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77797A - 玻片篮及样本分析仪 - Google Patents

玻片篮及样本分析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77797A
CN114577797A CN202011380634.6A CN202011380634A CN114577797A CN 114577797 A CN114577797 A CN 114577797A CN 202011380634 A CN202011380634 A CN 202011380634A CN 114577797 A CN114577797 A CN 1145777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
limiting
clamping
rack
slide bas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8063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冲
刘剑
徐家宏
吴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eetoo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eetoo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eetoo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eetoo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8063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77797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777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777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01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the optical investig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玻片篮及样本分析仪。玻片篮包括:卡仓,卡仓内部设有用于容置玻片架的卡位;及限位件,限位件安装于卡仓内部,限位件包括连接部及与连接部连接的限位部;通过对第二限位件施加第一作用力使第二限位件呈解锁状态,即可对卡仓内放入玻片架或从卡仓内取出玻片架,从而使玻片架能够导入或导出卡位;而对第二限位件施加第二作用力使第二限位件呈锁定状态,即可使限位部与玻片架上的限位孔相卡合而将玻片架锁定于卡位上,从而在玻片篮转运的过程中防止玻片架从玻片篮内滑出。

Description

玻片篮及样本分析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试样检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玻片篮及样本分析仪。
背景技术
在对生物试样进行分析时,需要将生物试样置于玻片上,并将玻片放置于玻片架上,之后将玻片架放置于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检测、对比。
为了提高转运效率,通常将多个玻片架放置于玻片篮内,以一次性转运较多数量的玻片架。目前,玻片架放置于玻片篮内后,其与玻片篮呈间隙配合,在转运过程中,一旦玻片篮出现倾斜,就会导致玻片从玻片篮内滑出而造成样本损坏。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玻片架容易从玻片篮内滑出的问题,提供一种玻片篮。同时还提供一种样本分析仪。
一种玻片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片篮包括:
卡仓,所述卡仓内部设有用于容置玻片架的卡位;及
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安装于所述卡仓内部,所述限位件包括连接部及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限位部;
其中,所述限位件能够相对所述卡仓运动而具有解锁状态及锁定状态;在所述解锁状态,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卡位错位设置;在所述锁定状态,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卡位对齐。
一种样本分析仪,包括:
上述的玻片篮;
玻片架,所述玻片架上开设有限位孔;及
显微镜机构,所述显微镜机构用于对所述玻片架上的样本进行检测。
其中,在所述限位件呈解锁状态时,所述玻片架能够导入或导出所述卡位;在所述限位件呈锁定状态时,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限位孔相卡合,以将所述玻片架锁定于所述卡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样本分析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样本分析仪中玻片架的三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所示玻片架的两个视角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样本分析仪中卡仓机构的后视图、前视图及限位件与玻片架相卡合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卡仓机构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传送机构中第一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传送机构中第二驱动组件与拖动组件组装在一起时的装配示意图及两者分离开时的爆炸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样本分析仪中滴油机构三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结合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样本扫描仪10包括显微镜机构11、卡仓机构21、传送机构31及滴油机构41。其中,显微镜机构11包括扫描平台120及悬置于扫描平台120上方的显微镜组件110,通过显微镜组件110可以对放置于扫描平台120上的试样进行检测。卡仓机构21用于承载较多数量的携带有生物试样的玻片,传送机构31能够将卡仓机构21的玻片传送至扫描平台120上,滴油机构41用于滴加镜油至位于显微镜组件110视野内的玻片上,以使显微镜组件110呈现较好成像质量。
结合图2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卡仓机构21包括玻片架22及玻片篮26,玻片架22用于承载玻片,玻片架22安装于玻片篮26内。具体地,通过将玻片放置于玻片架22上,可以避免操作者直接与玻片接触而造成试样被污染的情况发生,而且玻片架22上可放置多个玻片,使显微镜组件110能够对多份试样进行检测。玻片篮26内能够安装多个玻片架22,从而实现对多个玻片架22的承载及运输。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玻片架22包括主体23及夹紧组件24。主体23包括围边231及与围边231连接的支撑部232。支撑部232用于支撑玻片,夹紧组件24设于围边231上。夹紧组件24包括第一夹紧结构24a及第二夹紧结构24b,其中,围边231上形成有取放操作位233,取放操作位233与第一夹紧结构24a相对设置于支撑部232的两侧,第二夹紧结构24b与取放操作位233位于支撑部232的同一侧,且取放操作位233的两侧均设有第二夹紧结构24b。经由取放操作位233能够对支撑部232取放玻片,第一夹紧结构24a与第二夹紧结构24b相配合而能够沿玻片的纵向夹紧玻片。通过在两个第二夹紧结构24b之间设置取放操作位233,并使取放操作位233与第一夹紧结构24a相对,从而使两个第二夹紧结构24b与第一夹紧结构24a呈三角形分布,以可以实现对玻片的稳定夹紧,同时,通过两个第二夹紧结构24b之间取放操作位233,可以为操作者提供较大的操作空间,以便对支撑部232进行取放玻片,提高了玻片取放操作的便捷程度。
进一步地,取放操作位233沿朝向第一夹紧结构24a的方向延伸并超出第二夹紧结构24b,如此就使得玻片在放置于支撑部232上后,玻片上的局部区域与取放操作位233相对应,从而使操作者可以与玻片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以保证取放玻片时具有稳定的接触、提供较为稳定的夹紧力,以防止玻片掉落。具体地,取放操作位233为自围边231向支撑部232延伸的槽状结构,以便于人手指末端能够收容其中。
具体地,玻片具有标本区及条码区,其中,标本区承载有生物试样,条码区具有对对应试样进行编号、识别的条码。支撑部232上形成有对应于标本区的镂空区234,光线可以经由镂空区234照射至标本区。位于镂空区234与取放操作位233之间的支撑部232对应于条码区,因此,操作者可夹持于条码区的外围以取放玻片,从而避免接触到标本区对生物试样造成污染。进一步地,支撑部232呈平板状,沿玻片的纵向,标本区的两侧均能够与支撑部232贴合,如此,支撑部232可以对玻片形成平稳支撑。
具体地,第一夹紧结构24a包括压紧块241及第一弹性件242,压紧块241与围边231滑动连接,以能够靠近或远离取放操作位233。第一弹性件242弹性作用于压紧块241,以为压紧块241提供夹紧玻片的夹紧力。通过使压紧块241远离取放操作位233,以使压紧块241与第二夹紧结构24b之间的间距增大以便于将玻片放置于两者之间或者从两者之间取出玻片。在外力撤销时,第一弹性件242能够对压紧块241施加弹性作用力而迫使压紧块241靠近取放操作位233,以便于压紧块241与第二夹紧结构24b共同夹紧玻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紧块241的相对两侧均设有滑块243,围边231上开设有沿朝向取放操作位233的方向延伸的滑槽239,两个滑块243均与滑槽239相配合,以能够沿滑槽239滑动,从而实现压紧块241的滑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紧块241上连接有第一限位件244,围边231上开设有沿朝向取放操作位233的方向延伸的限位槽235,第一限位件244穿设限位槽235,限位槽235与第一限位件244相配合以限定压紧块241的最大滑动行程。限位槽235为条形槽,在压紧块241相对围边231滑动时,第一限位件244在限位槽235内运动,限位槽235的两端能够与第一限位件244相抵,以构成压紧块241滑动的两极限位置。具体地,第一限位件244为螺纹连接于压紧块241上的销钉。在一些实施例中,围边231上连接有导向件236,压紧块241上开设有沿朝向取放操作位233的方向延伸的导向槽245,导向件236与导向槽245相配合以对压紧块241进行导向。另外,导向槽245为盲槽,导向件236为螺纹连接于围边231上的导向销钉,导向件236能够与导向槽245的底壁抵接,以构成压紧块241移动的行程限定,以能够缩短压紧块241的行程,使压紧块241在较小的行程范围内运动以达到对玻片的夹紧及放松。需要指出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滑槽239与滑块243的设置位置、第一限位件244与限位槽235的设置位置、导向件236与导向槽245的设置位置均可以互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紧块241上开设有第一收容腔246,围边231上贯穿地开设有第二收容腔237,第一夹紧结构24a包括与第二收容腔237螺纹连接的调节件247,第一弹性件242的一端收容于第一收容腔246,并与压紧块241相抵,第一弹性件242的另一端收容于第二收容腔237,并与调节件247相抵。第一弹性件242与压紧块241相抵,以为压紧块241提供夹紧玻片的弹性作用力。通过转动调节件247,使调节件247相对第二收容腔237的位置改变,从而改变调节件247对第一弹性件242压紧程度,以达到调节第一弹性件242的弹性作用力的目的。
具体地,第二夹紧结构24b为固设于围边231上且高出于支撑部232的凸块,如此,第二夹紧结构24b的结构较为简单,且能够与玻片沿纵向的端面相抵而作为玻片放置于支撑部232上时的基准位。
具体地,第一夹紧结构24a具有与玻片相抵持的第一抵持面248,第二夹紧结构24b具有与玻片相抵持的第二抵持面249,第一抵持面248与第二抵持面249均为斜面。第一抵持面248与第二抵持面249相配合,以对玻片施加沿玻片纵向的夹持力及将玻片压紧于支撑部232上的压紧力。可以理解,第一抵持面248与第二抵持面249均为朝向支撑部232倾斜的斜面,如此,在第一抵持面248与第二抵持面249共同夹紧玻片时,第一抵持面248与第二抵持面249对玻片施加沿玻片纵向的方向相反的夹紧力,同时,第一抵持面248与第二抵持面249还能够对玻片施加朝向支撑部232的压紧力,从而将玻片限定于支撑部232上固定位置。进一步地,第一抵持面248与第二抵持面249的倾斜角度为30°~80°,即第一抵持面248与第二抵持面249与支撑部232所在平面的夹角为30°~80°,在此角度范围内,两抵持面可以达到对夹紧力与压紧力的兼顾。
具体地,主体23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挡块238,两个挡块238分别对应玻片沿横向的两侧边,并在横向上对玻片构成限位,从而在两个挡块238之间限定出玻片的安装位置。进一步地,在横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挡块238,任意相邻两挡块238之间都限定出玻片的安装位置,从而使得主体23上可以依次放置多个玻片,且任意相邻两个玻片之间均通过挡块238隔离开来。进一步地,支撑部232上的镂空区234同时对应多个玻片上的标本区,而此时挡块238设置于支撑部232上,如此,整个镂空区234仅对应玻片的标本区,这样就能够更好的对标本进行对比、分析,以避免受到其它任何结构的影响。进一步地,对于由多个挡块238限定出的多个玻片的安装位置,任意一个安装位置都对应配置有夹紧组件24及取放操作位233,以便于对该安装位置处的玻片进行取放操作及夹紧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玻片架22包括第一磁吸件25,第一磁吸件25安装于主体23上。扫描平台120上安装有第二磁吸件(未示出),第一磁吸件25能够与第二磁吸件相磁吸,从而在传送机构31将玻片架22传送至扫描平台120上后,通过第一磁吸件25与第二磁吸件的磁吸作用,以将玻片架22快速限定于扫描平台120上特定位置,从而防止在显微镜组件110对玻片架22上的玻片进行扫描分析时出现玻片架22位置改变的情况。具体地,第一磁吸件25与第二磁吸件中的其中一个为磁铁,另一个为能够被磁铁所磁吸的导磁体,或者第一磁吸件25与第二磁吸件均为磁铁。
结合图2至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围边231上开设有限位孔231a,玻片篮26包括卡仓27及安装于卡仓27内的限位件28,限位件28能够与限位孔231a相卡合,以将玻片架22锁定于卡仓27内。通过限位孔231a与卡仓27的相互配合,可以在玻片架22安装于玻片篮26内后将玻片架22锁定,以防止在玻片篮26转运的过程中,出现玻片篮26倾斜而致使玻片架22从玻片篮26内散落出来的问题。
结合图2、图3及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围边231上开设有卡槽231b,传送机构31包括拖动组件34,拖动组件34具有卡钩342,卡钩342能够与卡槽231b相卡合,在拖动组件34的带动下将玻片架22拖动至扫描平台120,从而实现玻片架22从玻片篮26至扫描平台120的自动化运送。
结合图4与图5所示,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玻片篮26包括卡仓27及限位件28。卡仓27内部设有用于容置玻片架22的卡位271。限位件28安装于卡仓27内部,限位件28包括连接部281及与连接部281连接的限位部282。限位件28能够相对卡仓27运动而具有解锁状态及锁定状态。在解锁状态,限位部282与卡位271错位设置;在锁定状态,限位部282与卡位271对齐。
在限位件28呈解锁状态时,即可对卡仓27内放入玻片架22或从卡仓27内取出玻片架22,从而使玻片架22能够导入或导出卡位271;而在限位件28呈锁定状态时,即可使限位部282与玻片架22上的限位孔231a相卡合而将玻片架22锁定于卡位271上,从而在玻片篮26转运的过程中防止玻片架22从玻片篮26内滑出。
具体地,卡位271沿水平方向延伸而具有起始端及与起始端相对的终端,玻片架22从起始端导入卡位271,并在运动至终端时安装到位。限位件28位于终端一侧,以不影响玻片架22的导入或导出,同时还能够在玻片架22安装到位时对玻片架22进行锁定。限位件28能够沿竖直方向相对卡仓27运动,以在解锁状态与锁定状态之间转换。
进一步地,卡仓27内沿竖直方向依次设有多个卡位271,限位部282为多个,多个限位部282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且与多个卡位271一一对应。通过设置多个卡位271,以能够在卡仓27内沿竖直方向依次放置多个玻片架22,从而实现玻片架22的整齐摆放。而多个限位部282能够一一对应卡位271处放置的玻片架22,在限位件28运动的过程中,多个限位部282能够同时动作以对多个玻片架22进行同步解锁或同步锁定,从而提高操作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卡仓27内相对的两内壁面上均对应的安装有支撑条272,两个支撑条272构成对玻片架22的支撑。支撑条272上方具有超出玻片架22体积的收容空间,而该收容空间内能够用于容置玻片架22的部分即为卡位271。因此,限位部282在与卡位271对齐时能够与玻片架22上的限位孔231a相卡合而呈现锁定状态,而在限位部282与卡位271错位时呈现解锁状态。
具体地,连接部281呈杆状结构,限位部282沿连接部281的周向延伸呈环形。多个限位部282沿连接部281的轴向间隔设置,从而使限位件28呈粗细交替设置的杆结构。进一步地,玻片架22上的限位孔231a沿其径向延伸并贯穿玻片架22而具有缺口。可以理解,限位孔231a沿玻片架22的厚度方向贯穿玻片架22,并沿限位孔231a的径向向玻片架22的边缘延伸而使限位孔231a具有缺口。连接部281的直径小于缺口的口径,限位部282的直径大于缺口的口径。如此,在限位件28呈解锁状态时,限位部282与卡位271错位设置,连接部281能够经由缺口进入限位孔231a或从限位孔231a导出,从而使玻片架22能够导入或导出卡位271;而在玻片架22导入卡位271后,通过使限位件28沿竖直方向运动,使限位部282进入限位孔231a内,并由于限位部282无法经由缺口导出,从而实现限位件28对玻片架22的锁定。
具体地,卡仓27具有顶面273及与顶面273相对的底面274,连接部281呈杆状结构,且其一端贯穿并凸出于底面274。在将底面274放置于置物平台上时,置物平台与连接部281相抵,以使限位件28呈解锁状态。如此,在将玻片篮26放置于置物平台上时,由于置物平台对连接部281先接触而对连接部281施加抵持力,以使得限位件28相对卡仓27运动,直至限位件28与卡仓27底面274共同与置物平台接触,此时玻片篮26平稳放置于置物平台上。在此过程中,置物平台对限位件28提供作用力,从而使限位件28从锁定状态转换为解锁状态,以便于操作者对玻片篮26进行取出或放入玻片架22。可以理解,置物平台可以是专门设置的用于放置玻片篮26的平台,或者可以理解为地面。
具体地,玻片篮26包括弹性件29,弹性件29与限位件28相抵,以为限位件28提供由解锁状态转换至锁定状态的作用力。在将玻片篮26从置物平台上提起时,由于置物平台对限位件28的作用力消失,在弹性件29的弹性作用下,可以迫使限位件28相对卡仓27运动,并最终呈现锁定状态,以将玻片架22锁定于玻片篮26。如此,无需操作者执行任何特定操作,即可使限位件28根据使用环境的需要自动转换为所需的状态,从而使玻片篮26结构具有对玻片架22进行自动锁定和解锁的功能,且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具体地,弹性件29为设置于顶面273上的弹簧,弹簧的一端与顶面273相抵,另一端与限位件28相抵,以为限位件28施加朝向底面274的弹性推力。在其它实施例中,弹性件29为设置于底面274上的拉簧,拉簧的一端与底面274连接,另一端与限位件28连接,以为限位件28施加朝向底面274的弹性拉力。因此,只需要使弹性件29对限位件28施加朝向底面274的弹性作用力,即可在提起玻片篮26时,使限位件28自动复位呈锁定状态。需要指出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弹性件29还可以省略,此时,由限位件28自身的重力使得限位件28能够相对卡仓27运动,以为限位件28由解锁状态转变为锁定状态提供状态转变的作用力。
结合图6与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传送机构31用于实现对玻片的传送。具体地,由于玻片篮26内承载有多个玻片架22,此时,传送机构31可将玻片篮26内的玻片架22逐一传送至扫描平台120。具体地,传送机构31包括第一驱动组件32、第二驱动组件33及拖动组件34。其中,第一驱动组件32用于支撑玻片篮26,并驱动玻片篮26升降,以使玻片篮26运动至目标高度。第二驱动组件33与扫描平台120连接,以驱动扫描平台120移动,从而使扫描平台120相对显微镜组件110运动。第一驱动组件32在第一驱动组件32与第二驱动组件33的相互配合下,可以使扫描平台120与玻片篮26上的卡位271呈对齐状态。拖动组件34能够与玻片篮26内的玻片架22相卡合,并在玻片篮26内卡位271与扫描平台120对齐时,将玻片架22拖动至扫描平台120上,或者将玻片架22从扫描平台120拖动至玻片篮26。如此,通过传送机构31中各组件的相互配合,可以将玻片架22从玻片篮26内平稳拖动至扫描平台120上,并运动至显微镜组件110的下方视野内,在检测结束后又能被平稳拖回至玻片篮26内,整个过程中,玻片架22都能够受到平稳支撑,而不会出现掉落、损坏试样的问题,进而实现玻片架22的平稳传送。
具体地,第一驱动组件32包括置物平台321及第一驱动结构322,置物平台321用于承载玻片篮26,第一驱动结构322与置物平台321连接,以驱动置物平台321升降。通过使扫描平台120与玻片篮26内不同高度的卡位271对齐,可以实现对不同卡位271上安装的玻片架22的传送。另外,第一驱动组件32为玻片篮26提供了置物平台321,在将玻片篮26放置于置物平台321上后,置物平台321作用于限位件28从而使限位件28呈解锁状态,以有利于拖动组件34从玻片篮26内取出玻片架22,并将玻片架22运送至扫描平台120上,或者将扫描平台120上的玻片架22拖回至玻片篮26内。进一步地,第一驱动结构322为由支座322a、电机322b、丝杆322c与滑块322d相互配合所构成的直线平移结构。具体地,置物平台321与滑块322d连接。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结构322还可以为电缸、气/液压缸、带传动、链传动等能够实现直线平移的驱动结构。
具体地,第二驱动组件33包括第二驱动结构331及滑动平台332,扫描平台120与滑动平台332滑动连接,且在第二驱动结构331的驱动下沿第一方向相对机架滑动,其中,第一方向为靠近或远离玻片篮26的方向。如此,在第二驱动结构331的驱动作用下,扫描平台120相对滑动平台332滑动而靠近玻片篮26,以与卡位271相对齐。
进一步地,第二驱动组件33包括机架333,滑动平台332与机架333滑动连接,且在第二驱动结构331的驱动下沿第二方向相对机架333滑动,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之间存在夹角。可以理解,在第二驱动结构331的驱动下,滑动平台332带动扫描平台120沿第二方向相对机架333运动,如此扫描平台120不仅可以在第一方向上相对显微镜组件110运动,还能够沿第二方向相对显微镜组件110运动,从而可以使玻片上的试样正对显微镜组件110,有助于显微镜组件110更好地对扫描平台120上的玻片进行分析检测。具体地,在本申请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为在水平面上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例如,第一方向为坐标系中X轴方向,则第二方向为坐标系中Y轴方向。第二驱动结构331可以为电缸、气/液压缸、带传动、链传动等能够实现直线平移的驱动结构,或者为多个直线平移驱动结构的组合,以达到使扫描平台120实现多个方向平移的目的。
具体地,拖动组件34包括第三驱动结构341及卡钩342,第三驱动结构341与卡钩342连接,并驱动卡钩342沿第一方向运动,如此就使得在卡钩342与玻片架22上的卡槽231b相卡合时,由于第三驱动结构341驱动卡钩342沿第一方向运动而使得卡钩342带动玻片架22沿第一方向运动,从而实现对玻片架22的拖动。
进一步地,卡钩342包括连接体342a及勾体342b,连接体342a呈杆状结构,勾体342b的形状与卡槽231b的形状相适配,且能够在第一方向与卡槽231b的内壁面相抵。可以理解,在卡钩342收容于卡槽231b内后,在第一方向上卡钩342与卡槽231b内壁面相抵,从而实现卡钩342对玻片架22的拖动。具体地,勾体342b包括连接段及卡持段,连接段的一端与连接体342a连接,卡持段横置于连接段的另一端,且与连接段共同配合使勾体342b呈“T”字形结构。在其它实施例中,勾体342b还可以呈“L”字形结构。另外,连接段的端面面积小于连接体342a的端面面积,从而使卡钩342呈“工”字型结构,如此设置,可以在拖动组件34将玻片架22从扫描平台120上推回至玻片篮26内时,使得连接体342a的端面能够抵于玻片架22的外壁面上,也对玻片架22施加推力作用,保证玻片架22的平稳移动。
具体地,第三驱动结构341与第一驱动组件32共同配合,以使卡钩342与卡槽231b相卡合。可以理解,在第一驱动组件32驱动玻片架22上升至目标高度时,第三驱动结构341驱动卡钩342沿第一方向运动,从而置于卡槽231b的正上方或正下方,再通过使第一驱动组件32驱动玻片架22运动,从而恰好使卡钩342收容于卡槽231b内而与卡槽231b实现卡合。
具体地,拖动组件34安装于扫描平台120上,拖动组件34能够随扫描平台120同步运动,如此设置,可以使得在第二驱动结构331驱动扫描平台120沿第一方向运动时,使扫描平台120带动拖动组件34同步运动,在扫描平台120与玻片篮26内的卡位271对齐时,使第三驱动结构341动作以实现卡钩342对玻片架22的拖动,如此一来,可以较大程度的缩短第三驱动结构341的驱动行程,有助于提高卡钩342的运动平稳性。其中,第三驱动结构341为由支座341a、电机341b、丝杆341c与滑块341d相互配合所构成的直线平移结构。具体地,卡钩342与滑块341d连接。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三驱动结构341还可以为电缸、气/液压缸、带传动、链传动等能够实现直线平移的驱动结构。
如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滴油机构41包括油瓶42、油泵(未示出)及滴油针(未示出)。油瓶42用于储存镜油。油泵连接于滴油针与油瓶42之间,以将油瓶42内的镜油泵至滴油针。滴油针指向显微镜组件110的视野内,用于将镜油滴加至位于显微镜组件110视野内扫描平台120上的玻片上。
具体地,滴油机构41包括与油瓶42连接的检测组件43。检测组件43设置于油瓶42之外,检测组件43能够实时检测油瓶42的重量,并获得油瓶42内剩余镜油的参数。通过设置检测组件43,以对油瓶42内剩余镜油的含量进行定量检测,操作者根据该参数,即可直接判断油瓶42内是否需要添加镜油,从而准确把握加油时机。另外,与对油瓶42内镜油的液位进行检测以判断剩余油量、观察传输油管内是否有气泡以判断镜油是否用完、计算每次滴油的耗油量以预估剩余油量、采用超声波的方式检测剩余油量等方案相比,采用检测组件43对油瓶42的重量进行检测的方案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无需与油瓶42内镜油接触,从而确保了镜油的洁净程度,避免对镜油造成污染;检测效率较高;检测准确程度较高;结构简单、成本价格低廉。
具体地,检测组件43包括感应器43a,感应器43a包括基板431及安装于基板431上的感应主体432,油瓶42安装于感应主体432上。基板431作为感应主体432的支撑结构,以为感应主体432与油瓶42提供稳定的水平支撑。进一步地,感应器43a为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可对置于其上的油瓶42进行称重,以实时获取油瓶42的重量。
进一步地,检测组件43还包括计算模块(未示出),计算模块与感应器43a连接,以计算油瓶42内剩余镜油的参数K,且K=(m3-m1)/(m2-m1),其中,在油瓶42内未装有镜油时,检测组件43检测到的油瓶42的重量为m1;在油瓶42内装满镜油时,检测组件43检测得到的油瓶42的重量为m2;检测组件43实时检测得到的油瓶42的重量为m3。可以理解,(m3-m1)的值为油瓶42内剩余镜油的重量,(m2-m1)的值为油瓶42内装满镜油时镜油的总重量,K即为剩余镜油与装满镜油时镜油的总重量的比值。例如,在检测组件43检测得到m1为10g、m2为20g、m3为12g时,就意味着总重量10g的镜油已经剩余2g了,此时,剩余镜油的参数K为20%。
具体地,感应器43a包括安装座433,安装座433与感应主体432连接,感应器主体432位于安装座433和基板431之间。安装座433上形成有安装槽(图未标),至少部分油瓶42容置于安装槽。将油瓶42置于安装槽内,可以构成对油瓶42的固定安装位,同时也能够确保油瓶42相对感应主体432的位置稳定,而且在需要对油瓶42加油时还能够从安装槽内取出油瓶42,从而使油瓶42与感应主体432的连接简单可靠。
具体地,油瓶42的容量为250ml,大容量的油瓶42能够储存较多的镜油,可供较多数量的玻片检测使用。
具体地,样本扫描仪10包括控制中心(图未示),检测组件43与控制中心连接,并将油瓶42内剩余镜油的参数发送至控制中心,在参数小于既定值时,控制中心发出预警提示,如此,操作者可根据控制中心发出的预警提示,以对油瓶42进行加油,这样就避免了操作者需要不定时对油瓶42内剩余镜油进行查看的问题,也可以防止操作者忘记更换镜油。进一步地,既定值设定为20%,可以理解,在油瓶42内剩余镜油的参数K小于20%时,控制中心会发出预警提示,提醒操作者执行加油操作。另外,样本扫描仪10包括显示器(图未示),显示器与控制中心连接,显示器对油瓶42内剩余镜油的参数及控制中心发出的预警提示进行显示。例如,显示器对剩余镜油的参数进行显示,通过显示器可以直观地看到参数K值,以对油瓶42内的剩余油量有充分掌握,而在该参数K值抵于设定好的既定值时,参数K值以异常的颜色或异常的图标通过不断闪烁的方式发出预警提示,从而提醒操作者执行加油操作。
上述样本扫描仪10中,通过使传送机构31与卡仓机构21的相互配合,可以实现承载有玻片的玻片架22在玻片篮26与扫描平台120之间的自动化平稳传递,无需人工手动对扫描平台120进行加载玻片,不仅提高了样本处理效率,而且也能够有效保证传送的安全性,防止出现玻片受损或试样被污染的情况。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玻片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片篮包括:
卡仓,所述卡仓内部设有用于容置玻片架的卡位;及
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安装于所述卡仓内部,所述限位件包括连接部及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限位部;
其中,所述限位件能够相对所述卡仓运动而具有解锁状态及锁定状态;在所述解锁状态,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卡位错位设置;在所述锁定状态,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卡位对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片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沿水平方向延伸而具有起始端及与起始端相对的终端,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终端一侧,所述限位件能够沿竖直方向相对所述卡仓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片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仓内沿竖直方向依次设有多个所述卡位,所述限位部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部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且与多个所述卡位一一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玻片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呈杆状结构,所述限位部沿所述连接部的周向延伸呈环形;多个所述限位部沿所述连接部的轴向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片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仓具有顶面及与所述顶面相对的底面,所述连接部呈杆状结构,且其一端贯穿并凸出于所述底面;在将所述底面放置于置物平台上时,所述置物平台与所述连接部相抵,以使所述限位件呈所述解锁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玻片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片篮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与所述限位件相抵,以为所述限位件提供由所述解锁状态转换至所述锁定状态的作用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玻片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设置于所述顶面上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顶面相抵,另一端与所述限位件相抵,以对所述限位件施加朝向所述底面的弹性推力;或,所述弹性件为设置于所述底面上的拉簧,所述拉簧的一端与所述底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限位件连接,以对所述限位件施加朝向所述底面的弹性拉力。
8.一种样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玻片篮;
玻片架,所述玻片架上开设有限位孔;及
显微镜机构,所述显微镜机构用于对所述玻片架上的样本进行检测;
其中,在所述限位件呈解锁状态时,所述玻片架能够导入或导出所述卡位;在所述限位件呈锁定状态时,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限位孔相卡合,以将所述玻片架锁定于所述卡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样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沿其径向延伸并贯穿所述玻片架而具有缺口;所述连接部呈杆状结构,所述限位部沿所述连接部的周向延伸呈环形;所述连接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缺口的口径,所述限位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缺口的口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样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样本分析仪还包括传送机构;所述显微镜机构包括扫描平台及悬置于所述扫描平台上方的显微镜组件;所述玻片篮安装于所述传送机构上,所述传送机构能够将所述玻片篮内安装的所述玻片架传送至所述扫描平台。
CN202011380634.6A 2020-11-30 2020-11-30 玻片篮及样本分析仪 Pending CN1145777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80634.6A CN114577797A (zh) 2020-11-30 2020-11-30 玻片篮及样本分析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80634.6A CN114577797A (zh) 2020-11-30 2020-11-30 玻片篮及样本分析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77797A true CN114577797A (zh) 2022-06-03

Family

ID=81767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80634.6A Pending CN114577797A (zh) 2020-11-30 2020-11-30 玻片篮及样本分析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7779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00266B2 (en) Laboratory storage and retrieval system and a method to handle laboratory sample tubes
US9029101B2 (en) Microplate reader with lid lifter for microplates
US7541001B2 (en) Automatic pipetting and analyzing device
CN114200146A (zh) 获取和制备用于鉴定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的微生物样品的自动化方法和系统
EP3597728B1 (en) Cell transfer device and cell transfer method
CA2143451A1 (en) Fluid dispen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2010032515A (ja) サンプル管ラックの取扱方法およびその実験室システム
EP136144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porting a plurality of test tubes in a measuring system
CN214472804U (zh) 染色体扫描装置
US9752979B2 (en) Specimen transporter, specimen testing system and specimen transporting method
CN115674278A (zh) 手套箱系统
JP7000282B2 (ja) ラック位置決めシステム
CN114577797A (zh) 玻片篮及样本分析仪
JP6362737B2 (ja) 自動分析装置における液体コンテナの輸送
CN114577795A (zh) 染色体扫描装置
CN210037839U (zh) 样本架操纵设备和自动检测系统
CN218170473U (zh) 手套箱系统
US20210341505A1 (en) Laboratory container storage system
CN114578078A (zh) 样本分析仪及样本传送方法
US20210156877A1 (en) Rack for automated anaylzer
CN218470589U (zh) Xrd分析设备及系统
CN216309769U (zh) 样本拍摄系统
CN117590012A (zh) 样本加载/卸载装置、自动分析仪及其操作方法
CN218930612U (zh) 标本储存库
US20240100525A1 (en) Drawer for Bulk Liquid Supp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