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31928U - 一种传输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传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31928U
CN214731928U CN202023317948.XU CN202023317948U CN214731928U CN 214731928 U CN214731928 U CN 214731928U CN 202023317948 U CN202023317948 U CN 202023317948U CN 214731928 U CN214731928 U CN 2147319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less conveyor
conveyor belt
work piece
belt
work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1794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柏江
孙海清
王俊
李亮
陈亚南
徐晨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Yutong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Yutong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Yutong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Yutong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31794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319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319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319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镜片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输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传输装置用于输送工件,该传输装置包括驱动件、主动轮、从动轮、环形输送带以及挡料组件,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有主动轮,从动轮设置在主动轮的一侧,主动轮和从动轮共同张紧环形输送带,工件放置在环形输送带上,工件在输送过程中与环形输送带是同步运动的,避免了工件的底部与环形输送带之间发生磨损,保证工件的完整性,提高工件的加工品质。其次,两组挡料组件设置于环形输送带上方,并沿环形输送带的传输方向延伸,两组挡料组件之间的间距可调,挡料组件能够使工件限位于两组挡料组件之间移动,实现对不同直径大小的工件的保护,提高了挡料组件的适用范围。

Description

一种传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镜片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非球面模压机和其自动化装置对接时,需要将非球面模压机加工完成的工件输送到其自动化装置的待加工工位上,以便于自动化装置对工件进行下一步的加工。在现有技术中,都是通过气缸或电缸把工件从对接平台推送到自动化装置的待加工工位上。由于这两个位置一般距离比较长,在推送过程中工件底部会与对接平台发生摩擦,除了对工件和对接平台造成磨损外,还会使得工件与对接平台摩擦产生的粉尘附着在工件表面上,影响工件的加工品质。此外,如果对接平台保护不严格,还可能出现工件倾倒、挤翻等严重事故。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气缸或电缸把工件从对接平台推送到自动化装置待加工位置两侧加装挡料组件,将工件限制在一定轨道宽度内,但是如果工件的直径发生变化,必须重新更换新的挡料组件来改变挡料组件的限制宽度,使得挡料组件的适用性范围变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逆变器,可以避免工件的底部与环形输送带之间发生磨损,避免工件摩擦产生粉尘,保证了工件的完整性,提高了工件的加工品质,也能够实现对不同直径大小的工件在输送过程中的保护作用,提高了传输装置的适用范围。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传输装置,用于输送工件,所述传输装置包括:
驱动件;
主动轮,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有所述主动轮;
从动轮,设置在所述主动轮的一侧;
环形输送带,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共同张紧所述环形输送带,所述工件放置在所述环形输送带上;以及
挡料组件,两组所述挡料组件设置于所述环形输送带上方,并沿所述环形输送带的传输方向延伸,两组所述挡料组件之间的间距可调,所述挡料组件被配置为使所述工件限位于两组所述挡料组件之间移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挡料组件包括:
安装板,沿垂直于所述环形输送带的传输方向移动设置于所述环形输送带上方;以及
限位板,与所述安装板靠近所述环形输送带的一侧相连接,所述限位板被配置阻挡所述工件沿垂直于所述环形输送带的输送方向运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传输装置还包括锁紧件,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沿垂直于所述环形输送带输送方向延伸的滑移槽;
所述传输装置还包括支撑架,两组所述支撑架设置于所述环形输送带的两侧,所述支撑架上开设有与所述滑移槽对应的安装孔,所述锁紧件依次穿过对应设置的所述滑移槽以及所述安装孔,且所述锁紧件能相对所述滑移槽滑动,以将所述安装板的预设位置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传输装置还包括感应组件,所述感应组件设置于所述环形输送带的上料端和/或下料端,所述感应组件被配置为检测所述工件位于所述环形输送带上的位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传输装置还包括:
推料组件,设置在所述环形输送带的下料端,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环形输送带上的所述工件下料。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推料组件包括:
推料部,设置于所述环形输送带的下料端的一侧;以及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推料部相连,被配置为将所述环形输送带上的所述工件由所述环形输送带的下料端的另一侧推离所述环形输送带。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驱动电机,以及
磁偶气缸,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磁偶气缸沿垂直于所述环形输送带输送方向延伸,所述推料部与所述磁偶气缸螺纹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磁偶气缸转动以带动所述推料部将所述环形输送带上的所述工件推离所述环形输送带。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推料组件还包括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滑动连接的导轨和滑块,所述导轨沿垂直于所述环形输送带输送方向延伸,所述滑块固定在所述推料部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传输装置还包括:
调节组件,被配置为调节所述从动轮沿所述环形输送带的传输方向的位置,以调节所述从动轮与所述主动轮之间的间距以及平行度。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环形输送带为不锈钢钢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传输装置,用于输送工件,该传输装置将环形输送带套设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将工件放置在环形输送带上,驱动件转动带动主动轮转动,从而实现环形输送带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旋转运动,实现工件的输送,由于工件在运输过程中,与环形输送带是同步运动的,可以避免工件的底部与环形输送带之间发生磨损,也避免了工件摩擦产生粉尘,保证了工件的完整性,提高了工件的加工品质。其次,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两组挡料组件设置于环形输送带上方,并沿环形输送带的传输方向延伸,两组挡料组件之间的间距可调,使得挡料组件不仅能够避免工件在输送过程中出现倾倒、挤翻等严重事故,还能够实现对不同直径大小的工件的保护,提高了挡料组件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去除环形输送带的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
100、传输装置;200、工件;
1、驱动件;
2、主动轮;
3、从动轮;
4、环形输送带;
5、挡料组件;51、安装板;511、滑移槽;52、限位板;
6、锁紧件;
7、支撑架;71、支撑板;72、支撑座;
8、感应组件;81、第一传感器;82、第二传感器;
9、推料组件;91、磁偶气缸;92、推料部;921、第一杆件;922、第二杆件;923、第三杆件;93、导轨;94、滑块;
10、调节组件;101、固定件;1011、滑移孔;102、调节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装置100用于输送工件200,例如,该传输装置100能够实现将非球面模压机加工完成的模具输送到其自动化装置的待加工工位上,以便于自动化装置对模具进行下一步的加工。该传输装置100包括驱动件1、主动轮2、从动轮3、环形输送带4以及挡料组件5,其中,驱动件1的输出端连接有主动轮2,从动轮3设置在主动轮2的一侧,主动轮2和从动轮3共同张紧环形输送带4,工件200放置在环形输送带4上,两组挡料组件5设置于环形输送带4上方,并沿环形输送带4的传输方向延伸,两组挡料组件5之间的间距可调,挡料组件5能够使工件200限位于两组挡料组件5之间移动。
由于工件200在运输过程中,与环形输送带4是同步运动的,可以避免工件200的底部与环形输送带4之间发生磨损,也避免了工件200摩擦产生粉尘,保证了工件200的完整性,提高了工件200的加工品质。其次,本实施例的两组挡料组件5之间的间距可调,使得挡料组件5不仅能够避免工件200在输送过程中出现倾倒、挤翻等严重事故,对工件200在输送过程中起到保护作用,还能够实现对不同直径大小的工件200的保护,提高了挡料组件5的适用范围。
由于模压机冲压出来的模具具有高热量,传统橡胶材质的环形输送带在传输过程中容易受到高温影响发生损伤,为了避免上述现象,本实施例提供的环形输送带4为不锈钢钢带,不锈钢钢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的优点,可以避免环形输送带4受到高温工件200的影响。其次,不锈钢钢带的厚度为0.1mm~0.2mm,该厚度既能够保证不锈钢钢带的强度,也能够实现钢带的弯折,以形成环形结构,实现环形输送带4的往复运转。
此外,如图2所示,传输装置100还包括支撑架7,两组支撑架7相对设置,且设置在环形输送带4的两侧,支撑架7用于支撑主动轮2和从动轮3。具体地,每组支撑架7均包括支撑板71以及支撑座72,两组支撑板71分别设置在主动轮2和从动轮3的两侧,并且支撑板71与主动轮2以及从动轮3转动连接,支撑座72呈L型,支撑座72的一个侧壁设置在对应的支撑板71上,通过设置支撑座72增大了支撑架7与地面或其他结构的接触面积,保证支撑架7能够更加平稳地支撑主动轮2和从动轮3,使得传输装置100能够更加平稳地进行输送工作。
优选地,如图2所示,传输装置100还包括调节组件10,调节组件10能够调节从动轮3沿环形输送带4的传输方向的位置,以调节从动轮3与主动轮2之间的间距以及平行度,不仅可以保证从动轮3与主动轮2平行设置,避免从动轮3与主动轮2在传输方向上发生偏斜,保证环形输送带4的正常输送工作,也能够张紧环形输送带4,避免环形输送带4在传输过程中发生打滑现象。
现结合图2对调节组件10的具体调节过程进行描述,如图2所示,调节组件10设置有两组,分别设置于环形输送带4的两侧,并位于支撑架7的远离环形输送带4的一侧。每组调节组件10均包括固定件101以及调节件102,固定件101安装固定在支撑板71上,固定件101上开设有沿环形输送带4的传输方向延伸的滑移孔1011,从动轮3转轴的两端穿过支撑板71均滑动设置在滑移孔1011中。为了避免支撑板71对从动轮3的移动的干涉,支撑板71与滑移孔1011对应位置设置有穿设孔,该穿设孔沿环形输送带4的传输方向延伸,从动轮3的端部分别穿过穿设孔以及滑移孔1011,并能够相对穿设孔以及滑移孔1011移动。调节件102包括螺纹连接的调节螺杆和螺母,调节螺杆与从动轮3的对应端相连,调节螺杆沿环形输送带4的传输方向延伸,并由滑移孔1011的内壁穿出固定件101,然后将螺母旋拧在调节螺杆上并与固定件101相抵接,当从动轮3在环形输送带4的传输方向上发生偏斜时,调节位于从动轮3转轴一端的调节件102即可,通过旋拧螺母在调节螺杆上的位置进而使得调节螺杆沿环形输送带4传输方向移动,进而拉动从动轮3转轴的一端在滑移孔1011中滑动,从而调节从动轮3沿环形输送带4的传输方向的位置,直到从动轮3与主动轮2平行即可。当需要调节从动轮3与主动轮2之间的间距大小,实现对环形输送带4的张紧作用时,需要同时调节位于从动轮3转轴两端的调节件102,通过旋拧螺母在调节螺杆上的位置进而使得调节螺杆沿环形输送带4传输方向移动,进而拉动从动轮3的转轴的两端共同在滑移孔1011中滑动,从而调节从动轮3与主动轮2之间的距离,直到将环形输送带4张紧即可。
此外,如图2所示,传输装置100还包括感应组件8,感应组件8设置于环形输送带4的上料端和/或下料端,感应组件8能够检测工件200位于环形输送带4上的位置,进而控制环形输送带4的输送与停止,确保将工件200安全输送到下料端。传输装置100还包括控制装置,驱动件1、感应组件8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优选地,如图2所示,感应组件设置两组,感应组件均为传感器,设置于环形输送带4的上料端的为第一传感器81,设置于环形输送带4的下料端的为第二传感器82,当第一传感器81感应到上料端有工件200时,第一传感器81能够将信号传递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驱动件1驱动主动轮2转动,使得环形输送带4进行工件200的传输,当工件200被运输到下料端时,第二传感器82感应到工件200的位置,第二传感器82将信号传递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驱动件1停止主动轮2的转动,使得环形输送带4停止输送工作;当下料端的工件200被下料后,第一传感器81感应到上料端工件200的存在,第一传感器81再次将信号传递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驱动件1再次驱动主动轮2转动,实现下一个工件200的输送工作。确保工件200实现有序输送。当工件200不能被及时下料时,可以避免工件200发生碰撞,从而保证工件200的安全。具体而言,第一传感器81为光电传感器,通过检测上料端位置有无工件200时的光变化来检测工件200的有无,光电传感器具有响应时间短,分辨率高的优点,第二传感器82为距离传感器,通过检测工件200与距离传感器的距离,当距离达到预设值时,此时工件200恰好处于下料端处,此时,第二传感器82传输信号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驱动件1停止工作。
此外,当环形输送带4上的工件200不能及时被下料时,初始运输的工件200会受到第二传感器82的阻挡作用,使得初始工件200被限制在下料端处,此时,第二传感器82发出信号传递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驱动件1驱动主动轮2间歇性转动,使得后面运输的工件200在环形输送带4上被运输一小段距离,最终使得环形输送带4上的工件200依次排列,能够避免工件200相互之间发生碰撞和挤压,该结构还能成为工件200的暂存位置来使用,当工件200下料恢复正常后,环形输送带4上的工件200再被依次排出。在本实施例中,控制装置控制驱动件1驱动主动轮2间歇性转动的时间间隔可根据工件200的大小以及主动轮2转动的步数进行设定,应尽可能使更多的工件200间隔排列在环形输送带4上,提高环形输送带4的存储量。
优选地,如图2所示,传输装置100还包括推料组件9,推料组件9设置在环形输送带4的下料端,推料组件9能够驱动环形输送带4上的工件200下料。
现结合图2对推料组件9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推料组件9包括推料部92以及驱动装置,推料部92设置于环形输送带4的下料端的一侧,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推料部92相连,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推料部92将环形输送带4上的工件200由环形输送带4的下料端的另一侧推离环形输送带4,完成工件200的下料。通过将推料部92沿推离工件200的方向设置,使得推料部92与工件200相接触的距离最短,便于推料部92的推料工作。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以及磁偶气缸91,磁偶气缸91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磁偶气缸91沿垂直于环形输送带4输送方向延伸,推料部92与磁偶气缸91螺纹连接,驱动电机驱动磁偶气缸91转动以带动推料部92将环形输送带4上的工件200推离环形输送带4。其他实施例中,驱动装置还可以为其他气缸驱动、电缸驱动、丝杠等形式,只要能够实现驱动装置对推料部92的驱动动作即可。
优选地,如图2所示,推料组件9还包括导向组件,导向组件包括滑动连接的导轨93和滑块94,导轨93沿垂直于环形输送带4输送方向延伸,滑块94固定在推料部92上。通过设置导向组件,为推料部92的推料运动提供导向作用,避免推料部92在推料过程中发生偏移,保证推料部92的稳定工作。
现结合图3对推料部92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推料部92包括第一杆件921、第二杆件922以及第三杆件923,第一杆件921与磁偶气缸91螺纹连接,并且第一杆件921沿环形输送4的输送方向延伸,第二杆件922的一端与第一杆件921远离磁偶气缸91的一端相连接,第二杆件922沿垂直于环形输送带4的输送方向延伸,以使第二杆件922与下料端的工件200正对设置,第三杆件923与第二杆件922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三杆件923能够与位于下料端的工件200相抵接。优选地,第三杆件923与工件200相接触的一端设置有凹槽,工件200能够与凹槽相卡接,避免第三杆件923在推送工件200过程中,工件200发生偏移,对工件200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保证第三杆件923能够平稳地将工件200推离环形输送带4,完成下料工作。
优选地,第三杆件923与工件200的接触面设置有缓冲件,可以避免第三杆件923与工件200发生刚性接触,避免第三杆件923推送工件200时对工件200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现结合图2和图4对挡料组件5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和图4所示,两组挡料组件5相对设置,每组挡料组件5均包括安装板51以及限位板52,安装板51沿垂直于环形输送带4的传输方向移动设置于环形输送带4上方,限位板52与安装板51靠近环形输送带4的一侧相连接,限位板52能够阻挡工件200沿垂直于环形输送带4的输送方向运动。该挡料组件5的结构简单,成本低。优选地,限位板52与安装板51垂直设置,从而增大限位板52对工件200阻挡的接触面积,提高限位板52的阻挡保护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板52与安装板51也可以为锐角连接或者钝角连接,本实用新型对限位板52与安装板51的连接角度不做具体的限定,只要能够实习限位板52对工件200的阻挡保护作用都能应用在本实用新型中。
此外,如图2和图4所示,传输装置100还包括锁紧件6,安装板51上开设有沿垂直于环形输送带4输送方向延伸的滑移槽511,支撑架7上开设有与滑移槽511对应的安装孔,锁紧件6依次穿过对应设置的滑移槽511以及安装孔,且锁紧件6能相对滑移槽511滑动,以将安装板51的预设位置固定在支撑架7上,从而确保安装板51与支撑架7的稳固连接。在调节挡料组件5的位置时,首先,放松锁紧件6,使得挡料组件5沿垂直于环形输送带4的传输方向移动,以使得锁紧件6相对滑移槽511移动,当挡料组件5的位置调节到位后,将锁紧件6拧紧,以使得挡料组件5能够牢牢固定在支撑架7上,保证挡料组件5对工件200的稳定保护作用。
优选地,沿安装板5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滑移槽511,每个滑移槽511上均对应有锁紧件6来将安装板51的预设位置固定在支撑架7上,保证实现对安装板51沿长度方向上各个位置的调节,提高对安装板51的调节效果。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输送工件(200),所述传输装置包括:
驱动件(1);
主动轮(2),所述驱动件(1)的输出端连接有所述主动轮(2);
从动轮(3),设置在所述主动轮(2)的一侧;
环形输送带(4),所述主动轮(2)和所述从动轮(3)共同张紧所述环形输送带(4),所述工件(200)放置在所述环形输送带(4)上;以及
挡料组件(5),两组所述挡料组件(5)设置于所述环形输送带(4)上方,并沿所述环形输送带(4)的传输方向延伸,两组所述挡料组件(5)之间的间距可调,所述挡料组件(5)被配置为使所述工件(200)限位于两组所述挡料组件(5)之间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料组件(5)包括:
安装板(51),沿垂直于所述环形输送带(4)的传输方向移动设置于所述环形输送带(4)上方;以及
限位板(52),与所述安装板(51)靠近所述环形输送带(4)的一侧相连接,所述限位板(52)被配置阻挡所述工件(200)沿垂直于所述环形输送带(4)的输送方向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装置还包括锁紧件(6),所述安装板(51)上开设有沿垂直于所述环形输送带(4)输送方向延伸的滑移槽(511);
所述传输装置还包括支撑架(7),两组所述支撑架(7)设置于所述环形输送带(4)的两侧,所述支撑架(7)上开设有与所述滑移槽(511)对应的安装孔,所述锁紧件(6)依次穿过对应设置的所述滑移槽(511)以及所述安装孔,且所述锁紧件(6)能相对所述滑移槽(511)滑动,以将所述安装板(51)的预设位置固定在所述支撑架(7)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装置还包括感应组件(8),所述感应组件(8)设置于所述环形输送带(4)的上料端和/或下料端,所述感应组件(8)被配置为检测所述工件(200)位于所述环形输送带(4)上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装置还包括:
推料组件(9),设置在所述环形输送带(4)的下料端,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环形输送带(4)上的所述工件(200)下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料组件(9)包括:
推料部(92),设置于所述环形输送带(4)的下料端的一侧;以及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推料部(92)相连,被配置为将所述环形输送带(4)上的所述工件(200)由所述环形输送带(4)的下料端的另一侧推离所述环形输送带(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驱动电机,以及
磁偶气缸(91),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磁偶气缸(91)沿垂直于所述环形输送带(4)输送方向延伸,所述推料部(92)与所述磁偶气缸(91)螺纹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磁偶气缸(91)转动以带动所述推料部(92)将所述环形输送带(4)上的所述工件(200)推离所述环形输送带(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料组件(9)还包括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滑动连接的导轨(93)和滑块(94),所述导轨(93)沿垂直于所述环形输送带(4)输送方向延伸,所述滑块(94)固定在所述推料部(92)上。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装置还包括:
调节组件(10),被配置为调节所述从动轮(3)沿所述环形输送带(4)的传输方向的位置,以调节所述从动轮(3)与所述主动轮(2)之间的间距以及平行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输送带(4)为不锈钢钢带。
CN202023317948.XU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传输装置 Active CN2147319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17948.XU CN214731928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传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17948.XU CN214731928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传输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31928U true CN214731928U (zh) 2021-11-16

Family

ID=78636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17948.XU Active CN214731928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传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319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577593A (en) Carrier conveyor system
KR0159656B1 (ko) 자동 트레이 체인저용 반전장치
KR101220913B1 (ko) 사행방지장치를 구비한 벨트 컨베이어 시스템
CN111186677B (zh) 一种防止工件运动偏移的自动化传送机构
KR20200118485A (ko) 기판 턴오버 머신 조립체 및 기판 턴오버 머신
CN211337637U (zh) 一种sps上下料输送设备
CN112407785A (zh) 一种工业用供料分拣一体工作站
CN113352017A (zh) 焊接设备
CN215796648U (zh) 零件下料装置
CN214731928U (zh) 一种传输装置
WO2019160853A1 (en) Board turnover machine assembly and board turnover machine
CN113233178B (zh) 一种检测下料设备
CN216444515U (zh) 一种全自动分拣换向设备
CN212445465U (zh) 一种瓦楞纸生产用切割装置
CN111958380A (zh) 一种超薄金属带去毛刺装置
CN113086534A (zh) 一种智能柔性摩擦滚轮输送设备
JPH038600A (ja) 多段プレス装置用ローダ・アンローダ
CN105500190A (zh) 基于复合式振动料斗的喷油泵柱塞芯磨床自动送料装置及方法
CN217369294U (zh) 一种十字轴自动检测装置
CN212150418U (zh) 陶瓷瓷砖走位控制装置
CN217807149U (zh) 一种自动分距的棒料输送装置
CN215145205U (zh) 一种全自动上下料一体切管机限位装置
CN210735433U (zh) 视觉检测转盘机皮带线上料装置
CN212600834U (zh) 一种超薄金属带去毛刺装置
CN217045786U (zh) 一种自动适应玻璃尺寸磨边的组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