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05977U - 掩膜版和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掩膜版和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05977U
CN214705977U CN202120504094.1U CN202120504094U CN214705977U CN 214705977 U CN214705977 U CN 214705977U CN 202120504094 U CN202120504094 U CN 202120504094U CN 214705977 U CN214705977 U CN 2147059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nel
display
frame
cathode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0409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葛林
楼均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0409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059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059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059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掩膜版和显示面板,掩膜版用于制备显示面板的阴极加厚层,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至少部分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掩膜版包括:遮挡部和至少部分围绕遮挡部设置的开孔部;其中,遮挡部整面连续且无开孔,遮挡部在显示面板上的垂直投影覆盖显示区;开孔部包括开孔,开孔部在显示面板上的垂直投影与至少部分非显示区重叠。通过在掩膜版上设置开孔部来蒸镀阴极加厚层,使得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的阴极结构厚度变大,使得阴极结构与阴极信号线搭接和信号传输时的搭接电阻变小,降低信号传输的压降,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均匀性,同时掩膜版的遮挡部使得蒸镀阴极加厚层时不对显示区的阴极层再次进行蒸镀,保证了显示区的透过率。

Description

掩膜版和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掩膜版和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画面显示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通常包括发光器件层,发光器件层包括阴极层,该阴极层分布于显示区和非显示区,且显示区和非显示区中阴极层的厚度相同。
然而,为保证透过率,阴极层的厚度通常较薄,使得非显示区中阴极层与阴极信号线搭接和信号传输时,搭接电阻较大,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均匀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掩膜版和显示面板,以实现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均匀性。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掩膜版,用于制备显示面板的阴极加厚层,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至少部分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掩膜版包括:遮挡部和至少部分围绕遮挡部设置的开孔部;
其中,遮挡部整面连续且无开孔,遮挡部在显示面板上的垂直投影覆盖显示区;
开孔部包括开孔,开孔部在显示面板上的垂直投影与至少部分非显示区重叠。
可选的,遮挡部包括第一遮挡区和第二遮挡区,其中,第一遮挡区在显示面板上的垂直投影与显示区重叠,第二遮挡区在显示面板上的垂直投影与部分非显示区重叠;
开孔部和第二遮挡区在显示面板上的垂直投影与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重叠。
可选的,开孔部包括第一边框开孔部和第二边框开孔部,其中,第一边框开孔部连接第二边框开孔部,第一边框开孔部与显示面板下边框的非显示区重叠,其中显示面板下边框为阴极信号线引出的边框。
可选的,开孔部还包括第三边框开孔部,第三边框开孔部与第一边框开孔部连接,且第二边框开孔部与第三边框开孔部相对设置。
可选的,掩膜版还包括第四边框开孔部,第四边框开孔部与第一边框开孔部相对设置,且第四边框开孔部连接第二边框开孔部和/或第三边框开孔部,
其中,第二遮挡区截断设定边框开孔部,设定边框开孔部为第二边框开孔部、第三边框开孔部和第四边框开孔部的至少一者。
可选的,第二遮挡区截断第四边框开孔部,第四边框开孔部包括第一子边框开孔部和第二子边框开孔部,第二遮挡区第一侧的第一子边框开孔部与第二边框开孔部连通,第二遮挡区第二侧的第二子边框开孔部与第三边框开孔部连通。
可选的,第二遮挡区至少包括第一子遮挡区和第二子遮挡区,第一子边框开孔部位于第一子遮挡区的第一侧,第二子边框开孔部位于第二子遮挡区的第二侧,第一子遮挡区和第二子遮挡区之间还包括第四边框开孔部的第三子边框开孔部。
可选的,掩膜版包括多个遮挡部和多个开孔部,遮挡部还包括第三遮挡区,第三遮挡区与第二遮挡区连通,不同遮挡部通过第三遮挡区相互连通。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
在显示区,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阳极层、发光层和阴极层;
在非显示区,显示面板包括阴极层;在非显示区的部分位置处还包括阴极层一侧的阴极加厚层。
可选的,阴极加厚层的厚度大于30埃且小于60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掩膜版用于制备显示面板的阴极加厚层,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至少部分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掩膜版包括:遮挡部和至少部分围绕遮挡部设置的开孔部;其中,遮挡部整面连续且无开孔,遮挡部在显示面板上的垂直投影覆盖显示区;开孔部包括开孔,开孔部在显示面板上的垂直投影与至少部分非显示区重叠。通过在掩膜版上设置与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在垂直方向上重叠的开孔部来蒸镀阴极加厚层,使得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的阴极层厚度变大,阴极层与阴极信号线搭接和信号传输时的搭接电阻变小,从而降低信号传输的压降,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均匀性,同时在掩膜版上还设置有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在垂直方向上重叠的遮挡部,遮挡部可以使得蒸镀阴极加厚层时不对显示区的阴极层再次进行蒸镀,保证了显示区的透明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掩膜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掩膜版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掩膜版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掩膜版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掩膜版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掩膜版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掩膜版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掩膜版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掩膜版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掩膜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正如背景技术中所述,现有技术中非显示区的阴极层的厚度通常较薄,容易造成显示面板显示不均匀。经发明人研究发现,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显示面板通常包括发光器件层,发光器件层包括阴极层,该阴极层分布于显示区和非显示区,图1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的剖视图,参考图1,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包括基底410、金属层700、像素限定层600,金属层700和像素限定层600自基底410一侧层叠设置,阴极层530设置于像素限定层600远离基底410的一侧,其中阴极层530可以通过像素限定层600的过孔与金属层700搭接,搭接时阴极层530在过孔的边沿位置处(图1中虚线框出位置)厚度较薄,搭接电阻变大,阴极驱动信号在非显示区的阴极层传输时压降变大。现有技术中阴极层为整层连续的结构,采用通用掩膜版进行一次蒸镀工艺完成,因在蒸镀过程中使用的是通用掩膜版,使得阴极层在显示区和非显示区的厚度相同。然而,如图1中所示出的,为保证显示区的透过率,阴极层的厚度通常较薄,使得非显示区中阴极层与阴极信号线搭接和信号传输时,搭接电阻较大,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均匀性。
基于上述原因,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掩膜版的技术方案,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掩膜版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的剖视图,图4所示剖视图可对应图2沿剖面线AA’剖切得到,图5所示剖视图可对应图2沿剖面线BB’剖切得到,参考图1-图5,可选的,掩膜版用于制备显示面板的阴极加厚层800,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A和至少部分围绕显示区AA的非显示区NAA;掩膜版包括:遮挡部100和至少部分围绕遮挡部100设置的开孔部200;
其中,遮挡部100整面连续且无开孔,遮挡部100在显示面板上的垂直投影覆盖显示区AA;
开孔部200包括开孔210,开孔部200在显示面板上的垂直投影与至少部分非显示区NAA重叠。
本实施例的掩膜版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子掩膜单元010,其中每一子掩膜单元010可以对应一显示面板。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可以用于制备不同形状显示面板的阴极加厚层800,其中子掩膜单元010的形状可以与显示面板的形状相适应,例如显示面板为矩形显示面板时,对应于一个显示面板的子掩膜单元010也可以为矩形,显示面板为圆形时,对应于一个显示面板的子掩膜单元010也可以是圆形。
显示面板的显示区AA包括多个发光器件300,显示面板包括基板400和发光器件层500,基板400包括基底410和驱动电路层420,驱动电路层420形成在基底410一侧,发光器件层500包括自基板400一侧的层叠设置的阳极层510、发光层520和阴极层530,显示面板还包括像素限定层600,发光器件层500的发光层520位于像素限定层600的开口中。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NAA包括基底410、金属层700、像素限定层600,金属层700和像素限定层600自基底410一侧层叠设置,阴极层530设置于像素限定层600远离基底410的一侧,阴极加厚层800位于阴极层530远离基底410的一侧,并与阴极层530接触,阴极加厚层800和阴极层530共同作为阴极结构900。其中阴极结构900可以通过像素限定层600的过孔与金属层700搭接,阴极结构900所需接入的电源信号可以通过金属层700传输至阴极结构900,可选的,金属层700可以是驱动电路层420所包括的金属层中的任一金属层在非显示区的结构。
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NAA至少部分围绕显示区AA,掩膜版的开孔部200至少部分围绕遮挡部100。具体的,当显示面板为矩形显示面板时,显示区AA可以为矩形,非显示区NAA位于显示区AA的至少两侧,且至少两侧的非显示区NAA连续,相应的,掩膜版的遮挡部100可以为矩形,掩膜版的开孔部200位于遮挡部100的至少两侧,并且至少两侧的开孔部200连续。当显示面板为圆形显示面板时,显示区AA可以为圆形,非显示区NAA可以是围绕显示区AA的部分圆环,相应的,掩膜版的遮挡部100可以为圆形,开孔部200可以是围绕遮挡部100的至少部分圆环,圆环的面积可根据需求设定。
掩膜版的遮挡部100为整面连续且无开孔的结构,进而使得进行阴极加厚层800的蒸镀时,与该遮挡部100对应的位置处不会被蒸镀上阴极加厚层800的材料,其中阴极加厚层800的材料可以与显示面板的阴极层530的材料相同。开孔部200包括开孔210,可选的,开孔210的尺寸可以等于开孔部200的尺寸,进而使得在进行阴极加厚层800的蒸镀时,与该开孔部200对应的位置可以被蒸镀上阴极加厚层800材料。掩膜版的遮挡部100在显示面板上的垂直投影覆盖显示区AA,该遮挡部100可用于在制备阴极加厚层800时,遮挡显示面板的整个显示区AA,避免对显示区AA进行阴极层530的蒸镀后的二次蒸镀,使得显示区AA的阴极层530维持原来的厚度,保证了透过率。掩膜版的开孔部200在显示面板上的垂直投影与至少部分非显示区NAA重叠,示例性的,图3所示的开孔部200在显示面板上的垂直投影覆盖非显示区AA的下边框和左边框。显示面板的显示区AA与非显示区NAA的阴极层530为整层连续的结构,采用通用掩膜版进行一次蒸镀工艺完成,开孔部200上的开孔210用于蒸镀阴极加厚层800,在用本实施例的掩膜版在阴极层530的一侧进行二次蒸镀后,在显示面板的至少部分非显示区NAA的阴极层530上蒸镀上了阴极加厚层800,阴极加厚层800与原来阴极层530连通作为新的阴极结构900(包括阴极加厚层800和阴极层530),参考图1和图5,与现有技术相比,因阴极结构900在非显示区NAA实现与金属层(可以是阴极连接线)的搭接,经本实施例的掩膜版进行二次蒸镀后,至少部分搭接位置处(也即过孔边沿位置处)的阴极结构900比现有技术中非显示区NAA的阴极层530多出一个阴极加厚层800的厚度,使得至少部分非显示区NAA的阴极结构900的厚度变大,搭接电阻变小,提高显示面板的均匀性,同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AA的阴极层530因为遮挡部100的存在不会对阴极层530继续蒸镀,使得显示区AA的阴极层530维持原来的厚度,保证了透过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掩膜版,用于制备显示面板的阴极加厚层,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至少部分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掩膜版包括:遮挡部和至少部分围绕遮挡部设置的开孔部;其中,遮挡部整面连续且无开孔,遮挡部在显示面板上的垂直投影覆盖显示区;开孔部包括开孔,开孔部在显示面板上的垂直投影与至少部分非显示区重叠。通过在掩膜版上设置与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在垂直方向上重叠的开孔部来蒸镀阴极加厚层,使得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的阴极结构厚度变大,使得阴极结构与阴极信号线搭接和信号传输时的搭接电阻变小,从而降低信号传输的压降,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均匀性,同时在掩膜版上还设置有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在垂直方向上重叠的遮挡部,遮挡部可以使得蒸镀阴极加厚层时不对显示区的阴极层再次进行蒸镀,保证了显示区的透过率。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掩膜版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6和图2,可选的,遮挡部100包括第一遮挡区110和第二遮挡区120,其中,第一遮挡区110在显示面板上的垂直投影与显示区AA重叠,第二遮挡区120在显示面板上的垂直投影与部分非显示区NAA重叠;
开孔部200和第二遮挡区120在显示面板上的垂直投影与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NAA重叠。
本实施例的第二遮挡区120在显示面板上的垂直投影与显示面板的上边框和右边框重叠,开孔部200在显示面板上的垂直投影与显示面板的左边框和下边框重叠。图6示例性的画出掩膜版仅包括一个子掩膜单元010的情况,当掩膜版包括多个子掩膜单元010时,多个子掩膜单元010之间可通过第二遮挡区120连通,使得一个掩膜版可同时蒸镀多个显示面板的阴极加厚层,提高显示面板的制作效率。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遮挡区120在显示面板上的垂直投影可以与显示面板的左边框和上边框重叠,则对应开孔部200在显示面板上的垂直投影与显示面板的右边框和下边框重叠。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掩膜版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掩膜版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7和图8,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开孔部200包括第一边框开孔部220和第二边框开孔部230,其中,第一边框开孔部220连接第二边框开孔部230,第一边框开孔部220与显示面板下边框的非显示区重叠,其中显示面板下边框为阴极信号线引出的边框。
图7中第二边框开孔部230在显示面板上的垂直投影与显示面板左边框的非显示区重叠,图8中第二边框开孔部230在显示面板上的垂直投影与显示面板右边框的非显示区重叠,图7和图8对应掩膜版包括第一边框开孔部220和第二边框开孔部230时的两种不同的情况,第一边框开孔部220和第二边框开孔部230完全与显示面板的左边框和下边框或者右边框和下边框重叠,且边框开孔部均包括开孔210。因第一边框开孔部220与显示面板下边框的非显示区重叠,其中显示面板下边框为阴极信号线引出的边框,在阴极信号线引出的边框处,阴极信号线通常要与阴极实现搭接,因此将第一边框开孔部220与显示面板下边框的非显示区重叠,可以保证在下边框位置处,阴极层被加厚,保证较小的搭接电阻。而阴极信号进行传输时,通常由该下边框处的阴极层向上传输,因此设置第二边框开孔部230与第一边框开孔部220连接,即显示面板为矩形时(对应于一个显示面板的掩膜版的结构也为矩形),第二边框开孔部230与显示面板的左边框或右边框的显示区重叠,则可以保证左边框或右边框处的阴极层也会被加厚,则阴极信号向上传输时,传输路径的电阻也会被减小,从而降低信号传输的压降,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均匀性。并且,因在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会设置较多的搭接点,即除下边框位置外,左边框和/或右边框也可能设置阴极结构与阴极信号线的搭接点,因此设置开孔部200还包括第二边框开孔部230,可以进一步降低搭接电阻,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均匀性。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掩膜版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9,可选的,开孔部200还包括第三边框开孔部240,第三边框开孔部240与第一边框开孔部220连接,且第二边框开孔部230与第三边框开孔部240相对设置。
示例性的,图9中将与第一边框开孔部220相连的右边框定义为第三边框开孔部240,将与第一边框开孔部220相邻的左边框定义为第二边框开孔部230,本实施例中第二边框开孔部230与第三边框开孔部240左右相对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与第一边框开孔部220相连的右边框定义为第二边框开孔部230,将与第一边框开孔部220相邻的左边框定义为第三边框开孔部240,本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的第一边框开孔部220、第二边框开孔部230和第三边框开孔部240上均具有许多用于蒸镀阴极加厚层的开孔210,进一步增大了蒸镀阴极加厚层的面积,增大了非显示区阴极结构的厚度,进一步降低了搭接电阻的阻值和非显示区的阴极结构在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压降,且第二边框开孔部230和第三边框开孔部240结构一致,使得左右边框在传输过程中的压降一致,进一步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均匀性。并且,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因在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会设置较多的搭接点,即除下边框位置外,左边框和/或右边框也可能设置阴极结构与阴极信号线的搭接点,因此设置开孔部200还包括第二边框开孔部230和第三边框开孔部240,可以进一步降低搭接电阻,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均匀性。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掩膜版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掩膜版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掩膜版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0-图1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该掩膜版还包括第四边框开孔部250,第四边框开孔部250与第一边框开孔部220相对设置,且第四边框开孔部250连接第二边框开孔部230和/或第三边框开孔部240,
其中,第二遮挡区120截断设定边框开孔部,设定边框开孔部为第二边框开孔部230、第三边框开孔部240和第四边框开孔部250的至少一者。
图10为第四边框开孔部250连接第二边框开孔部230的情况,图11为第四边框开孔部250连接第三边框开孔部240的情况,图12为第四边框开孔部250与第二边框开孔部230和第三边框开孔部240均连接的情况,且图10-图12为第二遮挡区120截断第四边框开孔部250的情况,第四边框开孔部250与第一边框开孔部220上下相对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遮挡区120可以仅截断第二边框开孔部230或者仅截断第三边框开孔部240或者截断第二边框开孔部230、第三边框开孔部240和第四边框开孔部250的任意两者或三者均截断。第二遮挡区120截断第二边框开孔部230、第三边框开孔部240和第四边框开孔部250的至少一者,不截断第一边框开孔部220,因为第一边框开孔部220与显示面板下边框的非显示区重叠,显示面板下边框为阴极信号线引出的边框,阴极驱动信号经电源芯片、FPC、驱动芯片传输至阴极连接线,最终经阴极连接线将信号传输至阴极,电源芯片、FPC、驱动芯片一般均位于下边框,所以为了不影响信号传输,不将第一边框开孔部220截断。
每一边框开孔部均包含开孔210,设置第四边框开孔部250后,增加部分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上边框的阴极层厚度,搭接电阻进一步减小,信号在非显示区的阴极层传输时压降减小,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均匀性。
继续参考图12,可选的,第二遮挡区120截断第四边框开孔部250,第四边框开孔部250包括第一子边框开孔部251和第二子边框开孔部252,第二遮挡区120第一侧的第一子边框开孔部251与第二边框开孔部230连通,第二遮挡区120第二侧的第二子边框开孔部252与第三边框开孔部240连通。
本实施例中,第二遮挡区120的第一侧为第二遮挡区120的左侧,即第一子边框开孔部251位于第二遮挡区120的左侧,与第二边框开孔部230连通。第二遮挡区120的第二侧为第二遮挡区120的右侧,即第二子边框开孔部252位于第二遮挡区120的右侧,与第三边框开孔部240连通。
本实施例第二遮挡区120仅截断第四边框开孔部250,使得第二边框开孔部230和第三边框开孔部240不截断,使得第二边框开孔部230和第三边框开孔部240均能蒸镀上阴极加厚层,有利于下边框的阴极信号线传输的阴极驱动信号更好的经显示面板的左右边框传输至上边框,同时第四边框开孔部250包括第一子边框开孔部251和第二子边框开孔部252,增大了蒸镀阴极加厚层的面积,使得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的阴极层厚度增大,搭接电阻变小,非显示区的阴极层在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压降降低,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均匀性。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掩膜版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第二遮挡区120至少包括第一子遮挡区121和第二子遮挡区122,第一子边框开孔部251位于第一子遮挡区121的第一侧,第二子边框开孔部252位于第二子遮挡区122的第二侧,第一子遮挡区121和第二子遮挡区122之间还包括第四边框开孔部250的第三子边框开孔部253。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的第二遮挡区120仅包括两个子遮挡区,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定义为左侧,第二侧定义为右侧,第一子边框开孔部251位于第一子遮挡区121的左侧,第二子边框开孔部252位于第二子遮挡区122的右侧,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遮挡区120可包括多个子遮挡区,本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设置第三子边框开孔部253进一步增大了掩膜版蒸镀阴极加厚层的面积,增大了显示面板非显示区阴极结构的厚度,使搭接电阻变小,非显示区的阴极层在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压降降低,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均匀性。同时,第二遮挡区120的第一子遮挡区121和第二子遮挡区122的设置,使得掩膜版的张网着力点增加,提升掩膜版的强度,降低掩膜版变形的风险。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掩膜版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4,可选的,掩膜版包括多个遮挡部100和多个开孔部200,遮挡部100还包括第三遮挡区130,第三遮挡区130与第二遮挡区120连通,不同遮挡部100通过第三遮挡区130相互连通。
本实施例的掩膜版包括多个子掩膜单元010,每一子掩模膜单元010可对一显示面板的部分非显示区进行阴极加厚层的蒸镀,第三遮挡区130将多个子掩膜单元010的遮挡部100连通起来,使得掩膜版可同时对多个显示面板尤其是小尺寸的如手机面板进行阴极加厚层的蒸镀,提高显示面板的制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掩膜版可用于对此显示面板进行阴极加厚层的蒸镀,继续参考图1、图2、图4和图5,可选的,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NAA;
在显示区AA,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阳极层510、发光层520和阴极层530;
在非显示区NAA,显示面板包括阴极层530;在非显示区NAA的部分位置处还包括阴极层530一侧的阴极加厚层800。
显示面板包括基板400,基板400包括基底410和驱动电路层420,驱动电路层420形成在基底410一侧,显示面板还包括像素限定层600,阳极层510、发光层520和阴极层530层叠设置于像素限定层600远离基底410的一侧,发光层520位于像素限定层600的开口中,阳极层510中包括多个阳极电极,阴极层530包括阴极电极,发光层520可以只包括单层膜层,即只包括发光材料层,也可以包括自阳极层510向阴极层530层叠设置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材料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等形成的多层结构。
显示面板的显示区与非显示区的阴极层为整层连续的结构,采用通用掩膜版进行一次蒸镀工艺完成,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经上述实施例中的掩膜版进行二次蒸镀后,在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形成了阴极加厚层,阴极加厚层与阴极层连通,使得阴极结构的厚度变大,搭接电阻变小,阴极层中传输信号的压降降低,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均匀性,同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不会蒸镀阴极加厚层,保证了透过率,避免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性能。
可选的,阴极加厚层的厚度大于30埃且小于60埃。
阴极加厚层的厚度大于30埃可以增大阴极结构的厚度,减小搭接电阻的阻值,降低信号在显示面板非显示区的阴极层传输的压降,提高显示面板显示的均匀性,同时,阴极加厚层的厚度不至于过厚,保证显示面板的轻薄。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掩膜版,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显示面板的阴极加厚层,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至少部分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掩膜版包括:遮挡部和至少部分围绕所述遮挡部设置的开孔部;
其中,所述遮挡部整面连续且无开孔,所述遮挡部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垂直投影覆盖所述显示区;
所述开孔部包括开孔,所述开孔部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垂直投影与至少部分所述非显示区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掩膜版,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包括第一遮挡区和第二遮挡区,其中,所述第一遮挡区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显示区重叠,所述第二遮挡区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垂直投影与部分所述非显示区重叠;
所述开孔部和所述第二遮挡区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掩膜版,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部包括第一边框开孔部和第二边框开孔部,其中,所述第一边框开孔部连接所述第二边框开孔部,所述第一边框开孔部与所述显示面板下边框的所述非显示区重叠,其中所述显示面板下边框为阴极信号线引出的边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掩膜版,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部还包括第三边框开孔部,所述第三边框开孔部与所述第一边框开孔部连接,且所述第二边框开孔部与所述第三边框开孔部相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掩膜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边框开孔部,所述第四边框开孔部与所述第一边框开孔部相对设置,且所述第四边框开孔部连接所述第二边框开孔部和/或所述第三边框开孔部,
其中,第二遮挡区截断设定边框开孔部,所述设定边框开孔部为所述第二边框开孔部、所述第三边框开孔部和所述第四边框开孔部的至少一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掩膜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挡区截断所述第四边框开孔部,所述第四边框开孔部包括第一子边框开孔部和第二子边框开孔部,所述第二遮挡区第一侧的第一子边框开孔部与所述第二边框开孔部连通,所述第二遮挡区第二侧的第二子边框开孔部与所述第三边框开孔部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掩膜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挡区至少包括第一子遮挡区和第二子遮挡区,所述第一子边框开孔部位于所述第一子遮挡区的第一侧,所述第二子边框开孔部位于所述第二子遮挡区的第二侧,所述第一子遮挡区和所述第二子遮挡区之间还包括所述第四边框开孔部的第三子边框开孔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掩膜版,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所述遮挡部和多个所述开孔部,所述遮挡部还包括第三遮挡区,所述第三遮挡区与所述第二遮挡区连通,不同所述遮挡部通过所述第三遮挡区相互连通。
9.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
在所述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阳极层、发光层和阴极层;
在所述非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阴极层;在所述非显示区的部分位置处还包括所述阴极层一侧的阴极加厚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加厚层的厚度大于30埃且小于60埃。
CN202120504094.1U 2021-03-09 2021-03-09 掩膜版和显示面板 Active CN2147059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04094.1U CN214705977U (zh) 2021-03-09 2021-03-09 掩膜版和显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04094.1U CN214705977U (zh) 2021-03-09 2021-03-09 掩膜版和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05977U true CN214705977U (zh) 2021-11-12

Family

ID=78571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04094.1U Active CN214705977U (zh) 2021-03-09 2021-03-09 掩膜版和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0597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97356A1 (zh) * 2022-04-14 2023-10-19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97356A1 (zh) * 2022-04-14 2023-10-19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19453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971316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64088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WO2022016658A1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7697107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0978263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9166976B (zh) 显示面板、掩膜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WO2021022616A1 (zh) 一种显示面板制程用掩模版及其应用
CN113097409B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WO2022188214A1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WO2021139085A1 (zh) Oled 面板、其蒸镀方法和其掩膜版组
US11539019B2 (en) Display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11302899B2 (en) Display panel with lens structure on pixel definition layer
US11635649B2 (en)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JP2012103697A (ja) アレイ基板及び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CN214705977U (zh) 掩膜版和显示面板
CN113629115B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KR100983716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1785760A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11714322B2 (en)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180307079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same
CN112582348A (zh)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24905B (zh) 掩膜片、掩膜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27934B (zh) 掩膜版、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WO2018205620A1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