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70332U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70332U
CN214670332U CN202120875463.8U CN202120875463U CN214670332U CN 214670332 U CN214670332 U CN 214670332U CN 202120875463 U CN202120875463 U CN 202120875463U CN 214670332 U CN214670332 U CN 2146703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frame
display device
wall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7546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家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z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z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z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7546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703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703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703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以在纯显示设备上实现触摸功能。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设备、触摸组件以及固定组件,其中,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屏以及固定显示屏的前边框;触摸组件包括触摸边框以及安装在触摸边框内的红外传感单元,四个触摸边框围合形成触摸空间,且触摸空间与显示屏相对,实现显示屏的触摸功能;固定组件包括连接支架和固定条,固定条安装在触摸边框设置的限位槽内,连接支架分别与固定条和前边框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将触摸组件额外增加到显示设备上,结构简单,维护和改进方便,无需大件开模、开发周期短,成本低。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交互平板,是一种通过触控技术对显示在显示平板(显示屏)上的内容进行操控和实现人机交互操作的一体化设备,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企业会议、商业展示等领域。
现有的一些显示设备,例如,98寸液晶显示屏、数字标牌等,通常没有设置触摸结构,影响显示设备的交互应用。
有必要提供一种由纯显示设备增加触摸结构形成的显示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在纯显示设备上实现触摸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设备、触摸组件以及固定组件;所述显示设备包括前边框以及固定在所述前边框上的显示屏;所述触摸组件包括触摸框和红外传感单元,所述触摸框包括依次连接的四条触摸边框,且所述四条触摸边框围合形成触摸空间,且所述触摸空间与所述显示屏相对;所述红外传感单元安装在所述触摸边框内,且所述触摸边框的外端面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连接支架和固定条,所述固定条容纳在所述限位槽内;所述连接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前边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条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设备、触摸组件以及固定组件,其中,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屏以及固定显示屏的前边框;触摸组件包括触摸框以及红外传感单元,触摸框包括依次连接的四条触摸边框且四条触摸边框围合形成触摸空间,且触摸空间与显示屏相对,实现显示屏的触摸功能;红外传感单元安装在触摸边框内,且触摸边框的外端面设置有限位槽;固定组件包括连接支架和固定条,固定条容纳在限位槽内,连接支架的两端分别与前边框和固定条固定连接,从而将触摸组件额外增加到已有的显示设备上,结构简单,维护和改进方便,无需大件开模、开发周期短,成本低,并且显示设备仅需前边框与连接支架固定连接即可,无需结构改变,既有利于降低成本,还有利于额外增加触摸组件。
可选的,所述前边框包括前侧板以及所述前侧板外端向后弯折延伸的外侧板;所述触摸边框的外端面凸出于所述外侧板;所述连接支架包括中间板以及设置在所述中间板两端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位于所述中间板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外侧板平行,且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外侧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触摸边框的外端面平行,且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固定条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第一螺钉和第二螺钉,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外侧板通过所述第一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固定条通过所述第二螺钉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螺钉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螺钉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呈矩阵排布;所述第二螺钉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二螺钉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呈矩阵排布。
可选的,所述触摸边框包括边框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边框本体外端面的前围壁和后围壁,所述边框本体设置有内端面开口的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凹槽内安装有所述红外传感单元,所述边框本体的内端面开口安装有滤光条;所述前围壁和所述后围壁前后间隔设置,所述前围壁、所述后围壁以及所述边框本体的外端面围合形成所述限位槽。
可选的,所述后围壁包括与所述边框本体连接的后侧壁以及所述后侧壁的外端向前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限位壁;所述前围壁包括与所述边框本体连接的前侧壁以及所述前侧壁的外端向后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限位壁,所述第二限位壁和所述第一限位壁之间形成槽开口;所述第二限位壁、所述前侧壁、所述边框本体、所述后侧壁以及所述第一限位壁形成所述限位槽;所述第二螺钉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螺纹连接后穿过所述槽开口与所述固定条螺纹连接。
可选的,所述前边框的前侧面与所述触摸边框的后侧面粘接。
可选的,所述前边框设置有四条,且四条所述前边框依次连接形成矩形的前框;每条所述前边框与其对应的所述触摸边框通过所述固定组件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限位槽沿所述触摸边框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触摸边框;所述连接支架和所述固定条均沿所述触摸边框的长度方向延伸;或者,沿所述触摸边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连接支架,且每个所述连接支架对应设置一个所述固定条;或者,沿所述触摸边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限位槽。
可选的,所述显示屏包括显示模组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显示模组、所述红外传感单元通信连接。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装置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公开的概念,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前视图;
图4为图3中A-A剖视图;
图5为图4中P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前边框和触摸边框的连接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连接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固定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显示设备;110:前框;111:前边框;112:前侧板;113:外侧板;120:显示屏;
200:触摸组件;210:触摸框;211:触摸边框;212:限位槽;2121:槽开口;213:边框本体;2131:安装凹槽;2132:板本体;2133:第一侧板;2134:第二侧板;214:前围壁;2141:前侧壁;2142:第二限位壁;215:后围壁;2151:后侧壁;2152:第一限位壁;220:触摸空间;230:滤光条;
300:固定组件;310:连接支架;311:中间板;312:第一连接板;3121:第一连接孔;313:第二连接板;3131:第二连接孔;320:固定条;321:第二螺纹孔;330:第一螺钉;340:第二螺钉;
400:粘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交互平板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企业会议、商业展示等领域。但是,现有的一些显示设备,液晶显示屏、数字标牌等,通常没有设置触摸结构,影响显示设备的交互应用。有些客户存在将纯显示设备,特别是一些大尺寸的显示设备,例如98寸的液晶显示设备,配置触摸功能的需求。如果在现有的显示屏外侧增加触摸屏,不仅成本高,而且工序复杂,改进难度大。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设备、固定组件和触摸组件,固定组件包括连接支架和固定条,固定条容纳在触摸组件的触摸边框的限位槽内,连接支架分别与固定条和显示设备的前边框固定连接,将触摸组件固定在显示设备上,在已有的显示设备上增加触摸功能,固定组件结构简单,显示设备仅需与连接支架固定连接即可,结构改变小,维护和改进方便,无需大件开模、开发周期短,成本低。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爆炸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前视图。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朝向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一侧为前侧,背离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一侧为后侧,前后方向即为图中Y方向,左右方向即为图中X方向,上下方向即为图中Z方向。并且,方位词“内”指的是朝向显示中心的一侧,方位词“外”指的是背离显示中心的一侧。
结合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设备100以及触摸组件200。
其中,显示设备100包括前框110以及固定在前框110上的显示屏120。其中,显示屏120具有显示功能,其可以是液晶显示屏、OLED显示屏、LED显示屏等,在此不做限定。当然,显示设备100还包括背板以及控制器件,背板可以与前框110连接,显示屏120安装在背板和前框110之间,且控制显示屏120的控制器件安装在显示屏120和背板之间。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120包括显示模组和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显示模组和下面将要描述的红外传感单元通信连接,控制器根据红外传感单元发送的触摸信号,控制显示模组显示预设的画面。
触摸组件200包括触摸框210以及安装在触摸框210内的红外传感单元,触摸框210形成触摸空间220,且触摸空间220与显示屏120相对。其中,红外传感单元可以包括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以及电路板,电路板与显示设备100的控制器通信连接;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一一对应在触摸空间220形成交叉的红外线矩阵,用户在空间220内触摸显示屏120时,手指、触控笔或者其他物体会挡住经过该位置的两条红外线,因而可以判断出触摸点在屏幕的位置,从而在显示屏120上显示触摸点的位置。如此使得显示设备100具备触摸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触摸框210与前框110固定连接。例如,触摸框210与前框110粘接;再例如,触摸框210与前框110卡接;又例如,触摸框210与前框110通过螺钉连接。
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设备100和触摸组件200,其中,显示设备100包括显示屏120以及固定显示屏120的前框110;触摸组件200包括触摸框210以及安装在触摸框210内的红外传感单元,触摸框210形成触摸空间220,且触摸空间220与显示屏120相对,实现显示屏120的触摸功能;并且触摸框210与前框110固定连接,将触摸组件200固定在显示设备100上,显示设备100额外增加触摸功能,结构简单,维护和改进方便,无需大件开模、开发周期短,成本低。
一般的,对于大尺寸的显示设备,例如98寸的液晶显示设备,增加触摸功能,订单量小且客户需求不一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可以在现有的纯显示设备增加触摸组件200即可使得显示设备具备触摸功能,不仅成本低、开发周期短,且对显示设备100的外观改变较小,不影响显示设备100的外观状态。
结合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框110和触摸框210均为矩形框,前框110包括四条前边框111,四条前边框111包括顶侧前边框、底侧前边框、左侧前边框以及右侧前边;顶侧前边框和底侧前边框沿X方向延伸,且沿Z方向间隔设置;左侧前边框和右侧前边框沿Z方向延伸,且沿X方向间隔设置。顶侧前边框、右侧前边框、底侧前边框以及左侧前边框依次连接围合形成矩形的前框110。对于相邻两个前边111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通过转角件连接,也可以是一体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触摸框210包括四条触摸边框211,四条触摸边框211依次连接围合形成触摸空间220。四条触摸边框211包括顶侧触摸边框、底侧触摸边框、左侧触摸边框以及右侧触摸边;顶侧触摸边框和底侧触摸边框沿X方向延伸,且沿Z方向间隔设置;左侧触摸边框和右侧触摸边框沿Z方向延伸,且沿X方向间隔设置。顶侧触摸边框、右侧触摸边框、底侧触摸边框以及左侧触摸边框依次连接围合形成矩形的触摸框210。对于相邻两个触摸边框211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通过转角件连接,也可以是一体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图4为图3中A-A剖视图,图5为图4中P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前边框和触摸边框的连接示意图。
结合图4至图6,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还包括固定组件300,每条前边框111与其对应的触摸边框211通过固定组件300固定连接,也就是说,固定组件300分别与前边框111和触摸边框211固定连接。具体的,顶侧前边框与顶侧触摸边框通过固定组件300固定连接;底侧前边框与底侧触摸边框通过固定组件300固定连接;左侧前边框与左侧触摸边框通过固定组件300固定连接;右侧前边框与右侧触摸边框通过固定组件300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的前框110和触摸框210通过固定组件300连接,避免在前框110和触摸框210上设置复杂的连接结构而增大成本;而且,矩形前框110的每个前边框111和矩形触摸框210的触摸边框211均通过固定组件300固定连接,提高触摸组件200与显示设备100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结合图5和图6以及图7和图8,以顶侧前边框和顶侧触摸边框通过固定组件300连接为例进行说明。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连接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固定条的结构示意图。
前边框111包括前侧板112以及前侧板112外端向后弯折延伸的外侧板113;其中,前侧板112与显示屏120平行,且外侧板113可以与前侧板112垂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摸边框211的外端面凸出于外侧板113,如图6所示,触摸边框211的外端面高于外侧板113,使得触摸边框211和外侧板113之间具有高度差。继续参照图5和图6,触摸边框211的外端面设置有限位槽212。本实施例的固定组件300还包括固定条320,固定条320容纳在限位槽212内;
本实施例的固定组件300包括连接支架310和固定条320,固定条320容纳在限位槽212内。连接支架310的一端与前边框111的前侧板112固定连接,例如螺接、卡接、粘接等;连接支架310的另一端与固定条320固定连接,例如螺接、卡接、粘接等。
本实施例的连接支架310包括中间板311以及设置在中间板311两端的第一连接板312和第二连接板313,第一连接板312和第二连接板313分别位于中间板311的两侧,如此第一连接板312、中间板311以及第二连接板313形成Z字形结构。可选的,第一连接板312和第二连接板313分别与中间板311垂直。
可选的,第一连接板312、中间板311以及第二连接板313为一体成型的一体件,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本实施例的连接支架310为Z字形的结构的板件,结构简单,连接方便,有利于降低成本。
其中,第一连接板312与外侧板113平行,且第一连接板312与外侧板113固定连接,例如,第一连接板312与外侧板113螺接、卡接、粘接等。第二连接板313与触摸边框211的外端面平行,且第二连接板313与触摸边框211内安装的固定条320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313与固定条320螺接、卡接、粘接等。
在一种具体的连接方式中,固定组件300还包括:第一螺钉330和第二螺钉340,第一连接板312与外侧板113通过第一螺钉330连接,第二连接板313与固定条320通过第二螺钉340连接。
具体的,第一连接板312设置有第一连接孔3121,外侧板113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孔的轴向垂直于外侧板113。第一螺钉330分别与第一连接孔3121、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从而实现连接支架310与外侧板113的固定连接。
第二连接板313设置有第二连接孔3131,固定条320设置有第二螺纹孔321,第二螺纹孔321的轴向垂直于触摸边框211的外端面。第二螺钉340分别与第二连接孔3131、第二螺纹孔321螺纹连接,且固定条320被限制在限位槽212内,从而实现连接支架310与触摸边框211的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固定组件300设置的连接支架310通过第一螺钉330与前边框111固定连接,通过第二螺钉340与限制在触摸边框211内的固定条320固定连接,连接方式简单可靠;且连接支架310位于前边框111和触摸边框211的外端,而没有凸出到前边框111的前侧,有利于提高显示装置的美观性。
为了提高第一连接板312与外侧板113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第一螺钉330设置有多个,且多个第一螺钉330在第一连接板312上呈矩阵排布,也就是说,第一连接孔3121设置有多个,且多个第一连接孔3121在第一连接板312上呈矩阵排布。示例性的,参照图7,沿Y方向设置有一列第一连接孔3121,沿X方向间隔设置有两行第一连接孔3121。如此,第一连接板312和外侧板113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一螺钉330。当然,第一螺钉330的数量及布置方式不限于此。
为了提高第二连接板313与固定条320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第二螺钉340设置有多个,且多个第二螺钉340在第二连接板313上呈矩阵排布,也就是说,第二连接孔3131设置有多个,且多个第二连接孔3131在第二连接板313上呈矩阵排布。示例性的,参照图7,沿Y方向设置有一列第二连接孔3131,沿X方向间隔设置有三行第二连接孔3131。如此,第二连接板313和固定条320之间设置有三个第二螺钉340。当然,第二螺钉340的数量及布置方式不限于此。
如此设置,可以避免触摸边框211与第二连接板313直接通过螺钉连接导致触摸边框211变形,而影响红外传感单元的信号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摸边框211包括边框本体213以及设置在边框本体外端面的前围壁214和后围壁215。可选的,边框本体213、前围壁214以及后围壁215为一体成型的一体件,方便加工。
其中,边框本体213设置有内端面开口的安装凹槽2131,安装凹槽2131内安装有红外传感单元,边框本体213的内端面开口安装有滤光条230。具体的,边框本体213包括板本体2132、第一侧板2133以及第二侧板2134,其中,板本体2132与显示屏120垂直,第一侧板2133和第二侧板2134平行且相对间隔设置在板本体2132的内侧,如此第一侧板2133、板本体2132以及第二侧板2134形成内侧开口的安装凹槽2131。并且,第一侧板2133和第二侧板2134的内端分别设置有卡接滤光条230的卡接结构,使得滤光条230的安装简单可靠。滤光条230使得仅红外光可以穿出或者穿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红外传感单元在安装凹槽2131内的安装方式不做限定,例如红外传感单元可以粘接、卡接在安装凹槽2131的侧壁上。
前围壁214和后围壁215前后间隔设置在板本体2132上,前围壁214、后围壁215以及边框本体213的板本体2132围合形成限位槽212。
具体的,后围壁215包括与边框本体213的板本体2132连接的后侧壁2151以及后侧壁2151的外端向前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限位壁2152,后侧壁2151与板本体2132垂直,且后侧壁2151与第一限位壁2152垂直;如此形成L形的后围壁215。
前围壁214包括与边框本体213的板本体2132连接的前侧壁2141以及前侧壁2141的外端向后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限位壁2142,前侧壁2141与板本体2132垂直,且前侧壁2141与第二限位壁2142垂直;如此形成L形的前围壁214。
第二限位壁2142、前侧壁2141、边框本体213的板本体2132、后侧壁2151以及第一限位壁2152形成限位槽212。其中,后侧壁2151的前侧面为倾斜面,前侧壁2141的后侧面为倾斜面,如此形成燕尾形的限位槽212。
并且,第二限位壁2142和第一限位壁2152之间具有间隔而形成槽开口2121,方便第二螺钉340的安装。
如此设置,第二螺钉340与第二连接板313螺纹连接后穿过槽开口2121与限位槽212内的固定条320螺纹连接,从而实现连接支架310与触摸边框211的固定连接。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限位槽212沿触摸边框211的长度方向贯穿触摸边框211,此时,限位槽212的长度与触摸边框211的长度相同。如此设置,不仅加工方便,还有利于降低触摸边框211的重量。
此时,可选的,连接支架310和固定条320均沿触摸边框211的长度方向延伸,即,连接支架310和固定条320的长度均与触摸边框211的长度相同,如此设置使得触摸边框211的长度方向均可以与前边框111连接,不仅有利于提高固定位置的灵活性,还有利于提高触摸边框211和前边框111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可选的,沿触摸边框2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连接支架310,且每个连接支架310对应设置一个固定条320。即,连接支架310的长度较短,且沿触摸边框2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连接之间310,例如,两个、三个等。每个触摸边框211和前边框111之间的连接支架310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此不做限定。如此设置,方便连接支架310的加工和安装,还有利于降低成本。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沿触摸边框2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限位槽212。也就是说,在触摸边框211的局部设置有限位槽212,限位槽212内容纳有固定条320,固定条320通过第二螺钉340与连接支架310连接,此时的连接支架310长度可以较短,每个固定条320对应设置一个连接支架310;或者,连接支架310的长度较长,多个固定条320共用一个连接支架310。如此在触摸边框211的局部设置限位槽212,避免开设较长尺寸的凹槽,有利于提高触摸边框211的结构强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前边框111和触摸边框211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前边框111的前侧面与触摸边框211的后侧面粘接。具体的,前边框111的前侧板112和触摸边框211的第二侧板2134之间设置有粘胶层400,使得前边框111的前侧板112和触摸边框211的第二侧板2134粘接在一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连接支架310和固定条320在显示设备100上增加触摸组件200,使得显示设备100增加触摸功能,显示设备100仅需开设螺纹孔即可,无需额外改变结构,增加触摸组件200的方式简单,成本低。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摸组件200安装简单,维修和使用方便。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摸组件200,无大件开模,节省了开发周期,降低了开发成本。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摸组件200可以根据不同尺寸的显示设备100配置不同尺寸的触摸框210,通用化程度高。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摸组件200的触摸框210结构简单,基本和显示设备100的外观保持一致,有利于提高美观性。
在以上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设备、触摸组件以及固定组件;
所述显示设备包括前边框以及固定在所述前边框上的显示屏;
所述触摸组件包括触摸框和红外传感单元,所述触摸框包括依次连接的四条触摸边框,且所述四条触摸边框围合形成触摸空间,且所述触摸空间与所述显示屏相对;所述红外传感单元安装在所述触摸边框内,且所述触摸边框的外端面设置有限位槽;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连接支架和固定条,所述固定条容纳在所述限位槽内;
所述连接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前边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条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边框包括前侧板以及所述前侧板外端向后弯折延伸的外侧板;所述触摸边框的外端面凸出于所述外侧板;
所述连接支架包括中间板以及设置在所述中间板两端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位于所述中间板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外侧板平行,且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外侧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触摸边框的外端面平行,且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固定条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第一螺钉和第二螺钉,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外侧板通过所述第一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固定条通过所述第二螺钉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钉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螺钉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呈矩阵排布;所述第二螺钉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二螺钉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呈矩阵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边框包括边框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边框本体外端面的前围壁和后围壁,所述边框本体设置有内端面开口的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凹槽内安装有所述红外传感单元,所述边框本体的内端面开口安装有滤光条;
所述前围壁和所述后围壁前后间隔设置,所述前围壁、所述后围壁以及所述边框本体的外端面围合形成所述限位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围壁包括与所述边框本体连接的后侧壁以及所述后侧壁的外端向前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限位壁;
所述前围壁包括与所述边框本体连接的前侧壁以及所述前侧壁的外端向后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限位壁,所述第二限位壁和所述第一限位壁之间形成槽开口;
所述第二限位壁、所述前侧壁、所述边框本体、所述后侧壁以及所述第一限位壁形成所述限位槽;
所述第二螺钉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螺纹连接后穿过所述槽开口与所述固定条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边框的前侧面与所述触摸边框的后侧面粘接。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边框设置有四条,且四条所述前边框依次连接形成矩形的前框;每条所述前边框与其对应的所述触摸边框通过所述固定组件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沿所述触摸边框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触摸边框;所述连接支架和所述固定条均沿所述触摸边框的长度方向延伸;或者,沿所述触摸边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连接支架,且每个所述连接支架对应设置一个所述固定条;
或者,沿所述触摸边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限位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包括显示模组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显示模组、所述红外传感单元通信连接。
CN202120875463.8U 2021-04-26 2021-04-26 显示装置 Active CN2146703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75463.8U CN214670332U (zh) 2021-04-26 2021-04-26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75463.8U CN214670332U (zh) 2021-04-26 2021-04-26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70332U true CN214670332U (zh) 2021-11-09

Family

ID=78471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75463.8U Active CN214670332U (zh) 2021-04-26 2021-04-26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703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22635B1 (ko) 적외선 터치 센서가 구비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용 조립 프레임
CN105739147A (zh) 显示装置
CN205121100U (zh) 显示模组以及包含该显示模组的显示装置
EP4068062A1 (en) Touch frame and touch screen comprising same
CN103853258A (zh) 电子装置
CN214670332U (zh) 显示装置
US11442307B2 (en) Backlight module, display module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CN212060824U (zh) 背板、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6932938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211061811U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14032326A1 (zh) 显示装置
US11829032B2 (en) Backlight module including fixing member, display module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CN101666938A (zh) 显示装置
US10095334B2 (en) Touch control display device
CN112086019A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WO2014078292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configuration thereof
CN215494445U (zh) 显示装置
CN211455148U (zh) 一种显示器件结构及显示面板
CN210836037U (zh) 一种触摸屏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7198518U (zh) 背光模块与液晶显示装置
CN220208241U (zh) 一种窄边框触控面板
CN216697670U (zh) 交互平板以及双屏智能交互平板
CN202584632U (zh) 组合液晶显示屏
CN206096688U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220252332U (zh) 一种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