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47639U - 引出线手动检测机构 - Google Patents

引出线手动检测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47639U
CN214747639U CN202120652191.5U CN202120652191U CN214747639U CN 214747639 U CN214747639 U CN 214747639U CN 202120652191 U CN202120652191 U CN 202120652191U CN 214747639 U CN214747639 U CN 2147476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 plate
connecting piece
outgoing line
bas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5219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齐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zhou Taiqua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zhou Taiqua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zhou Taiqua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zhou Taiqua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5219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476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476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476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检测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引出线手动检测机构,包括支架、底座、检具、连接件和限位杆;所述支架包括底板、背板和滑轨,所述背板垂直设置于底板上,所述滑轨平行于所述背板的长度长方并设置于背板的表面,所述背板上沿所述背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限位孔;所述底座设置于底板上,所述底座用于固定电机;所述检具设置于底座的上方并通过连接件与滑轨滑动连接;所述连接件对应于所述限位孔的位置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件通过限位杆依次穿过连接孔和限位孔,以固定于背板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有效提升对引出线的检测效率以及可有效防止引出线在检测过程中被检具所碰伤而引起的电机不良率的上升。

Description

引出线手动检测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检测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引出线手动检测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运行时,其转向助力主要通过转向电机所提供。现有的转向电机,其漆包线被引出后需要与ECU进行连接。由于电机引出的漆包线难以对其位置进行固定,使得在对引出线和ECU进行装配时容易发生错位,进而导致汽车转向助力失效,甚至可能导致车辆事故的发生。在现有技术中,对于漆包线位置的检测主要为人工通过手持检具套装来检测,由于通过手持检具套装使得其垂直度难以得到保证,容易引起引出线的变形和碰伤,同时由于检测过程为人工操作,容易产生误判等一系列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精准定位且可避免引出线弯曲、碰伤的引出线手动检测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引出线手动检测机构,所述引出线手动检测机构用于检测电机的引出线,包括支架、底座、检具、连接件和限位杆;
所述支架包括底板、背板和滑轨,所述背板垂直设置于底板上,所述滑轨平行于所述背板的长度长方并设置于背板的表面,所述背板上沿所述背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限位孔;
所述底座设置于底板上,所述底座用于固定电机;
所述检具设置于底座的上方并通过连接件与滑轨滑动连接;
所述连接件对应于所述限位孔的位置设置有连接孔;
所述连接件通过限位杆依次穿过连接孔和限位孔,以固定于背板上。
其中,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设置于检具上。
其中,所述滑轨设置为两个,两个的所述滑轨相互平行并设置于所述背板的同一表面上,所述限位孔设置于两个滑轨之间。
其中,所述检具为双层板状结构,所述检具的中央设置有定位通孔。
其中,所述底座包括圆形底盘、环形侧壁和多个的定位柱,所述环形侧壁设置于圆形底盘的边沿处,所述环形侧壁上设置有缺口,多个的所述定位柱设垂直设置于所述环形侧壁的顶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检具安装于连接件上,并通过连接件与滑轨滑动连接,以及通过限位杆对连接件的固定,以实现对检具的精准定位,有效防止在检测过程中,检具压弯引出线或碰伤引出线所引发的不良率上升,有效提高对引出线的检测安全性;本实用新型通过替换传统的手持式检具套装,有效提高对引出线的检测效率,减少人为误判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引出线手动检测机构的主视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引出线手动检测机构的侧视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引出线手动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检具的局部剖视图。
标号说明:1、支架;11、底板;12、背板;13、滑轨;14、限位孔;2、底座;21、圆形底盘;22、环形侧壁;23、缺口;24、定位柱;3、检具;31、定位通孔;32、检测块;321、第一阶梯面;322、第二阶梯面;323、检测孔;4、连接件;5、限位杆;6、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连接件、背板和限位柱的相互配合实现对检具的精准定位。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引出线手动检测机构,所述引出线手动检测机构用于检测电机的引出线,包括支架1、底座2、检具3、连接件4和限位杆5;所述支架1包括底板11、背板12和滑轨13,所述背板12垂直设置于底板11上,所述滑轨13平行于所述背板12的长度长方并设置于背板12的表面,所述背板12上沿所述背板1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限位孔14;所述底座2设置于底板11上,所述底座2用于固定电机;所述检具3设置于底座2的上方并通过连接件4与滑轨13滑动连接;所述连接件4对应于所述限位孔14的位置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件4通过限位杆5依次穿过连接孔和限位孔14,以固定于背板12上。
优选的,所述检具3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安装孔,每个安装孔内均套设有检测块32,所述检测块32的中央竖直设置有检测孔323,所述检测块32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阶梯面321和第二阶梯面322,所述第一阶梯面321低于第二阶梯面;所述检测块32用于检测引出线长度。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首先将电机安装于底座2上,并保持引出线轴向竖直向上;然后拔出限位杆5以通过连接件4带动检具3在滑轨13上朝向电机的方向移动,移动至预设位置时,停止移动连接件4并重新将限位杆5依次插入连接孔和对应的限位孔14内;此后,通过检具3对引出线的长度进行检测;更具体的,将引出线的自由端插入位于其正上方的检测块32的检测孔323内,当引出线的自由端处于第一阶梯面321和第二阶梯面322之间时,即认定引出线的长度符合标准公差之内;当人工检测完成,此时将连接件4恢复至原位,从底座2上拿出电机,完成对电机引出线的检测。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检具3安装于连接件4上,并通过连接件4与滑轨13滑动连接,以及通过限位杆5对连接件4的固定,以实现对检具3的精准定位,有效防止在检测过程中,检具3压弯引出线或碰伤引出线所引发的不良率上升,有效提高对引出线的检测安全性;通过对引出线的长度进行检测,有效防止由于引出线过短导致ECU接触不良,造成马达短路卡死,以及由于太长会与ECU碰撞变形,甚至发生焊接不牢、马达短路等现象。本实用新型通过替换传统的手持式检具3套装,有效提高对引出线的检测效率,减少人为误判风险。
进一步的,还包括手柄6,所述手柄6设置于检具3上。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在检具3上设置手柄6以方便使用者通过手柄6对检具3的位置进行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滑轨13设置为两个,两个的所述滑轨13相互平行并设置于所述背板12的同一表面上,所述限位孔14设置于两个滑轨13之间。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相互平行的滑轨13以提高连接件4在滑轨13上移动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检具3为双层板状结构,所述检具3的中央设置有定位通孔31。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在检具3的中央设置定位通孔31以实现通过检具3对电机的轴向进行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2包括圆形底盘21、环形侧壁22和多个的定位柱24,所述环形侧壁22设置于圆形底盘21的边沿处,所述环形侧壁22上设置有缺口23,多个的所述定位柱24设垂直设置于所述环形侧壁22的顶面上。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在环形侧壁22上设置缺口23,以方便使用者对电机进行拿取;通过在环形侧壁22的顶面上设置多个定位柱24,以实现通过定位柱24与电机上的定位孔相连接,对电机进行径向定位。
实施例一:
参照图1至图4,引出线手动检测机构,所述引出线手动检测机构用于检测电机的引出线,包括支架1、底座2、检具3、连接件4和限位杆5;所述支架1包括底板11、背板12和滑轨13,所述背板12垂直设置于底板11上,所述滑轨13平行于所述背板12的长度长方并设置于背板12的表面,所述背板12上沿所述背板1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限位孔14;所述底座2设置于底板11上,所述底座2用于固定电机;所述检具3设置于底座2的上方并通过连接件4与滑轨13滑动连接;所述连接件4对应于所述限位孔14的位置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件4通过限位杆5依次穿过连接孔和限位孔14,以固定于背板12上;所述检具3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安装孔,每个安装孔内均套设有检测块32,所述检测块32的中央竖直设置有检测孔323,所述检测块32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阶梯面321和第二阶梯面322,所述第一阶梯面321低于第二阶梯面;所述检测块32用于检测引出线长度;
所述引出线手动检测机构还包括手柄6,所述手柄6设置于检具3上;所述滑轨13设置为两个,两个的所述滑轨13相互平行并设置于所述背板12的同一表面上,所述限位孔14设置于两个滑轨13之间;所述检具3为双层板状结构,所述检具3的中央设置有定位通孔31;所述底座2包括圆形底盘21、环形侧壁22和多个的定位柱24,所述环形侧壁22设置于圆形底盘21的边沿处,所述环形侧壁22上设置有缺口23,多个的所述定位柱24设垂直设置于所述环形侧壁22的顶面上。
综上所述,通过将检具3安装于连接件4上,并通过连接件4与滑轨13滑动连接,以及通过限位杆5对连接件4的固定,以实现对检具3的精准定位,有效防止在检测过程中,检具3压弯引出线或碰伤引出线所引发的不良率上升,有效提高对引出线的检测安全性;本实用新型通过替换传统的手持式检具3套装,有效提高对引出线的检测效率,减少人为误判风险;通过在检具3的中央设置定位通孔31以实现通过检具3对电机的轴向进行定位;通过在环形侧壁22上设置缺口23,以方便使用者对电机进行拿取;通过在环形侧壁22的顶面上设置多个定位柱24,以实现通过定位柱24与电机上的定位通孔31相连接,对电机进行径向定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引出线手动检测机构,所述引出线手动检测机构用于检测电机的引出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底座、检具、连接件和限位杆;
所述支架包括底板、背板和滑轨,所述背板垂直设置于底板上,所述滑轨平行于所述背板的长度长方并设置于背板的表面,所述背板上沿所述背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限位孔;
所述底座设置于底板上,所述底座用于固定电机;
所述检具设置于底座的上方并通过连接件与滑轨滑动连接;
所述连接件对应于所述限位孔的位置设置有连接孔;
所述连接件通过限位杆依次穿过连接孔和限位孔,以固定于背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引出线手动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设置于检具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引出线手动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设置为两个,两个的所述滑轨相互平行并设置于所述背板的同一表面上,所述限位孔设置于两个滑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引出线手动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具为双层板状结构,所述检具的中央设置有定位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引出线手动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圆形底盘、环形侧壁和多个的定位柱,所述环形侧壁设置于圆形底盘的边沿处,所述环形侧壁上设置有缺口,多个的所述定位柱设垂直设置于所述环形侧壁的顶面上。
CN202120652191.5U 2021-03-31 2021-03-31 引出线手动检测机构 Active CN2147476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52191.5U CN214747639U (zh) 2021-03-31 2021-03-31 引出线手动检测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52191.5U CN214747639U (zh) 2021-03-31 2021-03-31 引出线手动检测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47639U true CN214747639U (zh) 2021-11-16

Family

ID=78598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52191.5U Active CN214747639U (zh) 2021-03-31 2021-03-31 引出线手动检测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476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65497U (zh) 自行车车架焊接专用工装
CN110588038A (zh) 压力机
CN214747639U (zh) 引出线手动检测机构
CN102927885A (zh) 接触式自动测距装置
CN212645671U (zh) 多螺纹孔自动检测工装
CN211332859U (zh) 汽车轮胎的检测维修设备
CN105823690A (zh) 工器具弯曲试验机
CN216747975U (zh) 一种芯片检测装置
CN210773843U (zh) 一种汽车后副车架零部件检测检具
CN210070898U (zh) 一种气囊尺寸检测设备
CN213701387U (zh) 一种t字形冲压件孔位检测机构
CN214933667U (zh) 一种自动翻转主轴
CN210071889U (zh) 电池电压检测装置
CN111735421A (zh) 多螺纹孔自动检测工装
CN212158426U (zh) 一种螺牙牙深检测仪
CN113251979A (zh) 一种汽车转向器齿条跨棒距尺寸自动检测仪器
CN218424235U (zh) 一种膜式空气弹簧缸体的自动检测分类装置
CN210638619U (zh) 右侧车下总成用的检具
CN219265995U (zh) 一种齿轮检验用硬度检测装置
CN212747622U (zh) 一种转向节中心孔外形检测装置
CN205352454U (zh) 一种轴向窜动及泄漏测试台
CN217859822U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用橡胶支架压入装置
CN219200253U (zh) 一种汽车防滚架的检具
CN213600042U (zh) 安全气囊螺母高度检测装置
CN216115718U (zh) 一种用于检测汽车头枕杆的检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