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53578U - 簧片结构、推动卡以及电磁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簧片结构、推动卡以及电磁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53578U
CN214753578U CN202120373042.5U CN202120373042U CN214753578U CN 214753578 U CN214753578 U CN 214753578U CN 202120373042 U CN202120373042 U CN 202120373042U CN 214753578 U CN214753578 U CN 2147535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movable spring
reed
spring
sta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7304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樊亚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Hongfa Electroacoust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Hongfa Electroacoust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Hongfa Electroacoust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Hongfa Electroacoust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7304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535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535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535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簧片结构,包括静簧片部分和动簧片部分,还包括有动簧焊片部分,动簧焊片部分包括动簧焊片和动簧焊片引出脚,动簧焊片与动簧片并行布置,动簧焊片的一端端部为向静簧片所在侧方向弯折、延伸的第一弯折部,动簧片的另一端端部为向静簧片所在侧方向弯折、延伸的第二弯折部,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彼此贴合并固定连接,增长固定连接一起的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的整体长度,便能够增加电流流过动簧片与动簧焊片的有效距离,动簧焊片的另一端端部连接有动簧焊片引出脚;其中,动簧片的另一端端部位于静触点与动触点之间连线的一侧,静簧片的另一端端部、动簧焊片的另一端端部均位于静触点与动触点之间连线的另一侧。

Description

簧片结构、推动卡以及电磁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簧片结构、推动卡以及电磁继电器。
背景技术
参见图1所示:为推杆式超小型电磁继电器。其工作原理为:当线圈引脚5两端通电后,线圈6的激磁电流会产生磁通,磁通通过铁芯8、衔铁9、轭铁10和工作气隙组成的磁路,并在工作气隙产生电磁吸力。当激磁电流上升达到某一值时,电磁吸力大于动簧片101产生的反力,衔铁9带动推动卡4推动动簧片101向静簧片201方向偏移,使动触点102向静触点202有效接触;当激磁电流减小到一定值时,电磁吸力小于动簧片101产生的反力,衔铁9回到初始状态,动触点102与常开静触点202断开。其中,压簧11用于固定衔铁9,线圈6通过线圈架7安装在底座12上;推动卡4的左、右两端端面上均设置有推动凸起,左端面上的推动凸起置于动簧片中间位置处的安装孔内,右端面上的推动凸起置于衔铁9上的安装孔内。
其工作过程中,动簧片101、静簧片201为一类似平行导线结构,当动触点102、静触点202接通后,动簧片101、静簧片201瞬时通过一个较大电流,动簧片101、静簧片201因受到相反方向的安培力作用,会导致闭合的静触点202和动触点102有瞬间弹开的风险,理论上通过的电流越大,两簧片(动簧片101、静簧片201)受到的安培力就越大,弹开的风险也就越高,触点(动触点102和静触点202)弹开会导致控制回路存在瞬间断电的风险。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一种能够抵抗短路电流的磁保持继电器”(专利号CN201611051945.1 公告日:20170315 ),包括磁路系统、接触系统和推动机构,动簧部分包括动触点、动簧片和动簧引出片,动簧引出片设在动簧片的厚度方向的且是背离动触点的一侧;静簧部分包括静触点、静簧片和静簧引出片,静簧引出片也设在动簧片的厚度方向的且是背离动触点的一侧,使得流经静簧引出片的电流方向也与流经动簧片的电流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增大产品的外形尺寸和不增加线圈控制部分的功耗的基础上,利用所形成的二倍短路电流在动簧片产生的电磁斥力来共同抵抗一倍短路电流在动、静触点间产生的电动斥力,从而大大提高动、静触头闭合的压力,以抵抗短路电流并满足产品对结构简单、紧凑和小型化的要求。从结构上分析,在不增大产品的外形尺寸的基础上,无法增大电流流过动簧片与动簧引出片的有效距离,便不能够再进一步增加动簧片上的电磁斥力来抵抗电流在动、静触点间产生的电动斥力。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增加电流流过动簧片与动簧焊片的有效距离,进一步增加动簧片上的电磁斥力来抵抗电流在动触点与静触点之间产生的电动斥力的簧片结构、推动卡以及电磁继电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簧片结构,包括静簧片部分和动簧片部分,所述静簧片部分包括静簧片、静触点和静簧片引出脚,所述静簧片的一端端部连接有静触点、另一端端部连接有静簧片引出脚,所述动簧片部分包括动簧片和动触点,所述动簧片的一端端部连接有动触点,且所述静触点与所述动触点能够相互对应、配合,所述簧片结构还包括有动簧焊片部分,所述动簧焊片部分包括动簧焊片和动簧焊片引出脚,所述动簧焊片与所述动簧片并行布置,所述动簧焊片的一端端部为向所述静簧片所在侧方向弯折、延伸的第一弯折部,所述动簧片的另一端端部为向所述静簧片所在侧方向弯折、延伸的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彼此贴合并固定连接,当增长固定连接一起的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整体长度时,能够增加电流流过所述动簧片与所述动簧焊片的有效距离,所述动簧焊片的另一端端部连接有动簧焊片引出脚;其中,所述动簧片的另一端端部位于所述静触点与所述动触点之间连线的一侧,所述静簧片的另一端端部、所述动簧焊片的另一端端部均位于所述静触点与所述动触点之间连线的另一侧。
当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彼此贴合并固定连接在一起以后,受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配合作用,所述动簧片动触点靠近所述动簧焊片所在侧的动触点部分贴合在所述动簧焊片靠近所述动簧片所在侧的侧面上,所述动簧焊片与所述静簧片并行布置,所述动簧片位于所述静簧片与所述动簧焊片之间。
所述动簧焊片分成上、中、下三段,上段动簧焊片即为第一弯折部,一侧边缘为向所述静簧片所在侧方向延伸的延伸侧边缘,对应另一侧边缘为弯折侧边缘;中段动簧焊片的上边缘与所述上段动簧焊片的弯折侧边缘连接;下段动簧焊片的宽度大于所述中段动簧焊片的宽度,上边缘的中间位置处通过第一阶梯过渡段与所述中段动簧焊片的下边缘连接,下边缘的一侧位置处连接有向下延伸的动簧焊片引出脚。
进一步,所述中段动簧焊片所在的平面与所述下段动簧焊片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且不重叠。
更进一步,所述下段动簧焊片靠近所述静簧片的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起卡紧作用的凸起部;所述下段动簧焊片远离所述动簧焊片引出脚的侧边的中段位置处设置有卡紧凸起部,所述下段动簧焊片远离所述动簧焊片引出脚的侧边与所述下段动簧焊片下边缘的交接处设置成圆角。
所述动簧片分成上、中、下三段,上段动簧片即为第二弯折部,一侧边缘为向所述静簧片所在侧方向延伸的延伸侧边缘,对应另一侧边缘为弯折侧边缘,
中段动簧片的上边缘与所述上段动簧片的弯折侧边缘连接,下段动簧片上连接有动触点,所述下段动簧片的宽度大于所述中段动簧片的宽度,上边缘的中间位置处与所述中段动簧片的下边缘连接,上边缘的两侧位置处分别具有一片向上延伸的导向片,所述导向片的延伸端端部向所述静簧片所在侧方向偏折、倾斜,所述导向片上开设有助推孔。
所述静簧片分成上、下两段,上段静簧片上连接有静触点,下段静簧片的宽度大于所述上段静簧片的宽度,上边缘的中间位置处通过第二阶梯过渡段与所述上段静簧片的下边缘连接,下边缘的一侧位置处连接有向下延伸的静簧片引出脚,并且所述下段静簧片所在的平面与所述上段静簧片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且不重叠。
进一步,所述下段静簧片靠近所述动簧片的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起卡紧作用的凸起部。
一种推动卡,包括推动卡本体,所述推动卡本体一端端面的前、后两侧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一条凸沿,两条所述凸沿之间形成用于让位任意一项上述簧片结构中动簧焊片的让位槽,每条凸沿上设置有一根匹配于上述簧片结构中助推孔的第一助推凸起;所述推动卡本体的另一端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助推凸起。
一种电磁继电器,所述电磁继电器包括任意一项上述的簧片结构和上述的推动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能够增加电流流过动簧片与动簧焊片的有效距离,进一步增加动簧片上的电磁斥力来抵抗电流在动触点与静触点之间产生的电动斥力。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下段动簧焊片上设计凸起部、卡紧凸起部以及圆角的设计,一方面,利用下段动簧焊片上设计凸起部和卡紧凸起部,使动簧焊片卡接更牢固;另一方面,利用圆角的处理,动簧焊片卡接过程中,避免产生插装毛屑。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动簧片上设置导向片的设计,一方面,推动卡由上至下安装时,推动卡会挤压所述导向片向所述静簧片所在侧方向偏移、倾斜,方便推动卡的第一助推凸起由上至下滑入到导向片的助推孔内,同时,第二助推凸起也能够顺利地滑入到衔铁上对应的安装孔内;另一方面,使推动卡与动簧片更加紧凑、空间利用率更高。
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推动卡上设置让位槽的设计,在推动卡推动动簧片的过程中,让位槽会逐渐靠近动簧焊片,直至动簧焊片置于让位槽内,保证第一助推凸起有足够地、有效地推动距离使推动动簧片的动触点与静簧片的静触点闭合,避免动簧焊片干扰推动卡推动动簧片的动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簧片结构的立体图;
图3为图2的右视图;
图4为动簧焊片的立体图;
图5为动簧片的立体图;
图6为静簧片的立体图;
图7为推动卡的立体图;
图8为图7的俯视图;
图9为电磁继电器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1—动簧片部分;101—动簧片;1011—上段动簧片;1012—中段动簧片;1013—下段动簧片;1014—导向片;1015—助推孔;102—动触点;2—静簧片部分;201—静簧片;2011—上段静簧片;2012—第二阶梯过渡段;2013—下段静簧片;2014—凸起部;202—静触点;203—静簧片引出脚;3—动簧焊片部分;301—动簧焊片;3011—上段动簧焊片;3012—中段动簧焊片;3013—第一阶梯过渡段;3014—下段动簧焊片;3015—凸起部;3016—卡紧凸起部;3017—圆角;302—动簧焊片引出脚;4—推动卡;401—推动卡本体;402—凸沿;403—让位槽;404—第一助推凸起;405—第二助推凸起;5—线圈引脚;6—线圈;7—线圈架;8—铁芯;9—衔铁;10—轭铁;11—压簧;12—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介媒体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下面结合多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阐述。
参见图2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簧片结构,包括动簧片部分1和静簧片部分2。
所述静簧片部分2包括静簧片201、静触点202和静簧片引出脚203,所述静簧片的一端端部连接有静触点202、另一端端部连接有静簧片引出脚203,所述动簧片部分1包括动簧片101和动触点102,所述动簧片101的一端端部连接有动触点102,且所述静触点202与所述动触点102能够相互对应、配合。
所述簧片结构还包括有动簧焊片部分3,所述动簧焊片部分3包括动簧焊片301和动簧焊片引出脚302,所述动簧焊片301与所述动簧片101并行布置。
所述动簧焊片301的一端端部为向所述静簧片201所在侧方向弯折、延伸的第一弯折部,所述动簧片101的另一端端部为向所述静簧片201所在侧方向弯折、延伸的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彼此贴合并固定连接(例如,焊接连接、铆接连接等),当增长固定连接一起的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整体长度时(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整体长度根据实际电磁继电器确定),能够增加电流流过所述动簧片101与所述动簧焊片301的有效距离;所述动簧焊片301的另一端端部连接有动簧焊片引出脚302;其中,所述动簧片101的另一端端部位于所述静触点202与所述动触点102之间连线的一侧,所述静簧片201的另一端端部、所述动簧焊片301的另一端端部均位于所述静触点202与所述动触点102之间连线的另一侧。
本实施例能够增加电流流过动簧片101与动簧焊片301的有效距离,进一步增加动簧片101上的电磁斥力来抵抗电流在动触点102与静触点202之间产生的电动斥力。
本实施例中,动触点102的背面与所述动簧焊片301贴合,当动触点102与静触点202贴合在一起时,所述动触点102与所述动簧焊片301分离,且所述动簧片101与所述动簧焊片301之间只有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彼此贴合在一起。
当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彼此贴合并固定连接在一起以后,受所述第一弯折部(例如,第一弯折部的弯折角度为90°)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第一弯折部的弯折角度为91°)的配合作用,所述动簧片101动触点102靠近所述动簧焊片301所在侧的动触点部分贴合在所述动簧焊片301靠近所述动簧片101所在侧的侧面上(当动触点102与静触点202有效接触时,所述动簧片101的动触点102与所述动簧焊片301分开),保证动触点102、静触点202之间间隙稳定。所述动簧焊片301与所述静簧片201并行布置,所述动簧片101位于所述静簧片201与所述动簧焊片301之间。
所述动簧焊片301分成上、中、下三段(本实施例中,上段动簧焊片3011、中段动簧焊片3012、第一阶梯过渡段3013和下段动簧焊片3014为一体成型),上段动簧焊片3011即为第一弯折部,一侧边缘为向所述静簧片201所在侧方向延伸的延伸侧边缘,对应另一侧边缘为弯折侧边缘;中段动簧焊片3012的上边缘与所述上段动簧焊片3011的弯折侧边缘连接;下段动簧焊片3014的宽度大于所述中段动簧焊片3012的宽度,上边缘的中间位置处通过第一阶梯过渡段3013与所述中段动簧焊片3012的下边缘连接,下边缘的一侧位置处连接有向下延伸的动簧焊片引出脚302。
进一步,所述中段动簧焊片3012所在的平面与所述下段动簧焊片3014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且不重叠。
更进一步,所述下段动簧焊片3014靠近所述静簧片201的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起卡紧作用的凸起部3015;所述下段动簧焊片3014远离所述动簧焊片引出脚302的侧边的中段位置处设置有卡紧凸起部3016,所述下段动簧焊片3014远离所述动簧焊片引出脚302的侧边与所述下段动簧焊片3014下边缘的交接处设置成圆角3017。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下段动簧焊片3014上设计凸起部3015、卡紧凸起部3016以及圆角3017的设计,一方面,利用下段动簧焊片3014上设计凸起部3015和卡紧凸起部3016,使动簧焊片301卡接更牢固;另一方面,利用圆角3017的处理,动簧焊片301卡接过程中,避免产生插装毛屑。
所述动簧片101分成上、中、下三段(本实施例中,上段动簧片1011、中段动簧片1012和下段动簧片1013为一体成型),上段动簧片1011即为第二弯折部,一侧边缘为向所述静簧片201所在侧方向延伸的延伸侧边缘,对应另一侧边缘为弯折侧边缘,中段动簧片1012的上边缘与所述上段动簧片1011的弯折侧边缘连接,下段动簧片1013上连接有动触点102(下段动簧片1013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动触点安装孔,用于安装动触点102),所述下段动簧片1013的宽度大于所述中段动簧片1012的宽度,上边缘的中间位置处与所述中段动簧片1012的下边缘连接,上边缘的两侧位置处分别具有一片向上延伸的导向片1014,所述导向片1014的延伸端端部向所述静簧片201所在侧方向偏折、倾斜,所述导向片1014上开设有助推孔1015。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动簧片101上设置导向片1014的设计,一方面,推动卡4由上至下安装时,推动卡4会挤压所述导向片1014向所述静簧片201所在侧方向偏移、倾斜,方便推动卡4的第一助推凸起404由上至下滑入到导向片1014的助推孔1015内,同时,第二助推凸起405也能够顺利地滑入到衔铁上对应的安装孔内;另一方面,使推动卡4与动簧片101更加紧凑、空间利用率更高。
所述静簧片201分成上、下两段(本实施例中,上段静簧片2011、第二阶梯过渡段2012和下段静簧片2013为一体成型),上段静簧片2011上连接有静触点202(上段静簧片2011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静触点安装孔,用于安装静触点202),下段静簧片2013的宽度大于所述上段静簧片的宽度,上边缘的中间位置处通过第二阶梯过渡段2012与所述上段静簧片2011的下边缘连接,下边缘的一侧位置处连接有向下延伸的静簧片引出脚203,并且所述下段静簧片201所在的平面与所述上段静簧片2011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且不重叠。
进一步,所述下段静簧片2013靠近所述动簧片的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起卡紧作用的凸起部2014。
参见图7和图8所示:一种推动卡,所述推动卡4包括推动卡本体401,所述推动卡本体401一端端面的前、后两侧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一条凸沿402,两条所述凸沿402之间形成上述簧片结构中动簧焊片301的让位槽403,每条凸沿402上设置有一根匹配于上述簧片结构中助推孔1015的第一助推凸起404;所述推动卡本体401的另一端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助推凸起405(该第二助推凸起405与衔铁上对应的安装孔配合,衔铁动作时,通过第二助推凸起405带动推动卡本体401以及第一助推凸起404动作)。
本实施例中,通过推动卡4上设置让位槽403的设计,在推动卡4推动动簧片101的过程中,让位槽403会逐渐靠近动簧焊片301,直至动簧焊片301置于让位槽403内,保证第一助推凸起404有足够地、有效地推动距离使推动动簧片101的动触点102与静簧片201的静触点202闭合,避免动簧焊片301干扰推动卡4推动动簧片101的动作。
参见图9所示:一种电磁继电器,所述电磁继电器包括上述的簧片结构和上述的推动卡4,还包括线圈引脚5、线圈6、线圈架7、铁芯8、衔铁9、轭铁10、压簧11和底座1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宗旨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簧片结构,包括静簧片部分和动簧片部分,
所述静簧片部分包括静簧片、静触点和静簧片引出脚,所述静簧片的一端端部连接有静触点、另一端端部连接有静簧片引出脚,所述动簧片部分包括动簧片和动触点,所述动簧片的一端端部连接有动触点,且所述静触点与所述动触点能够相互对应、配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簧片结构还包括有动簧焊片部分,所述动簧焊片部分包括动簧焊片和动簧焊片引出脚,所述动簧焊片与所述动簧片并行布置,
所述动簧焊片的一端端部为向所述静簧片所在侧方向弯折、延伸的第一弯折部,所述动簧片的另一端端部为向所述静簧片所在侧方向弯折、延伸的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彼此贴合并固定连接,当增长固定连接一起的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整体长度时,能够增加电流流过所述动簧片与所述动簧焊片的有效距离,
所述动簧焊片的另一端端部连接有动簧焊片引出脚;
其中,所述动簧片的另一端端部位于所述静触点与所述动触点之间连线的一侧,所述静簧片的另一端端部、所述动簧焊片的另一端端部均位于所述静触点与所述动触点之间连线的另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簧片结构,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彼此贴合并固定连接在一起以后,受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配合作用,所述动簧片动触点靠近所述动簧焊片所在侧的动触点部分贴合在所述动簧焊片靠近所述动簧片所在侧的侧面上,
所述动簧焊片与所述静簧片并行布置,所述动簧片位于所述静簧片与所述动簧焊片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簧片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簧焊片分成上、中、下三段,
上段动簧焊片即为第一弯折部,一侧边缘为向所述静簧片所在侧方向延伸的延伸侧边缘,对应另一侧边缘为弯折侧边缘;
中段动簧焊片的上边缘与所述上段动簧焊片的弯折侧边缘连接;
下段动簧焊片的宽度大于所述中段动簧焊片的宽度,上边缘的中间位置处通过第一阶梯过渡段与所述中段动簧焊片的下边缘连接,下边缘的一侧位置处连接有向下延伸的动簧焊片引出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簧片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段动簧焊片所在的平面与所述下段动簧焊片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且不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簧片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段动簧焊片靠近所述静簧片的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起卡紧作用的凸起部;
所述下段动簧焊片远离所述动簧焊片引出脚的侧边的中段位置处设置有卡紧凸起部,所述下段动簧焊片远离所述动簧焊片引出脚的侧边与所述下段动簧焊片下边缘的交接处设置成圆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簧片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簧片分成上、中、下三段,
上段动簧片即为第二弯折部,一侧边缘为向所述静簧片所在侧方向延伸的延伸侧边缘,对应另一侧边缘为弯折侧边缘,
中段动簧片的上边缘与所述上段动簧片的弯折侧边缘连接,
下段动簧片上连接有动触点,所述下段动簧片的宽度大于所述中段动簧片的宽度,上边缘的中间位置处与所述中段动簧片的下边缘连接,上边缘的两侧位置处分别具有一片向上延伸的导向片,所述导向片的延伸端端部向所述静簧片所在侧方向偏折、倾斜,所述导向片上开设有助推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簧片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簧片分成上、下两段,
上段静簧片上连接有静触点,
下段静簧片的宽度大于所述上段静簧片的宽度,上边缘的中间位置处通过第二阶梯过渡段与所述上段静簧片的下边缘连接,下边缘的一侧位置处连接有向下延伸的静簧片引出脚,并且所述下段静簧片所在的平面与所述上段静簧片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且不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簧片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段静簧片靠近所述动簧片的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起卡紧作用的凸起部。
9.一种推动卡,包括推动卡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卡本体一端端面的前、后两侧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一条凸沿,两条所述凸沿之间形成用于让位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簧片结构中动簧焊片的让位槽,每条凸沿上设置有一根匹配于权利要求6中所述簧片结构中助推孔的第一助推凸起;所述推动卡本体的另一端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助推凸起。
10.一种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继电器包括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簧片结构和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推动卡。
CN202120373042.5U 2021-02-18 2021-02-18 簧片结构、推动卡以及电磁继电器 Active CN2147535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73042.5U CN214753578U (zh) 2021-02-18 2021-02-18 簧片结构、推动卡以及电磁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73042.5U CN214753578U (zh) 2021-02-18 2021-02-18 簧片结构、推动卡以及电磁继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53578U true CN214753578U (zh) 2021-11-16

Family

ID=78589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73042.5U Active CN214753578U (zh) 2021-02-18 2021-02-18 簧片结构、推动卡以及电磁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535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83405B1 (en) Terminal for electric connector for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9437382B2 (en) Electromagnet device and electromagnetic relay using the same
JP4116022B2 (ja) 電磁リレー
EP1298691A1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US6855010B1 (en) Terminal for electric connector for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JP4307182B2 (ja) 電磁継電器
JP6000719B2 (ja) 中継用コネクタ
CN214753578U (zh) 簧片结构、推动卡以及电磁继电器
CN218039045U (zh) 一种继电器
JP2020181814A (ja) 磁気ラッチングリレー
CN115547751A (zh) 具有高动作可靠性的继电器
CN212461534U (zh) 增加爬电距离的电磁继电器
JPH0654272U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210692450U (zh) 一种拍合式电磁继电器
CN219497675U (zh) 一种多触点间隙差动簧片及其电磁继电器
CN216015208U (zh) 一种电磁继电器的动簧片结构
CN213277961U (zh) 一种继电器
CN219873338U (zh) 高压直流接触器
CN218769301U (zh) 具有高动作可靠性的继电器
JPS6139332A (ja) 一点切りスイツチを有する有極電磁継電器
CN212570873U (zh) 小型化pcb继电器
CN219497672U (zh) 多触点动簧片及其电磁继电器
CN214336656U (zh) 一种工业继电器
CN219123534U (zh) 电连接器的定位结构
CN219626936U (zh) 一种端子组件以及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