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14165U - 用于汽车零部件模具的安全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汽车零部件模具的安全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14165U
CN214814165U CN202120817396.4U CN202120817396U CN214814165U CN 214814165 U CN214814165 U CN 214814165U CN 202120817396 U CN202120817396 U CN 202120817396U CN 214814165 U CN214814165 U CN 2148141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assembly
centre gripping
die
holding tank
mou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1739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绍亮
张洪全
林伟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Yunding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Yunding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Yunding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Yunding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1739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141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141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1416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用于汽车零部件模具的安全检测装置,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设于所述下模的上方;所述下模包括主体、第一感应组件、第二感应组件、容纳槽、第一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和导向组件,第一感应组件设于所述主体的两侧,所述第二感应组件设于所述主体的两端,容纳槽设于所述主体中部,第一夹持组件设于所述容纳槽的两端,通过设置了第一感应组件和第二感应组件,确保模具的四周一定范围能够被感应是否有人,确保模具在四周无人的情况下进行压模操作,通过设置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使得模板能够被稳固的夹持,不会在压模中出现晃动的情况,通过设置导向组件,确保片材在进入容纳槽中的模板时不会出现歪斜的情况,确保压模的正常进行。

Description

用于汽车零部件模具的安全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安全检测领域,特别涉及用于汽车零部件模具的安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往往是通过模具压模得到的,在压模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残料,且微小的残料飞溅容易对模具四周的物体产生磕碰,若生产人员没有及时撤离时就开始压模容易造成人员的受伤,另一方面,模具中的模板在压模的过程中由于缺少相应的夹持装置或是夹持装置不能调整尺寸,导致模板在压模过程中容易晃动,导致所得产品尺寸有误,再者,在放置片材时,由于片材放置由机械手完成,当片材下落过程中容易出现歪斜的情况,导致后续生产的产品质量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用于汽车零部件模具的安全检测装置,解决现有模具无法感知周围是否有人、无法很好夹持模板和片材在落入模板时容易出现歪斜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用于汽车零部件模具的安全检测装置,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设于所述下模的上方;
所述下模包括主体、第一感应组件、第二感应组件、容纳槽、第一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和导向组件,所述第一感应组件设于所述主体的两侧,所述第二感应组件设于所述主体的两端,所述容纳槽设于所述主体中部,所述第一夹持组件设于所述容纳槽的两端,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设于所述容纳槽的两侧,所述导向组件设于所述容纳槽的两侧,且所述导向组件位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靠近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感应组件包括基座、安装板、通孔和第一感应器,所述基座的一侧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基座的另一侧与所述安装板连接,所述通孔设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第一感应器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基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感应组件包括安装柱和第二感应器,所述安装柱设于所述主体的两端,所述第二感应器与所述安装柱远离所述主体的一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导槽、滑块和第一夹持柱,所述导槽设于所述容纳槽的两端,所述滑块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导槽中,所述滑块远离所述主体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夹持柱。
优选的,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凹槽、支撑块和第二夹持柱,所述凹槽设于所述容纳槽的两侧,所述支撑块设于所述容纳槽中,所述第二夹持柱设于所述支撑块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导向组件包括连接块、底板和导向柱,所述连接块与所述容纳槽的侧壁连接,所述底板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块远离所述容纳槽的一侧连接,所述底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向柱连接。
优选的,所述导向柱包括倾斜部和水平部,所述水平部的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水平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倾斜部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压块,所述压块设于所述下模的四个角落,当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闭合时,所述压块的顶部与所述上模的底部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了第一感应组件和第二感应组件,确保模具的四周一定范围能够被感应是否有人,确保模具在四周无人的情况下进行压模操作,通过设置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使得模板能够被稳固的夹持,不会在压模中出现晃动的情况,通过设置导向组件,确保片材在进入容纳槽中的模板时不会出现歪斜的情况,确保压模的正常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下模除去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滑块和第一夹持柱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导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支撑块和第二夹持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导向柱和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模10、下模20、压块30、模板40;
主体21、第一感应组件22、基座221、安装板222、通孔223、第一感应器224、第二感应组件23、安装柱231、第二感应器232、容纳槽24、第一夹持组件25、导槽251、滑块252、第一夹持柱253、第二夹持组件26、凹槽261、支撑块262、第二夹持柱263、导向组件27、连接块271、底板272、导向柱273、倾斜部2731、水平部27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7所示,用于汽车零部件模具的安全检测装置,包括上模10和下模20,所述上模10设于所述下模20的上方;
所述下模20包括主体21、第一感应组件22、第二感应组件23、容纳槽24、第一夹持组件25、第二夹持组件26和导向组件27,所述第一感应组件22设于所述主体21的两侧,所述第二感应组件23设于所述主体21的两端,所述容纳槽24设于所述主体21中部,所述第一夹持组件25设于所述容纳槽24的两端,所述第二夹持组件26设于所述容纳槽24的两侧,所述导向组件27设于所述容纳槽24的两侧,且所述导向组件27位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26靠近所述第一夹持组件25的一侧。
模具的安全检测装置,主要分为上模10和下模20,当需要对片材进行压模处理时,上模10朝下模20运动直至闭合挤压,从而得到多需的汽车零部件,其中,下模20包括了主体21、第一感应组件22、第二感应组件23、容纳槽24、第一夹持组件25、第二夹持组件26和导向组件27,第一感应组件22和第二感应组件23相互配合,确保下模20四周在没有人的情况下进行压模操作,具体的,所述第一感应组件22包括基座221、安装板222、通孔223和第一感应器224,所述基座221的一侧与所述主体21连接,所述基座221的另一侧与所述安装板222连接,所述通孔223设于所述安装板222上,所述第一感应器224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223与所述基座221连接,所述第二感应组件23包括安装柱231和第二感应器232,所述安装柱231设于所述主体21的两端,所述第二感应器232与所述安装柱231远离所述主体21的一侧连接。更进一步的说明,由于上模10和下模20在闭合过程中会产生残料,微小的残料向外飞溅容易对周围一定范围造成损伤,若模具周边有人停留则容易出现划伤的情况,故而在主体21的四周安装了第一感应器224和第二感应器232,其中第一感应器224安装在主体21的两个侧面上,两两相对,使得在下模20水平方向上一定范围内能够被感应,被感应的范围具体由第一感应器224从通孔223中伸出的长度决定,一般伸出长度在15-20cm之间,具体伸出长度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定,第二感应器232安装在主体21的两端,通过安壮柱将第二感应器232安装在主体21两端,两相邻第二感应器232间的范围为感应区域,第二感应器232能够感应主体21两端水平方向是否有人存在,通过第一感应器224和第二感应器232的配合,使得下模20四周都能够被感应器感应,确保四周无人后方才开始压模作业。
容纳槽24用于安置模板40,然后在模板40的上方安置片材进行压模,第一夹持组件25用于夹紧模板40的两端,具体的,第一夹持组件25包括了导槽251、滑块252和第一夹持柱253,通过滑块252在导槽251中的运动,调节第一夹持柱253的具体位置,使得第一夹持组件25能够更好的对模板40进行夹持,确保模板40不会出现滑动的情况。
第二夹持组件26用于固定模板40的侧面,具体为第二夹持组件26包括凹槽261、支撑块262和第二夹持柱263,通过第二夹持柱263对模板40的侧面进行进一步的固定操作,确保模板40在压模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晃动。
导向组件27用于对片材进行导向,使得片材能够很好的进入模板40上方,且不会出现片材歪斜的情况,具体的,导向组件27包括了连接块271、底板272和导向柱273,连接块271和主体21连接,底板272与连接块271连接,导向柱273安装在底板272上,导向柱273分为了倾斜部2731和水平部2732,当片材需要放入模板40上时,片材首先通过倾斜部2731导向进入水平部2732,再掉落至容纳槽24中的模板40中,确保了片材不会出现歪斜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第一感应组件22和第二感应组件23,确保模具的四周一定范围能够被感应是否有人,确保模具在四周无人的情况下进行压模操作,通过设置第一夹持组件25和第二夹持组件26,使得模板40能够被稳固的夹持,不会在压模中出现晃动的情况,通过设置导向组件27,确保片材在进入容纳槽24中的模板40时不会出现歪斜的情况,确保压模的正常进行。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第一感应组件22包括基座221、安装板222、通孔223和第一感应器224,所述基座221的一侧与所述主体21连接,所述基座221的另一侧与所述安装板222连接,所述通孔223设于所述安装板222上,所述第一感应器224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223与所述基座221连接。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第二感应组件23包括安装柱231和第二感应器232,所述安装柱231设于所述主体21的两端,所述第二感应器232与所述安装柱231远离所述主体21的一侧连接。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25包括导槽251、滑块252和第一夹持柱253,所述导槽251设于所述容纳槽24的两端,所述滑块252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导槽251中,所述滑块252远离所述主体21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夹持柱253。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26包括凹槽261、支撑块262和第二夹持柱263,所述凹槽261设于所述容纳槽24的两侧,所述支撑块262设于所述容纳槽24中,所述第二夹持柱263设于所述支撑块262的顶部。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导向组件27包括连接块271、底板272和导向柱273,所述连接块271与所述容纳槽24的侧壁连接,所述底板272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块271远离所述容纳槽24的一侧连接,所述底板272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向柱273连接。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导向柱273包括倾斜部2731和水平部2732,所述水平部2732的一端与所述底板272连接,所述水平部2732的另一端与所述倾斜部2731连接。
更进一步的说明,还包括压块30,所述压块30设于所述下模20的四个角落,当所述上模10与所述下模20闭合时,所述压块30的顶部与所述上模10的底部接触。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用于汽车零部件模具的安全检测装置,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设于所述下模的上方;
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包括主体、第一感应组件、第二感应组件、容纳槽、第一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和导向组件,所述第一感应组件设于所述主体的两侧,所述第二感应组件设于所述主体的两端,所述容纳槽设于所述主体中部,所述第一夹持组件设于所述容纳槽的两端,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设于所述容纳槽的两侧,所述导向组件设于所述容纳槽的两侧,且所述导向组件位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靠近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零部件模具的安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组件包括基座、安装板、通孔和第一感应器,所述基座的一侧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基座的另一侧与所述安装板连接,所述通孔设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第一感应器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基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零部件模具的安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感应组件包括安装柱和第二感应器,所述安装柱设于所述主体的两端,所述第二感应器与所述安装柱远离所述主体的一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零部件模具的安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导槽、滑块和第一夹持柱,所述导槽设于所述容纳槽的两端,所述滑块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导槽中,所述滑块远离所述主体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夹持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零部件模具的安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凹槽、支撑块和第二夹持柱,所述凹槽设于所述容纳槽的两侧,所述支撑块设于所述容纳槽中,所述第二夹持柱设于所述支撑块的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零部件模具的安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包括连接块、底板和导向柱,所述连接块与所述容纳槽的侧壁连接,所述底板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块远离所述容纳槽的一侧连接,所述底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向柱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汽车零部件模具的安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包括倾斜部和水平部,所述水平部的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水平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倾斜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零部件模具的安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块,所述压块设于所述下模的四个角落,当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闭合时,所述压块的顶部与所述上模的底部接触。
CN202120817396.4U 2021-04-21 2021-04-21 用于汽车零部件模具的安全检测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8141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17396.4U CN214814165U (zh) 2021-04-21 2021-04-21 用于汽车零部件模具的安全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17396.4U CN214814165U (zh) 2021-04-21 2021-04-21 用于汽车零部件模具的安全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14165U true CN214814165U (zh) 2021-11-23

Family

ID=78765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17396.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814165U (zh) 2021-04-21 2021-04-21 用于汽车零部件模具的安全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141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92737B (zh) 一种可调工装模具及pcb板固定方法
CN205463917U (zh) 一种能自动调整冲压行程且能防止模具空压的冲压模具
CN218982876U (zh) 雨刮下安装支架落料冲孔成型翻边连续模具
CN214814165U (zh) 用于汽车零部件模具的安全检测装置
CN205798037U (zh) 一种自动化冲压设备
CN210690256U (zh) 一种电子产品的抗压和抗拉性能检测装置
CN210497992U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加工用精密模具
CN205008487U (zh) 侧整形模具
CN210098579U (zh) 一种自动整形设备及自动化生产线
CN209647393U (zh) 一种高精密五金冲压模具
CN209851673U (zh) 一种智能压力机
CN207982031U (zh) 一种导电板模具
CN207494284U (zh) 一种钢制品的连续冲压装置
CN217964487U (zh) 一种翻边模具的压料顶出装置
CN206695771U (zh) 金属胚料的检测机构
CN212760701U (zh) 一种模具顶料装置
CN110947794A (zh) 一种电子产品端子的整形机构
CN213584549U (zh) 一种可调节压接高度的全自动端子压接设备
CN209021559U (zh) 汽车进气阀门线圈筒子用端子压合设备
CN214184681U (zh) 一种汽车冲压模具检测工装装置
CN213728926U (zh) 一种电子元件的稳定制造模具
CN220446263U (zh) 一种金属制品加工夹持装置
CN216369905U (zh) 一种具有自动出料功能的五金件冲压装置
CN216465022U (zh) 一种高精度泡壳冷冲装置
CN210211150U (zh) 扣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1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