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10834U - 转盘机构及隔膜极片卷绕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盘机构及隔膜极片卷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10834U
CN214610834U CN202023120908.6U CN202023120908U CN214610834U CN 214610834 U CN214610834 U CN 214610834U CN 202023120908 U CN202023120908 U CN 202023120908U CN 214610834 U CN214610834 U CN 2146108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conductor
block
rotating
turnt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2090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初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Yux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Yux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Yux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Yux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2090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108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108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108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Linear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盘机构及隔膜极片卷绕装置,转盘机构包括:转盘组件、导电滑环和至少一个定位机构;各所述定位机构设置于所述转盘组件上,各所述定位机构分别具有至少一电气元件,所述导电滑环包括转动轴、转动导体和固定导体,所述转动轴与所述转盘组件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导体通过绝缘体与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导体通过电线与各所述定位机构的所述电气元件电连接,所述转动导体与所述固定导体滑动抵接,所述固定导体用于与外部电源电连接。通过设置导电滑环,使得转盘组件上的电气元件能够通过导电滑环与外部的电源连接,避免了电线随着转盘组件转动而转动,避免了电线的缠绕。

Description

转盘机构及隔膜极片卷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转盘机构及隔膜极片卷绕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的电芯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将隔膜、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卷绕,隔膜在卷绕过程中,需要折叠,以使得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通过隔膜隔离。这样,卷绕过程需要依次进行隔膜上料、正极片上料、负极片上料、卷绕电芯、检测电芯、电芯下料等多个工序,如果将多个工序的工位依次设置在转盘上进行转动,依次进行多个工序的加工并且循环。由于各工位上分别设置有电气元件通过电线连接外部的电源和驱动器,在转盘的转动过程中,电线不断缠绕在转盘上,将转盘无法继续转动或者电线被扯断,因此,需要考虑转盘如何实现转动,并避免转盘上的电线缠绕。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转盘机构及隔膜极片卷绕装置。
一种转盘机构,包括:转盘组件、导电滑环和至少一个定位机构;
各所述定位机构设置于所述转盘组件上,各所述定位机构分别具有至少一电气元件,所述导电滑环包括转动轴、转动导体和固定导体,所述转动轴与所述转盘组件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导体通过绝缘体与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导体通过电线与各所述定位机构的所述电气元件电连接,所述转动导体与所述固定导体滑动抵接,所述固定导体用于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盘组件包括上盘、下盘和多个支撑柱,所述上盘和所述下盘通过各所述支撑柱固定连接,每一所述电气元件电连接一电磁阀,各所述电磁阀分别设置于所述上盘上,各所述定位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下盘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滑环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空腔,所述转动轴和所述转动导体转动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固定导体设置于所述空腔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一端与所述上盘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另一端与所述下盘固定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气元件包括气缸。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气元件包括电机。
一种隔膜极片卷绕装置,包括机架,还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转盘机构,所述转盘组件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架具有一工作台,所述下盘的表面与所述机架的工作台的表面平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导电滑环,使得转盘组件上的电气元件能够通过导电滑环与外部的电源连接,避免了电线随着转盘组件转动而转动,避免了电线的缠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的隔膜极片卷绕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的转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的定位机构的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的定位机构的另一方向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的定位机构的一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其为一实施例的隔膜极片卷绕装置10,包括:机架150 和转盘机构400,转盘机构400包括:转盘组件410、导电滑环420和至少一个定位机构100;所述转盘组件410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150上,各所述定位机构 100设置于所述转盘组件410上,各所述定位机构100分别具有至少一电气元件,所述导电滑环420包括转动轴(图中被遮挡,未示)、转动导体(图中被遮挡,未示)和固定导体(图中被遮挡,未示),所述转动轴与所述转盘组件410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导体通过绝缘体与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导体通过电线与各所述定位机构100的所述电气元件电连接,所述转动导体与所述固定导体滑动抵接,所述固定导体用于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定位机构100用于固定隔膜、正极片和负极片,定位机构100 随着转盘的转动而转动,使得定位机构100能够转动至机架150上的不同工位,实现隔膜的上料、正极片的上料、负极片的上料、隔膜极片的卷绕、卷绕后的电芯的检测以及电芯的下料。定位机构100上的电气元件包括气缸或电机,通过气缸和/或电机,能够驱动定位机构100上的元件运动,进而实现对隔膜、极片的固定和定位,卷绕。
本实施例中,转动导体也叫转子,其固定导体也叫定子,固定导体通过电线与外部电源连接,固定导体相对机架150固定,转动导体相对固定导体转动,转动导体和固定导体之间相互抵接,并且能够相对滑动,使得转动导体在转动过程中保持与固定导体的电连接,这样,外部的电源即可实现对转动导体和固定导体对转盘组件410上的电气元件供电。转动导体通过绝缘体与转动轴固定连接,使得转盘组件410能够通过转动轴带动转动导体转动,而绝缘体避免了转动轴与转盘组件410的导电。由于转盘组件410在机架150上的转动过程中,固定导体相对机架150固定,避免了固定导体与外部电源之间连接的电线的转动,避免了电线的缠绕,而由于转动导体与电气元件同步转动,使得转动导体与电气元件之间的电线也能够随之转动,避免了转盘组件410上的电线的缠绕,从而实现了隔膜极片卷绕装置10上的转盘组件410的转动的加工,避免了电线的缠绕。
应该理解的是,导电滑环420可采用现有的滑环结构实现,比如,固定导体设置有多个连接触头,每一连接触头通过一电线与外部电源连接,转动导体设置包括连接触点,每一连接触点通过一电线与一电气元件电连接,这样,使得多个电气元件之间相互隔离,单独供电。对于导电滑环420的具体结构,由于其可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因此,本实施例中对此不累赘描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转盘组件410包括上盘411、下盘412 和多个支撑柱413,所述上盘411和所述下盘412通过各所述支撑柱413固定连接,每一所述电气元件电连接一电磁阀430,各所述电磁阀430分别设置于所述上盘411上,各所述定位机构100分别设置于所述下盘412上。
本实施例中,每一电气元件通过一电磁阀430与转动导体电连接,这样,通过电磁阀430单独控制各电气元件,能够实现对各电气元件的独立控制。此外,本实施例中,上盘411和下盘412间隔设置,通过四个支撑柱413连接,使得上盘411上的电磁阀430能够与下盘412上的定位机构100分离,避免了电气元件过于拥挤,使得布局更为合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导电滑环420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空腔,所述转动轴和所述转动导体转动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固定导体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一端与所述上盘411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另一端与所述下盘412固定连接。通过壳体将转动轴、转动导体和固定导体包覆在内,避免了转动导体与固定导体的外露,避免漏电和短路,有效提高了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结合图1和图3,所述机架150具有一工作台151,所述下盘412的表面与所述机架150的工作台151的表面平齐。本实施例中,工作台151开设有转孔,下盘412转动设置于转孔内,且下盘412的上表面与工作台151的表面平齐,使得工作台151上的各工位的元件能够对定位机构100 上的隔膜和极片进行加工。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壳体的顶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头422,第一连接头422封闭所述空腔的一端,第一连接头422与壳体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头 422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针脚423,每一第一连接针脚423的一端凸出至空腔外并通过一电线与一电磁阀430电连接,每一第一连接针脚423的另一端设置于空腔内其与一转动导体的连接触点电连接,这样,通过第一连接头422可将空气密封,并且使得连接触点能够与电磁阀430电连接。
一个实施例中,壳体的底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头(图未示),所述壳体相对第二连接头转动,第二连接头与机架150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头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针脚,每一第二连接针脚的一端凸出至空腔外并通过一电线与外部电源连接,每一第二连接针脚的另一端设置于空腔内其与一连接触头电连接,这样,通过第二连接头可将空气密封,并且使得连接触头能够与外部电源实现电连接。
上述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导电滑环420,使得转盘组件410上的电气元件能够通过导电滑环420与外部的电源连接,避免了电线随着转盘组件410转动而转动,避免了电线的缠绕。
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定位机构100包括:支撑座200、第一驱动器110、第二驱动器和夹紧组件;所述支撑座200具有一支撑面210,所述第一驱动器110与所述支撑座200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110通过一连接块130 与所述第二驱动器连接,所述夹紧组件包括第一夹紧块310和第二夹紧块320,所述第一夹紧块310以及所述第二夹紧块320设置于所述支撑座200的两侧,所述第二驱动器与所述第一夹紧块310以及所述第二夹紧块320驱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紧块310以及所述第二夹紧块320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所述第一驱动器110用于驱动所述连接块130运动,以使得所述第一夹紧块310以及所述第二夹紧块320沿着垂直于所述支撑面210的方向靠近所述支撑座200的支撑面210或远离所述支撑座200的支撑面210,所述第一夹紧块310以及所述第二夹紧块320活动抵接于所述支撑面210。
本实施例中,每一定位机构包括一第一驱动器和一第二驱动器,且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分别为气缸,每一定位机构的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分别与对应的电磁阀电连接,使得各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均可通电,并且可以独立控制。
具体地,支撑座200在隔膜极片卷绕装置10的机架上运动,机架上设置多个工位,支撑座200依次运动至各工位,在不同工位上依次进行上隔膜、上正极片、上负极片、卷绕、测试等工作。所述第一夹紧块310以及所述第二夹紧块320关于支撑座200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第一驱动器110设置在支撑座200 上,具体地,第一驱动器110设置于底座的下方且与底座连接,第一驱动器110 用于驱动连接块沿着垂直于支撑面210的方向运动,本实施例中,支撑座200 的上表面为支撑面210,支撑面210用于放置隔膜和极片,支撑面210水平设置,因此,连接块在第一驱动器110的驱动下在竖直方向上运动,进而带动第二驱动器、第一夹紧块310以及第二夹紧块320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器110为气缸。第二驱动器用于驱动第一夹紧块310和第二夹紧块320 张开或者靠近,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驱动器为夹子气缸。应该理解的是,第一驱动器110用于驱动连接块沿着直线运动,第二驱动器用于驱动第一夹紧块310 和第二夹紧块320张开或者靠近,均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其他方式实现,比如,电机等,本实施例中对此不累赘描述。
当支撑座200运动至隔膜上料工位时,第一驱动器110驱动第一夹紧块310 和第二夹紧块320向上运动,第一夹紧块310和第二夹紧块320脱离支撑座200 的支撑面210,第二驱动器驱动第一夹紧块310和第二夹紧块320张开,以使得隔膜能够在隔膜极片卷绕装置10的吸盘放置在支撑面210上,随后,第二驱动器驱动第一夹紧块310和第二夹紧块320相互靠近,且第一驱动器110驱动第一夹紧块310和第二夹紧块320向下运动,第一夹紧块310和第二夹紧块320 抵接于隔膜的两侧,将隔膜压紧在支撑面210上。随后,支撑座200运动至下一个极片上料工位时,极片能够放置在第一夹紧块310和第二夹紧块320之间固定,这样,使得隔膜和极片都能够得到定位和固定,使得后续在卷绕工位上能够更好地卷绕。
上述实施例中,支撑座200的支撑面210用于支撑隔膜和极片,第一夹紧块310和第二夹紧块320打开,使得隔膜能够放置在支撑面210上,当隔膜放置在支撑面210上时,第一夹紧块310和第二夹紧块320朝向支撑面210运动,并抵接于隔膜,使得隔膜被压紧固定在支撑面210上,进而使得隔膜能够得到精准定位,使得后续卷绕的精度更高,避免隔膜错位。
为了将隔膜更好地压紧在支撑面210上,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6 所示,所述第一夹紧块310具有第一压合面311,所述第二夹紧块320具有第二压合面321,所述第一压合面311和所述第二压合面321分别平行于所述支撑面 210,所述第一压合面311和所述第二压合面321分别活动抵接于所述支撑面210 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第一夹紧块310的底面为第一压合面311,第二夹紧块320的底面为第二压合面321,且第一压合面311和第二压合面321对称设置,第一压合面311和第二压合面321相互平齐,且平行于支撑面210,这样,第一压合面 311和第二压合面321能够在第一驱动器110下同步运动,进而抵接于支撑面 210上的隔膜的两侧边缘,将隔膜压紧在支撑面210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第一夹紧块310具有第一夹持面312,所述第二夹紧块320具有第二夹持面322,所述第一夹持面312和所述第二夹持面322垂直于所述支撑面210,且所述第一夹持面312和所述第二夹持面32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夹持面312和所述第二夹持面322在所述支撑面210 沿平行于所述支撑面210的方向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面312和所述第二夹持面322在支撑面210上,在所述支撑面210沿平行于所述支撑面210的方向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
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面312垂直于第一压合面311,第二夹持面322垂直于第二压合面321,且第一夹持面312与第一压合面311相邻设置,第二夹持面 322与第二压合面321相邻设置,第一夹持面312和第二夹持面322用于夹紧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具体地,第一夹持面312和第二夹持面322随着第一夹紧块310和第二夹紧块320的靠近而靠近,随着第一夹紧块310和第二夹紧块320 的远离而远离,这样,当隔膜被压紧在支撑面210上后,第一夹持面312和第二夹持面322之间形成放置槽,极片放置于放置槽内,第一夹持面312和第二夹持面322分别抵接并夹持于极片的两侧,从而对极片起到限位固定的作用,有效避免了极片的偏移。
为了进一步固定隔膜,对隔膜进行限位,避免隔膜偏移,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第一夹紧块310具有第三夹持面313,所述第二夹紧块 320具有第四夹持面323,所述第三夹持面313和所述第四夹持面323垂直于所述支撑面210,所述第三夹持面313和所述第四夹持面323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夹持面313和所述第四夹持面323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夹持面312和所述第二夹持面322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三夹持面313和所述第四夹持面323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支撑面210,所述第三夹持面313和所述第四夹持面323沿平行于所述支撑面210的方向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
本实施例中,第三夹持面313和第四夹持面323用于抵接于隔膜的两侧,对隔膜进行限位。具体地,第一压合面311和第二压合面321抵接于隔膜的一面,支撑面210抵接于隔膜的相背的另一面,第一压合面311和第二压合面321 配合支撑面210,将隔膜压紧,第三夹持面313和第四夹持面323从隔膜的两侧将隔膜夹持限位,使得隔膜的两侧能够被抵持,进而使得隔膜不仅能够被压紧,还能够被限位,进而使得隔膜能够更为稳固地定位,进一步避免隔膜偏移,使得卷绕精度更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夹持面313和所述第四夹持面323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所述支撑面210的宽度。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夹持面313和所述第四夹持面323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所述支撑座200的宽度。这样,使得第三夹持面313和第四夹持面323能够运动至支撑面210的内侧将支撑面210上的隔膜夹持,避免第三夹持面313和第四夹持面323受到支撑座200的阻挡而无法抵持于隔膜的两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第一夹紧块310包括第一压紧子块331和第一夹紧子块341,所述第一压紧子块331和所述第一夹紧子块341 连接,所述第二夹紧块320包括第二压紧子块332和第二夹紧子块342,所述第二压紧子块332和所述第二夹紧子块342连接,所述第一压紧子块331和所述第一夹紧子块341设置于所述支撑座200的一侧,所述第二压紧子块332和所述第二夹紧子块342设置于所述支撑座200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压紧子块331 设置有所述第一压合面311和所述第一夹持面312,所述第一夹紧子块341设置有所述第三夹持面313,所述第二压紧子块332设置有所述第二压合面321和所述第二夹持面322,所述第二夹紧子块342设置有所述第四夹持面323,所述第二驱动器与所述第一夹紧子块341以及所述第一夹紧子块341驱动连接,所述第一压紧子块331和所述第二压紧子块332活动设置于所述支撑面210上的两侧,所述第一夹紧子块341和所述第二夹子块至少部分凸起于所述支撑面210。
本实施例中,第一压紧子块331上的第一压合面311和第一夹持面312相互垂直且相邻设置,第二压紧子块332上的第二压合面321和第二夹持面322 相互垂直且相邻设置,第一压紧子块331和第二压紧子块332相对设置,第一压紧子块331朝向第二压紧子块332的一面为第一夹持面312,第二压紧子块 332朝向第一压紧子块331的一面为第二夹持面322,以使得第一夹持面312与第二夹持面322相对设置,第一压紧子块331和第一夹紧子块34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第二压紧子块332和第二夹紧子块34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第一夹紧子块341连接于第一压紧子块331的底部,第二夹紧子块342连接于第二压紧子块332的底部,这样,当第一压紧子块331和第二压紧子块332抵接于支撑面210时,第一夹紧子块341和第二夹紧子块342至少部分与所述支撑座200 重合,第一夹紧子块341第二夹紧子块342能够对隔膜的两侧进行限位,而位于上方的第一压紧子块331和第二压紧子块332则能够对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进行限位。
为了使得第三夹持面313和第四夹持面323能够从两侧抵持于支撑面210 上隔膜的两侧,避免第三夹持面313和第四夹持面323受到支撑座200的阻挡而无法抵持于隔膜的两侧,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第一夹紧子块341朝向所述第二夹紧子块342的一面凸起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凸块351,所述第二夹紧子块342朝向所述第以夹紧子块的一面凸起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凸块352,所述支撑座200的一侧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容置槽201,所述支撑座200 的另一侧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容置槽202,每一所述第一凸块351活动设置于一所述第一容置槽201内,每一所述第二凸块352活动设置于一所述第二容置槽 202内,所述第一凸块351设置有所述第三夹持面313,所述第二凸块352设置有所述第四夹持面323。
本实施例中,支撑座200的一侧开设三个第一容置槽201,另一侧开设三个第二容置槽202,第一凸块351的数量为三个,第二凸块352的数量为三个,第一凸块351朝向第二夹紧子块342的一面为第三夹持面313,第二凸块352朝向第一夹紧子块341的一面为第四夹持面323,第一凸块351和第二凸块352至少部分凸起于支撑面210,以使得第三夹持面313和第四夹持面323凸起于支撑面 210,这样,当第一夹紧块310和第二夹紧块320在第二驱动器的驱动下相互靠近时,第一凸块351和第二通过能够运动至第一容置槽201和第二容置槽202内,以使得第三夹持面313和第四夹持面323能够运动至支撑面210的内侧,并抵接于隔膜的两侧,将隔膜夹紧,从而起到对隔膜限位的作用。
为了便于观看第一凸块351和第二凸块352是否从两侧夹紧隔膜,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压紧子块331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口361,第二压紧子块 332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口362,每一第一通口361与一第一凸块351对齐,每一第二通口362与一第二凸块352对齐,这样,通过第一通口361和第二通口362,即可对第一凸块351和第二凸块352进行观看,查看第一凸块351和第二凸块352是否夹持于隔膜的两侧,是否存在压紧或者导致隔膜折叠的情况。
为了使得第一夹紧块310和第二夹紧块320能够稳固地抵接于支撑面210,进而更好地将隔膜夹紧,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紧组件还通过弹性件与所述支撑座200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夹紧组件克服所述弹性件的弹力朝远离所述支撑面210的方向运动,当所述第一驱动器停止工作后,所述第一夹紧块310以及所述第二夹紧块320在所述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抵接于所述支撑面210。
本实施例中,弹性件用于向第一夹紧块310以及第二夹紧块320施加朝向支撑面210的力,以使得第一夹紧块310以及第二夹紧块320紧压在支撑面210 的隔膜上。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支撑座200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第一销轴510,支撑座200的另一侧设置有至少一第二销轴520,第一夹紧块310通过第一弹性件与支撑座200连接,第二夹紧块320通过第二弹性件与支撑座200 连接,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为弹簧,第二弹性件为弹簧,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为拉簧,第二弹性件为拉簧,第一弹性件(图未示)套设于第一销轴510上,第二弹性件(图未示)套设于第二销轴520上。应该理解的是,无论弹性件为拉簧或者弹簧,均可通过弹力向第一夹紧块310以及第二夹紧块320 施加朝向支撑面210的力,采用拉簧或者弹簧,可根据实际结构具体设置,其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获知的,本实施例中不累赘描述。
比如,第一夹紧子块开设有第一轴孔,第一销轴510设置于第一轴孔内,且第一轴孔活动套设于第一销轴510的外侧,第一夹紧子块通过第一弹性件与支撑座200连接,第二夹紧子块开设有第二轴孔,第二销轴520设置于第二轴孔内,且第二轴孔活动套设于第二销轴520的外侧,第二夹紧子块通过第二弹性件与支撑座200连接,这样,第一驱动器工作时,能够驱动第一夹紧块310 以及第二夹紧块320分别克服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的弹力,朝远离支撑面 210的方向运动,当第一驱动器复位时,第一夹紧块310以及第二夹紧块320分别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紧密抵接于支撑面210上的隔膜,使得隔膜能够稳固地压贴在支撑座200上。
本实施例中,隔膜极片卷绕装置10包括机架150,机架150转动设置有转盘,转盘组件410上设置有多个定位机构100,各定位机构100随着转盘做圆周运动,使得定位机构100能够在机架上做圆周运动,并运动至不同的工位,进而实现隔膜、极片的上料和卷绕后的下料,并且再次上料。
应该理解的是,对于隔膜极片卷绕装置10的隔膜上料、极片上料、隔膜极片卷绕、检测、电芯下料等机构和功能的实现,可采用现有技术实现,也可采用改进后的技术实现,其并不是本申请所保护的发明点,因此,本申请对此不累赘描述。
上述各实施例中,支撑座200的支撑面用于支撑隔膜和极片,第一夹紧块 310和第二夹紧块320打开,使得隔膜能够放置在支撑面上,当隔膜放置在支撑面上时,第一夹紧块310和第二夹紧块320朝向支撑面运动,并抵接于隔膜,使得隔膜被压紧固定在支撑面上,进而使得隔膜能够得到精准定位,使得后续卷绕的精度更高,避免隔膜错位。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转盘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盘组件、导电滑环和至少一个定位机构;
各所述定位机构设置于所述转盘组件上,各所述定位机构分别具有至少一电气元件,所述导电滑环包括转动轴、转动导体和固定导体,所述转动轴与所述转盘组件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导体通过绝缘体与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导体通过电线与各所述定位机构的所述电气元件电连接,所述转动导体与所述固定导体滑动抵接,所述固定导体用于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组件包括上盘、下盘和多个支撑柱,所述上盘和所述下盘通过各所述支撑柱固定连接,每一所述电气元件电连接一电磁阀,各所述电磁阀分别设置于所述上盘上,各所述定位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下盘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滑环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空腔,所述转动轴和所述转动导体转动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固定导体设置于所述空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一端与所述上盘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另一端与所述下盘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元件包括气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元件包括电机。
7.一种隔膜极片卷绕装置,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项中所述的转盘机构,所述转盘组件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隔膜极片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具有一工作台,所述转盘组件包括上盘、下盘和多个支撑柱,所述上盘和所述下盘通过各所述支撑柱固定连接,每一所述电气元件电连接一电磁阀,各所述电磁阀分别设置于所述上盘上,各所述定位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下盘上,所述下盘的表面与所述机架的工作台的表面平齐。
CN202023120908.6U 2020-12-22 2020-12-22 转盘机构及隔膜极片卷绕装置 Active CN2146108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20908.6U CN214610834U (zh) 2020-12-22 2020-12-22 转盘机构及隔膜极片卷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20908.6U CN214610834U (zh) 2020-12-22 2020-12-22 转盘机构及隔膜极片卷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10834U true CN214610834U (zh) 2021-11-05

Family

ID=78431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20908.6U Active CN214610834U (zh) 2020-12-22 2020-12-22 转盘机构及隔膜极片卷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108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68969B (zh) 用于电动器具的驱动组件的通电线圈部分的线轴组件
JPH0733569Y2 (ja) 電気機械
US8570704B2 (en) Substrate holder, substrate holder unit, substrate transport apparatus, and substrate bonding apparatus
KR101501232B1 (ko) 모터 고정자의 조립 방법 및 장치
CN214610834U (zh) 转盘机构及隔膜极片卷绕装置
US5532536A (en) Brush holder plate for a direct current electric commutating motor and an electric motor equipped therewith
US6359364B1 (en) Brush apparatus of small mo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2858888A (zh) 一种具有输送机构的电子元器件检查装置
JP2009065731A (ja) コア把持装置
CN116408270A (zh) 一种电感器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JP5268629B2 (ja) 電気部品用キャリア
CN110622397B (zh) 同步电动机以及这种电动机的组装方法
KR19990006821A (ko) 영구 자기장 스타터 모터
CN113102960A (zh) 一种保证同轴度的装配设备及其方法
CN217787163U (zh) 一种电机定子组件测试工装
KR20150032470A (ko) 모터 및 모터의 제조방법
CN217820457U (zh) 通电检测夹具
JP5036458B2 (ja) 巻線端部挟持装置
CN107240966B (zh) 电机及其定子
CN219576182U (zh) 一种裁切压端装置
CN217956931U (zh) 同步电机结构
CN213636075U (zh) 隔膜极片定位机构及隔膜极片卷绕装置
CN213636586U (zh) 连接器插端子设备
CN113783372A (zh) 一种电机电桥总成的制造方法
CN220753980U (zh) 组装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