521相对于滑槽进行滑动,进而带动第二驱动轮131向前上方运动,实现第二驱动轮131的上升。反之,当提升油缸151伸出时,滑块1521带动第二驱动轮131反向运动,实现第二驱动轮131的下降。
如图2至图5所示,第一传动机构12包括两个第一链轮机构121和两个第一张紧器122,第二传动机构14包括两个第二链轮机构141、两个第二张紧器142和两个伸缩油缸1121。
第一链轮机构121具体包括第一主动轮1211、第一从动轮1212以及第一传动链1213,第一传动链1213与第一主动轮1211和第一从动轮1212啮合;第一主动轮1211与驱动桥10的输出端连接,第一从动轮1212与第一驱动轮111连接,以实现驱动桥10与第一驱动轮111之间的链传动。类似地,第二链轮机构141包括第二主动轮1411、第二从动轮1412以及第二传动链1413,第二传动链1413与第二主动轮1411和第二从动轮1412啮合;第二主动轮1411与驱动桥10的输出端连接,第二从动轮1412与第二驱动轮131连接,以实现驱动桥10与第二驱动轮131之间的链传动。在驱动桥10工作时,通过第二链轮机构141向第二驱动轮131传递动力,通过第一链轮机构121向第一驱动轮111传递动力,以防止前后两排驱动轮组之间发生相互影响。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张紧器122连接于机架211上与第一传动链1213对应的位置,且每个第一传动链1213与一个第一张紧器122相配合;每个伸缩油缸1121与一个第一驱动轮111的内侧对应设置;伸缩油缸1121的一端与第一驱动轮111连接,另一端向后侧延伸并与摊铺机车体21的机架211连接。通过伸缩油缸1121的伸缩运动,带动第一驱动轮111在前后方向移动,以改变第一张紧器122作用于第一传动链1213的压力大小,调整第一传动链1213的张紧状态,以保证第一链轮机构121能够正常传动。
第二张紧器142与第二传动链1413对应设置。第二张紧器142设有可活动的张紧轮,并与第二传动链1413相配合,利用张紧轮相对于第二传动链1413的运动,调整作用于第二传动链1413的张紧力的大小,实现对第二传动链1413的张紧状态的调整。
如图6和图7所示,控制器16与提升机构15和伸缩机构112电连接,并能够分别对提升油缸151和伸缩油缸1121进行控制,进而通过控制提升油缸151工作,驱动第二驱动轮131进行升降运动,通过控制伸缩油缸1121工作,驱动第一驱动轮111进行前后运动,从而实现对第一驱动轮111和第二驱动轮131的位置调整。
当摊铺机2处于摊铺作业过程时,对驱动轮与地面的附着力要求较高,此时可以通过提升油缸151驱动第二驱动轮131下降,使第二驱动轮131和第一驱动轮111一同工作,增大摊铺机车体21的驱动力,同时增强防滑性能;在遇到路面不平的路况时,也可以随时通过提升油缸151调整第二驱动轮131与路面的接触状态,以防止发生打滑现象。当摊铺机2处于非作业过程或转场过程时,通常摊铺机车体21对驱动力的要求不同,此时可以通过提升油缸151驱动第二驱动轮组13上升,仅通过第一驱动轮111驱动摊铺机车体21行驶即可,能够有效提升行驶灵活性,改善摊铺机车体21的转弯性能。
如图5至图7所示,胎压检测组件17具体包括多个胎压传感器171,每个第二驱动轮131上均设置有胎压传感器171,以分别对每个第二驱动轮131的胎压进行检测。胎压传感器171与控制器16电连接,以向控制器16传输检测结果;在第二驱动轮组13和第一驱动轮组11同时工作时,控制器16根据胎压传感器171的检测结果确定当前的胎压状况,并对提升机构15进行相应地控制,驱动第二驱动轮131进行升降运动,从而使第二驱动轮131的胎压满足作业要求,以防止发生打滑。
具体地,如图8所示,控制器16根据胎压传感器171的检测结果,对第二驱动轮131的胎压与第一胎压阈值和第二胎压阈值进行比较,以对第二驱动轮131的胎压是否满足作业要求进行判断。其中,第一胎压阈值小于第二胎压阈值。若第二驱动轮131的胎压小于第一胎压阈值,表明当前胎压不足,作业过程中第二驱动轮131可能发生打滑现象,此时,控制器16控制提升油缸151伸出,驱动第二驱动轮131下降,以增大第二驱动轮131与地面的压力,增大第二驱动轮131的胎压,以满足作业要求;若第二驱动轮131的胎压大于第二胎压阈值,表示第二驱动轮131的胎压过高,不利于正常施工,此时控制提升机构15驱动第二驱动轮131上升,以降低第二驱动轮131的胎压;若第二驱动轮131的胎压大于等于第一胎压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二胎压阈值,表示胎压达到作业要求的胎压范围,此时无需对改变第二驱动轮131的高度,控制提升机构15保持当前状态,以对第二驱动轮131进行保压,使第二驱动轮131在当前的胎压状态下运转。
进一步地,在第一驱动轮111上也可以设置胎压传感器171,以对第一驱动轮111的胎压进行检测,便于操作人员及时获知第一驱动轮111的胎压状态,以在第一驱动轮111的胎压超过正常胎压范围时及时进行调整。
本实施例中的摊铺机后驱动系统1,能够对分别对第一驱动轮组11和第二驱动轮组13进行位置调整,以根据摊铺机2的不同施工需要以及不同的路面状况采取不同的驱动方式,可有效提高对不同路面的适应性,能够有效防止发生打滑现象,摊铺机2的行驶灵活性和转弯性能更高。此外,两排驱动轮组分别采用独立的传动机构,其中任一驱动轮组发生故障时,另一驱动轮组仍然能够驱动摊铺机2正常行驶,可有效降低对施工效率和施工进度的影响。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摊铺机2,如图2、图3和图6所示,摊铺机2包括摊铺机车体21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摊铺机后驱动系统1。
摊铺机车体21作为摊铺机2的主体,可设置工作装置,例如熨平板、料斗等;工作装置随摊铺机车体21行驶,以进行摊铺作业。摊铺机后驱动系统1位于摊铺机车体21的后部,具体包括驱动桥10、第一驱动轮组11、第二驱动轮组13、第一传动机构12、第二传动机构14和提升机构15。驱动桥10与摊铺机车体21固定连接,并沿摊铺机车体21的横向方向延伸,两端为输出端;第一驱动轮组11和第二驱动轮组13设于驱动桥10下方,且第一驱动轮组11位于驱动桥10后侧,第二驱动轮组13位于驱动桥10的前侧,第一驱动轮组11和第二驱动轮组13分别通过第一传动机构12和第二传动机构14与驱动桥10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以通过驱动桥10驱动第一驱动轮组11和第二驱动轮组13转动,带动摊铺机车体21行驶。
提升机构15位于第二驱动轮组13的前侧,且提升机构15的一端与摊铺机车体21的机架21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驱动轮组13连接,可通过提升机构15驱动第二驱动轮组13进行升降运动,以适应不同的路况,同时可以根据摊铺机2不同的施工要求,采用不同的驱动方式。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第一驱动轮组11包括两个第一驱动轮111,第二驱动轮组13包括两个第二驱动轮131。当第二驱动轮131上升后,第一驱动轮111驱动摊铺机车体21行驶,适用于摊铺机2在非作业状态或转场移动过程;当第二驱动轮131下降并与地面接触,第二驱动轮131和第一驱动轮111一同驱动摊铺机车体21行驶,形成四轮驱动形式,驱动力更强,适用于摊铺作业状态。
本实施例中的摊铺机2,可根据不同的施工需要以及路面状况采取不同的驱动方式,可有效提高对不同路面的适应性,防止打滑,同时摊铺机2的行驶灵活性更高,可防止对转弯性能造成影响;此外,两排驱动轮组分别采用独立的传动机构,其中任一驱动轮组发生故障时,另一驱动轮组仍然能够驱动摊铺机2正常行驶,可有效降低对施工效率和施工进度造成的影响。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摊铺机2还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摊铺机后驱动系统1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以下提供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摊铺机后驱动系统中的前轮设计为提升式,后轮设计为可调节式;使后四轮能同时着地,增大轮胎驱动力;后驱中的前轮通过提升油缸连接至机身上,前轮与机身通过固定滑槽来实现上下摆动。后轮通过伸缩油缸可实现前后滑动。
在作业打滑时,提升油缸动作按压轮胎,增大轮胎对地面的附着力,改变轮胎的驱动力。轮胎内装有胎压传感器,通过传递胎压监测参数,自适应调节提升油缸压力。
具体地,第一驱动轮组、提升油缸、滑槽固定在机身上面,第二驱动轮组与提升油缸连接。动力通过车桥、链条传递给第二驱动轮组、第一驱动轮组。提升油缸带着第二驱动轮组在滑槽内上下滑动。与此同时,通过调节张紧装置的使链条处于合适的张紧状态。
胎压传感器反馈胎压参数,通过控制程序处理,可以实现自适应调节提升油缸压力。伸缩油缸可以调节后轮前后位移,可以实现调节后轮前后位移的张紧状态。
在转场或非作业时,提升油缸使第二驱动轮组处于提升状态,行驶驱动力通过第一驱动轮组带动车辆行驶,大大提高了车辆行驶灵活性。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对分别对第一驱动轮组和第二驱动轮组进行位置调整,以根据摊铺机的不同施工需要以及不同的路面状况采取不同的驱动方式,可有效提高对不同路面的适应性,能够有效防止发生打滑现象,摊铺机的行驶灵活性和转弯性能更高。此外,两排驱动轮组分别采用独立的传动机构,其中任一驱动轮组发生故障时,另一驱动轮组仍然能够驱动摊铺机正常行驶,可有效降低对施工效率和施工进度的影响。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摊铺机后驱动系统(1),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桥(10);
第一驱动轮组(11),设于所述驱动桥(10)的后侧,并通过第一传动机构(12)与所述驱动桥(10)传动连接;
第二驱动轮组(13),设于所述驱动桥(10)的前侧,并通过第二传动机构(14)与所述驱动桥(10)传动连接;
提升机构(15),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轮组(13)相连接,另一端用于连接摊铺机(2)的机架(211),所述提升机构(15)能够驱动所述第二驱动轮组(13)进行升降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摊铺机后驱动系统(1),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轮组(11)包括两个第一驱动轮(111),分别与所述驱动桥(10)的两端对应设置;
所述第二驱动轮组(13)包括两个第二驱动轮(131),分别设于两个所述第一驱动轮(111)的前侧;
其中,在所述提升机构(15)的驱动下,所述第二驱动轮(131)能够在上升过程中向前运动,并能够在下降过程中向后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摊铺机后驱动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构(15)包括:
两个滑动件(152),分别设于两个第二驱动轮(131)的内侧,并能够与所述机架(211)连接,每个所述滑动件(152)上设有滑动配合的滑槽和滑块(1521),所述滑块(1521)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驱动轮(131)转动连接;
两个提升油缸(151),分别与两个所述滑动件(152)对应设置,每个所述提升油缸(151)的一端与位于同一侧的所述滑块(1521)连接,以驱动所述滑块(1521)和所述第二驱动轮(131)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摊铺机后驱动系统(1),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动机构(12)包括两个第一链轮机构(121),每个所述第一链轮机构(121)包括第一主动轮(1211)、第一从动轮(1212)和第一传动链(1213),所述第一主动轮(1211)连接于所述驱动桥(10)的输出端,所述第一从动轮(1212)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轮(111);
所述第二传动机构(14)包括两个第二链轮机构(141),每个所述第二链轮机构(141)包括第二主动轮(1411)、第二从动轮(1412)和第二传动链(1413),所述第二主动轮(1411)连接于所述驱动桥(10)的输出端,所述第二从动轮(1412)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轮(1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摊铺机后驱动系统(1),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动机构(12)还包括第一张紧器(122),所述第一张紧器(122)与所述第一传动链(1213)相配合;
所述第一驱动轮组(11)还包括伸缩机构(112),所述伸缩机构(112)包括两个伸缩油缸(1121),分别设于两个所述第一驱动轮(111)的内侧,每个所述伸缩油缸(1121)的一端与位于同一侧的所述第一驱动轮(111)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所述机架(211)连接;
其中,所述伸缩油缸(1121)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轮(111)前后移动,并通过所述第一张紧器(122)调节所述第一传动链(1213)的张紧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摊铺机后驱动系统(1),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传动机构(14)还包括第二张紧器(142),所述第二张紧器(142)设有可活动的张紧轮,且所述张紧轮与所述第二传动链(1413)相配合,以调节所述第二传动链(1413)的张紧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摊铺机后驱动系统(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器(16),与所述提升机构(15)和所述伸缩机构(112)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提升机构(15)和所述伸缩机构(112)工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摊铺机后驱动系统(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胎压检测组件(17),包括多个胎压传感器(171),分别设于两个所述第二驱动轮(131)上,用于检测所述第二驱动轮(131)的胎压;
其中,所述控制器(16)与所述胎压传感器(171)电连接,在所述第二驱动轮组(13)和所述第一驱动轮组(11)同时工作时,所述控制器(16)根据所述第二驱动轮(131)的胎压控制所述提升机构(15)工作,以驱动所述第二驱动轮(131)上升或下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摊铺机后驱动系统(1),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第一驱动轮(111)上设有所述胎压传感器(171),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驱动轮(111)的胎压。
10.一种摊铺机(2),其特征在于,包括:
摊铺机车体(21),所述摊铺机车体(21)设有机架(211);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摊铺机后驱动系统(1),设于所述摊铺机车体(21)的后部,所述摊铺机后驱动系统(1)的驱动桥(10)与所述摊铺机车体(21)相连接,且所述摊铺机后驱动系统(1)的提升机构(15)远离第二驱动轮组(13)的一端向所述第二驱动轮组(13)的前侧延伸,并与所述机架(211)相连接。
CN202120735146.6U 2021-04-12 2021-04-12 摊铺机后驱动系统和摊铺机 Active CN2148317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35146.6U CN214831717U (zh) 2021-04-12 2021-04-12 摊铺机后驱动系统和摊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35146.6U CN214831717U (zh) 2021-04-12 2021-04-12 摊铺机后驱动系统和摊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31717U true CN214831717U (zh) 2021-11-23

Family

ID=78763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35146.6U Active CN214831717U (zh) 2021-04-12 2021-04-12 摊铺机后驱动系统和摊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3171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81760A (zh) * 2022-02-14 2022-05-13 湖南三一中益机械有限公司 摊铺机的控制方法及摊铺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81760A (zh) * 2022-02-14 2022-05-13 湖南三一中益机械有限公司 摊铺机的控制方法及摊铺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831717U (zh) 摊铺机后驱动系统和摊铺机
CN110528839B (zh) 抹平机器人
CN106523002B (zh) 复轨式防水布台车
CN113103865A (zh) 工程机械驱动系统和摊铺机
CN108843635B (zh) 一种丘陵山区拖拉机的液压传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US20050087378A1 (en) Controlling wheel slip in an agricultural vehicle
US11498632B2 (en) Work vehicle
CN112921764A (zh) 摊铺机后驱动系统和摊铺机
CN109591238B (zh) 一种自动化浸胶手套主动浸渍系统
WO2009007506A1 (en) Arrangement for adjusting the position of cutting means in a cutting device
CN214564624U (zh) 工程机械驱动系统和摊铺机
JP3858967B2 (ja) リーチ型フォークリフトの後輪懸架装置
CN102283749B (zh) 多路况电动轮椅
KR101743633B1 (ko) 고소작업대
CN112512903A (zh) 具有牵引车头和挂车的牵引车、牵引车头、挂车和用于牵引车的轴载荷分配方法
CN102729836A (zh) 一种双电源温室遥控电动拖拉机
CN207919264U (zh) 运板车用运板机构
KR102180412B1 (ko) 트레드 패턴 가변형 타이어
JP2004116441A (ja) 農作業機
CN113561718B (zh) 水陆两栖车的行走机构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8382151B (zh) 一种多轮式全电动移动平台的液压悬挂智能控制方法
CN201214617Y (zh) 越野叉车
CN110539687A (zh) 一种小型自动化清障车
JP2545488B2 (ja) 作業車
CN107856750B (zh) 多油缸驱动的履带式低速重载设备行走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