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47210U - 一种双炉膛工业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炉膛工业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47210U
CN214747210U CN202120107180.9U CN202120107180U CN214747210U CN 214747210 U CN214747210 U CN 214747210U CN 202120107180 U CN202120107180 U CN 202120107180U CN 214747210 U CN214747210 U CN 2147472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rth
furnace
body frame
partition plate
dou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0718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卫民
王超超
刘雷
何敏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Sante Furna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Sante Furna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Sante Furna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Sante Furna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10718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472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472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472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unnel Furna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炉膛工业炉,包括炉体框架,所述炉体框架为上下双层结构,炉体框架的上层设置有上炉膛,下层设置有下炉膛;所述上炉膛的外侧一端设置有控制柜;所述下炉膛的背面设置有热风循环装置;所述上炉膛与下炉膛之间还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可抽拉移动的隔板。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可抽拉隔板,在放入隔板时可实现上下两个炉膛分别单独控制所需不同的温度;在抽出隔板同时配合设置的热风循环装置使直角驱动电机驱动风轮转动,风轮转动可带动整个炉腔内的气流循环运动,达到腔体内温度均衡,使得加热烧结产品受热均匀,进而提高产品的合格率,给企业带来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双炉膛工业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炉膛工业炉。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工业炉一般均为一个炉膛的结构进行加热构件,为了满足不同用户对于热处理工艺及生产效率的需求,当需要加热不同构件时所需要的加热时间也会不同,此时就需要两个工业炉分别进行加热工作,这样的加热方式效率低下,同时也需要增加放置工业炉的空间才能放置其他炉体,同时也加了使用成本;同时在加热过程中因为炉体内加热温度均匀性达不到要求,所以会导致烧结产品的不合格率增加,进而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双炉膛工业炉。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炉膛工业炉,包括炉体框架,所述炉体框架为上下双层结构,炉体框架的上层设置有上炉膛,下层设置有下炉膛;所述上炉膛的外侧一端设置有控制柜;所述下炉膛的背面设置有热风循环装置;所述上炉膛与下炉膛之间还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可抽拉移动的隔板。
所述上炉膛与下炉膛的正面均设置有炉门,在上炉膛与下炉膛的内部均设置有等距排列的加热丝;所述炉门的一侧均设置有用于连接炉体框架的炉门合页,在炉门的另一侧均设置有炉门锁紧器。
所述热风循环装置包括直角驱动电机、连接轴和叶轮,直角驱动电机设置在下炉膛的背面外侧,并通过轴向设置的连接轴伸入下炉膛内,在连接轴的末端竖向设置有叶轮;所述叶轮设置在下炉膛加热丝的末端。
所述隔板为板状隔热材质,在隔板的外端连接设置为隔板板封;所述隔板板封外侧两端对称设置有隔板锁紧器。
所述控制柜与上炉膛和下炉膛通过电路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可抽拉隔板,在放入隔板时可实现上下两个炉膛分别单独控制所需不同的温度;在抽出隔板同时配合设置的热风循环装置使直角驱动电机驱动叶轮转动,叶轮转动可带动整个炉腔内的气流循环运动,达到腔体内温度均衡,使得加热烧结产品受热均匀,进而提高产品的合格率,给企业带来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中:1、炉体框架,2、上炉膛,3、下炉膛,4、控制柜,5、滑槽,6、隔板,6-1、隔板板封,7、炉门,8、加热丝,9、炉门合页,10、炉门锁紧器,11、直角驱动电机,12、连接轴,13、叶轮,14、隔板锁紧器。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双炉膛工业炉,包括炉体框架1,所述炉体框架1为上下双层结构,炉体框架1的上层设置有上炉膛2,下层设置有下炉膛3,上下层的设置同时节省了炉体的占地面积;所述上炉膛2的外侧一端设置有控制柜4;所述下炉膛3的背面设置有热风循环装置;所述上炉膛2与下炉膛3之间还设置有滑槽5;所述滑槽5内设置有可抽拉移动的隔板6;所述隔板6为板状隔热材质,在隔板6的外端连接设置为隔板板封6-1;所述隔板板封6-1外侧两端对称设置有隔板锁紧器14;通过上下炉膛之间设置的可抽拉移动的隔板6,在推入隔板6时上下炉膛被分为两个单独的个体,通过控制柜4的设定可以根据加工需要单独控制每个炉膛的温度达到分别设置,提高了热加工效率;所述上炉膛2与下炉膛3的正面均设置有炉门7,在上炉膛2与下炉膛3的内部均设置有等距排列的加热丝8;所述炉门7的一侧均设置有用于连接炉体框架1的炉门合页9,在炉门7的另一侧均设置有炉门锁紧器10,炉门锁紧器的设置提高了炉膛外侧的密封性;所述热风循环装置包括直角驱动电机11、连接轴12和叶轮13,直角驱动电机11设置在下炉膛3的背面外侧,并通过轴向设置的连接轴12伸入下炉膛3内,在连接轴12的末端竖向设置有叶轮13;所述叶轮13设置在下炉膛3的加热丝8末端;所述控制柜4与上炉膛2和下炉膛3通过电路连接;在需要加热大件工件时,可拿掉隔板6,装上隔板板封6-1,使上下炉膛成为一个整体,通过打开下炉膛设置的热风循环装置,叶轮13转动可带动整个炉腔内的气流循环运动,达到腔体内温度均衡,使得加热烧结产品受热均匀,进而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连通外部电源,当需要加热小型烧结产品时,提前将隔板6推入滑槽5内,并锁紧隔板锁紧器14,将待加热的烧结产品分别放入上炉膛2与下炉膛3内,关闭炉门7后,锁紧炉门锁紧器10,通过设定控制柜4,可以分别设置每个炉膛的温度达到加工需要;当需要加热大型烧结产品时,可拿掉隔板6,装上隔板板封6-1,并锁紧隔板锁紧器14,使上下炉膛成为一个整体,将待加热的烧结产品分别放入下炉膛3内,关闭炉门7后,锁紧炉门锁紧器10,然后通过控制柜设定打开下炉膛3设置的热风循环装置,使直角驱动电机11驱动叶轮13转动可带动整个炉膛内的气流循环运动,达到温度均衡,使得加热烧结产品受热均匀,进而提高产品的合格率,给企业带来效益。
以上叙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双炉膛工业炉,包括炉体框架(1),其特征是:所述炉体框架(1)为上下双层结构,炉体框架(1)的上层设置有上炉膛(2),下层设置有下炉膛(3);所述上炉膛(2)的外侧一端设置有控制柜(4);所述下炉膛(3)的背面设置有热风循环装置;所述上炉膛(2)与下炉膛(3)之间还设置有滑槽(5);所述滑槽(5)内设置有可抽拉移动的隔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炉膛工业炉,其特征是:所述上炉膛(2)与下炉膛(3)的正面均设置有炉门(7),在上炉膛(2)与下炉膛(3)的内部均设置有等距排列的加热丝(8);所述炉门(7)的一侧均设置有用于连接炉体框架(1)的炉门合页(9),在炉门(7)的另一侧均设置有炉门锁紧器(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炉膛工业炉,其特征是:所述热风循环装置包括直角驱动电机(11)、连接轴(12)和叶轮(13),直角驱动电机(11)设置在下炉膛(3)的背面外侧,并通过轴向设置的连接轴(12)伸入下炉膛(3)内,在连接轴(12)的末端竖向设置有叶轮(13);所述叶轮(13)设置在下炉膛(3)的加热丝(8)末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炉膛工业炉,其特征是:所述隔板(6)为板状隔热材质,在隔板(6)的外端连接设置为隔板板封(6-1);所述隔板板封(6-1)外侧两端对称设置有隔板锁紧器(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炉膛工业炉,其特征是:所述控制柜(4)与上炉膛(2)和下炉膛(3)通过电路连接。
CN202120107180.9U 2021-01-15 2021-01-15 一种双炉膛工业炉 Active CN2147472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07180.9U CN214747210U (zh) 2021-01-15 2021-01-15 一种双炉膛工业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07180.9U CN214747210U (zh) 2021-01-15 2021-01-15 一种双炉膛工业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47210U true CN214747210U (zh) 2021-11-16

Family

ID=78639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07180.9U Active CN214747210U (zh) 2021-01-15 2021-01-15 一种双炉膛工业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472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83435U (zh) 多温段隧道烤炉
CN202390535U (zh) 一种带加热装置的连续真空镀膜设备
CN209960922U (zh) 一种干燥箱
CN206418160U (zh) 一种节能回火炉
CN202099324U (zh) 三段连续式真空退火炉
CN214747210U (zh) 一种双炉膛工业炉
CN207649236U (zh) 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CN113847799A (zh) 循环升降式烘烤箱
CN203132279U (zh) 双门热风循环烘箱
CN201829520U (zh) 太阳能电池板层压固化设备
CN201173685Y (zh) 膨化聚四氟乙烯材料旋转烧结炉
CN214065693U (zh) 一种节省成本的烧结电炉
CN212514802U (zh) 一种节能高温老化房
CN206222693U (zh) 导热油炉
CN203148169U (zh) 全自动真空干燥生产线
CN208794968U (zh) 一种隧道炉
CN211226902U (zh) 一种电饭锅高硼硅玻璃内胆的钢化生产线
CN207231224U (zh) 一种检测实验用的可拆装箱式电阻炉
CN206695565U (zh) 建筑陶瓷干燥装置及系统
CN206375819U (zh) 一种新型钢化炉
CN210180050U (zh) 一种多腔式高密封干燥箱
CN206219597U (zh) 细胞培养箱及工作站
CN220269930U (zh) 一种循环干燥箱
CN213570578U (zh) 一种热处理设备
CN216106617U (zh) 一种用于玻璃盖板加工用温控节能烘烤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