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47292U - 一种高效的张拉、松张一体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的张拉、松张一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47292U
CN214447292U CN202022191546.3U CN202022191546U CN214447292U CN 214447292 U CN214447292 U CN 214447292U CN 202022191546 U CN202022191546 U CN 202022191546U CN 214447292 U CN214447292 U CN 2144472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nsioning
driving
power
tension
powe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9154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兆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219154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472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472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472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的张拉、松张一体装置,包括执行机构和动力机构,所述执行机构至少具有两个间隔设置的支承端,相邻两所述支承端之间设置有所述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与相邻的两所述支承端之间均连接有受力的被张拉件,每个所述被张拉件对应连接一个所述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用于对所述被张拉件施加或释放张拉力,两个靠近设置的所述动力机构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连接结构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的张拉、松张一体装置,采用所述连接结构连接在两个所述动力机构之间,用于承受两侧的拉力或者压力,保护了其他零部件,提高了装置使用寿命和预制构件生产过程中的张拉、松张的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的张拉、松张一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构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的张拉、松张一体装置。
背景技术
预制构件生产过程中,张拉和松张都非常重要。张拉是对构件提前加拉力,使得被施加预应力的构件承受应力,进而使得其产生一定的形变,来应对结构本身所受到的荷载。例如,为了增加预制构件预制混凝土方桩的抗弯、抗剪、抗拉能力,需要采用张拉装置对预制混凝土方桩的受力钢筋笼进行预应力张拉。松张是在混凝土强度达到标准后,对受力钢筋笼放松张拉,使混凝土获得预应压力。
目前,预制构件的张拉与松张装置分别设置,即张拉装置和松张装置为两套装置,单独工作,零部件较多,工作效率低。此外,现有的张拉和松张装置通常设置在模具外,占用了生产车间的占地面积;此外,在同一模腔中一次张拉生产多根预制构件时,中间必然设置有共桩装置,但是在预应力张拉时张拉设备所产生的张拉力会因张拉距离过大在传力组件内会存在损耗,即对于待受力件来说,越远离张拉设备的部分,实际所承受的张拉力越小,使得预制构件的预应力张拉达不到预定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张拉、松张一体装置,减小或避免共桩张拉的预应力传递损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的张拉、松张一体装置,包括执行机构和动力机构,所述执行机构至少具有两个间隔设置的支承端,相邻两所述支承端之间设置有所述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与相邻的两所述支承端之间均连接有受力的被张拉件,每个所述被张拉件对应连接一个所述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用于对所述被张拉件施加或释放张拉力,两个靠近设置的所述动力机构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连接结构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通过回转支承与所述动力机构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动力部件、单向套筒和螺杆;所述单向套筒轴向位置固定且与动力部件驱动连接;所述螺杆的一端与所述单向套筒的一端螺纹连接,另一端通过张拉组件与相邻的一所述被张拉件连接;所述单向套筒的另一端与所述回转支承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回转支承的内圈与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被张拉件的轴向中心线、所述单向套筒的轴向中心线及所述连接块的轴向中心线重合。
可选地,所述单向套筒的外壁通过传动机构与动力部件传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动力部件为电动机;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连接的主动轮和被动轮,所述被动轮固定连接在所述单向套筒的外壁,所述主动轮与所述电动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其中,所述主动轮为第一主动齿轮,所述被动轮为第一被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一被动齿轮啮合;或者,所述主动轮为主动带轮,所述被动轮为被动带轮,所述主动带轮和主动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或者,所述主动轮为主动链轮,所述被动轮为被动链轮,所述主动链轮和被动链轮通过链条传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电动机为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固定连接在电机支架上,所述电机支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均布的脚轮;或者,所述动力部件为液压缸;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啮合的第二被动齿轮和第二主动齿条,所述第二被动齿轮固定连接在所述单向套筒的外壁,所述第二被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主动齿条啮合,所述第二主动齿条的端部与所述液压缸的推杆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液压缸固定连接在液压缸支架上,所述液压缸支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均布的脚轮。
可选地,所述支承端包括固定板,张拉或松张过程中,所述固定板位置固定,所述被张拉件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连接,另一端通过张拉组件与所述动力机构连接;所述张拉组件包括张拉板,所述被张拉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固定板和张拉板上,所述张拉板在所述动力机构的驱动下可相对所述固定板移动,所述动力机构对相应的所述张拉板施加或释放反向的张拉力。
可选地,所述张拉组件还包括张拉连接器和张拉丝杆,所述张拉丝杆的一端与所述张拉板连接,所述张拉丝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张拉连接器与单向套筒连接。
可选地,所述执行机构内置于模具,所述模具具有与所述被张拉件张拉方向一致的模腔,所述张拉板能在所述动力机构的驱动下沿着所述模具的模腔移动;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模具的端部;或者固定板设置在所述模具的模腔内,并与所述模具外的挡墙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板通过张拉连接器与所述挡墙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机架,所述单向套筒可转动地轴向定位在所述机架上。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效的张拉、松张一体装置,包括执行机构和动力机构,所述执行机构至少具有两个间隔设置的支承端,相邻两所述支承端之间设置有所述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与相邻的两所述支承端之间均连接有受力的被张拉件,每个所述被张拉件对应连接一个所述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用于对所述被张拉件施加或释放反向的张拉力,两个靠近设置的所述动力机构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连接结构转动连接。同时,通过在中间设置张拉装置,减少了张拉设备和待张拉件的最远距离,减少因张拉距离过大导致预制构件部分位置张拉不到位的情况,使预制构件的质量得到保证。在中间设置张拉装置,既可用于张拉,也可用于共桩,减少了原来张拉装置占据生产车间的面积,并且减小或避免共桩张拉的预应力传递损耗。两个所述动力机构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连接结构转动连接。采用所述连接结构连接在两个所述动力机构之间,用于承受两侧的拉力或者压力,保护了其他零部件,提高了装置使用寿命,且使得一个装置既能实现张拉,又能实现共桩,即张拉和松张工序所用零件不变,不需要更换,提高了预制构件生产过程中的张拉、松张的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高效的张拉、松张一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高效的张拉、松张一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设置挡墙的一实施例提供的高效的张拉、松张一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设置挡墙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高效的张拉、松张一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板设置在模具内的一实施例的高效的张拉、松张一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板设置在模具内的另一实施例的高效的张拉、松张一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动力机构设置在模具内的一实施例的高效的张拉、松张一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动力机构设置在模具内的又一实施例的高效的张拉、松张一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张拉连接器的高效的张拉、松张一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张拉连接器的另一实施例的高效的张拉、松张一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张拉连接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张拉连接器的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张拉连接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张拉连接器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张拉、松张一体装置,减小或避免共桩张拉的预应力传递损耗。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张拉、松张一体装置,包括执行机构和动力机构,所述执行机构至少具有两个间隔设置的支承端,相邻两所述支承端之间设置有所述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与相邻的两所述支承端之间均连接有受力的被张拉件2,每个被张拉件2对应连接一个所述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用于对被张拉件2施加或释放张拉力,两个靠近设置的所述动力机构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连接结构转动连接。具体的被张拉件2为预制构件内设置的钢筋笼。
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的张拉、松张一体装置,通过在中间设置张拉装置,减少了张拉设备和待张拉件的最远距离,减少因张拉距离过大导致预制构件部分位置张拉不到位的情况,使预制构件的质量得到保证。在中间设置张拉装置,既可用于张拉,也可用于共桩,减少了原来张拉装置占据生产车间的面积,并且减小或避免共桩张拉的预应力传递损耗。两个所述动力机构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连接结构转动连接。采用所述连接结构连接在两个所述动力机构之间,用于承受两侧的拉力或者压力,保护了其他零部件,提高了装置使用寿命,且使得一个装置既能实现张拉,又能实现共桩,即张拉和松张工序所用零件不变,不需要更换,提高了预制构件生产过程中的张拉、松张的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具体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杆9,连接杆9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8,连接块8通过回转支承7与所述动力机构转动连接。连接杆9可以为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多个连接杆9均布设置,且多个连接杆9绕连接块8的连接面的中心设置,以便提高所述连接结构承受压力或者拉力的能力。通过以上结构设置,使得所述连接结构两侧连接的所述动力机构的转速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互不干涉。
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动力部件、单向套筒6和螺杆4。单向套筒6轴向位置固定且与动力部件驱动连接。螺杆4的一端与单向套筒6的一端螺纹连接,另一端通过张拉组件与相邻的一被张拉件2连接。单向套筒6的另一端与回转支承7的外圈固定连接,回转支承7的内圈与连接块8固定连接。回转支承7是新型机械零部件,它有内外圈、滚动体等构成,回转支承7是一种能够承受综合载荷的大型轴承,可以同时承受较大的轴向、径向负荷和倾覆力矩。上述的固定连接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通过连接件连接,此处不做限定。
以上结构设置,当在单向套筒6的外壁施加转动力时,单向套筒6转动,单向套筒6螺纹连接的螺杆4发生轴向水平位移,对张拉组件施加拉力或压力,完成张拉或松张的过程。单向套筒6的外壁上施加的转动力消失时,螺杆4停止移动,被张拉件2(预制构件内的钢筋)保持此时的张拉或松张状态,无需另外的结构或外力来维持现有状态。
为了使得装置的加载效果更好,避免弯矩对结构的破坏,被张拉件2的轴向中心线、单向套筒6的轴向中心线及连接块8的轴向中心线重合。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单向套筒6的外壁通过传动机构与动力部件传动连接。所述动力部件提供动力,所述传动机构将所述动力部件的动力传递给单向套筒6,使单向套筒6转动。其中,所述动力部件为电动机11或液压缸。如此设置,相对于现有方式通过工人手工操作施加张拉力,节约了人力,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且由于加载时负荷较大,工人手工操作存在较大的风险,使用电动机11或所述液压缸提供动力保证了工人的安全,降低了工作风险。
其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动轮10和被动轮5,主动轮10与所述动力部件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主动轮10和被动轮5传动连接,被动轮5固定套设在单向套筒6的外壁上。此处的固定套设,限制被动轮5相对于单向套筒6发生相对转动,优选地,也需要限制被动轮5相对于单向套筒6的轴向位移。两根螺杆4分别螺纹连接一个与其配合的单向套筒6,两个单向套筒6由两个动力部件或者一个动力部件驱动,两个单向套筒6分别与一个回转支承7的外圈相连接,回转支承7的外圈可随着单向套筒6转动,两个回转支承7的内圈通过连接杆9固定连接,回转支承7的内圈以及连接杆9不转动,连接杆9为本装置中承受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执行机构张拉或松张的力,由于两个所述执行机构对称设置,如果两个所述执行机构同时张拉或松张,会使得同时施加在所述连接结构上的力相互抵消一部分,且在张拉过程完成后,保持张拉状态时,无需另外的外力来支撑。
可以理解的,一个所述动力部件驱动两个所述执行机构时,所述动力部件为双输出电动机或双杆液压缸,即两端均设置有动力输出杆。
在一具体方案中,所述动力部件为电动机11,具体的,电动机11为减速电机。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啮合的第一被动齿轮和第一主动齿轮,所述第一被动齿轮固定连接在单向套筒6的外壁,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所述减速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
在另一具体方案中,所述动力部件为电动机11,具体的,电动机11为减速电机。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通过带传动连接的被动带轮和主动带轮,所述被动带轮固定连接在单向套筒6的外壁,所述主动带轮与所述减速电机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带传动是利用张紧在带轮上的柔性带进行运动或动力传递的一种机械传动。根据传动原理的不同,有靠带与带轮间的摩擦力传动的摩擦型带传动,也有靠带与带轮上的齿相互啮合传动的同步带传动。
在又一具体方案中,所述动力部件为电动机11,具体的,电动机11为减速电机。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通过链传动连接的被动链轮和主动链轮,所述被动链轮固定连接在单向套筒6的外壁,所述主动链轮与所述减速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链传动是通过链条将具有特殊齿形的所述主动链轮的运动和动力传递到具有特殊齿形的所述从动链轮的一种传动方式。
单向套筒6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承受载荷会发生轻微位移,为了防止单向套筒6的位移对电动机11的零部件造成破坏,电动机11固定连接在电机支架(图中未示)上,所述电机支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均布的脚轮。所述脚轮不少于3个。优选地,所述脚轮设置有4个,4个所述脚轮设置在所述电机支架的下表面边缘位置。
除此之外,所述动力部件也可以为液压缸。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啮合的第二被动齿轮和第二主动齿条,所述第二被动齿轮固定连接在单向套筒6的外壁,所述第二被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主动齿条啮合,所述第二主动齿条的端部与所述液压缸的推杆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为了防止单向套筒6的位移对所述液压缸的零部件造成破坏,所述液压缸固定连接在液压缸支架上,所述液压缸支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均布的脚轮。所述脚轮不少于3个。
所述液压缸和电动机11的型号,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使用时需要加载的负载进行选择,此处不做限定。
上述装置在同时张拉或松张相同规格的预制构件时,两个单向套筒6的螺距相同、两个电动机11的转速相同且所述传动机构的传动比相同时,效果最好。
两个所述动力机构的单向套筒6的螺纹旋向相同或相反。如图1所示,当每个电动机11带动一个单向套筒6转动时,两个所述动力机构的单向套筒6的螺纹旋向相同或相反。优选地,两个所述动力机构的单向套筒6的螺纹旋向相反,使得所述连接结构两端受到的力相反,以便受力相互抵消。如图2所示,当一个电动机11带动两个单向套筒6转动时,两个所述动力机构的单向套筒6的螺纹旋向相反。
现有技术的张拉工序在张拉时,抵抗被张件缩回的力完全需要外力提供,本实用新型的张拉、松张一体装置中的所述连接结构,在张拉工作时,即承担左边的被张拉件2向左缩回的力,又承担右边的被张拉件2向右缩回的力,这两个方向的力能够相互抵消一部分,在张拉过程完成后,保持张拉状态时,无需另外的外力来支撑。
所述支承端包括固定板1,张拉或松张过程中,固定板1位置固定,被张拉件2的一端与固定板1连接,另一端通过张拉组件与所述动力机构连接。所述张拉组件包括张拉板3,被张拉件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固定板1和张拉板3上,张拉板3在所述动力机构的驱动下可相对固定板1移动,所述动力机构对相应的张拉板3施加或释放反向的张拉力。具体地,被张拉件2的端部通过固定件13固定在固定板1和张拉板3上,固定件13为螺栓、螺母或者固定板,此连接为现有的张拉装置中常用的连接方式,此处不再赘述。张拉板3设置在模具12的模腔内,张拉板3为活动板,张拉板3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在模具12的模腔内沿被张拉件2的轴向滑动。
其中,两个所述执行机构对称设置,且两个所述执行机构的张拉板3靠近放置。两个所述执行机构对称设置,每个张拉板3均与一对应的动力机构连接,两个所述动力机构之间设置有所述连接结构,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连接结构转动连接。所述连接结构用于连接两个所述动力机构。此处的固定板1并不仅限于固定的板类,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固定结构,此处不做限定。
进一步的,执行机构内置于模具12,模具12具有与被张拉件2张拉方向一样的模腔,张拉板3能在动力机构的驱动下沿着模具12的模腔移动,固定板1固定连接在模具12的一端,如图1至图4所示。如图5至图10所示,固定板1也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模具12的模腔内,并与模具12外的挡墙14连接,以实现对被张拉件2和模具12的一端定位。当然,固定板1也可通过张拉连接器15与挡墙14连接。固定板1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在模具12外的挡墙14上时,挡墙14在张拉时相当于一个固定支撑点(即支承端),不需要模具12提供固定板1的支撑力,避免了模具的变形,降低了对模具本身材料的要求。
所述张拉组件还包括张拉连接器15和张拉丝杆16,张拉丝杆16的一端与张拉板3连接,张拉丝杆16的另一端通过张拉连接器15与单向套筒6连接。张拉连接器15包括两个对应设置的T型口,两个T型口的开口朝向不同,靠近模具12的T型口的开口是朝上的,远离模具12的T型口的开口是朝下的,此设置方便脱模,并且有利于调整和更换张拉丝杆。张拉连接器15的结构如图11至图14所示。具体的,单向套筒6用于与张拉连接器15连接的一端为圆形凸头,以便于与上述的T型口卡接,此处不再赘述。在其他实施例中,用于连接固定板1与挡墙14的连接杆上也可采用上述的张拉连接器15连接,此时,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接分杆和第二连接分杆。可以理解的,第一连接分杆和第二连接分杆与张拉连接器15连接的一端也均为圆形凸头端,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上述的动力机构还包括机架17,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是动力机构全部安装在机架17内,其中,电动机11设置在机架17的底板上,单向套筒6可转动地轴向定位在机架17上,机架17可固定单向套筒6的轴向位置,即保证了动力机构在工作时,单向套筒6不会发生轴向位置的偏移,保证单向套筒6的轴心线不发生偏移,能够满足正常使用。当然,机架17内也可只安装单向套筒6,其他的部件设置在机架17外。单向套筒6的圆柱形外壁与机架17的定位沿的内表面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定位沿用于限制单向套筒6的轴向位移,所述定位沿设置在机架17的支撑板上。如上结构设置,当在单向套筒6的外壁施加转动力时,单向套筒6转动,单向套筒6两端连接的螺杆4相互靠近或远离,完成张拉或松张的过程。此时,被张拉件2的轴向中心线与单向套筒6的中心线重合,单向套筒6的外壁上施加的转动力消失时,螺杆4停止靠近或远离,预制构件内的被张拉件2保持此时的张拉或松张状态,无需另外的结构或外力来维持现有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张拉、松张一体装置,电动机11正转,带动主动轮10旋转,进而带动被动轮5旋转,从而单向套筒6开始旋转,单向套筒6带动螺杆4水平移动,螺杆4拉动张拉板3移动,完成张拉过程。同理,电动机11反转,螺杆4推动张拉板3移动,完成松张过程。
在本方案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方案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方案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高效的张拉、松张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执行机构和动力机构,所述执行机构至少具有两个间隔设置的支承端,相邻两所述支承端之间设置有所述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与相邻的两所述支承端之间均连接有受力的被张拉件(2),每个所述被张拉件(2)对应连接一个所述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用于对所述被张拉件(2)施加或释放张拉力,两个靠近设置的所述动力机构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连接结构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的张拉、松张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8),所述连接块(8)通过回转支承(7)与所述动力机构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的张拉、松张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动力部件、单向套筒(6)和螺杆(4);
所述单向套筒(6)轴向位置固定且与动力部件驱动连接;
所述螺杆(4)的一端与所述单向套筒(6)的一端螺纹连接,另一端通过张拉组件与相邻的一所述被张拉件(2)连接;
所述单向套筒(6)的另一端与所述回转支承(7)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回转支承(7)的内圈与所述连接块(8)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的张拉、松张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张拉件(2)的轴向中心线、所述单向套筒(6)的轴向中心线及所述连接块(8)的轴向中心线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的张拉、松张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套筒(6)的外壁通过传动机构与动力部件传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的张拉、松张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部件为电动机(11);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连接的主动轮(10)和被动轮(5),所述被动轮(5)固定连接在所述单向套筒(6)的外壁,所述主动轮(10)与所述电动机(11)的动力输出端连接;
其中,所述主动轮(10)为第一主动齿轮,所述被动轮(5)为第一被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一被动齿轮啮合;
或者,所述主动轮(10)为主动带轮,所述被动轮(5)为被动带轮,所述主动带轮和主动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或者,所述主动轮(10)为主动链轮,所述被动轮(5)为被动链轮,所述主动链轮和被动链轮通过链条传动连接;
所述电动机(11)为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固定连接在电机支架上,所述电机支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均布的脚轮;
或者,所述动力部件为液压缸;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啮合的第二被动齿轮和第二主动齿条,所述第二被动齿轮固定连接在所述单向套筒(6)的外壁,所述第二被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主动齿条啮合,所述第二主动齿条的端部与所述液压缸的推杆的动力输出端连接;
所述液压缸固定连接在液压缸支架上,所述液压缸支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均布的脚轮。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高效的张拉、松张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端包括固定板(1),张拉或松张过程中,所述固定板(1)位置固定,所述被张拉件(2)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1)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张拉组件与所述动力机构连接;
所述张拉组件包括张拉板(3),所述被张拉件(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固定板(1)和张拉板(3)上,所述张拉板(3)在所述动力机构的驱动下可相对所述固定板(1)移动,所述动力机构对相应的所述张拉板(3)施加或释放反向的张拉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效的张拉、松张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组件还包括张拉连接器(15)和张拉丝杆(16),所述张拉丝杆(16)的一端与所述张拉板(3)连接,所述张拉丝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张拉连接器(15)与单向套筒(6)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效的张拉、松张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机构内置于模具(12),所述模具(12)具有与所述被张拉件(2)张拉方向一致的模腔,所述张拉板(3)能在所述动力机构的驱动下沿着所述模具(12)的模腔移动;
所述固定板(1)固定在所述模具(12)的端部;或者固定板(1)设置在所述模具(12)的模腔内,并与所述模具(12)外的挡墙(14)连接;
所述固定板(1)通过张拉连接器(15)与所述挡墙(14)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的张拉、松张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架(17),所述单向套筒(6)可转动地轴向定位在所述机架(17)上。
CN202022191546.3U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高效的张拉、松张一体装置 Active CN2144472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91546.3U CN214447292U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高效的张拉、松张一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91546.3U CN214447292U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高效的张拉、松张一体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47292U true CN214447292U (zh) 2021-10-22

Family

ID=78135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91546.3U Active CN214447292U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高效的张拉、松张一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472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33057A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施工平台及使用方法
CN214447292U (zh) 一种高效的张拉、松张一体装置
CN116002503A (zh) 一种自动化棒材吊装抬梁
CN114274110A (zh) 一种大型设备翻转装置
CN215202666U (zh) 一种预制构件生产用张拉、松张一体装置
CN112793921A (zh) 一种用于箱体运输的智能液压工装设备
CN218434472U (zh) 一种液压系统检修移动装置
CN110743987A (zh) 一种钢丝绳校直保养装置
CN116607628A (zh) 一种大跨度钢桁架及其吊装方法
CN216613748U (zh) 一种起重机用钢筋吊具
CN217760196U (zh) 一种建筑结构加固用钢绞线网片张拉紧固装置
CN113550446B (zh) 辅助高层钢梁快速吊装的拼接结构
CN109733865A (zh) 一种模台的抓取机械手
CN114905621A (zh) 一种防止跑浆的电线杆模具
CN212863896U (zh) 一种具有彩钢卷吊装装置的移动压瓦机平台
CN209668226U (zh) 一种模台的抓取机械手
CN113526330A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钢管吊装吊具
DE102011113171A1 (de) Mechanisierter Stützrollenwechsel für Cantilever - Schwingengehäuse von Stranggieß - Anlagen
CN216038268U (zh) 一种塔机司机室与平台连接结构
CN211333847U (zh) 一种向混凝土体内压注软塑状泥膏的装置
CN210820168U (zh) 一种共桩封头板及共桩组件
CN215052237U (zh) 一种悬索桥主缆支承转向装置
CN220149014U (zh) 一种箍筋存放、吊运架
CN209425795U (zh) 一种钢筋预应力张拉机
CN215331839U (zh) 一种高矩形现浇混凝土烟囱滑模施工垂直运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