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61767U - 套环接头、拉绳组件及工程机械 - Google Patents
套环接头、拉绳组件及工程机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661767U CN214661767U CN202120006232.3U CN202120006232U CN214661767U CN 214661767 U CN214661767 U CN 214661767U CN 202120006232 U CN202120006232 U CN 202120006232U CN 214661767 U CN214661767 U CN 21466176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eel
- joint
- steel rope
- connecting portion
- lantern 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pes Or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套环接头、拉绳组件及工程机械。其中,套环接头包括:固定部和连接部。其中,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型在所述固定部上并由所述固定部向外延伸。所述固定部能够供一对钢绳中的第一钢绳套接在其上,所述连接部能够连接在第二钢绳的套环上。通过这种结构设置,所述套环接头上的连接部与固定部为一体成型结构,减少了连接件的数量,节约了成本。同时,使用该套环接头,能够减少连接两段钢绳的拉板和销轴的拼装时间,极大减小了拆装难度,并有效提高了拆装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套环接头、拉绳组件及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在工程机械中,拉绳是传递拉力的结构。例如,小吨位履带起重机用于变幅的拉绳,辅助安装的拉绳等,在实际工作中其受力可从几吨到几十吨不等。因此,拉绳是工程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机械所需的整体拉索的长度较长,通常由多个钢丝绳拉索相互连接形成。
对于小吨位履带起重机,其主臂拉绳一般采用两端重型套环加两片拉板拼装连接。在实际拆装时,由于拉板本身重量较大,且需要将两片拉板对接后使用两个销轴进行固定连接,导致拆装连接困难,拉板和销轴对接时相差几毫米就不好实现穿销连接。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多段拉绳的连接和拆装较为困难,且拆装效率很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套环接头、拉绳组件及工程机械。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套环接头,包括:固定部和连接部。
其中,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型在所述固定部上并由所述固定部向外延伸。所述固定部能够供一对钢绳中的第一钢绳套接在其上。所述连接部能够连接在第二钢绳的套环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套环接头,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一体成型在所述固定部的端部。并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沿着所述固定部的中心轴线方向对称且间隔设置,以使所述第二钢绳的套环能够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套环接头,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对称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二钢绳的套环相匹配的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套环接头,所述固定部上设有减重孔。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拉绳组件,包括第一钢绳、第二钢绳、套环、压制接头和如上所述的套环接头。
其中,在所述第一钢绳上,与所述第二钢绳对接的一端环绕连接在所述套环接头的固定部上并通过所述压制接头固定。在所述第二钢绳上,与所述第一钢绳对接的一端环绕连接在所述套环上并通过所述压制接头固定。
其中,所述套环接头的连接部与所述套环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拉绳组件,所述第二钢绳上的套环上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对称设有与所述第二钢绳上的套环上的所述连接孔相匹配的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拉绳组件,所述第二钢绳上的套环安装在所述第一钢绳上的所述套环接头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拉绳组件,所述第二钢绳上的套环与所述第一钢绳上的所述套环接头上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安装有紧固件,以将所述第二钢绳上的套环与所述第一钢绳上的所述套环接头上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拉绳组件,所述第二钢绳上的套环与所述第一钢绳上的所述套环接头上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还安装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由所述第一连接部穿过所述第二钢绳上的套环并延伸至所述第二连接部。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工程机械,所述工程机械包括如上所述的拉绳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套环接头中,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一钢绳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套环接头的固定部上,所述第二钢绳的一端连接在套环上。在所述第一钢绳与所述第二钢绳对接处,所述第二钢绳上的套环连接在所述套环接头上的连接部上。
通过这种结构设置,所述套环接头上的连接部与固定部为一体成型结构,减少了连接件的数量,节约了成本。同时,使用该套环接头,能够减少连接两段钢绳的拉板和销轴的拼装时间,极大减小了拆装难度,并有效提高了拆装效率。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绳组件中,在所述第一钢绳上,与所述第二钢绳对接的一端环绕连接在所述套环接头的固定部上并通过所述压制接头固定。在所述第二钢绳上,与所述第一钢绳对接的一端环绕连接在所述套环上并通过所述压制接头固定。其中,所述套环接头的连接部与所述套环连接。
由于该拉绳组件包含了如上所述的套环接头,因此其同样具备如上所述的各项优势。
同时,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程机械中,由于该工程机械包含了如上所述的拉绳组件,因此其同样具备如上所述的各项优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套环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程机械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套环接头; 101:第一连接部; 102:第二连接部;
103:固定部; 200:第一钢绳; 300:第二钢绳;
400:压制接头; 500:套环; 600:减重孔;
700:通孔; 701:紧固件; 800:定位孔;
801:定位件; 900:工程机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套环接头、拉绳组件和工程机械进行描述。应当理解的是,以下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特别限定。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套环接头100,如图1所示,该套环接头100包括:固定部103和连接部。
其中,连接部一体成型在固定部103上并由固定部103向外延伸,固定部103能够供一对钢绳中的第一钢绳200套接在其上,连接部能够连接在第二钢绳300的套环500上。
在该套环接头100中,固定部103与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一钢绳200的一端连接在套环接头100的固定部103上,第二钢绳300的一端连接在套环500上。在第一钢绳200与第二钢绳300对接处,第二钢绳300上的套环500连接在套环接头100上的连接部上。
通过这种结构设置,套环接头100上的连接部与固定部103为一体成型结构,减少了连接件的数量,节约了成本。同时,使用该套环接头100,能够减少连接两段钢绳的拉板和销轴的拼装时间,极大减小了拆装难度,并有效提高了拆装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二连接部102一体成型在固定部103的端部。并且,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二连接部102沿着固定部103的中心轴线方向对称且间隔设置,以使第二钢绳300的套环500能够安装在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之间。
具体地,套环接头100包括第一连接部101、第二连接部102和固定部103。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二连接部102一体成型在固定部103的端部。并且,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二连接部102沿着固定部103的中心轴线方向对称且间隔设置。第一钢绳200的一端连接在固定部103上。第二钢绳300的一端连接在套环500上。在第一钢绳200与第二钢绳300对接处,第二钢绳300上的套环500连接在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之间。
例如,如图1至图3所示,套环接头100包括第一连接部101、第二连接部102和固定部103。固定部103位于整个套环接头100的右端,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二连接部102一体成型在固定部103的左端部。其中,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二连接部102的形状和大小均相同。并且,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二连接部102沿着固定部103的中心轴线方向对称且间隔设置。
第一钢绳200的左端能够缠绕连接在套环接头100的固定部103上。第二钢绳300的右端能够缠绕连接在套环500上。第一钢绳200的左端与第二钢绳300的右端对接。并且,第二钢绳300上的套环500安装在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二连接部102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上对称设有能够与第二钢绳300的套环500相匹配的通孔700。
进一步地,套环接头100包括第一连接部101、第二连接部102和固定部103。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二连接部102一体成型在固定部103的端部。并且,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二连接部102沿着固定部103的中心轴线方向对称且间隔设置。第一钢绳200的一端连接在固定部103上。第二钢绳300的一端连接在套环500上。在第一钢绳200与第二钢绳300对接处,第二钢绳300上的套环500连接在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之间。其中,套环500上设有连接孔。相应地,在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二连接部102上设有与套环500上的连接孔相匹配地通孔700。套环接头100在进行一对钢绳的连接时,紧固件701能够由第一连接部101穿过套环500延伸至第二连接部102的外侧。或者,紧固件701能够由第二连接部102穿过套环500延伸至第一连接部101的外侧。
此处应当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中的第一与第二仅用于区分不同的连接部,并不对本实用新型造成任何限定。
例如,如图1至图3所示,套环接头100包括第一连接部101、第二连接部102和固定部103。固定部103位于整个套环接头100的右端,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二连接部102一体成型在固定部103的左端部。其中,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二连接部102的形状和大小均相同。并且,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二连接部102沿着固定部103的中心轴线方向对称且间隔设置。
第一钢绳200的左端能够缠绕连接在套环接头100的固定部103上。第二钢绳300的右端能够缠绕连接在套环500上。套环500的中心处设有连接孔,在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上设有与套环500上的连接孔相匹配的通孔700。第一钢绳200的左端与第二钢绳300的右端对接。紧固件701能够穿过套环500上的连接孔和第一连接部101以及第二连接部102上的通孔700,以将第二钢绳300上的套环500固定安装在套环接头100的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二连接部102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固定部103上设有减重孔600。
具体例如,如图2所示,套环接头100包括第一连接部101、第二连接部102和固定部103。固定部103位于整个套环接头100的右端,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二连接部102一体成型在固定部103的左端部。固定部103上设有减重孔600。其中,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二连接部102的形状和大小均相同。并且,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二连接部102沿着固定部103的中心轴线方向对称且间隔设置。
第一钢绳200的左端能够缠绕连接在套环接头100的固定部103上。第二钢绳300的右端能够缠绕连接在套环500上。套环500的中心处设有连接孔,在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上设有与套环500上的连接孔相匹配的通孔700。第一钢绳200的左端与第二钢绳300的右端对接。紧固件701能够穿过套环500上的连接孔和第一连接部101以及第二连接部102上的通孔700,以将第二钢绳300上的套环500固定安装在套环接头100的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二连接部102之间。
此处应当说明的是,对于减重孔600的形状,本实用新型不作任何限定。对于减重孔600的大小,在满足套环接头100的强度的情况下,减重孔600的尺寸应当尽可能大,以保证套环接头100的重量最轻。
根据以上描述的实施例可知,在套环接头100的固定部103上设有尺寸大小合适的减重孔600,能够在保证套环接头100的强度的条件下,使套环接头100的重量较轻。一方面,能够减少套环接头100的用料,节约制造成本。另一方面,套环接头100质量较轻,能够方便对接安装相邻钢绳,极大提高了拆卸和安装的效率。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拉绳组件,该拉绳组件包括:第一钢绳200、第二钢绳300、套环500、压制接头400和如上所述的套环接头100。
其中,在第一钢绳200上,与第二钢绳300对接的一端环绕连接在套环接头100的固定部103上并通过压制接头400固定。在第二钢绳300上,与第一钢绳200对接的一端环绕连接在套环500上并通过压制接头400固定。套环接头100的连接部与套环500连接。
如图2和图3所示,拉绳组件包括:第一钢绳200、第二钢绳300、套环500、压制接头400和如上所述的套环接头100。
其中,套环接头100包括第一连接部101、第二连接部102和固定部103。固定部103位于整个套环接头100的右端,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二连接部102一体成型在固定部103的左端部。固定部103上设有减重孔600。其中,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二连接部102的形状和大小均相同。并且,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二连接部102沿着固定部103的中心轴线方向对称且间隔设置。
其中,第一钢绳200的左端缠绕连接在套环接头100的固定部103上并通过压制接头400固定。第二钢绳300的右端缠绕连接在套环500上并通过压制接头400固定。第一钢绳200的左端与第二钢绳300的右端对接。第二钢绳300上的套环500连接在第一钢绳200上的套环接头100上。
此处应当说明的是,对于压制接头400的材质,本实用新型不作任何限定。例如,压制接头400可以为铝合金压制接头。
此处还应当说明的是,第二钢绳300上的套环500的形状可以为鸡心套环或者其他能够满足需求的形状的套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钢绳300上的套环500上设有连接孔,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上对称设有与第二钢绳300上的套环500上的连接孔相匹配的通孔700。
例如,如图2和图3所示,拉绳组件包括:第一钢绳200、第二钢绳300、鸡心套环、铝合金压制接头和如上所述的套环接头100。
其中,套环接头100包括第一连接部101、第二连接部102和固定部103。固定部103位于整个套环接头100的右端,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二连接部102一体成型在固定部103的左端部。固定部103上设有减重孔600。其中,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二连接部102的形状和大小均相同。并且,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二连接部102沿着固定部103的中心轴线方向对称且间隔设置。
其中,第一钢绳200的左端缠绕连接在套环接头100的固定部103上并通过铝合金压制接头固定。第二钢绳300的右端缠绕连接在鸡心套环上并通过铝合金压制接头固定。
第二钢绳300上的鸡心套环的中心处设有连接孔。在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上设有与鸡心套环上的连接孔相匹配的通孔700。第一钢绳200的左端与第二钢绳300的右端对接。第二钢绳300上的鸡心套环固定安装在套环接头100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钢绳300上的套环500安装在第一钢绳200上的套环接头100的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二连接部102之间。
具体来讲,拉绳组件包括:第一钢绳200、第二钢绳300、套环500、压制接头400和套环接头100。
其中,套环接头100包括第一连接部101、第二连接部102和固定部103。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二连接部102一体成型在固定部103的一端。固定部103上设有减重孔600。
其中,第一钢绳200的的一端缠绕连接在套环接头100的固定部103上并通过压制接头400固定。第二钢绳300的一端缠绕连接在套环500上并通过压制接头400固定。
第二钢绳300上的套环500上设有连接孔。在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上设有与套环500上的连接孔相匹配的通孔700。套环500固定安装在套环接头100的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二连接部102之间。
具体例如,如图2和图3所示,拉绳组件包括:第一钢绳200、第二钢绳300、鸡心套环、铝合金压制接头和如上所述的套环接头100。
其中,套环接头100包括第一连接部101、第二连接部102和固定部103。固定部103位于整个套环接头100的右端,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二连接部102一体成型在固定部103的左端部。固定部103上设有减重孔600。其中,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二连接部102的形状和大小均相同。并且,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二连接部102沿着固定部103的中心轴线方向对称且间隔设置。
其中,第一钢绳200的左端缠绕连接在套环接头100的固定部103上并通过铝合金压制接头固定。第二钢绳300的右端缠绕连接在鸡心套环上并通过铝合金压制接头固定。
第二钢绳300上的鸡心套环的中心处设有连接孔。在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上设有与鸡心套环上的连接孔相匹配的通孔700。第一钢绳200的左端与第二钢绳300的右端对接。第二钢绳300上的鸡心套环固定安装在套环接头100上的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二连接部102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钢绳300上的套环500与第一钢绳200上的套环接头100上的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之间安装有紧固件701,以将第二钢绳300上的套环500与第一钢绳200上的套环接头100上的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连接。
如图2和图3所示,拉绳组件包括:第一钢绳200、第二钢绳300、鸡心套环、铝合金压制接头和如上所述的套环接头100。
其中,套环接头100包括第一连接部101、第二连接部102和固定部103。固定部103位于整个套环接头100的右端,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二连接部102一体成型在固定部103的左端部。固定部103上设有减重孔600。其中,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二连接部102的形状和大小均相同。并且,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二连接部102沿着固定部103的中心轴线方向对称且间隔设置。
其中,第一钢绳200的左端缠绕连接在套环接头100的固定部103上并通过铝合金压制接头固定。第二钢绳300的右端缠绕连接在鸡心套环上并通过铝合金压制接头固定。
第二钢绳300上的鸡心套环的中心处设有连接孔。在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上设有与鸡心套环上的连接孔相匹配的通孔700。第一钢绳200的左端与第二钢绳300的右端对接。紧固件701由第二连接部102上的通孔700穿过鸡心套环上的连接孔并延伸至第一连接部101的通孔700,以将第二钢绳300上的鸡心套环与第一钢绳200上的套环接头100上的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二连接部102连接。
此处应当说明的是,对于紧固件701的具体类型,本实用新型不作任何限定。例如,紧固件701可以为螺钉和螺母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钢绳300上的套环500与第一钢绳200上的套环接头100上的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之间还安装有定位件801。定位件801由第一连接部101穿过第二钢绳300上的套环500并延伸至第二连接部102。
具体地,拉绳组件包括:第一钢绳200、第二钢绳300、套环500、压制接头400和套环接头100。
其中,套环接头100包括第一连接部101、第二连接部102和固定部103。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二连接部102一体成型在固定部103的一端。固定部103上设有减重孔600。
其中,第一钢绳200的一端缠绕连接在套环接头100的固定部103上并通过压制接400头固定。第二钢绳300的一端缠绕连接在套环500上并通过压制接头400固定。
第二钢绳300上的套环500上设有连接孔。在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上设有与套环500上的连接孔相匹配的通孔700。套环500通过连接孔、通孔700和紧固件701固定安装在套环接头100的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二连接部102之间。
另外,在第二钢绳300上的套环500与第一钢绳200上的套环接头100上的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之间还安装有定位件801。并且,定位件801由第一连接部101穿过第二钢绳300上的套环500并延伸至第二连接部102。
具体例如,如图2和图3所示,拉绳组件包括:第一钢绳200、第二钢绳300、鸡心套环、铝合金压制接头和如上所述的套环接头100。
其中,套环接头100包括第一连接部101、第二连接部102和固定部103。固定部103位于整个套环接头100的右端,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二连接部102一体成型在固定部103的左端部。固定部103上设有减重孔600。其中,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二连接部102的形状和大小均相同。并且,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二连接部102沿着固定部103的中心轴线方向对称且间隔设置。
其中,第一钢绳200的左端缠绕连接在套环接头100的固定部103上并通过铝合金压制接头固定。第二钢绳300的右端缠绕连接在鸡心套环上并通过铝合金压制接头固定。
第二钢绳300上的鸡心套环的中心处设有连接孔。在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上设有与鸡心套环上的连接孔相匹配的通孔700。第一钢绳200的左端与第二钢绳300的右端对接。紧固件701由第二连接部102上的通孔700穿过鸡心套环上的连接孔并延伸至第一连接部101的通孔700,以将第二钢绳300上的鸡心套环与第一钢绳200上的套环接头100上的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二连接部102连接。
另外,第二钢绳300上的套环500上,在连接孔的右侧设有定位孔。相应地,第一钢绳200上的套环接头100上,在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二连接部102上的通孔700的右侧,对称设有与套环500上的定位孔相匹配的定位孔800。定位件801由第一连接部101上的定位孔800穿过第二钢绳300上的套环500上的定位孔并延伸至第二连接部102上的定位孔800。以限制拉绳组件的自由度,方便拉绳组件的拆装和使用。
此处应当说明的是,定位件801包括但不限于锁销。例如,定位孔800的直径可以为18mm,相应地,锁销的直径为16mm。
此处还应当说明的是,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上的通孔700的壁厚至少为30mm。定位孔800的壁厚至少为20mm。
另外,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工程机械,该工程机械包括如上所述的拉绳组件。
进一步地,由于该工程机械900包括如上所述的拉绳组件,因此其同样具备如上所述的各项优势。
例如,工程机械900可以为起重机。
此处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工程机械900包括但不限于起重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套环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和连接部,
其中,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型在所述固定部上并由所述固定部向外延伸,所述固定部能够供一对钢绳中的第一钢绳套接在其上,所述连接部能够连接在第二钢绳的套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环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一体成型在所述固定部的端部,并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沿着所述固定部的中心轴线方向对称且间隔设置,以使所述第二钢绳的套环能够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环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对称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二钢绳的套环相匹配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环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上设有减重孔。
5.一种拉绳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钢绳、第二钢绳、套环、压制接头和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套环接头,
其中,在所述第一钢绳上,与所述第二钢绳对接的一端环绕连接在所述套环接头的固定部上并通过所述压制接头固定,在所述第二钢绳上,与所述第一钢绳对接的一端环绕连接在所述套环上并通过所述压制接头固定,
其中,所述套环接头的连接部与所述套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钢绳上的套环上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对称设有与所述第二钢绳上的套环上的所述连接孔相匹配的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拉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钢绳上的套环安装在所述第一钢绳上的所述套环接头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拉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钢绳上的套环与所述第一钢绳上的所述套环接头上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安装有紧固件,以将所述第二钢绳上的套环与所述第一钢绳上的所述套环接头上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拉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钢绳上的套环与所述第一钢绳上的所述套环接头上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还安装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由所述第一连接部穿过所述第二钢绳上的套环并延伸至所述第二连接部。
10.一种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机械包括如权利要求5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拉绳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006232.3U CN214661767U (zh) | 2021-01-04 | 2021-01-04 | 套环接头、拉绳组件及工程机械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006232.3U CN214661767U (zh) | 2021-01-04 | 2021-01-04 | 套环接头、拉绳组件及工程机械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661767U true CN214661767U (zh) | 2021-11-09 |
Family
ID=78507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006232.3U Active CN214661767U (zh) | 2021-01-04 | 2021-01-04 | 套环接头、拉绳组件及工程机械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661767U (zh) |
-
2021
- 2021-01-04 CN CN202120006232.3U patent/CN21466176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4661767U (zh) | 套环接头、拉绳组件及工程机械 | |
CN104937308B (zh) | 钢丝绳安装单元 | |
CN112628354A (zh) | 套环接头、拉绳组件及工程机械 | |
JP7021474B2 (ja) | ラチス構造物の製造方法 | |
CN214661766U (zh) | 拉绳拉板、拉绳组件及工程机械 | |
CN210738211U (zh) | 一种抱杆装置 | |
CN103089917B (zh) | 套环以及拉索结构 | |
CN111810602A (zh) | 绳链组合式自平衡传动装置 | |
CN203130907U (zh) | 套环以及拉索结构 | |
CN217600205U (zh) | 一种联接吊环 | |
CN211109403U (zh) | 一种耐磨型侧弯链条 | |
KR102096868B1 (ko) | 수직재 | |
CN219174013U (zh) | 用于曲面壁板的吊具接头及吊具 | |
CN220619590U (zh) | 一种加强型钢丝绳 | |
CN215479124U (zh) | 一种风电叶片用拼接式吊梁 | |
CN220847132U (zh) | 一种拱肋斜拉扣挂用前扣点结构 | |
CN203865898U (zh) | 桁架臂连接臂头以及起重机 | |
CN209907596U (zh) | 一种适用于连接索穹顶结构混凝土环梁与拉索的预埋件 | |
CN213416093U (zh) | 一种提升卷筒 | |
CN216948478U (zh) | 臂节、折叠式臂架和工程机械设备 | |
CN216997419U (zh) | 钢丝绳固定结构及卷扬设备 | |
CN219930902U (zh) | 水电站主梁搭设用辅助工具 | |
KR102701721B1 (ko) | 송전선 고정용 압축인류클램프 | |
CN211413499U (zh) | 一种高连接强度的高铁用钢丝绳 | |
CN211998410U (zh) | 一种反向平衡法兰吊装专用吊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