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77559U - 雾化仓和雾化器 - Google Patents

雾化仓和雾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77559U
CN214677559U CN202023044313.7U CN202023044313U CN214677559U CN 214677559 U CN214677559 U CN 214677559U CN 202023044313 U CN202023044313 U CN 202023044313U CN 214677559 U CN214677559 U CN 2146775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liquid
atomizing core
cartridge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4431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承志
黎小明
刘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ndus Bio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ndus Bio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ndus Bio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Pndus Bio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4431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775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775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775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器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雾化仓和雾化器。该雾化仓包括:液仓壳体,具有环形侧壁和中管;雾化芯组件,设置在液仓壳体内并且包括管道,管道的顶端与中管的底端插设配合且在其间设置第一密封件;底座,插设在环形侧壁的底端内,底座和环形侧壁之间设置第二密封件;底座朝向雾化芯组件的一侧设有通气口,管道的底端插设在通气口中,且在通气口中设置第三密封件,第三密封件至少对管道和底座之间的第一接缝进行密封。液仓壳体、管道和底座限定储液空间,第三密封件具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雾化芯组件与中管顺次连通。通过上述方式,本雾化仓可有效杜绝待雾化液体从储液空间经部件间接缝向外泄露,从而可解决雾化仓漏液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雾化仓和雾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液体进行加热雾化的雾化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雾化仓和具有这种雾化仓的雾化器。
背景技术
雾化器可包括雾化仓和电源部件,电源部件与雾化仓装配在一起并用于为雾化仓供电,使其发热。雾化仓的内部通常存储有例如烟油、药液的液体,液体经加热雾化可产生供使用者吸食的气雾。
雾化仓中还可包括发热丝以及棉花、棉布或多孔陶瓷等吸液件,发热丝可呈螺旋状并结合在吸液件上。吸液件设置成与储液空腔连通,以便于通过吸液件的渗透作用而将液体输送至发热丝附近。
为了实现抽吸的功能,还需要引入空气以造成气流的流动来带动雾化后的气雾吸入人体。在雾化仓的下端一般都设置有进气孔,吸液件则设置在进气孔的上部。由于吸液件是靠渗透作用吸附液体的,因此当达到饱和状态时,便会渗出一部分液体。
然而,目前预注油型雾化器的进气孔为常开状态,而无任何防漏液保护装置。从而,当从吸液件渗出的液体滴下并聚集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从进气孔流出。因此,预注油型雾化器存在的漏液主要表现为经进气孔溢漏液,这导致给用户带来较差的体验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雾化仓和一种具有上述雾化仓的雾化器,以解决目前雾化仓容易出现漏液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雾化仓,其包括:液仓壳体,所述液仓壳体具有环形侧壁、顶壁和中管,所述中管自所述顶壁向所述环形侧壁内部延伸;雾化芯组件,所述雾化芯组件设置在所述液仓壳体内并且包括管道;所述管道的顶端与所述中管的底端插设配合,并且在其间设置第一密封件;底座,所述底座插设在所述环形侧壁的底端内,所述底座和所述环形侧壁之间设置第二密封件;所述底座朝向所述雾化芯组件的一侧设有通气口,所述管道的底端插设在所述通气口中,并且在所述通气口中设置第三密封件,所述第三密封件至少对所述管道和所述底座之间的第一接缝进行密封。所述液仓壳体、所述管道和所述底座限定储液空间,所述第三密封件具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所述雾化芯组件与所述中管顺次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雾化仓还包括吸嘴和第四密封件,所述吸嘴具有出气管,并且所述液仓壳体的顶壁至少设有注液口;其中,所述吸嘴安装在所述液仓壳体上,使得所述第四密封件密封所述注液口,所述出气管的底端插在所述中管中,并且所述第四密封件对所述出气管和所述中管之间的第二接缝进行密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道包括雾化芯外管和雾化芯内管,所述雾化芯外管套设在所述雾化芯内管上;其中,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在所述中管和所述雾化芯外管之间,所述第一接缝形成在所述雾化芯内管和所述底座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包括底座上部和底座下部,所述底座上部和底座下部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接缝形成在所述管道和所述底座上部之间;并且,所述底座上部朝向所述底座下部的一侧设有凹部,所述第三密封件具有凸块,所述凸块插设在所述凹部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下部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与所述第三密封件的通气孔偏心设置,使得经所述进气孔进入的气流需折向后进入所述通气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下部设有储液槽,所述储液槽在上下方向上对着所述通气孔,用于储存经所述通气孔漏下的液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雾化芯组件还包括导液元件和发热元件,所述发热元件设置在所述导液元件上,所述导液元件位于所述管道中,所述导液元件用于将来自所述储液空间的液体输送至所述发热元件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热元件的发热主体嵌设在所述导液元件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雾化仓还包括磁体和雾化仓电极,所述磁体设置在所述底座内,所述雾化仓电极插入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三密封件,并且与所述雾化芯组件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雾化器,其包括电源部件以及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仓,所述电源部件用于为所述雾化仓供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雾化仓通过设置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和第三密封件,可有效地对构成储液空间的部件之间的接缝进行密封,从而有效的杜绝待雾化液体从储液空间经这些接缝向外泄露。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雾化仓的一个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雾化仓的另一个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雾化仓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雾化仓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雾化仓的液仓壳体的放大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雾化仓的底座的放大分解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底座的底座下部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雾化仓的第二密封件的放大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雾化仓的第三密封件的放大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雾化仓的第四密封件的放大立体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300-雾化器、200-电源部件、100-雾化仓、10-油仓壳体、11-环形侧壁、12-顶壁、13-中管、14-储液空间、15-注液口、16-卡块、17-卡槽、18-排气口、20-雾化芯组件、21-管道、22-雾化芯外管、23-雾化芯内管、24-导液元件、25-发热元件、26,27-输送孔、28-狭槽、30-底座、31-通气口、32-底座上部、33-底座下部、34-凹部、35-进气孔、36-储液槽、37-凹槽、38-通孔、40-吸嘴、41-出气管、50-第一密封件、60-第二密封件、61-环形凸筋、70-第三密封件、71-通气孔、72-凸块、80-第四密封件、81-通孔、82-环形凸缘、91-磁体、92-雾化仓电极、A1-第一接缝、A2-第二接缝。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在本说明书中,所述“安装”包括焊接、螺接、卡接、粘合等方式将某一元件或装置固定或限制于特定位置或地方,所述元件或装置可在特定位置或地方保持不动也可在限定范围内活动,所述元件或装置固定或限制于特定位置或地方后可进行拆卸也可不能进行拆卸,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作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3,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仓。所述雾化仓100主要可包括液仓壳体10、雾化芯组件20和底座30,所述雾化芯组件20设置在所述液仓壳体10中;所述底座30安装在所述液仓壳体10上并且用于支撑所述雾化芯组件20。
其中,结合图3至图5所示,所述液仓壳体10可具有环形侧壁11、顶壁12和中管13,所述中管13自所述顶壁12向所述环形侧壁11内部延伸。所述环形侧壁11可围绕一轴线设置,以在侧面构成所述液仓壳体10的一部分;其横截面形状不限,只要围成封闭环形即可;例如,所述环形侧壁11的横截面可为大致方形,亦可为圆形、椭圆形等;所述环形侧壁11的外表面上还可设有与其它部件配合安装的结构,例如卡块16和卡槽17等。所述顶壁12位于液仓壳体10的顶部,其可自环形侧壁11的顶端水平延伸,并在周边与环形侧壁11连接。所述中管13为中空的管状体,其中间通道贯穿所述顶壁12。所述环形侧壁11、顶壁12和中管13可为一体成型的构件。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雾化芯组件20设置在所述液仓壳体10内并且包括管道21。所述管道21的顶端与所述中管13的底端插设配合,并且在其间设置第一密封件50。在图示实施例中,所述中管13的底端插设在所述管道21的顶端内,并且通过第一密封件50将所述中管13与所述管道21之间形成密封。也就是说,可将第一密封件50安装在所述管道21的顶端,并将所述中管13插入所述第一密封件50而将所述第一密封件50挤压在所述中管13与所述管道21之间,从而形成密封。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底座30例如可通过卡扣结构插设固定在所述环形侧壁11的底端内,所述底座30和所述环形侧壁11之间设置第二密封件60。结合图6和图7所示,所述底座30朝向所述雾化芯组件20的一侧设有通气口31,所述管道21的底端插设在所述通气口31中。结合图8所示,所述第二密封件60可安装在所述底座30的环形凹槽中,并且在组装后被压缩在所述底座30和所述环形侧壁11之间,以达到密封效果;所述第二密封件60的外侧壁上可设置多个环形凸筋61,这些凸筋61更容易变形,从而能够起到更好的密封效果。结合图9所示,在所述通气口31中设置第三密封件70,所述第三密封件70至少对所述管道21和所述底座30之间的第一接缝A1进行密封。所述通气口31可具有一定深度,以对插入其中的管道21起到固持作用,并且在通气口31的底部可具有支撑部,用于与管道21的底端抵接。由于所述管道21和所述底座30接触表面之间存在的第一接缝A1会泄漏液体,因此采用第三密封件70可起到对第一接缝A1密封的效果,防止液体经此第一接缝A1泄漏。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液仓壳体10、所述管道21和所述底座30限定储液空间14。所述储液空间14用于存储例如烟油、药液等可加热雾化的液体。结合图9所示,所述第三密封件70具有通气孔71,所述通气孔71、所述雾化芯组件20与所述中管13顺次连通。所述雾化仓100限定有雾化通道,所述通气孔71、所述雾化芯组件20与所述中管13顺次连通形成的气流通道即位于所述雾化通道中,也就是作为所述雾化通道的一部分。
上述第一密封件50、第二密封件60和第三密封件70可为弹性密封材料,例如可为密封硅胶。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密封件50、第二密封件60和第三密封件70,可有效地对构成储液空间14的部件之间的接缝进行密封,从而有效的杜绝待雾化液体从储液空间14经这些接缝向外泄露。
在进一步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和图10所示,所述雾化仓100还可包括吸嘴40和第四密封件80。所述吸嘴40可通过卡槽与液仓壳体10的卡块16配合,进而安装在液仓壳体10上;所述吸嘴40具有出气管41,用于供雾化形成的气雾经出气管41进入使用者的口内。所述液仓壳体10的顶壁12可设有注液口15。所述吸嘴40安装在所述液仓壳体10上,使得所述第四密封件80密封所述注液口15,所述出气管41的底端插在所述中管13中,并且所述第四密封件80对所述出气管41和所述中管13之间的第二接缝A2进行密封。所述第四密封件80的中间部分可具有通孔81,以供出气管41插设其中。所述第四密封件80密封注液口15的部位可具有环形凸缘82。另外,所述液仓壳体10的顶壁12还可设有排气口18;类似地,所述第四密封件80的另一环形凸缘82也可密封所述排气口18。通过设置注液口15,可对储液空间14进行预注液,以供后期雾化使用。第四密封件80可为弹性密封材料,例如可为密封硅胶。采用第四密封件80对所述出气管41和所述中管13之间的第二接缝A2进行密封,可防止气体经此接缝进入气流通道,亦可防止液体经此接缝进入气流通道。当所述吸嘴40安装在所述液仓壳体10上,可对其中的第四密封件80起到挤压作用,从而使所述第四密封件80受到挤压变形,实现更好的密封效果。
在进一步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管道21可包括雾化芯外管22和雾化芯内管23。所述雾化芯外管22套设在所述雾化芯内管23上,使得所述雾化芯外管22和所述雾化芯内管23之间具有一定间隙;例如,所述雾化芯内管23靠近底端的位置可设有环形凸缘,从而可对所述雾化芯外管22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环形凸缘上方为直径比雾化芯内管23主体稍大的一段,以与雾化芯外管22配合安装。所述第一密封件50设置在所述中管13和所述雾化芯外管22之间,所述第一接缝A1形成在所述雾化芯内管23和所述底座30之间。通过设置雾化芯外管22和雾化芯内管23,可在其间形成间隙,所述间隙可存储从储液空间14经雾化芯外管22的输送孔26输送进来的液体,并且可通过毛细作用而对间隙中的液体起到一定的吸附力,避免液体过快地透过雾化芯内管23的输送孔27。在此指出,所述雾化芯外管22的输送孔26和雾化芯内管23的输送孔27可错位设置,以增加液体流动路径,降低流动速度。另外,所述雾化芯内管23还可在侧壁上开设狭槽28,所述狭槽28贯通至所述雾化芯内管23的顶端;通过设置狭槽28,可使得雾化芯内管23具有弹性保持作用,能够供导液元件24插入其中,并且对导液元件24起到弹性夹持。
在进一步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底座30可包括底座上部32和底座下部33。所述底座上部32和底座下部33例如可通过卡扣结构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接缝A1形成在所述管道21和所述底座上部32之间,更具体是形成在所述雾化芯内管23和所述底座上部32之间。底座下部33例如可通过卡扣结构固定在所述环形侧壁11的底端。结合图6所示,所述底座上部32朝向所述底座下部33的一侧设有凹部34;结合图9所示,所述第三密封件70具有凸块72,所述凸块72插设在所述凹部34内。例如,所述凹部34和所述凸块72的数量均可为两个,并且均可对称分布,以使第三密封件70与底座上部32稳定配合。
在进一步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图6和图7所示,所述底座下部33设有进气孔35,所述进气孔35与所述第三密封件70的通气孔71偏心设置,使得经所述进气孔35进入的气流需折向后进入所述通气孔71。所述进气孔35可由柱体围成,也就是由空心柱体的通道形成所述进气孔35。通过将进气孔35与通气孔71偏心设置,本申请实施例的雾化仓100可实现拐弯式进气,能够避免经通气孔71泄漏的液体直接滴落在进气孔35中而堵塞进气孔35,进而堵塞整个通气通道。所述进气孔35的数量可为两个。
在进一步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底座下部33可设有储液槽36,所述储液槽36在上下方向上对着所述通气孔71,用于储存经所述通气孔71漏下的液体。从而,通过设置储液槽36,即使有少量液体渗漏,也会由所述储液槽36接收和保持,而不会经进气孔35泄漏到雾化仓100之外。
在进一步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雾化芯组件20还可包括导液元件24和发热元件25,所述发热元件25设置在所述导液元件24上,所述导液元件24位于所述管道21中,所述导液元件24用于将来自所述储液空间14的液体输送至所述发热元件25处。
所述雾化芯组件20用于从所述储液空间14中接收液体并且在通电时发热而将所接收的液体加热雾化。例如,所述导液元件24可为棉花、棉布、玻纤材料或多孔陶瓷等吸液件,其对液体具有较好的浸润特性,并可通过毛细作用使得液体均匀地分布在导液元件24的孔隙中。发热元件25的发热主体可嵌设在所述导液元件24中。从而,当发热元件25通电发热时,发热元件25所接触的导液元件24上的液体可被加热雾化,同时导液元件24将液体继续补充输送至发热元件25附近,以可持续雾化。发热元件25也可为发热膜等能够通电发热的结构。另外,发热元件25的两端可延伸出来,分别作为正极和负极,以便与雾化仓电极92导电连接。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液元件24为圆筒形多孔陶瓷,并且所述发热元件25的发热主体嵌设在其中,仅伸出发热元件25的两个电极导线。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液元件24包括两个直径不同的棉质筒状体,并且所述发热元件25的发热主体嵌设在两个棉质筒状体之间,仅伸出发热元件25的两个电极导线。
在进一步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雾化仓100还可包括磁体91和雾化仓电极92,所述磁体91设置在所述底座30内,所述雾化仓电极92插入所述底座30和所述第三密封件70,并且与所述雾化芯组件20电连接。相应地,结合图6所示,所述底座30上可设置用于收容磁体91的凹槽37,并且设置供雾化仓电极92插过的通孔38。所述磁体91可为磁石、磁铁等磁吸材料,以便对另一磁吸部件产生磁吸力。雾化仓电极92可包括两个,其中一个可连接到发热元件25的正极,另一个可连接到发热元件25的负极。具体组装时,所述发热元件25的两个电极导线可分别弯折到所述第三密封件70的两个凸块72所开设的凹槽内;从而,当雾化仓电极92插入第三密封件70时,即可与电极导线导电连接。所述磁体91的数量可为两个,并且可对称分布在底座30内。
如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雾化器300,其包括电源部件200以及根据上述的雾化仓100,所述电源部件200用于为所述雾化仓100供电。
在如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雾化仓100的下端可通过插拔设置而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电源部件200的上端。例如,所述雾化仓100的下端可设置为插入部,所述电源部件200的上端可开设插口,从而可将插入部插在插口中而形成雾化器300。进一步地,在雾化仓100包括磁体91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源部件200的插口内也可相应设置磁体,使得雾化仓100与电源部件200之间可采用磁吸方式进行组装。在其他实施例中,雾化仓100与电源部件200之间也可采用卡合、螺纹连接等方式进行组装,这也能使得两者可进行拆卸。
结合图1至图11所示,在需要使用雾化器300进行抽吸时,可先打开电源部件200的电源开关,以便由电源部件200为雾化仓100供电;然后,当用户对雾化仓100的吸嘴40进行吸气时,即可通过雾化器300的控制系统依据吸气动作而启动雾化器300进行工作,最终产生供用户吸食的气雾。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雾化仓(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仓壳体(10),所述液仓壳体(10)具有环形侧壁(11)、顶壁(12)和中管(13),所述中管(13)自所述顶壁(12)向所述环形侧壁(11)内部延伸;
雾化芯组件(20),所述雾化芯组件(20)设置在所述液仓壳体(10)内并且包括管道(21);所述管道(21)的顶端与所述中管(13)的底端插设配合,并且在其间设置第一密封件(50);和
底座(30),所述底座(30)插设在所述环形侧壁(11)的底端内,所述底座(30)和所述环形侧壁(11)之间设置第二密封件(60);所述底座(30)朝向所述雾化芯组件(20)的一侧设有通气口(31),所述管道(21)的底端插设在所述通气口(31)中,并且在所述通气口(31)中设置第三密封件(70),所述第三密封件(70)至少对所述管道(21)和所述底座(30)之间的第一接缝(A1)进行密封;
其中,所述液仓壳体(10)、所述管道(21)和所述底座(30)限定储液空间(14),所述第三密封件(70)具有通气孔(71),所述通气孔(71)、所述雾化芯组件(20)与所述中管(13)顺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仓(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雾化仓(100)还包括吸嘴(40)和第四密封件(80),所述吸嘴(40)具有出气管(41),并且所述液仓壳体(10)的顶壁(12)至少设有注液口(15);
其中,所述吸嘴(40)安装在所述液仓壳体(10)上,使得所述第四密封件(80)密封所述注液口(15),所述出气管(41)的底端插在所述中管(13)中,并且所述第四密封件(80)对所述出气管(41)和所述中管(13)之间的第二接缝(A2)进行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仓(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道(21)包括雾化芯外管(22)和雾化芯内管(23),所述雾化芯外管(22)套设在所述雾化芯内管(23)上;
其中,所述第一密封件(50)设置在所述中管(13)和所述雾化芯外管(22)之间,所述第一接缝(A1)形成在所述雾化芯内管(23)和所述底座(3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仓(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30)包括底座上部(32)和底座下部(33),所述底座上部(32)和底座下部(33)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接缝(A1)形成在所述管道(21)和所述底座上部(32)之间;并且
所述底座上部(32)朝向所述底座下部(33)的一侧设有凹部(34),所述第三密封件(70)具有凸块(72),所述凸块(72)插设在所述凹部(34)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仓(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下部(33)设有进气孔(35),所述进气孔(35)与所述第三密封件(70)的通气孔(71)偏心设置,使得经所述进气孔(35)进入的气流需折向后进入所述通气孔(7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仓(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下部(33)设有储液槽(36),所述储液槽(36)在上下方向上对着所述通气孔(71),用于储存经所述通气孔(71)漏下的液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仓(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雾化芯组件(20)还包括导液元件(24)和发热元件(25),所述发热元件(25)设置在所述导液元件(24)上,所述导液元件(24)位于所述管道(21)中,所述导液元件(24)用于将来自所述储液空间(14)的液体输送至所述发热元件(25)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仓(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元件(25)的发热主体嵌设在所述导液元件(24)中。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仓(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雾化仓(100)还包括磁体(91)和雾化仓电极(92),所述磁体(91)设置在所述底座(30)内,所述雾化仓电极(92)插入所述底座(30)和所述第三密封件(70),并且与所述雾化芯组件(20)电连接。
10.一种雾化器(300),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部件(200)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仓(100),所述电源部件(200)用于为所述雾化仓(100)供电。
CN202023044313.7U 2020-12-16 2020-12-16 雾化仓和雾化器 Active CN2146775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44313.7U CN214677559U (zh) 2020-12-16 2020-12-16 雾化仓和雾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44313.7U CN214677559U (zh) 2020-12-16 2020-12-16 雾化仓和雾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77559U true CN214677559U (zh) 2021-11-12

Family

ID=78558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44313.7U Active CN214677559U (zh) 2020-12-16 2020-12-16 雾化仓和雾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775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259692A1 (zh) 电子烟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0203317U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2911688U (zh) 雾化器及其气溶胶发生装置
JP2020503880A (ja) 電子タバコ用アトマイザー
WO2022188874A1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06418709B (zh) 横向供液的电子烟
CN212911666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3344343U (zh) 电子烟雾化器及电子烟
CN110881690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2590242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7065393U (zh) 雾化器及其发热件
CN213344341U (zh) 电子烟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4677559U (zh) 雾化仓和雾化器
CN111838771A (zh) 电子烟及其雾化装置
CN215684856U (zh) 雾化器、电子雾化装置及用于雾化器的密封元件
CN215531655U (zh) 电子雾化器
CN108783608B (zh) 电子烟雾化器及电子烟
CN112137180A (zh) 雾化仓和雾化器
CN214015966U (zh) 雾化仓和雾化器
CN214257969U (zh) 雾化仓和雾化器
CN220458619U (zh) 雾化器及包含该雾化器的电子雾化装置
CN220800046U (zh) 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1458861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6453377U (zh) 电子雾化设备的雾化器
CN219628841U (zh) 壳体结构及雾化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