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76303U - 链盖组件、车架组件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链盖组件、车架组件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76303U
CN214776303U CN202120046896.2U CN202120046896U CN214776303U CN 214776303 U CN214776303 U CN 214776303U CN 202120046896 U CN202120046896 U CN 202120046896U CN 214776303 U CN214776303 U CN 2147763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in cover
hole
mounting hole
chain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4689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磊
张以胜
郑杰光
王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alo Pratt&whitne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unzhe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unzhe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unzhe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04689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763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763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763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链盖组件,包括用于包裹车辆的链条机构的链盖;连接至车架的至少两个紧固部件,每个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孔;设置在链盖上的与安装孔对应的通孔;利用紧固件与安装孔、通孔的配合,将链盖连接至固定部件;连接至车架的定位部件,具有定位孔,链盖的内侧具有与定位孔配合的定位柱;其中,至少一个固定部件对应链盖的大齿部,至少一个固定部件对应链盖的小齿部。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架组件和一种车辆,使用了上述链盖组件。本实用新型提升了车辆整体美观程度,提高了链盖安装效率和安装强度。

Description

链盖组件、车架组件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链盖组件、使用该链盖组件的车架组件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自行车一般采用链传动结构。在车架的中轴处设置有踏板,骑行者施加力在踏板上,带动大齿盘旋转,然后通过链条将动力传递给后轮转轴处的小齿盘,从而带动后轮转动,以驱动车辆前进。
为了保护链条以及大小齿盘,通常会在车辆设置一链盖,覆盖在链条和大小齿盘的外侧。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三颗螺丝将链盖锁固在车架上,即在链盖靠近大齿盘的一端,分别设置位于链盖上下侧的两颗螺丝,在车架中轴附近设置与之对应的取付;在链盖靠近小齿盘的一端设置一颗螺丝,然后在车架的后叉上设置与之对应的取付。
现有技术中使用的链盖与车架的固定结构,存在以下缺点:
1、靠近大齿盘处的位于上侧的螺丝露出在链盖外面,影响整体的美观,且容易钩住骑行者的服饰,存在骑行安全隐患;
2、连接于车架中轴附近的取付强度偏弱,容易变形,影响车辆使用寿命。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共享自行车、共享电动自行车逐渐流行,在全国各地随处可见,用户数量也大大增加,以上缺点所带来的影响更为显著。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链盖组件及车辆,提升了车辆整体的美观程度,提高了骑行安全性以及链盖的安装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链盖组件,包括:
链盖,用于包裹车辆的链条机构;
至少两个固定部件,连接至所述链盖,至少一个所述固定部件对应所述链盖的大齿部,至少一个所述固定部件对应所述链盖的小齿部;
定位部件,被配置为连接至所述车架;所述定位部件上具有定位孔,所述链盖具有与所述定位孔配合的定位柱。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所述固定部件包括第一固定部件,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对应所述链盖的所述大齿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件被配置为靠近所述车架的中轴安装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包括本体和第一安装部,所述本体被配置为靠近所述车架的所述中轴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至所述本体,所述第一安装部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链盖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的第一通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包括连接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至所述本体,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下方,所述第二安装部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链盖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对应的第二通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开口朝向所述链盖的右侧;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开口朝向所述链盖的下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所述固定部件还包括第二固定部件,所述第二固定部件对应所述链盖的所述小齿部,所述第二固定部件被配置为连接至所述车架的后叉的端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所述第二固定部件包括并行设置的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所述链盖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安装孔对应的第三通孔、与所述第四安装孔对应的第四通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所述固定部件还包括第三固定部件,所述第三固定部件对应所述链盖的所述小齿部,所述第三固定部件包括第五安装孔,所述链盖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五安装孔对应的第五通孔;所述第三固定部件被配置为连接至所述车架的所述后叉的端部,所述第三固定部件位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件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架组件,包括如上所述的链盖组件。
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链盖组件,或如上所述的车架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链盖组件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定位部件,在安装链盖时,能够先限定链盖的位置,使得链盖在连接紧固件之前,其通孔与安装孔基本对准,同时提供支撑作用,即使没有拧入紧固件,链盖也不会掉下来,从而可以提升链盖的安装效率;此外,在链盖安装完成后,定位部件与定位柱的配合,能够提升链盖的安装强度。
2、链盖在中轴安装孔处的紧固件,没有从链盖上侧向外露出,而是从右侧或下侧外露,处于视野盲区,不会影响整体美观;此外,在用户骑行过程中,这些紧固件也不会对用户的骑行造成干扰,有利于骑行安全。
3、链盖在后叉处的紧固件,形成三点固定结构,结构稳定可靠,有利于提升链盖的安装强度。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链盖组件与车架连接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链盖组件与车架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一固定部件和定位部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第二固定部件和第三固定部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链盖的外侧结构示意图;
图6是链盖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其中,100-链盖,101-主面板,102-侧壁,103-大齿部,104-小齿部,105-凹槽,106-第一通孔,107-第二通孔,108-第三通孔,109-第四通孔,110-第五通孔,111-定位柱,210-第一固定部件,211-本体,212-第一安装部,213-第一安装孔,214-连接部,215-第二安装部,216-第二安装孔,220-第二固定部件,221-第三安装孔,222-第四安装孔,230-第三固定部件,231-第五安装孔,240-定位部件,241-定位孔,300-车架本体,301-中轴安装孔,302-后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示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为了阐释的目的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可通过附图中没有具体示出的其他方式来实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链盖组件,用于与车辆的车架固定,以覆盖在车辆上的链条机构外,起到保护链条机构的作用。该链盖组件包括链盖100、至少两个固定部件以及设置在链盖100上的分别与固定部件对应的通孔。固定部件连接至车架,然后将紧固件穿过通孔后连接至固定部件,从而将链盖固定在车架上。
链条机构是现有技术中已有的任意一种使用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上的机构,起到传递动力的作用。一般来说,链条机构包括设置在车辆中轴处的大齿盘、设置在后轮转轴处的小齿盘、以及连接大齿盘和小齿盘且分别与大齿盘、小齿盘啮合的链条。
与链盖组件连接的车架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已有的任意一种结构,一般来说包括车架本体300、中轴安装孔301、后叉302。车架本体300用于安装座垫、车把、前叉、后叉302等部件。中轴安装孔301位于车架本体300下方,用于安装大齿盘。后叉302从车架本体300往后轮方向延伸,其端部用于安装后轮。
链盖100用于包裹链条机构,其形状与链条机构的形状匹配。链盖100的主体结构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已有的任意一种形式,其具体结构不够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以图1、图5和图6所示为例,链盖100包括主面板101和侧壁102。主面板101与大齿盘和小齿盘相对,遮挡链条机构的正面;侧壁102垂直于主面板101且沿着主面板101的边缘设置,遮挡链条机构的侧面。如图1所示,链盖100靠近大齿盘的一端为大齿部103,靠近小齿盘的一端为小齿部104。在大齿部103处,链盖100形成与大齿盘匹配的圆形部分。在小齿部104处,可以将链盖100形成与小齿盘匹配的圆形;也可以如图1所示,将链盖100处设置凹槽105,用于容纳小齿盘的转轴,小齿部104位于凹槽105上部的部分覆盖部分小齿盘,位于凹槽105下部的部分覆盖部分小齿盘。
固定部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即在链盖100的大齿部和小齿部处分别设置至少一个固定部件,从而将链盖100稳固地连接至车架上。固定部件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至车架,也可以通过紧固件连接至车架。设置在大齿部103处的固定部件,在连接紧固件后,紧固件从链盖100上外露的部分没有朝向链盖100的上侧,不会对骑行者造成干扰,也提高了整体美观程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固定部件包括设置在大齿部103处的第一固定部件210、设置在小齿部104处的第二固定部件220。第一固定部件210和第二固定部件220均与车架连接,第一固定部件210和第二固定部件220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孔,链盖100上设置有与安装孔对应的通孔,将紧固件穿过通孔后连接至安装孔,从而将链盖100固定在车架上;或者将紧固件穿过安装孔后连接至通孔。其中,第一固定部件210上的安装孔的开口方向朝向链盖100的右侧和/或下侧,即当将链盖100安装至第一固定部件210时,紧固件的外露部分位于链盖100的右侧和/或下部,从而不会对骑行者造成干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一固定部件210设置在车架的中轴安装孔301的右侧,即中轴安装孔301朝向车首的一侧,第一固定部件210包括本体211和第一安装部212。本体211连接至车架,可以通过焊接、紧固件或其他固定方式连接至车架。第一安装部212为从本体211往外延伸而形成的突出部。第一安装部21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213,第一安装孔213的开口朝向车首方向,链盖100的侧壁102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06,第一通孔106与第一安装孔213对应,此时第一通孔106大致位于链盖100的右侧(靠近车首的一侧)。第一安装部212可以位于链盖100内部,将紧固件穿过第一通孔106后连接至第一安装孔213内,第一安装孔213可以选用螺纹孔,紧固件选用螺丝,规格可以为M5;或者,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安装部212可以位于链盖100外部,将紧固件穿过第一安装孔213后连接至第一通孔106,此时,第一通孔106为螺纹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部件210可以包括连接部214和第二安装部215。本体211向下延伸而形成连接部214,即连接部214的一端与本体211连接;连接部214的另一端与第二安装部215连接;第二安装部215由从连接部214的端部往链盖100方向延伸而形成,与链盖100的下部对应;这里,链盖100的下部并不是要求必须在链盖100的正下方,也可以是右下侧。此时,第一固定部件210整体大致呈L形。第二安装部215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216,在链盖100侧壁102上设置有与第二安装孔216对应的第二通孔107,第二通孔107位于第一通孔106的下方。当链盖100安装至第二安装部215时,第二安装部215位于链盖100的内侧,将紧固件穿过第二通孔107后连接至第二安装孔216内,第二安装孔216可以选用螺纹孔,紧固件选用螺丝,规格可以为M5;或者,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安装部215位于链盖100的外侧,将紧固件穿过第二安装孔216后连接至第二通孔107,则第二通孔107为螺纹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4所示,第二固定部件220设置在后叉302的端部(用于安装后轮转轴的位置)。第二固定部件220从后叉302的端部向上突出,可以是板状结构。在第二固定部件220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221和第四安装孔222,第三安装孔221和第四安装孔222可以横向或纵向并排设置,在链盖100上分别设置与第三安装孔221、第四安装孔222对应的第三通孔108和第四通孔109。第二固定部件220可以位于链盖100的上部或者下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5所示,第三安装孔221和第四安装孔222的开口可以朝向链盖100的主面板101,在主面板101上设置有对应的第三通孔108和第四通孔109。通过将紧固件分别穿过第三通孔108、第四通孔109后连接至第三安装孔221、第四安装孔222,从而将链盖100连接至第二固定部件220,第二固定部件220位于链盖100内侧。第三安装孔221、第四安装孔222可以为螺纹孔,紧固件选用螺丝。应当理解,第二固定部件220上也可以仅设置一个安装孔。还应当理解,第二固定部件220上的安装孔可以设置为朝向链盖100的侧壁102方向,然后在链盖100的侧壁102上开设对应的通孔,例如,在第二固定部件220设置往外突出的安装部,在安装部上设置安装孔,此时,第二固定部件220呈L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4所示,还包括第三固定部件230,第三固定部件230设置在后叉302的端部,且与第二固定部件220相对设置,即,第二固定部件220位于后叉302的上侧,则第三固定部件230位于后叉302的下侧,反之亦可。第三固定部件230上可以设置至少一个安装孔,例如,第三固定部件230上设置有第五安装孔231。和第二固定部件220一样,第五安装孔231的开口可以朝向链盖100的主面板101方向,然后在主面板101上设置对应的第五通孔110;也可以将第五安装孔231的开口设置为朝向链盖100的侧壁102,然后在侧壁102上设置对应的通孔,即在第三固定部件230上设置往外突出的安装部,在安装部上设置安装孔,此时,第三固定部件230呈L形。通过第三固定部件230,链盖100上靠近后叉302端部的小齿部处通过三个紧固件固定至车架上,这个三个紧固件的安装位置形成一个三角形,从而提高了链盖100的安装强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3所示,还包括定位部件240。定位部件240连接至车架且位于中轴安装孔301的上侧。定位部件240上设置有定位孔241,在链盖100的侧壁102的内侧上设置有对应的定位柱111(参见图6)。在安装链盖100时,可以先将定位柱111对准定位孔241,然后从定位孔241的上方插入到定位孔241中。此时,一方面,在定位部件240的限定下,链盖100的安装位置大体上能够被确定,即链盖100此时覆盖了链条机构,且链盖100上的各个通孔分别与对应的固定部件上的安装孔是基本对准的;另一方面,定位柱111从上方插入到定位孔241中,可以起到支撑作用,在没有拧入螺丝前,链盖100也不会从车架上掉下来。然后再将螺丝分别拧入对应的安装孔或通孔中。通过设置定位部件240,在安装链盖100时,无需施加外力,就可以使得链盖100保持在安装位置,且保证了链盖100的通孔与对应的固定部件的安装孔基本对准,有利于提高链盖100的安装效率。此外,当将螺丝等紧固件都安装完成后,定位柱111与定位孔241之间的配合,也形成了对链盖100的紧固作用,即相当于一个紧固件,能够进一步提高链盖100与车架之间的安装强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架组件,如图2所示,包括如上所述的链盖组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链盖100组件。该车辆可以是自行车、电动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链盖100组件,链盖100在中轴安装孔301处的螺丝,没有从链盖100上侧向外露出,而是从右侧或下侧外露,处于视野盲区,不会影响整体美观;此外,在用户骑行过程中,这些螺丝也不会对用户的骑行造成干扰,有利于骑行安全。链盖100在后叉302处的螺丝,形成三点固定结构,结构稳定可靠,有利于提升链盖100的安装强度。通过设置定位部件240,可以提高链盖100的安装效率,同时进一步提升了链盖100的安装强度。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链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链盖(100);
至少两个固定部件,连接至所述链盖(100),至少一个所述固定部件对应所述链盖(100)的大齿部(103),至少一个所述固定部件对应所述链盖(100)的小齿部(104);
定位部件(240),被配置为连接至车辆的车架;所述定位部件(240)上具有定位孔(241),所述链盖(100)具有与所述定位孔(241)配合的定位柱(1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包括第一固定部件(210),所述第一固定部件(210)对应所述链盖(100)的所述大齿部(103),所述第一固定部件(210)被配置为靠近所述车架的中轴安装孔(30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链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件(210)包括本体(211)和第一安装部(212),所述本体(211)被配置为靠近所述车架的所述中轴安装孔(301),所述第一安装部(212)连接至所述本体(211),所述第一安装部(21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213);所述链盖(10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213)对应的第一通孔(106)。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链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件(210)包括连接部(214)和第二安装部(215),所述连接部(214)的一端连接至所述本体(211),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安装部(215),所述第二安装部(215)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部(212)的下方,所述第二安装部(215)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216),所述链盖(10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安装孔(216)的对应的第二通孔(107)。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链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213)的开口朝向所述链盖(100)的右侧;所述第二安装孔(216)的开口朝向所述链盖(100)的下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还包括第二固定部件(220),所述第二固定部件(220)对应所述链盖(100)的所述小齿部(104),所述第二固定部件(220)被配置为连接至所述车架的后叉(302)的端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链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件(220)包括并行设置的第三安装孔(221)和第四安装孔(222),所述链盖(10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安装孔(221)对应的第三通孔(108)、与所述第四安装孔(222)对应的第四通孔(109)。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链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还包括第三固定部件(230),所述第三固定部件(230)对应所述链盖(100)的所述小齿部(104),所述第三固定部件(230)包括第五安装孔(231),所述链盖(10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五安装孔(231)对应的第五通孔(110);所述第三固定部件(230)被配置为连接至所述车架的所述后叉(302)的端部,所述第三固定部件(230)位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件(220)的下方。
9.一种车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链盖组件。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链盖组件,或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架组件。
CN202120046896.2U 2021-01-08 2021-01-08 链盖组件、车架组件以及车辆 Active CN2147763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46896.2U CN214776303U (zh) 2021-01-08 2021-01-08 链盖组件、车架组件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46896.2U CN214776303U (zh) 2021-01-08 2021-01-08 链盖组件、车架组件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76303U true CN214776303U (zh) 2021-11-19

Family

ID=787461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46896.2U Active CN214776303U (zh) 2021-01-08 2021-01-08 链盖组件、车架组件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763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32708B2 (ja) 車両用ドアのアウトハンドル装置
EP2285657A1 (en) Handlebar for a bicycle
JP2007015422A (ja) 電動自転車
KR20010091942A (ko) 스쿠터형 차량의 물품수납구조
JP4188167B2 (ja) ハンドルロック機構付きキーシリンダ装置を備えた車両
WO2019177001A1 (ja) ケースの取付構造及び電動自転車
JP2003306180A (ja)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シートロック装置及びグラブレールの取り付け構造
CN214776303U (zh) 链盖组件、车架组件以及车辆
US20060003870A1 (en) Chain guard arrangement for spinning bikes
JPH1199978A (ja) 電動補助自転車
JP3321673B2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
JPH1199974A (ja) 電動補助自転車
JP3365003B2 (ja) 電動式スクータ型車両のパワーユニット
US20030224891A1 (en) Chain casing for a bicycle
CN114302845B (zh) 自行车驱动系统及套件
JP2009096309A (ja) 自動二輪車の小物入れ
JPH0616166A (ja) 自動二輪車のカウリング装置
JP2000006872A (ja) 車両における操向ハンドル装置
JPH0133391B2 (zh)
JP2021183442A (ja) 自転車用バッテリーホルダー、自転車用バッテリー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自転車
CN210239361U (zh) 执手模块组件
JPS629190Y2 (zh)
JP6140744B2 (ja) 自動二輪車の後部構造
JP6405057B2 (ja) 自動二輪車用シートばね構造
CN218400813U (zh) 一种踏板摩托车行李箱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501, building 1, No. 898 Xiuwen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199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Halo Pratt&Whitne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501, building 1, No. 898 Xiuwen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199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JUNZHENG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