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32345U - 一种校正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校正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32345U
CN214732345U CN202022772083.XU CN202022772083U CN214732345U CN 214732345 U CN214732345 U CN 214732345U CN 202022772083 U CN202022772083 U CN 202022772083U CN 214732345 U CN214732345 U CN 2147323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rection
plate
unit
correcting
work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7208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代雨成
曹洪涛
王伟
刘亮
胡杰
王高芬
钟如初
吕启涛
高云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 s Laser Technology Industr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 s Laser Technology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 s Laser Technology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 s Laser Technology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7208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323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323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323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校正机构,包括:治具板,用于承载工件;校正单元,包括对角设置的第一校正单元和第二校正单元,并且所述第一校正单元和第二校正单元可在治具板形成一个校正区域,其中,所述第一校正单元作用于工件上相邻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所述第二校正单元作用于工件上另一组相邻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上;以及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校正单元和第二校正单元连接,驱动第一校正单元和第二校正单元相互靠近或远离运动,该校正机构可实现对加工工件的位置校正,同时该校正机构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校正机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玻璃盖板校正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校正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力成本越来越高,工业化的生产越来越多。玻璃盖板在生产过程常采用tray盘来承载物料,通过流水线来搬运物料,而流水线的搬运精度较低,达到±5mm,无法满足后续的激光加工,因此,需对流水线搬运后的玻璃盖板进行校正及定位,调整玻璃盖板的姿态,满足后续生产加工的良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校正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所提到的的技术问题。
一种校正机构,包括:
治具板,用于承载工件;
校正单元,包括对角设置的第一校正单元和第二校正单元,并且所述第一校正单元和第二校正单元在治具板形成一个校正区域,其中,所述第一校正单元作用于工件上相邻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所述第二校正单元作用于工件上另一组相邻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上;以及
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校正单元和第二校正单元连接,驱动第一校正单元和第二校正单元相互靠近或远离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校正单元和第二校正单元分别包括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的第一校正板和第二校正板,其中,所述第一校正板平行于工件的第一侧壁设置,所述第二校正板平行于工件的第二侧壁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校正板的长度为L1,所述第一侧壁的长度为L2,2/3L2 ≤L1≤L2;所述第二校正板的长度为L3,所述第二侧壁的长度为L4,2/3L4≤ L3≤L4。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校正板的长度为L1,所述第一侧壁的长度为L2,L1 ≥2/3L2;所述第二校正板的长度为L3,所述第二侧壁的长度为L4,2/3L4≤L3 ≤L4。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校正板的长度为L1,所述第一侧壁的长度为L2,2/3L2 ≤L1≤L2;所述第二校正板的长度为L3,所述第二侧壁的长度为L4,L3≥ 2/3L4。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用于驱动第一校正单元的第一驱动结构、以及用于驱动第二校正单元的第二驱动结构,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和第二驱动结构设置在所述治具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和第二驱动结构分别包括驱动装置和转接块,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治具板上,并且驱动装置通过所述转接块与第一校正板和第二校正板的一端驱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接块上设有若干个调节孔,用于根据工件的形状大小调节第一校正板和第二校正板在转接块上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治具板、第一校正板和第二校正板在与所述工件接触的区域设有缓冲部。
进一步地,所述校正机构还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与治具板连接。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校正机构包括治具板、沿着治具板对角设置的第一校正单元和第二校正单元、以及驱动单元,并通过驱动单元驱动第一校正单元和第二校正单元沿两者之间的对角线运动,对承载在治具板上的工件的侧壁产生推力,并推动工件沿着力的方向运动,当第一校正单元和第二校正单元运动停止后可使工件位于校正区域上,从而实现对工件的校正,该校正机构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校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校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校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校正机构中第一校正单元与第一驱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校正机构中工件位于状态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校正机构中工件位于状态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校正机构中工件完成校正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治具板;
20、校正单元;21、第一校正单元;22、第二校正单元;211、第一校正板; 212、第二校正板;
30、驱动单元;31、第一驱动结构;32、第二驱动结构;311、驱动装置; 312、转接块;313、调节孔;
40、工件;
50、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申请提供一种校正机构,该校正机构可以设置在自动化设备上,实现对加工过程中的工件姿态进行校正,该工件可以是玻璃盖板、电子产品外壳,或电子产品整机等。
参阅图1所示,校正机构包括治具板10、校正单元20和驱动单元30。其中,治具板10作为一个承载结构,用于承载待校正的工件40。
校正单元20包括对角设置的第一校正单元21和第二校正单元22,第一校正单元21和第二校正单元22可在治具板10形成一个校正区域,当治具板10 上的工件40恰好位于校正区域时,完成对工件40的校正。具体地,第一校正单元21和第二校正单元22可设置在治具板10的对角处,其中,第一校正单元21作用于工件40上相邻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二校正单元22作用于工件 40上另一组相邻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通过对工件40的侧壁施加的外力,以使工件40在治具板10上运动,并使其完全位于校正区域中,完成工件40 的校正,该校正区域的形状与工件40的形状相匹配。
驱动单元30分别与第一校正单元21和第二校正单元22连接,以驱动第一校正单元21和第二校正单元22相互靠近或远离运动,进一步地,驱动单元30 可驱动第一校正单元21和第二校正单元22沿斜线方向运动,优选地可沿相对于治具板10轴线45°角的方向运动,以减少第一校正单元21和第二校正单元 22的运动距离。
具体地,当驱动单元30驱动第一校正单元21和第二校正单元22沿着两者之间的对角线相互远离运动时,向治具板10上放入工件40,当驱动单元30驱动第一校正单元21和第二校正单元22沿着两者之间的对角线相互靠近运动时,实现对治具板10上的工件40进行校正。在其它方式中,驱动单元30也可与第一校正单元21或第二校正单元22中的一个连接,并通过该校正单元20带动治具板10上的工件40移动,使其最终位于第一校正单元21和第二校正单元22 所形成的校正区域。
参阅图2所示,第一校正单元21和第二校正单元22的结构相同,即分别包括第一校正板211和第二校正板212,第一校正板211和第二校正板212与驱动单元30连接,驱动单元30驱动第一校正板211和第二校正板212运动,其中,第一校正板211平行于工件40的第一侧壁设置,第二校正板212平行于工件40的第二侧壁设置,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校正单元21中的第一校正板211 平行于工件40的第一侧壁设置,第二校正板212平行于工件40的第二侧壁设置,相对应的第二校正单元22中的中的第一校正板211平行于工件40的第三侧壁设置,第二校正板212平行于工件40的第四侧壁设置。当驱动单元30驱动第一校正板211和第二校正板212运动时,第一校正单元21中的第一校正板 211和第二校正板212可与第二校正单元22中的第一校正板211和第二校正板212在治具板10上形成校正区域,该校正区域的面积可略大于工件40面积,以使第一校正板211和第二校正板212与工件40的侧壁之间留有间隙,防止夹伤工件40,优选地,该间隙可以为0.1-0.2mm。
进一步地,第一校正板211的长度为L1,第一侧壁的长度为L2,第一校正板211与第一侧壁之间满足2/3L2≤L1≤L2;第二校正板212的长度为L3,第二侧壁的长度为L4,第二校正板212与第二侧壁之间满足2/3L4≤L3≤L4,当第一校正单元21与第二校正单元22相互靠近时,第一校正板211或第二校正板212同时推动放置在治具板10上工件40转动,并最终使工件40位于校正区域内完整校正,同时第一校正单元21中的第一校正板211和第二校正板212 与第二校正单元22中第一校正板211和第二校正板212在运动中不会出现干涉。
进一步地,第一校正板211的长度为L1,第一侧壁的长度为L2,第一校正板211与第一侧壁之间还可满足L1≥2/3L2;第二校正板212的长度为L3,第二侧壁的长度为L4,第二校正板212与第二侧壁之间满足L4,2/3L4≤L3≤L4,当第一校正单元21与第二校正单元22相互靠近时,第一校正板211或第二校正板212同时推动放置在治具板10上工件40转动,并最终使工件40位于校正区域内完整校正,同时第一校正单元21中的第一校正板211和第二校正板212 与第二校正单元22中第一校正板211和第二校正板212在运动中不会出现干涉。
进一步地,第一校正板211的长度为L1,第一侧壁的长度为L2,第一校正板211与第一侧壁之间还可满足2/3L2≤L1≤L2;第二校正板212的长度为L3,第二侧壁的长度为L4,第二校正板212与第二侧壁之间满足L4,L3≥2/3L4,当第一校正单元21与第二校正单元22相互靠近时,第一校正板211或第二校正板212同时推动放置在治具板10上工件40转动,并最终使工件40位于校正区域内完整校正,同时第一校正单元21中的第一校正板211和第二校正板212 与第二校正单元22中第一校正板211和第二校正板212在运动中不会出现干涉。
参阅图3和图4所示,驱动单元30还可包括第一驱动结构31和第二驱动结构32,第一驱动结构31和第二驱动结构32设置在治具板10上,并且第一驱动结构31与第一校正单元21驱动连接驱动第一校正单元21运动,第二驱动结构32与第二校正单元22驱动连接驱动第二校正单元22运动。
具体地,第一驱动结构31和第二驱动结构32结构相同,即分别包括驱动装置311和转接块312,驱动装置311设置在治具板10上,驱动装置311的驱动端与转接块312连接,而第一校正板211和第二校正板212的一端设置在该转接块312上,通过驱动装置311驱动转接块312运动,进而带动第一校正板 211和第二校正板212一起运动,该驱动装置311可采用直线气缸、直线电机、传动带等。
进一步地,转接块312上还可设置若干个调节孔313,用于根据工件40的形状大小调节第一校正板211和第二校正板212在转接块312上位置,使该校正机构可兼容多种型号的工件40。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第一校正单元21和第二校正单元22推动工件40运动时刮伤工件40,第一校正单元21、第二校正单元22以及治具板10与工件40 接触的区域设有缓冲部,该缓冲部可以是设置在该接触区域的非金属缓冲材料。
参阅图1所示,校正机构还可包括支撑座50,支撑座与治具板10连接,用于支撑治具板10。并且该治具板10可通过该支撑座50安装在自动化机构上,例如,直线运动机构、旋转运动机构等。
工作原理:参阅图5所示,当治具板10上所承载的工件40位于如附图5 中的状态时,即工件40放置的方向与校正机构的缺口方向一致,驱动装置311 驱动转接块312带动第一校正单元21和第二校正单元22中第一校正板211和第二校正板212运动,第一校正板211先接触到工件40其中一组对边,在第一校正板211的作用下,使工件40在治具板10上旋转一定角度,当第二校正板 212接触到工件40的另一组对边后,第二校正板212推动工件40在治具板10 上运动,参阅图7所示,直至将工件40推动至第一校正板211和第二校正板212 之间所形成的校正区域中,完成校正动作。
参阅图6所示,当治具板10上所承载的工件40位于如附图6中的状态时,即工件40放置的方向与校正机构的缺口方向不一致,驱动装置311驱动转接块 312带动第一校正单元21和第二校正单元22中第一校正板211和第二校正板 212运动,第一校正板211先接触到工件40其中一组对边,在第一校正板211 的作用下,使工件40在治具板10上旋转一定角度,当第二校正板212接触到工件40的另一组对边后,第二校正板212推动工件40在治具板10上运动,参阅图7所示,直至将工件40推动至第一校正板211和第二校正板212之间所形成的校正区域中,完成校正动作。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校正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治具板,用于承载工件;
校正单元,包括对角设置的第一校正单元和第二校正单元,并且所述第一校正单元和第二校正单元在治具板形成一个校正区域,其中,所述第一校正单元作用于工件上相邻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所述第二校正单元作用于工件上另一组相邻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上;以及
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校正单元和第二校正单元连接,驱动第一校正单元和第二校正单元相互靠近或远离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校正单元和第二校正单元分别包括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的第一校正板和第二校正板,其中,所述第一校正板平行于工件的第一侧壁设置,所述第二校正板平行于工件的第二侧壁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校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校正板的长度为L1,所述第一侧壁的长度为L2,2/3L2≤L1≤L2;所述第二校正板的长度为L3,所述第二侧壁的长度为L4,2/3L4≤L3≤L4。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校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校正板的长度为L1,所述第一侧壁的长度为L2,L1≥2/3L2;所述第二校正板的长度为L3,所述第二侧壁的长度为L4,2/3L4≤L3≤L4。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校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校正板的长度为L1,所述第一侧壁的长度为L2,2/3L2≤L1≤L2;所述第二校正板的长度为L3,所述第二侧壁的长度为L4,L3≥2/3L4。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校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用于驱动第一校正单元的第一驱动结构、以及用于驱动第二校正单元的第二驱动结构,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和第二驱动结构设置在所述治具板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校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和第二驱动结构分别包括驱动装置和转接块,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治具板上,并且驱动装置通过所述转接块与第一校正板和第二校正板的一端驱动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校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块上设有若干个调节孔,用于根据工件的形状大小调节第一校正板和第二校正板在转接块上位置。
9.如权利要求2~8任意一项所述的校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板、第一校正板和第二校正板在与所述工件接触的区域设有防止刮花工件的缓冲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机构还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与治具板连接。
CN202022772083.XU 2020-11-25 2020-11-25 一种校正机构 Active CN2147323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72083.XU CN214732345U (zh) 2020-11-25 2020-11-25 一种校正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72083.XU CN214732345U (zh) 2020-11-25 2020-11-25 一种校正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32345U true CN214732345U (zh) 2021-11-16

Family

ID=786184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72083.XU Active CN214732345U (zh) 2020-11-25 2020-11-25 一种校正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323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732345U (zh) 一种校正机构
CN212173784U (zh) 冲压自动堆垛机构
CN220131313U (zh) 一种送料机构
CN210387047U (zh) 一种大型工程结构件变形的校正装置
CN214878507U (zh) 片体分拣抓取装置
CN115041805A (zh) 一种动力电池盖板的超声波焊接定位装置及焊接定位方法
CN213437931U (zh) 电池焊接定位除尘装置及电池焊接机
CN210334846U (zh) 一种顶盖侧焊设备
CN110842559B (zh) 一种电极折弯加装焊接系统
CN208834095U (zh) 用于pcb图形转移的曝光系统及pcb图形转移系统
CN218363014U (zh) 四工作组点焊机
CN112091486A (zh) 电池焊接定位除尘装置及电池焊接机
CN215247996U (zh) 一种自动上料装置
CN219688672U (zh) 一种料筐转换装置
CN219349513U (zh) 用于转换电子设备壳体信息码的转换装置及电子设备壳体
CN219093222U (zh) 一种防火门板折弯生产线
CN114939777B (zh) 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的对位平台
CN220602444U (zh) 一种测量平板玻璃的尺寸和位置的装置
CN214291583U (zh) 一种激光加工初步定位结构
CN219403295U (zh) 一种薄片类工件自动定位装置
CN219770861U (zh) 送料机构及电池生产设备
CN219924389U (zh) 一种电容器加工用折弯机
CN219253730U (zh) 一种钣金折弯机托料架
CN211305206U (zh) 激光焊接机器人
CN113909657B (zh) 一种在钣金产品上焊接加强筋的生产线及其应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