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77785U - 离心风机 - Google Patents

离心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77785U
CN214577785U CN202120790280.6U CN202120790280U CN214577785U CN 214577785 U CN214577785 U CN 214577785U CN 202120790280 U CN202120790280 U CN 202120790280U CN 214577785 U CN214577785 U CN 2145777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peller
centrifugal fan
volute
blad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9028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仁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Changhong Air Condition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Changhong Air Condition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Changhong Air Condition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Changhong Air Condition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9028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777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777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777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离心风机,包括蜗壳和叶轮,还包括环形固定条,所述环形固定条环绕叶轮设置并与叶片的外沿顶部固定连接,叶片的内沿根部与轮盘固定连接;所述蜗壳与进风口同侧的内壁上固定有一圈环绕叶轮设置的凸台,凸台与叶轮的外沿之间留有间隙。本实用新型增加了从叶轮出口到入口之间的回流阻力,能够有效阻止离心风机叶轮与蜗壳之间间隙处的气压泄漏;本实用新型可在保证叶轮有效工作面积的情况下,有效提高离心风机的出风量和出风气压,提高离心风机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Description

离心风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离心风机。
背景技术
离心风机能够根据动能转换为势能的原理,利用高速旋转的叶轮将气体加速,然后减速、改变流向,使动能转化为势能,能够提高气体压力并排送气体。由于离心风机的叶轮在旋转时存在沿转轴跳动和沿径向晃动的问题,离心风机的叶轮和蜗壳内壁之间必须留出足够的间隙,以防止离心风机在工作中发生叶轮与蜗壳刮擦碰撞的问题。离心风机的工作压差较大,特别在离心风机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又由于离心风机叶轮和蜗壳之间间隙的存在,会导致离心风机工作时气压泄漏问题比较严重,不仅会使风量降低、影响离心风机的工作效率,还会产生很大的工作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出风风流和气压的离心风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离心风机,包括蜗壳和叶轮,所述叶轮由可转动设置在蜗壳中的轮盘和多个围绕轮盘环形设置的叶片组成,所述蜗壳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出风口与蜗壳之间设有蜗舌,进风口为设置在叶轮侧方的圆形口,叶轮的转动轴心和进风口的圆心位于同一直线上,还包括环形固定条,所述环形固定条环绕叶轮设置并与叶片的外沿顶部固定连接,叶片的内沿根部与轮盘固定连接;所述蜗壳与进风口同侧的内壁上固定有一圈环绕叶轮设置的凸台,凸台与叶轮的外沿之间留有间隙。
进一步的是的:所述环形固定条的上表面与叶片的顶面齐平。
进一步的是的:所述进风口的边部设有朝向蜗壳内部折弯的翻边,翻边为圆弧曲面且翻边与进风口的边部圆弧过渡。
进一步的是的:所述环形固定条的厚度为H1,2mm<H1<4mm。
进一步的是的:所述凸台的高度为H2,叶片顶面与蜗壳内壁之间的间隙宽度为H3;0mm <H2-H1-H3<4mm。
进一步的是的:所述环形固定条外沿的半径为R1,所述叶片外沿的半径为R2,所述叶轮轴心到蜗壳内壁的最短距离为R3;2mm<R3-R1<4mm,R1-R2≥4mm。
进一步的是的:所述叶轮轴心到蜗舌之间的直线为L1,叶轮轴心到蜗壳与出风口交接处之间的直线为L2,叶轮轴心到出风口外沿之间的直线为L3,L1与L2之间的夹角为α,L2与L3之间的夹角为β,β=α/2±10°。
进一步的是的:所述凸台靠近进风口的一端端头为斜面,斜面的倾斜角度为15~3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离心风机的叶轮和蜗壳结构进行改进,在叶轮的外沿增加一圈环形固定条,将叶轮的入口和出口距离加大,从而增加了从叶轮出口到入口之间的回流阻力,能够有效阻止离心风机叶轮与蜗壳之间间隙处的气压泄漏;并且本实用新型在蜗壳的内壁设置凸台,对叶轮与蜗壳内壁之间的间隙进行补偿,从而避免了离心风机内出现回流区,同样能够减小气压泄漏;本实用新型可在保证叶轮有效工作面积的情况下,有效提高离心风机的出风量和出风气压,提高离心风机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2为叶轮的侧视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面图;
图4为图3中A-A处的剖面图;
图5为凸台的剖面图;
图中标记为:100-蜗壳、110-翻边、200-叶轮、210-轮盘、220-叶片、300-进风口、400- 出风口、500-蜗舌、600-环形固定条、700-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离心风机由蜗壳100和叶轮200组成,其中叶轮200由轮盘210和叶片220组成,轮盘210通过转轴可转动安装在蜗壳100内部,多个叶片220围绕轮盘210的外周环形设置并固定轮盘210上;蜗壳100为中空结构,在蜗壳100 上设有与蜗壳100内部连通的进风口300和出风口400,出风口400和蜗壳100之间的弧形结构为蜗舌500,进风口300为设置在叶轮200侧方的圆形口,叶轮200的转动轴心和进风口300圆心位于同一直线上。离心风机的蜗壳100与叶轮200径向方向上的空间为气流的流通通道,流通通道以叶轮200的外径圆为内边界,以蜗壳100的内壁为外边界,流通通道的宽度在靠近蜗舌500区域最窄,靠近蜗壳100出口区域最宽;蜗壳100从蜗舌500为起点到蜗壳100的出口区域以螺旋曲线的形式从小至大逐渐向外扩展。
本实用新型为了在不降低叶轮200高度即保证叶轮200有效工作面积的前提下提高离心风机的出风风量和出风气压,采用了增加环形固定条600和凸台700的结构改进方案。如图 1、图2和图4所示,在叶轮200的外沿上增加了一圈环形固定条600,环形固定条600环绕叶轮200设置并与叶片220的外沿顶部固定连接,叶片220的内沿根部与轮盘210固定连接;环形固定条600的上表面与叶片220的顶面齐平。在蜗壳100与进风口300同侧的内壁上固定一圈环绕叶轮200设置的凸台700,凸台700与叶轮200的外沿之间留有间隙。
由于单纯增加环形固定条600和凸台700的结构改进会降低叶片220实际做功区域的高度、减小叶轮200的有效工作面积,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本实用新型中对环形固定条 600和凸台700的尺寸进行了限定,如图3和图4所示,设定环形固定条600的厚度为H1,凸台700的高度为H2,叶片220顶面与蜗壳100内壁之间的间隙宽度为H3,H1、H2和H3要满足尺寸关系为:2mm<H1<4mm以及0mm<H2-H1-H3<4mm。设定环形固定条600外沿的半径为 R1,叶片220外沿的半径为R2,叶轮200轴心到蜗壳100内壁的最短距离为R3,R1、R2和R3要满足尺寸关系为:2mm<R3-R1<4mm以及R1-R2≥4mm。设定叶轮200轴心到蜗舌500之间的直线为L1,叶轮200轴心到蜗壳100与出风口400交接处之间的直线为L2,叶轮200轴心到出风口400外沿之间的直线为L3,L1与L2之间的夹角为α,L2与L3之间的夹角为β,α和β满足关系:β=α/2±10°。通过上述尺寸的限定,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保证离心风机蜗壳100 与叶轮200之间间隙足够小且不降低叶片220高度的情况下,通过增大环形固定条600径向方向的尺寸,从而将叶轮200的出口和入口距离增大,能够增加从叶轮200出口到入口之间的回流阻力,达到减小离心风机叶轮200与蜗壳100之间间隙出气压泄漏损失的目的;并且通过对凸台700的尺寸进行限定,能够使叶轮200的叶片220做功区域与蜗壳100内壁之间无间隙,以避免回流区的产生,减小了离心风机叶轮200与蜗壳100之间间隙处气压的泄漏损耗,同时减弱了靠近蜗舌500区域叶轮200的影响,能够增强离心风机的出风性能。
另外,以L1和蜗舌500之间的交点以及L3和蜗壳100出口区域的交点为两个端点,上述两端内之间的直线连线作为凸台700的边界线,以此边界线为基准,向远离叶轮200的方向做斜面,即如图5所示,将凸台700靠近进风口300的一端端头设置为斜面,斜面的倾斜角度为15~30°,通过设置斜面在蜗壳100的出口区域形成扩张结构,以增大蜗壳100出口区域的面积,能够增大离心风机的出风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提高离心风机的进风效果,在进风口300的边部设置了一圈朝向蜗壳100内部折弯的翻边110,翻边100最好采用圆弧曲面并与进风口300的边部圆弧过渡,以提高进风的顺滑度,减小进风口300处进风量的损耗。
实施例
离心风机的叶轮叶片半径为75mm、叶轮高度为80mm、叶片数量为41片,环形固定头条的厚度H1为2mm,叶轮轴向方向与蜗壳之间的间隙H3为3.5mm,离心风机流通通道最窄处蜗舌区域的蜗壳内壁到叶轮轴心的距离R3为85mm。常规离心风机中环形固定条的半径为77mm,本实施例中设定环形固定条的半径R1为82mm,并设置凸台的高度H2为60mm,凸台端头斜面的倾斜角度为30°。对比上述离心风机和常规结构的离心风机,本实施例中离心风机的风量提升3%,出风效率提升2%。

Claims (8)

1.离心风机,包括蜗壳(100)和叶轮(200),所述叶轮(200)由可转动设置在蜗壳(100)中的轮盘(210)和多个围绕轮盘(210)环形设置的叶片(220)组成,所述蜗壳(100)上设有进风口(300)和出风口(400),出风口(400)与蜗壳(100)之间设有蜗舌(500),进风口(300)为设置在叶轮(200)侧方的圆形口,叶轮(200)的转动轴心和进风口(300)的圆心位于同一直线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环形固定条(600),所述环形固定条(600)环绕叶轮(200)设置并与叶片(220)的外沿顶部固定连接,叶片(220)的内沿根部与轮盘(210)固定连接;所述蜗壳(100)与进风口(300)同侧的内壁上固定有一圈环绕叶轮(200)设置的凸台(700),凸台(700)与叶轮(200)的外沿之间留有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固定条(600)的上表面与叶片(220)的顶面齐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300)的边部设有朝向蜗壳(100)内部折弯的翻边(110),翻边(110)为圆弧曲面且翻边(110)与进风口(300)的边部圆弧过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固定条(600)的厚度为H1,2mm<H1<4m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700)的高度为H2,叶片(220)顶面与蜗壳(100)内壁之间的间隙宽度为H3;0mm<H2-H1-H3<4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固定条(600)外沿的半径为R1,所述叶片(220)外沿的半径为R2,所述叶轮(200)轴心到蜗壳()内壁的最短距离为R3;2mm<R3-R1<4mm,R1-R2≥4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200)轴心到蜗舌(500)之间的直线为L1,叶轮(200)轴心到蜗壳(100)与出风口(400)交接处之间的直线为L2,叶轮(200)轴心到出风口(400)外沿之间的直线为L3,L1与L2之间的夹角为α,L2与L3之间的夹角为β,β=α/2±1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700)靠近进风口(300)的一端端头为斜面,斜面的倾斜角度为15~30°。
CN202120790280.6U 2021-04-16 2021-04-16 离心风机 Active CN2145777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90280.6U CN214577785U (zh) 2021-04-16 2021-04-16 离心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90280.6U CN214577785U (zh) 2021-04-16 2021-04-16 离心风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77785U true CN214577785U (zh) 2021-11-02

Family

ID=78326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90280.6U Active CN214577785U (zh) 2021-04-16 2021-04-16 离心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7778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68223A (zh) * 2022-08-18 2022-12-13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离心风机及风管送风式空调机组室内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68223A (zh) * 2022-08-18 2022-12-13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离心风机及风管送风式空调机组室内机
CN115468223B (zh) * 2022-08-18 2024-05-17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离心风机及风管送风式空调机组室内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29410B (zh) 一种混流风机
CN214577785U (zh) 离心风机
JP2002106494A (ja) 軸流ファン
CN108953222B (zh) 一种离心叶轮
CN209925295U (zh) 鱼鳍形仿生降噪离心风机
CN112943643A (zh) 离心风机
CN111535974A (zh) 一种带双进口式蜗壳的低水头大流量混流式水轮机
CN113883099B (zh) 一种高效导风结构及风机
CN209818372U (zh) 一种高效静音的负压式轴流风机
CN114718904A (zh) 气动结构、压缩机、吸尘器
CN208168983U (zh) 一种离心式燃气动力涡轮机
CN209925294U (zh) 一种高效单吸离心风机叶轮及离心风机
CN109595198B (zh) 一种风机叶轮
CN215890511U (zh) 离心风机
JP4174693B2 (ja) 遠心圧縮機のディフューザー
CN217129909U (zh) 一种离心叶轮轴流风机
CN218624734U (zh) 一种后向离心风轮及离心风机
CN209012124U (zh) 一种高效离心通风机叶轮
CN205592186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风扇
CN114370425B (zh) 一种离心空压机组合叶轮结构
CN211230970U (zh) 一种带加强筋式离心式动叶轮及吸尘器电机
CN206727823U (zh) 一种电机散热叶轮
CN217271022U (zh) 进风口圈、应用有该进风口圈的风机系统及吸油烟机
CN212479688U (zh) 组合变形大倾角叶片
CN211009268U (zh) 高效无蜗壳离心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