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07310U - 高强度安装支架 - Google Patents

高强度安装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07310U
CN214607310U CN202120927964.6U CN202120927964U CN214607310U CN 214607310 U CN214607310 U CN 214607310U CN 202120927964 U CN202120927964 U CN 202120927964U CN 214607310 U CN214607310 U CN 2146073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ody
opening
footboard
sides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2796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鲁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Lizhiyuan Stamp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Lizhiyuan Stamp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Lizhiyuan Stamp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Lizhiyuan Stamp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2796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073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073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073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king Elements And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强度安装支架,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侧踏板和支架,侧踏板为半包式中空柱状结构,侧踏板的下表面设有开口,开口两侧设有向上折边,侧踏板内设有U型板,U型板开口两边配合地卡在折边外侧,侧踏板上设有踏板片,支架自左向右依次设有横向设置的第一板体、纵向设置的第二板体、横向设置的第三板体以及斜向设置的第四板体,支架两侧设有翻边,U型板与第四板体之间设有压簧并通过螺栓连接,第一板体上设有安装孔。本实用新型得到的一种高强度安装支架,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简单,组装更换方便,固定牢固,强度高,耐磨性好,使用寿命长。

Description

高强度安装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强度安装支架。
背景技术
汽车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SUV由于拥有空间大、通过性好、视野好等优点,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选择。由于SUV车体较高,对于行动不便的人上下车特别不方便,人们通常会选择加装侧踏板来解决这一问题。
由于侧踏板主要在车辆售出后由顾客自行加装,主机厂对侧踏板的关注较少。即使关注,一般也仅强调侧踏板本体的强度,对侧踏板的安装结构关注明显不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重偏大的人群增加,侧踏板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而且侧踏板属于使用频率较高的零部件,与乘客安全直接相关,侧踏板支撑强度性能不足,甚至会威胁用户的生命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组装方便的高强度安装支架。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高强度安装支架,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侧踏板和支架,侧踏板为半包式中空柱状结构,侧踏板的下表面设有开口,开口两侧设有向上折边,侧踏板内设有U型板,U型板开口两边配合地卡在折边外侧,侧踏板上设有踏板片,支架自左向右依次设有横向设置的第一板体、纵向设置的第二板体、横向设置的第三板体以及斜向设置的第四板体,支架两侧设有翻边,U型板与第四板体之间设有压簧并通过螺栓连接,第一板体上设有安装孔。
为了受力效果更好,所述第一板体、第三板体均与第二板体呈90°-120°夹角,第三板体与第四板体呈150°-170°夹角。
为了提高强度,所述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以及第三板体上均设有加强筋。
为了防止积水和减轻重量,所述踏板片与侧踏板的上表面上均设有漏水孔。
本实用新型得到的一种高强度安装支架,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简单,组装更换方便,固定牢固,强度高,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剖面图。
图中:主体1、侧踏板2、支架3、开口4、折边5、U型板6、踏板片7、第一板体8、第二板体9、第三板体10、第四板体11、翻边12、压簧13、安装孔14、加强筋15、漏水孔16。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强度安装支架,如图1、图2所示,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包括侧踏板2和支架3,侧踏板2为半包式中空柱状结构,侧踏板2的下表面设有开口4,开口4两侧设有向上折边5,侧踏板2内设有U型板6,U型板6开口两边配合地卡在折边5外侧,侧踏板2上设有踏板片7,支架3自左向右依次设有横向设置的第一板体8、纵向设置的第二板体9、横向设置的第三板体10以及斜向设置的第四板体11,支架3两侧设有翻边12,U型板6与第四板体11之间设有压簧13并通过螺栓连接,第一板体8上设有安装孔14。
为了受力效果更好,所述第一板体8、第三板体10均与第二板体9呈90°-120°夹角,第三板体10与第四板体11呈150°-170°夹角。
为了提高强度,所述第一板体8、第二板体9以及第三板体10上均设有加强筋15。
为了防止积水和减轻重量,所述踏板片7与侧踏板2的上表面上均设有漏水孔16。
通过上述设计,侧踏板2为半包式中空柱状结构重量轻强度高,减少车重的增加,降低油耗,节能减排;侧踏板2的下表面设有开口4,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减轻了重量,能用于安装固定;开口4两侧的向上折边5与U型板6开口两边配合固定,折边5既能防止U型板6左右移动,还能提高侧踏板2强度;踏板片7与侧踏板2分体设计,踏板片7为耐磨材料,耐磨性好,延长使用寿命,且后期更换方便;第四板体11斜向设置,且第四板体11与侧踏板2接触受力,斜向设置能使得原本侧踏板2传递过来的向下的力分解为向下和向外侧,降低连接处的受力,提高连接处的耐用性;支架3两侧的翻边12能提高支架3的整体强度;U型板6与第四板体11之间的压簧13能提高固定强度,车辆运行时时常颠簸振动,压簧13向两侧提供压力,能防止螺栓松动;第一板体8上的安装孔14用于和车身连接固定;第一板体8、第三板体10均与第二板体9呈90°-120°夹角,能保证良好连接受力的情况下,不与车身干涉,第三板体10与第四板体11呈150°-170°夹角,能保证良好连接受力的情况下,可以使侧踏板2与车身保持一个较为水平的状态;加强筋15能提高支架3强度;漏水孔16能防止积水,还能减轻重量,降低油耗,节能减排。
该装置结构简单,组装更换方便,固定牢固,强度高,耐磨性好,使用寿命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高强度安装支架,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包括侧踏板(2)和支架(3),侧踏板(2)为半包式中空柱状结构,侧踏板(2)的下表面设有开口(4),开口(4)两侧设有向上折边(5),侧踏板(2)内设有U型板(6),U型板(6)开口两边配合地卡在折边(5)外侧,侧踏板(2)上设有踏板片(7),支架(3)自左向右依次设有横向设置的第一板体(8)、纵向设置的第二板体(9)、横向设置的第三板体(10)以及斜向设置的第四板体(11),支架(3)两侧设有翻边(12),U型板(6)与第四板体(11)之间设有压簧(13)并通过螺栓连接,第一板体(8)上设有安装孔(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安装支架,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板体(8)、第三板体(10)均与第二板体(9)呈90°-120°夹角,第三板体(10)与第四板体(11)呈150°-170°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安装支架,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板体(8)、第二板体(9)以及第三板体(10)上均设有加强筋(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安装支架,其特征是:所述踏板片(7)与侧踏板(2)的上表面上均设有漏水孔(16)。
CN202120927964.6U 2021-04-30 2021-04-30 高强度安装支架 Active CN2146073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27964.6U CN214607310U (zh) 2021-04-30 2021-04-30 高强度安装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27964.6U CN214607310U (zh) 2021-04-30 2021-04-30 高强度安装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07310U true CN214607310U (zh) 2021-11-05

Family

ID=78406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27964.6U Active CN214607310U (zh) 2021-04-30 2021-04-30 高强度安装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073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607310U (zh) 高强度安装支架
CN212473086U (zh) 一种发动机悬置结构
CN212709106U (zh) 一种可调节的卡车用高顶上卧铺
CN201149062Y (zh) 后减震器安装支架
CN211308728U (zh) 一种车用后悬挂横梁总成
CN108638971B (zh) 一种汽车侧踏板安装结构
CN210502263U (zh) 矿用自卸车燃油箱安装结构及其车架
CN205478795U (zh) 一种一体式骑马螺栓结构
CN2375516Y (zh) 汽车静电拖地带
CN219312864U (zh) 安装支架和车辆
CN205836423U (zh) 一种商用车桥壳与悬架的连接结构
CN216268532U (zh) 一种汽车后拖曳臂安装点结构
CN219808292U (zh) 一种具有局部更换功能的减速带
CN220809108U (zh) 一种车辆及悬置支架
CN217145575U (zh) 一种三角筋型高结构强度空调机支架
CN212671428U (zh) 一种汽车后背门外扣手连接结构
CN217396218U (zh) 一种前悬置被动端支架
CN219277650U (zh) 一种装配式农机驾驶室
CN213383856U (zh) 一种可提高车身强度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安装支架组件
CN216153728U (zh) 一种保险杠连接结构
CN218431563U (zh) 一种两轮电动车单管车架
CN212150289U (zh) 一种便于倾倒垃圾的电动环卫车
CN217396147U (zh) 一种基于6米全承载式低入口城市客车前稳定杆总成固定结构
CN216942595U (zh) 一种高结构强度空调机支架
CN215971029U (zh) 一种后驱车型电动压缩机的安装支架、安装结构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