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40243U - 显示系统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显示系统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40243U
CN214540243U CN202120901265.4U CN202120901265U CN214540243U CN 214540243 U CN214540243 U CN 214540243U CN 202120901265 U CN202120901265 U CN 202120901265U CN 214540243 U CN214540243 U CN 2145402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viewing angle
angle control
polarization axis
control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0126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岛寿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Inc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Displa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Display Inc filed Critical Japan Display In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402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402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35/00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f instruments in or on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35/00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f instruments in or on vehicles
    • B60K35/20Output arrangements, i.e. from vehicle to user, associated with vehicle functions or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60K35/21Output arrangements, i.e. from vehicle to user, associated with vehicle functions or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using visual output, e.g. blinking lights or matrix displays
    • B60K35/22Display scre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35/00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f instruments in or on vehicles
    • B60K35/40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roving the visibility thereof to the user, e.g. fogging prevention or anti-reflection arrangements
    • B60K35/415Glare preven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23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a switchable viewing angl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06Circuit arrangements or driving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single liquid crystal cells
    • G02F1/13318Circuits comprising a photodetecto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7Arrangement of liquid crystal layers or cells in which the final condition of one light beam is achieved by the addition of the effects of two or more layers or cells
    • G02F1/13471Arrangement of liquid crystal layers or cells in which the final condition of one light beam is achieved by the addition of the effects of two or more layers or cells in which all the liquid crystal cells or layers remain transparent, e.g. FLC, ECB, DAP, HAN, TN, STN, SBE-LC ce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360/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s B60K35/00 or B60K37/00 relating to 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dashboards
    • B60K2360/1523Matrix displ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35/00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f instruments in or on vehicles
    • B60K35/65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vehicle types or users, e.g. for left- or right-hand drive
    • B60K35/658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vehicle types or users, e.g. for left- or right-hand drive the instruments being ergonomically adjustable to the us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35/00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f instruments in or on vehicles
    • B60K35/8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instruments
    • B60K35/81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instruments for controlling display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Instrument Pa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施方式的显示系统具备:外部光传感器,对外部光强度进行检测;显示面板,对具有第一偏光轴的第一偏振光分量进行调制;视场角控制面板,具备包含扭曲取向的液晶分子的液晶层,基于由所述外部光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外部光强度对施加于所述液晶层的驱动电压进行控制,使具有与所述第一偏光轴不同的第二偏光轴的第二偏振光分量透过;以及偏光轴旋转元件,设于所述视场角控制面板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使透过了所述视场角控制面板的第二偏振光分量的第二偏光轴旋转,所述外部光强度小于阈值的情况下的所述驱动电压比所述外部光强度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的所述驱动电压大。

Description

显示系统以及车辆
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2020年4月28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20-079641号的优先权,通过参考将其全部内容引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显示系统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在近年的显示装置中,存在使可得到规定的对比度比的视场角可变的要求。例如,在搭载于汽车等车辆的显示装置中,要求如下那样的视场角控制:能够从副驾驶座侧目视确认显示图像,另一方面,在驾驶中等情况下不能从驾驶座侧目视确认显示图像。
在这样的控制视场角的用途中,提出了一些使用扭曲向列型(Twisted Nematic)液晶元件的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施方式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控制视场角的显示系统以及搭载有该显示系统的车辆。
本实施方式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外部光传感器,对外部光强度进行检测;显示面板,对具有第一偏光轴的第一偏振光分量进行调制;视场角控制面板,具备包含扭曲取向的液晶分子的液晶层,基于由所述外部光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外部光强度对施加于所述液晶层的驱动电压进行控制,使具有与所述第一偏光轴不同的第二偏光轴的第二偏振光分量透过;以及偏光轴旋转元件,设于所述视场角控制面板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使透过了所述视场角控制面板的第二偏振光分量的第二偏光轴旋转,所述外部光强度小于阈值的情况下的所述驱动电压比所述外部光强度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的所述驱动电压大。
也可以是,所述显示系统还具备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内置有发光元件,朝向所述显示面板射出照明光,所述外部光强度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的所述发光元件的亮度等级与所述外部光强度小于阈值的情况下的所述发光元件的亮度等级相等。
也可以是,所述显示系统还具备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内置有发光元件,朝向所述显示面板射出照明光,所述外部光强度小于阈值的情况下的所述发光元件的亮度等级比所述外部光强度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的所述发光元件的亮度等级大。
也可以是,所述显示系统还具备第一偏振板,该第一偏振板设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前面侧,位于所述液晶层的中间层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方位与所述第一偏振板的第一透过轴大致平行。
也可以是,所述显示系统还具备:第二偏振板,设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偏光轴旋转元件之间;以及第三偏振板,设于所述偏光轴旋转元件与所述视场角控制面板之间,所述第二偏振板具有使所述第一偏振光分量透过的第二透过轴,所述第三偏振板具有使所述第二偏振光分量透过的第三透过轴,所述偏光轴旋转元件构成为对所述第二偏振光分量赋予1/2波长的相位差,在所述第二透过轴的方位与所述第三透过轴的方位的中间的方位具有光学轴。
本实施方式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显示面板,对具有第一偏光轴的第一偏振光分量进行调制;跟踪传感器,跟踪与所述显示面板对置的用户的视线;视场角控制面板,具备包含扭曲取向的液晶分子的液晶层,基于由所述跟踪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视线对施加于所述液晶层的驱动电压进行控制,使具有与所述第一偏光轴不同的第二偏光轴的第二偏振光分量透过;以及偏光轴旋转元件,设于所述视场角控制面板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使透过了所述视场角控制面板的第二偏振光分量的第二偏光轴旋转,检测出所述视线朝向规定方向的情况下的所述驱动电压比检测出所述视线朝向与所述规定方向不同的方向的情况下的所述驱动电压大。
也可以是,所述显示系统还具备第一偏振板,该第一偏振板设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前面侧,位于所述液晶层的中间层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方位与所述第一偏振板的第一吸收轴大致平行。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具备:前窗,设于车辆的前部;驾驶座和副驾驶座;显示装置,设于所述驾驶座和所述副驾驶座的前方;以及外部光传感器,对外部光强度进行检测,所述显示装置具备:显示面板;以及视场角控制面板,具备包含扭曲取向的液晶分子的液晶层,基于由所述外部光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外部光强度对施加于所述液晶层的驱动电压进行控制,所述外部光强度小于阈值的情况下的所述驱动电压比所述外部光强度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的所述驱动电压大。
也可以是,所述驾驶座和所述副驾驶座在第一方向上排列,位于所述液晶层的中间层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方位与所述第一方向大致正交。
也可以是,所述车辆还具备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内置有发光元件,朝向所述显示面板射出照明光,所述外部光强度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的所述发光元件的亮度等级与所述外部光强度小于阈值的情况下的所述发光元件的亮度等级相等。
也可以是,所述车辆还具备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内置有发光元件,朝向所述显示面板射出照明光,所述外部光强度小于阈值的情况下的所述发光元件的亮度等级比所述外部光强度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的所述发光元件的亮度等级大。
也可以是,所述显示面板构成为,对具有第一偏光轴的第一偏振光分量进行调制,所述视场角控制面板构成为,使具有与所述第一偏光轴不同的第二偏光轴的第二偏振光分量透过。
也可以是,所述车辆还具备偏光轴旋转元件,该偏光轴旋转元件设于所述视场角控制面板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构成为使透过了所述视场角控制面板的第二偏振光分量的第二偏光轴旋转。
也可以是,所述车辆还具备:第二偏振板,设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偏光轴旋转元件之间;以及第三偏振板,设于所述偏光轴旋转元件与所述视场角控制面板之间,所述第二偏振板具有使所述第一偏振光分量透过的第二透过轴,所述第三偏振板具有使所述第二偏振光分量透过的第三透过轴,所述偏光轴旋转元件构成为对所述第二偏振光分量赋予1/2波长的相位差,在所述第二透过轴的方位与所述第三透过轴的方位的中间的方位具有光学轴。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具备:后视镜,设于车辆的侧部;驾驶座和副驾驶座;显示装置,设于所述驾驶座和所述副驾驶座的前方;侧窗,设于所述驾驶座与所述后视镜之间;以及跟踪传感器,跟踪位于所述驾驶座的用户的视线,所述显示装置具备:显示面板;以及视场角控制面板,具备包含扭曲取向的液晶分子的液晶层,基于由所述跟踪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视线对施加于所述液晶层的驱动电压进行控制,检测出所述视线朝向规定方向的情况下的所述驱动电压比检测出所述视线朝向与所述规定方向不同的方向的情况下的所述驱动电压大。
也可以是,所述驾驶座和所述副驾驶座在第一方向上排列,位于所述液晶层的中间层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方位与所述第一方向大致平行。
也可以是,所述显示面板构成为,对具有第一偏光轴的第一偏振光分量进行调制,所述视场角控制面板构成为,使具有与所述第一偏光轴不同的第二偏光轴的第二偏振光分量透过。
也可以是,所述车辆还具备偏光轴旋转元件,该偏光轴旋转元件设于所述视场角控制面板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构成为使透过了所述视场角控制面板的第二偏振光分量的第二偏光轴旋转。
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提供能够控制视场角的显示系统以及搭载有该显示系统的车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显示装置DSP的一构成例的图。
图2是表示应用了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DSP的显示系统SYS的一构成例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构成显示装置DSP的各光学要素的轴角度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视场角控制面板1的一构成例的图。
图5是表示第一模式下的视场角特性的模拟结果的图。
图6是表示第二模式下的视场角特性的模拟结果的图。
图7是表示第三模式下的视场角特性的模拟结果的图。
图8是表示视场角控制面板1中的驱动电压与亮度的关系的图。
图9是表示显示面板PNL中的像素布局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显示面板PNL的一构成例的图。
图11是表示显示装置DSP的应用例的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车辆200的驾驶座侧的侧视图。
图13是用于说明显示系统SYS的第一控制例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显示系统SYS的第二控制例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显示系统SYS的第三控制例的图。
图16是表示显示装置DSP的其他构成例的图。
图17是表示应用了图16所示的显示装置DSP的显示系统SYS的其他构成例的图。
图18是用于说明图17所示的视场角控制面板1的一构成例的图。
图19是用于说明图17所示的视场角控制面板2的一构成例的图。
图20是用于说明显示系统SYS的第四控制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公开只不过是一个例子,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想到的保持实用新型的主旨下的适当变更当然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另外,为了使说明更明确,与实际的形态相比,附图有时会示意性地表示各部的宽度、厚度、形状等,但只不过是一个例子,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另外,在本说明书与各图中,有时对发挥与之前出现的图中已描述过的功能相同或类似的功能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重复的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显示装置DSP的一构成例的图。
显示装置DSP具备照明装置IL、视场角控制面板1、偏光轴旋转元件100、显示面板PNL以及第一至第四偏振板POL1至POL4。偏光轴旋转元件100设于视场角控制面板1与显示面板PNL之间。视场角控制面板1设于照明装置IL与偏光轴旋转元件100之间。
第一偏振板POL1设于显示面板PNL的前面侧(或者,观察显示装置DSP的观察位置侧)。第二偏振板POL2设于偏光轴旋转元件100与显示面板PNL之间。第三偏振板POL3设于视场角控制面板1与偏光轴旋转元件100之间。第四偏振板POL4设于视场角控制面板1的背面侧(或者,照明装置IL与视场角控制面板1之间)。
视场角控制面板1例如为扭曲向列型液晶元件,关于视场角控制面板1之后进行详细叙述。
这样,显示装置DSP在照明装置IL与偏光轴旋转元件100之间至少具备一个视场角控制面板。显示装置DSP也可以具备视场角的控制方位不同的多种视场角控制面板。
图2是表示应用了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DSP的显示系统SYS的一构成例的图。
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显示系统SYS具备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DSP、主控制器CT、外部光传感器AS、显示控制部DCT、视场角控制部VCT以及照明控制部ICT。外部光传感器AS构成为,对显示装置DSP的周边的外部光亮度进行检测。主控制器CT分别控制显示控制部DCT、视场角控制部VCT以及照明控制部ICT。另外,主控制器CT能够基于由外部光传感器AS检测出的外部光强度来控制视场角控制部VCT和照明控制部ICT。关于具体的控制例,之后进行叙述。
以下,对显示装置DSP的一构成例进行说明。另外,在图示的显示装置DSP的剖面图中,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以及第三方向Z相互正交,但也可以以90度以外的角度相互交叉。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例如相当于与显示装置DSP所含的基板平行的方向,另外,第三方向Z相当于显示装置DSP的厚度方向。
显示面板PNL例如为液晶面板,具备第一基板SUB1、第二基板SUB2以及液晶层LC。液晶层LC被保持在第一基板SUB1与第二基板SUB2之间,由密封件SE密封。作为一个例子,这里说明的显示面板PNL通过沿着基板主面的电场控制液晶层LC所含的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PNL并不局限于图示的例子,也可以通过沿着基板主面的法线的电场控制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这里的基板主面相当于由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规定的X-Y平面。
第一基板SUB1位于第二基板SUB2的前面侧。第一基板SUB1具备绝缘基板10和取向膜AL1。第二基板SUB2具备绝缘基板20、绝缘膜21、共用电极CE、多个像素电极PE以及取向膜AL2。共用电极CE设于绝缘基板20与绝缘膜21之间。多个像素电极PE设于绝缘膜21与取向膜AL2之间。在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DA中,多个像素电极PE隔着绝缘膜21而与一个共用电极CE重叠。像素电极PE以及共用电极CE被控制为对液晶层LC施加规定的驱动电压。取向膜AL1以及取向膜AL2与液晶层LC接触。
这里,关于显示面板PNL,仅简化图示了主要部分,但第一基板SUB1还具备遮光层、滤色器层、外涂层、间隔件等。另外,第二基板SUB2具备多条扫描线、多条信号线、与各像素电极PE电连接的开关元件、各种绝缘膜等。
显示控制部DCT控制供给至扫描线的控制信号、供给至信号线的映像信号、像素电极PE各自的电位、共用电极CE的电位等,并控制施加于液晶层LC的驱动电压。
视场角控制面板1例如为液晶面板,具备第三基板SUB3、第四基板SUB4以及液晶层LC1。液晶层LC1被保持在第三基板SUB3与第四基板SUB4之间,由密封件SE1密封。如后述那样,液晶层LC1包含扭曲取向的液晶分子。
第三基板SUB3位于第四基板SUB4的前面侧。第三基板SUB3具备绝缘基板30、第一透明电极TE1以及取向膜AL3。第一透明电极TE1在用于控制视场角的有效区域AA1中,大致遍及整个区域而形成,并设于绝缘基板30与取向膜AL3之间。第四基板SUB4具备绝缘基板40、第二透明电极TE2以及取向膜AL4。第二透明电极TE2在有效区域AA1中,大致遍及整个区域而形成,并设于绝缘基板40与取向膜AL4之间。取向膜AL3以及取向膜AL4与液晶层LC1接触。如后述那样,液晶层LC1具有使作为直线偏振光的偏振光分量的偏光轴旋转的旋光能力。
第一透明电极TE1隔着液晶层LC1而与第二透明电极TE2重叠。第一透明电极TE1以及第二透明电极TE2被控制为对液晶层LC1施加规定的驱动电压。第一透明电极TE1以及第二透明电极TE2例如分别为单一的片状电极,但也可以是沿着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中的至少一方被分割成多个的电极。
视场角控制部VCT控制第一透明电极TE1的电位、第二透明电极TE2的电位等,并控制施加于液晶层LC1的驱动电压。在图2所示的构成例中,视场角控制部VCT构成为由主控制器CT控制,基于由外部光传感器AS检测出的外部光强度控制驱动电压。
照明装置IL内置有发光元件LE、导光板LG等,朝向显示面板PNL射出照明光L。照明控制部ICT控制发光元件LE的亮度等级。在图2所示的构成例中,照明控制部ICT也可以构成为,由主控制器CT控制,基于由外部光传感器AS检测出的外部光强度控制发光元件LE的亮度等级。
若着眼于显示面板PNL与视场角控制面板1的关系,则液晶层LC以及液晶层LC1在第三方向Z上相互重叠。显示区域DA以及有效区域AA1在第三方向Z上相互重叠。共用电极CE、多个像素电极PE、第一透明电极TE1以及第二透明电极TE2在第三方向Z上相互重叠。
绝缘基板10、20、30、40例如为玻璃基板、树脂基板等透明基板。例如,也可以是,绝缘基板10及20为玻璃基板,绝缘基板30及40为树脂基板。另外,也可以是,绝缘基板10及40为玻璃基板,绝缘基板20及30为树脂基板。
共用电极CE、像素电极PE、第一透明电极TE1以及第二透明电极TE2为由铟锡氧化物(ITO)、铟锌氧化物(IZO)等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的透明电极。取向膜AL1至AL4是具有与X-Y平面大致平行的取向限制力的水平取向膜。
第一偏振板POL1粘接于绝缘基板10,第二偏振板POL2粘接于绝缘基板20,第三偏振板POL3粘接于绝缘基板30,第四偏振板POL4粘接于绝缘基板40。这些偏振板POL1至POL4例如在预先成形的膜的单面具有粘着剂,但也可以直接成膜在绝缘基板的表面。
偏光轴旋转元件100可以粘接于第二偏振板POL2以及第三偏振板POL3中的至少一方,也可以与第二偏振板POL2或者第三偏振板POL3一体地形成。
在这样的显示装置DSP中,从照明装置IL射出的照明光L沿着第三方向Z行进,在依次透过视场角控制面板1以及偏光轴旋转元件100之后,对显示面板PNL进行照明。
更具体而言,在从照明装置IL射出的照明光L为自然光的情况下,第四偏振板POL4使照明光L的一部分的偏振光分量透过。视场角控制面板1在液晶层LC1中,使透过了第四偏振板POL4的偏振光分量的偏光轴旋转,使第二偏振光分量透过。透过了视场角控制面板1的第二偏振光分量在透过第三偏振板POL3之后,透过偏光轴旋转元件100。
显示面板PNL被透过了第二偏振板POL2的第一偏振光分量照明,在液晶层LC中对第一偏振光分量进行调制。
透过了视场角控制面板1的第二偏振光分量与由显示面板PNL调制的第一偏振光分量不同。例如,第一偏振光分量以及第二偏振光分量分别是在X-Y平面具有偏光轴的直线偏振光。在X-Y平面上,第一偏振光分量在相对于第一方向X成规定的角度的方位具有第一偏光轴,另外,第二偏振光分量在相对于第一方向X与第一偏光轴不同的方位具有第二偏光轴。
偏光轴旋转元件100使从视场角控制面板1朝向显示面板PNL的光的偏光轴旋转。例如,偏光轴旋转元件100是构成为对透过自身的直线偏振光赋予1/2波长的相位差的光学片(相位差板)。这样的偏光轴旋转元件100可以是单一的光学片,也可以是多层的光学片。另外,偏光轴旋转元件100只要能够显现使偏光轴旋转的功能即可,并不局限于光学片,也可以是扭曲向列型液晶元件等具有旋光能力的元件。
在这样的偏光轴旋转元件100中,透过了视场角控制面板1以及第三偏振板POL3的第二偏振光分量的第二偏光轴与第一偏光轴匹配地旋转。因此,可抑制透过了视场角控制面板1以及第三偏振板POL3的偏振光分量在第二偏振板POL2中的吸收,能够抑制到达显示面板PNL的照明光的亮度的降低。
图3是用于说明构成显示装置DSP的各光学要素的轴角度的图。这里,在X-Y平面内,将表示第一方向X(X轴)的箭头的前端的方位设为基准方位,将相对于基准方位逆时针旋转的角度设为正的角度。
第一偏振板POL1具有彼此大致正交的第一吸收轴A1以及第一透过轴T1。第二偏振板POL2具有彼此大致正交的第二吸收轴A2以及第二透过轴T2。偏光轴旋转元件100具有快轴F。第三偏振板POL3具有第三透过轴T3。第四偏振板POL4具有第四透过轴T4。
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偏光轴旋转元件100的慢轴在X-Y平面上与快轴F大致正交。另外,第三偏振板POL3的吸收轴与第三透过轴T3大致正交,第四偏振板POL4的吸收轴与第四透过轴T4大致正交。在本说明书中,偏光轴旋转元件100的快轴F及慢轴统称为偏光轴旋转元件100的光学轴。
第一吸收轴A1与第一方向X大致平行,位于0°的方位。第一透过轴T1位于90°的方位。第二吸收轴A2与第一吸收轴A1大致正交,位于90°的方位。第二透过轴T2与第一透过轴T1大致正交,位于0°的方位。第三透过轴T3位于45°的方位。第四透过轴T4与第三透过轴T3大致正交,位于135°的方位。如上述那样,第二透过轴T2位于与第三透过轴T3不同的方位。
另外,这里的0°的方位相当于X-Y平面上的0°-180°的方位,90°的方位相当于90°-270°的方位,45°的方位相当于X-Y平面上的45°-225°的方位,135°的方位相当于X-Y平面上的135°-315°的方位。
在这样的显示装置DSP中,在光沿着第三方向Z行进的情况下,透过了第四偏振板POL4的直线偏振光具有沿着第四透过轴T4的偏光轴,经由视场角控制面板1而透过了第三偏振板POL3的直线偏振光(第二偏振光分量)具有沿着第三透过轴T3的第二偏光轴。即,第二偏光轴相对于X轴位于45°的方位(或者,45°-225°的方位)。透过了第二偏振板POL2的直线偏振光(第一偏振光分量)具有沿着第二透过轴T2的第一偏光轴。即,第一偏光轴位于0°的方位(或者,0°-180°的方位或X轴方向)。
偏光轴旋转元件100的光学轴(在图3中为快轴F)在X-Y平面上位于第一偏光轴的方位与第二偏光轴的方位的中间的方位。或者,偏光轴旋转元件100的光学轴位于第二透过轴T2与第三透过轴T3的中间的方位。即,在图示的例子中,快轴F位于22.5°的方位(或者,22.5°-202.5°的方位)。如上述那样,偏光轴旋转元件100相当于1/2波长板,因此在入射光的偏光轴相对于光学轴位于θ°的方位的情况下,具有使偏光轴旋转2*θ°的功能。因而,在透过了第三偏振板POL3的第二偏振光分量透过偏光轴旋转元件100时,第二偏光轴与第一偏光轴匹配地旋转。即,第二偏振光分量在偏光轴旋转元件100中被转换为第一偏振光分量。透过了偏光轴旋转元件100的第一偏振光分量几乎不被第二偏振板POL2吸收而对显示面板PNL进行照明。
对显示面板PNL进行照明的第一偏振光分量在液晶层LC中被适当调制,其至少一部分透过第一偏振板POL1,从而形成显示图像。透过了第一偏振板POL1的直线偏振光具有沿着第一透过轴T1的偏光轴。即,透过了第一偏振板POL1的直线偏振光的偏光轴位于90°的方位(或者,90°-270°的方位)。因此,即使在经由偏光太阳镜观察显示装置DSP的情况下,也能够目视确认显示图像。
图4是用于说明视场角控制面板1的一构成例的图。这里,示出了未对取向膜AL3与取向膜AL4之间的液晶层LC1施加电压的断开时的液晶分子LM1的初始取向状态。
取向膜AL4的取向处理方向AD4与取向膜AL3的取向处理方向AD3大致正交。另外,所谓取向处理,可以是摩擦处理,也可以是光取向处理。但是,在对液晶层LC1施加了电压的接通时,从均匀且平滑地驱动液晶分子LM1的观点出发,优选取向膜AL4附近的液晶分子LMA以及取向膜AL3附近的液晶分子LMB具有相对较大的预倾角,为了实现这一点,作为取向处理优选摩擦处理。另外,若控制为断开时的液晶分子LMA及LMB具有相对较大的预倾角,则也可以应用光取向处理。
在图4所示的构成例中,取向处理方向AD4与第四透过轴T4大致平行,取向处理方向AD3与第三透过轴T3大致平行。即,表示取向处理方向AD4的箭头的前端位于135°的方位,表示取向处理方向AD3的箭头的前端位于225°的方位。在液晶层LC1中,沿着第三方向Z排列的液晶分子LM1扭曲取向。在液晶层LC1中添加有手性剂,液晶分子LM1构成为从第四偏振板POL4(或者第四基板SUB4)朝向第三偏振板POL3(或者第三基板SUB3)顺时针扭曲取向。
接近第四偏振板POL4及第四基板SUB4的一侧的液晶分子LMA以其长轴沿着取向处理方向AD4的方式取向。或者,液晶分子LMA在沿着第四透过轴T4的方位上取向。即,液晶分子LMA在135°的方位上取向。并且,液晶分子LMA以表示取向处理方向AD4的箭头的前端侧的端部从第四基板SUB4离开的方式倾斜(预倾)。
接近第三偏振板POL3及第三基板SUB3的一侧的液晶分子LMB以其长轴沿着取向处理方向AD3的方式取向。或者,液晶分子LMB在沿着第三透过轴T3的方位上取向。即,液晶分子LMB在225°的方位上取向。并且,液晶分子LMB以表示取向处理方向AD3的箭头的前端侧的端部从第三基板SUB3离开的方式倾斜(或者,以表示取向处理方向AD3的箭头的后端侧的端部接近第三基板SUB3的方式倾斜)。
液晶层LC1的第三方向(厚度方向)Z上的大致中央(中间层)的液晶分子LMC以其长轴沿着第二方向Y的方式取向。或者,中间层的液晶分子LMC与第一方向X大致正交。液晶分子LMC的长轴与图3所示的第一偏振板POL1的第一透过轴T1大致平行。
另外,表示取向处理方向AD3的箭头以及表示取向处理方向AD4的箭头中的至少一方也可以是反向。另外,也可以是,取向处理方向AD4以及第四透过轴T4位于225°的方位,取向处理方向AD3以及第三透过轴T3位于135°的方位。另外,若液晶分子LMC以沿着第二方向Y的方式取向,则沿第三方向Z排列的液晶分子LM1也可以逆时针扭曲取向。
在上述的构成例中,对从照明装置IL射出的照明光为自然光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照明光为直线偏振光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第四偏振板POL4。另外,也可以设置反射型偏光膜,该反射型偏光膜使作为自然光的照明光中的特定的直线偏振光(例如p波)透过,另一方面将其他直线偏振光(例如s波)反射。另外,在照明光为具有与取向处理方向AD4不同的方位的偏光轴的直线偏振光的情况下,优选代替第四偏振板POL4而设置与偏光轴旋转元件100相同的1/2波长板。另外,在透过了视场角控制面板1的光为具有与第二偏振光分量相同的偏光度的直线偏振光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第三偏振板POL3。
在未对液晶层LC1施加驱动电压的断开时,液晶分子LM1中的中间层的液晶分子LMC的长轴与第二方向Y大致平行、且与X-Y平面大致平行。在夹着视场角控制面板1的第四偏振板POL4与第三偏振板POL3以正交尼科耳(cross Nicols)的关系配置的情况下,在断开时可得到最大的透过率。
在对液晶层LC1施加了驱动电压的接通时,液晶分子LM1的取向状态与断开时的液晶分子LM1的取向状态不同。随着施加于液晶层LC1的驱动电压上升,透过率降低。若将在得到最小透过率时施加于液晶层LC1的驱动电压设为最大电压,则在将最大电压的约1/2的驱动电压施加于液晶层LC1时,液晶分子LMC的长轴与第二方向Y大致平行、且相对于X-Y平面倾斜。
这样的接通时的视场角控制面板1中所得到的透过率,在将观察位置从法线方向(第三方向Z)朝向表示第二方向Y的箭头的前端侧倾斜了的情况与将观察位置从法线方向朝向表示第二方向Y的箭头的后端侧倾斜了的情况下不同。
参照视场角特性的模拟结果对这一点进行说明。这里说明的模拟的条件如以下所述。来自照明装置IL的照明光为自然光,视场角控制面板1位于第三偏振板POL3与第四偏振板POL4之间,不设置第一偏振板POL1、第二偏振板POL2以及显示面板PNL,透过光的波长为550nm。
第一模式相当于视场角控制面板1未被驱动的状态、或者施加于液晶层LC1的第一驱动电压V1为最小电压的情况。第二模式相当于视场角控制面板1被微小的驱动电压驱动的状态、或者施加于液晶层LC1的第二驱动电压V2比第一驱动电压V1高的情况。第三模式相当于视场角控制面板1被中位的驱动电压(最大电压的约1/2的驱动电压)驱动的状态、或者施加于液晶层LC1的第三驱动电压V3比第二驱动电压V2高的情况。
在这些第一至第三模式的每一个中,进行了视场角特性的模拟。另外,在第一至第三模式的每一个中,照明装置IL中的发光元件LE的亮度等级相等。
图5是表示第一模式下的视场角特性的模拟结果的图。例如,第一驱动电压V1为0V。
图中的0°方位相当于上述的第一方向X的箭头的前端侧,180°方位相当于第一方向X的箭头的后端侧,90°方位相当于第二方向Y的箭头的前端侧,270°方位相当于第二方向Y的箭头的后端侧。另外,同心圆的中心相当于视场角控制面板1的法线方向(第三方向),以法线方向为中心的同心圆分别相当于相对于法线的倾斜角度为20°、40°、60°、80°。这里所示的特性图是通过针对各方位连结等透过率的区域而得到的。
在观察位置向0°方位倾斜了的情况与观察位置向180°方位倾斜了的情况下可得到大致相等的透过率。观察位置向90°方位倾斜了的情况下所得到的透过率呈比观察位置向270°方位倾斜了的情况下所得到的透过率小的趋势。例如,在倾斜角度为60°的情况下,270°方位的透过率为20~30%的,与此相对,90°方位的透过率为10~20%。
图6是表示第二模式下的视场角特性的模拟结果的图。例如,第二驱动电压V2为1.5V。
在观察位置向270°方位倾斜了的情况下,可得到相对较高的透过率,与此相对,在观察位置向90°方位倾斜了的情况下,呈透过率急剧地降低的趋势。例如,在倾斜角度为60°的情况下,270°方位的透过率为20~30%,与此相对,90°方位的透过率为5~7%。
图7是表示第三模式下的视场角特性的模拟结果的图。例如,第三驱动电压V3为2.0V。
在观察位置向270°方位倾斜了的情况下,可得到相对较高的透过率,与此相对,在观察位置向90°方位倾斜了的情况下,呈透过率比第二模式的透过率更急剧地降低的趋势。例如,在倾斜角度为60°的情况下,270°方位的透过率约为30%,与此相对,90°方位的透过率约为1%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具有上述那样的视场角特性的视场角控制面板1来控制显示装置DSP的视场角。即,根据视场角控制面板1,在液晶层LC1中,扭曲取向的液晶分子LM1中的中间层的液晶分子LMC沿第二方向Y取向,因此沿着第二方向Y的透过率分布成为非对称。相当于第二方向Y的箭头的前端侧的90°方位的透过率比相当于第二方向Y的箭头的后端侧的270°方位的透过率小。特别是,在第三模式下,在倾斜角度为60°以上的范围内,90°方位的透过率成为1%以下(即,成为遮光状态)。因此,显示装置DSP的显示光在90°方位几乎不透过。即,显示装置DSP的显示图像在90°方位几乎不被目视确认。
图8是表示视场角控制面板1中的驱动电压与透过光的亮度的关系的图。图的横轴表示驱动电压,图的纵轴表示亮度。这里的亮度相当于在视场角控制面板1位于第三偏振板POL3与第四偏振板POL4之间,且从第四偏振板POL4侧以规定亮度的参照光进行了照明时,透过了第三偏振板POL3的透过光的亮度。
图中的A表示视场角控制面板1的法线方向(第三方向)上的亮度。图中的B表示相对于法线的倾斜角度为60°且X-Y平面内的90°方位的亮度。另外,照明装置IL中的发光元件LE的亮度等级与视场角控制面板1中的驱动电压的大小无关,设为一定。
在亮度分布A中,在从第一驱动电压V1到第二驱动电压V2的范围内,几乎为一定的亮度,在超过第二驱动电压V2的范围内,存在伴随着驱动电压的增加而亮度逐渐降低的趋势。另外,为了抑制伴随着驱动电压的增加的法线方向上的亮度的降低,也可以伴随着驱动电压的增加而使发光元件LE的亮度等级增加。由此,如图中C所示,能够抑制急剧的亮度的降低。
在亮度分布B中,在从第一驱动电压V1到第三驱动电压V3的范围内,伴随着驱动电压的增加而亮度逐渐地降低,在第三驱动电压V3处可得到最小的亮度。另外,在超过第三驱动电压V3的范围内,存在伴随着驱动电压的增加而亮度逐渐增加的趋势。
图9是表示显示面板PNL中的像素布局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这里,仅图示了说明所需的构成。第二基板SUB2具备多条扫描线G、多条信号线S、多个开关元件SW以及像素电极PE1及PE2。多条扫描线G分别沿第一方向X直线地延伸,在第二方向Y上隔开间隔而排列。多条信号线S分别大致沿第二方向Y延伸,在第一方向X上隔开间隔而排列。开关元件SW与某一条扫描线G以及某一条信号线S电连接。像素电极PE1及PE2分别与某一个开关元件SW电连接。
多个像素电极PE1沿第一方向X而排列。像素电极PE1分别具有与共用电极CE重叠的带电极Pa1。带电极Pa1沿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不同的方向D1而延伸。
多个像素电极PE2沿第一方向X而排列。像素电极PE2分别具有与共用电极CE重叠的带电极Pa2。带电极Pa2沿与方向D1不同的方向D2而延伸。另外,带电极Pa1及Pa2的根数可以是一根,也可以是三根以上。
图10是用于说明显示面板PNL的一构成例的图。这里,示出了未对取向膜AL1与取向膜AL2之间的液晶层LC施加电压的断开时的液晶分子LM的初始取向状态。
取向膜AL1的取向处理方向AD1以及取向膜AL2的取向处理方向AD2大致平行且彼此反向。取向处理方向AD1以及取向处理方向AD2例如与第一透过轴T1大致平行。即,在X-Y平面上,表示取向处理方向AD2的箭头的前端位于90°的方位,表示取向处理方向AD1的箭头的前端位于270°的方位。在液晶层LC中,沿第三方向Z排列的液晶分子LM均匀(homogeneous)取向。液晶分子LM以其长轴沿着第二方向Y的方式取向。
另外,在透过了偏光轴旋转元件100的光为具有与第一偏振光分量相同的偏光度的直线偏振光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第二偏振板POL2。另外,取向处理方向AD1以及取向处理方向AD2也可以与第一透过轴T1大致正交。另外,也可以是,第二透过轴T2位于90°的方位,第一透过轴T1位于0°的方位,但如上述那样,从经由偏光太阳镜而目视确认显示图像的观点出发,如图示那样,优选的是,第一透过轴T1位于90°的方位,第二透过轴T2位于0°的方位。
图11是表示显示装置DSP的应用例的图。图11所示的显示装置DSP相当于搭载于车辆200的车辆用显示装置。车辆200具备设于车辆200的前部的前窗210、分别设于车辆200的侧部的侧窗211及212、驾驶座221及副驾驶座222、设于驾驶座221及副驾驶座222的前方的仪表板230、设于仪表板230的显示装置DSP以及分别设于车辆200的侧部的后视镜241及242。
显示装置DSP位于驾驶座221及副驾驶座222的前方。另外,驾驶座221及副驾驶座222在上述的构成例中所说明的第一方向X上排列。在应用图1所示的构成例来构成这样的显示装置DSP的情况下,图5至7等所示的0°方位相当于副驾驶座侧的方位,180°方位相当于驾驶座侧的方位。
图12是图11所示的车辆200的驾驶座侧的侧视图。前窗210位于显示装置DSP的上方。特别是,在相对于显示装置DSP的法线的倾斜角度θ为60°以上的范围内,显示装置DSP以及前窗210彼此接近。前窗210相对于显示装置DSP的方位相当于图7等所示的X-Y平面内的90°方位。
驾驶座221的搭乘者(用户)从大致正面观察显示装置DSP。此时,透过视场角控制面板1的光的透过率成为图5至图7所示的同心圆中的倾斜角度为0°~40°附近的透过率,在上述的第一至第三模式中的任一个中均可得到较高的透过率。即,搭乘者能够目视确认显示于显示装置DSP的图像。
另外,如图5至图7所示,前窗210的方位处的透过率在第二模式下为7%以下,在第三模式下为1%以下,几乎成为遮光状态。因而,在第二模式或第三模式下,能够抑制显示于显示装置DSP的显示图像投影到前窗210那样的不希望的现象(映入)。
接下来,对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系统SYS的控制例进行说明。
图13是用于说明显示系统SYS的第一控制例的图。
首先,图2所示的主控制器CT基于从外部光传感器AS输出的信号,判断外部光强度是否为规定的阈值以上(步骤ST11)。外部光强度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例如相当于在白天检测到外部光强度的情况。外部光强度小于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例如相当于在傍晚或夜间检测到外部光强度的情况。
主控制器CT在判断为外部光强度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T11、是),以对视场角控制部VCT和照明控制部ICT执行第一模式的方式进行控制(步骤ST12)。此时,视场角控制部VCT将应施加于液晶层LC1的驱动电压的电平设定为第一驱动电压V1,控制第一透明电极TE1以及第二透明电极TE2的电位。第一驱动电压V1例如为0V。另外,照明控制部ICT将发光元件LE的亮度等级设定为第一亮度等级L1,控制供给至发光元件LE的电流。
另一方面,主控制器CT在判断为外部光强度小于阈值的情况下(步骤ST11、否),以对视场角控制部VCT和照明控制部ICT执行第二模式的方式进行控制(步骤ST13)。此时,视场角控制部VCT将应施加于液晶层LC1的驱动电压的电平设定为第二驱动电压V2,控制第一透明电极TE1以及第二透明电极TE2的电位。第二驱动电压V2比第一驱动电压V1大(V1<V2)。例如,第二驱动电压V2为1.5V以上且2.5V以下。
另外,照明控制部ICT将发光元件LE的亮度等级设定为第二亮度等级L2,控制供给至发光元件LE的电流。另外,第一控制例中的第二亮度等级L2与第一亮度等级L1相等(L1=L2)。
根据这样的第一控制例,在外部光强度小于阈值的傍晚或夜间,能够抑制显示于显示装置DSP的显示图像向前窗210的映入。
另外,如参照图8所说明的那样,通过对液晶层LC1施加例如1.5V以上且2.5V以下的第二驱动电压V2,显示装置DSP的法线方向的亮度也降低。由此,能够提供对用户的眼睛有益的显示装置DSP。
图14是用于说明显示系统SYS的第二控制例的图。这里所示的第二控制例与上述的第一控制例相比,在第一模式下的第一亮度等级L1与第二模式下的第二亮度等级L2不同这一点上不同。
即,在由主控制器CT判断为外部光强度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T21、是),在所执行的第一模式中,视场角控制部VCT将应施加于液晶层LC1的驱动电压的电平设定为第一驱动电压V1,另外,照明控制部ICT将发光元件LE的亮度等级设定为第一亮度等级L1(步骤ST22)。此时的第一亮度等级L1比发光元件LE能够发出的最大亮度等级小。
另一方面,在由主控制器CT判断为外部光强度小于阈值的情况下(步骤ST21、否),在所执行的第二模式中,视场角控制部VCT将应施加于液晶层LC1的驱动电压的电平设定为第二驱动电压V2(V1<V2),另外,照明控制部ICT将发光元件LE的亮度等级设定为第二亮度等级L2(步骤ST23)。此时的第二亮度等级L2比第一亮度等级大(L1<L2)。
在这样的第二控制例中,与上述的第一控制例相同,也能够抑制显示图像向前窗210的映入。
另外,如参照图8所说明的那样,在外部光强度小于阈值的傍晚或夜间,通过伴随着施加于液晶层LC1的驱动电压的增加而使发光元件LE的亮度等级增加,能够抑制显示装置DSP的法线方向上的亮度的急剧的变化。
图15是用于说明显示系统SYS的第三控制例的图。
主控制器CT基于从外部光传感器AS输出的信号,判断外部光强度是否为第一阈值以上(步骤ST31)。主控制器CT在判断为外部光强度为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步骤ST31、否),判断外部光强度是否为第二阈值以上(步骤ST32)。
外部光强度为第一阈值以上的情况例如相当于在白天检测到外部光强度的情况。外部光强度为第二阈值以上且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例如相当于在傍晚检测到外部光强度的情况。外部光强度小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例如相当于在夜间检测到外部光强度的情况。
主控制器CT在判断为外部光强度为第一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T31、是),以对视场角控制部VCT和照明控制部ICT执行第一模式的方式进行控制(步骤ST33)。此时,视场角控制部VCT将应施加于液晶层LC1的驱动电压的电平设定为第一驱动电压V1,另外,照明控制部ICT将发光元件LE的亮度等级设定为第一亮度等级L1。
主控制器CT在判断为外部光强度小于第一阈值(步骤ST31、否)且为第二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T32、是),以对视场角控制部VCT和照明控制部ICT执行第二模式的方式进行控制(步骤ST34)。此时,视场角控制部VCT将应施加于液晶层LC1的驱动电压的电平设定为第二驱动电压V2,另外,照明控制部ICT将发光元件LE的亮度等级设定为第二亮度等级L2。第二驱动电压V2比第一驱动电压V1大(V1<V2)。
主控制器CT在判断为外部光强度小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步骤ST32、否),以对视场角控制部VCT和照明控制部ICT执行第三模式的方式进行控制(步骤ST35)。此时,视场角控制部VCT将应施加于液晶层LC1的驱动电压的电平设定为第三驱动电压V3,另外,照明控制部ICT将发光元件LE的亮度等级设定为第三亮度等级L3。第三驱动电压V3比第二驱动电压V2大(V2<V3)。
另外,关于第一亮度等级L1、第二亮度等级L2以及第三亮度等级L3,可以如上述的第一控制例那样均相等(L1=L2=L3),也可以如上述的第二控制例那样不同(L1<L2<L3)。
根据这样的第三控制例,显示装置DSP的90°方位的亮度根据外部光强度而变化,随着显示装置DSP的周围变暗,90°方位的亮度降低。在外部光强度小于第一阈值且为第二阈值以上的傍晚以及外部光强度小于第二阈值的夜间,能够抑制显示于显示装置DSP的显示图像向前窗210的映入,并且能够抑制与显示装置DSP对置的用户的观察位置处的显示图像的可视性的降低。
《第二实施方式》
图16是表示显示装置DSP的其他构成例的图。
图16所示的显示装置DSP与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DSP相比,在照明装置IL与第四偏振板POL4之间具备视场角控制面板2及第五偏振板POL5这一点上不同。即,显示装置DSP具备照明装置IL、视场角控制面板1及2、偏光轴旋转元件100、显示面板PNL以及第一至第五偏振板POL1至POL5。视场角控制面板2设于第四偏振板POL4与第五偏振板POL5之间。视场角控制面板1及2例如分别为扭曲向列型液晶元件。
图17是表示应用了图16所示的显示装置DSP的显示系统SYS的其他构成例的图。图17所示的显示系统SYS与图2所示的显示系统SYS相比,在代替外部光传感器而具备跟踪传感器TS这一点上不同。即,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显示系统SYS具备图16所示的显示装置DSP、主控制器CT、跟踪传感器TS、显示控制部DCT、视场角控制部VCT1及VCT2以及照明控制部ICT。
跟踪传感器TS构成为跟踪与显示面板PNL对置的用户的视线。主控制器CT能够基于由跟踪传感器TS检测出的视线,控制视场角控制部VCT1及VCT2以及照明控制部ICT。关于具体的控制例,之后进行叙述。
关于显示面板PNL、视场角控制面板1以及照明装置IL各自的构成,如参照图2所说明的那样。显示控制部DCT控制施加于液晶层LC的驱动电压。视场角控制部VCT1构成为,由主控制器CT控制,基于由跟踪传感器TS检测出的视线控制施加于液晶层LC1的驱动电压的电平。另外,照明控制部ICT也可以构成为,由主控制器CT控制,基于由跟踪传感器TS检测出的视线控制发光元件LE的亮度等级。
视场角控制面板2是与视场角控制面板1相同的液晶面板,具备第五基板SUB5、第六基板SUB6以及液晶层LC2。液晶层LC2被保持在第五基板SUB5与第六基板SUB6之间,由密封件SE2密封。如后述那样,液晶层LC2包含扭曲取向的液晶分子,并具有使作为直线偏振光的偏振光分量的偏光轴旋转的旋光能力。
第五基板SUB5位于第六基板SUB6的前面侧。第五基板SUB5具备绝缘基板50、第三透明电极TE3以及取向膜AL5。第六基板SUB6具备绝缘基板60、第四透明电极TE4以及取向膜AL6。第三透明电极TE3以及第四透明电极TE4在用于控制视场角的有效区域AA2中,大致遍及整个区域而形成。
第三透明电极TE3以及第四透明电极TE4隔着液晶层LC2而重叠,被控制为对液晶层LC2施加规定的驱动电压。第三透明电极TE3以及第四透明电极TE4例如分别为单一的片状电极,但也可以是沿着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中的至少一方被分割成多个的电极。
视场角控制部VCT2控制第三透明电极TE3的电位、第四透明电极TE4的电位等,并控制施加于液晶层LC2的驱动电压。在图17所示的构成例中,视场角控制部VCT2构成为,由主控制器CT控制,基于由跟踪传感器TS检测出的视线控制驱动电压。
图18是用于说明图17所示的视场角控制面板1的一构成例的图。这里,示出了未对取向膜AL3与取向膜AL4之间的液晶层LC1施加电压的断开时的液晶分子LM1的初始取向状态。
表示取向处理方向AD4的箭头的前端位于135°方位,表示取向处理方向AD3的箭头的前端位于45°方位。在液晶层LC1中添加有手性剂,沿着第三方向Z排列的液晶分子LM1构成为从第四偏振板POL4(或者第四基板SUB4)朝向第三偏振板POL3(或者第三基板SUB3)逆时针扭曲取向。
接近第四偏振板POL4及第四基板SUB4的一侧的液晶分子LMA在135°方位上取向。接近第三偏振板POL3及第三基板SUB3的一侧的液晶分子LMB在45°方位上取向。液晶层LC1的中间层的液晶分子LMC以其长轴沿着第一方向X的方式取向。液晶分子LMC的长轴与图3所示的第一偏振板POL1的第一吸收轴A1大致平行。
另外,表示取向处理方向AD3的箭头以及表示取向处理方向AD4的箭头中的至少一方也可以是反向。另外,也可以是,取向处理方向AD4以及第四透过轴T4位于45°的方位,取向处理方向AD3以及第三透过轴T3位于135°的方位。另外,若液晶分子LMC以沿着第一方向X的方式取向,则沿第三方向Z排列的液晶分子LM1也可以顺时针扭曲取向。
在这样的对视场角控制面板1的液晶层LC1施加了驱动电压的接通时,液晶分子LMC的长轴与第一方向X大致平行、且相对于X-Y平面倾斜。因此,将观察位置从法线方向向表示第一方向X的箭头的后端侧(图的左侧)倾斜了的情况下所得到的透过率比将观察位置从法线方向(第三方向Z)向表示第一方向X的箭头的前端侧(图的右侧)倾斜了的情况下所得到的透过率小。
在将具备这样的视场角控制面板1的显示装置DSP搭载于图11所示的车辆200的情况下,在对液晶层LC1施加驱动电压的第二模式下,能够抑制显示于显示装置DSP的显示图像映入车辆200的左侧的侧窗211的现象。
图19是用于说明图17所示的视场角控制面板2的一构成例的图。这里,示出了未对取向膜AL5与取向膜AL6之间的液晶层LC2施加电压的断开时的液晶分子LM2的初始取向状态。第四偏振板POL4的第四透过轴T4以及第五偏振板POL5的第五透过轴T5相互正交。第五透过轴T5位于45°的方位。
表示取向处理方向AD6的箭头的前端位于45°方位,表示取向处理方向AD5的箭头的前端位于135°方位。在液晶层LC2中添加有手性剂,沿第三方向Z排列的液晶分子LM2构成为,从第五偏振板POL5(或者第六基板SUB6)朝向第四偏振板POL4(或者第五基板SUB5)顺时针扭曲取向。
接近第五偏振板POL5及第六基板SUB6的一侧的液晶分子LMD在45°方位上取向。接近第四偏振板POL4及第五基板SUB5的一侧的液晶分子LME在135°方位上取向。液晶层LC2的中间层的液晶分子LMF以其长轴沿着第一方向X的方式取向。
另外,表示取向处理方向AD5的箭头以及表示取向处理方向AD6的箭头中的至少一方也可以为反向。另外,也可以是,取向处理方向AD6以及第五透过轴T5位于135°方位,取向处理方向AD5以及第四透过轴T4位于45°方位。另外,若液晶分子LMF以沿着第一方向X的方式取向,则沿第三方向Z排列的液晶分子LM2也可以逆时针扭曲取向。
在这样的对视场角控制面板2的液晶层LC2施加了驱动电压的接通时,液晶分子LMF的长轴与第一方向X大致平行、且相对于X-Y平面倾斜。因此,将观察位置从法线方向(第三方向Z)向表示第一方向X的箭头的前端侧(图的右侧)倾斜了的情况下所得到的透过率比将观察位置从法线方向向表示第一方向X的箭头的后端侧(图的左侧)倾斜了的情况下所得到的透过率小。
在将具备这样的视场角控制面板2的显示装置DSP搭载于图11所示的车辆200的情况下,在对液晶层LC2施加驱动电压的第二模式下,能够抑制显示于显示装置DSP的显示图像映入车辆200的右侧的侧窗212的现象。
接下来,对显示系统SYS的控制例进行说明。
图20是用于说明显示系统SYS的第四控制例的图。
首先,图17所示的主控制器CT基于从跟踪传感器TS输出的信号,判断用户的视线是否朝向规定方向(步骤ST41)。视线朝向规定方向的情况,例如相当于车辆200的驾驶员经由侧窗211目视确认后视镜241的情况、或者驾驶员经由侧窗212目视确认后视镜242的情况。
主控制器CT在判断为视线未朝向规定方向、即视线朝向与规定方向不同的方向的情况下(步骤ST41、否),以对视场角控制部VCT1及2以及照明控制部ICT执行第一模式的方式进行控制(步骤ST42)。
此时,视场角控制部VCT1将应施加于液晶层LC1的驱动电压的电平设定为第一驱动电压V1,控制第一透明电极TE1以及第二透明电极TE2的电位。同样,视场角控制部VCT2将应施加于液晶层LC2的驱动电压的电平设定为第一驱动电压V1,控制第三透明电极TE3以及第四透明电极TE4的电位。第一驱动电压V1例如为0V。即,在视线朝向与规定方向不同的方向的情况下,不进行基于视场角控制面板1及2的视场角控制。
另一方面,主控制器CT在判断为视线朝向规定方向的情况下(步骤ST41、是),以对视场角控制部VCT1及2以及照明控制部ICT执行第二模式的方式进行控制(步骤ST43)。
在这样的第二模式下,例如在判断为视线朝向车辆200的左侧的情况下,视场角控制部VCT1将应施加于液晶层LC1的驱动电压的电平设定为第二驱动电压V2,控制第一透明电极TE1以及第二透明电极TE2的电位。第二驱动电压V2比第一驱动电压V1大(V1<V2)。通过这样的控制,能够抑制显示于显示装置DSP的显示图像映入车辆200的左侧的侧窗211的现象。由此,用户能够经由侧窗211目视确认后视镜241。另外,此时应施加于液晶层LC2的驱动电压的电平可以设定为第一驱动电压V1,也可以设定为第二驱动电压V2。
另外,在该第二模式下,在判断为视线朝向车辆200的右侧的情况下,视场角控制部VCT2将应施加于液晶层LC2的驱动电压的电平设定为第二驱动电压V2,控制第三透明电极TE3以及第四透明电极TE4的电位。第二驱动电压V2比第一驱动电压V1大(V1<V2)。通过这样的控制,能够抑制显示于显示装置DSP的显示图像映入车辆200的右侧的侧窗212的现象。由此,用户能够经由侧窗212目视确认后视镜242。另外,此时应施加于液晶层LC1的驱动电压的电平可以设定为第一驱动电压V1,也可以设定为第二驱动电压V2。
另外,照明控制部ICT在第一模式下,将发光元件LE的亮度等级设定为第一亮度等级L1,在第二模式下,将发光元件LE的亮度等级设定为第二亮度等级L2,控制供给至发光元件LE的电流。这里的第二亮度等级L2可以与第一亮度等级L1相等,也可以比第一亮度等级L1大。
根据这样的第四控制例,显示装置DSP的0°方位以及180°方位的亮度根据用户的视线而变化。由此,可抑制显示于显示装置DSP的显示图像向侧窗211及212的映入,能够抑制后视镜241及242的可视性的降低。
另外,这里所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也可以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组合。由此,在外部光强度小于阈值的傍晚或夜间,能够抑制后视镜241及242的可视性的降低。
另外,也可以组合构成为限制X-Y平面上的特定方位的透过率的多个视场角控制面板。多个视场角控制面板的液晶层的延迟或者液晶层的驱动电压不同。在多个视场角控制面板的驱动电压不同的情况下,能够将可以限制目视确认的视场角的角度范围比上述的构成例扩大。另外,在多个视场角控制面板各自的液晶层中的延迟(Δn·d)不同的情况下,能够在正面观察的情况和从倾斜方向观察的情况下调整亮度变化量。由此,能够提高特定方位的视场角的控制能力。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提供能够控制视场角的显示系统以及搭载有该显示系统的车辆。本显示装置除了移动电话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之外,通过应用于笔记本PC、娱乐装置那样的电子设备,能够进行视场角控制。另外,通过将形成于第一视场角控制面板或第二视场角控制面板的至少一方的透明电极分割成多个,并使施加于各自的电极的电压变化,能够按每个区域进行视场角控制。分割透明电极也可以对第一视场角控制面板与第二视场角控制这两方的透明电极进行分割。另外,对于不需要视场角控制的区域,也可以是不设置透明电极本身的构成。
另外,该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本身,在其实施的阶段中,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对构成要素进行变形而具体化。另外,能够通过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的适当组合来形成各种实用新型。例如,也可以从实施方式所示的所有构成要素中删除一些构成要素。而且,也可以适当组合不同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

Claims (18)

1.一种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外部光传感器,对外部光强度进行检测;
显示面板,对具有第一偏光轴的第一偏振光分量进行调制;
视场角控制面板,具备包含扭曲取向的液晶分子的液晶层,基于由所述外部光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外部光强度对施加于所述液晶层的驱动电压进行控制,使具有与所述第一偏光轴不同的第二偏光轴的第二偏振光分量透过;以及
偏光轴旋转元件,设于所述视场角控制面板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使透过了所述视场角控制面板的第二偏振光分量的第二偏光轴旋转,
所述外部光强度小于阈值的情况下的所述驱动电压比所述外部光强度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的所述驱动电压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系统还具备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内置有发光元件,朝向所述显示面板射出照明光,
所述外部光强度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的所述发光元件的亮度等级与所述外部光强度小于阈值的情况下的所述发光元件的亮度等级相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系统还具备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内置有发光元件,朝向所述显示面板射出照明光,
所述外部光强度小于阈值的情况下的所述发光元件的亮度等级比所述外部光强度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的所述发光元件的亮度等级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系统还具备第一偏振板,该第一偏振板设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前面侧,
位于所述液晶层的中间层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方位与所述第一偏振板的第一透过轴大致平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系统还具备:
第二偏振板,设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偏光轴旋转元件之间;以及
第三偏振板,设于所述偏光轴旋转元件与所述视场角控制面板之间,
所述第二偏振板具有使所述第一偏振光分量透过的第二透过轴,
所述第三偏振板具有使所述第二偏振光分量透过的第三透过轴,
所述偏光轴旋转元件构成为对所述第二偏振光分量赋予1/2波长的相位差,在所述第二透过轴的方位与所述第三透过轴的方位的中间的方位具有光学轴。
6.一种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显示面板,对具有第一偏光轴的第一偏振光分量进行调制;
跟踪传感器,跟踪与所述显示面板对置的用户的视线;
视场角控制面板,具备包含扭曲取向的液晶分子的液晶层,基于由所述跟踪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视线对施加于所述液晶层的驱动电压进行控制,使具有与所述第一偏光轴不同的第二偏光轴的第二偏振光分量透过;以及
偏光轴旋转元件,设于所述视场角控制面板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使透过了所述视场角控制面板的第二偏振光分量的第二偏光轴旋转,
检测出所述视线朝向规定方向的情况下的所述驱动电压比检测出所述视线朝向与所述规定方向不同的方向的情况下的所述驱动电压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系统还具备第一偏振板,该第一偏振板设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前面侧,
位于所述液晶层的中间层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方位与所述第一偏振板的第一吸收轴大致平行。
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具备:
前窗,设于车辆的前部;
驾驶座和副驾驶座;
显示装置,设于所述驾驶座和所述副驾驶座的前方;以及
外部光传感器,对外部光强度进行检测,
所述显示装置具备:
显示面板;以及
视场角控制面板,具备包含扭曲取向的液晶分子的液晶层,基于由所述外部光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外部光强度对施加于所述液晶层的驱动电压进行控制,
所述外部光强度小于阈值的情况下的所述驱动电压比所述外部光强度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的所述驱动电压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驾驶座和所述副驾驶座在第一方向上排列,
位于所述液晶层的中间层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方位与所述第一方向大致正交。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还具备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内置有发光元件,朝向所述显示面板射出照明光,
所述外部光强度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的所述发光元件的亮度等级与所述外部光强度小于阈值的情况下的所述发光元件的亮度等级相等。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还具备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内置有发光元件,朝向所述显示面板射出照明光,
所述外部光强度小于阈值的情况下的所述发光元件的亮度等级比所述外部光强度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的所述发光元件的亮度等级大。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构成为,对具有第一偏光轴的第一偏振光分量进行调制,
所述视场角控制面板构成为,使具有与所述第一偏光轴不同的第二偏光轴的第二偏振光分量透过。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还具备偏光轴旋转元件,该偏光轴旋转元件设于所述视场角控制面板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构成为使透过了所述视场角控制面板的第二偏振光分量的第二偏光轴旋转。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还具备:
第二偏振板,设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偏光轴旋转元件之间;以及
第三偏振板,设于所述偏光轴旋转元件与所述视场角控制面板之间,
所述第二偏振板具有使所述第一偏振光分量透过的第二透过轴,
所述第三偏振板具有使所述第二偏振光分量透过的第三透过轴,
所述偏光轴旋转元件构成为对所述第二偏振光分量赋予1/2波长的相位差,在所述第二透过轴的方位与所述第三透过轴的方位的中间的方位具有光学轴。
15.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具备:
后视镜,设于车辆的侧部;
驾驶座和副驾驶座;
显示装置,设于所述驾驶座和所述副驾驶座的前方;
侧窗,设于所述驾驶座与所述后视镜之间;以及
跟踪传感器,跟踪位于所述驾驶座的用户的视线,
所述显示装置具备:
显示面板;以及
视场角控制面板,具备包含扭曲取向的液晶分子的液晶层,基于由所述跟踪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视线对施加于所述液晶层的驱动电压进行控制,
检测出所述视线朝向规定方向的情况下的所述驱动电压比检测出所述视线朝向与所述规定方向不同的方向的情况下的所述驱动电压大。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驾驶座和所述副驾驶座在第一方向上排列,
位于所述液晶层的中间层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方位与所述第一方向大致平行。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构成为,对具有第一偏光轴的第一偏振光分量进行调制,
所述视场角控制面板构成为,使具有与所述第一偏光轴不同的第二偏光轴的第二偏振光分量透过。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还具备偏光轴旋转元件,该偏光轴旋转元件设于所述视场角控制面板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构成为使透过了所述视场角控制面板的第二偏振光分量的第二偏光轴旋转。
CN202120901265.4U 2020-04-28 2021-04-28 显示系统以及车辆 Active CN21454024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79641 2020-04-28
JP2020079641A JP7467220B2 (ja) 2020-04-28 2020-04-28 表示システム及び車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40243U true CN214540243U (zh) 2021-10-29

Family

ID=78222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01265.4U Active CN214540243U (zh) 2020-04-28 2021-04-28 显示系统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11536992B2 (zh)
JP (1) JP7467220B2 (zh)
CN (1) CN214540243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75227B2 (en) * 2020-03-20 2023-06-13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Metal wire grid polariz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device
CN214474315U (zh) * 2021-02-24 2021-10-22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视角切换模块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33334A (ja) 2002-10-15 2004-04-30 Toshiba Corp 覗きこみ防止装置及び覗きこみ防止方法
GB2413394A (en) 2004-04-20 2005-10-26 Sharp Kk Display
JP4996825B2 (ja) * 2005-01-17 2012-08-08 京セラ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視野角制御表示装置及び視野角制御素子
JP2007148279A (ja) 2005-10-31 2007-06-14 Optrex Corp 表示装置
JP2007163872A (ja) * 2005-12-14 2007-06-28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TWI490838B (zh) * 2013-01-07 2015-07-01 Au Optronics Corp 可調整視角之顯示裝置及其驅動方法
CN103383505A (zh) * 2013-07-12 2013-11-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JP2016004084A (ja) 2014-06-13 2016-01-1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TWM537663U (zh) * 2016-10-25 2017-03-01 揚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視角控制裝置以及可控制視角顯示裝置
US10882398B2 (en) * 2019-02-13 2021-01-05 Xevo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rrelating user attention direction and outside view
CN111965888B (zh) * 2019-05-20 2023-08-29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CN110824740B (zh) * 2019-11-11 2022-09-23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视角控制方法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2001089B2 (en) 2024-06-04
US11536992B2 (en) 2022-12-27
JP7467220B2 (ja) 2024-04-15
JP2021173938A (ja) 2021-11-01
US20230079179A1 (en) 2023-03-16
US11719967B2 (en) 2023-08-08
US20230324730A1 (en) 2023-10-12
US20210333580A1 (en) 2021-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19967B2 (en) Display system and vehicle
US9568771B2 (en) Liquid crystal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projector with maximum-light-intensity direction inclined from the direction normal to the substrates
US10137837B2 (en) Rearview mirror
US20220269128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vehicle-use display device
KR20050033624A (ko) 반투과형 액정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US11809036B2 (en) Display device, viewing angle control device, electronic display device, and multiple image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viewing angle control panel with a transparent electrode and alignment film
JP2006208606A (ja) 車載用表示装置
JP7109955B2 (ja) 表示装置
US11988933B2 (en)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first and second viewing angle control panels and a polarization axis rotation element between the first viewing angle control panel and a display panel
US20210192994A1 (en) Display system
CN115202082B (zh) 显示装置
CN108169952B (zh) 一种防眩后视镜及其控制方法
JP2009080321A (ja) 表示装置、偏光制御方法
CN220752505U (zh) 一种投影装置及车辆
JP2019133058A (ja)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JP7331868B2 (ja) 電子ミラー装置
EP3489743B1 (en) Liquid crystal apparatus
CN112698535A (zh) 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JP2017173416A (ja)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