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07136U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507136U CN214507136U CN202120209783.XU CN202120209783U CN214507136U CN 214507136 U CN214507136 U CN 214507136U CN 202120209783 U CN202120209783 U CN 202120209783U CN 214507136 U CN214507136 U CN 21450713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und outlet
- sound
- electronic device
- display screen
-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MPC)、手持计算机、对讲机、上网本、POS机、个人数字助理(PDA)、行车记录仪、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设备、蓝牙音响/耳机、或车载前装等具有外放功能的移动或固定终端,通过在中框和显示屏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至少两组出音口,听筒器件与出音口之间形成有出音通道,能够提高该电子设备的通话效果以及外放音质,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通讯设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而听筒是电话、对讲机、手机等通讯设备传送声音的一种不可缺少的配件。听筒里设有薄膜,薄膜起到人的耳朵里鼓膜的作用,即对薄膜讲话时,薄膜会振动,薄膜还连接着一个线圈,该线圈随薄膜的振动而改变位置的。话筒里还具有固定的永磁铁,其固定在听筒外壳上。当薄膜振动时,带动线圈振动,线圈和永磁铁的相对位置改变,这使得穿过线圈的磁场发生变化,于是永磁铁和线圈之间的磁力发生变化,于是永磁铁和线圈的距离会发生变化。这样就带动了薄膜振动,发出声音。
现有技术中,由于声音传播的需要,听筒对应设置有出音孔,而且,从听筒薄膜至出音孔之间的通道(即出音通道)在器件发声时进行气流传导。出音通道的结构设计直接影响了手机的音质,且对用户接听电话以及外放场景的使用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上述方案中,容易出现通话效果以及外放音质较差,导致用户体验感较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能够提高电子设备的通话效果以及外放音质,从而能够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至少包括:中框、听筒器件以及与所述中框相连的显示屏;所述中框和所述显示屏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至少两组出音口,且所述听筒器件与所述出音口之间形成有出音通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通过在中框和显示屏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至少两组出音口,听筒器件与出音口之间形成有出音通道,降低了用户在使用左右手接听电话时,耳廓堵住出音口导致电子设备出音不良的概率,同时还降低了用户长期使用过程中出现脏污堵塞出音口,导致电子设备声音小或者出现杂音的风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子设备的通话效果及外放音质,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出音口位于所述中框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出音口位于所述显示屏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出音口位于所述中框与所述显示屏之间。由于中框与显示屏的连接处存在装配缝隙,通过将出音口设置在中框与显示屏之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的利用中框与显示屏之间的装配缝隙。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中框上形成有第一避让口,所述第一避让口与靠近所述第一避让口的至少部分所述显示屏共同形成所述出音口;
或者,所述显示屏上形成有第二避让口,所述第二避让口与靠近所述第二避让口的至少部分所述中框共同形成所述出音口;
或者,所述中框上形成有第三避让口,所述显示屏上形成有第四避让口,所述第三避让口与所述第四避让口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三避让口和所述第四避让口共同形成所述出音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两组出音口中的第一出音口与所述听筒器件之间形成第一出音通道,所述至少两组出音口中的第二出音口与所述听筒器件之间形成第二出音通道。
通过设置第一出音通道和第二出音通道,能够增大电子设备内前音腔的空间,从而能够起到增大气流流速,缓解气流杂音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子设备的通话效果及外放音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中框包括:顶边框、底边框以及金属中板;所述顶边框和所述底边框分别位于所述金属中板的顶端和底端;所述第一出音口和所述第二出音口位于所述顶边框或所述底边框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顶边框和所述底边框包括位于所述金属中板的中轴线两侧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出音口和所述第二出音口中的其中一者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上,所述第一出音口和所述第二出音口中的另一者位于所述第二部分上。
通过将第一出音口和第二出音口设置在金属中板的中轴线两侧,即第一出音口和第二出音口分别位于电子设备的中轴线两侧,能够进一步避免用户在使用左右手接听电话时,耳廓堵住出音口导致电子设备出音不良的概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出音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听筒器件相连通,所述第一出音通道的另一端与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上的所述出音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出音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听筒器件相连通,所述第二出音通道的另一端与位于所述第二部分上的所述出音口相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隔挡件;所述第一出音通道从所述听筒器件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出音口,且所述第一出音通道位于所述听筒器件和所述隔挡件之间;
所述第二出音通道绕着所述隔挡件远离所述听筒器件的一侧的部分外边缘,从所述听筒器件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出音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出音通道与所述第二出音通道相连通。这样,能够进一步起到增大前音腔内气流流速,以及缓解气流杂音的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子设备的通话效果及外放音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组所述出音口包括至少一个出音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组所述出音口包括多个出音孔,且所述多个出音孔均匀间隔分布。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出音口的出音效果以及音质均匀度,还能够提高电子设备的外观美观性。
结合附图,根据下文描述的实施例,示例性实施例的这些和其它方面、实施形式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但应了解,说明书和附图仅用于说明并且不作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的定义,详见随附的权利要求书。本申请实施例的其它方面和优点将在以下描述中阐述,而且部分将从描述中显而易见,或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实践得知。此外,本申请实施例的各方面和优点可以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书中特别指出的手段和组合得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又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又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听筒器件与中框和显示屏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采用双出音通道与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设备采用单出音通道的出音气流流速对比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采用双出音通道与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设备采用单出音通道在堵孔实验下的手机响度下降对比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手机;10-显示屏;11-第二避让口;20-中框;21-右边框;22-底边框;221-第一部分;222-第二部分;23-左边框;24-顶边框;25-金属中板;30-电路板;40-电池;50-听筒器件;60-后盖;701-第一出音口;7011-出音孔;702-第二出音口;71-出音通道;711-第一出音通道;712-第二出音通道;80-隔挡件;90-装饰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手持计算机、对讲机、上网本、POS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行车记录仪、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设备、蓝牙音响/耳机、或车载前装等具有外放功能的移动或固定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手机100为上述电子设备为例进行说明,图1和图2分别示出了手机100的整体结构和拆分结构,参见如图2所示,手机100可以包括:显示屏10和后盖60,显示屏10与后盖60之间可以设置中框20、电路板30和电池40。其中,电路板30和电池40可以设置在中框20上,例如,电路板30与电池40设置在中框20朝向后盖60的一面上,或者,电路板30与电池40可以设置在中框20朝向显示屏10的一面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池40在中框20上设置时,例如,中框20朝向的后盖60的一面上还可以设置电池仓,电池40安装在中框20上的电池仓内(如图2中的虚线框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池40可以通过电源管理模块与充电管理模块和电路板30相连,电源管理模块接收电池40和/或充电管理模块的输入,并为处理器、内部存储器、外部存储器、显示屏10、摄像头以及通信模块等供电。电源管理模块还可以用于监测电池40容量,电池40循环次数,电池40健康状态(漏电,阻抗)等参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也可以设置于电路板30的处理器中。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和充电管理模块也可以设置于同一个器件中。
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屏10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屏,也可以为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应当理解的是,显示屏10可以包括显示器和触控器件,显示器用于向用户输出显示内容,触控器件用于接收用户在显示屏10上输入的触摸事件。
本申请实施例中,后盖60可以为金属盖,也可以为玻璃盖,还可以为塑料盖,或者,还可以为陶瓷盖,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后盖60的材质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中框20可以包括金属中板25和边框,其中,边框可以包括位于金属中板25的顶端的顶边框24以及位于金属中板25的底端的底边框22,或者,边框可以沿着金属中板25的外周设置一周,例如,边框可以包括相对设置顶边框24和底边框22,以及位于顶边框24和底边框22之间且相对设置的左边框23和右边框21。其中,各个边框与金属中板25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为焊接、卡接和一体注塑成型。
其中,金属中板25的材料可以为铝或铝合金,或者,金属中板25的材料可以为不锈钢材料。需要说明的是,金属中板25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为上述材料。
其中,各个边框(顶边框24、底边框22、左边框23和右边框21)可以为金属边框,也可以为玻璃边框,还可以为塑胶边框或陶瓷边框。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示例中,手机100可以包括显示屏10和后盖,该后盖可以为图2中的后盖60和边框(即顶边框24、底边框22、左边框23和右边框21组成的边框)形成的一体成型(Unibody)后盖。电路板30和电池40位于显示屏10和该后盖围成的腔体中。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1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例如手机100还可以包括摄像头(例如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和闪光灯等器件。
为了实现手机100的外放功能,参照图2或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机100还可以包括:听筒器件50,听筒器件50可以将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手机100可以通过听筒器件50播放音乐,或实现免提通话。其中,听筒器件50可以设在中框20朝向后盖60的一面上,也可以设置在中框20朝向显示屏10的一面上(参见图5所示)。
听筒器件50可以为扬声器(Speaker),例如,听筒器件50可以包括:音圈(也即线圈)、磁铁和振膜,发声原理为:电流流过音圈,使得音圈产生的磁场发生变化,磁铁和音圈之间的磁力发生变化,磁铁和音圈的距离会发生变化,这样带动振膜振动,发出声音。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达到更好的外放效果,可以选用更大振幅或能产生更大驱动力的听筒器件50。需要说明的是,听筒器件50包括但不限于为上述音圈、磁铁和振膜,还可以包括支架和定位器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中框20与显示屏10相连,中框20和显示屏10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至少两组出音口(例如图6中的第一出音口701和第二出音口702),且听筒器件50与出音口之间形成有出音通道71(例如图6中的第一出音通道711和第二出音通道712)。
例如,参见图6所示,手机100的底边框22上开设与听筒器件50的第一出音通道711连通的第一出音口701以及与听筒器件50的第二出音通道712连通的第二出音口702,这样听筒器件50产生的声音可以从第一出音口701和第二出音口702向外传递,实现外放功能。
这样,通过设置至少两个出音口和至少两个出音通道,降低了用户在使用左右手接听电话时,耳廓堵住出音口导致手机100出音不良的概率,同时还降低了用户长期使用过程中出现脏污堵塞出音口,导致手机100声音小或者出现杂音的风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手机100的通话效果及外放音质,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
根据实际应用场景中的对比评测,如图7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手机采用单出音通道的出音气流流速为45m/s,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手机100采用双出音通道,其出音气流流速可降至38m/s,气流流速越低越能够更好的避免杂音。而且,仿照用户长期使用状况下做堵孔实验,如图8所示,采用双出音通道的手机100的响度下降9dB,采用单出音通道的手机的响度下降11dB,也就是说,双出音通道相较于单出音通道能够更有效的避免堵孔所造成的响度损失。其中,dB为响度单位,其数值越大,手机100的表面声音越响。
当然,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用于连通听筒器件50与第一出音口701的出音通道与用于连通听筒器件50与第二出音口702的出音通道为同一出音通道,即声音从听筒器件50进入该出音通道后,由于该出音通道分别与第一出音口701和第二出音口702连通,听筒器件50产生的声音分别从第一出音口701和第二出音口702向外传递,实现外放功能。当用户处于外放音乐场景时,由于音量增大,仅有一个出音口的手机100无法最大限度发挥音频效果,从而降低用户体验。而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至少两个出音口,增大了出音口的总截面积,从而能够起到提高手机100的音质以及音频效果的作用。
这样,通过设置两个出音口和一个出音通道,同样能够降低用户在使用左右手接听电话时,耳廓堵住出音口导致手机100出音不良的概率,同时还能够降低用户长期使用过程中出现脏污堵塞出音口,导致手机100声音小或者出现杂音的风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手机100的通话效果及外放音质,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
需要说明的是,当开设多个出音通道时,多个出音通道可以与多个出音口一一对应,或者一个出音通道可以与多个出音口对应。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手机100内可以具有容纳听筒器件50产生的声音的音腔,音腔可以被分割为前音腔和后音腔,听筒器件50的一端可以位于前音腔中,听筒器件50的另一端可以位于后音腔中,例如,听筒器件50的前端位于前音腔中,听筒器件50的后端位于后音腔中。这样听筒器件50产生的气流进入前音腔通过出音孔11和第一音孔221向外传递。容易理解的是,前音腔可以是听筒器件50的前端、后盖60的内表面、金属中板25朝向后盖60的一面以及位于后盖60和金属中板25之间的边框内表面共同围成的腔体。
另外,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听筒器件50的前端指的是听筒器件50的正面,听筒器件50的后端指的是听筒器件50的背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出音口的设置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出音口位于中框20上。以第一出音口701为例,如图4所示,第一出音口701位于中框20(底边框22)上。具体地,第一出音口701可以是设置在底边框22上的多个通孔,多个通孔被配置为第一出音口701。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未示出)出音口位于显示屏10上。具体地,出音口可以是设置在显示屏10上的多个通孔,多个通孔被配置为出音口。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出音口位于中框20与显示屏10之间。由于中框20与显示屏10的连接处存在装配缝隙,通过将出音口设置在中框20与显示屏10之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的利用中框20与显示屏10之间的装配缝隙。
需要说明的是,当出音口位于中框20与显示屏10之间时,出音口的具体设置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未示出)中框20上形成有第一避让口,第一避让口与靠近第一避让口的至少部分显示屏10共同形成出音口。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如图3所示,显示屏10上形成有第二避让口11,第二避让口11与靠近第二避让口11的至少部分中框20共同形成出音口。具体地,显示屏10上形成有第二避让口11,第二避让口11与靠近第二避让口11的至少部分中框20(底边框22)共同形成用于与第二出音通道702连通的第二出音口702(参见图6)。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未示出)中框20上形成有第三避让口,显示屏10上形成有第四避让口,第三避让口与第四避让口相对设置,且第三避让口和第四避让口共同形成出音口。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参见图3所示,手机100上还可以包括:装饰件90,装饰件90位于显示屏10与边框之间,即装饰件90可以是沿着边框靠近显示屏10的外周设置一周,如图3所示,装饰件90位于显示屏10与底边框22之间。这样,当显示屏10上形成有作为出音口的第二避让口11时,第二避让口11与靠近第二避让口11的至少部分装饰件90共同形成出音口。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照图6所示,至少两组出音口中的第一出音口701与听筒器件50之间可以形成第一出音通道711,至少两组出音口中的第二出音口702与听筒器件50之间可以形成第二出音通道712。通过设置第一出音通道711和第二出音通道712,能够增大手机100内前音腔的空间,从而能够起到增大气流流速,缓解气流杂音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手机100的通话效果及外放音质。
具体地,第一出音口701和第二出音口702可以位于顶边框24或底边框22上。如图6所示,第一出音口701和第二出音口702位于底边框22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图4和图5示出了听筒器件50与显示屏10以及中框20的装配示意图,如图5所示,听筒器件50可以是靠近底边框22开设第一出音口701的位置设置,装配后,听筒器件50可以固定在金属中板25朝向显示屏10的一面上。如图6所示,听筒器件50开设出第一出音通道711和第二出音通道712的一面朝向底边框22的内表面,第一出音通道711与第一出音口701相连通,第二出音通道712与第二出音口702相连通。
也就是说,第一出音通道711的一端与听筒器件50相连通,第一出音通道711的另一端与位于第一部分221上的出音口相连通,第二出音通道712的一端与听筒器件50相连通,第二出音通道712的另一端与位于第二部分222上的出音口相连通。这样,听筒器件50产生的气流进入通过第一出音通道711和第一出音口701以及第二出音通道712和第二出音口702向外传递(如图6中的虚线箭头所示).
另外,顶边框24和底边框22可以包括位于金属中板25的中轴线L1两侧的第一部分221和第二部分222(参见图3所示),第一出音口701和第二出音口702中的其中一者位于第一部分221上,第一出音口701和第二出音口702中的另一者位于第二部分222上。具体地,参照图3所示,底边框22包括位于金属中板25的中轴线L1两侧的第一部分221和第二部分222,第一出音口701位于第一部分221上,第二出音口702位于第二部分222上。
通过将第一出音口701和第二出音口702设置在金属中板25的中轴线L1两侧,即第一出音口701和第二出音口702分别位于手机100的中轴线L1两侧,能够进一步避免用户在使用左右手接听电话时,耳廓堵住出音口导致手机100出音不良的概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机100还可以包括:隔离件80,本申请实施例中,隔离件80可以用于对手机100内部的某些器件进行隔离,以起到防水的作用。而且,隔挡件80上还可以设置有粘接层,中框20和显示屏10之间除过通过装饰件90与显示屏10的边缘进行粘接外,还可以通过隔挡件80上的粘接层相连。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显示屏10与中框2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示例性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隔挡件80可以为塑胶件等,该粘接层可以是胶水或胶带等。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隔挡件80和粘接层的具体材质并不加以限定,也不限于上述示例,只要能起到隔离和粘接的作用,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增加粘接层的粘性来降低中框20和显示屏10之间的分离风险。
参见图6所示,第一出音通道711从听筒器件50远离第一部分221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出音口701,且第一出音通道711可以位于听筒器件50和隔挡件80之间。第二出音通道712可以绕着隔挡件80远离听筒器件50的一侧的部分外边缘,从听筒器件50远离第一部分221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出音口702。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出音通道711还可以与第二出音通道712相连通。这样,能够进一步起到增大前音腔内气流流速,以及缓解气流杂音的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手机100的通话效果及外放音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每组出音口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出音孔7011。例如,每组出音口可以包括一个出音孔7011、两个出音孔7011、三个出音孔7011或者更多个出音孔7011,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出音孔7011的设置数量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进一步地,每组出音口可以包括多个出音孔7011,且多个出音孔7011均匀间隔分布。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出音口的出音效果以及音质均匀度,还能够提高电子设备的外观美观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出音孔7011的数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图5示出的4个出音孔7011,例如出音孔7011的数量还可以大于或小于4个。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手机100内还可以设置麦克风(未示出),也即话筒,麦克风用于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当拨打电话或发送语音信息时,用户可以通过人嘴靠近麦克风发声,将声音信号输入到麦克风。本申请实施例中,底边框22上还可以开设与麦克风相对的进音口(图中未示出),这样外界声音可以通过进音口输入到麦克风。
底边框22上还可以开设位于第一出音口701和进音口之间的电源接口(图中未示出),电源接口可以为USB Type-C接口,或者也可以为Micro USB接口。
应当理解的是,第一出音口701、进音口和电源接口的开设位置包括但不限于为上述描述的位置,在一些其他示例中,第一出音口701、进音口和电源接口的开设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手机100可以设置至少一个麦克风,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0可以设置手机100可以设置两个麦克风,除了采集声音信号,还可以实现降噪功能。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0还可以设置三个,四个或更多麦克风,实现采集声音信号,降噪,还可以识别声音来源,实现定向录音功能等。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听筒器件50和麦克风可以通过音频模块与电路板30上的处理器电性相连,这样听筒器件50、麦克风、音频模块和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录音等。音频模块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或者音频模块的部分功能设置于处理器中,音频模块可以将数字音频信息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也用于将模拟音频输入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还可以用于对音频信号编码和解码。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中框、听筒器件以及与所述中框相连的显示屏;
所述中框和所述显示屏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至少两组出音口,且所述听筒器件与所述出音口之间形成有出音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音口位于所述中框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音口位于所述显示屏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音口位于所述中框与所述显示屏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上形成有第一避让口,所述第一避让口与靠近所述第一避让口的至少部分所述显示屏共同形成所述出音口;
或者,所述显示屏上形成有第二避让口,所述第二避让口与靠近所述第二避让口的至少部分所述中框共同形成所述出音口;
或者,所述中框上形成有第三避让口,所述显示屏上形成有第四避让口,所述第三避让口与所述第四避让口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三避让口和所述第四避让口共同形成所述出音口。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组出音口中的第一出音口与所述听筒器件之间形成第一出音通道,所述至少两组出音口中的第二出音口与所述听筒器件之间形成第二出音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包括:顶边框、底边框以及金属中板;所述顶边框和所述底边框分别位于金属中板的顶端和底端;
所述第一出音口和所述第二出音口位于所述顶边框或所述底边框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边框和所述底边框包括位于所述金属中板的中轴线两侧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出音口和所述第二出音口中的其中一者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上,所述第一出音口和所述第二出音口中的另一者位于所述第二部分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音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听筒器件相连通,所述第一出音通道的另一端与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上的所述出音口相连通;
所述第二出音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听筒器件相连通,所述第二出音通道的另一端与位于所述第二部分上的所述出音口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挡件;所述第一出音通道从所述听筒器件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出音口,且所述第一出音通道位于所述听筒器件和所述隔挡件之间;
所述第二出音通道绕着所述隔挡件远离所述听筒器件的一侧的部分外边缘,从所述听筒器件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出音口。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音通道与所述第二出音通道相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出音口包括至少一个出音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出音口包括多个出音孔,且所述多个出音孔均匀间隔分布。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209783.XU CN214507136U (zh) | 2021-01-26 | 2021-01-26 | 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209783.XU CN214507136U (zh) | 2021-01-26 | 2021-01-26 | 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507136U true CN214507136U (zh) | 2021-10-26 |
Family
ID=78216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209783.XU Active CN214507136U (zh) | 2021-01-26 | 2021-01-26 | 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50713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156745A (zh) * | 2023-08-31 | 2023-12-01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 |
-
2021
- 2021-01-26 CN CN202120209783.XU patent/CN21450713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156745A (zh) * | 2023-08-31 | 2023-12-01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238769B1 (en) | Acoustic reconfigur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 |
WO2021036560A1 (zh) | 无线耳机 | |
US8718295B2 (en) | Headset assembly with recording function for communication | |
CN201274566Y (zh) | Mems麦克风 | |
US7548617B2 (en) | Bluetooth earphone | |
CN212324354U (zh) | 一种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 |
CN111543039A (zh) | 一种屏幕发声方法及终端设备 | |
KR20050014748A (ko) | 음향재생장치 및 휴대가능한 단말장치 | |
CN101375628A (zh) | 电子装置和声学回放方法 | |
CN1856181A (zh) | 可电缆连接的立体声头戴式耳机 | |
KR101691819B1 (ko) | 넥밴드형 블루투스 스피커 | |
CN112533114B (zh) | 一种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 | |
WO2022174413A1 (zh) | 耳机、耳机控制方法及系统 | |
CN204810369U (zh) | 移动通讯终端 | |
JPH08111705A (ja) | 送話器 | |
CN110677792B (zh) | 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 |
CN214507136U (zh) | 电子设备 | |
CN212278462U (zh) | 音频模组和终端 | |
CN216437414U (zh) | 电子设备 | |
WO2023071600A1 (zh) | 一种电子设备 | |
CN213403429U (zh) | 一种耳机 | |
CN212519077U (zh) | 电子设备 | |
CN221728469U (zh) | 电子设备 | |
CN117729473B (zh) | 扬声器组件及电子设备 | |
CN216649909U (zh) | 音响和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