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94445U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94445U
CN215494445U CN202122251046.9U CN202122251046U CN215494445U CN 215494445 U CN215494445 U CN 215494445U CN 202122251046 U CN202122251046 U CN 202122251046U CN 215494445 U CN215494445 U CN 2154944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display device
edge
back plat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5104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庆前
姜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Commercial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Commercial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Commercial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Commercial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5104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944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944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944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背板、胶框和前壳组件,其中,第一面板用于显示图像,第二面板位于第一面板的出光侧,用于保护第一面板,背板具有支撑和承载作用,胶框沿背板的边缘设置,胶框用于承载第一面板,前壳组件包括前壳体,前壳体挡设于胶框的周向外侧,前壳体的内侧设置有支撑部,支撑部往第一面板的方向延伸,支撑部挡设于第一面板背离胶框的一侧,支撑部用于承载第二面板,从而可以简化了装配步骤,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平板显示器、电视等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触控面板、中框和背板,中框和背板用于固定和支撑显示面板和触控面板,触控面板可以对显示面板起到保护作用。
随着显示技术领域的生产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益成熟,对产品的生产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关技术中通常在将显示面板装配至背板上后,用中框对显示面板进行固定,同时触控面板可以被支撑设置在中框中,最后在安装前壳,对触控面板以及显示装置的整体边缘进行固定。
然而,显示装置中的中框的装配复杂,导致生产效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可以解决装配复杂,生产效率较低,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背板、胶框和前壳组件,其中,第一面板用于显示图像,第二面板位于第一面板的出光侧,用于保护第一面板,背板具有支撑和承载作用,胶框沿背板的边缘设置,胶框用于承载第一面板,前壳组件包括前壳体,前壳体挡设于胶框的周向外侧,前壳体的内侧设置有支撑部,支撑部往第一面板的方向延伸,支撑部挡设于第一面板背离胶框的一侧,支撑部用于承载第二面板,从而可以将第二面板安装在前壳体上,无需安装中框,简化了装配步骤,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前壳体朝向第一面板出光侧的一端的内缘可以设置有抵接部,支撑部与抵接部之间形成有容置槽,第二面板的边缘可以插接在容置槽内,从而提高第二面板装配的结构强度和可靠性,提高了整机刚度和抗变形能力。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朝向第二面板的一侧可以设置有凸出部,第二面板的边缘与凸出部抵接,以提高支撑部的结构强度,使第二面板与支撑部保持抵接,避免支撑部变形。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朝向第一面板方向的端部边缘位于第一面板的显示区域之外,避免对画面显示产生干扰。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还包括光学组件,光学组件用于产生光线,光学组件的边缘与背板的边缘抵接,从而背板可以对光学组件起到支撑作用;胶框可以包括主体和第一延伸部,主体可以与背板抵接,且主体挡设于光学组件的外沿,第一延伸部的第一端与主体连接,第一延伸部的第二端向光学组件的方向延伸,且第一延伸部可以挡设于光学组件背离背板的一侧,第一延伸部背离光学组件的一侧承载有第一面板,从而光学组件可以固定在背板与胶框之间。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胶框还可以包括第一密封件以及第二密封件,第一密封件设置于光学组件与第一延伸部之间,第二密封件设置于第一延伸部和第一面板之间,第一密封件可以对光学组件的边缘起到保护作用,而第二密封件可以对第一面板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可以避免产生漏光现象。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背板的边缘可以设置有翻边,翻边向背离第一面板的方向延伸,胶框还可以包括第二延伸部,第二延伸部的第一端可以与主体连接,第二延伸部的第二端则可以与翻边的延伸方向一致,且第二延伸部与翻边的外侧抵接,从而便于胶框与背板的连接安装,同时可以减小显示装置边缘非显示区域的宽度。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胶框还可以包括第三延伸部,第三延伸部可以挡设于第一面板的外沿,第三延伸部的第一端可以与主体连接,第三延伸部的第二端则可以向远离背板的方向延伸,且第三延伸部的第二端与支撑部抵接,从而使得胶框可以对前壳体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避免前壳体直接压迫到第一面板。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前壳体的内侧可以设置有挡边,挡边位于前壳体背离第一面板出光侧的一端,挡边可以与第三延伸部背离翻边的一侧抵接,从而便于前壳体与背板进行连接安装,此外胶框还可以包括第三密封件,第三密封件可以设置于第三延伸部与挡边之间。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面板可以为触控面板,前壳体上还可以设有容纳腔,前壳组件还包括控制板和滤光条,控制板可以设置于容纳腔内,容纳腔朝向第二面板的一侧设置可以开有开口,滤光条挡设于开口上,且滤光条可以位于第二面板背离第一面板一侧的边缘,对进入容纳腔的触控信号光线进行过滤。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第二面板与前壳体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胶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显示装置;101-天侧;102-左侧;103-右侧;104-地侧;110-第一面板;120-第二面板;130-背板;131-平板部;132-侧壁部;133-承载部;134-翻边;140-胶框;141-第一延伸部;142-第二延伸部;143-第三延伸部;144-主体;150-前壳组件;151-前壳体;1511-容纳腔;152-支撑部;1521-凸出部;153-抵接部;154-容置槽;155-滤光条;156-挡边;160-光学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两个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平板显示器、电视等显示装置可以用于显示图像,以液晶显示器为例,液晶显示器主要由背光源、液晶面板和驱动电路构成。液晶面板作为显示面板,其本身不发光,需要依靠背光源等光学组件提供的光源实现亮度显示。液晶显示器的显像原理是将液晶置于两片导电玻璃之间,靠两个电极间电场的驱动,引起液晶分子扭曲向列的电场效应,以控制背光源透射或遮蔽功能,从而将影像显示出来。若加上彩色滤光片,则可显示彩色影像。
显示装置中,可以在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设置触控面板对显示面板起到保护作用,并且可以通过中框和背板固定和支撑显示面板和触控面板,中框还可以防止显示面板产生跳动,相关技术中通常在将显示面板装配至背板上后,用中框对显示面板进行固定,同时触控面板可以被支撑设置在中框上,最后在安装显示装置的前壳,对触控面板以及显示装置的整体边缘进行固定。
随着显示技术领域的生产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益成熟,对产品的生产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产品的尺寸要求也越来越高,设置中框结构,不仅会导致整机的厚度较大,不利于薄化设计,同时中框需要单独进行安装,通过螺钉等紧固件与背板进行固定,并且在将触控面板安装至中框上后才可以进行前壳的装配,增大了产品的组装工时,导致生产效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可以解决装配复杂,生产效率较低,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显示装置的组成>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第二面板与前壳体的装配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胶框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至图4,显示装置100包括第一面板110、第二面板120、背板130、胶框140、光学组件160和前壳组件150,其中,第一面板110为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第二面板120位于第一面板110的出光侧,用于保护第一面板110,背板130具有支撑和承载作用,胶框140沿背板130的边缘设置,胶框140可以承载和固定第一面板110,光学组件160位于第一面板110的入光侧,光学组件160用于发出光线,前壳组件150环绕设置于显示装置100的周向外缘,对显示装置100的整体起到固定作用,维持整机的形状外形。
前壳组件150包括前壳体151,前壳体151挡设于胶框140的周向外侧,前壳体151的内侧设置有支撑部152,支撑部152往第一面板110的方向延伸,支撑部152挡设于第一面板110背离胶框140的一侧,支撑部152用于承载第二面板120。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面板120不需要通过中框进行支撑,第一面板110也不需要利用中框进行固定,在进行装配时,可以将第二面板120安装在前壳体151上,将两者作为整体与背板130等其他部件进行装配,并且在没有装配顺序的限制下,第一面板110和胶框140的装配,以及第二面板120的装配可以同时进行,并且不需要单独的中框安装工序,简化了装配步骤,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面板120与前壳体151相对固定,提高了整机的结构强度,并且提高了显示装置100整体的抗变形能力,改善了整机变形引起的触控不良的技术问题。
[第一面板]
第一面板110为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第一面板110包括显示区域和位于显示区域一侧的电路板,通过电路板实现对整个第一面板110的驱动显示。
第一面板110包括天侧101、左侧102、右侧103和地侧104,其中,天侧101和地侧104相对,左侧102和右侧103相对,天侧101分别与左侧102的一端和右侧103的一端相连,地侧104分别与左侧102的另一端和右侧103的另一端相连。
[第二面板]
第二面板120位于第一面板110的显示侧,第二面板120可以为玻璃面板,对第一面板110起到保护作用,或者,第二面板120也可以为触控面板,第二面板120除了可以对第一面板110起到保护作用,也可以用于供用户进行触控操作。
第二面板120也分别包括天侧101、左侧102、右侧103和地侧104,第二面板120的各边与第一面板110的各边相对设置,第二面板120的整体为方形结构,第二面板120的天侧101、地侧104、左侧102和右侧103的相对位置关系与第一面板110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第二面板120的具体功能不做限定,不论是具有保护功能的第二面板120,还是既具有保护功能也具有触控功能的第二面板120都可以在前壳组件上采用类似的设置方式,下面以第二面板120为触控面板为例进行说明。
请继续参照图2和图3,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面板120可以为方形,而前壳体151可以为方形的框架结构,第二面板120的形状与前壳体151的形状相匹配,第二面板120可以已预安装的方式装配在前壳体151上,由第二面板120与前壳组件150形成一个整体,作为一个总成件与背板130进行固定。在前壳体151的内侧,即前壳体151朝向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区域的一侧,可以设置有支撑部152,支撑部152的延伸方向可以与第二面板120平行,支撑部152与前壳体151的本体结构共同对第二面板120起到限位作用,以防止第二面板120跳脱,同时,在第二面板120在进行触控操作或在重力作用下,其受到的作用力会传递至前壳体151,前壳体151具有更好的结构强度,避免第二面板120在进行触控操作时引起变形,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第二面板120覆盖第一面板110的显示区域,从而保证显示区域的各个部分均可以通过第二面板120上的接近或触碰操作进行反馈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实现触控操作的具体方式可以是通过触控传感器检测触摸信号,也可以是通过红外线技术检测触控行为。
当采用触控传感器进行检测时,触控传感器既可以设置在第一面板110上也可以直接设置在第二面板120上,在用户触碰到第二面板120的某一区域时,在该区域会产生电压或电流的变化,从而对电信号进行反馈,使得第一面板110产生对应区域的显示变化。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如果触控传感器设置在第二面板120上,第二面板120既可以是电阻式触控面板,也可以是电容式触控面板;如果触控传感器设置在第一面板110上,第二面板120可以是触控玻璃,即仅是玻璃面板。
当采用红外线技术检测触控行为时,可以在第二面板120的外缘设置红外线发射和接收元件,红外线发射和接收元件可以设置在前壳体151内部,通过形成的红外线检测网检测触控行为,在这一实施方式中,第二面板120可以是触控玻璃,即玻璃面板。
本实施例中实现触控功能的具体触控原理均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赘述。
[背板]
背板130整体可以为方形结构,背板130也可以分别包括天侧101、左侧102、右侧103和地侧104,背板130的各边与第一面板110的各边可以相对设置,第二面板120的天侧101、地侧104、左侧102和右侧103的相对位置关系与第一面板110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背板130位于第一面板110的入光侧,具有支撑光学组件160、胶框140和第一面板110的作用。
下面以其中背板130的其中一侧为例进行说明。
背板130可以包括平板部131以及从平板部131向第一面板110边缘延伸的侧壁部132,侧壁部132在延伸的末端,即背离平板部131的一端可以设置有承载部133,承载部133用于承载光学组件160、胶框140和第一面板110,并且在前壳组件150进行装配时,前壳组件150可以与承载部133的边缘进行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侧壁部132可以有不同的延伸形状,其主要需要与平板部131共同围设形成一个可以容纳部分光学组件160以及部分显示装置100电路的容纳空间,本申请实施例对侧壁部132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背板130的天侧101、底侧、左侧102和右侧103均可以为上述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光学组件]
光学组件160用于产生显示用的光线,光学组件160的边缘与背板130的边缘抵接,即光学组件160的边缘可以由承载部133进行支撑。
光学组件160可以包括光源、反射片、导光板、光学膜片等部件。
其中,光源可以产生光线,示例性的,光源可以为设置在电路上的条形灯条,灯条具有多个依次排列的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
反射片可以将光源产生的光线反射到出光方向上,从而使光源发出的光均匀分布,反射片可以固定在背板130朝向光学组件160一侧的表面。示例性的,反射片可以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glycol terephthalate,PET)材质。
导光板可以利用折射和全反射作用,将其入光侧的光线在出光侧射出,将线光源转化为面光源。示例性的,导光板的材质可以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等。
光学膜片位于导光板的出光侧,用于对光线进行增亮,光学膜片可以包括一张或者多张膜片,可以包括棱镜膜、增亮膜中的至少一种。
[前壳组件]
请继续参照图2和图3,前壳组件150可以包括前壳体151,前壳体151可以包括天侧101、左侧102、右侧103和地侧104,天侧101、左侧102、右侧103和地侧104共同围设形成方形框架结构,前壳体151的各边与第一面板110的各边可以相对设置,前壳体151的天侧101、地侧104、左侧102和右侧103的相对位置关系与第一面板110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前壳体151的内侧设置有支撑部152,支撑部152可以承载和固定第二面板120,支撑部152在前壳体151的延伸方向上分布,前壳体151的周向各边分别可以对第二面板120的各边进行支撑固定,同时支撑部152还可以挡设在第一面板110的上方,放置第一面板110产生跳动或产生跳脱现象。
下面将以前壳体151的其中一侧为例,对前壳体151的具体结构以及第二面板120的设置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前壳体151朝向第一面板110出光侧的一端的内缘可以设置有抵接部153,支撑部152与抵接部153之间形成有容置槽154,第二面板120的边缘可以插接在容置槽154内。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面板120的边缘插入容置槽154中时,抵接部153与第二面板120的触控面一侧抵接,而支撑部152则是抵接在第二面板120背离触控面的一侧边缘,容置槽154的宽度与第二面板120的厚度相匹配,从而提高第二面板120装配的结构强度和可靠性,提高了整机刚度和抗变形能力,在装配时,可以先将第二面板120装配至前壳体151上,在将前壳体151与背板130等部件进行装配,提高了装配的便利性。
由于支撑部152为前壳体151内侧的悬臂结构,因此支撑部152可以产生一定的弹性变形,示例性的,第二面板120可以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进行装配,支撑部152可以对第二面板120提供一定的压紧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支撑部152朝向第二面板120的一侧可以设置有凸出部1521,第二面板120的边缘与凸出部1521抵接,以提高支撑部152的结构强度,使第二面板120与支撑部152保持抵接,避免支撑部152变形而引起触控不良。
示例性的,凸出部1521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亦或者凸出部1521可以是容置槽154内壁上的凸条,该凸条沿前壳体151的长度方向延伸。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支撑部152朝向第一面板110方向的端部边缘位于第一面板110的显示区域之外,支撑部152的端部不超出背板130的承载部133的内缘范围,以避免对画面显示产生干扰。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前壳体151上还可以设有容纳腔1511,前壳组件150还包括控制板和滤光条155,控制板可以设置于容纳腔1511内,容纳腔1511朝向第二面板120的一侧设置可以开有开口,滤光条155挡设于开口上。
其中,控制板可以是前壳体151表面的触控板或者按键板,用户可以通过操作控制板对显示装置100的状态和功能进行控制。
滤光条155可以位于第二面板120背离第一面板110一侧的边缘,即滤光条155可以朝向第一面板110的显示区域,也即朝向第二面板120的触控区域,当采用红外线技术检测触控行为时,相对两侧可以形成红外检测光线,而红外检测光线可以穿过滤光条155,进入容纳腔1511内,有红外接收器进行接收,而滤光条155可以对进入容纳腔1511的除了红外光线以外的光线进行过滤。
示例性的,天侧101发射的红外光线可以穿过天侧101的滤光条155,并且经过显示区域后穿过地侧104的滤光条155,被地侧104的红外接收器接收,相应的,左侧102发射的红外光线可以穿过左侧102的滤光条155,并且经过显示区域后穿过右侧103的滤光条155,被右侧103的红外接收器接收,如此形成纵横交错的红外检测面或者红外检测网。
此外,前壳体151可以采用铝型材制作,具有良好支撑作用的同时具有较轻的重量,当然前壳体151也可以采用其他金属材料或者工程塑料作为制作材料,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胶框]
胶框140也可以包括天侧101、左侧102、右侧103和地侧104,胶框140的各边与第一面板110的各边可以相对设置,胶框140的天侧101、地侧104、左侧102和右侧103的相对位置关系与第一面板110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下面将以胶框140的其中一侧为例,对其结构进行说明。
请继续参照图2至图4,胶框140可以包括主体144和第一延伸部141,主体144可以与背板130抵接,且主体144挡设于光学组件160的外沿,第一延伸部141的第一端与主体144连接,第一延伸部141的第二端向光学组件160的方向延伸,且第一延伸部141可以挡设于光学组件160背离背板130的一侧,从而使得光学组件160的边缘夹设在背板130的承载部133与第一延伸部141之间。
第一延伸部141背离光学组件160的一侧承载有第一面板110,胶框140可以对第一面板110起到支撑固定作用。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胶框140还可以包括第一密封件以及第二密封件,第一密封件设置于光学组件160与第一延伸部141之间,第二密封件设置于第一延伸部141和第一面板110之间,第一密封件可以对光学组件160的边缘起到保护作用,而第二密封件可以对第一面板110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可以避免产生漏光现象。
示例性的,在第一延伸部141的相对两侧可以分别设置有凹槽来容纳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以对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的设置位置进行定位,也可以避免在装配完成后,第一密封件或者第二密封件产生滑移,影响密封效果。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均可以为弹性密封件,两者的材质均可以为橡胶、硅胶或者泡棉等弹性材质,具体材料类型可以根据其弹性阻尼的需求选择,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背板130的边缘可以设置有翻边134,翻边134向背离第一面板110的方向延伸,翻边134连接在承载部133的边缘,往平板部131的方向翻折,从而可以提高背板130的结构强度。
胶框140还可以包括第二延伸部142,第二延伸部142的第一端可以与主体144连接,第二延伸部142的第二端则可以与翻边134的延伸方向一致,且第二延伸部142与翻边134的外侧抵接,从而便于胶框140与背板130的连接安装,同时可以减小显示装置100边缘非显示区域的宽度,有利于显示装置100的窄边框设计。
此外,胶框140还可以包括第三延伸部143,第三延伸部143可以挡设于第一面板110的外沿,第三延伸部143的第一端可以与主体144连接,第三延伸部143的第二端则可以向远离背板130的方向延伸,且第三延伸部143的第二端与支撑部152抵接,从而使得胶框140可以对前壳体151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避免前壳体151直接压迫到第一面板110。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前壳体151的内侧可以设置有挡边156,挡边156位于前壳体151背离第一面板110出光侧的一端,挡边156可以与第三延伸部143背离翻边134的一侧抵接,从而背板130的翻边134、第三延伸部143以及挡边156可以沿相同方向延伸,并依次贴合,从而便于前壳体151与背板130进行连接安装。同时,第三延伸部143夹设在背板130与前壳体151之间,也提高了胶框140的装配稳定性。
示例性的,在背板130的翻边134、胶框140以及前壳体151上均可以设置有安装孔,在前壳体151进行装配时,可以利用螺栓、螺钉等紧固件依次穿过三者的安装孔进行装配,实现三者的相对固定,提高了装配的便利性和装配效率。
此外,胶框140还可以包括第三密封件,第三密封件可以设置于第一延伸部141与挡边156之间,第三密封件的作用、设置方式以及材质可以与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100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具有不同的使用方式,其可以作为单独的显示设备使用,也可以由多个显示装置100拼接形成多屏的显示设备,并且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可以是家用显示装置,也可以是商用显示装置,或者也可以是电脑、车载等显示装置,本实施例对其具体应用场景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背板、胶框和前壳组件,其中,第一面板用于显示图像,第二面板位于第一面板的出光侧,用于保护第一面板,背板具有支撑和承载作用,胶框沿背板的边缘设置,胶框用于承载第一面板,前壳组件包括前壳体,前壳体挡设于胶框的周向外侧,前壳体的内侧设置有支撑部,支撑部往第一面板的方向延伸,支撑部挡设于第一面板背离胶框的一侧,支撑部用于承载第二面板,从而可以将第二面板安装在前壳体上,无需安装中框,简化了装配步骤,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面板,所述第一面板为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
第二面板,所述第二面板位于所述第一面板的出光侧;
背板,所述背板具有支撑和承载作用;
胶框,所述胶框沿所述背板的边缘设置,所述胶框用于承载所述第一面板;
前壳组件,所述前壳组件包括:
前壳体,所述前壳体挡设于所述胶框的周向外侧,所述前壳体的内侧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往所述第一面板的方向延伸,所述支撑部挡设于所述第一面板背离所述胶框的一侧,所述支撑部用于承载所述第二面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朝向所述第一面板出光侧的一端的内缘设置有抵接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抵接部之间形成有容置槽,所述第二面板的边缘插接在所述容置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朝向第二面板的一侧设置有凸出部,所述第二面板的边缘与所述凸出部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朝向所述第一面板方向的端部边缘位于所述第一面板的显示区域之外。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光学组件,所述光学组件用于产生光线,所述光学组件的边缘与所述背板的边缘抵接;
所述胶框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与所述背板抵接,且所述主体挡设于所述光学组件的外沿;
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第一端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第二端向所述光学组件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延伸部挡设于所述光学组件背离所述背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延伸部背离所述光学组件的一侧承载有所述第一面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还包括:
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光学组件与所述第一延伸部之间;
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一面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的边缘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向背离所述第一面板的方向延伸;
所述胶框还包括:
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的第一端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第二延伸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翻边的延伸方向一致,且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翻边的外侧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还包括:
第三延伸部,所述第三延伸部挡设于所述第一面板的外沿,所述第三延伸部的第一端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第三延伸部的第二端向远离所述背板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三延伸部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撑部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的内侧设置有挡边,所述挡边位于所述前壳体背离所述第一面板出光侧的一端,所述挡边与所述第三延伸部背离所述翻边的一侧抵接;
所述胶框还包括:
第三密封件,所述第三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第三延伸部与所述挡边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面板为触控面板,所述前壳体设有容纳腔,所述前壳组件还包括:
控制板,所述控制板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滤光条,所述容纳腔朝向所述第二面板的一侧设置有开口,所述滤光条挡设于所述开口,且所述滤光条位于所述第二面板背离所述第一面板一侧的边缘。
CN202122251046.9U 2021-09-16 2021-09-16 显示装置 Active CN2154944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51046.9U CN215494445U (zh) 2021-09-16 2021-09-16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51046.9U CN215494445U (zh) 2021-09-16 2021-09-16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94445U true CN215494445U (zh) 2022-01-11

Family

ID=79769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51046.9U Active CN215494445U (zh) 2021-09-16 2021-09-16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9444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61928A (zh) * 2022-04-20 2023-01-0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面框、背板和大屏显示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61928A (zh) * 2022-04-20 2023-01-0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面框、背板和大屏显示设备
CN115561928B (zh) * 2022-04-20 2023-09-1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面框、背板和大屏显示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95377B1 (en) Display apparatus
US8786796B2 (en) Display device
US5835139A (en) Computer hav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between frames attached at the edges
US7663870B2 (en) Display apparatus
EP2058693B1 (en) Display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having the same
JPH11202789A (ja) 一体形ディスプレイモジュール
EP2423733A1 (en) Light providing assembly and display apparatus
EP3226070B1 (en) Liquid crystal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5739147A (zh) 显示装置
TW201935092A (zh) 顯示器組裝機構及其相關顯示器設備
CN215494445U (zh) 显示装置
CN112292843A (zh) 显示屏组件、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EP2351361B1 (en) Display device
CN112086019A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2061677U (zh) 显示装置
CN112272938A (zh) 显示屏组件、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CN213545004U (zh) 电子设备
CN212781605U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16053646U (zh) 显示装置
KR101328875B1 (ko) 액정표시모듈용 케이스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모듈
KR20060058860A (ko) 평판표시장치모듈용 마운팅프레임
CN112051689A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KR102239593B1 (ko) 표시장치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세트 전자 장치
CN219246058U (zh) 红外触控设备
CN214954426U (zh) 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