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68223B - 一种离心风机及风管送风式空调机组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离心风机及风管送风式空调机组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68223B
CN115468223B CN202210992858.5A CN202210992858A CN115468223B CN 115468223 B CN115468223 B CN 115468223B CN 202210992858 A CN202210992858 A CN 202210992858A CN 115468223 B CN115468223 B CN 1154682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entrifugal fan
impeller
face
d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9285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68223A (zh
Inventor
张荣海
张震
冯月文
颜鲁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9285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6822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4682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6822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95355 priority patent/WO2024037083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682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682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22Centrifugal or radial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4Means for preven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离心风机及风管送风式空调机组室内机,涉及空调技术领域,为解决离心风机,气流回流送风效率低的问题。离心风机包括蜗壳、围壳、至少一个集流件、叶轮及加强筋。蜗壳有出风口和进风口,围壳的轴向上至少一侧具有开口。一个开口与一个集流件对应,集流件与围壳连接且封盖开口。进风口设于集流件上,出风口设于围壳上。叶轮位于蜗壳内,且叶轮在围壳的轴向上至少一端设有加强筋。加强筋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第一端面位于加强筋邻近叶轮一侧,第二端面位于加强筋远离叶轮一侧。集流件包括相连接的连接部和折弯部,连接部与围壳相连,且位于第一端面远离叶轮的一侧,折弯部沿远离叶轮的方向突出于连接部,且围绕进风口设置。

Description

一种离心风机及风管送风式空调机组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心风机及风管送风式空调机组室内机。
背景技术
在中央空调领域,室内机通常采用风管送风式空调机组室内机(以下简称风管机),可以连接风管实现远距离送风。这样就需要风管机的送风系统可以做到极大的机外静压实现大风量、低噪音送风的需要。
离心风机送风系统由于送风效率高、送风静压大和噪音低等优点被广泛采用。但传统的离心风机由于结构原因,存在高静压下进风口风量损失、回流现象,严重影响离心风扇送风系统的效率、风量、和噪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离心风机及风管送风式空调机组室内机,用于解决离心风机在高静压下进风口气流回流风量损失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风管送风式空调机组室内机,本发明提供的风管机可以包括机壳以及安装于该机壳内的离心风机。其中,机壳具有容纳空间,离心风机安装于该容纳空间中,且该机壳还具有入风口和排风口,入风口和排风口均与容纳空间相连通。这样,安装于风管机中的离心风机工作时,气体由机壳的入风口进入机壳内部,继而离心风机提高气体压力并将气体排送向机壳的排风口,使得压力提高后的气体从排风口排出后可以通过与排风口相连的风管流向用户区域,实现远距离送风。
基于此,上述风管机还可以包括电机以及换热器。其中,电机设置于上述机壳的容纳空间中,并与离心风机的叶轮连接,用于驱动叶轮转动,以实现上述提高气体压力并将气体排送向排风口进行远距离送风的目的。换热器设置于机壳的容纳空间内,且位于离心风机的蜗壳的出风口与机壳的排风口之间。这样,气体从离心风机的出风口排出后流经换热器,经过热交换的气体再通过机壳的排风口以及与排风口相连通的风管流向用户区域实现调节用户区域气温的功能。
由上述可知,风管机可以实现远距离送风并用于调节用户区域的气温,但风管机存在高静压下离心风机的进风口风量损失或者回流现象,这严重影响离心风机的送风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离心风机,该离心风机可以包括蜗壳和叶轮,叶轮位于蜗壳的内部。其中,蜗壳可以包括围壳,围壳的轴向上至少一侧具有开口。在此基础上,该蜗壳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集流件。一个开口与一个集流件对应,且集流件与围壳相连接且封盖围壳的开口。基于此,为了使得离心风机工作时气体可以进入离心风机中,且在气体压力提高后可以排出,上述蜗壳还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其中,进风口开设于集流件上,出风口开设于围壳上。
这样一来,当上述离心风机工作时,气体从蜗壳轴向上的进风口进入蜗壳中,叶轮高速旋转将进入蜗壳内的气体加速,气体流经叶轮时将改变方向,流向蜗壳的出风口。为了增强叶轮的结构强度,确保叶轮在高速旋转时结构稳定。该蜗壳还包括加强筋,加强筋设置于叶轮在围壳轴向上的至少一端,且该加强筋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其中,第一端面位于加强筋临近叶轮的一侧,第二端面位于加强筋远离叶轮的一侧。
由上述可知,在气体从蜗壳的进风口进入蜗壳内部的过程中,存在高静压下进风口出现回流的现象,导致风量损失送风效率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申请提供的集流件可以包括连接部和折弯部。其中连接部与围壳相连接,且该连接部位于上述加强筋的第一端面远离叶轮的一侧,该连接部的内侧壁与加强筋的第一端面之间的距离为A。需要说明的是,连接部的内侧壁指的是,集流件的连接部朝向叶轮的一侧。集流件的连接部可以阻断气流回流的回流路径,这样,便从根本上消除了蜗壳内部的涡流现象,从而减少了气流回流造成的风量损失。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的内侧壁与加强筋的第一端面之间的距离为A,A大于0mm,且小于等于10mm。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折弯部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第一折弯部与连接部相连,且沿远离连接部的方向延伸,第二折弯部沿临近叶轮的方向延伸。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折弯部的第二折弯部远离第一折弯部的一端与加强筋的第二端面之间的距离为B,B大于0mm,且小于等于5mm。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集流件的内侧壁与加强筋之间的最小距离为C,C大于0mm,且小于等于10mm。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的内侧壁与加强筋的第一端面之间的距离为A,A为6mm。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折弯部的第二折弯部远离第一折弯部的一端与加强筋的第二端面之间的距离为B,B为3.5mm。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集流件的内侧壁与加强筋之间的最小距离为C,C为5mm。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之间。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风管送风式空调机组室内机,包括离心风机、机壳、电机以及换热器。其中,机壳具有容纳空间,该机壳还具有入风口和排风口,入风口与排风口与容纳空间连通。电机设置于容纳空间内,并与叶轮连接。换热器设置于容纳空间内,且位于蜗壳的出风口与机壳的排风口之间。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申请提供的风管送风式空调机组室内机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b为图1a中风管送风式空调机组室内机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相关技术中的离心风机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离心风机的风道仿真图的一种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离心风机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a为沿图4中离心风机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b为图5a中a处的放大图;
图5c为图5b中连接部位于加强筋的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之间的示意图;
图6为一种回流示意图;
图7为图4中集流件的一种示意图;
图8为另一种回流示意图;
图9为图4中离心风机的风道仿真图;
图10为风量-距离A的变化关系示意图;
图11为风量-距离B的变化关系示意图;
图12为风量-距离C的变化关系示意图;
图13为同风量下转速对比示意图;
图14为同风量下噪音对比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风管机;1-机壳;2-离心风机;3-电机;4-换热器;5-接水盘;11-入风口;12-排风口;21-蜗壳;22-叶轮;211-进风口;212-出风口;213-开口;210-围壳;220-集流件;214-加强筋;2141-第一端面;2142-第二端面;2201-连接部;2202-折弯部;22021-第一折弯部;22022-第二折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风管送风式空调机组室内机(以下简称风管机),如图1a所示,该风管机100可以包括机壳1以及安装于该机壳1内的离心风机2。其中,机壳1具有容纳空间,离心风机2安装于该容纳空间中,且该机壳1还具有入风口11和排风口12,入风口11和排风口12均与容纳空间相连通。这样,安装于风管机100中的离心风机2工作时,气体由入风口11进入容纳空间,继而离心风机2提高气体压力并将气体排送向排风口12,使得压力提高后的气体从排风口12排出后可以通过与排风口12相连的风管流向用户区域,实现远距离送风。
在此基础上,参见图1b,上述风管机100还可以包括电机3以及换热器4。其中,电机3设置于上述机壳1的容纳空间中,并与离心风机2的叶轮(图中未示出叶轮)相连接,用于驱动叶轮转动,以实现上述提高气体压力并将气体排送向排风口12进行远距离送风的目的。换热器4设置于机壳1的容纳空间内,且位于离心风机2的蜗壳的出风口与机壳1的排风口12之间。这样,气体从离心风机2的出风口排出后流经换热器4,经过热交换的气体再通过排风口12以及与排风口12相连通的风管流向用户区域实现调节用户区域气温的功能。
基于此,当上述风管机100处于制冷工作时,换热器4的表面的温度通常较低。当气体从离心风机2中吹出后与换热器4的表面相接处时,气体中含有的水蒸气在换热器4的表面遇冷,冷凝成水滴。水滴将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滴落,为了避免冷凝水直接落入机壳1内部以及设置于机壳1内部的其他组件上,确保冷凝水不会影响风管机100正常工作。如图1a所示,该风管机还可以包括接水盘5,接水盘5位于风管机100的机壳1内,且设置于上述换热器4的下方,用于收集从换热器4表面滴落的冷凝水。
由上述可知,风管机100可以实现远距离送风并用于调节用户区域的气温,但现有风管机100存在高静压下离心风机2的进风口风量损失或者回流现象,这严重影响离心风机2的送风效率。
如图2所示,图中为相关技术中风管机的离心风机2的结构示意图,该离心风机2可以包括蜗壳21和叶轮22,其中叶轮位于蜗壳21的内部。沿蜗壳21的轴向上设置有集流件220,该集流件220上开设有进风口211。在此基础上,该蜗壳21还具有出风口212。
在相关技术中风管机的离心风机2的结构基础上,采取风道仿真方法,利用CFD仿真软件建立风道仿真模型。如图3所示(图3为图2中离心风机的风道仿真图),从仿真模型可以看出风场在蜗壳21的内部出现了涡流(图3中a处)。需要说明的是,离心风机2通过叶轮22向外做功,叶轮22高速旋转时蜗壳21内侧静压远高于蜗壳21外侧静压,而相关技术中离心风机2的集流件220内侧壁与叶轮22外端面的距离通常较大,该尺寸一般大于15mm,这就为形成涡流创造了条件。
此外,为了保证蜗壳21与叶轮22等组件装配完成后,叶轮22与蜗壳21之间不会磨损,集流件220靠近叶轮22的一端与叶轮22的外端面之间的距离通常设置为3mm~6mm,这也为流量损失创造了条件。在此情况下,当离心风机2工作时蜗壳21内部风场在高静压作用下,气流经过涡流区域,并从集流件220靠近叶轮22的一端与叶轮22外端面之间流失,且蜗壳21内侧压力越大,回流现象越明显,离心风机2送风效率越低。
由上述可知,上述集流件220的结构是决定回流损失大小的关键因素。具体的,决定回流损失大小的关键因素是集流件220内侧壁与叶轮22外端面的距离以及集流件220靠近叶轮的一端与叶轮22外端面之间的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风道仿真模型中叶轮直径R满足:130mm≤R≤200mm,在上述风道仿真模型中取R=180mm。
为了解决离心风机2工作时蜗壳21内部风场在高静压作用下,气流经过涡流区域,并从集流件220靠近叶轮的一端与叶轮22外端面之间流失,影响离心风机2送风效率这一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新的离心风机2结构。以下,结合实施例以及附图对该离心风机2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离心风机2可以包括蜗壳21和叶轮22,叶轮22位于蜗壳21的内部。其中,蜗壳21可以包括围壳210,围壳210的轴向上的至少一侧具有开口213。在此基础上,该蜗壳21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集流件220。一个开口213与一个集流件220对应,且集流件220与围壳210相连接且封盖围壳210的开口213。基于此,为了使得离心风机2工作时气体可以进入离心风机2中,且在气体压力提高后可以排出,上述蜗壳21还具有进风口211和出风口212,其中,进风口211开设于集流件220上,出风口212开设于围壳210上。
这样一来,当上述离心风机2工作时,气体从蜗壳21轴向上的进风口211进入蜗壳21中,叶轮22高速旋转将进入蜗壳21内的气体加速,气体流经叶轮22时将改变方向,流向蜗壳21的出风口212。为了增强叶轮22的结构强度,确保叶轮22在高速旋转时结构稳定。如图5a所示,该蜗壳21还包括加强筋214,加强筋214设置于叶轮22在围壳210的轴向上的至少一端,且该加强筋214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2141与第二端面2142。如图5b所示(图5b为沿图5a中a处放大图),第一端面2141位于加强筋214临近叶轮22的一侧,第二端面2142位于加强筋214远离叶轮22的一侧。
由上述可知,在气体从蜗壳21的进风口211进入蜗壳21内部的过程中,如图6所示,存在高静压下进风口211出现回流现象,导致风量损失送风效率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如图7所示,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集流件220的一种截面图,本申请提供的集流件220可以包括连接部2201和折弯部2202。其中连接部2201与围壳210相连接,并且该连接部2201位于上述加强筋214的第一端面2142远离叶轮22的一侧,该连接部2201的内侧壁与加强筋214的第一端面2142之间的距离为A(见图5b,图5b为图5a中a处放大图),其中加强筋214的第一端面2142相当于相关技术中叶轮22的外端面。基于此,距离A相当于上述相关技术中离心风机2的集流件220内侧壁与叶轮22外端面的距离,参见图5a至图6可知,相较于相关技术,连接部2201的内侧壁与加强筋214的第一端面2142之间的距离大幅减小,也即距离A大幅减小。在此情况下,如图8所示,由于距离A大幅减小,集流件220的连接部2201将阻断气流回流的回流路径,这样,便从根本上消除了蜗壳21内部的涡流现象(见图9,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集流件的风道仿真图),从而减少了气流回流造成的风量损失。
为了进一步确定,距离A的大小对于蜗壳21内部涡流现象的影响,同样采取风道仿真方法,采用CFD仿真软件建立风道仿真模型。测试条件为风管机100机外静压200Pa,叶轮直径R=180mm,在此情况下进行测试。如图10所示,为电机不同转速下,距离A的大小对于风量大小的影响。例如,当电机转速为1200rpm时,0mm<A≤10mm时,距离A对于离心风机2的风量大小影响不大,但当距离A大于10mm时,随着连接部2201的内侧壁与加强筋214的第一端面2142之间的距离(距离A)增大,该离心风机2的风量明显减少,即回流损失增大。且当电机转速为1350rpm或者1500rpm时,风量大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也即当连接部2201的内侧壁与加强筋214的第一端面2142之间的距离大于10mm时,随着连接部2201的内侧壁与加强筋214的第一端面2142之间的距离的增加,离心风机2的风量将会减少,离心风机2的送风效率下降。
由上述可知,当上述距离A,即连接部2201的内侧壁与加强筋214的第一端面2142之间的距离在0mm~10mm之间时,距离A的大小对于离心风机2的送风量影响不明显,但当该距离A大于10mm时,离心风机2的送风量将会随着距离A的增加而减少。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距离A满足大于0mm,小于等于10mm的情况下。如图5c所示,上述连接部2201的至少部分可以位于加强筋214的第一端面2141和第二端面2142之间,这样,集流件220的连接部2201可以更充分的阻挡气流回流。基于此,在距离A尽可能小的情况下,为了防止距离A过小导致叶轮22转动时磨损蜗壳21的现象出现,距离A可以取A=6mm。
此外,上述折弯部2202沿远离叶轮22的方向突出于连接部2201,且围绕蜗壳21的进风口211设置,这样,折弯部2202可以起到导流作用,同时折弯部2202突出于连接部2201的情况下,折弯部2202的内侧壁为U型凹槽结构,这可以减小气体进入蜗壳21之后与集流件220之间的冲击,进而降低了离心风机2工作的噪声。如图7所示,该折弯部2202可以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折弯部22021和第二折弯部22022。其中,第一折弯部22021与连接部2201相连接,且该第一折弯部22021沿远离连接部2201的方向延伸,第二折弯部22022沿临近叶轮22的方向延伸。第二折弯部22022远离第一折弯部22021的一端与加强筋214的第二端面2142之间的距离为B,也即集流件220靠近叶轮22的一端与加强筋214的第二端面2142之间的距离为B,该距离B相当于上述相关技术中集流件220靠近叶轮的一端与叶轮22外端面之间的距离,参见图5b及图6可以得知,距离B位于气流回流的路径上,以下,通过测试确定距离B的大小对于蜗壳21内部涡流现象的影响。
同样采取风道仿真方法,采用CFD仿真软件建立风道仿真模型。测试条件同上,即风管机100机外静压200Pa,叶轮直径R=180mm,在此条件下进行测试。如图11所示,为不同电机不同转速下,距离B的大小,也即集流件220靠近叶轮22的一端与加强筋214的第二端面2142之间的距离对于风量大小的影响。例如,当电机的转速为1200rpm,集流件220靠近叶轮22的一端与加强筋214的第二端面2142之间的距离为0mm~5mm时。距离B对于离心风机2的风量大小影响不大,但当集流件220靠近叶轮22的一端与加强筋214的第二端面2142之间的距离(距离B)大于5mm时,离心风机2的风量明显减少,即离心风机2的回流损失增大。且当电机转速为1350rpm或者1500rpm时,风量大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即,当集流件220靠近叶轮22的一端与加强筋214的第二端面2142之间的距离大于5mm时,随着距离B的增大,离心风机2的风量将随之减少。基于此,一方面为了提高离心风机2的送风效率,另一方面为了防止距离B过小导致折弯部2202的第二折弯部22022靠近叶轮的一端磨损蜗壳21,集流件220靠近叶轮22的一端与加强筋214的第二端面2142之间的距离(距离B)可以取取3.5mm。
在此基础上,参见图5b,规定集流件220的内侧壁与加强筋214之间的最小距离为C。该距离C为气流回流路径上,集流件220的内侧壁与加强筋214之间的最小距离,因此当距离C较小时可以增加回流气流的流失阻力,从而减少气流的回流损失,提高离心风机2的送风效率。
为了进一步确定距离C的大小对于气流回流损失的影响,同样采用风道仿真方法,并采用CFD仿真软件建立风道仿真模型。测试条件同上,风管机100的机外静压为200Pa,叶轮直径R=180mm,在此条件下进行测试。如图12所示,图12为电机在不同转速下,集流件220的内侧壁与加强筋214之间的最小距离,即距离C的大小对离心风机2风量的大小的影响。以电机转速1350rpm为例,当距离C满足:0mm<C≤10mm时,随着距离C的大小逐渐增加,离心风机2的风量逐渐减小。基于此,一方面为了提高离心风机2的送风效率,另一方面考虑到离心风机2的整机装配性,以及防止集流件220的内侧壁与加强筋214之间的最小距离过小,导致离心风机2工作时电机带动叶轮22转动时,与叶轮22相连接的加强筋214与蜗壳21之间发生摩擦,距离C可以取C=5mm。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以上述风道仿真中得到的距离A、距离B以及距离C的可取值为例,与相关技术中的离心风机2进行比较。具体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离心风机2的结构中,距离A取6mm,即连接部2201的内侧壁与加强筋214的第一端面2142之间的距离(相当于上述相关技术中离心风机2的集流件220内侧壁与叶轮22外端面的距离,通常为15mm),距离B取3.5mm,即集流件220靠近叶轮22的一端与加强筋214的第二端面2142之间的距离(相当于上述相关技术中集流件220靠近叶轮的一端与叶轮22外端面之间的距离,通常为3mm~6mm),距离C取5mm,即集流件220的内侧壁与加强筋214之间的最小距离。在此结构基础上,进行测试,并分别比较本申请提供的离心风机2与相关技术中离心风机2的转速、噪音数据。
在同风量下,本申请提供的离心风机2的转速低于相关技术中离心风机2的转速。具体的,当离心风机2机外静压为50pa时,本申请提供的离心风机2的电机的转速下降10rpm左右,当机外静压为120pa时,电机转速下降21rpm左右,当机外静压为200pa时,电机转速下降30rpm左右(图13为同风量下转速对比图)。
此外,噪音方面,本申请提供的离心风机2的噪音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离心风机2的噪音明显降低。在同风量下,当离心风机2的机外静压为50pa时,本申请提供的离心风机2工作时的噪音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离心风机2工作时的噪音,降低约0.4分贝,当机外静压为120pa时,噪音降低约1.2分贝,当机外静压为200pa时,噪音降低约为1.9分别(图14为同风量下噪音对比图)。
由上述可知,本申请提供的离心风机2的集流件结构消除了蜗壳21内部的涡流现象,在同风量的条件下,本申请提供的离心风机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离心风机2噪音以及电机转速都明显降低。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机包括:
蜗壳,所述蜗壳具有出风口和进风口,所述蜗壳包括:围壳,所述围壳的轴向上的至少一侧具有开口,和,
至少一个集流件,一个所述开口与一个所述集流件对应,所述集流件与所述围壳连接且封盖所述开口,所述进风口开设于所述集流件上,所述出风口开设于所述围壳上;
叶轮,位于所述蜗壳内;以及,
加强筋,设于所述叶轮在所述围壳的轴向上的至少一端,所述加强筋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位于所述加强筋邻近所述叶轮的一侧,所述第二端面位于所述加强筋远离所述叶轮的一侧;
所述集流件包括相连接的连接部和折弯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围壳相连,且位于所述第一端面远离所述叶轮的一侧,所述折弯部沿远离所述叶轮的方向突出于所述连接部,且围绕所述进风口设置;
所述连接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的内侧壁与所述加强筋的所述第一端面之间的距离为A,所述A大于0mm,且小于等于1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弯部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连接部相连,且沿远离所述连接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折弯部沿临近所述叶轮的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弯部的所述第二折弯部远离所述第一折弯部的一端与所述加强筋的所述第二端面之间的距离为B,所述B大于0mm,且小于等于5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流件的内侧壁与所述加强筋之间的最小距离为C,所述C大于0mm,且小于等于10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的内侧壁与所述加强筋的所述第一端面之间的距离为A,所述A为6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弯部的所述第二折弯部远离所述第一折弯部的一端与所述加强筋的所述第二端面之间的距离为B,所述B为3.5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流件的内侧壁与所述加强筋之间的最小距离为C,所述C为5mm。
9.一种风管送风式空调机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离心风机;
机壳,具有容纳空间,所述机壳还具有入风口和排风口,所述入风口与所述排风口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
电机,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并与叶轮连接;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位于所述蜗壳的所述出风口与所述机壳的所述排风口之间。
CN202210992858.5A 2022-08-18 2022-08-18 一种离心风机及风管送风式空调机组室内机 Active CN1154682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92858.5A CN115468223B (zh) 2022-08-18 2022-08-18 一种离心风机及风管送风式空调机组室内机
PCT/CN2023/095355 WO2024037083A1 (zh) 2022-08-18 2023-05-19 空调器、离心风机以及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92858.5A CN115468223B (zh) 2022-08-18 2022-08-18 一种离心风机及风管送风式空调机组室内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68223A CN115468223A (zh) 2022-12-13
CN115468223B true CN115468223B (zh) 2024-05-17

Family

ID=84367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92858.5A Active CN115468223B (zh) 2022-08-18 2022-08-18 一种离心风机及风管送风式空调机组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682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37083A1 (zh) * 2022-08-18 2024-02-22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空调器、离心风机以及空调室内机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00032407A (ko) * 1998-11-14 2000-06-15 신영주 다익송풍기
CN101297119A (zh) * 2005-11-25 2008-10-29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多叶片离心式送风机
JP2012072758A (ja) * 2010-09-01 2012-04-12 Nippon Soken Inc 遠心送風機
CN105020172A (zh) * 2015-08-19 2015-11-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叶轮及具有该叶轮的离心通风机和空调蒸发器
JP2016160780A (ja) * 2015-02-27 2016-09-05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CN211648538U (zh) * 2020-01-17 2020-10-09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离心风机及空调器
CN212961883U (zh) * 2020-07-14 2021-04-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风道结构、离心风机组件及空调器
WO2021144942A1 (ja) * 2020-01-17 2021-07-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遠心送風機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CN214577785U (zh) * 2021-04-16 2021-11-02 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 离心风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83312B2 (en) * 2005-03-31 2011-02-08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Centrifugal blower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00032407A (ko) * 1998-11-14 2000-06-15 신영주 다익송풍기
CN101297119A (zh) * 2005-11-25 2008-10-29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多叶片离心式送风机
JP2012072758A (ja) * 2010-09-01 2012-04-12 Nippon Soken Inc 遠心送風機
JP2016160780A (ja) * 2015-02-27 2016-09-05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CN105020172A (zh) * 2015-08-19 2015-11-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叶轮及具有该叶轮的离心通风机和空调蒸发器
CN211648538U (zh) * 2020-01-17 2020-10-09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离心风机及空调器
WO2021144942A1 (ja) * 2020-01-17 2021-07-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遠心送風機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CN212961883U (zh) * 2020-07-14 2021-04-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风道结构、离心风机组件及空调器
CN214577785U (zh) * 2021-04-16 2021-11-02 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 离心风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68223A (zh) 2022-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54642B (zh) 带有室外单元的空调
US9587841B2 (en) Turbo fan and ceiling type air conditioner using the same
CN115468223B (zh) 一种离心风机及风管送风式空调机组室内机
JP2002115866A (ja) 窓型エアコンのターボファンハウジング
CN100366918C (zh) 鼓风机
CN209877135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0832217U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101191685B (zh) 空调冷凝器出口连接管的结构
CN217817105U (zh) 烟机结构及空调烟机
CN216897541U (zh) 风管机
CN215982930U (zh)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
CN212431131U (zh) 离心风机及具有该离心风机的窗机空调
CN214984714U (zh) 空调装置及汽车
CN113719912A (zh) 离心风机及具有该离心风机的窗机空调
KR100585797B1 (ko) 창문형 에어컨의 공기 안내 장치
CN217737358U (zh) 风管机及空调器
CN208025669U (zh) 空调设备
CN21298742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817101U (zh) 烟机结构及空调烟机
CN217423430U (zh) 风管机
CN209557335U (zh) 蜗壳、风机和空调器
CN220081762U (zh) 离心风机蜗壳、风机装置及空调器
CN211953014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8348719U (zh) 烟机结构及空调烟机
CN219264435U (zh) 一种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