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53980U - 组装治具 - Google Patents

组装治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53980U
CN220753980U CN202322480574.0U CN202322480574U CN220753980U CN 220753980 U CN220753980 U CN 220753980U CN 202322480574 U CN202322480574 U CN 202322480574U CN 220753980 U CN220753980 U CN 2207539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connector
assembled
loading
c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8057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连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8057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539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539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539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组装治具。组装治具包括:座体;第一夹具,所述第一夹具设置于所述座体,所述第一夹具用于限位待组装壳体;第二夹具,所述第二夹具相对于所述座体活动设置,所述第二夹具包括压合部和与所述压合部连接的载装部,所述载装部用于装持连接器并使得所述连接器与所述载装部的载装面平行设置;压合机构,所述压合机构与所述座体活动连接,所述压合机构朝所述压合部的压合面实施压合力,所述压合力与所述载装面之间呈第一预设夹角,所述预设夹角不等于90°。

Description

组装治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装治具。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通常都会配置连接器作为充电接口或者数据传输接口,该连接器需要与电子设备的壳体进行连接固定。相关技术中主要采用人工方式组装连接器和壳体,导致人力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组装治具,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不足。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组装治具,包括:
座体;
第一夹具,所述第一夹具设置于所述座体,所述第一夹具用于限位待组装壳体;
第二夹具,所述第二夹具相对于所述座体活动设置,所述第二夹具包括压合部和与所述压合部连接的载装部,所述载装部用于装持连接器并使得所述连接器与所述载装部的载装面平行设置;
压合机构,所述压合机构与所述座体活动连接,所述压合机构朝所述压合部的压合面实施压合力,所述压合力与所述载装面之间呈第一预设夹角,所述预设夹角不等于90°。
可选的,所述压合机构朝与所述压合面垂直的方向实施所述压合力,所述压合面与所述载装面之间呈第二预设夹角,所述第二预设夹角不等于0°和180°。
可选的,所述载装部包括垂直于所述载装面延伸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用于所述连接器的限位孔配合。
可选的,所述定位柱包括柔性定位柱;和/或,所述第二夹具还包括贴合于所述载装面的柔性压头,所述定位柱垂直于所述柔性压头。
可选的,所述压合部包括第一斜面和与第一斜面衔接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之间形成容纳槽;
所述压合机构实施压合力时部分位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第一斜面或者所述第二斜面为所述压合面。
可选的,所述载装部的一端与所述压合部连接,所述载装面为所述载装部背离所述压合部一端的端面,所述载装面为载装斜面;
所述载装斜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夹具的组装面倾斜,所述组装面用于组装所述待组装壳体,并与所述待组装壳体的测框段垂直设置,所述测框段用于与所述连接器组装。
可选的,第一夹具包括用于组装所述待组装壳体的组装面和连通至所述组装面外侧的真空吸附通孔;
吸气泵,所述吸气泵与所述真空吸附通孔连通。
可选的,还包括位移机构,所述位移机构与所述第二夹具连接,所述位移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夹具在至少一个方向上平移;
和/或,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固定于所述座体并与所述压合机构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压合机构的运动和/或所述压合机构实施的作用力大小。
可选的,还包括拍摄装置,所述拍摄装置用于拍摄所述待组装壳体和所述连接器的组装情况。
可选的,还包括光源,所述光源为所述拍摄装置的拍摄场景进行补光。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公开提供一种组装治具,可以实现连接器与待组装壳体之间的半自动组装或者全自动组装,相对于人工组装方式,有利于降低人力成本,降低待组装壳体上开口的刮伤概率,同时有利于保证压合角度和压合力度,提升组装良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组装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组装治具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第二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目前,电子设备通常都会配置连接器作为充电接口或者数据传输接口,该连接器需要与电子设备的壳体进行连接固定,以手机终端而言,手机终端的中框的侧边框段上会设置开口,连接器需要部分穿设该开口并与中框实现固定组装,以此可以使得连接器的插接端外露于开口内,使得后续连接器可以与对端连接器配合实现充电或者数据传输。当然,除了手机终端以外的其他电子设备也需要在相应的壳体上形成开口来组装连接。
当前,针对连接器与壳体或者中框的组装,在相关技术中主要采用人工组装的方式,仍以手机终端为例,由于中框的结构需要,在开口的对侧还会存在其他阻挡结构,导致阻挡结构与开口之间的间距小于连接器的长度,因此在人工组装时,需要先将连接器按照固定角度倾斜组装至开口的后端,然后再借助棒槌进行手工压合,将连接器压平并且使得连接器穿设入开口内,最后通过锁紧件锁紧连接器和中框。
在该相关技术中,首先人工组装连接器的方式导致人力成本增加,并且由于手工操作,刮伤中框上开口的概率也相应增加,采用手工压合的方式,难以保证压合角度和压合力度,导致组装造成的不良率随之增加。
因此,本公开提供一种组装治具,通过该组装治具可以实现连接器与待组装壳体之间的半自动组装或者全自动组装,相对于人工组装方式,有利于降低人力成本,降低待组装壳体上开口的刮伤概率,同时有利于保证压合角度和压合力度,提升组装良率。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组装治具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组装治具100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图1中第二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3所示,该组装治具100可以包括座体1、第一夹具2、第二夹具3和压合机构4,其中,该座体1可以为固定设置或者相对于支撑面可滑动设置,第一夹具2设置于座体1上,该第一夹具2可以用于组装待组装壳体200,该第一夹具2与座体1之间可以相对固定设置,或者该第一夹具2与座体1之间可以滑动设置,比如可以沿图1中X方向、Y方向和Z方向中任一个或者多个方向滑动设置,相类似地,待组装壳体200与第一夹具2之间可以相对固定设置,或者该第一夹具2与座体1之间也可以滑动设置,比如可以沿图1中X方向、Y方向和Z方向中任一个或者多个方向滑动设置,从而可以灵活地调整组装于第一夹具2的待组装壳体200的位置。其中,待组装壳体200与第一夹具2之间可以夹持固定,或者吸附固定,比如,该第一夹具2还包括组装待组装壳体200的组装面和连通至组装面外侧的真空吸附孔21,该组装治具100还可以包括吸气泵(未示出),该吸气泵可以与真空吸附孔21连通,后续在待组装壳体200移动至组装面附近时,通过吸气泵的作用可以形成压差,从而将待组装壳体200吸附于该组装面。
第二夹具3可以相对于座体1活动设置,该第二夹具3可以包括压合部31和与压合部31连接的载装部32,该载装部32可以用于载装连接器,并且在连接器被第二夹具3夹持后,该连接器可以与载装部32的载装面321基本平行设置,而通过第二夹具3与座体1的活动设置,可以灵活调整限位在载装部32的连接器的位置和角度。压合机构4与座体1活动连接,该压合机构4可以朝压合部31的压合面实施压合力,且该压合力与载装面321之间呈第一预设夹角,该第一预设夹角不等于90°,也即压合力与载装面321之间不垂直。
可以理解,在连接器平行于载装面321设置,后续通过调整第二夹具3使得连接器对位待组装壳体200上的开口后,由于连接器的后端存在组装结构,因此,载装面321组装连接器时需要与XOY平面成一夹角,此时连接器与XOY平面成相同的夹角组装至开口的边缘附近,也即此时连接器与XOY平面倾斜设置,连接器的后端挂在待组装壳体200的阻挡结构上,所以压合机构4在朝压合面实施压合力时,该压合力不能与载装面321,也即压合机构4不能垂直于连接器来实施压合力,避免连接器被折弯。进一步地,通过与连接器不垂直的压合力的作用,可以将连接器向下压合,连接器的前端进一步组装至待组装壳体的开口内,连接器的后端滑入阻挡结构与开口之间的空间。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夹具3的运动和压合机构4的运动均可以通过组装治具100的控制器进行控制,以实现组装治具100的半自动或者全自动组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对压合力的方向进行控制,避免压合力的方向垂直于载装面321的方向,该压合机构4可以朝与压合面垂直的方向实施压合力,并且压合面与载装面321之间呈第二预设夹角,该第二预设夹角不等于0°或者180°,也即压合面和载装面321不处于平行状态。以此,后续通过控制压合机构4的施力角度使得压合力与压合面垂直,即可以保证压合力与载装面321不垂直,也即不会垂直于连接器来实施压合力,降低施力角度的控制难度,提升组装良率。
可以理解,为了实现连接器与待组装壳体之间的稳定连接,连接通常会配置多个限位孔,其中两个限位孔为一组,一组限位孔沿与连接器的长度方向出自方向间隔设置,也即一组限位孔分别位于连接器的两侧。因此,为了利用连接器的本身结构实现对连接器的加持,载装部32还可以包括垂直于载装面321延伸的定位柱322,该定位柱322可以与连接器的限位孔配合,从而实现连接器与第二夹具3之间的组装,可以避免在连接器上设计全新结构来与第二夹具3组装。可选的,该载装部32还可以包括夹持件,通过夹持件夹持连接器的两侧,实现连接器与第二夹具3的组装。本公开中采用与载装面321垂直的定位柱322限位连接器的方式,有利于保证连接器与载装面平行设置,因此可以保证连接器与XOY平面所成的角度,进一步可以降低垂直于连接器实施压合力的风险,有利于提升良率。
为了降低对连接器的损伤,该定位柱322可以为柔性定位柱,比如该定位柱322可以为硅胶定位柱或者橡胶定位柱或者塑胶定位柱,降低连接器被碰伤的概率。
进一步地,该第二夹具3还可以包括贴合于载装面321的柔性压头33,定位柱322垂直于该柔性压头33,以此后续在于压合面的压合力传递至载装部32时,可以通过柔性压头33与连接器之间的接触而使得连接器受力,实现连接器与待组装壳体200的组装。采用柔性压头33的设置,可以减少对连接器的刮伤或者碰伤;而且,通过柔性压头33与定位柱322连接,后续在通过定位柱322限位连接器,使得连接器初步组装到待组装壳体200,此时连接器与XOY平面还存在一定的夹角,此时可以利用第二夹具3的柔性压头33进一步压合连接器,组装过程中无需更换工具,有利于提升组装效率。其中,定位柱322可以与柔性压头33连接,通过柔性压头33实现与载装面321之间的固定,或者该定位柱322也可以与载装面321连接后续穿设柔性压头33而相对于柔性压头33垂直设置。
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为了在压合部31上形成合适的压合面,方便压合机构4通过压合部31实施作用于连接器的作用力。所以,该压合部31可以包括第一斜面311和与该第一斜面311衔接的第二斜面312,该第一斜面311和第二斜面312之间可以形成容纳槽313,该第一斜面311或者第二斜面312可以作为压合部31的压合面,以此通过容纳槽可以容纳压合机构4的一部分。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载装部32的一端与压合部31连接,载装面321为载装部32背离压合部31一端的端面,并且该载装面321为载装斜面,该载装斜面可以相对于第一夹具的组装面倾斜,该组装面用于组装待组装壳体200,并且该组装面与待组装壳体200的测框段垂直设置,该测框段可以与连接器组装。以此,通过呈斜面设置的载装斜面,后续在载装部32组装了连接器后,连接器也可以相对于组装面倾斜,有利于后续仅通过调整第二夹具3的在X、Y和Z方向上任一个或者多个方向上的平移运动,实现连接器与测框段的组装。可选的,该载装面321也可以与组装面平行设置,后续可以通过第二夹具3的转动实现组装角度的调整。
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压合机构4可以包括施力部和压力计,通过施力部可以朝向压合面实施作用力,而通过压力计可以计量压合机构4实施的作用力大小,以此组装人员在组装过程中可以监控压合机构4实施的作用力,确保该作用力的大小处于合理范围之内。该压合机构4可以与座体1之间活动连接,以此可以通过压合机构4相对于座体1的活动来调整压合机构4的施力角度和施力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组装治具还可以包括位移机构,该位移机构可以与第二夹具3连接,通过该位移机构可以驱动第二夹具3在至少一个方向上的平移。以图1为例,通过该位移机构可以驱动第二夹具3在X方向、Y方向和Z方向中至少一个方向上往复平移。该位移结构可以包括滑动连接的一组滑轨和滑槽。
在还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组装治具100还可以包括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可以固定设置于座体1,比如该座体1可以为柜体,控制装置固定设置于柜体内,当然控制装置也可以固定连接于座体1的外侧。该控制装置可以与压合机构4电连接,通过控制装置可以控制压合机构4的运动,比如,控制压合机构4启动,具体可以是控制压合机构4朝向施力位置运动,或者是控制压合机构4实施作用力,再比如,控制装置可以控制压合机构4停止,还比如可以控制压合机构4复位;可选的,该控制装置可以控制压合机构4实施的作用力大小。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组装治具100还可以包括拍摄装置,该拍摄装置可以用于拍摄待组装壳体200和连接器之间的组装情况。比如,在组装开始之前,可以先通过拍摄装置获取待组装壳体200的位置,后续组装治具100的控制器可以根据该拍摄装置获取到的待组装壳体200的位置信息,控制第二夹具3移动,实现待组装壳体200与连接器之间的组装;在连接器与待组装壳体200组装完成后,可以通过拍摄装置进行拍摄,以获取连接器和待组装壳体20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确保两者之间的组装精度在允许范围内。该拍摄装置可以包括摄像头。为了减少环境光线对拍摄装置的拍摄清晰度造成的影响,可选的,该组装治具100还可以包括光源,通过该光源可以为拍摄装置的拍摄场景进行补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体;
第一夹具,所述第一夹具设置于所述座体,所述第一夹具用于限位待组装壳体;
第二夹具,所述第二夹具相对于所述座体活动设置,所述第二夹具包括压合部和与所述压合部连接的载装部,所述载装部用于装持连接器并使得所述连接器与所述载装部的载装面平行设置;
压合机构,所述压合机构与所述座体活动连接,所述压合机构朝所述压合部的压合面实施压合力,所述压合力与所述载装面之间呈第一预设夹角,所述预设夹角不等于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机构朝与所述压合面垂直的方向实施所述压合力,所述压合面与所述载装面之间呈第二预设夹角,所述第二预设夹角不等于0°和1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装部包括垂直于所述载装面延伸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用于所述连接器的限位孔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包括柔性定位柱;
和/或
所述第二夹具还包括贴合于所述载装面的柔性压头,所述定位柱垂直于所述柔性压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部包括第一斜面和与第一斜面衔接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之间形成容纳槽;
所述压合机构实施压合力时部分位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第一斜面或者所述第二斜面为所述压合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装部的一端与所述压合部连接,所述载装面为所述载装部背离所述压合部一端的端面,所述载装面为载装斜面;
所述载装斜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夹具的组装面倾斜,所述组装面用于组装所述待组装壳体,并与所述待组装壳体的测框段垂直设置,所述测框段用于与所述连接器组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第一夹具包括用于组装所述待组装壳体的组装面和连通至所述组装面外侧的真空吸附通孔;
吸气泵,所述吸气泵与所述真空吸附通孔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移机构,所述位移机构与所述第二夹具连接,所述位移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夹具在至少一个方向上平移;
和/或
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固定于所述座体并与所述压合机构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压合机构的运动和/或所述压合机构实施的作用力大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拍摄装置,所述拍摄装置用于拍摄所述待组装壳体和所述连接器的组装情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源,所述光源为所述拍摄装置的拍摄场景进行补光。
CN202322480574.0U 2023-09-12 2023-09-12 组装治具 Active CN2207539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80574.0U CN220753980U (zh) 2023-09-12 2023-09-12 组装治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80574.0U CN220753980U (zh) 2023-09-12 2023-09-12 组装治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53980U true CN220753980U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52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80574.0U Active CN220753980U (zh) 2023-09-12 2023-09-12 组装治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539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73375B1 (ko) 모듈 테스트 소켓
CN108469663B (zh) 一种镜头组件与芯片组件的组装工艺和对位装置
CN111798775B (zh) 根据显示面板尺寸间距可变的检测装置
CN220753980U (zh) 组装治具
US11837833B2 (en) Terminal holding device for crimp hand tool
US20200409030A1 (en) Auto focus lens assembly and automatic focusing method thereof
CN109713544B (zh) 装配系统
CN209717520U (zh) 一种用于摄像模组组装的治具
CN212601441U (zh) 夹持机构
CN211123507U (zh) 一种双工位对焦调节治具
CN210567389U (zh) 一种用于大视场角均匀光源上的相机支架
CN109587377B (zh) 具有自动插座的相机模块检查装置及其插座的开闭方法
CN110126423B (zh) Cof自动对位压接点亮结构
CN110635337A (zh) 一种卡扣作业治具及卡扣作业方法
CN211075017U (zh) Cof自动对位压接点亮结构
CN219533206U (zh) 一种插针式接头的插拔机构
CN216883577U (zh) 一种夹持设备
CN217009872U (zh) 一种电源连接设备
CN218998727U (zh) 一种组装头机构以及电子产品组装设备
CN214471662U (zh) 光机模组、测试治具以及光机模组测试设备
KR100355055B1 (ko) 커넥터의회전으로기판에커넥터를장착하는장착장치및방법
CN219590378U (zh) 测试载具及测试系统
CN216598376U (zh) 一种软导线整形组装设备
CN218006894U (zh) 焊线设备
CN218123935U (zh) 压接模块和压接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