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45004U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545004U CN213545004U CN202022600096.9U CN202022600096U CN213545004U CN 213545004 U CN213545004 U CN 213545004U CN 202022600096 U CN202022600096 U CN 202022600096U CN 213545004 U CN213545004 U CN 21354500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board
- middle frame
- frame body
- electronic device
- backligh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中框本体,所述中框本体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中框本体开设至少一个通孔;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设置于所述中框本体的第一侧;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包括平面部和与所述平面部连接的弯折部,所述平面部贴设于所述中框本体的第二侧,所述弯折部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显示模组电连接;背光组件和导光组件,设置于所述显示模组和所述中框本体之间,所述背光组件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所述背光组件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导光组件从所述显示模组射出。本申请降低了电子设备的重量,减小了电子设备厚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消费类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随着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面板厂商不断提升整机产品的显示性能和品质,例如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技术、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技术、激光显示技术以及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技术,均呈现多元化的应用局面,使得显示无处不在。
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例如在液晶显示器中,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关键零组件之一,但是背光模组中的背光框架使得液晶显示器的结构笨重而且厚度较厚。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至少解决背景技术的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中框本体,所述中框本体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中框本体开设至少一个通孔;
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设置于所述中框本体的第一侧;
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包括平面部和与所述平面部连接的弯折部,所述平面部贴设于所述中框本体的第二侧,所述弯折部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显示模组电连接;
背光组件和导光组件,设置于所述显示模组和所述中框本体之间,所述背光组件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所述背光组件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导光组件从所述显示模组射出。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中框本体上开设至少一个通孔,所述第一电路板包括平面部和与所述平面部连接的弯折部,所述平面部贴设于所述中框本体的第二侧,所述弯折部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显示模组电连接,背光组件和导光组件设置在显示模组和中框本体之间,以使中框本体能够承载电子设备的背光组件和导光组件,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中框本体能够替代现有技术中背光组件中的背光铁框,降低了电子设备重量,另一方面,中框本体替代现有技术中背光模块中的背光铁框,避免了背光铁框与中框本体之间的间隙,降低了电子设备的厚度。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一。
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
1-中框本体,11-第一子中框,12-第二子中框,13-侧板,14-底板,15-通孔,121-承载部,122-侧壁;
2-第一电路板,21-平面部,22-弯折部;
3-背光组件,31-第二电路板,32-背光灯;
4-显示模组,40-显示主板,41-玻璃盖板,401-第一偏振光片,402-第一面板,403-第二面板,404-第二偏振光片;
5-导光组件,51-反射膜,52-导光板,53-扩散膜,54-第一增量膜,55-第二增量膜;
01-第一粘接剂,02-第二粘接剂,03-遮光部件,04-光学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图2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
参照图1-图2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中框本体1,所述中框本体1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中框本体1开设至少一个通孔15;
例如所述中框本体1的第一侧为靠近中框本体1内部的一侧,中框本体1的第二侧为中框本体1的背面一侧,中框本体1用于承载电子设备的部件,电子设备的部件位于中框本体1的内部;
显示模组4,所述显示模组4设置于所述中框本体1的第一侧;
第一电路板2,所述第一电路板2包括平面部21和与所述平面部21连接的弯折部22,所述平面部21贴设于所述中框本体1的第二侧,所述弯折部22穿过所述通孔15与所述显示模组4电连接;
背光组件3和导光组件5,设置于所述显示模组4和所述中框本体1之间,所述背光组件3与所述第一电路板2电连接,所述背光组件3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导光组件5从所述显示模组4射出。
第一电路板2内部设置有许多金属走线,电子设备的背光组件3以及导光组件5发出的电流和电压信号正是通过第一电路板2的金属走线,传递给显示模组4,进而实现不同画面的显示。
现有技术中背光组件用于LED显示屏的显示,其中设置的背光组件需要设置背光铁框对背光组件进行保护,避免背光组件受到外力影响;而且现有技术中背光组件和背光铁框均设置在第一电路板上,第一电路板需要与中框本体设置预留间隙,以保证LED显示屏显示效果的可靠性;因此设置的背光铁框无形中增加了电子设备的重量,而且为了提高显示效果需要背光铁框需要与中框本体设置预留间隙,无形中增加了电子设备的厚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中框本体1开设至少一个通孔15,其中第一电路板2的弯折部22穿过通孔15使得第一电路板2的平面部21与中框本体1的背面固定,第一电路板2的弯折部22设置在中框本体1的内部,用于与背光组件3和显示模组4电连接。
本例子第一电路板2的平面部21与中框本体1的背面固定,第一电路板2的弯折部22位于中框本体1内部与电子设备的背光组件3和显示模组4电连接,其中电子设备的背光组件3和导光组件5位于显示模组4和中框本体1之间,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取消了背光铁框对背光组件3和导光组件4的承载;本申请实施例第一电路板2穿过设置在中框本体1的通孔,去除了背光铁框本身厚度以及背光铁框与中框本体之间的预留间隙,可以大幅度减小电子设备厚度,大约可以减小0.3mm的结构厚度。
本申请实施例相对于现有技术,在避免使用背光铁框的情况下,通过中框本体直接承载背光组件和导光组件,减少了加工环节,降低了组装的难度,降低了组装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电路板2的平面部21穿过通孔15与中框本体1的背面固定,可以防止第一电路板2直接放在背光组件3的背光面引起第一电路板的表面出现白团等现象,影响第一电路板2与其他部件的电连接。
可选地,参照图1所示,所述通孔15将所述中框本体1分成第一子中框11和第二子中框12;
所述第一电路板2的平面部21贴合于所述第二子中框12的第二侧,且与所述第二子中框12粘接固定,所述第一电路板2的弯折部22向靠近所述第二子中框12方向弯折,以使所述显示模组4与所述第一电路板2的弯折部22电连接。
本例子第二子中框12与第一电路板2的平面部21连接,背光组件3和导光组件5设置在第二子中框12的第一侧,第二子中框12用于承载背光组件3和导光组件5,相比于现有技术,降低了电子设备的重量,减小了电子设备的厚度。
在一个可选的例子中,所述第一电路板2包括平面部21,和位于所述平面部21两端的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弯折部穿过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分别向靠近彼此方向弯折。本例子开设通孔15的数量与第一电路板2的结构有关,为了使得第一电路板2的平面部位于中框本体1的第二次,当第一电路板2弯折形成有多个弯折部,中框本体1开设有多个所述通孔且分别与多个弯折部一一对应。
可选地,参照图1所示,所述第二子中框12包括承载部121和与所述承载部121连接的侧壁122,所述侧壁122向所述中框本体1的第一侧延伸,所述弯折部22呈半包围结构,所述侧壁122位于所述半包围结构内。
本申请实施例中侧壁122相对于所述承载部121的表面凸出,弯折部22呈半包围结构,便于显示模组4与第一电路板2的弯折部22电连接;侧壁122位于半包围结构内,使得电子设备内部结构更加紧凑,进一步降低电子设备的厚度。
可选地,参照图1所示,所述背光组件3包括第二电路板31,和与所述第二电路板31电连接的背光灯32;
所述第二电路板31固定在所述侧壁122上,且与所述第一电路板2电连接,所述背光灯32设置在所述侧壁122和所述承载部121形成的容纳空间内。
具体地,背光组件3中的第二电路板31通过第二粘接剂02固定在侧壁122上,侧壁122能够起到保护背光组件3作用,其中第二粘接接02可以为双面胶;背光灯32用于提供显示模组4的光源,背光灯32与第二电路板31电连接,背光灯32位于侧壁122和所述承载部121形成的容纳空间内,使得电子设备的结构更加紧凑,实现电子设备极致轻薄的外观效果。可选地,所述背光灯32为LED灯。
本例子第二电路板31直接与中框本体的侧壁122连接,中框本体1的承载部121直接承载导光组件,使得电子设备的结构更加紧凑,实现电子设备极致轻薄的外观效果,提升电子设备的市场竞争力,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和用户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中框本体1直接承载背光组件3,可以有效解决背光组件3中背光灯散热的问题,例如由于中框本体直接承载背光模组3,可以将中框本体直接与电子设备的散热系统直接连在一起,提高背光组件的散热效果。
可选地,参照图1所示,所述导光组件5从下至上包括层叠设置且依次连接的反射膜51、导光板52、扩散膜53、第一增量膜54和第二增量膜55,
所述反射膜51固定设置在所述承载部121上,所述第二增量膜55远离所述第一增量膜54的表面,与所述第二电路板31远离所述侧壁122的表面平齐设置,
所述第二电路板31的一端与所述侧壁12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路板31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光板52固定连接。
本例子背光组件3和导光组件5用于提升显示模组4的背光亮度;反射膜51位于导光板52下方且固定设置在承载部121的第一侧,反射膜51反射由于导光板52下表面漏出去的光线,提升显示模组4的背光亮度。其中参照图1所示,反射膜51与导光板52长度一致,反射膜51反射由于导光板52下表面漏出去的光线;
可选的实施例,参照图1所示,所述导光板52位于背光灯32一侧,便于导光板将背光灯32发出的光线导出。
可选的实施例,参照图2所示,反射膜51延伸至背光灯32下方,反射膜51的长度长于导光板52的长度,提高反射膜51反射光线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显示模组4的背光亮度。
其中导光板52将由背光灯32发出的点光源转换为面光源,提升显示模组4的显示范围;其中扩散膜53用于将导光板52发出的不均匀的面光源进行均匀化,使得显示模组4的背光亮度一致化;其中第一增亮膜54和第二增亮膜55共同作用将由扩散透过的光线进行垂直化,进一步提升显示模组4的背光亮度。
本例子第二增量膜55远离第一增量膜54的表面,与第二电路板31远离侧壁122的表面平齐设置,使得背光模块4的结构更加方正,便于电子设备中其他部件的排布和安装。
本例子第二电路板31的一端与侧壁122固定连接,第二电路板31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光板302固定连接,第二电路板31的一端与侧壁122通过第二粘接剂02固定连接,第二电路板31的另一端与导光板302的上表面通过第二粘接剂02固定连接,本例子提高了第二电路板31与背光组件3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可选地,参照图1所示,所述第二电路板31远离所述侧壁122的表面,和所述第二增量膜55远离所述第一增量膜54的表面上均设置有遮光部件03。
本例子第二电路板31远离侧壁122的表面,与第二增量膜55远离第一增量膜54的表面平齐设置,在第二电路板31远离侧壁122的表面,和第二增量膜55远离第一增量膜54的部分表面上均设置有遮光部件03,遮光部件03防止背光模块3漏光,提升显示模组4的背光亮度。
可选地,所述显示模组4包括显示主板40和设置在所述显示主板40上方的玻璃盖板41,所述显示主板40与所述玻璃盖板41通过光学胶04固定连接,所述玻璃盖板41位于所述中框本体1的第一侧,且盖设在所述中框本体1上。
本例子显示模组4包括显示主板40和设置在所述显示主板40上方的玻璃盖板41,玻璃盖板41用来保护显示主板40,避免显示主板40受到外力作用影响其显示效果。例如玻璃盖板41通过第一粘接剂01盖设在所述中框本体上。其中第一粘接剂01可以为双面胶或者其他固体胶等。
显示主板40与玻璃盖板41通过光学胶04固定连接,其中光学胶04具有较高的透光率,在不影响显示模组04显示效果的前提下,提高了显示主板40与玻璃盖板41的连接可靠性。
可选地,所述显示主板40从上至下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偏振光片401、第一面板402、第二面板403和第二偏振光片404,所述第二面板403延伸至所述弯折部下方,所述显示主板40通过所述第二面板403与所述第一电路板2电连接。
本例子第一面板402和第二面板403位于第一偏振光片401和第二偏振光片404之间,其中第一偏振光片401和第二偏振光片404具有互相垂直的偏振轴,通过与第一面板402和第二面板403中的液晶分子搭配,实现不同亮度光线的穿过,实现显示模组4的亮度变化;
第一面板402和第二面板403共同组成显示模组4的面板玻璃,其中第一面板402和第二面板403内部均含有液晶分子和电路走线,第二面板403延伸至第一电路板2的弯折部22的下方且与第一电路板2电连接,第一面板402和第二面板403能够使得不同颜色光线的穿过,显示模组4显示不同的图案。
参照图2所示,本申请电子设备显示主板的上表面B至导光组件下表面C之间的厚度为L2,其中L2的尺寸范围为1mm-1.3mm,优选为1.2mm,导光组件下表面C至第一电路板2下表面A的厚度为L1,其中L1的尺寸范围为0.3mm-0.5mm,优选为0.4mm,在不考虑玻璃盖板的情况下,电子设备的厚度为L3,其中L3的尺寸范围为1.3mm-1.8mm,优选为1.6mm。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降低了电子设备的厚度,实现电子设备极致轻薄的外观效果,提升电子设备的市场竞争力,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和用户体验。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路板2为柔性电路板。具体地,第一电路板2为柔性电路板,便于第一电路板2弯折形成弯折部22,第一电路板2能够穿过所述通孔15,便于显示模组4与第一电路板2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中框本体1包括底板14和与所述底板14连接的侧板13,所述底板14上开设所述通孔15。
本例子在不影响中框本体1的结构强度情况下,通过在中框本体1开设通孔15,第一电路板穿过通孔,第一电路板的平面部与中框本体1的背面粘接固定,与第一电路板连接的中框本体用于承载背光组件和导光组件,降低了电子设备的重量,减小了电子设备厚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框本体,所述中框本体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中框本体开设至少一个通孔;
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设置于所述中框本体的第一侧;
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包括平面部和与所述平面部连接的弯折部,所述平面部贴设于所述中框本体的第二侧,所述弯折部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显示模组电连接;
背光组件和导光组件,设置于所述显示模组和所述中框本体之间,所述背光组件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所述背光组件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导光组件从所述显示模组射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将所述中框本体分成第一子中框和第二子中框;
所述第一电路板的平面部贴合于所述第二子中框的第二侧,且与所述第二子中框粘接固定,所述第一电路板的弯折部向靠近所述第二子中框方向弯折,以使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弯折部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中框包括承载部和与所述承载部连接的侧壁,所述侧壁向所述中框本体的第一侧延伸,所述弯折部呈半包围结构,所述侧壁位于所述半包围结构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组件包括第二电路板,和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的背光灯;
所述第二电路板固定在所述侧壁上,且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所述背光灯设置在所述侧壁和所述承载部形成的容纳空间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组件从下至上包括层叠设置且依次连接的反射膜、导光板、扩散膜、第一增量膜和第二增量膜,
所述反射膜固定设置在所述承载部上,所述第二增量膜远离所述第一增量膜的表面,与所述第二电路板远离所述侧壁的表面平齐设置,
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一端与所述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路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光板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路板远离所述侧壁的表面,和所述第二增量膜远离所述第一增量膜的部分表面上均设置有遮光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主板和设置在所述显示主板上方的玻璃盖板,所述显示主板与所述玻璃盖板通过光学胶固定连接,所述玻璃盖板位于所述中框本体的第一侧,且盖设在所述中框本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主板从上至下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偏振光片、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和第二偏振光片,所述第二面板延伸至所述弯折部下方,所述显示主板通过所述第二面板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为柔性电路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本体包括底板和与所述底板连接的侧板,所述底板上开设所述通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600096.9U CN213545004U (zh) | 2020-11-11 | 2020-11-11 | 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600096.9U CN213545004U (zh) | 2020-11-11 | 2020-11-11 | 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545004U true CN213545004U (zh) | 2021-06-25 |
Family
ID=76481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600096.9U Active CN213545004U (zh) | 2020-11-11 | 2020-11-11 | 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54500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221784A1 (zh) * | 2022-05-19 | 2023-11-2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柔性电路板和显示装置 |
-
2020
- 2020-11-11 CN CN202022600096.9U patent/CN21354500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221784A1 (zh) * | 2022-05-19 | 2023-11-2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柔性电路板和显示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49966B (zh) | 发光二极管印刷电路板、背光组件和制造背光组件的方法 | |
US7744265B2 (en) | Backlight assembly without a bottom chassis | |
KR101558166B1 (ko) | 광출사 모듈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 |
CN102022673B (zh) | 背光单元和具有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设备 | |
US20060061704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a mobile information terminal including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US6734927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 |
US7728919B2 (en) | Liquid crystal module having flexible printed wiring boards and a housing comprising multiple recesses to accommodate them | |
US20110273642A1 (en) |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the same | |
US8976314B2 (en) | Display apparatus | |
JP2007058180A (ja) |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KR20140010833A (ko) |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 |
CN106896554B (zh) | 显示器设备 | |
JP2019045854A (ja) |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
US9121988B2 (en) | Back light unit,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 |
KR20140049649A (ko) | 표시장치 | |
JP2013026107A (ja) |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
KR20080097699A (ko) | 표시장치 | |
CN213545004U (zh) | 电子设备 | |
JPH0688963A (ja) | 液晶表示パネル | |
JPS6115176A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CN203176951U (zh) | 一种膜片上置结构的背光模组 | |
US20150022759A1 (en) | Display with Radioluminescent Backlight Unit | |
CN219642462U (zh) | 一种中框结构及显示装置 | |
TW200301384A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
KR20060034044A (ko) | 표시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