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69937U - 一种大楼外挂环轨电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楼外挂环轨电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69937U
CN214569937U CN202120485482.XU CN202120485482U CN214569937U CN 214569937 U CN214569937 U CN 214569937U CN 202120485482 U CN202120485482 U CN 202120485482U CN 214569937 U CN214569937 U CN 2145699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rail
elevator
rail
sliding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8548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观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048548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699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699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6993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大楼外挂环轨电梯,涉及电梯设备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环形钢轨,以及设置在上述环形钢轨上用于绕其周向方向滑动的滑动车架,上述滑动车架内设有带动其沿轴向方向自动滑动的动力组件,上述滑动车架上沿其重力方向顺次铰接有多个轿厢,相邻上述轿厢之间形成有间距,相邻上述轿厢之间的间距等于大楼相邻楼层电梯口之间的间距。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解决了目前所使用的电梯运行效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大楼外挂环轨电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大楼外挂环轨电梯。
背景技术
电梯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装有箱状吊舱,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垂直升降电梯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刚性导轨之间。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习惯上不论其驱动方式如何,将电梯作为建筑物内垂直交通运输工具的总称。按速度可分低速电梯(1米/秒以下)、快速电梯(1~2米/秒)和高速电梯(2米/秒以上)。19世纪中期开始出现液压电梯,至今仍在低层建筑物上应用。1852年,美国的E.G.奥蒂斯研制出钢丝绳提升的安全升降机。80年代,驱动装置有进一步改进,如电动机通过蜗杆传动带动缠绕卷筒、采用平衡重等。19世纪末,采用了摩擦轮传动,大大增加电梯的提升高度。
对于目前所使用的电梯大都为直上直下式的单通道电梯,它的主要缺点是单轿厢承载人数有限,运行效率较低,当乘坐的人较多时,等电梯时间偏长,难以适应大流量人群乘坐电梯需求。
综上所述,我们急需设计一种大楼外挂环轨电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楼外挂环轨电梯,解决了目前所使用的电梯运行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大楼外挂环轨电梯,包括环形钢轨,以及设置在上述环形钢轨上用于绕其周向方向滑动的滑动车架,上述滑动车架内设有带动其沿轴向方向自动滑动的动力组件,上述滑动车架上沿其重力方向顺次铰接有多个轿厢,相邻上述轿厢之间形成有间距,相邻上述轿厢之间的间距等于大楼相邻楼层电梯口之间的间距。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环形钢轨包括第一外环形轨道,还包括设置在上述第一外环形钢轨内侧的第二内环形轨道,上述第一外环形轨道和上述第二内环形轨道的中轴线重合,上述滑动车架穿设在同侧的上述第一外环形轨道和上述第二内环形轨道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外环形轨道的内侧沿其周向方向和上述第二内环形轨道的内侧沿其周向方向均传动齿,上述滑动车架内设有两个第一传动齿轮,两个上述第一传动齿轮分别与上述第一外环形轨道上的传动齿、第二内环形轨道上的传动齿啮合,上述动力组件用于带动两个上述第一传动齿轮同步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动力组件包括设置在上述滑动车架内的驱动电机,以及设置在上述驱动电机输出轴上的第二传动齿轮,两个上述第一传动齿轮的一侧均设有第三传动齿轮,两个上述第三传动齿轮同侧设置,两个上述第三传动齿轮均与上述第二传动齿轮啮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外环形轨道的外侧沿其周向方向设有滑槽,上述滑动车架上设有与上述滑槽滑动配合的车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滑槽的数量为两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车轮的数量为四个,四个上述车轮呈矩形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包括第一连杆,上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上述滑动车架铰接,上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多个上述轿厢组成的整体一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包括第二连杆,相邻上述轿厢通过第二连杆连接,上述第二连杆的上端与其同侧的上述轿厢铰接,上述第二连杆的下端与其同侧的上述轿厢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连杆的上端与其同侧的轿厢可拆卸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多个轿厢分别与相不同楼层(指轿厢相对的相邻楼层)的电梯口相对,同一通道的电梯中,多个楼层的人员能同时上下电梯,滑动车架在环形钢轨上滑动时,能实现不同楼层人员同时输送的目的,极大的提高了输送效率。通过运动组件带动滑动车架在环形钢轨自动移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大楼外挂环轨电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滑动车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环形钢轨的侧视图。
图标:1-环形钢轨,101-第一外环形轨道,102-第二内环形轨道,2-滑动车架,3-车轮,4-第一连杆,5-轿厢,6-第二连杆,7-传动齿,8-第一传动齿轮,9-第二传动齿轮,10-驱动电机,11-第三传动齿轮,12-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代表至少2个。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大楼外挂环轨电梯,包括环形钢轨1,以及设置在上述环形钢轨1上用于绕其周向方向滑动的滑动车架2,上述滑动车架2内设有带动其沿轴向方向自动滑动的动力组件,上述滑动车架2上沿其重力方向顺次铰接有多个轿厢5,相邻上述轿厢5之间形成有间距,相邻上述轿厢5之间的间距等于大楼相邻楼层电梯口之间的间距。
滑动车架2穿设在环形钢轨1上,避免了滑动车架2从环形钢轨1上的脱落,以实现滑动车架2与环形钢轨1的稳定连接,使滑动车架2和环形钢轨1的相对滑动更稳定,也使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更稳定。
动力组件作为动力系统,动力组件能带动滑动车架2在环形钢轨1上主动运动,使滑动车架2在环形钢轨1上的滑动更容易,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动力组件与电梯控制系统相连接,按下需要达到的楼层时,动力组件带动滑动车架2移动刀指定楼层后停止,以实现滑动车架2的智能化控制。
多个轿厢5形成的整体使不同轿厢5分别能位于不同楼层,使单通道上不同楼层的人都能上电梯,对于不同轿厢5的人需要到达的楼层,以轿厢5内短短需要到达的楼层人员为基准定向运动。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多个轿厢5形成的整体在环形钢轨1上可设置多组,且轿厢5不一定是多个,也可是单个独立存在。
值得说明的是,多个轿厢5分别与相不同楼层(指轿厢5相对的相邻楼层)的电梯口相对,同一通道的电梯中,多个楼层的人员能同时上下电梯,滑动车架2在环形钢轨1上滑动时,能实现不同楼层人员同时输送的目的,极大的提高了输送效率。且在本实用新型中,将本实用新型布置在大楼中时,电梯轨道设计为环形,滑动车架2在环形钢轨1上运动时,带动轿厢5在环形钢轨1上周向运动,实现单轨道同楼层多电梯口同步输送的目的,相对于传统单通道单电梯口的单项布置设计,更快捷方便。环形钢轨1上可设置多个滑动车架2,多个滑动车架2均连接轿厢5,以提高输送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环形钢轨1包括第一外环形轨道101,还包括设置在上述第一外环形钢轨1内侧的第二内环形轨道102,上述第一外环形轨道101和上述第二内环形轨道102的中轴线重合,上述滑动车架2穿设在同侧的上述第一外环形轨道101和上述第二内环形轨道102上。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外环形轨道101和第二内环形轨道102的形状相同,通过第一外环形轨道101和第二内环形轨道102的配合,实现滑动车架2滑动,滑动车架2通过第一外环形轨道101和第二内环形轨道102两个轨道限位,滑动的稳定性更高。第一外环形轨道101和第二内环形轨道102布置在大楼上时,第一外环形轨道101和第二内环形过道处于同一个平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外环形轨道101的内侧沿其周向方向和上述第二内环形轨道102的内侧沿其周向方向均传动齿7,上述滑动车架2内设有两个第一传动齿7轮,两个上述第一传动齿7轮分别与上述第一外环形轨道101上的传动齿7、第二内环形轨道102上的传动齿7啮合,上述动力组件用于带动两个上述第一传动齿7轮同步运动。
在上述实施例中,动力组件带动两个第一传动齿7轮同步运转,两个第一传动齿7轮分别和第一外环形轨道101上的传动齿7、第二内环形轨道102上的传动齿7啮合,使得两个第一传动齿7轮在第一外环形轨道101、第二内环形轨道102上运动,两个第一传动齿7轮带动滑动车架2在环形钢轨1上做周向运动。两个第一传动齿7轮处于同一个平面内,通过两个第一传动齿7轮与环形钢轨1连接,使得环形钢轨1与第一传动齿7轮的传动配合连接更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动力组件包括设置在上述滑动车架2内的驱动电机10,以及设置在上述驱动电机10输出轴上的第二传动齿7轮,两个上述第一传动齿7轮的一侧均设有第三传动齿7轮,两个上述第三传动齿7轮同侧设置,两个上述第三传动齿7轮均与上述第二传动齿7轮啮合。
在上述实施例中,接通驱动电机10的电源,驱动电机10带动第二传动齿7轮转动,第二传动齿7轮带动第三传动齿7轮运动,第三传动齿7轮带动其侧边第一传动齿7轮转动,以实现第一传动齿7轮在传动齿7上的运动。驱动电机10作为动力源具有动力输出稳定的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外环形轨道101的外侧沿其周向方向设有滑槽12,上述滑动车架2上设有与上述滑槽12滑动配合的车轮3。
在上述实施例中,滑动车架2在环形钢轨1上周向运动的过程中,车轮3在环形滑槽12内周向运动,车轮3和滑槽12的配合,能减少滑动车架2与环形钢轨1之间的摩擦力,减少了动力组件的能量损耗,一方面使动力组件在带动滑动车架2在环形钢轨1上运动时的能耗损耗相对较低;另一方面使滑动车架2与环形钢轨1之间的相对滑动更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滑槽12的数量为两个。
在上述实施例中,滑槽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环形滑槽12平行设置,两个滑槽12内均设有车轮3,两个滑槽12内的车轮3均与滑动车架2连接,两个滑槽12沿垂直于滑动车架2移动方向布置,形成对滑动车架2的双向支撑,使滑动车架2与环形钢轨1之间的滑动稳定性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车轮3的数量为四个,四个上述车轮3呈矩形分布。
在上述实施例中,同一滑槽12内的车轮3数量为两个,四个车轮3形成滑动车架2的正四轮行走机构,使滑动车架2与环形钢轨1的相对滑动稳定性进一步得到提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包括第一连杆4,上述第一连杆4的一端与上述滑动车架2铰接,上述第一连杆4的另一端与多个上述轿厢5组成的整体一端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连杆4的上端与滑动车架2铰接,轿厢5沿环形钢轨1座周向运动时,轿厢5始终处于纵向方向,避免了忘记下电梯的人被周向输送时,由于轿厢5转动时轿厢5翻转,不具有实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包括第二连杆6,相邻上述轿厢5通过第二连杆6连接,上述第二连杆6的上端与其同侧的上述轿厢5铰接,上述第二连杆6的下端与其同侧的上述轿厢5固定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连杆6的上端与其同侧的轿厢5铰接,滑动车架2在做周向运动时,使第二连杆6下端的轿厢5能始终处于重力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连杆6的上端与其同侧的轿厢5可拆卸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连杆6的上端与轿厢5可拆卸连接,能进行轿厢5数量的调节,使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不同楼高的大楼,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更广。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大楼外挂环轨电梯,其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多个轿厢5分别与相不同楼层(指轿厢5相对的相邻楼层)的电梯口相对,同一通道的电梯中,多个楼层的人员能同时上下电梯,滑动车架2在环形钢轨1上滑动时,能实现不同楼层人员同时输送的目的,极大的提高了输送效率。且在本实用新型中,将本实用新型布置在大楼中时,电梯轨道设计为环形,滑动车架2在环形钢轨1上运动时,带动轿厢5在环形钢轨1上周向运动,实现单轨道同楼层多电梯口同步输送的目的,相对于传统单通道单电梯口的单项布置设计,更快捷方便。环形钢轨1上可设置多个滑动车架2,多个滑动车架2均连接轿厢5,以提高输送效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大楼外挂环轨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钢轨,以及设置在所述环形钢轨上用于绕其周向方向滑动的滑动车架,所述滑动车架内设有带动其沿轴向方向自动滑动的动力组件,所述滑动车架上沿其重力方向顺次铰接有多个轿厢,相邻所述轿厢之间形成有间距,相邻所述轿厢之间的间距等于大楼相邻楼层电梯口之间的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楼外挂环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钢轨包括第一外环形轨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外环形钢轨内侧的第二内环形轨道,所述第一外环形轨道和所述第二内环形轨道的中轴线重合,所述滑动车架穿设在同侧的所述第一外环形轨道和所述第二内环形轨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楼外挂环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环形轨道的内侧沿其周向方向和所述第二内环形轨道的内侧沿其周向方向均传动齿,所述滑动车架内设有两个第一传动齿轮,两个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外环形轨道上的传动齿、第二内环形轨道上的传动齿啮合,所述动力组件用于带动两个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同步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楼外挂环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滑动车架内的驱动电机,以及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上的第二传动齿轮,两个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一侧均设有第三传动齿轮,两个所述第三传动齿轮同侧设置,两个所述第三传动齿轮均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楼外挂环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环形轨道的外侧沿其周向方向设有滑槽,所述滑动车架上设有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的车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大楼外挂环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的数量为两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大楼外挂环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车轮呈矩形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楼外挂环轨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滑动车架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多个所述轿厢组成的整体一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大楼外挂环轨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连杆,相邻所述轿厢通过第二连杆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上端与其同侧的所述轿厢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下端与其同侧的所述轿厢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大楼外挂环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的上端与其同侧的轿厢可拆卸连接。
CN202120485482.XU 2021-03-06 2021-03-06 一种大楼外挂环轨电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5699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85482.XU CN214569937U (zh) 2021-03-06 2021-03-06 一种大楼外挂环轨电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85482.XU CN214569937U (zh) 2021-03-06 2021-03-06 一种大楼外挂环轨电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69937U true CN214569937U (zh) 2021-11-02

Family

ID=78318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85482.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569937U (zh) 2021-03-06 2021-03-06 一种大楼外挂环轨电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699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12717B2 (ja) 回転式乗客運搬装置
JP4708955B2 (ja) 機械式駐車装置のリフト
CN111204623A (zh) 一种电梯系统
CN109235981B (zh) 一种立体停车库及停车系统
KR101377563B1 (ko) 중간이동식 엘리베이터 순환시스템
CN214569937U (zh) 一种大楼外挂环轨电梯
CN210438284U (zh) 一种铝型材氧化车间铝型材上料输送装置
CN209853522U (zh) 竖井双轨升降系统
CN110790111A (zh) 一种曳引驱动的多轿厢共享多井道循环运行电梯
JPH03177290A (ja) エレベータ
CN111776898B (zh) 一种载重量和运行速率可调节的电梯
CN213595662U (zh) 一种循环厢式电梯
CN217627048U (zh) 一种自带井道采用混合牵引的电梯
CN210236830U (zh) 一种小型电梯门系统
CN204416847U (zh) 单向循环升降电梯
CN211419238U (zh) 一种螺旋升降式载人电梯
CN212450181U (zh) 一种可分离式双轿厢电梯
JPS6339515B2 (zh)
KR20120133686A (ko) 웜 엘리베이터 순환시스템
CN213771001U (zh) 矿用隔爆提升机驱动系统
CN211393474U (zh) 一种大通风型电梯轿厢
CN111559687B (zh) 多箱体驻留式施工电梯
CN104477590A (zh) 一种汽车保险杠空中输送系统
CN212531914U (zh) 一种可挂物品的客梯
CN104671029A (zh) 单向循环升降电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1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