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48616U - 一种装载机驾驶室内饰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载机驾驶室内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48616U
CN214648616U CN202120259815.7U CN202120259815U CN214648616U CN 214648616 U CN214648616 U CN 214648616U CN 202120259815 U CN202120259815 U CN 202120259815U CN 214648616 U CN214648616 U CN 2146486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steering column
box
covering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5981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京玉
王明江
储晓峰
于振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XCMG Construction Machinery Institute Co Lt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ranch of XCMG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XCMG Construction Machinery Institute Co Lt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ranch of XCM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XCMG Construction Machinery Institute Co Lt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ranch of XCMG filed Critical Jiangsu XCMG Construction Machinery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5981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486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486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486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载机驾驶室内饰,包括驾驶室主骨架和覆盖在驾驶室主骨架上的内饰总成;所述内饰总成包括位于前方的抱柱总成、覆盖在前方的前围总成、铺盖在底部的地垫、覆盖扶手箱的扶手箱总成、覆盖在后方的后围总成和覆盖在顶部的顶棚总成;所述抱柱总成、前围总成、地垫、扶手箱总成、后围总成和顶棚总成均与驾驶室主骨架固定连接,且所述抱柱总成竖向设置,所述前围总成、地垫、扶手箱总成和后围总成拼接成整体。本实用新型驾驶室内饰采用模块化设计,能够根据不同配置需求进行模块化组合。

Description

一种装载机驾驶室内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装载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装载机驾驶室内饰。
背景技术
目前装载机个性化定制化需求原来越多,原有驾驶室内饰由于布置形式单一,无法满足多样的配置变化需求,需要重新设计和模具投入,增加了设计和制造成本;国内驾驶室内饰操作手柄采用垂直布置,且方向盘、肘托、扶手箱都不可调节,人机舒适性较差;驾驶室内部控制器、保险丝盒等电器件多安装在座椅后,维护时空间比较局促。
现有技术的缺点有:
(1)一体式扶手箱、方向柱、仪表台无法根据配置增减或变化进行拆分;
(2)国内驾驶室内饰操作手柄采用垂直布置,且方向盘、肘托、扶手箱大多不可调节,人机舒适度差;
(3)驾驶室内部控制器、保险丝盒等电器件多安装在座椅后。由于座椅遮挡,维护空间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装载机驾驶室内饰,采用模块化设计,能够根据不同配置需求进行模块化组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载机驾驶室内饰,包括;驾驶室主骨架和覆盖在驾驶室主骨架上的内饰总成;
所述内饰总成包括位于前方的抱柱总成、覆盖在前方的前围总成、铺盖在底部的地垫、覆盖扶手箱的扶手箱总成、覆盖在后方的后围总成和覆盖在顶部的顶棚总成;
所述抱柱总成、前围总成、地垫、扶手箱总成、后围总成和顶棚总成均与驾驶室主骨架固定连接,且所述抱柱总成竖向设置,所述前围总成、地垫、扶手箱总成和后围总成拼接成整体。
进一步的,所述抱柱总成包括转向柱总成、活动装配在转向柱总成前方的仪表总成、覆盖在转向柱总成右上部的抱柱右上覆盖件、覆盖在转向柱总成右下部的抱柱右下覆盖件、覆盖在转向柱总成左上部的抱柱左上覆盖件、固定在转向柱总成后上部位的抱柱按键安装板、包裹转向柱总成中间段的抱柱中胶套和覆盖在转向柱总成左下部的抱柱左下覆盖件;
所述仪表总成、抱柱右上覆盖件、抱柱右下覆盖件、抱柱左上覆盖件、抱柱左下覆盖件固定在转向柱总成上,所述转向柱总成与驾驶室主骨架固定连接,所述抱柱中胶套通过覆盖件卡槽结构固定,所述抱柱按键安装板通过卡槽与抱柱右上覆盖件和抱柱左上覆盖件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仪表总成与转向柱总成为分体式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柱总成包括上管柱总成、转向柱调节杆、弹簧、转向柱咬合连杆、下管套、下管柱、上管套、调节销轴和方向盘;
所述转向柱总成与驾驶室主骨架固定连接,所述方向盘与上管柱总成固定,所述上管套固定套在上管柱总成上,下管套固定套在下管柱上,下管柱的底端与驾驶室主骨架固定连接,所述上管套和下管套通过调节销轴连接,所述转向柱调节杆固定在转向柱咬合连杆上,所述转向柱咬合连杆通过销轴固定在下管套上,所述转向柱咬合连杆和下管套通过弹簧连接拉紧。
进一步的,所述前围总成包括前围覆盖件、一体式风道、雨刮水壶盖和雨刮水壶;
所述前围覆盖件覆盖在驾驶室主骨架上,一体式风道与前围覆盖件连接,所述雨刮水壶布置在前围覆盖件右下侧,雨刮水壶盖用来密封雨刮水壶,雨刮水壶内用来盛装玻璃液,所述雨刮水壶的固定位置靠近驾驶右门。
进一步的,所述前围覆盖件呈两侧几字形。
进一步的,所述扶手箱总成包括操作手柄、手柄安装过渡板、覆盖在扶手箱前方的扶手箱前覆盖件、安装在扶手箱前覆盖件前方的扶手箱前支架、肘托高度调节旋钮、肘托、扶手箱后支架、控制器安装架、扶手箱按键面板和覆盖在扶手箱后方的扶手箱后覆盖件;
所述操作手柄通过手柄安装过渡板固定安装在扶手箱前支架的上端,所述手柄安装过渡板与扶手箱前支架固定;
所述肘托通过肘托高度调节旋钮的螺纹锁紧结构与扶手箱连接;
所述扶手箱后覆盖件上靠近驾驶室右门一侧开设有扶手箱维护门,所述扶手箱维护门上安装有第一快拆锁扣,所述扶手箱维护门布置在扶手箱总成4靠近右门一侧,通过第一快拆锁扣固定在扶手箱后覆盖件;
所述扶手箱按键面板通过螺丝固定在扶手箱后覆盖件顶端上,扶手箱后支架通过螺丝与驾驶室主骨架相连,扶手箱后覆盖件覆盖在扶手箱后支架。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手柄与肘托的位置连线在水平面XY与X轴呈A1角度,角度范围为5~15度。
进一步的,所述扶手箱按键面板的表面在垂直面YZ与Y轴呈A2角度,角度范围10~20度。
进一步的,所述后围总成包括后围后覆盖件、后围前覆盖件、后围维护门和快拆锁扣;
所述后围后覆盖件和后围前覆盖件覆盖并排在驾驶室主骨架上;
所述后围维护门上靠近驾驶室左门一侧开设有后围维护门,所述后围维护门上安装有第二快拆锁扣,所述后围维护门布置在靠左门一侧,通过第二快拆锁扣固定在扶手箱后围前覆盖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模块化设计,能够根据不同配置需求进行模块化组合,满足定制化需求;能提供较好的人机操作舒适度和视野;同时提供更便捷的维护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内饰总成组成示意图;
图2为内饰总成安装在驾驶室主骨架总成的示意图;
图3为驾驶室主骨架示意图;
图4为抱柱总成示意图;
图5为抱柱总成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转向柱结构示意图;
图7为齿槽结构示意图;
图8为转向柱角度调节结构示意图;
图9为前围总成示意图;
图10为前围总成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扶手箱总成示意图;
图12为扶手箱总成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操作手柄和肘托布置顶视图;
图14为扶手箱截面图;
图15为后围总成示意图;
图16为后围总成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
1、抱柱总成;11、仪表总成;12、抱柱右上覆盖件;13、抱柱右下覆盖件;14、转向柱总成;141、上管柱总成;142、转向柱调节杆;143、弹簧;144、转向柱咬合连杆;145、下管套;146、下管柱;147、上管套;148、调节销轴,149、方向盘;15、抱柱左上覆盖件;16、抱柱按键安装板;17、抱柱中胶套;18、抱柱左下覆盖件;
2、前围总成;21、一体式风道;22、前围覆盖件;23、雨刮水壶盖;24、雨刮水壶;
3、地垫;
4、扶手箱总成;41、操作手柄;42、手柄安装过渡板;43、扶手箱前覆盖件;44、扶手箱前支架、45、肘托高度调节旋钮;46、肘托;47、扶手箱后支架;48、控制器安装架;49、扶手箱按键面板;410、扶手箱后覆盖件;411、扶手箱维护门;412、第一快拆锁扣;
5、后围总成;51、后围后覆盖件;52、后围前覆盖件;53、第二快拆锁扣;54、后围维护门;
6、顶棚总成;
7、驾驶室主骨架;
8、内饰总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装载机驾驶室内饰,为塑料及金属焊接骨架组件,由驾驶室主骨架7和覆盖在驾驶室主骨架7上的内饰总成8组成,内饰总成8通过螺丝与驾驶室主骨架7连接。内饰总成8由位于前方的抱柱总成1、覆盖在前方的前围总成2、铺盖在底部的地垫3、覆盖扶手箱的扶手箱总成4、覆盖在后方的后围总成5和覆盖在顶部的顶棚总成6组成;所述抱柱总成1、前围总成2、地垫3、扶手箱总成4、后围总成5和顶棚总成6均与驾驶室主骨架7固定连接,且所述抱柱总成1竖向设置,所述前围总成2、地垫3、扶手箱总成4和后围总成5拼接成整体。
抱柱总成1的详细结构如图4、图5所示,所述抱柱总成1由转向柱总成14、活动装配在转向柱总成14前方的仪表总成11、覆盖在转向柱总成14右上部的抱柱右上覆盖件12、覆盖在转向柱总成14右下部的抱柱右下覆盖件13、覆盖在转向柱总成14左上部的抱柱左上覆盖件15、固定在转向柱总成14后上部位的抱柱按键安装板16、包裹转向柱总成14中间段的抱柱中胶套17、覆盖在转向柱总成14左下部的抱柱左下覆盖件18组成。所述仪表总成11、抱柱右上覆盖件12、抱柱右下覆盖件13、抱柱左上覆盖件15、抱柱左下覆盖件18通过螺丝固定在转向柱总成14上,所述转向柱总成14通过螺栓与驾驶室主骨架7固定连接。所述抱柱中胶套17则通过覆盖件卡槽结构进行固定,同时抱柱按键安装板16通过卡槽与抱柱右上覆盖件12和抱柱左上覆盖件15连接固定。
所述仪表总成11与转向柱总成14为分体式设计,可根据配置需求选装或更换其他仪表总成。
转向柱总成14的结构如图6、图7、图8所示,所述转向柱总成14由上管柱总成141、转向柱调节杆142、弹簧143、转向柱咬合连杆144、下管套145、下管柱146、上管套147、调节销轴148,方向盘149组成。所述方向盘149通过螺母与上管柱总成141固定,上管套147通过螺栓固定套在上管柱总成141上,下管套145通过螺栓固定套在下管柱146上,所述下管柱146的底端与驾驶室主骨架7固定连接,所述上管套147和下管套145通过调节销轴148连接,转向柱调节杆142固定在转向柱咬合连杆144上,转向柱咬合连杆144通过销轴固定在下管套145上,转向柱咬合连杆144和下管套145通过弹簧143连接拉紧。通过逆时针方向拉动转向柱调节杆142带动转向柱咬合连杆144,解除其上齿槽的咬合关系,即可对上管柱总成141沿调节销轴148轴线进行角度调节,通过上管柱总成141的角度调节可有效提升操作舒适性。
前围总成2的结构如图9、图10所示,前围总成2由前围覆盖件22、一体式风道21、雨刮水壶盖23、雨刮水壶24组成。所述前围覆盖件22通过螺丝覆盖在驾驶室主骨架7上,一体式风道21通过螺丝与前围覆盖件22连接。所述雨刮水壶24布置在前围覆盖件22右下侧,雨刮水壶盖23用来密封雨刮水壶24,雨刮水壶24内用来盛装玻璃液,将雨刮水壶24的固定位置靠近驾驶右门,可在驾驶室外对玻璃液加注,更加便利。
所述前围覆盖件22呈两侧几字形,两侧下沉的结构形式有利与增大前部观测视野。
扶手箱总成4结构如图11、图12所示,所述扶手箱总成4固定在驾驶室主骨架7的扶手箱上,所述扶手箱总成4由操作手柄41、手柄安装过渡板42、覆盖在扶手箱前方的扶手箱前覆盖件43、安装在扶手箱前覆盖件43前方的扶手箱前支架44、肘托高度调节旋钮45、肘托46、扶手箱后支架47、控制器安装架48、扶手箱按键面板49、覆盖在扶手箱后方的扶手箱后覆盖件410组成。
所述操作手柄41通过手柄安装过渡板42固定安装在扶手箱前支架44的上端,所述手柄安装过渡板42由金属激光切割制成,通过螺丝与扶手箱前支架44固定,可有效加强操作手柄41的安装强度,可通过手柄安装过渡板42的开孔形状用于匹配不同手柄的安装需求,用来满足配置的变更,节省模具投入成本。
所述肘托46通过肘托高度调节旋钮45的螺纹锁紧结构与扶手箱主体连接,并通过旋转肘托高度调节旋钮45解锁肘托46的连接,进行肘托高度调节,提升人机操作舒适性。
所述扶手箱后覆盖件410上靠近驾驶室右门一侧开设有扶手箱维护门411,所述扶手箱维护门411上安装有第一快拆锁扣412,所述扶手箱维护门411布置在扶手箱总成4靠近右门一侧,通过第一快拆锁扣412固定在扶手箱后覆盖件410,开启方便。可在门外直接进行内部电器维护,提升了扶手箱内部电器件的维护便利性。
如图13所示,所述操作手柄41与肘托46布置时,操作手柄41与肘托46的位置连线在水平面XY与X轴呈A1角度,角度范围为5~15度(优选10度时效果最佳)。可以增加右腿容腿面积B1,提升腿部舒适度。
如图14所示,所述扶手箱按键面板49通过螺丝固定在扶手箱后覆盖件410顶端上,扶手箱后支架47通过螺丝与驾驶室主骨架7相连,扶手箱后覆盖件410覆盖在扶手箱后支架47,且扶手箱按键面板49的表面在垂直面YZ与Y轴呈A2角度,角度范围为10~20度(优选15度时效果最佳)。可减少观测面到眼点的角度,提升按键图标观测舒适度。
所述扶手箱按键面板49采用激光切割铝板制成,可根据配置变化,增减内部按键开孔数量和布置。
后围总成5结构如图15、图16所示,所述后围总成5由后围后覆盖件51、后围前覆盖件52、后围维护门54、快拆锁扣53组成,通过螺丝及卡口相互连接。后围后覆盖件51、后围前覆盖件52并排覆盖在驾驶室主骨架7上。
所述后围维护门54上靠近驾驶室左门一侧开设有后围维护门54,所述后围维护门54上安装有第二快拆锁扣53,所述后围维护门54布置在靠左门一侧,通过第二快拆锁扣53固定在扶手箱后围前覆盖件52,开启方便,可在门外直接进行内部电器维护,提升了维护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所述仪表总成为分体式设计,可根据配置需求选装或更换其他仪表。
(2)方向抱柱的角度可通过手柄调节,可有效提升方向盘抱柱操作舒适性。
(3)所述雨刮水壶盖、雨刮水壶组成布置在前围覆盖件右侧,靠近驾驶右门,可在驾驶室外对玻璃液加注,更加便利。
(4)所述前围覆盖件呈两侧几字形,两侧下沉的结构形式有利与增大前部观测视野。
(5)所述手柄安装过渡板由金属激光切割制成,可有效加强操作手柄的安装强度,通过螺丝与扶手箱前支架固定,可通过手柄安装过渡板的开孔形状用于匹配不同手柄的安装需求,用来满足配置的变更,节省模具投入成本。
(6)所述肘托,通过肘托高度调节旋钮的螺纹锁紧结构与扶手箱主体连接,并通过旋转肘托高度调节旋钮解锁肘托的连接,进行高度调节,提升人机操作舒适性。
(7)所述扶手箱维护门布置在扶手箱总成靠近右门一侧,通过快拆锁扣固定在扶手箱后覆盖件,开启方便。可在门外直接进行内部电器维护,提升了扶手箱内部电器件的维护便利性。
(8)所述操作手柄与肘托布置时在水平面XY与X轴呈A1角度。可以增加右腿容腿空间,提升腿部舒适性。
(9)所述扶手箱按键面板通过螺丝固定在扶手箱后覆盖件上,且在垂直面YZ与Y轴呈A2角度。可减少观测面到眼点的角度,提升按键图标观测舒适度。
(10)所述扶手箱按键面板采用激光切割铝板制成,可根据配置变化,增减内部按键开孔数量和布置。
(11)所述后围维护门布置在靠左门一侧,过快拆锁扣固定在扶手箱后围前覆盖件,开启方便,可在门外直接进行内部电器维护,提升了维护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化设计,能够根据不同配置需求进行模块化组合,满足定制化需求;能提供较好的人机操作舒适度和视野;同时提供更便捷的维护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装载机驾驶室内饰,其特征在于,包括;驾驶室主骨架(7)和覆盖在驾驶室主骨架(7)上的内饰总成(8);
所述内饰总成(8)包括位于前方的抱柱总成(1)、覆盖在前方的前围总成(2)、铺盖在底部的地垫(3)、覆盖扶手箱的扶手箱总成(4)、覆盖在后方的后围总成(5)和覆盖在顶部的顶棚总成(6);
所述抱柱总成(1)、前围总成(2)、地垫(3)、扶手箱总成(4)、后围总成(5)和顶棚总成(6)均与驾驶室主骨架(7)固定连接,且所述抱柱总成(1)竖向设置,所述前围总成(2)、地垫(3)、扶手箱总成(4)和后围总成(5)拼接成整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载机驾驶室内饰,其特征在于,所述抱柱总成(1)包括转向柱总成(14)、活动装配在转向柱总成(14)前方的仪表总成(11)、覆盖在转向柱总成(14)右上部的抱柱右上覆盖件(12)、覆盖在转向柱总成(14)右下部的抱柱右下覆盖件(13)、覆盖在转向柱总成(14)左上部的抱柱左上覆盖件(15)、固定在转向柱总成(14)后上部位的抱柱按键安装板(16)、包裹转向柱总成(14)中间段的抱柱中胶套(17)和覆盖在转向柱总成(14)左下部的抱柱左下覆盖件(18);
所述仪表总成(11)、抱柱右上覆盖件(12)、抱柱右下覆盖件(13)、抱柱左上覆盖件(15)、抱柱左下覆盖件(18)固定在转向柱总成(14)上,所述转向柱总成(14)与驾驶室主骨架(7)固定连接,所述抱柱中胶套(17)通过覆盖件卡槽结构固定,所述抱柱按键安装板(16)通过卡槽与抱柱右上覆盖件(12)和抱柱左上覆盖件(15)连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载机驾驶室内饰,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总成(11)与转向柱总成(14)为分体式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载机驾驶室内饰,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柱总成(14)包括上管柱总成(141)、转向柱调节杆(142)、弹簧(143)、转向柱咬合连杆(144)、下管套(145)、下管柱(146)、上管套(147)、调节销轴(148)和方向盘(149);
所述方向盘(149)与上管柱总成(141)固定,所述上管套(147)固定套在上管柱总成(141)上,下管套(145)固定套在下管柱(146)上,所述下管柱(146)的底端固定在驾驶室主骨架(7)上,所述上管套(147)和下管套(145)通过调节销轴(148)连接,所述转向柱调节杆(142)固定在转向柱咬合连杆(144)上,所述转向柱咬合连杆(144)通过销轴固定在下管套(145)上,所述转向柱咬合连杆(144)和下管套(145)通过弹簧(143)连接拉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载机驾驶室内饰,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总成(2)包括前围覆盖件(22)、一体式风道(21)、雨刮水壶盖(23)和雨刮水壶(24);
所述前围覆盖件(22)覆盖在驾驶室主骨架(7)上,一体式风道(21)与前围覆盖件(22)连接,所述雨刮水壶(24)布置在前围覆盖件(22)右下侧,雨刮水壶盖(23)用来密封雨刮水壶(24),雨刮水壶(24)内用来盛装玻璃液,所述雨刮水壶(24)的固定位置靠近驾驶右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装载机驾驶室内饰,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覆盖件(22)呈两侧几字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载机驾驶室内饰,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箱总成(4)包括操作手柄(41)、手柄安装过渡板(42)、覆盖在扶手箱前方的扶手箱前覆盖件(43)、安装在扶手箱前覆盖件(43)前方的扶手箱前支架(44)、肘托高度调节旋钮(45)、肘托(46)、扶手箱后支架(47)、控制器安装架(48)、扶手箱按键面板(49)和覆盖在扶手箱后方的扶手箱后覆盖件(410);
所述操作手柄(41)通过手柄安装过渡板(42)固定安装在扶手箱前支架(44)的上端,所述手柄安装过渡板(42)与扶手箱前支架(44)固定;
所述肘托(46)通过肘托高度调节旋钮(45)的螺纹锁紧结构与扶手箱连接;
所述扶手箱后覆盖件(410)上靠近驾驶室右门一侧开设有扶手箱维护门(411),所述扶手箱维护门(411)上安装有第一快拆锁扣(412),所述扶手箱维护门(411)布置在扶手箱总成(4)靠近右门一侧,通过第一快拆锁扣(412)固定在扶手箱后覆盖件(410);
所述扶手箱按键面板(49)固定在扶手箱后覆盖件(410)顶端上,扶手箱后支架(47)与驾驶室主骨架(7)相连,扶手箱后覆盖件(410)覆盖在扶手箱后支架(4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装载机驾驶室内饰,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手柄(41)与肘托(46)的位置连线在水平面XY与X轴呈A1角度,角度范围为5~15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装载机驾驶室内饰,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箱按键面板(49)的表面在垂直面YZ与Y轴呈A2角度,角度范围10~20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载机驾驶室内饰,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围总成(5)包括后围后覆盖件(51)、后围前覆盖件(52)、后围维护门(54)和快拆锁扣(53);
所述后围后覆盖件(51)和后围前覆盖件(52)并排覆盖在驾驶室主骨架(7)上;
所述后围维护门(54)上靠近驾驶室左门一侧开设有后围维护门(54),所述后围维护门(54)上安装有第二快拆锁扣(53),所述后围维护门(54)布置在靠左门一侧,通过第二快拆锁扣(53)固定在扶手箱后围前覆盖件(52)。
CN202120259815.7U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装载机驾驶室内饰 Active CN2146486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59815.7U CN214648616U (zh)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装载机驾驶室内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59815.7U CN214648616U (zh)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装载机驾驶室内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48616U true CN214648616U (zh) 2021-11-09

Family

ID=78520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59815.7U Active CN214648616U (zh)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装载机驾驶室内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486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60025578T2 (de) Cockpit
US8225894B2 (en) Utility vehicle
US8303029B2 (en) Utility vehicle
CN214648616U (zh) 一种装载机驾驶室内饰
DE10133421B4 (de) Kraftfahrzeugtür
EP1288114A2 (en) Utility vehicle
CN112722090A (zh) 一种装载机驾驶室内饰
CN201280100Y (zh) 一种便携式电子产品的车载安装架
US6517146B1 (en) Attachment of front quadrant to crossmember
CN206551964U (zh) 一种汽车安全驾驶显示装置
CN206552114U (zh) 电动汽车的顶盖安装组件
EP2505468B1 (en) Windshield device for saddle-ride type vehicles
SE0950666A1 (sv) Förfarande, system och anordningar för montering av en bädd i ett begränsat utrymme
CN201080159Y (zh) 汽车轮罩踏步
CN202782716U (zh) 一种仪表板横梁安装装置及汽车
JP2621515B2 (ja) 自動車用内装装置
CN209888916U (zh) 一种转向管柱的改进结构
CN220332473U (zh) 中控屏的安装结构、仪表总成以及车辆
CN218750747U (zh) 一种应用于无人驾驶列车控制系统的司机台
CN210653461U (zh) 一种安全性电动车大灯前面板结构
CN217864483U (zh) 后扶手快速装配装饰件
CN112896003B (zh) 一种立扶手安装结构
CN113799826B (zh) 一种有轨电车
CN214355909U (zh) 车辆
CN215622428U (zh) 全地形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