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61743U - 箱梁内模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箱梁内模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61743U
CN214561743U CN202120027225.1U CN202120027225U CN214561743U CN 214561743 U CN214561743 U CN 214561743U CN 202120027225 U CN202120027225 U CN 202120027225U CN 214561743 U CN214561743 U CN 2145617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girder
mold
fixing device
pressure bar
connec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2722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卫校
刘宝祥
夏振锋
任鹏举
王自强
鲜斌斌
张耀文
刘志举
尚贵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cc Investment Consulting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CCC First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Haiwei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of FHEC of CCC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CC First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Haiwei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of FHEC of CCCC filed Critical CCCC First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02722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617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617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617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箱梁内模固定装置,涉及施工用具技术领域,该箱梁内模固定装置包括连接件和固定组件;固定组件位于箱梁内模的内部,且能够抵接在箱梁内模的底部上;连接件的其中一端能够依次穿过固定组件、箱梁外模底部的预留孔和箱梁内模底部的预留孔后,与箱梁外模下方的支撑物体连接,且连接件能够与固定组件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连接件固定在箱梁外模底部的支撑物体上,并将连接件穿过箱梁外模和箱梁内模后与抵接在箱梁内模底部的内壁上的固定组件连接,可以将箱梁内模固定在箱梁外模内,防止施工过程中箱梁内模上浮,相较于现有技术,耗材更少,操作更简单,劳动力需求量更少,施工效率更高。

Description

箱梁内模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箱梁内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箱梁的预制过程中,需要在预先准备好的台座上安装好箱梁外模、钢筋架和箱梁内模,并使得箱梁外模、钢筋架和箱梁内模从外到内依次套接,继而在箱梁外模和箱梁内模之间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成型后即可得到箱梁。然而在箱梁内模和箱梁外模之间浇筑混凝土时,箱梁内模极易上浮,进而会在箱梁顶板和腹板处造成混凝土厚度不足和钢筋保护层不足的现象,以致造成箱梁报废的质量事故。
为防止出现上述箱梁报废事故,需在预制箱梁过程中防止箱梁内模上浮。现有的防止箱梁内模上浮的做法如下:在箱梁内模安装就位后,在钢筋架的顶层钢筋上方间隔安装多根垂直于箱梁的横(扁担)梁,其中,横梁通常用槽钢做成,相邻两根横梁之间的间距通常为60厘米。同时,还需将横梁的两端与外模相连接,以及在横梁的梁身上焊接两根垂直于横梁的钢筋,并使得钢筋的底端顶住箱梁内模的顶面。
可以看出,现有的用于防止箱梁内模上浮的做法,需要在箱梁钢筋架上方设置长度近似等于箱梁外模宽度的横梁,并将其与箱梁外模内部连接,以及需要在横梁上焊接垂直于横梁的钢筋,进而导致耗材较多,操作复杂,需要施工人员攀爬到箱梁钢筋架上方,劳动力需求量大,且耗时费力、施工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箱梁内模固定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为防止箱梁内模上浮,需要在箱梁钢筋架上方设置长度近似等于箱梁外模宽度的横梁,并将其与箱梁外模内部连接,以及需要在横梁上焊接垂直于横梁的钢筋,进而导致耗材较多,操作复杂,需要施工人员攀爬到箱梁钢筋架上方,劳动力需求量大,且耗时费力、施工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箱梁内模固定装置,用于将箱梁内模固定在箱梁外模内,所述箱梁内模固定装置包括连接件和固定组件;
所述固定组件位于所述箱梁内模的内部,且能够抵接在所述箱梁内模的底部上;
所述连接件的其中一端能够依次穿过所述固定组件、所述箱梁外模底部的预留孔和所述箱梁内模底部的预留孔后,与所述箱梁外模下方的支撑物体连接,且所述连接件能够与所述固定组件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箱梁外模底部的预留孔和所述箱梁内模底部的预留孔之间穿设有套管,所述套管用于连通所述箱梁外模的内腔和所述箱梁内模的内腔;
所述连接件能够穿设在所述套管中。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为螺杆,所述螺杆的其中一端能够依次穿过所述固定组件、所述箱梁内模底部的预留孔和所述箱梁外模底部的预留孔后,螺纹连接在所述支撑物体上设置的螺纹孔中,且所述螺杆能够与所述固定组件螺纹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压力杠和螺母;
所述压力杠的底部至顶部之间设置有通道,所述压力杠能够覆盖在所述箱梁内模的预留孔的上方,且所述通道能够与所述箱梁内模的预留孔连通;所述压力杠能够抵接在所述箱梁内模的底部的内壁上;
所述螺杆的其中一端能够依次穿过所述通道、所述箱梁外模底部的预留孔和所述箱梁内模底部的预留孔后,螺纹连接在所述支撑物体上设置的螺纹孔中,且所述螺杆的另一端能够外露于所述通道上方;
所述螺母能够螺纹连接在所述螺杆上,并能够抵接在所述压力杠的顶部上。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母的外周壁上安装有把手杆。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压力杠为条状,且所述压力杠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箱梁内模的长度方向。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箱梁内模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一垫板;
所述第一垫板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通道连通的穿孔,且所述第一垫板能够贴合在所述螺母和所述压力杠的顶部之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箱梁内模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二垫板;
所述第二垫板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通道连通的穿孔,且所述第二垫板能够贴合在所述压力杠的底部和所述箱梁内模底部之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母为多个,多个所述螺母均能够与所述螺杆连接,且多个所述螺母中,位于底部的螺母能够抵接在所述压力杠的顶部上。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箱梁内模固定装置还包括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母固定在所述支撑物体上,用于形成所述支撑物体上设置的螺纹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箱梁内模固定装置用于将箱梁内模固定在箱梁外模内,其包括连接件和固定组件。在利用该箱梁内模固定装置将箱梁内模固定在箱梁外模内以防止施工过程中箱梁内模上浮时,可以先将连接件的其中一端依次穿过固定组件、箱梁外模底部的预留孔和箱梁内模底部的预留孔,并将连接件的该端与箱梁外模下方的支撑物体连接,再将连接件与固定组件连接,同时使得固定组件抵接在箱梁内模的底部的内壁上。其中,支撑物体用于支撑箱梁外模,其可以为条形混凝土结构或条形金属结构,如现有预制箱梁过程中常采用的台座。在施工箱梁过程中,向箱梁外模和箱梁内模之间浇筑混凝土时,若箱梁内模有上浮趋势,则位置固定的支撑物体可以通过连接件对固定组件施加拉力,防止固定组件移动。又由于固定组件抵接在箱梁内模底部的内壁上,因而此时箱梁内模被固定组件限制不能上浮,箱梁内模被固定在箱梁外模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箱梁内模固定装置通过将连接件连接在支撑物体和固定组件之间,可以防止有上浮趋势的箱梁内模上浮,不需利用长度近似等于箱梁外模宽度的横梁,也不用为了将横梁固定在箱梁外模内部位于钢筋架上方的位置处而使得施工人员攀爬到箱梁钢筋架上方,以及,不需要在横梁上焊接钢筋,从而可以节省大量材料、简化固定箱梁内模的步骤、减少劳动力需求,且可以省时省力,提升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箱梁内模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箱梁内模固定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箱梁内模固定装置、箱梁和支撑物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箱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标:1-箱梁内模;2-箱梁外模;3-连接件;4-固定组件;40-压力杠;400-工字钢;41-螺母;410-把手杆;5-支撑物体;6-套管;7-箱梁;70-泄水通道;8-第一垫板;9-第二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箱梁内模固定装置用于将箱梁内模1固定在箱梁外模2内,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该箱梁内模固定装置包括连接件3和固定组件4。如图3所示,固定组件4位于箱梁内模1的内部,且能够抵接在箱梁内模1的底部上。连接件3的其中一端能够依次穿过固定组件4、箱梁外模2底部的预留孔和箱梁内模1底部的预留孔后,与箱梁外模2下方的支撑物体5连接,且连接件3能够与固定组件4连接。
在利用该箱梁内模固定装置将箱梁内模1固定在箱梁外模2内以防止施工过程中箱梁内模1上浮时,如图3所示,可以先将连接件3的其中一端依次穿过固定组件4、箱梁外模2底部的预留孔和箱梁内模1底部的预留孔,并将连接件3的该端与箱梁外模2下方的支撑物体5连接,再将连接件3与固定组件4连接,同时使得固定组件4抵接在箱梁内模1的底部的内壁上。
需要说明的是,即使箱梁外模2和箱梁内模1之间套接有钢筋架,由于钢筋架为桁架式结构,因而钢筋架不会影响连接件3的端部穿过箱梁外模2底部的预留孔和箱梁内模1底部的预留孔的过程。
其中,支撑物体5用于支撑箱梁外模2,其可以为条形混凝土结构或条形金属制结构,如现有预制箱梁7过程中常采用的台座。连接件3可以采用金属制的硬质杆,此时为便于连接连接件3和台座,台座上可以预先设置有用于容纳连接件3的穿孔,连接件3的能够与支撑物体5连接的端部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卡接等方式固定在支撑物体5的上述穿孔中。连接件3还可以采用强度满足需求的拉索,拉索可以通过钩接、系结等方式连接在台座的穿孔中设置的拉钩上。
在施工箱梁7过程中,向箱梁外模2和箱梁内模1之间浇筑混凝土时,若箱梁内模1有上浮趋势,则位置固定的支撑物体5可以通过连接件3对固定组件4施加拉力,防止固定组件4移动。又由于固定组件4抵接在箱梁内模1底部的内壁上,因而此时箱梁内模1被固定组件4限制不能上浮,箱梁内模1被固定在箱梁外模2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箱梁内模固定装置通过将连接件3连接在支撑物体5和固定组件4之间,可以防止有上浮趋势的箱梁内模1上浮,不需利用长度近似等于箱梁外模2宽度的横梁,也不用为了将横梁固定在箱梁外模2内部位于钢筋架上方的位置处而使施工人员攀爬到箱梁钢筋架上方,以及,不需要在横梁上焊接钢筋,因而本实施例提供的箱梁内模固定装置可以节省大量材料、简化固定箱梁内模1的步骤、减少劳动力需求,且可以省时省力,提升施工效率。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箱梁内模固定装置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为防止箱梁内模上浮,需要在箱梁钢筋架上方设置长度近似等于箱梁外模宽度的横梁,并将其与箱梁外模内部连接,以及需要在横梁上焊接垂直于横梁的钢筋,进而导致耗材较多,操作复杂,需要施工人员攀爬到箱梁钢筋架上方,劳动力需求量大,且耗时费力、施工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的,箱梁外模2底部的预留孔和箱梁内模1底部的预留孔之间穿设有套管6,套管6用于连通箱梁外模2的内腔和箱梁内模1的内腔。连接件3能够穿设在套管6中。
需要说明的是,箱梁7为中空的混凝土结构,对应的,箱梁内模1和箱梁外模2也均为中空结构。由于箱梁7需要具备泄水功能,如图4和图5所示,箱梁7底部通常设置有连通箱梁7内腔和外界的泄水通道70。其中,箱梁7包括顶板、底板、腹板和翼缘板,腹板连接在顶板和底板之间,翼缘板连接在顶板的两侧。为便于直观看到箱梁7底板上设置的泄水通道70,本实施例提供的图4所示的箱梁7为去除顶板后的箱梁7。
现有的施工出泄水通道70的做法是在箱梁内模1底部和箱梁外模2底部均预先留有穿孔,并在上述两个穿孔之间穿设管状物体,浇筑混凝土并待混凝土成型后,拆卸箱梁外模2和箱梁内模1,即可得到底部埋设有管状物体的箱梁7,此时管状物体为箱梁7底部的泄水通道70。
进一步的简化固定箱梁内模1的步骤,本实施例优选前述箱梁内模1底部的预留孔即为上述箱梁内模1底部预先留有的穿孔,以及前述箱梁外模2底部的预留孔即为上述箱梁外模2底部预先留有的穿孔。并且,本实施例优选在上述两个预留孔之间穿设有套管6,该套管6即为上述用于形成泄水通道70的管状物体。在实际应用中,套管6可以为PVC(Polyvinylchloride,聚氯乙烯,简称为PVC)管。
在本实施例中,将连接件3穿过箱梁内模1的底部和箱梁外模2的底部时,可以将连接件3穿设在上述套管6中。套管6对连接件3起到防护作用,可以防止连接件3被浇筑在混凝土中,进而便于在箱梁7成型后拆卸连接件3,提升施工效率和连接件3的重复利用率。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可以利用上述箱梁内模1底部和箱梁外模2底部预先留有的穿孔作为连接件3的穿过通孔,不需在箱梁内模1底部和箱梁外模2底部另行钻孔,进而可以省时省力,提升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3为螺杆,螺杆的其中一端能够依次穿过固定组件4、箱梁内模1底部的预留孔和箱梁外模2底部的预留孔后,螺纹连接在支撑物体5上设置的螺纹孔中,且螺杆能够与固定组件4螺纹连接。
连接件3为螺杆时,连接件3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支撑物体5连接,以及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固定组件4连接,不仅可以提升连接便捷性、便于安拆,且可以保证连接牢固性。
此外,利用现有的用于防止箱梁内模上浮的做法施工箱梁的过程中,当箱梁内模和箱梁外模之间的混凝土成型,将箱梁外模拆卸下来后,用于顶住箱梁内模的钢筋会被混凝土固定在箱梁中,此时横梁被钢筋支撑而悬空于箱梁上方,为不影响箱梁的正常使用,还需要将横梁上的钢筋与横梁分离以将横梁拆卸下来。因而利用现有的用于防止箱梁内模上浮的做法施工箱梁时,在箱梁成型后,还需要再次攀爬到箱梁顶部分割钢筋和横梁,操作过程繁琐且费时费力。
而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3为螺杆,当箱梁内模1和箱梁外模2之间的混凝土成型后,可以通过拧动螺杆解除螺杆和固定组件4之间的螺纹连接,以及解除螺杆和支撑物体5之间的螺纹连接,继而将螺杆从套管6中抽出,即可将该箱梁内模固定装置从箱梁外模2和箱梁内模1之间拆卸下来,不需分割螺杆,相较于现有技术,极大了提升了施工效率和减少了人力劳动量。且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拆卸下来的箱梁内模固定装置中的各组件没有损耗,因而本实施例提供的箱梁内模固定装置可以多次重复利用,材料利用率较现有技术更高。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现有技术中,由于横梁处于高处且横梁自重较大,因而为保证横梁的稳定性,横梁和箱梁外模之间的连接质量要求较高,当连接质量不好时,箱梁内模仍旧会产生一定长度的上浮,从而导致箱梁的顶板尺寸比原设计尺寸小,以及导致箱梁顶板钢筋的保护层的厚度不合格。而本实施例不需将箱梁内模固定装置置于高处,且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保证该箱梁内模固定装置的连接稳定性,因而本实施例提供的箱梁内模固定装置使用起来更加便捷,防止箱梁上浮的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提供的箱梁内模固定装置还可以包括固定螺母,固定螺母固定在支撑物体5上,用于形成支撑物体5上设置的螺纹孔。
其中,固定螺母固定在支撑物体5上与箱梁7的泄水通道70对应的位置处。
在实际应用中,箱梁7的泄水通道70的直径通常为100毫米,泄水通道70为多个,多个泄水通道70沿箱梁7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箱梁7的底部。相邻两个泄水通道70之间的间距为2500毫米。需要说明的是,箱梁7两端的5米范围内不需设置泄水通道70。
与箱梁7的泄水通道70的直径相对应,并考虑套管6的厚度,固定螺母的内径需小于50毫米,如,可以选用内径为25毫米的螺母41。
在支撑物体5上安装多个固定螺母时,沿支撑物体5的长度方向,可以按照2500毫米的间距在支撑物体5上安装多个固定螺母。
如图1所示,固定组件4包括压力杠40和螺母41。压力杠40的底部至顶部之间设置有通道,压力杠40能够覆盖在箱梁内模1的预留孔的上方,且通道能够与箱梁内模1的预留孔连通。压力杠40能够抵接在箱梁内模1的底部的内壁上。螺杆的其中一端能够依次穿过通道、箱梁外模2底部的预留孔和箱梁内模1底部的预留孔后,螺纹连接在支撑物体5上设置的螺纹孔中,且螺杆的另一端能够外露于通道上方。螺母41能够螺纹连接在螺杆上,并能够抵接在压力杠40的顶部上。
在使用过程中,本实施例提供的箱梁内模固定装置的各组件的安装顺序如下:先将螺杆的其中一端依次穿过通道、箱梁外模2底部的预留孔和箱梁内模1底部的预留孔后,螺纹连接在支撑物体5上预设的螺纹孔中,同时使得螺杆的另一端外露于通道上方。继而将螺母41螺纹连接在螺杆上,并将螺母41拧动至与压力杠40的顶部贴合。此时螺母41可以与支撑物体5上的螺纹孔配合,将具有上浮趋势的箱梁内模1和压力杠40一起固定在箱梁外模2的内部。
其中,压力杠40可以增加固定组件4与箱梁内模1底部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可以扩大固定组件4与箱梁内模1底部之间的受力面积,提升固定组件4的使用稳定性。
并且,压力杠40自身具有一定的重量,其可以对箱梁内模1施加压力,从而可以减小连接件3的负担,延长连接件3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压力杠40可以包括两个工字钢400,两个工字钢400平行设置且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两个工字钢400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
如图1所示,螺母41的外周壁上安装有把手杆410。
把手杆410便于拧动螺母41,因而本实施例优选螺母41的外周壁上安装有把手杆410。
进一步的,把手杆410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螺母41上。
如图3所示,压力杠40为条状,且压力杠40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箱梁内模1的长度方向。
压力杠40为条状,且压力杠40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箱梁内模1的长度方向时,可以进一步的提升压力杠40与箱梁内模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提升固定组件4的使用稳定性。
进一步的,压力杠40的长度可以等于箱梁内模1的长度。如,工字钢400的长度可以为55厘米。
当压力杠40的长度等于箱梁内模1的长度时,压力杠40与箱梁内模1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加,且压力杠40的重量足够大,此时压力杠40的使用效果进一步提升。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箱梁内模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一垫板8。第一垫板8上设置有能够与通道连通的穿孔,且第一垫板8能够贴合在螺母41和压力杠40的顶部之间。
第一垫板8可以增加螺母41与压力杠40之间的接触面积,提升螺母41的使用稳定性,且第一垫板8可以提升两个工字钢4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箱梁内模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二垫板9。第二垫板9上设置有能够与通道连通的穿孔,且第二垫板9能够贴合在压力杠40的底部和箱梁内模1底部之间。
第二垫板9用于与第一垫板8配合,进一步的提升两个工字钢4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螺母41可以为多个,多个螺母41均能够与螺杆连接,且多个螺母41中,位于底部的螺母41能够抵接在压力杠40的顶部上。
螺母41的数量越多,螺母41与螺杆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越好,固定组件4的使用效果越好。并且,与底部螺母41相邻且位于底部螺母41上方的螺母41,可以与底部螺母41互锁,防止底部螺母41松动并在螺杆上沿远离压力杠40的方向移动,从而可以提升底部螺母41与螺杆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由于上述互锁作用利用两个螺母41即可实现,因而螺母41可以为两个。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箱梁内模固定装置,用于将箱梁内模(1)固定在箱梁外模(2)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箱梁内模固定装置包括连接件(3)和固定组件(4);
所述固定组件(4)位于所述箱梁内模(1)的内部,且能够抵接在所述箱梁内模(1)的底部上;
所述连接件(3)的其中一端能够依次穿过所述固定组件(4)、所述箱梁外模(2)底部的预留孔和所述箱梁内模(1)底部的预留孔后,与所述箱梁外模(2)下方的支撑物体(5)连接,且所述连接件(3)能够与所述固定组件(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梁内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梁外模(2)底部的预留孔和所述箱梁内模(1)底部的预留孔之间穿设有套管(6),所述套管(6)用于连通所述箱梁外模(2)的内腔和所述箱梁内模(1)的内腔;
所述连接件(3)能够穿设在所述套管(6)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梁内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为螺杆,所述螺杆的其中一端能够依次穿过所述固定组件(4)、所述箱梁内模(1)底部的预留孔和所述箱梁外模(2)底部的预留孔后,螺纹连接在所述支撑物体(5)上设置的螺纹孔中,且所述螺杆能够与所述固定组件(4)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箱梁内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4)包括压力杠(40)和螺母(41);
所述压力杠(40)的底部至顶部之间设置有通道,所述压力杠(40)能够覆盖在所述箱梁内模(1)的预留孔的上方,且所述通道能够与所述箱梁内模(1)的预留孔连通;所述压力杠(40)能够抵接在所述箱梁内模(1)的底部的内壁上;
所述螺杆的其中一端能够依次穿过所述通道、所述箱梁外模(2)底部的预留孔和所述箱梁内模(1)底部的预留孔后,螺纹连接在所述支撑物体(5)上设置的螺纹孔中,且所述螺杆的另一端能够外露于所述通道上方;
所述螺母(41)能够螺纹连接在所述螺杆上,并能够抵接在所述压力杠(40)的顶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箱梁内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41)的外周壁上安装有把手杆(41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箱梁内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杠(40)为条状,且所述压力杠(40)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箱梁内模(1)的长度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箱梁内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梁内模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一垫板(8);
所述第一垫板(8)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通道连通的穿孔,且所述第一垫板(8)能够贴合在所述螺母(41)和所述压力杠(40)的顶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箱梁内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梁内模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二垫板(9);
所述第二垫板(9)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通道连通的穿孔,且所述第二垫板(9)能够贴合在所述压力杠(40)的底部和所述箱梁内模(1)底部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箱梁内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41)为多个,多个所述螺母(41)均能够与所述螺杆连接,且多个所述螺母(41)中,位于底部的螺母(41)能够抵接在所述压力杠(40)的顶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3-9任一项所述的箱梁内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梁内模固定装置还包括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母固定在所述支撑物体(5)上,用于形成所述支撑物体(5)上设置的螺纹孔。
CN202120027225.1U 2021-01-06 2021-01-06 箱梁内模固定装置 Active CN2145617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27225.1U CN214561743U (zh) 2021-01-06 2021-01-06 箱梁内模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27225.1U CN214561743U (zh) 2021-01-06 2021-01-06 箱梁内模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61743U true CN214561743U (zh) 2021-11-02

Family

ID=783453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27225.1U Active CN214561743U (zh) 2021-01-06 2021-01-06 箱梁内模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6174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6042A (zh) * 2019-09-19 2019-11-19 山东高速城投绕城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箱梁内模固定装置及固定安装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6042A (zh) * 2019-09-19 2019-11-19 山东高速城投绕城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箱梁内模固定装置及固定安装方法
CN110466042B (zh) * 2019-09-19 2024-03-15 山东高速城投绕城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箱梁内模固定装置及固定安装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066232U (zh) 免拆模的建筑结构
CN110080296B (zh) 一种用于盾构洞门地连墙的单侧玻璃筋-钢筋笼结构
CN214561743U (zh) 箱梁内模固定装置
CN112064510A (zh) 一种现浇桥面板组装式吊模结构
CN101906754A (zh) 一种钢梁与混凝土桥墩的刚性连接方法
CN111749382A (zh) 现浇混凝土大尺寸芯模空心楼盖抗浮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1824983A (zh) 一种塔式起重机超长附着施工方法
CN211369536U (zh) 一种现浇箱梁模板系统
CN201513183U (zh) 一种水工隧道环向预应力衬砌预留锚具槽模具
CN2929025Y (zh) 一种钢桁架
CN210685008U (zh) 一种主次梁连接结构
CN111608314A (zh) 双向叠合板混凝土结构及其整体式接缝施工方法
CN216194097U (zh) 预制方柱定位与吊装系统
CN105696453A (zh) 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
CN216196545U (zh) 一种预制型拼装组合式建筑工程模板
CN210622367U (zh)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加固装置
CN210530314U (zh) 钢砼组合剪力墙t型节点浇筑模板架
CN210151553U (zh) 钢腹板内衬混凝土用开孔剪力键结构
CN210482555U (zh) 一种混凝土预制件连接节点
CN219527712U (zh) 一种装配式基础模板
CN212897528U (zh) 一种走道板主体及走道板
CN213741922U (zh) 侧墙钢筋定位控制模板
CN110512868A (zh) 无孔浇筑模板及施工方法
CN2528832Y (zh) 楼板施工用钢模板组合件
CN215715458U (zh) 一种高桩码头现浇桩帽施工整体式模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13

Address after: 100032 120, block B, 28 xinjiekouwa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Desheng Park)

Patentee after: CCCC investment consulting (Beij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00 zhoujiajing, Guanzhuang,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CCCC FIRST HIGHWAY ENGINEERING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HAIWEI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OF FIRST HIGHWAY ENGINEERING Co.,Ltd. OF CCCC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