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93233U - 代步车的减震组件和代步车 - Google Patents

代步车的减震组件和代步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93233U
CN214493233U CN202120239896.4U CN202120239896U CN214493233U CN 214493233 U CN214493233 U CN 214493233U CN 202120239896 U CN202120239896 U CN 202120239896U CN 214493233 U CN214493233 U CN 2144932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cap
tooth
axial hole
shock
tee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3989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于纲
李富辉
宁承海
孟灿彬
颜振宇
郑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ebot Changzho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ebot Changzho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ebot Changzho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ebot Changzho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3989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932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932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932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代步车的减震组件和代步车,减震组件包括减震壳、弹性柱和转轴,所述减震壳具有内腔,所述弹性柱具有轴向孔,所述弹性柱可弹性变形且止转地设在所述内腔内,所述转轴配合在所述轴向孔内,所述转轴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中的至少一端从所述内腔中伸出,所述轴向孔的孔壁和所述转轴的外周壁中的一者上设有第一凸齿且另一者设有第一齿槽,所述第一凸齿配合在所述第一齿槽内。本实用新型的代步车的减震组件避免了相关技术中由于弹簧塑性变形而影响减震效果的情况,减震效果好且持久,保证了骑行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代步车的减震组件和代步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代步车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代步车的减震组件和具有该减震组件的代步车。
背景技术
诸如滑板车、自行车等的代步车的减震方式通常为弹簧减震。弹簧减震在长期使用后或在没有行程限位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变形量超出弹性形变范围的情况,因此,弹簧容易发生塑性变形,从而失去减震作用。此外,若是对弹簧减震的行程进行限位,则会减弱减震效果,降低骑行的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代步车的减震组件,该代步车的减震组件避免了相关技术中由于弹簧塑性变形而影响减震效果的情况,减震效果好且持久,保证了骑行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减震组件的代步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代步车的减震组件包括:减震壳,所述减震壳具有内腔;弹性柱,所述弹性柱具有轴向孔,所述弹性柱可弹性变形且止转地设在所述内腔内;转轴,所述转轴配合在所述轴向孔内,所述转轴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中的至少一端从所述内腔中伸出,所述轴向孔的孔壁和所述转轴的外周壁中的一者上设有第一凸齿且另一者设有第一齿槽,所述第一凸齿配合在所述第一齿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代步车的减震组件避免了相关技术中由于弹簧塑性变形而影响减震效果的情况,减震效果好且持久,保证了骑行的舒适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轴包括轴体和轴套,所述轴体止转地配合在所述轴套内,所述第一凸齿设在所述轴向孔的孔壁和所述轴套的外周壁中的一者上,所述第一齿槽设在所述轴向孔的孔壁和所述轴套的外周壁中的另一者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齿形成在所述轴套的外周壁上,所述第一凸齿为多个且沿所述轴套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齿槽形成在所述轴向孔的内壁上,所述第一齿槽为多个且沿所述轴向孔的周向间隔部分,多个所述第一凸齿和多个所述第一齿槽一一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轴套为橡胶套、聚氨酯套或金属套,所述轴套与所述轴体一体形成或通过键与所述轴体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壳包括壳体和端盖,所述端盖安装在所述壳体的至少一端以封闭所述内腔,所述端盖内设有用于支承所述轴体的轴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腔沿所述转轴的轴向贯穿所述壳体,所述端盖包括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安装在所述壳体的第一端以封闭所述内腔的一端,所述第二端盖安装在所述壳体的第二端以封闭所述内腔的第二端,所述轴体的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一端盖并伸出所述内腔,所述轴体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端盖并伸出所述内腔,所述轴承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安装在所述第一端盖内,所述第二轴承安装在所述第二端盖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柱为橡胶柱或聚氨酯柱。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腔的周壁和所述弹性柱的外周壁中的一者上设有第二凸齿且另一者上设有第二齿槽,所述第二凸齿配合在所述第二齿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齿形成在所述弹性柱的外周壁上,所述第二凸齿为多个且沿所述弹性柱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二齿槽形成在所述内腔的周壁上,所述第二齿槽为多个且沿所述内腔的周向间隔部分,多个所述第二凸齿和多个所述第二齿槽一一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代步车包括减震组件,减震组件包括:减震壳,所述减震壳具有内腔;弹性柱,所述弹性柱具有轴向孔,所述弹性柱可弹性变形且止转地设在所述内腔内;转轴,所述转轴配合在所述轴向孔内,所述转轴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中的至少一端从所述内腔中伸出,所述轴向孔的孔壁和所述转轴的外周壁中的一者上设有第一凸齿且另一者设有第一齿槽,所述第一凸齿配合在所述第一齿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轴包括轴体和轴套,所述轴体止转地配合在所述轴套内,所述第一凸齿设在所述轴向孔的孔壁和所述轴套的外周壁中的一者上,所述第一齿槽设在所述轴向孔的孔壁和所述轴套的外周壁中的另一者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齿形成在所述轴套的外周壁上,所述第一凸齿为多个且沿所述轴套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齿槽形成在所述轴向孔的内壁上,所述第一齿槽为多个且沿所述轴向孔的周向间隔部分,多个所述第一凸齿和多个所述第一齿槽一一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轴套为橡胶套、聚氨酯套或金属套,所述轴套与所述轴体一体形成或通过键与所述轴体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壳包括壳体和端盖,所述端盖安装在所述壳体的至少一端以封闭所述内腔,所述端盖内设有用于支承所述轴体的轴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腔沿所述转轴的轴向贯穿所述壳体,所述端盖包括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安装在所述壳体的第一端以封闭所述内腔的一端,所述第二端盖安装在所述壳体的第二端以封闭所述内腔的第二端,所述轴体的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一端盖并伸出所述内腔,所述轴体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端盖并伸出所述内腔,所述轴承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安装在所述第一端盖内,所述第二轴承安装在所述第二端盖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柱为橡胶柱或聚氨酯柱。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腔的周壁和所述弹性柱的外周壁中的一者上设有第二凸齿且另一者上设有第二齿槽,所述第二凸齿配合在所述第二齿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齿形成在所述弹性柱的外周壁上,所述第二凸齿为多个且沿所述弹性柱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二齿槽形成在所述内腔的周壁上,所述第二齿槽为多个且沿所述内腔的周向间隔部分,多个所述第二凸齿和多个所述第二齿槽一一对应。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震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减震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壳体示意图。
图4是图2中弹性柱示意图。
图5是图2中轴套示意图。
图6是图1中减震组件的横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减震组件100;
减震壳1;壳体11;端盖12;第一端盖121;第二端盖122;内腔13;第二齿槽14;
转轴2;轴体21;轴套22;第一凸齿221;
弹性柱3;轴向孔31;第二凸齿32;第一齿槽33;
键4;
轴承5;第一轴承51;第二轴承5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代步车的减震组件100包括减震壳1、弹性柱3和转轴2。
减震壳1具有内腔13,弹性柱3具有轴向孔31,弹性柱3可弹性变形且止转地设在内腔13内。例如,弹性柱3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在减震壳1的内腔13内,弹性柱3和减震壳1之间不可相对移动。弹性柱3的材质为弹性材质。如图4所示,弹性柱3内轴向孔31,轴向孔31沿着左右方向。
转轴2配合在轴向孔31内,转轴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中的至少一端从内腔13中伸出,轴向孔31的孔壁和转轴2的外周壁中的一者上设有第一凸齿221且另一者设有第一齿槽33,第一凸齿221配合在第一齿槽33内。
如图6所示,转轴2穿过轴向孔31,转轴2的两端均从减震壳1的内腔13穿出,转轴2的两端用于与代步车的减震悬臂连接,减震悬臂可以带动转轴2转动。转轴2的外周侧设有第一凸齿221,弹性柱3的内周壁上设有第一齿槽33,第一凸齿221配合在第一齿槽33内。当转轴2转动时,转轴2上的第一凸齿221会挤压弹性柱3,由于弹性柱3具有较好的弹性性能,弹性柱3可以起到减震和复位转轴2的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转轴2可以只有一端从减震壳1的内腔13穿出,转轴2伸入减震壳1内腔13的部分可以通过第一凸齿221挡止限位在减震壳1内。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齿221也可以设在弹性柱3的内周壁上,第一齿槽33可以设在转轴2的外周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代步车的减震组件100,减震组件100通过弹性柱3进行减震,弹性柱3的结构强度较高,弹性性能较好,充分满足了减震要求。另外,弹性柱3不易发生塑性变形,避免了相关技术中弹簧容易塑性变形而影响减震效果的情况,减震效果好且持久,保证了骑行的舒适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轴2包括轴体21和轴套22,轴体21止转地配合在轴套22内,第一凸齿221设在轴向孔31的孔壁和轴套22的外周壁中的一者上,第一齿槽33设在轴向孔31的孔壁和轴套22的外周壁中的另一者上。
如图2和图6所示,轴体21为长轴状,轴套22套设在轴体21的外周侧,且轴套22和轴体21之间不可转动,例如,轴套22和轴体21之间可以通过键4止转装配,轴套22和轴体21之间也可以通过螺钉、焊接的连接固定。轴体21和轴套22的设置方便了转轴2的加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齿221形成在轴套22的外周壁上,第一凸齿221为多个且沿轴套22的周向间隔分布,第一齿槽33形成在轴向孔31的内壁上,第一齿槽33为多个且沿轴向孔31的周向间隔部分,多个第一凸齿221和多个第一齿槽33一一对应。
如图2和图5所示,第一凸齿221设在轴套22的外周壁上,第一凸齿221有多个,多个第一凸齿221沿着轴套22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相对应地,弹性柱3的内周壁上设有多个第一齿槽33,多个第一凸齿221一一对应的配合在多个第一齿槽33内。多个第一凸齿221和多个第二齿槽14的设计增加了转轴2和弹性柱3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减震的稳定性。
优选地,轴套22为橡胶套、聚氨酯套或金属套,轴套22与轴体21一体形成或通过键4与轴体21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减震壳1包括壳体11和端盖12,端盖12安装在壳体11的至少一端以封闭内腔13,端盖12内设有用于支承轴体21的轴承5。如图2所示,壳体11为管状,端盖12可拆安装在壳体11的端部,端盖12用于朝向壳体11的内侧面上设有凹槽,轴承5放置在端盖12的凹槽内。安装时,转轴2的轴体21配合在轴承5的内圈内,轴承5的设置方便了转轴2的转动驱动。壳体11和端盖12的设计则方便了转轴2的装配,端盖12上设有供转轴2穿过的通孔。
优选地,内腔13沿转轴2的轴向贯穿壳体11,端盖12包括第一端盖121和第二端盖122,第一端盖121安装在壳体11的第一端以封闭内腔13的一端,第二端盖122安装在壳体11的第二端以封闭内腔13的第二端,轴体21的第一端穿过第一端盖121并伸出内腔13,轴体21的第二端穿过第二端盖122并伸出内腔13,轴承5包括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第一轴承51安装在第一端盖121内,第二轴承52安装在第二端盖122内。
如图2所示,壳体11为管状,壳体11的左端可拆安装有第一端盖121,第一端盖121将壳体11的左端封堵,壳体11的右端可拆安装有第二端盖122,第二端盖122将壳体11的右端封堵。第一端盖121内安装有第一轴承51,第二端盖122内安装有第二轴承52,转轴2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支承。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盖121和第二端盖122的其中一个可以与壳体11一体设置。
优选地,弹性柱3为橡胶柱或聚氨酯柱。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腔13的周壁和弹性柱3的外周壁中的一者上设有第二凸齿32且另一者上设有第二齿槽14,第二凸齿32配合在第二齿槽14内。如图3和图4所示,减震壳1的内周壁上设有第二齿槽14,弹性柱3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二凸齿32,第二凸齿32能够配合在第二齿槽14内,通过第二凸齿32和第二齿槽14的止抵配合实现了减震壳1和弹性柱3的止转装配。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凸齿32可以设在减震壳1的内周壁上,第二齿槽14可以设在弹性柱3的外周壁上。
优选地,第二凸齿32形成在弹性柱3的外周壁上,第二凸齿32为多个且沿弹性柱3的周向间隔分布,第二齿槽14形成在内腔13的周壁上,第二齿槽14为多个且沿内腔13的周向间隔部分,多个第二凸齿32和多个第二齿槽14一一对应。多个第二凸齿32和多个第二齿槽14的设置增加了减震壳1和弹性柱3的接触面积,增强了弹性柱3的固定效果。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代步车的减震组件100。
如图1至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代步车的减震组件100包括减震壳1、弹性柱3和转轴2。
减震壳1具有内腔13,减震壳1包括壳体11、第一端盖121和第二端盖122,壳体11为管状,壳体11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第一端盖121通过螺钉安装在壳体11左端,第二端盖122通过螺钉安装在壳体11右端。
弹性柱3的材质为橡胶,弹性柱3安装在减震壳1内。弹性柱3的外周侧设有多个第二凸齿32,多个第二凸齿32沿着弹性柱3的周向间隔设置,壳体11的内周壁上设有多个第二齿槽14,多个第二齿槽14沿着壳体11周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二凸齿32和多个第二齿槽14均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安装弹性柱3时,将弹性柱3插入壳体11内,弹性柱3上的每个第二凸齿32会一一对应地插入每个第二齿槽14内。
弹性柱3内设有轴向孔31,转轴2穿过轴向孔31,转轴2的两端分别从第一端盖121和第二端盖122上的通孔伸出减震壳1的内腔13。转轴2包括轴体21和轴套22,轴套22套设在轴体21的外周侧,轴套22和轴体21之间通过键4止转装配。
轴套22的外周侧设有多个第一凸齿221,多个第一凸齿221沿着轴套22的周向间隔设置,弹性柱3的内周壁上设有多个第一齿槽33,多个第一齿槽33沿着弹性柱3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一凸齿221和多个第一齿槽33均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安装时,将转轴2穿过弹性柱3的轴向孔31,轴套22上的多个第一凸齿221会一一对应地插入多个第一齿槽33内。
第一端盖121的内侧和第二端盖122的内侧均形成有凹槽,第一端盖121的内侧安装有第一轴承51,第二端盖122的内侧安装有第二轴承52。转轴2的轴体21两端分别穿过第一轴承51的内圈和第二轴承52的内圈。
使用时,转轴2的轴体21两端分别与滑板车的对应减震悬臂相连,骑行过程中,减震悬臂会上下摆动,从而带动转轴2转动,转轴2上的第一凸齿221会挤压弹性柱3,从而起到减震的效果。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代步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代步车包括车轮、减震悬臂和减震组件,减震组件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减震组件100。减震悬臂有两个,两个减震悬臂并行间隔设置,两个减震悬臂的一端均与车轮连接,两个减震悬臂的另一端分别与减震组件100的转轴2两端相连。骑行过程中,车轮会上下移动,两个减震悬臂会随着车轮摆动,摆动的减震悬臂会带动转轴2转动,转轴2上的第一凸齿221会作用在弹性柱3上,通过弹性柱3起到减震和复位转轴2的效果。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代步车,电动代步车可以为电动滑板车,当然也可以为其他需要安装减震组件100的代步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代步车包括减震组件100,减震组件100避免了相关技术中由于弹簧塑性变形而影响减震效果的情况,减震效果好且持久,保证了骑行的舒适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转轴2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地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代步车的减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减震壳,所述减震壳具有内腔;
弹性柱,所述弹性柱具有轴向孔,所述弹性柱可弹性变形且止转地设在所述内腔内;
转轴,所述转轴配合在所述轴向孔内,所述转轴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中的至少一端从所述内腔中伸出,所述轴向孔的孔壁和所述转轴的外周壁中的一者上设有第一凸齿且另一者设有第一齿槽,所述第一凸齿配合在所述第一齿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代步车的减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包括轴体和轴套,所述轴体止转地配合在所述轴套内,所述第一凸齿设在所述轴向孔的孔壁和所述轴套的外周壁中的一者上,所述第一齿槽设在所述轴向孔的孔壁和所述轴套的外周壁中的另一者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齿形成在所述轴套的外周壁上,所述第一凸齿为多个且沿所述轴套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齿槽形成在所述轴向孔的内壁上,所述第一齿槽为多个且沿所述轴向孔的周向间隔部分,多个所述第一凸齿和多个所述第一齿槽一一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为橡胶套、聚氨酯套或金属套,所述轴套与所述轴体一体形成或通过键与所述轴体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代步车的减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壳包括壳体和端盖,所述端盖安装在所述壳体的至少一端以封闭所述内腔,所述端盖内设有用于支承所述轴体的轴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代步车的减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沿所述转轴的轴向贯穿所述壳体,所述端盖包括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安装在所述壳体的第一端以封闭所述内腔的一端,所述第二端盖安装在所述壳体的第二端以封闭所述内腔的第二端,所述轴体的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一端盖并伸出所述内腔,所述轴体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端盖并伸出所述内腔,所述轴承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安装在所述第一端盖内,所述第二轴承安装在所述第二端盖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代步车的减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柱为橡胶柱或聚氨酯柱。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代步车的减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的周壁和所述弹性柱的外周壁中的一者上设有第二凸齿且另一者上设有第二齿槽,所述第二凸齿配合在所述第二齿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代步车的减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齿形成在所述弹性柱的外周壁上,所述第二凸齿为多个且沿所述弹性柱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二齿槽形成在所述内腔的周壁上,所述第二齿槽为多个且沿所述内腔的周向间隔部分,多个所述第二凸齿和多个所述第二齿槽一一对应。
10.一种代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的减震组件。
CN202120239896.4U 2021-01-27 2021-01-27 代步车的减震组件和代步车 Active CN2144932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39896.4U CN214493233U (zh) 2021-01-27 2021-01-27 代步车的减震组件和代步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39896.4U CN214493233U (zh) 2021-01-27 2021-01-27 代步车的减震组件和代步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93233U true CN214493233U (zh) 2021-10-26

Family

ID=78217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39896.4U Active CN214493233U (zh) 2021-01-27 2021-01-27 代步车的减震组件和代步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932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529262B2 (ja) 自転車用駆動ギヤ
US10017202B2 (en) Steering wheel adaptive mass dampening system
GB2172938A (en) Bearing for the propeller shaft of motor vehicles
KR102355384B1 (ko) 서스펜션 시스템 및 조향 능력
WO1991005670A1 (en) Shock absorbing wheel hub
CN214493233U (zh) 代步车的减震组件和代步车
WO2018092635A1 (ja)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CN209776031U (zh) 一种减震器、自行车减震车轮及减震自行车
CN114962517A (zh) 减震机构及车辆
CN111457044A (zh) 减震垫及减震垫组件
CN201283981Y (zh) 中管定位单避震前叉
CN211117252U (zh) 一种鼓刹
US7566050B1 (en) Rotary shock absorber
CN212297376U (zh) 减震垫及减震垫组件
CN218489836U (zh) 一种机械减震滑板车
CN210211898U (zh) 轮毂总成和具有其的电动车
CN219215283U (zh) 减震装置、滑板车前叉和滑板车
KR101077632B1 (ko) 차량의 콘트롤암
CN213501717U (zh) 一种多层结构安装盘组件的悬架总成
CN210830381U (zh) 全地形车及其传动轴支撑装置
CN216045188U (zh) 缓冲块、悬架及汽车
CN110259835A (zh) 汽车传动轴轴承、汽车传动轴组件及汽车
CN209956101U (zh) 一种减振降噪的备胎支架
CN213199456U (zh) 悬置结构
CN217590469U (zh) 电机减震结构以及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