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72804U - 染色体扫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染色体扫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72804U
CN214472804U CN202022828069.7U CN202022828069U CN214472804U CN 214472804 U CN214472804 U CN 214472804U CN 202022828069 U CN202022828069 U CN 202022828069U CN 214472804 U CN214472804 U CN 2144728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
platform
scanning
assembly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2806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冲
刘剑
吴渝
陈齐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eetoo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eetoo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eetoo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eetoo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2806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728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728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728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染色体扫描装置,其包括:显微镜组件;玻片篮,玻片篮内部设有用于容置玻片的卡位;及传送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扫描平台及拖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与玻片篮连接,以驱动玻片篮升降;第二驱动组件与扫描平台连接,以驱动扫描平台相对显微镜组件运动;拖动组件用于将玻片从玻片篮拖动至扫描平台上,显微镜组件用于对扫描平台上的玻片进行扫描。通过使传送机构与玻片篮的相互配合,可以实现玻片在玻片篮与扫描平台之间的自动化平稳传递,无需人工手动对扫描平台进行加载玻片,不仅提高了样本处理效率,而且也能够有效保证传送的安全性,防止出现玻片受损或试样被污染的情况。

Description

染色体扫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试样检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染色体扫描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生物试样检验水平的不断提高,染色体扫描装置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试样的染色体检验中。目前,常规的染色体扫描装置包括扫描平台及悬置于扫描平台上方的检测组件,将承载有试样的玻片放置于扫描平台上后,通过检测组件即可对试样进行观察分析。
然而,目前的染色体扫描装置自动化程度较低,如在样本处理过程中,需要操作者手动夹取玻片放置于扫描平台上,在分析结束后,又需要操作者手动从扫描平台夹取玻片,如此一来,玻片的取放都需要手动操作,就导致样本处理的自动化程度低,进一步地,导致样本的处理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样本处理效率较高的全自动化染色体扫描装置。
一种染色体扫描装置,包括:
显微镜组件;
玻片篮,所述玻片篮内部设有用于容置玻片的卡位;及
传送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扫描平台及拖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玻片篮连接,以驱动所述玻片篮升降;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扫描平台连接,以驱动所述扫描平台相对所述显微镜组件运动;所述拖动组件用于将所述玻片从所述玻片篮拖动至所述扫描平台上,所述显微镜组件用于对所述扫描平台上的所述玻片进行扫描。
上述染色体扫描仪中,通过使传送机构与玻片篮的相互配合,可以实现玻片在玻片篮与扫描平台之间的自动化平稳传递,无需人工手动对扫描平台进行加载玻片,不仅提高了样本处理效率,而且也能够有效保证传送的安全性,防止出现玻片受损或试样被污染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染色体扫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染色体扫描装置中玻片架的三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所示玻片架的两个视角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染色体扫描装置中卡仓机构的后视图、前视图及限位件与玻片架相卡合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卡仓机构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传送机构中第一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传送机构中第二驱动组件与拖动组件组装在一起时的装配示意图及两者分离开时的爆炸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染色体扫描装置中滴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染色体扫描装置10包括检测组件11、卡仓机构21、传送机构31及滴油机构41。其中,卡仓机构21用于承载较多数量的携带有生物试样的玻片,传送机构31能够将卡仓机构21的玻片传送至检测组件11的视野内,通过检测组件11可以对放置于视野内的试样进行检测。滴油机构41用于滴加镜油至位于检测组件11视野内的玻片上,以使检测组件11呈现较好成像质量。卡仓机构21包括玻片架22及玻片篮26,玻片架22用于承载玻片,玻片架22安装于玻片篮26内。具体地,通过将玻片放置于玻片架22上,可以避免操作者直接与玻片接触而造成试样被污染的情况发生,而且玻片架22上可放置多个玻片,使检测组件11能够对多份试样进行检测。玻片篮26内能够安装多个玻片架22,从而实现对多个玻片架22的承载及运输。
结合图2与图3所示,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玻片架22包括主体23及夹紧组件24。主体23包括围边231及与围边231连接的支撑部232。支撑部232用于支撑玻片,夹紧组件24设于围边231上。夹紧组件24包括第一夹紧结构24a及第二夹紧结构24b,其中,围边231上形成有取放操作位233,取放操作位233与第一夹紧结构24a相对设置于支撑部232的两侧,第二夹紧结构24b与取放操作位233位于支撑部232的同一侧,且取放操作位233的两侧均设有第二夹紧结构24b。经由取放操作位233能够对支撑部232取放玻片,第一夹紧结构24a与第二夹紧结构24b相配合而能够沿玻片的纵向夹紧玻片。通过在两个第二夹紧结构24b之间设置取放操作位233,并使取放操作位233与第一夹紧结构24a相对,从而使两个第二夹紧结构24b与第一夹紧结构24a呈三角形分布,以可以实现对玻片的稳定夹紧,同时,通过两个第二夹紧结构24b之间取放操作位233,可以为操作者提供较大的操作空间,以便对支撑部232进行取放玻片,提高了玻片取放操作的便捷程度。
进一步地,取放操作位233沿朝向第一夹紧结构24a的方向延伸并超出第二夹紧结构24b,如此就使得玻片在放置于支撑部232上后,玻片上的局部区域与取放操作位233相对应,从而使操作者可以与玻片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以保证取放玻片时具有稳定的接触、提供较为稳定的夹紧力,以防止玻片掉落。具体地,取放操作位233为自围边231向支撑部232延伸的槽状结构,以便于人手指末端能够收容其中。
具体地,玻片具有标本区及条码区,其中,标本区承载有生物试样,条码区具有对对应试样进行编号、识别的条码。支撑部232上形成有对应于标本区的镂空区234,光线可以经由镂空区234照射至标本区。位于镂空区234与取放操作位233之间的支撑部232对应于条码区,因此,操作者可夹持于条码区的外围以取放玻片,从而避免接触到标本区对生物试样造成污染。进一步地,支撑部232呈平板状,沿玻片的纵向,标本区的两侧均能够与支撑部232贴合,如此,支撑部232可以对玻片形成平稳支撑。
具体地,第一夹紧结构24a包括压紧块241及第一弹性件242,压紧块241与围边231滑动连接,以能够靠近或远离取放操作位233。第一弹性件242弹性作用于压紧块241,以为压紧块241提供夹紧玻片的夹紧力。通过使压紧块241远离取放操作位233,以使压紧块241与第二夹紧结构24b之间的间距增大以便于将玻片放置于两者之间或者从两者之间取出玻片。在外力撤销时,第一弹性件242能够对压紧块241施加弹性作用力而迫使压紧块241靠近取放操作位233,以便于压紧块241与第二夹紧结构24b共同夹紧玻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紧块241的相对两侧均设有滑块243,围边231上开设有沿朝向取放操作位233的方向延伸的滑槽239,两个滑块243均与滑槽239相配合,以能够沿滑槽239滑动,从而实现压紧块241的滑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紧块241上连接有第一限位件244,围边231上开设有沿朝向取放操作位233的方向延伸的限位槽235,第一限位件244穿设限位槽235,限位槽235与第一限位件244相配合以限定压紧块241的最大滑动行程。限位槽235为条形槽,在压紧块241相对围边231滑动时,第一限位件244在限位槽235内运动,限位槽235的两端能够与第一限位件244相抵,以构成压紧块241滑动的两极限位置。具体地,第一限位件244为螺纹连接于压紧块241上的销钉。在一些实施例中,围边231上连接有导向件236,压紧块241上开设有沿朝向取放操作位233的方向延伸的导向槽245,导向件236与导向槽245相配合以对压紧块241进行导向。另外,导向槽245为盲槽,导向件236为螺纹连接于围边231上的导向销钉,导向件236能够与导向槽245的底壁抵接,以构成压紧块241移动的行程限定,以能够缩短压紧块241的行程,使压紧块241在较小的行程范围内运动以达到对玻片的夹紧及放松。需要指出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滑槽239与滑块243的设置位置、第一限位件244与限位槽235的设置位置、导向件236与导向槽245的设置位置均可以互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紧块241上开设有第一收容腔246,围边231上贯穿地开设有第二收容腔237,第一夹紧结构24a包括与第二收容腔237螺纹连接的调节件247,第一弹性件242的一端收容于第一收容腔246,并与压紧块241相抵,第一弹性件242的另一端收容于第二收容腔237,并与调节件247相抵。第一弹性件242与压紧块241相抵,以为压紧块241提供夹紧玻片的弹性作用力。通过转动调节件247,使调节件247相对第二收容腔237的位置改变,从而改变调节件247对第一弹性件242压紧程度,以达到调节第一弹性件242的弹性作用力的目的。
具体地,第二夹紧结构24b为固设于围边231上且高出于支撑部232的凸块,如此,第二夹紧结构24b的结构较为简单,且能够与玻片沿纵向的端面相抵而作为玻片放置于支撑部232上时的基准位。
具体地,第一夹紧结构24a具有与玻片相抵持的第一抵持面248,第二夹紧结构24b具有与玻片相抵持的第二抵持面249,第一抵持面248与第二抵持面249均为斜面。第一抵持面248与第二抵持面249相配合,以对玻片施加沿玻片纵向的夹持力及将玻片压紧于支撑部232上的压紧力。可以理解,第一抵持面248与第二抵持面249均为朝向支撑部232倾斜的斜面,如此,在第一抵持面248与第二抵持面249共同夹紧玻片时,第一抵持面248与第二抵持面249对玻片施加沿玻片纵向的方向相反的夹紧力,同时,第一抵持面248与第二抵持面249还能够对玻片施加朝向支撑部232的压紧力,从而将玻片限定于支撑部232上固定位置。进一步地,第一抵持面248与第二抵持面249的倾斜角度为30°~80°,即第一抵持面248与第二抵持面249与支撑部232所在平面的夹角为30°~80°,在此角度范围内,两抵持面可以达到对夹紧力与压紧力的兼顾。
具体地,主体23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挡块238,两个挡块238分别对应玻片沿横向的两侧边,并在横向上对玻片构成限位,从而在两个挡块238之间限定出玻片的安装位置。进一步地,在横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挡块238,任意相邻两挡块238之间都限定出玻片的安装位置,从而使得主体23上可以依次放置多个玻片,且任意相邻两个玻片之间均通过挡块238隔离开来。进一步地,支撑部232上的镂空区234同时对应多个玻片上的标本区,而此时挡块238设置于支撑部232上,如此,整个镂空区234仅对应玻片的标本区,这样就能够更好的对标本进行对比、分析,以避免受到其它任何结构的影响。进一步地,对于由多个挡块238限定出的多个玻片的安装位置,任意一个安装位置都对应配置有夹紧组件24及取放操作位233,以便于对该安装位置处的玻片进行取放操作及夹紧操作。
结合图2、图3、图6、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传送机构31包括第一驱动组件32、第二驱动组件33、拖动组件34及扫描平台35。第一驱动组件32用于运送玻片架22。第二驱动组件33与扫描平台35连接,且能够驱动扫描平台35运动;第一驱动组件32与第二驱动组件33相配合,以使扫描平台35与玻片架22相靠近。拖动组件34用于将玻片架22拖动至扫描平台35上。在第二驱动组件33的驱动下,扫描平台35能够运动至检测组件11,从而使检测组件11对扫描平台35上的试样进行检测。通过传送机构31中各组件的相互配合,可以实现玻片架22的自动化传递。
在一些实施例中,玻片架22包括第一磁吸件25,第一磁吸件25安装于主体23上。扫描平台35上安装有第二磁吸件(未示出),第一磁吸件25能够与第二磁吸件相磁吸,从而在拖动组件将玻片架22拖动至扫描平台35上后,通过第一磁吸件25与第二磁吸件的磁吸作用,以将玻片架22快速限定于扫描平台35上特定位置,从而防止在检测组件11对玻片架22上的玻片进行扫描分析时出现玻片架22位置改变的情况。具体地,第一磁吸件25与第二磁吸件中的其中一个为磁铁,另一个为能够被磁铁所磁吸的导磁体,或者第一磁吸件25与第二磁吸件均为磁铁。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玻片架省略,此时,玻片直接容置于玻片篮26内,此时,第一磁吸件25安装于玻片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围边231上开设有限位孔231a,玻片篮26包括卡仓27及安装于卡仓27内的限位件28,限位件28能够与限位孔231a相卡合,以将玻片架22锁定于卡仓27内。通过限位孔231a与卡仓27的相互配合,可以在玻片架22安装于玻片篮26内后将玻片架22锁定,以防止在玻片篮26转运的过程中,出现玻片篮26倾斜而致使玻片架22从玻片篮26内散落出来的问题。在一些实施例中,围边231上开设有卡槽231b,传送机构31包括扫描平台340与拖动组件34,拖动组件34具有卡钩342,卡钩342能够与卡槽231b相卡合,在拖动组件34的带动下将玻片架22拖动至扫描平台120,从而实现玻片架22从玻片篮26至扫描平台120的自动化运送。需要指出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玻片架省略,此时,限位孔与卡槽均直接开设于玻片上,通过限位件28与玻片上限位孔的配合以实现玻片在玻片篮26上的锁定,通过卡勾342与玻片上卡槽的配合以实现对玻片的拖动。
结合图4与图5所示,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玻片篮26包括卡仓27及限位件28。卡仓27内部设有用于容置玻片架22的卡位271。限位件28安装于卡仓27内部,限位件28包括连接部281及与连接部281连接的限位部282。在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限位部282与卡位271错位设置,以使限位件28呈解锁状态;在第二作用力的作用下,限位件28相对卡仓27运动,限位部282能够与卡位271对齐,以使限位件28呈锁定状态;第一作用力与第二作用力的方向相反。
通过对限位件28施加第一作用力使限位件28呈解锁状态,即可对卡仓27内放入玻片架22或从卡仓27内取出玻片架22,从而使玻片架22能够导入或导出卡位271;而对限位件28施加第二作用力使限位件28呈锁定状态,即可使限位部282与玻片架22上的限位孔231a相卡合而将玻片架22锁定于卡位271上,从而在玻片篮26转运的过程中防止玻片架22从玻片篮26内滑出。
具体地,卡位271沿水平方向延伸而具有起始端及与起始端相对的终端,玻片架22从起始端导入卡位271,并在运动至终端时安装到位。限位件28位于终端一侧,以不影响玻片架22的导入或导出,同时还能够在玻片架22安装到位时对玻片架22进行锁定。限位件28能够沿竖直方向相对卡仓27运动,以在解锁状态与锁定状态之间转换。
进一步地,卡仓27内沿竖直方向依次设有多个卡位271,限位部282为多个,多个限位部282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且与多个卡位271一一对应。通过设置多个卡位271,以能够在卡仓27内沿竖直方向依次放置多个玻片架22,从而实现玻片架22的整齐摆放。而多个限位部282能够一一对应卡位271处放置的玻片架22,在限位件28运动的过程中,多个限位部282能够同时动作以对多个玻片架22进行同步解锁或同步锁定,从而提高操作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卡仓27内相对的两内壁面上均对应的安装有支撑条272,两个支撑条272构成对玻片架22的支撑。支撑条272上方具有超出玻片架22体积的收容空间,而该收容空间内能够用于容置玻片架22的部分即为卡位271。因此,限位部282在与卡位271对齐时能够与玻片架22上的限位孔231a相卡合而呈现锁定状态,而在限位部282与卡位271错位时呈现解锁状态。
具体地,连接部281呈杆状结构,限位部282沿连接部281的周向延伸呈环形。多个限位部282沿连接部281的轴向间隔设置,从而使限位件28呈粗细交替设置的杆结构。进一步地,玻片架22上的限位孔231a沿其径向延伸并贯穿玻片架22而具有缺口。可以理解,限位孔231a沿玻片架22的厚度方向贯穿玻片架22,并沿限位孔231a的径向向玻片架22的边缘延伸而使限位孔231a具有缺口。连接部281的直径小于缺口的口径,限位部282的直径大于缺口的口径。如此,在限位件28呈解锁状态时,限位部282与卡位271错位设置,连接部281能够经由缺口进入限位孔231a或从限位孔231a导出,从而使玻片架22能够导入或导出卡位271;而在玻片架22导入卡位271后,通过使限位件28沿竖直方向运动,使限位部282进入限位孔231a内,并由于限位部282无法经由缺口导出,从而实现限位件28对玻片架22的锁定。
具体地,卡仓27具有顶面273及与顶面273相对的底面274,连接部281呈杆状结构,且其一端贯穿并凸出于底面274。在将底面274放置于置物平台上时,置物平台与连接部281相抵,以为限位件28提供第一作用力。如此,在将玻片篮26放置于置物平台上时,由于置物平台对连接部281先接触而对连接部281施加抵持力,以使得限位件28相对卡仓27运动,直至限位件28与卡仓27底面274共同与置物平台接触,此时玻片篮26平稳放置于置物平台上。在此过程中,置物平台对限位件28提供第一作用力,从而使限位件28呈解锁状态,以便于操作者对玻片篮26进行取出或放入玻片架22。可以理解,置物平台可以是专门设置的用于放置玻片篮26的平台,或者可以理解为地面。
具体地,玻片篮26包括弹性件29,弹性件29与限位件28相抵,以为限位件28提供第二作用力。在将玻片篮26从置物平台上提起时,由于置物平台对限位件28的第一作用力消失,在弹性件29的弹性作用下,可以迫使限位件28相对卡仓27运动而呈现锁定状态,以将玻片架22锁定于玻片篮26。如此,无需操作者执行任何特定操作,即可使限位件28根据使用环境的需要自动转换为所需的状态,从而使玻片篮26结构具有对玻片架22进行自动锁定和解锁的功能,且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具体地,弹性件29为设置于顶面273上的弹簧,弹簧的一端与顶面273相抵,另一端与限位件28相抵,第二作用力为朝向底面274的弹性推力。在其它实施例中,弹性件29为设置于底面274上的拉簧,拉簧的一端与底面274连接,另一端与限位件28连接,第二作用力为朝向底面274的弹性拉力。因此,只需要使弹性件29对限位件28施加朝向底面274的弹性作用力,即可在提起玻片篮26时,使限位件28自动复位呈锁定状态。需要指出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弹性件29还可以省略,由限位件28自身的重力使得限位件28能够相对卡仓27运动,以为限位件28由解锁状态转变为锁定状态提供状态转变的作用力。
结合图1、图6、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传送机构31用于实现对玻片架22的传送。具体地,由于玻片篮26内承载有多个玻片架22,此时,传送机构31可将玻片篮26内的玻片架22逐一传送至检测组件11的视野范围内。具体地,传送机构31包括第一驱动组件32、第二驱动组件33、拖动组件34及扫描平台35。其中,第一驱动组件32用于支撑玻片篮26,并驱动玻片篮26升降,以使玻片篮26运动至目标高度。第二驱动组件33与扫描平台35连接,以驱动扫描平台35移动,从而使扫描平台35相对检测组件11运动。第一驱动组件32在第一驱动组件32与第二驱动组件33的相互配合下,可以使扫描平台35与玻片篮26上玻片架22相靠近。拖动组件34能够与玻片篮26内的玻片架22相卡合,并将玻片架22拖动至扫描平台35上,或者将玻片架22从扫描平台35拖动至玻片篮26。如此,通过传送机构31中各组件的相互配合,可以将玻片架22从玻片篮26内平稳拖动至检测组件11的视野内,在检测结束后又能将玻片架22平稳拖回至玻片篮26内,整个过程中,玻片架22都能够受到平稳支撑,而不会出现掉落、损坏试样的问题,进而实现玻片架22的平稳传送。
具体地,第一驱动组件32包括置物平台321及第一驱动结构322,置物平台321用于承载玻片篮26,第一驱动结构322与置物平台321连接,以驱动置物平台321升降。通过使扫描平台35与玻片篮26内不同高度的玻片架22相靠近,可以实现对不同高度位置的玻片架22的传送。另外,第一驱动组件32为玻片篮26提供了置物平台321,在将玻片篮26放置于置物平台321上后,置物平台321作用于限位件28从而使限位件28呈解锁状态,以有利于拖动组件34从玻片篮26内取出玻片架22,并将玻片架22运送至扫描平台35上,或者将扫描平台35上的玻片架22拖回至玻片篮26内。进一步地,第一驱动结构322为由支座322a、电机322b、丝杆322c与滑块322d相互配合所构成的直线平移结构。具体地,置物平台321与滑块322d连接。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结构322还可以为电缸、气/液压缸、带传动、链传动等能够实现直线平移的驱动结构。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32还可以直接对玻片架22实现运送,同时,也可以实现在水平方向对玻片架22进行运送,
具体地,第二驱动组件33包括第二驱动结构331及滑动平台332,扫描平台35与滑动平台332滑动连接,且在第二驱动结构331的驱动下沿第一方向相对滑动平台332滑动,其中,第一方向为靠近或远离玻片篮26的方向。如此,在第二驱动结构331的驱动作用下,扫描平台35相对滑动平台332滑动而靠近玻片架22。
进一步地,第二驱动组件33包括机架333,滑动平台332与机架333滑动连接,且在第二驱动结构331的驱动下沿第二方向相对机架333滑动,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之间存在夹角。可以理解,在第二驱动结构331的驱动下,滑动平台332带动扫描平台35沿第二方向相对机架333运动,如此扫描平台35不仅可以在第一方向上相对检测组件11运动,还能够沿第二方向相对检测组件11运动,从而可以使玻片上的试样正对检测组件11,有助于检测组件11更好地对扫描平台35上的玻片进行分析检测。具体地,在本申请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为在水平面上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例如,第一方向为坐标系中X轴方向,则第二方向为坐标系中Y轴方向。第二驱动结构331可以为电缸、气/液压缸、带传动、链传动等能够实现直线平移的驱动结构,或者为多个直线平移驱动结构的组合,以达到使扫描平台35实现多个方向平移的目的。
具体地,拖动组件34包括第三驱动结构341及卡钩342,第三驱动结构341与卡钩342连接,并驱动卡钩342沿第一方向运动。卡钩342与玻片架22上的卡槽231b相卡合时,由于第三驱动结构341驱动卡钩342沿第一方向运动而使得卡钩342带动玻片架22沿第一方向运动,从而实现对玻片架22的拖动。
进一步地,卡钩342包括连接体342a及勾体342b,连接体342a呈杆状结构,勾体342b的形状与卡槽231b的形状相适配,且能够在第一方向与卡槽231b的内壁面相抵。可以理解,在卡钩342收容于卡槽231b内后,在第一方向上卡钩342与卡槽231b内壁面相抵,从而实现卡钩342对玻片架22的拖动。具体地,勾体342b包括连接段及卡持段,连接段的一端与连接体342a连接,卡持段横置于连接段的另一端,具体地,卡持段与连接段共同配合使勾体342b呈“T”字形结构。在其它实施例中,勾体342b还可以呈“L”字形结构。另外,连接段的端面面积小于连接体342a的端面面积,从而使卡钩342呈“工”字型结构,如此设置,可以在拖动组件34将玻片架22从扫描平台35上推回至玻片篮26内时,使得连接体342a的端面能够抵于玻片架22的外壁面上,也对玻片架22施加推力作用,保证玻片架22的平稳移动。
具体地,第三驱动结构341与第一驱动组件32共同配合,以使卡钩342与卡槽231b相卡合。可以理解,在第一驱动组件32驱动玻片架22上升至目标高度时,第三驱动结构341驱动卡钩342沿第一方向运动,从而置于卡槽231b的正上方或正下方,再通过使第一驱动组件32驱动玻片架22运动,从而恰好使卡钩342收容于卡槽231b内而与卡槽231b实现卡合。
具体地,拖动组件34安装于扫描平台35上,拖动组件34能够随扫描平台35同步运动,如此设置,可以使得在第二驱动结构331驱动扫描平台35沿第一方向运动时,使扫描平台35带动拖动组件34同步运动,在扫描平台35与玻片架相靠近时,使第三驱动结构341动作以实现卡钩342对玻片架22的拖动,如此一来,可以较大程度的缩短第三驱动结构341的驱动行程,有助于提高卡钩342的运动平稳性。其中,第三驱动结构341为由支座341a、电机341b、丝杆341c与滑块341d相互配合所构成的直线平移结构。具体地,卡钩342与滑块341d连接。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三驱动结构341还可以为电缸、气/液压缸、带传动、链传动等能够实现直线平移的驱动结构。
上述染色体扫描装置在对玻片架22进行传送时,具体的玻片传送方法如下。
S100,第一驱动组件32与第二驱动组件33共同配合驱动扫描平台35与玻片相靠近。通过第一驱动组件32驱动玻片篮26升降,第二驱动组件33驱动扫描平台35运动,从而使扫描平台35靠近玻片。具体地,扫描平台35靠近玻片的结果是扫描平台35与支撑玻片架22的支撑条272相对齐,同时,拖动组件中的卡钩也与卡槽231b相卡合,以为拖动组件拖动玻片做好准备工作。
具体地,S100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10,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承载有玻片的玻片篮上升直至玻片与扫描平台存在既定高度差的位置,以使得卡钩与玻片错位设置。在第一驱动组件32的驱动作用下,玻片篮26沿竖直方向运动而逐渐上升,在即将被拖动的玻片所对应的支撑条272与扫描平台35所在平面存在既定高度差时,玻片篮26停止。另外,在此位置处,拖动组件34中的卡钩342恰好与玻片错位设置,以能够对应于两个玻片之间的间隙处,即对应被拖动的玻片的上方位置,如此有利于卡钩342能够伸入该间隙处,以在竖直方向上与玻片上的卡槽231b相对。在其它实施例中,卡钩342也可以对应于被拖动的玻片的下方间隙,此时,为了能够使卡钩342顺利与卡槽231b相卡合,卡槽231b应该置于支撑条272之外,以防止受到支撑条272的阻挡。
S120,使卡钩沿第一方向运动直至卡钩与玻片上的卡槽相对。在拖动组件34中第三驱动结构341的驱动作用下,卡钩342沿第一方向运动至即将被拖动的玻片的一侧,从而使卡钩342与玻片上的卡槽231b相对。
S130,第一驱动组件32驱动玻片篮26运动既定高度,以使卡钩342与卡槽231b相卡合,且玻片与扫描平台35相靠近。使第一驱动组件32驱动玻片篮26运动既定高度,就恰好可以使支撑条272与扫描平台35相对齐,而由于玻片篮26与玻片沿竖直方向的运动,也使得卡钩342恰好与卡槽231b相卡合,如此,卡钩342与卡槽231b的配合、玻片与扫描平台35相靠近就可以一次性完成,无需分成两步操作进行,从而实现操作步骤的优化,节省了操作时间。
具体地,拖动组件34安装于扫描平台35上,拖动组件34能够随扫描平台34同步运动的实施例中,S120之前还具有步骤S150:第二驱动组件33驱动扫描平台35与卡钩342沿第一方向运动以靠近玻片篮26。可以理解,在第二驱动组件33的驱动下,扫描平台与拖动组件同步运动以靠近玻片篮,从而在扫描平台运动到位后,只需要使第三驱动结构341动作以实现卡钩342向玻片架22继续靠近,如此一来,可以较大程度的缩短第三驱动结构341的驱动行程,有助于提高卡钩342的运动平稳性。
具体地,第二驱动组件33包括第二驱动结构331及滑动平台332;扫描平台35与滑动平台332滑动连接,且在第二驱动结构331的驱动下沿第一方向相对滑动平台332滑动。第二驱动组件33包括机架333,滑动平台332与机架333滑动连接,且在第二驱动结构331的驱动下沿第二方向相对机架333滑动的实施例中,由于第二驱动结构331能够驱动滑动平台332,以带动扫描平台35沿第二方向运动,因此,在S150之前还具有步骤S160:使扫描平台35沿第二方向运动,以使扫描平台35与支撑条272在第一方向上对齐。可以理解,需要先使扫描平台35在第二方向上运动至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的交点位置,之后才能使扫描平台35沿第一方向运动而与支撑条272相对齐。
S200,拖动组件将玻片拖动至扫描平台上。在卡钩342与卡槽231b相卡合、玻片与扫描平台35相靠近时,即可使第三驱动结构341驱动卡钩342运动以带动玻片运动,从而实现对玻片的稳定拖动,使玻片从支撑条272平稳运动至扫描平台35上。卡钩342拖动玻片运动的过程中,由于玻片上设置有第一磁吸件25,扫描平台35上设置有第二磁吸件,在第一磁吸件25与第二磁吸件相磁吸时,玻片运动至扫描平台35上的目标位置也被稳定锁定于扫描平台35上。
S300,使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扫描平台35运动靠近检测组件,并在检测组件检测结束后驱动扫描平台35远离检测组件。在玻片被拖动至扫描平台35上之后,即可通过第二驱动组件33驱动扫描平台35运动而远离玻片篮26,从而将玻片运送至检测组件11的视野内,以便于检测组件11对玻片进行分析。在检测组件11对玻片进行检测结束后,即可使第二驱动组件33驱动扫描平台35远离检测组件11而逐渐靠近玻片篮26,使扫描平台35再次与玻片篮26相靠近,以为玻片拖回至玻片篮26做准备。需要指出的是,在拖动组件34安装于扫描平台35上的实施例中,扫描平台35带动拖动组件34同步运动,扫描平台35与拖动组件34共同配合以带动玻片同步运动。可以理解,在拖动组件34将玻片拖动至扫描平台35上之后,拖动组件34即停止动作,并在卡钩342与卡槽231b相卡合的状态下,使扫描平台35、拖动组件34与玻片三者同步运动而远离玻片篮26或者在检测完成后靠近玻片篮26。
具体地,在S300之后还包括S400:使拖动组件将玻片从扫描平台拖回至第一驱动组件。使拖动组件34中第三驱动结构341驱动卡钩342运动,以将玻片从扫描平台35推回至位于第一驱动组件上的玻片篮26内。在需要对玻片篮26内另一玻片进行传送时,重复执行上述步骤即可。
染色体扫描装置10中,通过使传送机构31与玻片篮26的相互配合,可以实现玻片在玻片篮26与扫描平台120之间的自动化平稳传递,无需人工手动对扫描平台120进行加载玻片,不仅提高了样本处理效率,而且也能够有效保证传送的安全性,防止出现玻片受损或试样被污染的情况。
如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滴油机构41包括油瓶42、油泵(未示出)及滴油针(未示出)。油瓶42用于储存镜油。油泵连接于滴油针与油瓶42之间,以将油瓶42内的镜油泵至滴油针。滴油针指向显微镜组件110的视野内,用于将镜油滴加至位于显微镜组件110视野内扫描平台120上的玻片上。
具体地,滴油机构41包括油瓶42连接的检测组件43。检测组件43设置于油瓶42之外,检测组件43能够实时检测油瓶42的重量,并获得油瓶42内剩余镜油的参数。通过设置检测组件43,以对油瓶42内剩余镜油的含量进行定量检测,操作者根据该参数,即可直接判断油瓶42内是否需要添加镜油,从而准确把握加油时机。另外,与对油瓶42内镜油的液位进行检测以判断剩余油量、观察传输油管内是否有气泡以判断镜油是否用完、计算每次滴油的耗油量以预估剩余油量、采用超声波的方式检测剩余油量等方案相比,采用检测组件43对油瓶42的重量进行检测的方案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无需与油瓶42内镜油接触,从而确保了镜油的洁净程度,避免对镜油造成污染;检测效率较高;检测准确程度较高;结构简单、成本价格低廉。
具体地,检测组件43包括感应器43a,感应器43a包括基板431及安装于基板431上的感应主体432,油瓶42安装于感应主体432上。基板431作为感应主体432的支撑结构,以为感应主体432与油瓶42提供稳定的水平支撑。进一步地,感应器43a为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可对置于其上的油瓶42进行称重,以实时获取油瓶42的重量。
进一步地,检测组件43还包括计算模块(未示出),计算模块与感应器43a连接,以计算油瓶42内剩余镜油的参数K,且K=(m3-m1)/(m2-m1),其中,在油瓶42内未装有镜油时,检测组件43检测到的油瓶42的重量为m1;在油瓶42内装满镜油时,检测组件43检测得到的油瓶42的重量为m2;检测组件43实时检测得到的油瓶42的重量为m3。可以理解,(m3-m1)的值为油瓶42内剩余镜油的重量,(m2-m1)的值为油瓶42内装满镜油时镜油的总重量,K即为剩余镜油与装满镜油时镜油的总重量的比值。例如,在检测组件43检测得到m1为10g、m2为20g、m3为12g时,就意味着总重量10g的镜油已经剩余2g了,此时,剩余镜油的参数K为20%。
具体地,感应器43a包括安装座433,安装座433与感应主体432连接,感应器主体432位于安装座433和基板431之间。安装座433上形成有安装槽(图未标),至少部分油瓶42容置于安装槽。将油瓶42置于安装槽内,可以构成对油瓶42的固定安装位,同时也能够确保油瓶42相对感应主体432的位置稳定,而且在需要对油瓶42加油时还能够从安装槽内取出油瓶42,从而使油瓶42与感应主体432的连接简单可靠。具体地,油瓶42的容量为250ml,大容量的油瓶42能够储存较多的镜油,可供较多数量的玻片检测使用。
具体地,染色体扫描装置10包括控制中心(图未示),检测组件43与控制中心连接,并将油瓶42内剩余镜油的参数发送至控制中心,在参数小于既定值时,控制中心发出预警提示,如此,操作者可根据控制中心发出的预警提示,以对油瓶42进行加油,这样就避免了操作者需要不定时对油瓶42内剩余镜油进行查看的问题,也可以防止操作者忘记更换镜油。进一步地,既定值设定为20%,可以理解,在油瓶42内剩余镜油的参数K小于20%时,控制中心会发出预警提示,提醒操作者执行加油操作。另外,染色体扫描装置10包括显示器(图未示),显示器与控制中心连接,显示器对油瓶42内剩余镜油的参数及控制中心发出的预警提示进行显示。例如,显示器对剩余镜油的参数进行显示,通过显示器可以直观地看到参数K值,以对油瓶42内的剩余油量有充分掌握,而在该参数K值抵于设定好的既定值时,参数K值以异常的颜色或异常的图标通过不断闪烁的方式发出预警提示,从而提醒操作者执行加油操作。

Claims (10)

1.一种染色体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微镜组件;
玻片篮,所述玻片篮内部设有用于容置玻片的卡位;及
传送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扫描平台及拖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玻片篮连接,以驱动所述玻片篮升降;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扫描平台连接,以驱动所述扫描平台相对所述显微镜组件运动;所述拖动组件用于将所述玻片从所述玻片篮拖动至所述扫描平台上,所述显微镜组件用于对所述扫描平台上的所述玻片进行扫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染色体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片篮包括卡仓及安装于所述卡仓内的限位件,所述卡仓内部设有用于容置所述玻片的卡位;所述限位件能够相对所述卡仓运动而具有锁定状态及解锁状态;在所述限位件呈解锁状态时,所述玻片能够导入或导出所述卡位;在所述限位件呈锁定状态时,所述限位件将所述玻片锁定于所述卡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染色体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置物平台及与所述置物平台连接的第一驱动结构;在所述锁定状态,所述限位件突出于所述卡仓的底面;在所述玻片篮置于所述置物平台上时,所述置物平台与所述限位件相抵,以使所述限位件相对所述卡仓运动而呈所述解锁状态;所述第一驱动结构用于驱动所述置物平台与所述玻片篮升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染色体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片篮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弹性作用于所述限位件,以为所述限位件提供相对所述卡仓运动而与限位孔相卡合的弹性作用力。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染色体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连接部及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卡位错位设置时所述限位件呈解锁状态,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卡位对齐时所述限位件呈锁定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染色体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结构、机架及与所述机架滑动连接的滑动平台,所述扫描平台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动平台上;所述第二驱动结构与所述扫描平台连接,以驱动所述扫描平台沿第一方向相对所述滑动平台滑动;所述第二驱动结构与所述滑动平台连接,以驱动所述滑动平台带动所述扫描平台沿第二方向相对所述机架滑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存在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染色体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拖动组件安装于所述扫描平台上,所述拖动组件能够随所述扫描平台同步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染色体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拖动组件包括第三驱动结构及卡钩,所述第三驱动结构与所述卡钩连接,并驱动所述卡钩沿直线平移以靠近或远离所述玻片篮,所述第三驱动结构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共同配合,以使所述卡钩与所述玻片上的卡槽相卡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染色体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片上安装有第一磁吸件,所述扫描平台上安装有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能够与所述第二磁吸件相磁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染色体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体扫描装置包括用于滴加镜油的滴油机构,所述滴油机构包括油瓶、油泵及滴油针,所述油瓶用于储存镜油,所述油泵连接于所述滴油针与所述油瓶之间,以将所述油瓶内的镜油泵至所述滴油针,所述滴油针指向所述显微镜组件对应的视野内。
CN202022828069.7U 2020-11-30 2020-11-30 染色体扫描装置 Active CN2144728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28069.7U CN214472804U (zh) 2020-11-30 2020-11-30 染色体扫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28069.7U CN214472804U (zh) 2020-11-30 2020-11-30 染色体扫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72804U true CN214472804U (zh) 2021-10-22

Family

ID=78185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28069.7U Active CN214472804U (zh) 2020-11-30 2020-11-30 染色体扫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7280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08244A (zh) * 2022-06-22 2022-09-27 四川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病理玻片晾片和保存的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08244A (zh) * 2022-06-22 2022-09-27 四川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病理玻片晾片和保存的设备
CN115108244B (zh) * 2022-06-22 2024-01-26 四川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病理玻片晾片和保存的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41001B2 (en) Automatic pipetting and analyzing device
US5906795A (en) Pipetting apparatus
US9029101B2 (en) Microplate reader with lid lifter for microplates
CN115754323A (zh) 自动化诊断分析仪和用于自动化诊断分析仪的操作的方法
CN214472804U (zh) 染色体扫描装置
CA2143451A1 (en) Fluid dispen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3710563B2 (ja) プローブチップトレイの装填装置
EP136144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porting a plurality of test tubes in a measuring system
US6403035B1 (en) Apparatus for transporting components within an automatic analyzer system
CN115674278A (zh) 手套箱系统
CN109465046B (zh) 搁架定位系统
CN114577795A (zh) 染色体扫描装置
CN114577797A (zh) 玻片篮及样本分析仪
CN114578078A (zh) 样本分析仪及样本传送方法
CN109603950B (zh) 一种试剂瓶夹持组件、自动加载机构及其加载方法
CN218170473U (zh) 手套箱系统
CN110587585A (zh) 一种可对玻片进行自由抓取的机械手装置
CN211978482U (zh) 一种带定位检测功能的全自动染色工作台
CN218930612U (zh) 标本储存库
CN219799464U (zh) 一种样本存储调度机构及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CN220166176U (zh) 试剂取样设备、试剂取样系统
CN219996488U (zh) 检测装置
CN216172474U (zh) 一种试剂架及载台
CN218470589U (zh) Xrd分析设备及系统
CN217359203U (zh) 液基样本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