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49652U - 杯状容器 - Google Patents

杯状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49652U
CN214649652U CN202023036904.XU CN202023036904U CN214649652U CN 214649652 U CN214649652 U CN 214649652U CN 202023036904 U CN202023036904 U CN 202023036904U CN 214649652 U CN214649652 U CN 2146496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fusible resin
main body
cup
metal f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3690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苗村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sonac Packag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owa Denko Packag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owa Denko Packag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owa Denko Packaging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496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49652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3/00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or peripheral walls of curved or partially-curved cross-section made by winding or bending paper without folding along defined lines
    • B65D3/02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or peripheral walls of curved or partially-curved cross-section made by winding or bending paper without folding along defined line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 B65D3/06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or peripheral walls of curved or partially-curved cross-section made by winding or bending paper without folding along defined line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essentially conical or frusto-conic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3/00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or peripheral walls of curved or partially-curved cross-section made by winding or bending paper without folding along defined lines
    • B65D3/28Other details of walls
    • B65D3/30Local reinforcements, e.g. metallic ri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50/00Making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e.g. boxes or cartons
    • B31B50/14Cutting, e.g. perforating, punching, slitting or trimming
    • B31B50/20Cutting sheets or blan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50/00Making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e.g. boxes or cartons
    • B31B50/60Uniting opposed surfaces or edges; Taping
    • B31B50/64Uniting opposed surfaces or edges; Taping by applying heat or pressure, e.g. by wel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15/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5/085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15/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5/08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am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15/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5/09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2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aluminium or cop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am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3/00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or peripheral walls of curved or partially-curved cross-section made by winding or bending paper without folding along defined lines
    • B65D3/10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or peripheral walls of curved or partially-curved cross-section made by winding or bending paper without folding along defined lines characterised by form of integral or permanently secured end closure
    • B65D3/12Flanged discs permanently secured, e.g. by adhesives or by heat-sea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3/00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or peripheral walls of curved or partially-curved cross-section made by winding or bending paper without folding along defined lines
    • B65D3/22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or peripheral walls of curved or partially-curved cross-section made by winding or bending paper without folding along defined lines with double walls; with walls incorporating air-chambers; with walls made of laminated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65/00Wrappers or flexible covers; Packaging materials of special type or form
    • B65D65/38Packaging materials of special type or form
    • B65D65/40Applications of laminates for particular packaging purpo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5/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 B65D85/7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fo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D85/72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fo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edible or potable liquids, semiliquids, or plastic or pasty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5/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 B65D85/7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fo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D85/72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fo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edible or potable liquids, semiliquids, or plastic or pasty materials
    • B65D85/78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fo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edible or potable liquids, semiliquids, or plastic or pasty materials for ice-crea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king Paper Articles (AREA)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杯状容器。提供能够抑制由与内容物的接触引起的劣化等的杯状容器,作为能够使用纸杯的制造设备低价地进行制造且内容物的长期保存性优异并能够无菌杀菌、蒸煮杀菌的杯状容器。杯状容器包括:主体,其是将主体用坯料的两端缘部彼此交错并接合以成型为筒状而成的;和底体,其是将底体用坯料以形成底部和垂下部的方式成型而成的。垂下部的外表面与主体的下端部的内表面接合。主体用坯料及底体用坯料分别由包括金属箔层和在金属箔层的两面上层叠的热熔接性树脂层的层叠体形成。在主体的交错部中,主体用坯料的内侧端面由内侧树脂积存部被覆。

Description

杯状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以例如冰淇淋、酸奶这类食品、饮料等为内容物的杯状容器。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填充及包装例如冰淇淋、酸奶等半固体形状乳制品的容器,通常使用纸制的杯状容器、即纸杯。
纸杯通常通过将分别被切割为规定形状的纸制坯料形成的主体与底体接合一体化而形成。更详细来说,主体如下形成:使大致扇形的主体用坯料的两端缘部彼此交错(overlap)并接合而成型为筒状,并且,在下端开口缘部形成向内侧折返的折返部,在上端开口缘部形成向外侧卷曲的凸缘部。底体为将大致圆形的底体用坯料以在其外周部形成垂下部的方式进行裙状成型而成的、截面大致倒U形构造。另外,底体的垂下部由主体的折返部包入并被接合,从而使主体与底体一体化。
主体用及底体用的各坯料例如由下述层叠体形成,该层叠体具有由普通原纸、耐酸纸、涂布纸等形成的纸层和在纸层的单面或两面上层叠的聚乙烯树脂(PE)层(例如,参见下述专利文献1)。
另外,还已知作为上述各坯料的材料使用下述层叠体的纸杯,该层叠体是在纸层及聚乙烯树脂(PE)层的基础上还层叠由铝箔等形成的阻挡层而成的(例如,参见下述专利文献2)。
另外,作为冰淇淋、酸奶等的容器,还已知由聚丙烯树脂(PP)等塑料成型体形成的容器(例如,参见下述专利文献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8-3095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1063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176505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纸杯虽然生产率优异且能够低价地进行制造,但另一方面,阻隔性低,不适合内容物的长期保存。
在附加有铝箔等阻挡层的纸杯的情况下,内容物的长期保存性提高,但水容易从纸层的端面侵入,无法进行蒸煮杀菌。
另外,在塑料制容器的情况下,制造设备的成本高且不适合内容物的长期保存。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申请的发明人此前提出了作为主体用坯料及底体用坯料各自的材料,使用由金属箔层和在其两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层叠的热熔接性树脂层形成的层叠体的杯状容器(日本特愿2019-106125号)。
根据上述杯状容器,能够使用纸杯的制造设备低价地进行制造,且内容物的长期保存性优异并能够进行无菌杀菌、蒸煮杀菌。
在此,在上述杯状容器的情况下,在主体的交错部处,位于容器的内侧的主体用坯料的内侧端面会暴露在内容物中,因此,根据内容物的种类等,存在在该内侧端面发生由脱层(层间剥离)、腐蚀引起的劣化的可能,另外,存在基于卫生考虑也并不优选的情况。
另外,在上述杯状容器的情况下,若主体用坯料的两端缘部彼此的接合、主体与底体的接合不充分,则存在容器的密封性降低、内容物发生泄漏等的可能。另一方面,若为了提高接合强度而使密封条件严格,则存在在接合部分处发生变形等而容器的外观受损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由与内容物的接触引起的劣化等的杯状容器,作为能够使用纸杯的制造设备低价地进行制造,且内容物的长期保存性优异并能够无菌杀菌、蒸煮杀菌的杯状容器。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下述制造方法,其在制造上述杯状容器时,能够在避免产生容器变形等外观上的缺陷的情况下更加可靠地进行主体用坯料的两端缘部彼此的接合以及主体与底体的接合,能够提高容器的密封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实用新型为了达成上述目的而包含以下的方案。
1)杯状容器,其包括:
主体,其是将主体用坯料的两端缘部彼此交错并接合以成型为筒状而成的;和
截面大致倒U形的底体,其是将底体用坯料以形成底部和从底部的外周缘部向下方延伸的垂下部的方式成型而成的,
上述杯状容器中,主体与底体通过在主体的下端部的内表面接合底体的垂下部的外表面而被一体化,
主体用坯料是由包括金属箔层和在金属箔层的两面上层叠的热熔接性树脂层的层叠体形成的,主体用坯料的两端缘部通过将构成上述两端缘部的相互重合的面的热熔接性树脂层彼此热熔接而被接合,
底体用坯料是由包括金属箔层和在金属箔层的两面中的至少成为底体的上侧的面上层叠的热熔接性树脂层的层叠体形成的,主体的下端部的内表面与底体的垂下部的外表面通过将构成这些面的热熔接性树脂层彼此热熔接而被接合,
上述杯状容器中,在主体的交错部处,位于主体的内侧的主体用坯料的内侧端面由在将主体用坯料的两端缘部的热熔接性树脂层彼此热熔接时形成的内侧树脂积存部被覆。
2)根据上述1)所述的杯状容器,其中,将主体用坯料中的金属箔层的厚度设为T1、将位于主体的内侧的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的厚度设为T2、将位于主体的外侧的外侧热熔接性树脂层的厚度设为T3时,T1:T2:T3=1:0.3~1.5:0.2~1且T2≥T3。
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杯状容器,其中,主体用坯料中的位于主体的内侧的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即MFR为1~10g/10分钟。
4)根据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杯状容器,其中,主体用坯料中的位于主体的内侧的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包括2层以上的热塑性树脂层,上述热塑性树脂层中的构成主体的内表面的密封侧热塑性树脂层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即MFR为3~10g/10分钟,上述热塑性树脂层中的层叠于金属箔层的层压侧热塑性树脂层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即MFR为3~10g/10分钟。
5)根据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杯状容器,其中,主体用坯料的内侧端面被形成为朝向主体的外侧的倾斜面。
6)根据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杯状容器,其中,在主体用坯料中,在与交错的两端缘部中的成为主体的外侧的外侧端缘部邻接的部分,形成有以与主体用坯料的内侧端面相对的方式弯折为曲柄状的层差部,在层差部与主体用坯料的内侧端面之间形成有内侧树脂积存部。
7)根据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杯状容器,其中,进一步地,在主体的交错部处,位于主体的外侧的主体用坯料的外侧端面由在将主体用坯料的两端缘部的热熔接性树脂层彼此热熔接时形成的外侧树脂积存部被覆。
8)杯状容器,其包括:
主体,其是将主体用坯料的两端缘部彼此交错并接合以成型为筒状而成的;和
截面大致倒U形的底体,其是将底体用坯料以形成底部和从底部的外周缘部向下方延伸的垂下部的方式成型而成的,
上述杯状容器中,主体与底体通过在主体的下端部的内表面接合底体的垂下部的外表面而被一体化,上述杯状容器的特征在于,
主体用坯料是由包括金属箔层和在金属箔层的两面上层叠的热熔接性树脂层的层叠体形成的,主体用坯料的两端缘部通过将构成上述两端缘部的相互重合的面的热熔接性树脂层彼此热熔接而被接合,
底体用坯料是由包括金属箔层和在金属箔层的两面中的至少成为底体的上侧的面上层叠的热熔接性树脂层的层叠体形成的,主体的下端部的内表面与底体的垂下部的外表面通过将构成这些面的热熔接性树脂层彼此热熔接而被接合,
上述杯状容器中,主体用坯料的2层热熔接性树脂层中的至少一个热熔接性树脂层包括2层以上的层,并且,构成上述2层以上的层中的在金属箔层上层叠的层压侧热熔接性树脂层的热熔接性树脂的熔点比构成其他层的热熔接性树脂低,
在主体的交错部处,位于主体的内侧的主体用坯料的内侧端面的金属箔层部分以及金属箔层与热熔接性树脂层的界面部分由保护被膜被覆,该保护被膜是由在将主体用坯料的两端缘部的热熔接性树脂层彼此热熔接时、构成上述层压侧热熔接性树脂层的热熔接性树脂熔融固化而形成的。
9)根据上述8)所述的杯状容器,其中,进一步地,在主体的交错部处,位于主体的外侧的主体用坯料的外侧端面的金属箔层部分以及金属箔层与热熔接性树脂层的界面部分由保护被膜被覆,该保护被膜是由在将主体用坯料的两端缘部的热熔接性树脂层彼此热熔接时、构成上述层压侧热熔接性树脂层的热熔接性树脂熔融固化而形成的。
10)根据上述8)或9)所述的杯状容器,其中,构成上述层压侧热熔接性树脂层的热熔接性树脂的熔点比上述构成其他层的热熔接性树脂的熔点低10℃以上。
11)根据上述10)所述的杯状容器,其中,构成上述层压侧热熔接性树脂层的热熔接性树脂的熔点为110~140℃。
12)根据上述8)~11)中任一项所述的杯状容器,其中,构成上述层压侧热熔接性树脂层的热熔接性树脂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即MFR比上述构成其他层的热熔接性树脂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即MFR大1~5g/10分钟以上。
13)根据上述12)所述的杯状容器,其中,构成上述层压侧热熔接性树脂层的热熔接性树脂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即MFR为4~10g/10分钟。
14)杯状容器的制造方法,其为上述1)或8)的杯状容器的制造方法,包括:
对包括金属箔层及在金属箔层的两面上层叠的热熔接性树脂层的层叠体进行冲裁以形成主体用坯料的工序;
对包括金属箔层及在金属箔层的两面中的至少成为底体的上侧的面上层叠的热熔接性树脂层的层叠体进行冲裁以形成底体用坯料的工序;
通过将底体用坯料以形成底部和从底部的外周缘部向下方延伸的垂下部的方式进行拉深成型,从而形成截面大致倒U形的底体的工序;
使主体用坯料的两端缘部交错,并将构成上述两端缘部的相互重合的面的热熔接性树脂层彼此热熔接,从而形成筒状的主体的工序;和
使主体的下端部的内表面与底体的垂下部的外表面重合并将构成这些面的热熔接性树脂层彼此热熔接,从而将主体与底体一体化的工序,
上述制造方法中,在形成筒状的主体的工序中,将主体用坯料的两端缘部的热熔接性树脂层彼此的热熔接进行2次,并且使第2次热熔接为利用高频密封进行的热熔接。
15)杯状容器的制造方法,包括:
对包括金属箔层及在金属箔层的两面中的至少成为主体的内侧的面上层叠的热熔接性树脂层的层叠体进行冲裁以形成主体用坯料的工序;
对包括金属箔层及在金属箔层的两面中的至少成为底体的上侧的面上层叠的热熔接性树脂层的层叠体进行冲裁以形成底体用坯料的工序;
通过将底体用坯料以形成底部和从底部的外周缘部向下方延伸的垂下部的方式进行拉深成型,从而形成截面大致倒U形的底体的工序;
使主体用坯料的两端缘部重合,并将构成上述两端缘部的相互重合的面的热熔接性树脂层彼此热熔接以形成筒状的主体的工序;和
使主体的下端部的内表面与底体的垂下部的外表面重合,并通过将构成这些面的热熔接性树脂层彼此热熔接而使主体与底体一体化的工序,
在形成筒状的主体的工序中,将主体用坯料的两端缘部的热熔接性树脂层彼此的热熔接进行2次,并且使第2次热熔接为利用高频密封进行的热熔接。
16)根据上述15)所述的杯状容器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形成主体用坯料的工序中,作为层叠体使用在金属箔层的两面上层叠有热熔接性树脂层的层叠体,
在形成筒状的主体的工序中,使主体用坯料的两端缘部以合掌状重合,并通过进行第1次热熔接而使构成上述两端缘部的相互重合的面的热熔接性树脂层彼此接合,从而形成具有合掌部的筒状的主体,然后,在使合掌部向一侧弯折并与主体的外表面重叠的状态下,通过高频密封进行第2次热熔接,从而将合掌部接合于主体的外表面。
17)根据上述14)~16)中任一项所述的杯状容器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将主体与底体一体化的工序中,使主体的下端部与底体的垂下部的热熔接性树脂层彼此的热熔接进行2次,并且使第2次热熔接为利用高频密封进行的热熔接。
18)杯状容器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对包括金属箔层及在金属箔层的两面中的至少成为主体的内侧的面上层叠的热熔接性树脂层的层叠体进行冲裁以形成主体用坯料的工序;
对包括金属箔层及在金属箔层的两面中的至少成为底体的上侧的面上层叠的热熔接性树脂层的层叠体进行冲裁以形成底体用坯料的工序;
通过将底体用坯料以形成底部和从底部的外周缘部向下方延伸的垂下部的方式进行拉深成型,从而形成截面大致倒U形的底体的工序;
使主体用坯料的两端缘部重合,并使构成上述两端缘部的相互重合的面的热熔接性树脂层彼此热熔接以形成筒状的主体的工序;和
通过将构成主体的下端部的内表面及底体的垂下部的外表面的的热熔接性树脂层彼此热熔接,将主体与底体一体化的工序,
在将主体与底体一体化的工序中,将主体的下端部与底体的垂下部的热熔接性树脂层彼此的热熔接进行2次,并且使第2次热熔接为利用高频密封进行的热熔接。
19)根据上述17)或18)所述的杯状容器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形成底体用坯料的工序中,作为层叠体,使用在金属箔层的两面上层叠有热熔接性树脂层的层叠体,
在将主体与底体一体化的工序中,将主体从其下端开口缘部起以将底体的垂下部包入的方式向内侧折返来形成折返部,并且通过将构成主体的下端部及折返部与底体的垂下部的相互重合的面的热熔接性树脂层彼此热熔接来将主体与底体一体化,并且,将主体的下端部及折返部以及底体的垂下部的热熔接性树脂层彼此的热熔接进行2次,并且使第2次热熔接为利用高频密封进行的热熔接。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上述1)的杯状容器,在主体的交错部处,位于主体的内侧的主体用坯料的内侧端面由在将主体用坯料的两端缘部的热熔接性树脂层彼此热熔接时形成的内侧树脂积存部被覆、而不会暴露在内容物中,因此,能够有效抑制由该内侧端面的脱层、腐蚀引起的劣化,另外,在卫生方面也是理想的。
根据上述2)~6)的杯状容器,能够更加可靠地发挥上述1)的杯状容器的上述效果。
根据上述7)的杯状容器,在主体的交错部处,位于主体的外侧的主体用坯料的外侧端面也由将主体用坯料的两缘部的热熔接性树脂层彼此热熔接时形成的外侧树脂积存部被覆,因此能够有效抑制由该外侧端面的脱层、腐蚀引起的劣化。
根据上述8)的杯状容器,在主体的交错部处,位于主体的内侧的主体用坯料的内侧端面的金属箔层部分及金属箔层与热熔接性树脂层的界面部分由保护被膜被覆而不会暴露在内容物中,其中,该保护被膜是由热熔接时构成主体用坯料的包含2层以上的层的热熔接性树脂层中的层压侧热熔接性树脂层中的低熔点的热熔接性树脂熔融固化而形成的,因此能够有效抑制由该内侧端面的脱层、腐蚀引起的劣化,另外,在卫生方面也是理想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特定本实用新型时,“熔点”是指基于JIS K7121-1987通过差示扫描热量测定(DSC)测定的熔融峰温度(Tmp)。
根据上述9)的杯状容器,在主体的交错部处,位于主体的外侧的主体用坯料的外侧端面的金属箔层部分及金属箔层与热熔接性树脂层的界面部分也由热熔接时构成主体用坯料的包含2层以上的层的热熔接性树脂层中的层压侧热熔接性树脂层中的低熔点的热熔接性树脂熔融固化而形成的保护被膜被覆,因此能够有效抑制由该外侧端面的脱层、腐蚀引起的劣化。
根据上述10)~13)的杯状容器,能够更加可靠地发挥上述8)或9)的杯状容器的上述效果。
根据上述14)或15)的杯状容器的制造方法,主体用坯料的两端缘部的热熔接性树脂层从通过高频密封的感应加热而成为高温的金属箔层起被加热也被热熔接,因此能够使得主体用坯料的两端缘部彼此更加可靠地接合,另外,与热熔接相伴而容易在相应的接合部位形成树脂积存,由此不仅能够提高容器的密封性,而且能够有效抑制产生与热熔接相伴的容器变形等外观上的缺陷。
根据上述16)的杯状容器的制造方法,能够通过使得主体用坯料的两端面与内容物不接触来抑制脱层等的发生,另外,通过使得与内容物接触的面由1种树脂构成,从而能够简单地制造杀菌容易且卫生的容器。
另外,根据上述16)的杯状容器的制造方法,能够通过由超声波密封产生的来自金属箔层的加热来进行使主体的合掌部与主体的外表面接合的工序,因而用于热熔接的热量均匀地传递至各热熔接性树脂层,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进行二者的接合,在制造效率方面也是有利的。
根据上述17)或18)的杯状容器的制造方法,通过高频密封使得主体的下端部与底体的垂下部更加可靠地接合,另外,与热熔接相伴而容易在相应的接合部位形成树脂积存,由此不仅能够提高容器的密封性,而且能够有效抑制产生与热熔接相伴的变形等外观上的缺陷。
根据上述19)的杯状容器的制造方法,包含折返部的内部在内,能够使得主体与底体的接合部分的密封性进一步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方式的杯状容器的立体图。
图2是沿着图1的II-II线的垂直剖视图,在该图中,由单点划线A包围的部分是将由单点划线a包围的部分放大示出的图,由单点划线B包围的部分是将由单点划线b包围的部分放大示出的图。
图3的(a)是示出作为主体用坯料的材料的层叠体的层构造的放大剖视图,(b)是示出作为底体用坯料的材料的层叠体的层构造的放大剖视图。
图4的(a)是示出作为主体用坯料的材料的层叠体的层构造的放大剖视图,(b)是示出作为底体用坯料的材料的层叠体的层构造的放大剖视图,是示出各热熔接性树脂层为3层构造的方式的图。
图5是将上述杯状容器中的主体的交错部的一方式放大示出的水平剖视图。
图6是将上述杯状容器中的主体的交错部的另一方式放大示出的水平剖视图。
图7是将上述杯状容器中的主体的交错部的另一方式放大示出的水平剖视图。
图8是将上述杯状容器中的主体的交错部的另一方式放大示出的水平剖视图。
图9的(a)是主体用坯料的俯视图,(b)是从主体用坯料成型的主体的立体图。
图10的(a)是底体用坯料的俯视图,(b)是从底体用坯料成型的底体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上述杯状容器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的垂直剖视图。
图12是示出上述杯状容器中的主体与底体的连结构造的变形例的局部放大垂直剖视图。
图13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第2实施方式的杯状容器的图,(a)是示出作为主体用坯料的材料的层叠体的层构造的放大剖视图,(b)是示出作为底体用坯料的材料的层叠体的层构造的放大剖视图,是示出各热熔接性树脂层为2层构造的方式的图。
图14的(a)是示出作为主体用坯料的材料的层叠体的层构造的放大剖视图,(b)是示出作为底体用坯料的材料的层叠体的层构造的放大剖视图,是示出各热熔接性树脂层为3层构造的方式的图。
图15是将上述杯状容器中的主体的交错部的一方式放大示出的水平剖视图。
图16是将上述杯状容器中的主体的交错部的另一方式放大示出的水平剖视图。
图17是将本实用新型第4实施方式的杯状容器中的主体的交错部放大示出的水平剖视图。
图18是将上述杯状容器的主体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依次示出的水平剖视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第5实施方式的杯状容器的水平剖视图,在该图中,由单点划线C包围的部分是将由单点划线c包围的部分放大示出的图。
图20是示出上述杯状容器的主体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的水平剖视图。
图2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第6实施方式的杯状容器的图,是将主体的交错部的一方式放大示出的水平剖视图。
图22是将上述杯状容器中的主体的交错部的另一方式放大示出的水平剖视图。
图23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第7实施方式的杯状容器的图,是将主体的交错部的一方式放大示出的水平剖视图。
图24是将上述杯状容器中的主体的交错部的另一方式放大示出的水平剖视图。
图25是将在主体用坯料的内端缘部形成热压加工部的工序依次示出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26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第8实施方式的杯状容器的图,是将上述杯状容器中的主体的交错部的一方式放大示出的水平剖视图。
图27是将上述杯状容器中的主体的交错部的另一方式放大示出的水平剖视图。
图28是将上述杯状容器中的主体的交错部的又一方式放大示出的水平剖视图。
图29是沿着图9的(a)的XXIX-XXIX线的局部放大剖视图,(a)至(c)分别示出横截面形状不同的3个方式。
附图标记说明
1、1X、1Y:杯状容器
2:主体
2a:主体的下端部
21:交错部
21Y:合掌部
23:凸缘部
20A:主体用坯料
20:层叠体
201:金属箔层
202: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
202a:密封侧热塑性树脂层
202b:层压侧热塑性树脂层
203:外侧热熔接性树脂层
203a:密封侧热熔接性树脂层
203b:层压侧热熔接性树脂层
204、204X:内侧端面
205:外侧端面
206:层差部
3:底体
31:底部
32:垂下部
30A:底体用坯料
30:层叠体
301:金属箔层
302:上侧热熔接性树脂层
303:下侧热熔接性树脂层
R1:内侧树脂积存部
R2:外侧树脂积存部
M1:保护被膜
M2:保护被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29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上下”是指杯状容器、主体、底体中的上下(例如各图2、11、12的上下),另外,“内”是指杯状容器、主体、底体中的靠近中心的一侧(例如各图5~8、15、16、21~24、26~28的下侧、各图11、12的右侧),“外”是指杯状容器、主体、底体中的远离中心的一侧(例如各图5~8、15、16、21~24、26~28的上侧、各图11、12的左侧)。
<第1实施方式>
图1及图2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方式的杯状容器1的整体构成的图,该容器1是将从主体用坯料20A成型的主体2与从底体用坯料30A成型的底体3接合一体化而成的。
主体2为锥形筒状的构造,如图9所示,使形成为扇形的主体用坯料20A的两端缘部彼此交错并接合而成型。因此,主体2中存在沿其高度方向延伸的交错部21。
在主体2的下端开口缘部,形成有向内侧折返的折返部22。
另外,在主体2的上端开口缘部,设有向外侧弯折的凸缘部23。凸缘部23向下方折返并成型为大致水平的扁平状。需要说明的是,凸缘部也可以以图示以外的方式例如向下方卷曲并成型为横截面大致圆弧状。
底体3为截面大致倒U形的构造,包括形成为圆形的水平的底部31和从底部31的外周缘部向下方延伸的垂下部32,如图10所示,是对圆形的底体用坯料30A进行拉深成型而成的。
并且,底体3的垂下部32的外表面与主体2的下端部2a的内表面接合,且主体2的折返部22与垂下部32的内表面接合,从而主体2与底体3被一体化(参见图2及图11)。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2中的变形例所示,也可以构成为,在主体2的下端开口缘部不形成折返部22,仅通过底体3的垂下部32的外表面与主体2的下端部2a的内表面接合的连结构造来将主体2与底体3一体化。根据该结构,即使在底体3的成型时在垂下部32产生若干褶皱的情况下也不会混入空气等,能够将主体2的下端部2a与底体3的垂下部32可靠地密封。
如图3的(a)所示,主体用坯料20A由层叠体20形成,该层叠体20包括:金属箔层201;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其层叠在金属箔层201的两面中的成为主体2的内侧的面;和外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3,其层叠在金属箔层201的两面中的成为主体2的外侧的面,该主体用坯料20A不具有纸层。
另外,如图3的(b)所示,底体用坯料30A由层叠体30形成,该层叠体30包括:金属箔层301;上侧热熔接性树脂层302,其层叠在金属箔层301的两面中的成为底体3的上侧的面;和下侧热熔接性树脂层303,其层叠在金属箔层301的两面中的成为底体3的下侧的面,底体用坯料30A不具有纸层。
优选各层叠体20、30的厚度小于250μm,更加优选小于200μm。通过将各层叠体20、30的厚度设为上述范围,从而能够可靠地避免像作为坯料的材料使用厚度250~400μm左右的层叠体的纸杯那样,主体2的凸缘部23中的由交错部21构成的部分的层差过大,或主体2的下端部2a及折返部22与底体3的垂下部31的接合不稳定的问题。
金属箔层201、301作为用于保护内容物不受气体、水蒸气、光等伤害的阻挡层发挥功能。
作为构成金属箔层201、301的金属箔,能够使用铝箔、铁箔、不锈钢箔、铜箔等,优选使用铝箔。在铝箔的情况下,纯铝箔、铝合金箔均可以,另外,软质、硬质均可以,例如,当为按JIS H4160分类的A8000系(特别是A8079H、A8021H)的退火处理完成后的软质材料(O材)时,则成型性优异,因此能够优选使用。另外,作为构成金属箔层201、301(特别是主体用坯料20A的金属箔层201)的铝箔,在应用硬质材料(H材)的情况下,认为凸缘部23的强度提高,能够抑制由意料之外的冲击引起的凸缘部23的变形,进而,作为杯状容器1整体的保形性提高。
根据需要,对金属箔层201、301的两面进行化学转化处理等基底处理。具体来说,例如在向进行脱脂处理后的金属箔的表面涂敷下述1)~3)中的任一种水溶液后进行干燥,实施化学转化处理以形成被膜:
1)含有磷酸;
铬酸;和
选自由氟化物的金属盐及氟化物的非金属盐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化合物的混合物的水溶液
2)含有磷酸;
选自由丙烯酸系树脂、壳聚糖衍生物树脂及酚系树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树脂;和
选自由铬酸及铬(III)盐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化合物的混合物的水溶液
3)含有磷酸;
选自由丙烯酸系树脂、壳聚糖衍生物树脂及酚系树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树脂;
选自由铬酸及铬(III)盐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化合物;和
选自由氟化物的金属盐及氟化物的非金属盐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化合物的混合物的水溶液。
对于通过上述化学转化处理而在金属箔层201、301表面形成的被膜而言,优选铬附着量(每单面)为0.1mg/m2~50mg/m2,特别优选为2mg/m2~20mg/m2
优选金属箔层201、301的厚度为40~200μm,更加优选为80~160μm。将金属箔层201、301的厚度设为上述范围,从而能够获得充分的阻隔性和成型加工性。
热熔接性树脂层202、203、302、303构成容器1的内外表面,发挥保护金属箔层201、301并对层叠体20、30赋予成型性的作用,另外,在主体用坯料20A的两端缘部彼此的接合、主体2的下端部2a及折返部22与底体3的垂下部32的接合时作为热熔接层发挥功能。
热熔接性树脂层202、203、302、303例如由具有热熔接性的聚丙烯(PP)膜、聚乙烯(PE)膜等通用性膜或将它们贴合而得的复合膜构成,尤其优选耐热性、拉深成型性优异的未拉伸聚丙烯膜(CPP)。需要说明的是,热熔接性树脂层202、203、302、303也可以取代上述膜而由马来酸改性聚乙烯、马来酸改性聚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环氧树脂、虫胶树脂等的涂层形成。
优选热熔接性树脂层202、203、302、303的厚度为5~80μm,更加优选10~60μm。通过将热熔接性树脂层202、203、302、303的厚度设为上述范围,从而能够在主体用坯料20A的两端缘部彼此的接合部、主体2的下端部2a及折返部22与底体3的垂下部32的接合部获得充分的粘接强度,并且,能够使主体2的凸缘部23的上表面中的由交错部21构成的部分的层差变得平缓,使得以盖材封口时的密封性良好。
构成金属箔层201、301的金属箔与构成热熔接性树脂层202、203、302、303的膜的层叠例如借助粘接剂层(图示省略)通过干式层压法进行。粘接剂层例如使用二液固化型的聚酯-聚氨酯系粘接剂、聚醚-聚氨酯系粘接剂。
由于上述粘接层的存在,例如在主体2的交错部21处,在主体用坯料20A的两端缘部的热熔接性树脂层202、203因热熔接而减薄的情况下,也由于避免了金属箔层201彼此接触而保持密封性。另外,若存在上述粘接剂层,则即使是在透过热熔接性树脂层202、203、302、303的内容物被填充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金属箔层201、301腐蚀而内容物漏出。
需要说明的是,构成主体用坯料20A的层叠体20与构成底体用坯料30A的层叠体30通常使用相同的物质,但材质和/或厚度也可以不同。
接下来,说明使用上述层叠体20、30形成杯状容器1的方法的一例。
首先,将层叠体20冲裁为规定尺寸的扇形,形成主体用坯料20A(参见图9的(a))。
另外,将层叠体30冲裁为规定尺寸的圆形,形成底体用坯料30A(参见图10的(a))、将该坯料30A使用模具(图示省略)进行拉深成型加工,从而成型包括底部31及垂下部32的横截面大致倒U形的底体3(参见图10的(b))。在所制得的底体3上不会产生褶皱。另外,底体3的外表面中的底部31与垂下部32之间的角部分形成角。
然后,预先将底体3以其底部31的上表面与大致圆锥梯形的模具(图示省略)的顶面重叠的方式设置于该模具,然后将主体用坯料20A卷绕在上述模具的外周面,在使其两端缘部彼此交错后,将构成交错部21的相互重合的面的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与外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3热熔接,从而成型锥形筒状的主体2。交错部21的热熔接的手段除了使用热板的热封以外,也可以是高频密封、超声波密封等。
接下来,如图11所示,使主体2的下端开口缘部向内侧折返,在将其折返部22通过圆盘状的旋转模具(图示省略)按压于底体3的垂下部32后,使构成主体2的下端部2a及折返部22与底体3的垂下部32的相互重合的面的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与上侧热熔接性树脂层302及下侧热熔接性树脂层303热熔接,从而将主体2与底体3接合一体化。
另外,使用规定的卷曲成型模具(图示省略)使主体2的上端开口缘部向外侧卷曲,并沿上下方向加压以成型为扁平状,从而形成凸缘部23(参见图11)。
像这样,制得图1及图2所示的杯状容器1。
就第1实施方式的杯状容器1而言,主体2的交错部21具有以下构成上的特征。
即,如图5所示,位于主体2的内侧的主体用坯料20A的内侧端面204由将构成主体用坯料20A的两端缘部的相互重合的面的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及外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3热熔接时形成的内侧树脂积存部R1被覆。
另外,位于主体2的外侧的主体用坯料20A的外侧端面205也由将构成主体用坯料20A的两端缘部的相互重合的面的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及外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3热熔接时形成的外侧树脂积存部R2被覆(参见图5)。但是,外侧树脂积存部R2并非必须形成。
上述的内侧树脂积存部R1及外侧树脂积存部R2如下形成:在将主体用坯料20A的交错的两端缘部彼此热熔接时,构成该两端缘部的相互重合的面的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及外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3的一部分熔融,熔融的树脂由于热熔接时的加压力而被沿交错部21的宽度方向挤出,从而形成上述内侧树脂积存部R1及外侧树脂积存部R2。另外,认为内侧树脂积存部R1也可由构成主体用坯料20A的内侧端面204的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及外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3、与内侧端面204接近的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的一部分熔融后的树脂形成,外侧树脂积存部R2也可由构成主体用坯料20A的外侧端面205的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及外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3、与外侧端面205接近的外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3的一部分熔融后的树脂形成。
这些树脂积存部R1、R2例如能够通过对热熔接时的密封条件(密封温度、加压力、密封时间、密封范围等)进行控制,或者如后所述适当设定主体用坯料20A的构成等而形成。
在主体用坯料20A中,将金属箔层201的厚度设为T1、将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的厚度设为T2、将外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3的厚度设为T3时,优选T1:T2:T3=1:0.3~1.5:0.2~1且T2≥T3。更加优选T1:T2:T3=1:0.5~0.8:0.4~0.7。根据上述厚度的比率构成,能够提高特别是对主体用坯料20A的内侧端面204进行被覆的内侧树脂积存部R1的形成概率。另外,若使T2大于T3,则能够提高主体2的下端部2a及折返部22与底体3的垂下部32的密封性。
优选主体用坯料20A的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即MFR为1~20g/10分钟,更加优选7~18g/10分钟。在此,在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为2层以上的情况下,上述MFR是指其平均值。若将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的MFR设为上述范围,则能够提高特别是内侧树脂积存部R1的形成概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特定本实用新型时,“MFR”是指基于JIS K7210-1:2014规定的MFR的标准试验方法求出的值。例如,在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由聚丙烯形成的情况下,MFR为基于上述试验方法在温度230°、荷重2.16kgf的条件下测定的值。
另外,优选主体用坯料20A的外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3的MFR为1~15g/10分钟,更加优选4~10g/10分钟。在此,在外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3为2层以上的情况下,上述MFR是指其平均值。若将外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3的MFR设定为上述范围,则热封时熔融的树脂变得不易流动,密封部的表面的粗糙减少。
图4的(a)是示出构成主体用坯料20A的层叠体20的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及外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3分别由2层以上的热塑性树脂层形成的情况下的优选方式的图。
在图4的(a)中,主体用坯料20A的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为由构成主体2的内表面的密封侧热塑性树脂层202a、层叠于金属箔层201的层压侧热塑性树脂层202b及夹设在这些层202a、202b间的中间热塑性树脂层202c形成的3层构造。
优选密封侧热塑性树脂层202a的MFR为3~10g/10分钟,更加优选4~9g/10分钟。优选层压侧热塑性树脂层202b的MFR为3~10g/10分钟,更加优选4~9g/10分钟。另外,优选中间热塑性树脂层202c的MFR小于密封侧热塑性树脂层202a及层压侧热塑性树脂层202b的MFR,为0.5~5g/10分钟,更加优选1.5~4g/10分钟。通过按照上述方式规定3个层202a、202b、202c的MFR的范围,从而能够提高内侧树脂积存部R1的形成概率,由此能够可靠地被覆并保护主体用坯料20A的特别是内侧端面204。
同样地,主体用坯料20A的外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3也为由构成主体2的外表面的密封侧热塑性树脂层203a、层叠于金属箔层201的层压侧热塑性树脂层203b和夹设在这些层203a、203b间的中间热塑性树脂层203c形成的3层构造。各层203a、203b、203c的MFR能够设定为与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的对应的各层202a、202b、202c的MFR相同的范围。
具有上述层构成的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及外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3例如能够由2种3层(无规聚丙烯(rPP)/嵌段聚丙烯(bPP)/无规聚丙烯(rPP))或1种3层(无规聚丙烯(rPP)/无规聚丙烯(rPP)/无规聚丙烯(rPP))的未拉伸聚丙烯膜(CPP)构成。
另外,如图4的(b)所示,构成底体用坯料30A的层叠体30的上侧热熔接性树脂层302及下侧热熔接性树脂层303与上述同样地,也能够设为由密封侧热塑性树脂层302a、303a、层压侧热塑性树脂层3 02b、303b及中间热塑性树脂层302c、303c形成的3层构造。
需要说明的是,主体用坯料20A及底体用坯料30A不仅可以设为上述的3层构造,也可以设为由密封侧热塑性树脂层及层压侧热塑性树脂层形成的2层构造。在该情况下,使密封侧热塑性树脂层的MFR升高而使层压侧热塑性树脂层的MFR下降即可。
在杯状容器1的主体2的交错部21中,优选主体用坯料20A的两端缘部的相互热熔接的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与外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3的合计厚度T4为8~150μm,更加优选16~80μm(参见图5)。若上述合计厚度T4小于8μm,则存在交错部21的密封性不充分的可能。另一方面,若上述合计厚度T4超过150μm,则存在交错部21的阻隔性受损的可能。
另外,在主体2的交错部21中,优选主体用坯料20A的两端缘部的金属箔层201、201彼此的从厚度方向观察的重叠宽度W1为2~10mm,更加优选为4~8mm(参见图5)。若上述重叠宽度W1小于2mm,则存在交错部21的阻隔性受损的可能,另外,存在密封宽度过小而密封性不充分的可能。另一方面,若上述重叠宽度W1超过10mm,则交错部21的宽度过大而导致成本升高,此外,由于对交错部21的内侧部分(主体用坯料20A的一个端缘部)和外侧部分(主体用坯料20A的另一端缘部)施加的应力的差异,存在在交错部21的内侧部分出现褶皱等发生外观不良的可能。
图6~图8分别示出上述杯状容器1中的主体2的交错部21的另一方式。
在图6中示出的主体2的交错部21的情况下,主体用坯料20A的内侧端面204X形成为朝向主体2的外侧的倾斜面。
与图5中示出的方式相比,由该倾斜面形成的内侧端面204X与主体用坯料20A的与交错的两端缘部中的成为主体2的外侧的外侧端缘部邻接的部分的内表面度所成的角小,为锐角。因此,这些面彼此之间的空隙容易由内侧树脂积存R1填埋,进而能够更加可靠地进行内侧树脂积存R1对内侧端面204X的被覆。
由这样的倾斜面形成的内侧端面204X例如能够通过下述方式形成:将层叠体20从外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3侧朝向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侧切断来形成主体用坯料20A。
另外,虽省略图示,但在上述构成的基础上,也可以使得主体用坯料20A的外侧端面205形成为朝向主体2的内侧的倾斜面。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进行外侧树脂积存R2对外侧端面205的被覆。
在图7示出的主体2的交错部21中,在主体用坯料20A的与交错的两端缘部中的成为主体2的外侧的外侧端缘部邻接的部分形成有以与主体用坯料20A的内侧端面204相对的方式弯折为曲柄状的层差部206。并且,在层差部206与内侧端面204之间形成有内侧树脂积存部R1。
在该情况下,主体用坯料20A的内侧端面204X与层差部206的内表面所成的角度比图5中示出的方式小,为锐角。因此,这些面彼此之间的空隙容易由内侧树脂积存R1填埋,进而能够更加可靠地进行内侧树脂积存R1对内侧端面204X的被覆。
上述层差部206例如能够在使主体用坯料20A的两端缘部交错并热熔接时,利用热板等产生的加压力使主体用坯料20A的所需部位变形而形成。
在图8示出的主体2的交错部21的情况下,主体用坯料20A的内侧端面204X形成为朝向主体2的外侧的倾斜面。另外,在主体用坯料20A的与交错的两端缘部中的成为主体2的外侧的外侧端缘部邻接的部分以与主体用坯料20A的内侧端面204X相对的方式形成有弯折为曲柄状的层差部206。并且,在层差部206与由倾斜面形成的内侧端面204X之间形成有内侧树脂积存部R1。
在上述方式的情况下,与图6、图7中示出的方式相比,主体用坯料20A的内侧端面204X与层差部206的内表面之间的空隙变得更窄,因此容易由内侧树脂积存R1填埋,进而能够更加可靠地进行内侧树脂积存R1对内侧端面204X的被覆。
根据该第1实施方式的杯状容器1,具有以下效果。
a)主体用坯料20A及底体用坯料30A分别由层叠体20、30形成,该层叠体20、30包括金属箔层201、301和在其两面上层叠的热熔接性树脂层202、203、302、303,因此能够使用纸杯的制造设备低价地进行制造。
b)作为各坯料20A、30A的材料的层叠体20、30具有金属箔层201、301,因此内容物的长期保存性优异。
c)与纸杯相比,主体用坯料20A的厚度变小,因此能够减小主体2的凸缘部23上表面中的由交错部21构成的部分的层差,因此,在将盖密封在容器1的凸缘部23上表面时不易发生密封不良。另外,在进行无菌(aseptic)填充的情况下,杀菌液不易残留在凸缘部23上表面的上述层差处。
d)底体3是对底体用坯料30A进行拉深成型而成的,因此底体3不会产生褶皱,因此,不会像以往的纸杯那样发生底体3的垂下部32与主体2的下端部2a及折返部22的接合不良或导致阻隔性降低。
e)与纸杯相比,主体用坯料20A及底体用坯料30A的厚度变小,因此能够将主体2的下端部2a及折返部22与底体3的垂下部32稳定地接合。
f)与纸杯相比,能够使底体3的外表面中的底部31与垂下部32之间的角部分的曲率半径即R变小,因此在进行无菌(aseptic)充填的情况下,不易在杯状容器1的底体3上表面与主体2内周面的边界部分残留杀菌液。
g)作为各坯料20A、30A的材料的层叠体20、30不具有纸层,因此能够无障碍地进行蒸煮杀菌。
h)在主体2的交错部21处,位于主体2的内侧的主体用坯料20A的内侧端面204、204X由将主体用坯料2的两端缘部的热熔接性树脂层202、203彼此热熔接时形成的内侧树脂积存部R1被覆,而不会暴露在内容物中,因此,能够有效抑制由该内侧端面204、204X的脱层、腐蚀引起的劣化,另外,在卫生方面也是理想的。
i)在主体2的交错部21处,位于主体2的外侧的主体用坯料20A的外侧端面205由将主体用坯料2的两端缘部的热熔接性树脂层202、203彼此热熔接时形成的外侧树脂积存部R2被覆,因此能够有效抑制由该外侧端面205的脱层、腐蚀引起的劣化。
<第2实施方式>
图13~图16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第2实施方式的杯状容器的图。该实施方式的杯状容器除了以下方面以外,与图1~图12中示出的第1实施方式的杯状容器1实质上相同。
就本实施方式的杯状容器1而言,首先,主体用坯料20A具有以下特征。即,主体用坯料20A的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及外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3中的至少一者(优选二者)包含2层以上的层。
并且,如图13的(a)所示,在主体用坯料20A的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及外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3均为2层构造的情况下,在各层202、203中,构成层叠于金属箔层201的层压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b、203b的热熔接性树脂的熔点比构成密封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a、203a(其构成主体2的内表面或外表面)的热熔接性树脂低。
另外,如图14的(a)所示,在主体用坯料20A的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及外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3均为3层构造的情况下,在各层202、203中,构成层叠于金属箔层201的层压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b、203b的热熔接性树脂的熔点比构成密封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a、203a(其构成主体2的内表面或外表面)的热熔接性树脂以及构成中间热熔接性树脂层202c、203c(其夹设在层压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b、203b与密封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a、203a之间)的热熔接性树脂低。
同样地,如图13的(b)所示,底体用坯料30A也能够将上侧热熔接性树脂层302及下侧热熔接性树脂层303均设为2层构造,在各层302、303中,构成层叠于金属箔层301的层压侧热熔接性树脂层302b、303b的热熔接性树脂的熔点比构成位于底体3的表面侧的密封侧热熔接性树脂层302a、303a的热熔接性树脂低。或者,如图14的(b)所示,能够将上侧热熔接性树脂层302及下侧热熔接性树脂层303均设为3层构造,在各层302、303中,构成层叠于金属箔层301的层压侧热熔接性树脂层302b、303b的热熔接性树脂的熔点比构成位于底体3的表面侧的密封侧热熔接性树脂层302a、303a的热熔接性树脂、以及构成中间热熔接性树脂层302c、303c(其夹设在层压侧热熔接性树脂层302b、303b与密封侧热熔接性树脂层302a、303a之间)的热熔接性树脂低。
优选构成层压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b、203b、302b、303b的热熔接性树脂的熔点比构成密封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a、203a、302a、303a(及中间热熔接性树脂层202c、203c、302c、303c)的热熔接性树脂的熔点低10℃以上,更加优选低20℃以上。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由3层以上的层形成的热熔接性树脂层而言,此处规定的熔点之差是构成层压侧热熔接性树脂层的热熔接性树脂的熔点与构成其他2层以上的热熔接性树脂层的热熔接性树脂的熔点中的最低熔点之差。
更详细来说,优选构成层压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b、203b、302b、303b的热熔接性树脂的熔点为110~140℃,更加优选120~135℃。
另外,在主体用坯料20A的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及外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3、底体用坯料30A的上侧热熔接性树脂层302及下侧热熔接性树脂层303为2层构造的情况下,优选构成密封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a、203a、302a、303a的热熔接性树脂的熔点为150~165℃,更加优选155~160℃。
此外,在主体用坯料20A的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及外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3、底体用坯料30A的上侧热熔接性树脂层302及下侧热熔接性树脂层303为3层构造的情况下,优选构成密封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a、203a、302a、303a的热熔接性树脂的熔点为110~140℃,更加优选120~135℃,优选构成中间热熔接性树脂层202c、203c、302c、303c的热熔接性树脂层的熔点为150~165℃,更加优选155~160℃。
在上述熔点差的基础上,优选构成层压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b、203b、302b、303b的热熔接性树脂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即MFR比构成密封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a、203a、302a、303a(及中间热熔接性树脂层202c、203c、302c、303c)的热熔接性树脂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即MFR大,更加优选大1~5g/10分钟以上,进一步优选大2~4g/10分钟以上。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由3层以上的层形成的热熔接性树脂层而言,此处规定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即MFR之差为构成层压侧热熔接性树脂层的热熔接性树脂的MFR与构成其他2层以上的热熔接性树脂层的热熔接性树脂的MFR中的最大值的MFR之差。
在此,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即MFR是指基于JIS K7210-1-2014规定的MFR的标准试验方法求出的值。例如,在各热熔接性树脂层由聚丙烯形成的情况下,其MFR为基于上述试验方法在温度230℃、荷重2.16kgf的条件下测定的值。
更详细来说,优选构成层压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b、203b、302b、303b的热熔接性树脂的MFR为4~10g/10分钟,更加优选5~8g/10分钟。
另外,在主体用坯料20A的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及外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3、底体用坯料30A的上侧热熔接性树脂层302及下侧热熔接性树脂层303为2层构造的情况下,优选构成密封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a、203a、302a、303a的热熔接性树脂的MFR为4~10g/10分钟,更加优选5~8g/10分钟。
此外,在主体用坯料20A的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及外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3、底体用坯料30A的上侧热熔接性树脂层302及下侧热熔接性树脂层303为3层构造的情况下,优选构成密封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a、203a、302a、303a的热熔接性树脂的MFR为4~10g/10分钟,更加优选5~8g/10分钟,优选构成中间热熔接性树脂层202c、203c、302c、303c的热熔接性树脂层的MFR为2~5g/10分钟,更加优选3~4g/10分钟。
并且,在第2实施方式的杯状容器1中,主体2的交错部21具有以下构成上的特征。
即,如图15所示,位于主体2的内侧的主体用坯料20A的内侧端面204的金属箔层201部分及金属箔层201与热熔接性树脂层202、203的界面部分由保护被膜M1被覆,该保护被膜M1是由在将构成主体用坯料20A的两端缘部的相互重合的面的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及外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3热熔接时,构成层压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b、203b的热熔接性树脂熔融固化而形成的。
另外,在图16中示出的方式的主体2的交错部21的情况下,在上述保护被膜M1对内侧端面204的被覆的基础上,位于主体2的外侧的主体用坯料20A的外侧端面205的金属箔层201部分及金属箔层201与热熔接性树脂层202、203的界面部分还由保护被膜M2被覆,该保护被膜M2是由在将构成主体用坯料20A的两端缘部的相互重合的面的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及外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3热熔接时,构成层压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b、203b的热熔接性树脂熔融固化而形成的。
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杯状容器1,能够发挥以下效果。
j)在主体2的交错部21中,位于主体2的内侧的主体用坯料20A的内侧端面204的金属箔层201部分及金属箔层201与热熔接性树脂层202、203的界面部分由保护被膜M1(其是在热熔接时由主体用坯料20A中的多层构造的热熔接性树脂层202、203中的构成层压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b、203b的低熔点的热熔接性树脂熔融固化而形成的)被覆,而不会暴露在内容物中,因此,能够有效抑制由该内侧端面204的脱层、腐蚀引起的劣化,另外,在卫生方面也是理想的。
k)在主体2的交错部21中,位于主体2的外侧的主体用坯料20A的外侧端面205的金属箔层201部分及金属箔层201与热熔接性树脂层202、203的界面部分保护被膜M2(其是由在热熔接时由主体用坯料20A中的多层构造中的热熔接性树脂层202、203中的构成层压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b、203b的低熔点的热熔接性树脂熔融固化而形成的)被覆,因此能够长期间地有效抑制由该外侧端面205的脱层、腐蚀引起的劣化。
需要说明的是,虽省略图示,但也可以是,在底体用坯料30A的端面、即底体3的垂下部32的下端面处,金属箔层301部分及金属箔层301与热熔接性树脂层302、303的界面部分也由保护被膜被覆,其中,该保护被膜在将构成底体3的垂下部32以及主体2的下端部2a及折返部22的相互重合的面的热熔接性树脂层302、303、202彼此热熔接时,由构成层压侧热熔接性树脂层302b、303b、202b的低熔点的热熔接性树脂熔融固化而形成的。由此,能够有效抑制由底体3的垂下部32的下端面的脱层、腐蚀引起的劣化。
另外,在主体用坯料20A的上下端缘面、即,主体2的凸缘部23的前端面、主体2的折返部22的前端面(在主体2不具有折返部22的情况下为主体2的下端面),也与上述同样地由保护被膜被覆,由此能够有效抑制由上述各顶端面的脱层、腐蚀引起的劣化,其中,该保护被膜例如是在盖件热熔接于主体2的凸缘部23时、主体2的下端部2a及折返部22与底体3的垂下部32被热熔接时,构成这些多层构造的热熔接性树脂层202、203、302、303中的层压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b、203b、302b、303b的低熔点的热熔接性树脂熔融固化而形成的。
此外,在第2实施方式的杯状容器中,主体也可以是将主体用坯料的两端缘部彼此重合为合掌状并接合的方式。在此方式中,也与上述实施方式方式同样地,主体用坯料的2个端面中的至少一个端面的金属箔层部分及金属箔层与热熔接性树脂层的界面部分由在使主体用坯料的两端缘部的多层构造的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彼此热熔接时,该层中的构成层压侧热熔接性树脂层的低熔点的热熔接性树脂熔融固化而形成的保护被膜被覆,由此能够有效抑制由上述端面的脱层、腐蚀引起的劣化。
<第3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第3实施方式涉及杯状容器的制造方法。该实施方式不限于第1或第2实施方式的杯状容器的制造方法,能够广泛用作主体通过使主体用坯料的两端缘部交错并使构成其相互重合的面的热熔接性树脂层彼此热熔接而形成的杯状容器的制造方法。
以下,参照图2、9~12等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杯状容器1的制造方法。
该制造方法包括以下的第1至第6工序。需要说明的是,工序的顺序也可以适当调换。
(第1工序)
第1工序为将包括金属箔层201和在金属箔层201的两面上层叠的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及外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3的层叠体20冲裁为规定尺寸的扇形以形成主体用坯料20A的工序(参见图9的(a))。
(第2工序)
第2工序为将包括金属箔层301和在金属箔层301的两面上层叠的上侧热熔接性树脂层302及下侧热熔接性树脂层303的层叠体30冲裁为规定尺寸的圆形以形成底体用坯料30A的工序(参见图10的(a))。
(第3工序)
第3工序为将底体用坯料30A使用模具(图示省略)进行拉深成型加工以成型由底部31及垂下部32形成的横截面大致倒U形的底体3的工序(参见图10的(b))。
在所制得的底体3上不会产生褶皱。另外,底体3的外表面中的底部31与垂下部32之间的角部分形成角。
(第4工序)
第4工序为将主体用坯料20A的两端缘部交错并使构成该两端缘部的相互重合的面的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及外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3热熔接以形成筒状的主体2的工序(参见图9的(b)等)。
该工序通常如下进行:预先将底体3以其底部31上表面与大致圆锥梯形的模具(图示省略)的顶面重叠的方式设置,然后将主体用坯料20A卷绕在上述模具的外周面,在使其两端缘部彼此交错后,将构成该两端缘部的相互重合的面的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及外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3热熔接。
在该第4工序中,使主体用坯料20A的两端缘部彼此的热熔接共进行2次。第1次热熔接通常通过使用热板等的热封进行,也可以通过高频密封、超声波密封等进行。并且,第2次热熔接通过高频密封进行。通过以上2个阶段的热熔接,能够使主体用坯料20A的两端缘部彼此更加可靠地接合,另外,与热熔接相伴而容易在相应的接合部位形成树脂积存,进一步抑制与热熔接相伴的变形等的发生。
在此,例如在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及外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3由未拉伸聚丙烯膜(CPP)形成的情况下,优选在密封温度:160~220℃、荷重(密封压力):80~200kgf、密封时间:1~5秒的条件下进行热封。另外,在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及外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3由聚乙烯膜(PE)形成的情况下,优选在密封温度:140~220℃、荷重:80~200kgf、密封时间:1~5秒的条件下进行。也就是说,在热封的情况下,优选从交错的主体用坯料20A的两端缘部的两侧一边以比构成热熔接性树脂层202、203的树脂的熔点高20~40℃的温度加热一边进行。
另外,优选在例如输出:0.5~1.5kW、密封时间:3~5秒、与线圈的距离:0.5~15mm、荷重:100~200kgf的条件下进行高频密封。
(第5工序)
第5工序为下述工序:将主体2以从其下端开口缘部起将底体3的垂下部32包入的方式向内侧折返而形成折返部22,并且,通过将构成主体2的下端部2a及折返部22与底体3的垂下部32的相互重合的面的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以及上侧热熔接性树脂层302及下侧热熔接性树脂层303热熔接而使主体2与底体3一体化(参见图2及图11)。
该工序通常使主体2的下端开口缘部向内侧折返,再将其折返部22由圆盘状的旋转模具(图示省略)按压于底体3的垂下部32,然后将构成主体2的下端部2a及折返部22与底体3的垂下部32的相互重合的面的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上侧热熔接性树脂层302及下侧热熔接性树脂层303热熔接。
在该第5工序中,将主体2的下端部2a及折返部22以及底体3的垂下部32的热熔接性树脂层202、302、303彼此的热熔接共进行2次。第1次热熔接通常通过使用热板等的热封进行,也可以通过高频密封、超声波密封等进行。第2次热熔接通过高频密封进行。在高频密封的情况下,金属箔层由于感应加热而成为高温,利用从该金属箔层产生的热量促进热熔接性树脂层彼此的热熔接。通过以上2个阶段的热熔接,主体2的下端部2a及折返部22与底体3的垂下部32更加可靠地接合,另外,与热熔接相伴而容易在相应的接合部位形成树脂积存,进一步抑制与热熔接相伴的变形等的发生。需要说明的是,进行热封及高频密封时的优选条件与第4工序的情况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2所示,在制作未在主体2的下端开口缘部形成折返部22而将底体3的垂下部32外表面与主体2的下端部2a内表面接合的方式的容器的情况下,通过与上述第5工序实质上相同的工序、即,按照下述方式将主体2与底体3一体化即可:将主体2的下端部2a的内表面与底体3的垂下部32的外表面重合,并将构成这些面的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及上侧热熔接性树脂层302进行2次热熔接,并且,通过高频密封进行第2次热熔接。
(第6工序)
第6工序为使用规定的卷曲成型模具(图示省略)使主体2的上端开口缘部向外侧卷曲并在上下方向上加压以成型为扁平状,从而形成凸缘部23的工序(参见图11)。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凸缘部的形状,还存在通过与上述不同的手段、工序形成凸缘部的情况。
根据第3实施方式的杯状容器1的制造方法,能够发挥以下效果。
l)在形成筒状的主体2的第4工序中,将主体用坯料的两端缘部的热熔接性树脂层彼此的热熔接共进行2次,并将第2次热熔接设为能够进行从金属箔层的加热的高频密封,因此能够使主体用坯料20A的两端缘部彼此更加可靠地接合,另外,与热熔接相伴而容易在相应的接合部位形成树脂积存,因此能够提高容器1的密封性。而且,能够有效抑制发生容器1的变形等外观上的缺陷。
m)在使主体与底体一体化的第5工序中,将主体2的下端部2a及折返部22以及底体3的垂下部32的热熔接性树脂层202、302、303彼此的热熔接共进行2次,并将第2次热熔接设为利用高频密封进行的热熔接,因此能够使主体2的下端部2a及折返部22与底体3的垂下部32更加可靠地接合,另外,与热熔接相伴而容易在相应的接合部位形成树脂积存,因此能够提高容器1的密封性。而且,能够有效抑制发生容器1的变形等外观上的缺陷。
<第4实施方式>
图17及图18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第4实施方式的杯状容器1X及其制造方法的图。
本实施方式除了以下方面以外,与图1~图16中示出的第1或第2实施方式的杯状容器1及第3实施方式的杯状容器的制造方法实质上相同。
即,如图17及图1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杯状容器1X中,主体用坯料20A的两端缘部中的成为主体2的内侧的端缘部204以与成为主体2的外侧的主体用坯料20A的面重叠方式折返并与该面热熔接,并且,折返的端缘部204与另一端缘部205交错,且构成该204、205的相互重合的面的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彼此被热熔接。
根据上述杯状容器1X,在主体2的交错部21处,主体用坯料20A的两端面不会与容器1X中收容的内容物接触,因此能够抑制脱层、腐蚀等的发生,另外,能够由1种树脂构成与内容物接触的面,因此杀菌变得容易,在卫生方面也是有利的。
需要说明的是,折返的端缘部204的折返宽度与两端缘部204、205的交错宽度如图所示大致相同,但也可以设为彼此不同。
另外,虽省略图示,但也可以将位于主体2的外侧的主体用坯料20A的两端面中的至少金属箔层201部分与第1或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由使构成主体用坯料20A的两端缘部的相互重合的面的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彼此热熔接时形成的外侧树脂积存部、保护被膜被覆,由此,能够长期间地有效抑制由该端面的脱层、腐蚀引起的劣化。
在制造上述杯用容器1X时,形成主体2的第4工序按照以下方式进行。
即,使主体用坯料20A的两端缘部中的成为主体2的内侧的端缘部204以与成为主体2的外侧的主体用坯料20A的面重叠方式折返,并且,使折返的端缘部204与另一端缘部205交错,且使构成该204、205的相互重合的面的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及外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3彼此共进行2次热熔接。
第1次热熔接通常通过使用热板等的热封进行,另外,也可以通过高频密封、超声波密封等进行。并且,第2次热熔接通过高频密封进行。通过以上2个阶段的热熔接,从而能够使主体用坯料20A的两端缘部彼此更加可靠地接合,另外,与热熔接相伴而容易在相应的接合部位形成树脂积存,进一步抑制与热熔接相伴的变形等的发生。
<第5实施方式>
图19及图20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第5实施方式的杯状容器1Y及其制造方法的图。
本实施方式除了以下方面以外,与图1~图16中示出的第1或第2实施方式的杯状容器1及第3实施方式的杯状容器的制造方法实质上相同。
即,如图19及图2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杯状容器1Y中,主体2通过将主体用坯料20A的两端缘部彼此重叠为合掌状并接合而成型为筒状(参见图20的(a))。更详细来说,主体用坯料20A的重叠为合掌状的两端缘部通过将它们的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彼此热熔接而接合。
另外,主体2的合掌部21Y以与主体2的外表面交错方式向一侧弯折并与该外表面热熔接(参见图20的(b))。
优选主体2的合掌部21Y的宽度(重叠量)为5~20mm,更加优选10~18mm。若上述宽度小于5mm,则存在合掌部21Y的密封作业变得困难的可能。另一方面,若上述宽度超过20mm,则合掌部21Y的宽度过大而导致成本升高,此外,在使合掌部21Y以与主体2的外表面重叠的方式向一侧弯折并与该外表面接合时,存在发生在合掌部21Y出现褶皱等外观不良的可能。
根据上述杯状容器1Y,在主体2的合掌部21Y处,主体用坯料20A的两端面不会与容器1X中收容的内容物接触,因此能够抑制脱层、腐蚀等的发生。另外,根据该容器1Y,能够由1种树脂构成与内容物接触的面,因此杀菌变得容易,在卫生方面也是有利的。
另外,根据上述杯状容器1Y,主体2的合掌部21Y向一侧弯折并与主体2的外表面热熔接,因此该部分的密封性及阻隔性提高。而且,根据该杯状容器1Y,合掌部21Y不向外侧伸出,因此外观提高且容易握持。
需要说明的是,虽省略图示,但也可以与第1或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将位于主体2的外侧的主体用坯料20A的两端面中的至少金属箔层201部分由将构成主体用坯料20A的两端缘部的相互重合的面的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彼此热熔接时形成的外侧树脂积存部、保护被膜被覆,由此,能够长期间地有效抑制由该端面的脱层、腐蚀引起的劣化。
在制造上述杯用容器1Y时,形成主体2的第4工序按照以下方式进行。
即,通过将主体用坯料20A的两端缘部重合为合掌状,并进行第1次热熔接而将构成其相互重合的面的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彼此接合,从而形成具有合掌部21Y的筒状的主体2。第1次热熔接通常通过使用热板等的热封进行,另外,也可以通过高频密封、超声波密封等进行。
接下来,使合掌部12Y向一侧弯折并与主体2的外表面重叠,在该状态下,通过高频密封进行第2次热熔接。由此,能够在将构成主体用坯料20A的两端缘部的相互重合的面的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彼此进一步热熔接的同时,使得构成弯折的合掌部21Y的内侧面和与之重叠的主体2的外表面的外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3彼此热熔接,以使得合掌部21Y与主体2的外表面接合。
通过以上2个阶段的热熔接,能够将主体用坯料20A的两端缘部彼此更加可靠地接合,另外,与热熔接相伴而容易在相应的接合部位形成树脂积存,能够进一步抑制与热熔接相伴的变形等的发生。
<第6实施方式>
图21及图22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第6实施方式的杯状容器1的图。
在本实施方式的杯状容器1中,作为主体用坯料20A,使用具有以下特征的构造。即,主体用坯料20A的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及外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3中的至少一者(优选二者)含有改性聚烯烃。
更详细来说,如图3的(a)所示,在主体用坯料20A的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及外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3均为单层的情况下,各层202、203由改性聚烯烃形成。另外,如图13的(a)、图14的(a)所示,在主体用坯料20A的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及外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3均为2层或3层以上的情况下,在各层202、203中,构成主体2的内表面或外表面的密封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a、203a由非改性热熔接性树脂形成,层叠于金属箔层201的层压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b、203b由改性聚烯烃形成。
另外,底体用坯料30A也可以与主体用坯料20A同样地,在上侧热熔接性树脂层302及下侧热熔接性树脂层303均为单层的情况下,各层302、303由改性聚烯烃形成(参见图3的(b)),在上侧热熔接性树脂层302及下侧热熔接性树脂层303均为2层或3层以上的情况下,在各层302、303中,构成底体3的垂下部32的内表面或外表面的密封侧热熔接性树脂层302a、303a由非改性热熔接性树脂形成,层叠于金属箔层301的层压侧热熔接性树脂层302b、303b由改性聚烯烃形成(参见图13的(b)、图14的(b))。
作为改性聚烯烃,例如能够举出马来酸、富马酸、中康酸、柠康酸、衣康酸、乌头酸、丁烯酸、琥珀酸、草酸、丙二酸、苹果酸、硫代马林酸、酒石酸、己二酸、柠檬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及癸二酸等羧酸、利用马来酸酐、衣康酸酐、柠康酸酐、琥珀酸酐等羧酸酐改性的聚烯烃(聚丙烯(PP)、聚乙烯(PE)、它们的共聚物等)。优选使用马来酸改性聚烯烃、马来酸酐改性聚烯烃。并且,使用由这些改性聚烯烃形成的膜或涂层构成单层的热熔接性树脂层202、203、302、303、多层的热熔接性树脂层202、203、302、303中的层压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b、203b、302b、303b。
另外,作为构成密封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a、203a、302a、303a的非改性热熔接性树脂,例如使用具有热熔接性的聚丙烯(PP)膜、聚乙烯(PE)膜等通用性膜或将它们贴合而成的复合膜。优选使用未拉伸聚丙烯膜(CPP)。
此外,热熔接性树脂层202、203、302、303也可以包含上述以外的层、具体来说为例如具有热熔接性的聚丙烯(PP)膜、聚乙烯(PE)膜等通用性膜(优选未拉伸聚丙烯膜(CPP))、将它们贴合而成的复合膜或由马来酸改性聚乙烯、马来酸改性聚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环氧树脂、虫胶树脂等涂层形成的层。
另外,就第6实施方式的杯状容器1而言,在主体2的交错部21处,具有以下构成上的特征。
即,如图21所示,位于主体2的内侧的主体用坯料20A的内侧端面204的金属箔层201部分及金属箔层201与热熔接性树脂层202、203的界面部分由保护被膜M1被覆,该保护被膜M1是在将构成主体用坯料20A的两端缘部的相互重合的面的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及外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3热熔接时,由改性聚烯烃熔融固化而形成的。
另外,在图22中示出的方式的主体2的交错部21的情况下,在上述保护被膜M1对内侧端面204的被覆的基础上,位于主体2的外侧的主体用坯料20A的外侧端面205的金属箔层201部分及金属箔层201与热熔接性树脂层202、203的界面部分由保护被膜M2被覆,该保护被膜M1是在将构成主体用坯料20A的两端缘部的相互重合的面的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及外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3热熔接时,由改性聚烯烃熔融固化而形成的。
此外,在图22中示出的主体2的交错部21处,在与主体用坯料20A的交错的两端缘部中的成为主体2的外侧的外侧端缘部邻接的部分形成有以与主体用坯料20A的内侧端面204相对的方式弯折为曲柄状的层差部206。上述层差部206例如能够在使主体用坯料20A的两端缘部交错并热熔接时,利用热板等产生的加压力使主体用坯料20A的所需部位变形而形成。
在杯状容器1的主体2的交错部21处,优选主体用坯料20A的两端缘部的相互热熔接的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及外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3的合计厚度T1为8~150μm,更加优选为16~80μm(参见图21)。若上述合计厚度T1小于8μm,则存在交错部21的密封性变得不充分的可能。另一方面,若上述合计厚度T1超过150μm,则存在交错部21的阻隔性受损的可能。
另外,在主体2的交错部21处,优选主体用坯料20A的两端缘部的金属箔层201、201彼此的从厚度方向观察的重叠宽度W1为2~10mm,更加优选为4~8mm。若上述重叠宽度W1小于2mm,则存在交错部21的阻隔性受损的可能,另外,还存在密封宽度过小而密封性变得不充分的可能。另一方面,若上述重叠宽度W1超过10mm,则交错部21的宽度过大而导致成本升高,此外,由于对交错部21的内侧部分(主体用坯料20A的一个端缘部)和外侧部分(主体用坯料20A的另一端缘部)处施加的应力的差异,存在在交错部21的内侧部分形成褶皱等产生外观不良的可能。
根据第6实施方式的杯状容器1,能够发挥以下效果。
n)在主体2的交错部21处,位于主体2的内侧的主体用坯料20A的内侧端面204的金属箔层201部分及金属箔层201与热熔接性树脂层202、203的界面部分由热熔接时主体用坯料20A的热熔接性树脂层202、203中含有的改性聚烯烃熔融固化而形成的保护被膜M1被覆,而不会暴露在内容物中,因此,能够有效抑制由该内侧端面204的脱层、腐蚀引起的劣化,另外,在卫生方面也是理想的。特别是,该保护被膜M1由与金属箔层202的粘接强度优异的改性聚烯烃形成,因此认为能够使上述效果长期间地持续。
o)在主体2的交错部21处,位于主体2的外侧的主体用坯料20A的外侧端面205的金属箔层201部分及金属箔层201与热熔接性树脂层202、203的界面部分由热熔接时主体用坯料20A的热熔接性树脂层202、203中含有的改性聚烯烃熔融固化而形成的保护被膜M2被覆,因此,能够长期间地有效抑制由该外侧端面205的脱层、腐蚀引起的劣化。
需要说明的是,虽省略图示,但也可以是,在底体用坯料30A的端面、即底体3的垂下部32的下端面处,金属箔层301部分及金属箔层301与热熔接性树脂层302、303的界面部分也由保护被膜被覆,该保护被膜是在将构成底体3的垂下部32以及主体2的下端部2a及折返部22的相互重合的面的热熔接性树脂层302、303、202彼此热熔接时,由至少任1个热熔接性树脂层302、303、202中含有的改性聚烯烃熔融固化而形成的。由此,能够有效抑制由底体3的垂下部32的下端面的脱层、腐蚀引起的劣化。
另外,也可以是,在主体用坯料20A的上下端缘面、即,主体2的凸缘部23的前端面、主体2的折返部22的前端面(在主体2不具有折返部22的情况下为主体2的下端面)处,也与上述同样地由保护被膜被覆,由此能够有效抑制由上述各顶端面的脱层、腐蚀引起的劣化,其中,该保护被膜是例如在盖件热熔接于主体2的凸缘部23时、主体2的下端部2a及折返部22与底体3的垂下部32被热熔接时由它们的热熔接性树脂层202、203、302、303中含有的改性聚烯烃熔融固化而形成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杯状容器中,主体也可以是使主体用坯料的两端缘部彼此重合为合掌状并接合的方式(参见图19及图20)。在本方式中,与上述方式同样地,也优选主体用坯料的2个端面中的至少一个端面的金属箔层部分及金属箔层与热熔接性树脂层的界面部分由在将主体用坯料的两端缘部的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彼此热熔接时、该层中含有的改性聚烯烃熔融固化而形成的保护被膜被覆,由此能够有效抑制由上述端面的脱层、腐蚀引起的劣化。
<第7实施方式>
图23~图25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第7实施方式的杯状容器1的图。
就本实施方式的杯状容器1而言,在主体2的交错部21中,具有以下构成上的特征。
即,如图23及图24所示,在主体用坯料20A的两端缘部中的成为主体2的内侧的内端缘部204处,主体用坯料20A的至少一个热熔接性树脂层202、203(在图23的方式中为两热熔接性树脂层202、203,在图24的方式中为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具有与金属箔层201的端面相比向周向外侧延伸的延出部2021a、2031a。并且,金属箔层201的端面由延出部2021a、2031a被覆。
由此,在主体用坯料20A的内端缘部204处,能够避免金属箔层201的端面及金属箔层201与热熔接性树脂层202、203的界面与容器1中收容的内容物接触。
优选延出部2021a、2031a由在主体用坯料20A的内端缘部204的单面或双面上形成的热压加工部2021、2031的一部分构成。
更详细来说,例如,如图25的(a)所示,使用在其两面侧配置的密封棒B1、B2,对图9的(a)中示出的主体用坯料20A的两端缘部中的成为主体2的内侧的内端缘部204进行热压加工。
由此,被密封棒B1、B2加热加压的热熔接性树脂层202、203部分被压缩而其厚度变小,且与金属箔层201的端面相比向周向外侧延伸。像这样,在主体用坯料20A的内端缘部204处,在内外两侧的热熔接性树脂层202、203中形成薄薄地延展的热压加工部2021、2031,并且,由热压加工部2021、2031中的与金属箔层201的端面相比向周向外侧延伸的部分形成延出部2021a、2031a。另外,2个延出部2021a、2031a被密封棒B1、B2加热而处于软化状态或流动状态,因此还能够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变形、流动,由此能够被覆金属箔层201的端面(参见图25的(b))。
热压加工在例如加热温度180~220℃、加压力0.05~0.4MPa、加热加压时间1~5秒的条件下进行。另外,密封棒B1、B2优选以俯视观察时其宽度方向的一部分从主体用坯料20A的内端缘部204伸出的方式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主体用坯料20A的内端缘部204中的热熔接性树脂层202、203的延出部2021a、2031a对金属箔层201的端面的被覆并非必须与热压加工部2021、2031的形成同时进行。即,例如,就图24中示出的方式而言,在主体用坯料20A的内端缘部204处,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的延出部2021a在将主体用坯料20A的交错的两端缘部204、205热熔接时被加热而成为软化状态或流动状态,并朝向金属箔层201侧变形、流动,从而被覆金属箔层201的端面。
优选热熔接性树脂层202、203的热压加工部2021、2031的厚度T2为热熔接性树脂层202、203的其他部分的厚度T1的1/5~1/2倍,更加优选为1/3~1/2倍。具体来说,例如,在热熔接性树脂层202、203的通常部分的厚度T1为5~80μm的情况下,热压加工部2021、2031的厚度T2为1~40μm左右。另外,优选热压加工部2021、2031中的与金属箔层201层叠的部分的周向宽度W1为2~10mm(更加优选4~8mm),优选延出部2021a、2031a的延伸突出宽度W2为1~4mm(更加优选1~3mm)。
在杯状容器1的主体2的交错部21处,优选主体用坯料20A的两端缘部204、205的相互热熔接的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2及外侧热熔接性树脂层203的合计厚度T3为8~150μm,更加优选为16~80μm(参见图23及图24)。若上述合计厚度T3小于8μm,则存在交错部21的密封性变得不充分的可能。另一方面,若上述合计厚度T3超过150μm,则存在交错部21的阻隔性受损的可能。
另外,在主体2的交错部21处,优选主体用坯料20A的两端缘部204、205的金属箔层201、201彼此的从厚度方向观察的重叠宽度W3为2~10mm,更加优选为4~8mm(参见图23及图24)。若上述重叠宽度W3小于2mm,则存在交错部21的阻隔性受损的可能,另外,存在密封宽度过小而密封性变得不充分的可能。另一方面,若上述重叠宽度W3超过10mm,则交错部21的宽度过大而导致成本升高,此外,由于对交错部21的内侧部分(主体用坯料20A的内端缘部204)和外侧部分(主体用坯料20A的外端缘部205)施加的应力的差异,存在在交错部21的内侧部分形成褶皱等产生外观不良的可能。
根据第7实施方式的杯状容器1,能够发挥以下效果。
p)在主体用坯料20A的两端缘部中的成为主体2的内侧的内端缘部204处,主体用坯料20A的热熔接性树脂层202、203具有与金属箔层201的端面相比向周向外侧延伸的延出部2021a、2031a,金属箔层201的端面及金属箔层201与热熔接性树脂层202、203的界面由延出部2021a、2031a被覆,因此这些部分不会暴露在内容物中。因此,能够有效抑制主体用坯料20A的内端缘部204处的由脱层、腐蚀引起的劣化,另外,在卫生方面也是理想的。
另外,在延出部2021a、2031a由在主体用坯料20A的内端缘部204的单面或双面上形成的热压加工部2021、2031的一部分构成的情况下,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进行该延出部2021a、2031a的形成,并且,还能够同时进行延出部2021a、2031a对金属箔层201的端面等的被覆。
需要说明的是,虽省略图示,但在第7实施方式的杯状容器1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在上述构成的基础上,在主体用坯料20A的两端缘部中的成为主体2的外侧的外端缘部205处,主体用坯料20A的热熔接性树脂层202、203具有与金属箔层201的端面相比向周向外侧延伸的延出部2021a、2031a,金属箔层201的端面由延出部2021a、2031a被覆。由此,在主体用坯料20A的外端缘部205处,也能够有效抑制由脱层、腐蚀引起的劣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杯状容器中,主体也可以是使主体用坯料的两端缘部彼此重合为合掌状并接合的方式(参见图19及图20)。在本方式中,与上述方式同样地,也优选在主体用坯料的一个或两个端缘部处,主体用坯料的热熔接性树脂层具有与金属箔层的端面相比向周向外侧延伸的延出部,金属箔层的端面由延出部被覆,由此,能够有效抑制该端缘部处的由脱层、腐蚀引起的劣化。
<第8实施方式>
图26~图29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第8实施方式的杯状容器1的图。
在本实施方式的杯状容器1中,在主体2的交错部21中,具有以下构成上的特征。
即,如图26~图29所示,构成主体用坯料20A的金属箔层201中的位于主体2的内侧的主体用坯料20A的内侧端面204的部分的厚度T1小于该金属箔层201的其他部分的厚度T2。由此,主体用坯料20A的内侧端面204中的金属箔层201部分的面积减小。
并且,主体用坯料20A的内侧端面204中的金属箔层201部分及金属箔层201与热熔接性树脂层202、203的界面部分由热熔接时构成主体用坯料20A的至少一个热熔接性树脂层202、203的树脂的一部分熔融固化而形成的树脂被膜或树脂积存R1被覆。
在此,优选构成主体用坯料20A的内侧端面204的金属箔层201部分的厚度T1为金属箔层201的其他部分的厚度T2的1/100~1/2倍,更加优选为1/10~1/3倍(参见图29)。若上述厚度T1小于上述厚度T2的1/100倍,则内侧端面204容易变形,对交错部21的接合、加工后的触感造成不良影响的可能性变高。另一方面,若上述厚度T1超过上述厚度T2的1/2倍,则不易使热熔接时的树脂充分进入。具体来说,金属箔层201的上述厚度T1为例如1~100μm(优选5~60μm),上述厚度T2为40~200μm(优选80~160μm)。
进一步详细说明上述构成,在杯状容器1的主体2的交错部21处,主体用坯料20A的金属箔层201中的构成主体用坯料20A的内侧端面204及其附近的部分201a具有楔形的横截面。
优选横截面楔形的部分201a的周向宽度W1为0.01~10mm,更加优选0.1~8mm。
在图26及图29的(a)示出的方式中,主体用坯料20A的金属箔层201中的横截面楔形的部分201a具有大致等腰梯形(或大致等腰三角形)的横截面,其中,成为主体2的外侧的外侧面形成为与该金属箔层201的其他部分的外侧面成钝角的倾斜面,成为主体2的内侧的内侧面成为与该金属箔层201的其他部分的内侧面成钝角的倾斜面。另外,与之相应地,主体用坯料20A中的内侧端面204及其附近的部分作为整体也具有大致等腰梯形的横截面。
另外,在本方式中,如图26所示,在主体用坯料20A的交错的两端缘部中的位于主体2的外侧的外端缘部形成有以沿着构成金属箔层201的横截面楔形的部分201a的外侧面的所述倾斜面的方式弯折为曲柄状的层差部206。利用该层差部206,主体用坯料20A的内侧端面204更加容易由与热熔接相伴而产生的树脂被膜或树脂积存R1被覆。
在图27及图29的(b)示出的方式中,金属箔层201的横截面楔形的部分201a具有大致不等腰梯形(或大致直角三角形)的横截面,其中,成为主体2的外侧的外侧面形成为与该金属箔层201的其他部分的外侧面成钝角的倾斜面,成为主体2的内侧的内侧面与该金属箔层201的其他部分的内侧面齐处于同一面。并且,与之相应地,主体用坯料20A的内侧端面204及其附近的部分作为整体也具有大致不等腰梯形的横截面。
另外,在本方式的情况下,如图27所示,在主体用坯料20A的交错的两端缘部中的位于主体2的外侧的外端缘部也形成有以沿着构成金属箔层201的横截面楔形的部分201a的外侧面的所述倾斜面的方式弯折为曲柄状的层差部206。
另外,在图28及图29的(c)示出的方式中,金属箔层201的横截面楔形的部分201a具有大致不等腰梯形(或大致直角三角形)的横截面,其中,成为主体2的外侧的外侧面与该金属箔层201的其他部分的外侧面处于同一面,成为主体2的内侧的内侧面成为该金属箔层201的其他部分的内侧面成钝角的倾斜面。并且,与之相应地,主体用坯料20A的内侧端面204及其附近的部分作为整体也具有大致不等腰梯形的横截面。
主体用坯料20A的金属箔层201的上述横截面楔形的部分201a例如能够通过下述方式获得:以采用冲切方式且在模具的接触部分形成斜角等的方式对成为材料的层叠体20进行冲裁加工,从而形成主体用坯料20A,由此获得。
另外,上述部分201a也可以通过对使用通常的方法形成的主体用坯料20A的所需部位实施冲压加工来形成。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杯状容器1,能够发挥以下效果。
q)在主体2的交错部21处,主体用坯料20A的金属箔层201中的构成位于主体2的内侧的主体用坯料20A的内侧端面204的部分的厚度T1小于该金属箔层201的其他部分的厚度T2,由此主体用坯料20A的内侧端面204中的金属箔层201部分的面积减小。因此,主体用坯料20A的内侧端面204中的金属箔层201部分及金属箔层201与热熔接性树脂层202、203的界面部分容易由热熔接时构成主体用坯料20A的热熔接性树脂层202、203的树脂的一部分熔融固化而形成的树脂被膜或树脂积存R1被覆,不易暴露在内容物中,因此能够有效抑制由该内侧端面204的脱层、腐蚀引起的劣化,另外,在卫生方面也是理想的。此外,在主体2的交错部21的内侧产生的层差减小,因此在主体2的下端部2a及折返部22与底体3的垂下部32的接合部分、主体2的凸缘部23处,不易在其重合部分产生间隙。
另外,将构成主体用坯料20A的金属箔层201中的主体用坯料201A的内侧端面204及其附近的横截面楔形的部分201a设为下述倾斜面、即,成为主体2的外侧的外侧面成为与该金属箔层201的其他部分的外侧面成钝角的倾斜面,并且,在主体用坯料20A的外端缘部形成有以沿着所述倾斜面的方式弯折为曲柄状的层差部206(参见图26及图27),在该情况下,主体用坯料20A的内侧端面204更加容易由热熔接时形成的树脂被膜或树脂积存R1被覆,能够更加可靠地发挥上述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虽省略图示,但在本实施方式的杯状容器1的情况下,在主体2的交错部21中,也可以是,在上述构成的基础上,使得主体用坯料20A的金属箔层201中的构成位于主体2的外侧的主体用坯料20A的外侧端面205的部分的厚度小于该金属箔层201的其他部分的厚度,由此,主体用坯料20A的外侧端面205中的金属箔层201部分的面积减小。根据以上构成,主体用坯料20A的外侧端面205的金属箔层201部分及金属箔层201与热熔接性树脂层202、203的界面部分容易由在热熔接时构成主体用坯料20A的至少一个热熔接性树脂层202、203的树脂的一部分熔融固化而形成的树脂被膜或树脂积存被覆,因此能够有效抑制由该外侧端面205的脱层、腐蚀引起的劣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杯状容器中,主体也可以是将主体用坯料的两端缘部彼此重合为合掌状并接合的方式(参见图19及图20)。在本方式中,也与上述方式同样地,优选主体用坯料的金属箔层中的至少构成主体用坯料的至少一侧的端面的部分的厚度小于该金属箔层的其他部分的厚度,由此能够有效抑制由该端面的脱层、腐蚀引起的劣化。
实施例
接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在厚度100μm的铝箔(A8021H-O)的实施了化学转化处理的两面上,分别涂布约3g/m2的二液硬化型聚氨酯系粘接剂,并干式层压厚度60μm的未拉伸聚丙烯膜(CPP)。然后,为了使粘接剂固化而进行规定的老化处理,从而制得层叠体。在此,未拉伸聚丙烯膜使用包含无规聚丙烯(rPP)的3层构造。通过基于JIS K7210-1:2014的试验方法(温度230°、荷重2.16kgf)测定的各层的MFR为7~18,3层的MFR的平均值为11。
接下来,将所制得的层叠体冲裁为规定形状以成型出主体用坯料及底体用坯料(参见图9及图10)。
然后,使用主体用坯料及底体用坯料,通过与前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工序制作图1及图2示出的杯状容器,将其作为实施例1。
所制得的杯状容器使用厚度100μm的铝箔,因此为氧、水蒸气基本不会透过的阻隔性良好的容器。
需要说明的是,杯状容器的尺寸如下。
(杯状容器的尺寸)
·杯状容器上部的开口部的内径:65mm
·杯状容器下部的内径:50mm
·凸缘部的宽度:4mm
·杯状容器的高度:95mm
·杯状容器的脚部(折返部22)的高度:6mm
·主体的交错部的宽度(重叠量):8mm
另外,将杯状容器的主体的交错部沿横断方向切断并使用显微镜观察该切断面,确认到主体用坯料的内侧端面由热熔接时形成的内侧树脂积存部被覆,主体用坯料的外侧端面由热熔接时形成的外侧树脂积存部被覆。
<实施例2>
在厚度100μm的铝箔(A8021H-O)的实施了化学转化处理的两面上,分别涂布约3g/m2二液硬化型聚氨酯系粘接剂,并干式层压厚度40μm的未拉伸聚丙烯膜(CPP)。然后,为了使粘接剂固化而进行规定的老化处理,从而制得层叠体。在此,未拉伸聚丙烯膜使用由厚度12μm的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层(熔点=130℃)及厚度28μm的均聚聚丙烯(rPP)层(熔点=160℃)形成的共挤出膜,并将该膜的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层侧的面粘接到铝箔上。
接下来,将所制得的层叠体冲裁为规定形状以成型出主体用坯料及底体用坯料(参见图9及图10)。
然后,使用主体用坯料及底体用坯料,通过与前述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工序制作图1及图2中示出的杯状容器,将其设为实施例2。
所制得的杯状容器使用厚度100μm的铝箔,因此是氧、水蒸气基本不会透过的阻隔性良好的容器。
需要说明的是,杯状容器的尺寸如下。
·杯状容器上部的开口部的内径:65mm
·杯状容器下部的内径:50mm
·凸缘部的宽度:4mm
·杯状容器的高度:95mm
·杯状容器的脚部(折返部(22))的高度:6mm
·主体的交错部的宽度(重叠量):8mm
另外,将杯状容器的主体的交错部沿横断方向切断并使用显微镜观察该切断面,确认到主体用坯料的内侧端面由热熔接时形成的乙烯-丙烯无规共重合的保护被膜被覆,主体用坯料的外侧端面由热熔接时形成的乙烯-丙烯无规共重合的保护被膜被覆。
<实施例3>
在厚度100μm的铝箔(A8021H-O)的实施了化学转化处理的两面上,分别涂布约3g/m2的二液固化型聚氨酯系粘接剂,并干式层压厚度30μm的未拉伸聚丙烯膜(CPP)。然后,为了使粘接剂固化而进行规定的老化处理,从而制得层叠体。
接下来,将所制得的层叠体冲裁为规定形状,并成型出主体用坯料及底体用坯料(参见图9及图10)。
然后,使用主体用坯料及底体用坯料,通过与前述第3实施方式相同的工序制作图1及图2中示出的方式的杯状容器,将其设为实施例3。
杯状容器使用厚度100μm的铝箔,因此是氧、水蒸气基本不会透过的阻隔性的良好的容器。
需要说明的是,杯状容器的尺寸如下。
·杯状容器上部的开口部的内径:65mm
·杯状容器下部的内径:50mm
·凸缘部的宽度:4mm
·杯状容器的高度:95mm
·杯状容器的脚部(垂下部(32))的高度:6mm
·主体的交错部的宽度(交错量):8mm
另外,在制作杯状容器时,在形成主体的第4工序、使主体与底体一体化的第5工序的各自中,关于2个阶段的热熔接均通过以下密封条件实施。
[第1次热熔接]
·使用机器:热封机
·密封温度:180℃
·密封时间:2sec
·荷重:150kgf
[第2次热熔接]
·使用机器:高频密封装置(株式会社BME制、型号BMD-1S)
·输出设定:0.75kW
·密封时间:3.0sec
·荷重:100kgf
·线圈距离:5mm
<比较例1>
在形成主体的第4工序、使主体与底体一体化的第5工序的各自中,均在与实施例3的第1次热熔接相同的条件下仅进行1次热熔接,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3相同的要点制作杯状容器,将其设为比较例1。
<容器的密封性的检验>
该检验如下进行:准备上述实施例3及比较例1的杯状容器各10个,在分别加入50cc以红墨着色的水的状态下放置120分钟,然后,目视观察是否在主体的交错部或主体的下端部与底体的垂下部的密封部分观察到着色,从而确认是否有水从主体的交错部或主体的下端部与底体的垂下部的密封部分泄漏。
在实施例3的情况下,各容器中,均未在主体的交错部及主体的下端部与底体的垂下部的密封部分观察到着色。
另一方面,在比较例1中,在2个容器中,在主体的交错部观察到了着色。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实用新型能够优选用于以例如流动状食品、饮料等为内容物的杯状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Claims (13)

1.杯状容器,其包括:
主体,其是将主体用坯料的两端缘部彼此交错并接合以成型为筒状而成的;和
截面大致倒U形的底体,其是将底体用坯料以形成底部和从底部的外周缘部向下方延伸的垂下部的方式成型而成的,
所述杯状容器中,主体与底体通过在主体的下端部的内表面接合底体的垂下部的外表面而被一体化,所述杯状容器的特征在于,
主体用坯料是由包括金属箔层和在金属箔层的两面上层叠的热熔接性树脂层的层叠体形成的,主体用坯料的两端缘部通过将构成所述两端缘部的相互重合的面的热熔接性树脂层彼此热熔接而被接合,
底体用坯料是由包括金属箔层和在金属箔层的两面中的至少成为底体的上侧的面上层叠的热熔接性树脂层的层叠体形成的,主体的下端部的内表面与底体的垂下部的外表面通过将构成这些面的热熔接性树脂层彼此热熔接而被接合,
所述杯状容器中,在主体的交错部处,位于主体的内侧的主体用坯料的内侧端面由在将主体用坯料的两端缘部的热熔接性树脂层彼此热熔接时形成的内侧树脂积存部被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状容器,其特征在于,将主体用坯料中的金属箔层的厚度设为T1、将位于主体的内侧的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的厚度设为T2、将位于主体的外侧的外侧热熔接性树脂层的厚度设为T3时,T1:T2:T3=1:0.3~1.5:0.2~1且T2≥T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状容器,其特征在于,主体用坯料中的位于主体的内侧的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即MFR为1~10g/10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状容器,其特征在于,主体用坯料中的位于主体的内侧的内侧热熔接性树脂层包括2层以上的热塑性树脂层,所述热塑性树脂层中的构成主体的内表面的密封侧热塑性树脂层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即MFR为3~10g/10分钟,所述热塑性树脂层中的层叠于金属箔层的层压侧热塑性树脂层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即MFR为3~10g/10分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状容器,其特征在于,主体用坯料的内侧端面形成为朝向主体的外侧的倾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状容器,其特征在于,在主体用坯料中,在与交错的两端缘部中的成为主体的外侧的外侧端缘部邻接的部分,形成有以与主体用坯料的内侧端面相对的方式弯折为曲柄状的层差部,在层差部与主体用坯料的内侧端面之间形成有内侧树脂积存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状容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地,在主体的交错部处,位于主体的外侧的主体用坯料的外侧端面由在将主体用坯料的两端缘部的热熔接性树脂层彼此热熔接时形成的外侧树脂积存部被覆。
8.杯状容器,其包括:
主体,其是将主体用坯料的两端缘部彼此交错并接合以成型为筒状而成的;和
截面大致倒U形的底体,其是将底体用坯料以形成底部和从底部的外周缘部向下方延伸的垂下部的方式成型而成的,
所述杯状容器中,主体与底体通过在主体的下端部的内表面接合底体的垂下部的外表面而被一体化,所述杯状容器的特征在于,
主体用坯料是由包括金属箔层和在金属箔层的两面上层叠的热熔接性树脂层的层叠体形成的,主体用坯料的两端缘部通过将构成所述两端缘部的相互重合的面的热熔接性树脂层彼此热熔接而被接合,
底体用坯料是由包括金属箔层和在金属箔层的两面中的至少成为底体的上侧的面上层叠的热熔接性树脂层的层叠体形成的,主体的下端部的内表面与底体的垂下部的外表面通过将构成这些面的热熔接性树脂层彼此热熔接而被接合,
所述杯状容器中,主体用坯料的2个热熔接性树脂层中的至少一个热熔接性树脂层包括2层以上的层,并且,构成所述2层以上的层中的在金属箔层上层叠的层压侧热熔接性树脂层的热熔接性树脂的熔点比构成其他层的热熔接性树脂低,
在主体的交错部处,位于主体的内侧的主体用坯料的内侧端面的金属箔层部分以及金属箔层与热熔接性树脂层的界面部分由保护被膜被覆,该保护被膜是由在将主体用坯料的两端缘部的热熔接性树脂层彼此热熔接时、构成所述层压侧热熔接性树脂层的热熔接性树脂熔融固化而形成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杯状容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地,在主体的交错部处,位于主体的外侧的主体用坯料的外侧端面的金属箔层部分以及金属箔层与热熔接性树脂层的界面部分由保护被膜被覆,该保护被膜是由在将主体用坯料的两端缘部的热熔接性树脂层彼此热熔接时、构成所述层压侧热熔接性树脂层的热熔接性树脂熔融固化而形成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杯状容器,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层压侧热熔接性树脂层的热熔接性树脂的熔点比所述构成其他层的热熔接性树脂的熔点低10℃以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杯状容器,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层压侧热熔接性树脂层的热熔接性树脂的熔点为110~140℃。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杯状容器,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层压侧热熔接性树脂层的热熔接性树脂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即MFR比所述构成其他层的热熔接性树脂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即MFR大1~5g/10分钟以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杯状容器,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层压侧热熔接性树脂层的热熔接性树脂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即MFR为4~10g/10分钟。
CN202023036904.XU 2019-12-16 2020-12-15 杯状容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464965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26555 2019-12-16
JP2019-226555 2019-12-16
JP2019233925 2019-12-25
JP2019-233925 2019-12-25
JP2019-233927 2019-12-25
JP2019233927 2019-12-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49652U true CN214649652U (zh) 2021-11-09

Family

ID=7634501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89945.6A Active CN112978004B (zh) 2019-12-16 2020-12-15 杯状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2023036904.X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4649652U (zh) 2019-12-16 2020-12-15 杯状容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89945.6A Active CN112978004B (zh) 2019-12-16 2020-12-15 杯状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20210076849A (zh)
CN (2) CN112978004B (zh)
TW (1) TW20214245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78004A (zh) * 2019-12-16 2021-06-18 昭和电工包装株式会社 杯状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30955A (ja) 1981-08-10 1983-02-23 三陽紙器株式会社 シ−ル蓋付容器
CN1047993C (zh) * 1995-04-28 2000-01-05 东洋油墨制造株式会社 用于流体物质的纸制容器
JPH1029617A (ja) * 1996-07-16 1998-02-03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プラスチックリング付紙容器
JP4054578B2 (ja) * 2002-01-10 2008-02-27 東罐興業株式会社 コップ状耐熱紙容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112425A (ja) * 2003-10-09 2005-04-28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包装用紙および該包装用紙を用いて作製した包装容器
JP2007176505A (ja) 2005-12-27 2007-07-12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合成樹脂製カップ状容器
JP2007210639A (ja) 2006-02-09 2007-08-23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紙カップ
JP2008222244A (ja) * 2007-03-09 2008-09-25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カップ状紙容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102038A (ja) * 2007-10-23 2009-05-14 Toppan Printing Co Ltd 紙容器
CN102438909B (zh) * 2009-05-21 2015-03-25 米德韦斯瓦科公司 具有增强的阻挡性能的气密密封的纸板容器
JP6023426B2 (ja) * 2009-06-23 2016-11-09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レトルトカップ
CN103189198A (zh) * 2011-09-28 2013-07-03 卞东奂 折叠式纸杯的侧面纸成型方法以及折叠式纸杯
KR20210076849A (ko) * 2019-12-16 2021-06-24 쇼와 덴코 패키징 가부시키가이샤 컵 형상 용기 및 그 제조 방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78004A (zh) * 2019-12-16 2021-06-18 昭和电工包装株式会社 杯状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10076849A (ko) 2021-06-24
CN112978004B (zh) 2023-04-25
CN112978004A (zh) 2021-06-18
TW202142450A (zh) 2021-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97196B (zh) 杯状容器及杯状容器用层叠体
US20230219714A1 (en) Container assembly having a heat-sealed metal end, a metal end therefor, and a method for making same
CN214649652U (zh) 杯状容器
CN215476311U (zh) 杯状容器
JP7573435B2 (ja) コップ状容器
JP7565208B2 (ja) コップ状容器の製造方法
JP7526567B2 (ja) コップ状容器
CN112978003B (zh) 杯状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JP7353162B2 (ja) コップ状容器
CN214649651U (zh) 杯状容器
JP7573424B2 (ja) コップ状容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2102170A (ja) コップ状容器
JP7437943B2 (ja) コップ状容器
JP2021102491A (ja) コップ状容器
JP2021095216A (ja) コップ状容器
JP7550050B2 (ja) コップ状容器およびコップ状容器用積層体
JP2021109707A (ja) コップ状容器
JP2021102488A (ja) コップ状容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1095217A (ja) コップ状容器
JP2021095215A (ja) コップ状容器
JP2021109673A (ja) コップ状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10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425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10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425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