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08314A - 双向叠合板混凝土结构及其整体式接缝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双向叠合板混凝土结构及其整体式接缝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08314A
CN111608314A CN202010516642.2A CN202010516642A CN111608314A CN 111608314 A CN111608314 A CN 111608314A CN 202010516642 A CN202010516642 A CN 202010516642A CN 111608314 A CN111608314 A CN 1116083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inated slab
layer
prefabricated layer
groove
lamin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1664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太军
徐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zhe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Hub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zhe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Hub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zhe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Hub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zhe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Hube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1664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08314A/zh
Publication of CN1116083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083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5/00Floors; Floor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04B5/16Load-carrying floor structures wholly or partly cast or similarly formed in situ
    • E04B5/32Floor structures wholly cast in situ with or without form units or reinforc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5/00Floors; Floor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04B5/16Load-carrying floor structures wholly or partly cast or similarly formed in situ
    • E04B5/32Floor structures wholly cast in situ with or without form units or reinforcements
    • E04B5/36Floor structures wholly cast in situ with or without form units or reinforcements with form units as part of the floor
    • E04B5/38Floor structures wholly cast in situ with or without form units or reinforcements with form units as part of the floor with slab-shaped form units acting simultaneously as reinforcement; Form slabs with reinforcements extending laterally outside the elemen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5/00Floors; Floor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04B5/16Load-carrying floor structures wholly or partly cast or similarly formed in situ
    • E04B5/32Floor structures wholly cast in situ with or without form units or reinforcements
    • E04B5/36Floor structures wholly cast in situ with or without form units or reinforcements with form units as part of the floor
    • E04B5/38Floor structures wholly cast in situ with or without form units or reinforcements with form units as part of the floor with slab-shaped form units acting simultaneously as reinforcement; Form slabs with reinforcements extending laterally outside the element
    • E04B5/40Floor structures wholly cast in situ with or without form units or reinforcements with form units as part of the floor with slab-shaped form units acting simultaneously as reinforcement; Form slabs with reinforcements extending laterally outside the element with metal form-slab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5/00Reinforcing elements, e.g. for concrete; Auxiliary elements therefor
    • E04C5/01Reinforcing elements of metal, e.g. with non-structural coatings
    • E04C5/06Reinforcing elements of metal, e.g. with non-structural coatings of high bending resistance, i.e. of essentially three-dimensional extent, e.g. lattice girders
    • E04C5/065Light-weight girders, e.g. with precast parts
    • E04C5/0653Light-weight girders, e.g. with precast parts with precast parts
    • E04C5/0656Light-weight girders, e.g. with precast parts with precast parts with lost form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向叠合板混凝土结构及其整体式接缝施工方法,施工方法加工出的双向叠合板混凝土结构包括第一叠合板预制层、第二叠合板预制层、叠合板现浇层和柔性抗裂结构。其具有以下优点:第一,施工中不需架设接缝处底模板的支撑架体,提高了施工效率;第二,节约了施工空间,增加了施工过程中工人通行空间和材料运输空间,此也间接提高了施工效率;第三,对于抵抗楼板主要承受的负弯矩具有较大作用;第四,可考虑以适当的整体式接缝处支撑架体的数量达到满足楼板最大弯矩处的承载能力;第五,叠合板预制层与叠合板现浇层结合处采用柔性抗裂结构填充处理,降低新旧混凝土结合面产生裂纹的风险,提高工程质量。

Description

双向叠合板混凝土结构及其整体式接缝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向叠合板混凝土结构及其整体式接缝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稳步快速发展,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以及建筑业高能耗问题日渐突出,政府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提高。传统的混凝土结构生产方式多为现场浇筑,工作强度高、劳动力密集、作业条件差、工期长、能源浪费严重、材料损耗严重、建筑垃圾多,造成工程质量差、环境污染重,并且建筑寿命与设计严重不符。而装配式结构的构件大部分在工厂预制,可在有效缩短施工工期和节约资源、能源的同时,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建筑垃圾排放,且可很大程度上避免外界环境对施工进度的影响。
目前,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居住建筑的楼盖中普遍采用钢筋混凝土叠合板。混凝土叠合板作为一种叠合结构构件,与预制板相比,提升了结构整体刚度和抗震性能,与现浇板相比,质量容易控制、施工方便快速、节省模板、工业化程度高、环境污染减少。混凝土叠合板结合了两方的优点,又能够满足建筑工业化的要求,是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楼盖形式。
依据《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第6.6.3条规定,叠合板按单向板设计时可用分离式接缝,按双向板设计时可用整体式接缝;第6.6.6条规定,双向叠合板整体式接缝宜避开最大弯矩处,后浇带宽度不宜小于200mm,实际应用上,现行设计通常取值200~400mm,而施工通常采用的利用底部支撑架体顶住接缝处现浇模板的方法。因此在双向叠合板的工程应用中通常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双向叠合板为考虑其受力特征,在叠合板的拆分设计中,通常需将其整体式接缝避开其最大弯矩,这样易导致拆分完成的叠合板的尺寸过小,造成大量小板碎板,影响施工效率、增加接缝数量;
(2)叠合板接缝处易出现开裂等质量问题,由(1)问题导致的接缝数量过多,则会增加质量问题风险;
(3)双向叠合板的整体式接缝一般宽度为200~400mm,施工时沿接缝宽度方向需布置至少两道模板支撑架体,导致架体间距小,工人操作困难且通道狭窄;且同时由(1)问题导致接缝数量的影响,则会更加增加模板量及架体数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向叠合板混凝土结构及其整体式接缝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双向叠合板的整体式接缝存在施工效率低、接缝数量多以及模板量及架体数量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向叠合板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式接缝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吊装第一叠合板预制层和第二叠合板预制层,所述第一叠合板预制层和第二叠合板预制层之间形成整体式接缝,且所述第一叠合板预制层相邻所述第二叠合板预制层的端部底面设置有第一压槽,所述第二叠合板预制层相邻所述第一叠合板预制层的端部底面设置有第二压槽;
S200:提供铝合金模板,所述铝合金模板包括加强肋板部以及所述加强肋板部的两端向上弯折延伸且平行于所述加强肋板部的第一接板部和第二接板部,将所述铝合金模板吊装至所述整体式接缝的下方,并将所述第一接板部和所述第二接板部分别伸入抵接于所述第一压槽内和所述第二压槽内,然后采用背楞覆盖在所述加强肋板部的表面上;
S300:提供钢板支撑架,所述钢板支撑架包括支撑板以及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向下弯折延伸且平行于所述支撑板的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将所述钢板支撑架吊装至所述整体式接缝的上方,并将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叠合板预制层的顶面和所述第二叠合板预制层的顶面,然后采用若干个对拉螺栓依序穿过所述背楞和所述加强肋板部并与所述支撑板锁紧;
S400:在所述第一叠合板预制层、所述第二叠合板预制层以及所述整体式接缝内浇筑混凝土并形成叠合板现浇层;
S500;待所述叠合板现浇层达到可拆模强度之后,松开所述对拉螺栓并拆除所述背楞和所述铝合金模板,所述叠合板现浇层的底面形成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压槽和所述第二压槽连通的第一底槽和第二底槽;
S600:在所述第一压槽、所述第二压槽、所述第一底槽和所述第二底槽内填充柔性抗裂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叠合板预制层的顶部和侧部分别外露出有第一桁架钢筋和第一分布筋,所述第二叠合板预制层的顶部和侧部分别外露出有第二桁架钢筋和第二分布筋,所述第一桁架钢筋、所述第一分布筋、所述第二桁架钢筋和所述第二分布筋均埋设于所述叠合板现浇层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压槽、所述第二压槽、所述第一底槽和所述第二底槽的宽度×深度均为50mm×5mm。
可选地,在所述步骤S600中,填充所述柔性抗裂结构之前,先对所述第一压槽、所述第二压槽、所述第一底槽和所述第二底槽的内壁进行杂质清理,然后再对完成杂质清理的所述第一压槽、所述第二压槽、所述第一底槽和所述第二底槽的内壁进行喷水湿润。
可选地,在所述步骤S600中,所述柔性抗裂结构包括依序设置的内抗裂砂浆层、中耐碱网格布层和外抗裂砂浆层。
可选地,在所述步骤S300中,所述对拉螺栓包括对拉螺杆和螺母,所述螺母焊接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背楞和所述加强肋板部上分别设置有位置均与所述螺母对应的第一固定孔(图未示)和第二固定孔311,所述对拉螺杆依序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311之后与所述螺母锁紧连接。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向叠合板混凝土结构,包括第一叠合板预制层、第二叠合板预制层、叠合板现浇层和柔性抗裂结构,所述第一叠合板预制层和第二叠合板预制层之间形成整体式接缝,且所述第一叠合板预制层相邻所述第二叠合板预制层的端部底面设置有第一压槽,所述第二叠合板预制层相邻所述第一叠合板预制层的端部底面设置有第二压槽;
所述叠合板现浇层通过浇筑覆盖于所述第一叠合板预制层、所述第二叠合板预制层以及所述整体式接缝内的混凝土形成,所述叠合板现浇层的底面形成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压槽和所述第二压槽连通的第一底槽和第二底槽,所述柔性抗裂结构填充于所述第一压槽、所述第二压槽、所述第一底槽和所述第二底槽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叠合板预制层的顶部和侧部分别外露出有第一桁架钢筋和第一分布筋,所述第二叠合板预制层的顶部和侧部分别外露出有第二桁架钢筋和第二分布筋,所述第一桁架钢筋、所述第一分布筋、所述第二桁架钢筋和所述第二分布筋均埋设于所述叠合板现浇层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压槽、所述第二压槽、所述第一底槽和所述第二底槽的宽度×深度均为50mm×5mm。
可选地,所述柔性抗裂结构包括依序设置的内抗裂砂浆层、中耐碱网格布层和外抗裂砂浆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向叠合板混凝土结构及其整体式接缝施工方法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第一,施工中不需架设接缝处底模板的支撑架体,提高了施工效率;第二,节约了施工空间,增加了施工过程中工人通行空间和材料运输空间,此也间接提高了施工效率;第三,接缝处上部的固定底模用的钢板支撑架在施工完成后是埋设留在现浇混凝土中形成的叠合板现浇层内,这样可增加该整体式接缝处的楼板整体刚度,对于抵抗楼板主要承受的负弯矩具有较大作用;第四,埋入叠合板现浇层中的钢板支撑架可以增加楼板的接缝处的承载能力,因此设计时可考虑以适当的整体式接缝处支撑架体的数量达到满足楼板最大弯矩处的承载能力,以避免楼板拆分时需避开最大弯矩处而出现的大量小尺寸叠合底板、减少叠合底板的数量和接缝数量,提高现场施工效率;第五,叠合板预制层与叠合板现浇层结合处采用了柔性抗裂结构填充处理,降低了新旧混凝土结合面产生裂纹的风险,提高了工程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向叠合板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式接缝施工方法执行步骤S100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向叠合板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式接缝施工方法执行步骤S200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向叠合板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式接缝施工方法执行步骤S300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向叠合板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式接缝施工方法执行步骤S400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向叠合板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式接缝施工方法执行步骤S500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向叠合板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式接缝施工方法执行步骤S600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向叠合板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式接缝施工方法执行步骤S300时所使用的钢板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第一叠合板预制层 11—第一压槽 12—第一桁架钢筋
13—第一分布筋 20—第二叠合板预制层 21—第二压槽
22—第二桁架钢筋 23—第二分布筋 30—铝合金模板
31—加强肋板部 32—第一接板部 33—第二接板部
40—背楞 50—钢板支撑架 51—支撑板
52—第一压板 53—第二压板 60—对拉螺栓
61—对拉螺杆 62—螺母 70—叠合板现浇层
71—第一底槽 72—第二底槽 80—柔性抗裂结构
100—整体式接缝 311—第二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提供一种双向叠合板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式接缝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吊装第一叠合板预制层10和第二叠合板预制层20,所述第一叠合板预制层10和第二叠合板预制层20之间形成整体式接缝100,且所述第一叠合板预制层10相邻所述第二叠合板预制层20的端部底面设置有第一压槽11,所述第二叠合板预制层20相邻所述第一叠合板预制层10的端部底面设置有第二压槽21;第一叠合板预制层10和第二叠合板预制层20均未预制件;
S200:提供,所述铝合金模板30包括加强肋板部31以及所述加强肋板部31的两端向上弯折延伸且平行于所述加强肋板部31的第一接板部32和第二接板部33,将所述铝合金模板30吊装至所述整体式接缝100的下方,并将所述第一接板部32和所述第二接板部33分别伸入抵接于所述第一压槽11内和所述第二压槽21内,然后采用背楞40覆盖在所述加强肋板部31的表面上;优选地,第一接板部32和第二接板部33的宽度均未10mm;并且,铝合金模板30未一体成型件;整个铝合金模板30的宽度为整体式接缝100的宽度增加96mm;
S300:提供钢板支撑架50,所述钢板支撑架50包括支撑板51以及所述支撑板51的两端向下弯折延伸且平行于所述支撑板51的第一压板52和第二压板53,将所述钢板支撑架50吊装至所述整体式接缝100的上方,并将所述第一压板52和所述第二压板53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叠合板预制层10的顶面和所述第二叠合板预制层20的顶面,然后采用若干个对拉螺栓60依序穿过所述背楞40和所述加强肋板部31并与所述支撑板51锁紧;
S400:在所述第一叠合板预制层10、所述第二叠合板预制层20以及所述整体式接缝100内浇筑混凝土并形成叠合板现浇层70;叠合板现浇层70与第一叠合板预制层10、第二叠合板预制层20之间实现有效粘结;
S500;待所述叠合板现浇层70达到可拆模强度之后,松开所述对拉螺栓60并拆除所述背楞40和所述铝合金模板30,钢板支撑架50内置在叠合板现浇层70内,可以加强叠合板现浇层70的强度;所述叠合板现浇层70的底面形成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压槽11和所述第二压槽21连通的第一底槽71和第二底槽72;第一压槽11与第一底槽71连通一起后形成一长条形槽,同样,第二压槽21与第二底槽72连通一起后也形成一长条形槽;
S600:在所述第一压槽11、所述第二压槽21、所述第一底槽71和所述第二底槽72内填充柔性抗裂结构80;柔性抗裂结构80可以粘结叠合板现浇层70与第一叠合板预制层10和第二叠合板预制层2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向叠合板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式接缝施工方法中至少具有如下优点:第一,施工中不需架设接缝处底模板的支撑架体,提高了施工效率;第二,节约了施工空间,增加了施工过程中工人通行空间和材料运输空间,此也间接提高了施工效率;第三,接缝处上部的固定底模用的钢板支撑架50在施工完成后是埋设留在现浇混凝土中形成的叠合板现浇层70内,这样可增加该整体式接缝100处的楼板整体刚度,对于抵抗楼板主要承受的负弯矩具有较大作用;第四,埋入叠合板现浇层70中的钢板支撑架50可以增加楼板的接缝处的承载能力,因此设计时可考虑以适当的整体式接缝100处支撑架体的数量达到满足楼板最大弯矩处的承载能力,以避免楼板拆分时需避开最大弯矩处而出现的大量小尺寸叠合底板、减少叠合底板的数量和接缝数量,提高现场施工效率;第五,叠合板预制层与叠合板现浇层70结合处采用了柔性抗裂结构80填充处理,降低了新旧混凝土结合面产生裂纹的风险,提高了工程质量。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叠合板预制层10的顶部和侧部分别外露出有第一桁架钢筋12和第一分布筋13,所述第二叠合板预制层20的顶部和侧部分别外露出有第二桁架钢筋22和第二分布筋23,所述第一桁架钢筋12、所述第一分布筋13、所述第二桁架钢筋22和所述第二分布筋23均埋设于所述叠合板现浇层70内。具体地,通过第一桁架钢筋12和第一分布筋13可以加强叠合板现浇层70与第一叠合板预制层10之间的连接强度;同理,通过第二桁架钢筋22和第二分布筋23可以加强叠合板现浇层70与第二叠合板预制层20之间的连接强度。并且,第一分布筋13和第二分布筋23还可以捆扎于一起,这样即可在叠合板现浇层70的辅助作用下,加强第一叠合板预制层10与第二叠合板预制层20之间连接的强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槽11、所述第二压槽21、所述第一底槽71和所述第二底槽72的宽度×深度均为50mm×5mm。该宽度×深度的尺寸设计一方面是保持第一压槽11和第一底槽71连通一起形成一体的槽结构,同理,保持第二压槽21和第二底槽72连通一起形成一体的槽结构;并且,为柔性抗裂结构80的设置提供了空间,通过将柔性抗裂结构80填充设置在所述第一压槽11、所述第二压槽21、所述第一底槽71和所述第二底槽72内,使得第一叠合板预制层10与叠合板现浇层70之前避免出现裂缝,同样是使得第二叠合板预制层20与叠合板现浇层70之前避免出现裂缝,保证双向叠合板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600中,填充所述柔性抗裂结构80之前,先对所述第一压槽11、所述第二压槽21、所述第一底槽71和所述第二底槽72的内壁进行杂质清理,然后再对完成杂质清理的所述第一压槽11、所述第二压槽21、所述第一底槽71和所述第二底槽72的内壁进行喷水湿润。该步骤中,通过对所述第一压槽11、所述第二压槽21、所述第一底槽71和所述第二底槽72的内壁进行杂质清理,可以有效去除油脂、灰尘、油漆、水泥浮浆和其他不利于粘结的微利,这样当将柔性抗裂结构80填充设置在所述第一压槽11、所述第二压槽21、所述第一底槽71和所述第二底槽72内时,可以有效地与所述第一压槽11、所述第二压槽21、所述第一底槽71和所述第二底槽72的内壁粘结,有效地形成一个整体的结构。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600中,所述柔性抗裂结构80包括依序设置的内抗裂砂浆层、中耐碱网格布层和外抗裂砂浆层。具体地,通过对所述第一压槽11、所述第二压槽21、所述第一底槽71和所述第二底槽72的内壁进行喷水湿润后,在所述第一压槽11、所述第二压槽21、所述第一底槽71和所述第二底槽72的内壁抹压抗裂砂浆形成内抗裂砂浆层,接着在内抗裂砂浆层上压入耐碱网格布形成中耐碱网格布层,最后在抹平抗裂砂浆,在中耐碱网格布层之外形成外抗裂砂浆层,也即是将耐碱网格布设置在抗裂砂浆内,至此,双向叠合板整体式接缝100施工完成,形成双向叠合板混凝土结构。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所述步骤S300中,所述对拉螺栓60包括对拉螺杆61和螺母62,所述螺母62焊接在所述支撑板51上,所述背楞40和所述加强肋板部31上分别设置有位置均与所述螺母62对应的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311,所述对拉螺杆61依序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311之后与所述螺母62锁紧连接。具体地,将螺母62直接焊接在支撑板51上,而将对拉螺杆61穿过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311后与焊接在支撑板51上的螺母62螺纹锁紧连接,对拉螺杆61拉紧支撑板51和背楞40以及加强肋板部31,使得钢板支撑架50压紧第一叠合板预制层10的顶面和第二叠合板预制层20的顶面以及铝合金模板30压紧第一叠合板预制层10的底面和第二叠合板预制层20的底面。
进一步地,根据实际情况,对拉螺栓60设置有多个,通过多个对拉螺栓60结合对拉钢板支撑架50和铝合金模板30,保证各位置的结构一致性好。
如图6所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向叠合板混凝土结构,包括第一叠合板预制层10、第二叠合板预制层20、叠合板现浇层70和柔性抗裂结构80,所述第一叠合板预制层10和第二叠合板预制层20之间形成整体式接缝100,且所述第一叠合板预制层10相邻所述第二叠合板预制层20的端部底面设置有第一压槽11,所述第二叠合板预制层20相邻所述第一叠合板预制层10的端部底面设置有第二压槽21。
进一步地,所述叠合板现浇层70通过浇筑覆盖于所述第一叠合板预制层10、所述第二叠合板预制层20以及所述整体式接缝100内的混凝土形成,所述叠合板现浇层70的底面形成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压槽11和所述第二压槽21连通的第一底槽71和第二底槽72,所述柔性抗裂结构80填充于所述第一压槽11、所述第二压槽21、所述第一底槽71和所述第二底槽72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向叠合板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式接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0:吊装第一叠合板预制层和第二叠合板预制层,所述第一叠合板预制层和第二叠合板预制层之间形成整体式接缝,且所述第一叠合板预制层相邻所述第二叠合板预制层的端部底面设置有第一压槽,所述第二叠合板预制层相邻所述第一叠合板预制层的端部底面设置有第二压槽;
S200:提供铝合金模板,所述铝合金模板包括加强肋板部以及所述加强肋板部的两端向上弯折延伸且平行于所述加强肋板部的第一接板部和第二接板部,将所述铝合金模板吊装至所述整体式接缝的下方,并将所述第一接板部和所述第二接板部分别伸入抵接于所述第一压槽内和所述第二压槽内,然后采用背楞覆盖在所述加强肋板部的表面上;
S300:提供钢板支撑架,所述钢板支撑架包括支撑板以及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向下弯折延伸且平行于所述支撑板的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将所述钢板支撑架吊装至所述整体式接缝的上方,并将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叠合板预制层的顶面和所述第二叠合板预制层的顶面,然后采用若干个对拉螺栓依序穿过所述背楞和所述加强肋板部并与所述支撑板锁紧;
S400:在所述第一叠合板预制层、所述第二叠合板预制层以及所述整体式接缝内浇筑混凝土并形成叠合板现浇层;
S500;待所述叠合板现浇层达到可拆模强度之后,松开所述对拉螺栓并拆除所述背楞和所述铝合金模板,所述叠合板现浇层的底面形成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压槽和所述第二压槽连通的第一底槽和第二底槽;
S600:在所述第一压槽、所述第二压槽、所述第一底槽和所述第二底槽内填充柔性抗裂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叠合板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式接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叠合板预制层的顶部和侧部分别外露出有第一桁架钢筋和第一分布筋,所述第二叠合板预制层的顶部和侧部分别外露出有第二桁架钢筋和第二分布筋,所述第一桁架钢筋、所述第一分布筋、所述第二桁架钢筋和所述第二分布筋均埋设于所述叠合板现浇层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叠合板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式接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槽、所述第二压槽、所述第一底槽和所述第二底槽的宽度×深度均为50mm×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叠合板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式接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600中,填充所述柔性抗裂结构之前,先对所述第一压槽、所述第二压槽、所述第一底槽和所述第二底槽的内壁进行杂质清理,然后再对完成杂质清理的所述第一压槽、所述第二压槽、所述第一底槽和所述第二底槽的内壁进行喷水湿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叠合板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式接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600中,所述柔性抗裂结构包括依序设置的内抗裂砂浆层、中耐碱网格布层和外抗裂砂浆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叠合板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式接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00中,所述对拉螺栓包括对拉螺杆和螺母,所述螺母焊接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背楞和所述加强肋板部上分别设置有位置均与所述螺母对应的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所述对拉螺杆依序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之后与所述螺母锁紧连接。
7.一种双向叠合板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叠合板预制层、第二叠合板预制层、叠合板现浇层和柔性抗裂结构,所述第一叠合板预制层和第二叠合板预制层之间形成整体式接缝,且所述第一叠合板预制层相邻所述第二叠合板预制层的端部底面设置有第一压槽,所述第二叠合板预制层相邻所述第一叠合板预制层的端部底面设置有第二压槽;
所述叠合板现浇层通过浇筑覆盖于所述第一叠合板预制层、所述第二叠合板预制层以及所述整体式接缝内的混凝土形成,所述叠合板现浇层的底面形成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压槽和所述第二压槽连通的第一底槽和第二底槽,所述柔性抗裂结构填充于所述第一压槽、所述第二压槽、所述第一底槽和所述第二底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向叠合板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叠合板预制层的顶部和侧部分别外露出有第一桁架钢筋和第一分布筋,所述第二叠合板预制层的顶部和侧部分别外露出有第二桁架钢筋和第二分布筋,所述第一桁架钢筋、所述第一分布筋、所述第二桁架钢筋和所述第二分布筋均埋设于所述叠合板现浇层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向叠合板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槽、所述第二压槽、所述第一底槽和所述第二底槽的宽度×深度均为50mm×5mm。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双向叠合板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抗裂结构包括依序设置的内抗裂砂浆层、中耐碱网格布层和外抗裂砂浆层。
CN202010516642.2A 2020-06-08 2020-06-08 双向叠合板混凝土结构及其整体式接缝施工方法 Pending CN1116083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16642.2A CN111608314A (zh) 2020-06-08 2020-06-08 双向叠合板混凝土结构及其整体式接缝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16642.2A CN111608314A (zh) 2020-06-08 2020-06-08 双向叠合板混凝土结构及其整体式接缝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08314A true CN111608314A (zh) 2020-09-01

Family

ID=72195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16642.2A Pending CN111608314A (zh) 2020-06-08 2020-06-08 双向叠合板混凝土结构及其整体式接缝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0831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95800A (zh) * 2020-12-09 2021-04-23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装配整体式地下结构钢-混凝土组合连接构造及施工方法
CN113323389A (zh) * 2021-05-19 2021-08-31 北京城建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叠合板后浇板带模板支撑体系及加固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95800A (zh) * 2020-12-09 2021-04-23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装配整体式地下结构钢-混凝土组合连接构造及施工方法
CN113323389A (zh) * 2021-05-19 2021-08-31 北京城建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叠合板后浇板带模板支撑体系及加固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67377B (zh) 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施工方法及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CN211396208U (zh) 一种绿色环保型叠合楼板的拼接结构
CN214696113U (zh) 一种装配式预制楼板与叠合梁的连接结构
CN111608314A (zh) 双向叠合板混凝土结构及其整体式接缝施工方法
CN113482208B (zh) 预制混凝土楼板的干湿结合连接构造及施工方法
CN108301545A (zh) 一种带立体桁架临时支撑的装配式大模块叠合梁板结构
CN111441521B (zh) 一种钢结构免支撑全预制连续楼板体系
CN103397700A (zh) 建筑物叠合楼板与钢管剪力墙的连接结构
CN110644662A (zh) 一种基于受力的预制无梁楼盖叠合板及其拆分方法
CN113107127A (zh) 一种加强叠合楼板
CN210827823U (zh) 装配式房屋结构
CN212641881U (zh) 双向叠合板混凝土结构
CN215290896U (zh) 带有可拆卸附加刚度装置的叠合楼板
CN216810535U (zh) 预应力pc桁架双向叠合板
CN203475609U (zh) 建筑物叠合楼板与钢管剪力墙的连接结构
CN217000873U (zh) 一种飘窗组件
CN215562745U (zh) 一种双拼型钢基础
CN206189891U (zh) 既有建筑加固自承重保温一体化系统
CN109518857A (zh) 一种双向叠合板板侧拼缝连接构造及叠合板施工方法
CN113123504A (zh) 一种带有可拆卸附加刚度装置的叠合楼板
CN210597875U (zh) 一种交叉梁
CN113175141A (zh) 一种带有可拆卸附加刚度装置叠合楼板的施工方法
CN209779949U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压型钢板混凝土剪力墙
CN217105510U (zh) 一种预制楼板与现浇梁的连接结构
CN215290909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叠合楼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Xu Feng

Inventor before: Du Taijun

Inventor before: Xu Fe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