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83670U - 一种数控合角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控合角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83670U
CN214683670U CN202120250567.XU CN202120250567U CN214683670U CN 214683670 U CN214683670 U CN 214683670U CN 202120250567 U CN202120250567 U CN 202120250567U CN 214683670 U CN214683670 U CN 2146836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gle
support
assembly
working platform
inst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5056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永刚
张夕富
张加友
王春瑜
王磊磊
赵东方
白晓锋
杨金健
蒋宝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Qingteng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Qingteng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Qingteng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Qingteng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5056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836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836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836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esses And Accessory Devic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数控合角机,包括压力机主机、第一进出料支架总成、第二进出料支架总成、数控合角模具和电控柜,所述压力机主机包括工作平台、导向柱、中间滑块、上梁和液压站,在工作平台顶部四个角各安装有一根导向柱,在四根所述导向柱顶部安装有上梁,在上梁底部与工作平台顶部之间位于四根所述导向柱上安装有中间滑块,在工作平台后方安装有液压站,在上梁顶部中央位置安装有头部朝下的液压油缸,在液压油缸的后方安装有液压油箱。本实用新型角钢合角度数由人工直接在电控柜上输入即可,压制后角度准确,无需人工反复调整;本实用新型在角钢合角后,另一面不出现变形,符合技术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数控合角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角钢合角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数控合角机。
背景技术
角钢俗称角铁,是两边互相垂直成角形的长条钢材。角钢可按结构的不同需要组成各种不同的受力构件,也可作构件之间的连接件。广泛地用于各种建筑结构和工程结构,如房梁、桥梁、输电塔、起重运输机械、船舶、工业炉、反应塔、容器架、电缆沟支架、动力配管、母线支架安装、以及仓库货架等。
角钢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合角处理,现有的合角方式为采用简易焊接模具对角钢进行合角,模具没有经过强度计算,经常损坏,使用寿命短,导致人力物力成本高;现有的简易焊接模具在使用时,角钢需采用人工进行进料和出料,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另外,合角位置由人工调整,需要人工提前在要合角的每个角钢上做好要合角位置的标记,增加了人工成本;角钢合角后,如果所合角度与预设的不一致,需要人为反复调整角度,直到符合角度要求;人工操作往往会出现对角钢一个面合角后、另一个面变形严重的现象,达不到技术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便是提供一种数控合角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数控合角机,包括压力机主机、第一进出料支架总成、第二进出料支架总成、数控合角模具和电控柜,所述压力机主机包括工作平台、导向柱、中间滑块、上梁和液压站,在工作平台顶部四个角各安装有一根导向柱,在四根所述导向柱顶部安装有上梁,在上梁底部与工作平台顶部之间位于四根所述导向柱上安装有中间滑块,在工作平台后方安装有液压站,在上梁顶部中央位置安装有头部朝下的液压油缸,在液压油缸的后方安装有液压油箱,所述液压油缸的底部通过液压油缸轴与中间滑块的顶部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进出料支架总成有两组,分别安装在工作平台顶部左端和右端,所述第二进出料支架总成有多组,分别安装在两组第一进出料支架总成中其中一组的外侧,所述数控合角模具安装在工作平台顶部,且位于中间滑块下方,在工作平台顶部中间位置设有两道平行的工作台T 型槽,所述电控柜安装在工作平台的后方。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进出料支架总成包括支撑架、主机连接支架、减速机总成、托料槽总成、压料槽总成和压料槽支架总成,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固定在工作平台的顶部,在支撑架顶部安装有顶梁,在顶梁后端面接有主机连接支架,在主机连接支架左前端安装有减速机总成,在顶梁顶部中间位置安装有托料槽总成,在托料槽总成周围位于顶梁顶部四个顶角的位置安装有压料槽支架总成,在压料槽支架总成上安装有压料槽总成;
所述压料槽支架总成包括立柱、槽钢、气缸、气缸轴和承重板,所述立柱有四根,分别安装在上梁顶部四个顶角的位置,在四根所述立柱的顶部安装有两组槽钢,在两组槽钢内各安装有一组头部朝下的气缸,在气缸的底部通过气缸轴安装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板的底部与压料槽总成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进出料支架总成包括底架、传动轮、同步轮、同步带和同步轮涨紧机构,所述底架顶部安装有支座,在支座顶部横向中线位置开设有槽口,在支座前端面通过轴承座安装有两根支撑轴,两根所述支撑轴的内端插入到槽口内,并各安装有一组传动轮,两根所述支撑轴的外端各安装有一组同步轮,两组所述同步轮之间安装有同步带,在两组同步轮之间位于支座的前端面安装有同步轮涨紧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数控合角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底板和合角压板,所述上模底板安装在中间滑块的底部,在上模底板的底部安装有两组合角压板,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底板和角钢放置块,所述下模底板安装在工作平台顶部的工作台T型槽内,在下模底板顶部安装有角钢放置块,两组所述合角压板之间空隙的宽度略大于角钢放置块的宽度。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数控合角模具经过力学计算,经久耐用;本实用新型中角钢采用自动进料与出料,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本实用新型合角位置由只需要在电控柜上一次输入后,可以连续使用,无需人工在每个角钢上做标记,降低了人工成本;本实用新型角钢合角度数由人工直接在电控柜上输入即可,压制后角度准确,无需人工反复调整;本实用新型在角钢合角后,另一面不出现变形,符合技术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压力机主机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进出料支架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进出料支架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数控合角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中:1、压力机主机,11、工作平台,12、导向柱,13、中间滑块,14、上梁,15、液压站,16、液压油缸,17、液压油箱,18、液压油缸轴,19、工作台T型槽,2、第一进出料支架总成,21、支撑架, 22、主机连接支架,23、减速机总成,24、托料槽总成,25、压料槽总成,26、压料槽支架总成,261、立柱,262、槽钢,263、气缸,264、气缸轴,265、承重板,27、顶梁,3、第二进出料支架总成,31、底架, 32、传动轮,33、同步轮,34、同步带,35、同步轮涨紧机构,36、支座,37、槽口,4、数控合角模具,41、上模,411、上模底板,412、合角压板,42、下模,421、下模底板,422、角钢放置块,5、电控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数控合角机,包括压力机主机1、第一进出料支架总成2、第二进出料支架总成3、数控合角模具4和电控柜5,所述压力机主机1包括工作平台11、导向柱12、中间滑块13、上梁14和液压站15,在工作平台11顶部四个角各安装有一根导向柱 12,在四根所述导向柱12顶部安装有上梁14,在上梁14底部与工作平台11顶部之间位于四根所述导向柱12上安装有中间滑块13,在工作平台11后方安装有液压站15,在上梁14顶部中央位置安装有头部朝下的液压油缸16,在液压油缸16的后方安装有液压油箱17,所述液压油缸 16的底部通过液压油缸轴18与中间滑块13的顶部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进出料支架总成2有两组,分别安装在工作平台11顶部左端和右端,所述第二进出料支架总成3有多组,分别安装在两组第一进出料支架总成2中其中一组的外侧,所述数控合角模具4安装在工作平台11顶部,且位于中间滑块13下方,在工作平台11顶部中间位置设有两道平行的工作台T型槽19,所述电控柜5安装在工作平台11的后方。
所述第一进出料支架总成2包括支撑架21、主机连接支架22、减速机总成23、托料槽总成24、压料槽总成25和压料槽支架总成26,所述支撑架21的底部固定在工作平台11的顶部,在支撑架21顶部安装有顶梁27,在顶梁27后端面接有主机连接支架22,在主机连接支架22 左前端安装有减速机总成23,在顶梁27顶部中间位置安装有托料槽总成24,在托料槽总成24周围位于顶梁27顶部四个顶角的位置安装有压料槽支架总成26,在压料槽支架总成26上安装有压料槽总成25;
所述压料槽支架总成26包括立柱261、槽钢262、气缸263、气缸轴264和承重板265,所述立柱261有四根,分别安装在上梁14顶部四个顶角的位置,在四根所述立柱261的顶部安装有两组槽钢262,在两组槽钢262内各安装有一组头部朝下的气缸263,在气缸263的底部通过气缸轴264安装有承重板265,所述承重板265的底部与压料槽总成 25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
所述第二进出料支架总成3包括底架31、传动轮32、同步轮33、同步带34和同步轮涨紧机构35,所述底架31顶部安装有支座36,在支座36顶部横向中线位置开设有槽口37,在支座36前端面通过轴承座安装有两根支撑轴,两根所述支撑轴的内端插入到槽口37内,并各安装有一组传动轮32,两根所述支撑轴的外端各安装有一组同步轮33,两组所述同步轮33之间安装有同步带34,在两组同步轮33之间位于支座36的前端面安装有同步轮涨紧机构35。
所述数控合角模具4包括上模41和下模42,所述上模41包括上模底板411和合角压板412,所述上模底板411安装在中间滑块13的底部,在上模底板411的底部安装有两组合角压板412,所述下模42包括下模底板421和角钢放置块422,所述下模底板421安装在工作平台11顶部的工作台T型槽19内,在下模底板421顶部安装有角钢放置块422,两组所述合角压板412之间空隙的宽度略大于角钢放置块422的宽度。
工作原理:根据被合角角钢的型号、厚度、合角角度以及合角位置,在电控柜5的触摸屏幕上输入相关参数,再将被合角角钢放在第二进出料支架总成3上的传动轮32上,在打开液压站15自动状态下,按下启动按钮,工作中首先由减速机总成23中的伺服电机转动,带动工件先向前传动,当工件经过进料端的压料槽总成25后,工件暂时定格在托料槽总成24上的托料轮上,进料端的接近开关变亮,进料端的气缸263 伸出,带动进料端压料槽总成25下降直到压料轮与工件接触,开始实现精准进料,根据提前输入的合角角钢参数信息对角钢进行合角,合角后由出料端的第一进出料支架总成2和第二进出料支架总成3,将角钢送出压力机主机。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数控合角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力机主机(1)、第一进出料支架总成(2)、第二进出料支架总成(3)、数控合角模具(4)和电控柜(5),所述压力机主机(1)包括工作平台(11)、导向柱(12)、中间滑块(13)、上梁(14)和液压站(15),在工作平台(11)顶部四个角各安装有一根导向柱(12),在四根所述导向柱(12)顶部安装有上梁(14),在上梁(14)底部与工作平台(11)顶部之间位于四根所述导向柱(12)上安装有中间滑块(13),在工作平台(11)后方安装有液压站(15),在上梁(14)顶部中央位置安装有头部朝下的液压油缸(16),在液压油缸(16)的后方安装有液压油箱(17),所述液压油缸(16)的底部通过液压油缸轴(18)与中间滑块(13)的顶部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进出料支架总成(2)有两组,分别安装在工作平台(11)顶部左端和右端,所述第二进出料支架总成(3)有多组,分别安装在两组第一进出料支架总成(2)中其中一组的外侧,所述数控合角模具(4)安装在工作平台(11)顶部,且位于中间滑块(13)下方,在工作平台(11)顶部中间位置设有两道平行的工作台T型槽(19),所述电控柜(5)安装在工作平台(11)的后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控合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出料支架总成(2)包括支撑架(21)、主机连接支架(22)、减速机总成(23)、托料槽总成(24)、压料槽总成(25)和压料槽支架总成(26),所述支撑架(21)的底部固定在工作平台(11)的顶部,在支撑架(21)顶部安装有顶梁(27),在顶梁(27)后端面接有主机连接支架(22),在主机连接支架(22)左前端安装有减速机总成(23),在顶梁(27) 顶部中间位置安装有托料槽总成(24),在托料槽总成(24)周围位于顶梁(27)顶部四个顶角的位置安装有压料槽支架总成(26),在压料槽支架总成(26)上安装有压料槽总成(25);
所述压料槽支架总成(26)包括立柱(261)、槽钢(262)、气缸(263)、气缸轴(264)和承重板(265),所述立柱(261)有四根,分别安装在上梁(14)顶部四个顶角的位置,在四根所述立柱(261)的顶部安装有两组槽钢(262),在两组槽钢(262)内各安装有一组头部朝下的气缸(263),在气缸(263)的底部通过气缸轴(264)安装有承重板(265),所述承重板(265)的底部与压料槽总成(25)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控合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出料支架总成(3)包括底架(31)、传动轮(32)、同步轮(33)、同步带(34)和同步轮涨紧机构(35),所述底架(31)顶部安装有支座(36),在支座(36)顶部横向中线位置开设有槽口(37),在支座(36)前端面通过轴承座安装有两根支撑轴,两根所述支撑轴的内端插入到槽口(37)内,并各安装有一组传动轮(32),两根所述支撑轴的外端各安装有一组同步轮(33),两组所述同步轮(33)之间安装有同步带(34),在两组同步轮(33)之间位于支座(36)的前端面安装有同步轮涨紧机构(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控合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控合角模具(4)包括上模(41)和下模(42),所述上模(41)包括上模底板(411)和合角压板(412),所述上模底板(411)安装在中间滑块(13)的底部,在上模底板(411)的底部安装有两组合角压板(412),所述下模(42)包括下模底板(421)和角钢放置块(422),所述下模底板(421)安装在工作平台(11)顶部的工作台T型槽(19)内,在下模底板(421)顶部安装有角钢放置块(422),两组所述合角压板(412)之间空隙的宽度略大于角钢放置块(422)的宽度。
CN202120250567.XU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数控合角机 Active CN2146836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50567.XU CN214683670U (zh)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数控合角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50567.XU CN214683670U (zh)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数控合角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83670U true CN214683670U (zh) 2021-11-12

Family

ID=78564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50567.XU Active CN214683670U (zh)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数控合角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836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49396B (zh) 可升降带居中夹紧机构的滚筒输送机
CN201015782Y (zh) 数控冲孔生产线
CN110340671A (zh) 一体化板材自动切焊设备
CN102728982A (zh) 一种料斗拼焊工装
CN201189596Y (zh) 汽车底板补焊翻转台
CN214683670U (zh) 一种数控合角机
CN212190825U (zh) 一种汽车钣金件的冲孔落料装置
CN210387065U (zh) 一种箱体式大型数控折弯机
CN115805335B (zh) 一种用于电梯导轨刨削加工的自动对中夹紧系统
CN109940574B (zh) 抓手通用柔性支撑定位系统及柔性工装定位控制方法
CN201834428U (zh) 一种集装箱装配装置
CN211072213U (zh) 一种静电除尘器阳极板双面焊接专机
CN112008325B (zh) 一种适用于工业车辆的门架焊接调整装置
CN210709576U (zh) 一种供料机
CN210997681U (zh) 一种型材加工快速夹具
CN111015235B (zh) 一种机器人取动力头的燃油箱柔性焊接流水线
CN220879976U (zh) 一种用于胶接夹板的冷校直装置
CN218193569U (zh) 箱体调整机构和箱型臂架组装设备
CN215200518U (zh) 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的连接件定位上料装置
CN213438024U (zh) 一种储能式不锈钢扎带自动焊接机
CN219686577U (zh) 一种自动压合系统
CN213560828U (zh) 铝合金型材拼接多角度自动焊接系统
CN212704923U (zh) 一种埋弧焊单机台双工位焊接装置
CN214602809U (zh) 一种用于货叉架焊接装配的定位夹具
RU216455U1 (ru) Стенд для заневоливания и сварки вертикальных столбов контейнеро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ou Yonggang

Inventor after: Zhang Xifu

Inventor after: Zhang Jiayou

Inventor after: Wang Chunyu

Inventor after: Wang Leilei

Inventor after: Zhao Dongfang

Inventor after: Bai Xiaofeng

Inventor after: Yang Jinjian

Inventor after: Jiang Baowei

Inventor before: Zhou Yongga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Xifu

Inventor before: Zhang Jiayou

Inventor before: Wang Chunyu

Inventor before: Wang Leilei

Inventor before: Zhao Dongfang

Inventor before: Bai Xiaofeng

Inventor before: Yang Jinjian

Inventor before: Jiang Baowei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