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99574U - 基于起重吊的搬运车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起重吊的搬运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99574U
CN214399574U CN202022603892.8U CN202022603892U CN214399574U CN 214399574 U CN214399574 U CN 214399574U CN 202022603892 U CN202022603892 U CN 202022603892U CN 214399574 U CN214399574 U CN 2143995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 seat
rope
chassis
seat
wi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0389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衍庆
杨贵武
姚传国
冯秀娟
宋衍慧
杜洪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an Taishan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an Taishan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an Taishan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an Taishan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60389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995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995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995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起重吊的搬运车装置,包含有具有副车架(3)的移动底盘、设置在移动底盘上的探伸梁装置、设置在探伸梁装置上的卷扬机(95)、设置在卷扬机(95)上的吊钩总成(9),通过移动底盘,实现了对搬运物的周转运输,通过探伸梁装置、卷扬机(95)和吊钩总成(9),实现了对搬运物在移动底盘上的吊起装载,因此提高了搬运车装置的使用效率。

Description

基于起重吊的搬运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搬运车装置,尤其是一种基于起重吊的搬运车装置。
背景技术
搬运车即起搬运货物作用的物流搬运设备,因此搬运车装置是一种重要的物流装置,在现有的搬运车装置中,还都是托盘车,使用时将其承载的货叉插入托盘孔内,由人力驱动液压系统来实现托盘货物的起升和下降,并由人力拉动完成搬运作业,现在还没有一种基于起重吊的搬运车装置,从而提高搬运车装置的使用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客体是一种基于起重吊的搬运车装置。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起重吊的搬运车装置,因此提高了搬运车装置的使用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具有副车架的移动底盘、设置在移动底盘上的探伸梁装置、设置在探伸梁装置上的卷扬机、设置在卷扬机上的吊钩总成。
由于设计了移动底盘、探伸梁装置、卷扬机和吊钩总成,通过移动底盘,实现了对搬运物的周转运输,通过探伸梁装置、卷扬机和吊钩总成,实现了对搬运物在移动底盘上的吊起装载,因此提高了搬运车装置的使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对搬运物进行吊起装载的方式把移动底盘、探伸梁装置、卷扬机和吊钩总成相互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钢丝绳卷放对搬运物进行吊起装载的方式把卷扬机与移动底盘、探伸梁装置和吊钩总成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移动底盘设置为还包含有履带底盘和动力源。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探伸梁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立柱、伸缩臂和第二耳座。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探伸梁装置和移动底盘之间,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回转支撑。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探伸梁装置和移动底盘之间,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变幅伸缩缸、第一耳座和第四耳座。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探伸梁装置和卷扬机之间,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绳锲、第三耳座和托绳辊。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四附件装置并且第四附件装置设置在移动底盘、探伸梁装置、卷扬机、第一附件装置和第二附件装置上,第四附件装置设置为操作台。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五附件装置并且第五附件装置设置在操作台上,第五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遥控操作台和接收部件。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履带底盘上分别设置有动力源和副车架,在副车架上分别设置有回转支撑和操作台并且在回转支撑上设置有立柱,在立柱上分别设置有伸缩臂和第四耳座并且在伸缩臂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耳座、第二耳座、绳锲和第三耳座,在第三耳座上设置有托绳辊并且变幅伸缩缸设置在第一耳座和第四耳座之间,卷扬机设置在托绳辊、绳锲、吊钩总成和第二耳座上。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履带底盘设置为八轮两带的履带底盘并且履带底盘的车架设置为与动力源联接,履带底盘的车架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副车架联接并且履带底盘的液压端口部设置为与操作台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动力源设置为包含有电池组、电机、液压泵和油箱并且电机的电源设置为通过操作台与电池组联接,电机的端轴设置为与液压泵的动力轴联接并且液压泵的输入端口部设置为与油箱连通,电池组、电机、液压泵和油箱分别设置为与履带底盘联接并且液压泵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操作台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副车架设置为包含有板部、凸台部、第一支腿部和第二支腿部并且板部的上端端面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凸台部的下端端面部和操作台联接,板部的下端端面其中一个侧面部设置为与第一支腿部的上端头联接并且板部的下端端面其中另一个侧面部设置为与第二支腿部的上端头联接,第一支腿部的下端头和第二支腿部的下端头分别设置为与履带底盘联接并且凸台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回转支撑联接,板部设置为矩形座状体并且凸台部设置为矩形块状体,第一支腿部和第二支腿部分别设置为H字形架状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回转支撑的外圈部设置为与副车架联接并且回转支撑的内圈部设置为与立柱联接,回转支撑的驱动液压马达的液压端口部设置为与操作台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立柱设置为包含有柱部、叉口部和机架部并且柱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叉口部的下端端面部联接,柱部的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机架部和和第四耳座联接并且叉口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伸缩臂联接,机架部设置为与卷扬机联接并且柱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回转支撑联接,柱部设置为梁状体并且叉口部设置为U字形板状体,机架部设置为P字形架状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伸缩臂的固定体的后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立柱联接并且伸缩臂的固定体的后端上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三耳座联接,伸缩臂的移动体的前端下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二耳座联接并且伸缩臂的移动体的前端上端面部设置为与绳锲联接,伸缩臂的固定体的中间下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一耳座联接并且伸缩臂的伸缩缸的液压端口部设置为与操作台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一耳座和第四耳座分别设置为双耳座并且第一耳座和第四耳座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变幅伸缩缸联接,第一耳座设置为与伸缩臂联接并且第四耳座设置为与立柱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变幅伸缩缸设置为两节式伸缩缸并且变幅伸缩缸的液压端口部设置为与操作台联接,变幅伸缩缸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耳座联接并且变幅伸缩缸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四耳座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二耳座设置为单耳座并且第二耳座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伸缩臂联接,第二耳座的通孔体设置为与卷扬机的钢丝绳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绳锲设置为U字形板状体并且绳锲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伸缩臂联接,绳锲设置为与卷扬机的钢丝绳容纳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三耳座设置为双耳座并且第三耳座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伸缩臂联接,第三耳座设置为与托绳辊转动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托绳辊设置为中字形轴状体并且托绳辊的端头设置为与第三耳座转动式联接,托绳辊的中间侧面部设置为与卷扬机的钢丝绳容纳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吊钩总成的滚轮设置为与卷扬机的钢丝绳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卷扬机的卷筒和调速电机设置为与立柱联接并且卷扬机的钢丝绳外端头设置为与第二耳座联接,卷扬机的钢丝绳分别设置为与吊钩总成、绳锲和托绳辊接触式联接并且卷扬机的调速电机控制器设置为与操作台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操作台设置为具有液压控制阀和电气控制部件并且操作台的液压控制阀分别设置为与履带底盘、回转支撑、伸缩臂和变幅伸缩缸联接,操作台的电气控制部件分别设置为与动力源和卷扬机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履带底盘、动力源、副车架和操作台与立柱、伸缩臂、第二耳座、吊钩总成和卷扬机设置为按照探伸起吊的方式分布并且履带底盘、动力源、副车架、操作台、立柱、伸缩臂、第二耳座、吊钩总成和卷扬机与回转支撑设置为按照全方位转动的方式分布,履带底盘、动力源、副车架、操作台、立柱、伸缩臂、第二耳座、吊钩总成和卷扬机与变幅伸缩缸、第一耳座和第四耳座设置为按照调节摆动的方式分布并且履带底盘、动力源、副车架、操作台、立柱、伸缩臂、第二耳座、吊钩总成和卷扬机与绳锲、第三耳座和托绳辊设置为按照定向导绳的方式分布。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遥控操作台设置为通过无线波与接收部件连接,接收部件设置为与操作台连接。
在本技术方案中,吊钩总成和卷扬机是基础部件,也是本实用新型的必要技术特征,履带底盘、动力源、副车架、立柱、回转支撑、伸缩臂、变幅伸缩缸、第一耳座、第二耳座、绳锲、第三耳座、托绳辊、操作台和第四耳座是功能部件,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技术效果的特征,板部、凸台部、第一支腿部、第二支腿部、柱部、叉口部和机架部这些技术特征的设计,是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技术特征。
在本技术方案中,对搬运物进行吊起装载的移动底盘、探伸梁装置、卷扬机和吊钩总成为重要技术特征,在基于起重吊的搬运车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的示意图,
履带底盘-1、动力源-2、副车架-3、立柱-4、回转支撑-5、伸缩臂-6、变幅伸缩缸-7、第一耳座-8、吊钩总成-9、第二耳座-91、绳锲-92、第三耳座-93、托绳辊-94、卷扬机-95、操作台-96、第四耳座-97、板部-31、凸台部-32、第一支腿部-33、第二支腿部-34、柱部-41、叉口部-42、机架部-43。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另外,除非特别说明,在下面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设备和材料均是市售可得的,如没有明确说明处理条件,请参考购买的产品说明书或者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进。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履带底盘1、动力源2、副车架3、立柱4、回转支撑5、伸缩臂6、变幅伸缩缸7、第一耳座8、吊钩总成9、第二耳座91、绳锲92、第三耳座93、托绳辊94、卷扬机95、操作台96和第四耳座97并且在履带底盘1上分别设置有动力源2和副车架3,在副车架3上分别设置有回转支撑5和操作台96并且在回转支撑5上设置有立柱4,在立柱4上分别设置有伸缩臂6和第四耳座97并且在伸缩臂6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耳座8、第二耳座91、绳锲92和第三耳座93,在第三耳座93上设置有托绳辊94并且变幅伸缩缸7设置在第一耳座8和第四耳座97之间,卷扬机95设置在托绳辊94、绳锲92、吊钩总成9和第二耳座91上。
在本实施例中,履带底盘1设置为八轮两带的履带底盘并且履带底盘1的车架设置为与动力源2联接,履带底盘1的车架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副车架3联接并且履带底盘1的液压端口部设置为与操作台96联接。
通过履带底盘1,形成了对动力源2、副车架3和操作台96的支撑连接点,由履带底盘1,实现了与动力源2的连接,实现了与副车架3的连接,实现了与操作台96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副车架3的移动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动力源2设置为包含有电池组、电机、液压泵和油箱并且电机的电源设置为通过操作台96与电池组联接,电机的端轴设置为与液压泵的动力轴联接并且液压泵的输入端口部设置为与油箱连通,电池组、电机、液压泵和油箱分别设置为与履带底盘1联接并且液压泵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操作台96联接。
通过动力源2,形成了对履带底盘1和操作台96的支撑连接点,由动力源2,实现了与履带底盘1的连接,实现了与操作台96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输出高压动力液体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副车架3设置为包含有板部31、凸台部32、第一支腿部33和第二支腿部34并且板部31的上端端面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凸台部32的下端端面部和操作台96联接,板部31的下端端面其中一个侧面部设置为与第一支腿部33的上端头联接并且板部31的下端端面其中另一个侧面部设置为与第二支腿部34的上端头联接,第一支腿部33的下端头和第二支腿部34的下端头分别设置为与履带底盘1联接并且凸台部32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回转支撑5联接,板部31设置为矩形座状体并且凸台部32设置为矩形块状体,第一支腿部33和第二支腿部34分别设置为H字形架状体。
通过副车架3,形成了对履带底盘1、回转支撑5和操作台96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支腿部33和第二支腿部34,实现了与履带底盘1的连接,由凸台部32,实现了与回转支撑5的连接,由板部31,实现了与操作台96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搬运物进行承载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回转支撑5的外圈部设置为与副车架3联接并且回转支撑5的内圈部设置为与立柱4联接,回转支撑5的驱动液压马达的液压端口部设置为与操作台96联接。
通过回转支撑5,形成了对副车架3、立柱4和操作台96的支撑连接点,由回转支撑5,实现了与副车架3的连接,实现了与立柱4的连接,实现了与操作台96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带动吊起的搬运物进行360°旋转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立柱4设置为包含有柱部41、叉口部42和机架部43并且柱部41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叉口部42的下端端面部联接,柱部41的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机架部43和和第四耳座97联接并且叉口部42设置为通过销轴与伸缩臂6联接,机架部43设置为与卷扬机95联接并且柱部4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回转支撑5联接,柱部41设置为梁状体并且叉口部42设置为U字形板状体,机架部43设置为P字形架状体。
通过立柱4,形成了对回转支撑5、伸缩臂6、卷扬机95和第四耳座97的支撑连接点,由柱部41,实现了与回转支撑5的连接,实现了与第四耳座97的连接,由叉口部42,实现了与伸缩臂6的连接,由机架部43,实现了与卷扬机95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伸缩臂6、卷扬机95和第四耳座97进行支撑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伸缩臂6的固定体的后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立柱4联接并且伸缩臂6的固定体的后端上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三耳座93联接,伸缩臂6的移动体的前端下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二耳座91联接并且伸缩臂6的移动体的前端上端面部设置为与绳锲9联接,伸缩臂6的固定体的中间下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一耳座8联接并且伸缩臂6的伸缩缸的液压端口部设置为与操作台96联接。
通过伸缩臂6,形成了对立柱4、第一耳座8、第二耳座91、绳锲92和第三耳座93的支撑连接点,由伸缩臂6,实现了与立柱4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一耳座8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耳座91的连接,实现了与绳锲92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三耳座93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第一耳座8、第二耳座91、绳锲92和第三耳座93进行支撑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耳座8和第四耳座97分别设置为双耳座并且第一耳座8和第四耳座97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变幅伸缩缸7联接,第一耳座8设置为与伸缩臂6联接并且第四耳座97设置为与立柱4联接。
通过第一耳座8和第四耳座97,形成了对立柱4、伸缩臂6和变幅伸缩缸7的支撑连接点,由第四耳座97,实现了与立柱4的连接,由第一耳座8,实现了与伸缩臂6的连接,由第一耳座8和第四耳座97,实现了与变幅伸缩缸7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变幅伸缩缸7与立柱4和伸缩臂6之间进行连接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变幅伸缩缸7设置为两节式伸缩缸并且变幅伸缩缸7的液压端口部设置为与操作台96联接,变幅伸缩缸7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耳座8联接并且变幅伸缩缸7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四耳座97联接。
通过变幅伸缩缸7,形成了对第一耳座8、操作台96和第四耳座97的支撑连接点,由变幅伸缩缸7,实现了与第一耳座8的连接,实现了与伸缩臂6的连接,实现了与第四耳座97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伸缩臂6与立柱4之间进行摆动的动力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耳座91设置为单耳座并且第二耳座91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伸缩臂6联接,第二耳座91的通孔体设置为与卷扬机95的钢丝绳联接。
通过第二耳座91,形成了对伸缩臂6和卷扬机95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二耳座91,实现了与伸缩臂6的连接,实现了与卷扬机95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卷扬机95的钢丝绳与伸缩臂6连接在一起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绳锲92设置为U字形板状体并且绳锲92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伸缩臂6联接,绳锲92设置为与卷扬机95的钢丝绳容纳式联接。
通过绳锲92,形成了对伸缩臂6和卷扬机95的支撑连接点,由绳锲92,实现了与伸缩臂6的连接,实现了与卷扬机95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卷扬机95的钢丝绳进行导向的部件之一。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耳座93设置为双耳座并且第三耳座93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伸缩臂6联接,第三耳座93设置为与托绳辊94转动式联接。
通过第三耳座93,形成了对伸缩臂6和托绳辊94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三耳座93,实现了与伸缩臂6的连接,实现了与托绳辊94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托绳辊94与伸缩臂6之间进行连接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托绳辊94设置为中字形轴状体并且托绳辊94的端头设置为与第三耳座93转动式联接,托绳辊94的中间侧面部设置为与卷扬机95的钢丝绳容纳式联接。
通过托绳辊94,形成了对第三耳座93和卷扬机95的支撑连接点,由托绳辊94,实现了与第三耳座93的连接,实现了与卷扬机95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卷扬机95的钢丝绳进行导向的部件之二。
在本实施例中,吊钩总成9的滚轮设置为与卷扬机95的钢丝绳联接。
通过吊钩总成9,形成了对卷扬机95的支撑连接点,由吊钩总成9,实现了与卷扬机95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搬运物进行吊起的部件之一。
在本实施例中,卷扬机95的卷筒和调速电机设置为与立柱4联接并且卷扬机95的钢丝绳外端头设置为与第二耳座91联接,卷扬机95的钢丝绳分别设置为与吊钩总成9、绳锲92和托绳辊94接触式联接并且卷扬机95的调速电机控制器设置为与操作台96联接。
通过卷扬机95,形成了对立柱4、吊钩总成9、第二耳座91、绳锲92、托绳辊94和操作台96的支撑连接点,由卷扬机95,实现了与立柱4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耳座91的连接,实现了与绳锲92的连接,实现了与托绳辊94的连接,实现了与操作台96的连接,实现了与吊钩总成9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搬运物进行吊起的部件之二。
在本实施例中,操作台96设置为具有液压控制阀和电气控制部件并且操作台96的液压控制阀分别设置为与履带底盘1、回转支撑5、伸缩臂6和变幅伸缩缸7联接,操作台96的电气控制部件分别设置为与动力源2和卷扬机95联接。
通过操作台96,形成了对履带底盘1、动力源2、回转支撑5、伸缩臂6、变幅伸缩缸7和卷扬机95的支撑连接点,由操作台96,实现了与履带底盘1的连接,实现了与动力源2的连接,实现了与回转支撑5的连接,实现了与伸缩臂6的连接,实现了与变幅伸缩缸7的连接,实现了与卷扬机95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履带底盘1、动力源2、回转支撑5、伸缩臂6、变幅伸缩缸7和卷扬机95工作状态进行控制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履带底盘1、动力源2、副车架3和操作台96与立柱4、伸缩臂6、第二耳座91、吊钩总成9和卷扬机95设置为按照探伸起吊的方式分布并且履带底盘1、动力源2、副车架3、操作台96、立柱4、伸缩臂6、第二耳座91、吊钩总成9和卷扬机95与回转支撑5设置为按照全方位转动的方式分布,履带底盘1、动力源2、副车架3、操作台96、立柱4、伸缩臂6、第二耳座91、吊钩总成9和卷扬机95与变幅伸缩缸7、第一耳座8和第四耳座97设置为按照调节摆动的方式分布并且履带底盘1、动力源2、副车架3、操作台96、立柱4、伸缩臂6、第二耳座91、吊钩总成9和卷扬机95与绳锲92、第三耳座93和托绳辊94设置为按照定向导绳的方式分布。
通过操作台96的电气控制部件,启动动力源2的电机进行工作,使动力源2的液压泵输出高压动力液体,通过操作台96的液压控制阀,使履带底盘1处于工作状态,实现搬运物的周转运动,使回转支撑5的驱动液压马达处于工作状态,实现搬运物的全方位的转动,使伸缩臂6的伸缩缸处于工作状态,实现搬运物的前后探伸和回缩,使变幅伸缩缸7处于工作状态,实现搬运物随伸缩臂6进行摆动,通过操作台96的电气控制部件,使卷扬机95的调速电机处于工作状态,带动卷扬机95的卷筒进行转动,使卷扬机95的钢丝绳在绳锲92和托绳辊94上进行运动,吊钩总成9在卷扬机95的钢丝绳上进行转动,实现搬运物的提升和下降,在对搬运物进行搬运时,把搬运物与吊钩总成9的挂钩连接,通过回转支撑5、伸缩臂6、变幅伸缩缸7和卷扬机95进行工作,把搬运物放到板部31上,通过履带底盘1进行工作,把搬运物转运到目的地,再通过回转支撑5、伸缩臂6、变幅伸缩缸7和卷扬机95进行工作,把搬运物从板部31上提起后放到搬运物转运到目的地上。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二,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还包含有遥控操作台和接收部件并且遥控操作台设置为通过无线波与接收部件连接,接收部件设置为与操作台96连接。
通过遥控操作台和接收部件,形成了对操作台96的支撑连接点,由遥控操作台和接收部件,实现了与操作台96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履带底盘1、动力源2、回转支撑5、伸缩臂6、变幅伸缩缸7和卷扬机95工作状态进行无线波控制的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按照对搬运物进行吊起装载的方式把移动底盘、探伸梁装置、卷扬机95和吊钩总成9相互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按照钢丝绳卷放对搬运物进行吊起装载的方式把卷扬机95与移动底盘、探伸梁装置和吊钩总成9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底盘设置为还包含有履带底盘1和动力源2。
在本实施例中,探伸梁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立柱4、伸缩臂6和第二耳座91。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探伸梁装置和移动底盘之间,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回转支撑5。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探伸梁装置和移动底盘之间,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变幅伸缩缸7、第一耳座8和第四耳座97。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探伸梁装置和卷扬机95之间,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绳锲92、第三耳座93和托绳辊94。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四附件装置并且第四附件装置设置在移动底盘、探伸梁装置、卷扬机95、第一附件装置和第二附件装置上,第四附件装置设置为操作台96。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五附件装置并且第五附件装置设置在操作台96上,第五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遥控操作台和接收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移动底盘、探伸梁装置、卷扬机95和吊钩总成9,通过移动底盘,实现了对搬运物的周转运输,通过探伸梁装置、卷扬机95和吊钩总成9,实现了对搬运物在移动底盘上的吊起装载,因此提高了搬运车装置的使用效率。
2、由于设计了履带底盘1和动力源2,提高了运动性能。
3、由于设计了立柱4、伸缩臂6和第二耳座91,实现了变长度支撑。
4、由于设计了回转支撑5,实现了全方位的工作。
5、由于设计了变幅伸缩缸7、第一耳座8和第四耳座97,实现了变角度的工作。
6、由于设计了绳锲92、第三耳座93和托绳辊94,实现了卷扬机95的钢丝绳的定向运动。
7、由于设计了操作台96,实现了端面操作。
8、由于设计了遥控操作台和接收部件,实现了遥控操作。
9、由于设计了对结构形状进行了数值范围的限定,使数值范围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特征,不是通过公式计算或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出的技术特征,试验表明该数值范围的技术特征取得了很好的技术效果。
10、由于设计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还有其它的与对搬运物进行吊起装载的移动底盘、探伸梁装置、卷扬机95和吊钩总成9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因此在基于起重吊的搬运车装置技术领域内,凡是包含有具有副车架3的移动底盘、设置在移动底盘上的探伸梁装置、设置在探伸梁装置上的卷扬机95、设置在卷扬机95上的吊钩总成9的技术内容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起重吊的搬运车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具有副车架(3)的移动底盘、设置在移动底盘上的探伸梁装置、设置在探伸梁装置上的卷扬机(95)、设置在卷扬机(95)上的吊钩总成(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起重吊的搬运车装置,其特征是:按照对搬运物进行吊起装载的方式把移动底盘、探伸梁装置、卷扬机(95)和吊钩总成(9)相互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起重吊的搬运车装置,其特征是:按照钢丝绳卷放对搬运物进行吊起装载的方式把卷扬机(95)与移动底盘、探伸梁装置和吊钩总成(9)联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起重吊的搬运车装置,其特征是:移动底盘设置为还包含有履带底盘(1)和动力源(2),
或,探伸梁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立柱(4)、伸缩臂(6)和第二耳座(91),
或,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探伸梁装置和移动底盘之间,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回转支撑(5),
或,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探伸梁装置和移动底盘之间,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变幅伸缩缸(7)、第一耳座(8)和第四耳座(97),
或,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探伸梁装置和卷扬机(95)之间,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绳锲(92)、第三耳座(93)和托绳辊(94),
或,还包含有第四附件装置并且第四附件装置设置在移动底盘、探伸梁装置、卷扬机(95)、第一附件装置和第二附件装置上,第四附件装置设置为操作台(96),
或,还包含有第五附件装置并且第五附件装置设置在操作台(96)上,第五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遥控操作台和接收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起重吊的搬运车装置,其特征是:在履带底盘(1)上分别设置有动力源(2)和副车架(3),在副车架(3)上分别设置有回转支撑(5)和操作台(96)并且在回转支撑(5)上设置有立柱(4),在立柱(4)上分别设置有伸缩臂(6)和第四耳座(97)并且在伸缩臂(6)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耳座(8)、第二耳座(91)、绳锲(92)和第三耳座(93),在第三耳座(93)上设置有托绳辊(94)并且变幅伸缩缸(7)设置在第一耳座(8)和第四耳座(97)之间,卷扬机(95)设置在托绳辊(94)、绳锲(92)、吊钩总成(9)和第二耳座(9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起重吊的搬运车装置,其特征是:履带底盘(1)设置为八轮两带的履带底盘并且履带底盘(1)的车架设置为与动力源(2)联接,履带底盘(1)的车架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副车架(3)联接并且履带底盘(1)的液压端口部设置为与操作台(96)联接,
或,动力源(2)设置为包含有电池组、电机、液压泵和油箱并且电机的电源设置为通过操作台(96)与电池组联接,电机的端轴设置为与液压泵的动力轴联接并且液压泵的输入端口部设置为与油箱连通,电池组、电机、液压泵和油箱分别设置为与履带底盘(1)联接并且液压泵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操作台(96)联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起重吊的搬运车装置,其特征是:副车架(3)设置为包含有板部(31)、凸台部(32)、第一支腿部(33)和第二支腿部(34)并且板部(31)的上端端面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凸台部(32)的下端端面部和操作台(96)联接,板部(31)的下端端面其中一个侧面部设置为与第一支腿部(33)的上端头联接并且板部(31)的下端端面其中另一个侧面部设置为与第二支腿部(34)的上端头联接,第一支腿部(33)的下端头和第二支腿部(34)的下端头分别设置为与履带底盘(1)联接并且凸台部(32)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回转支撑(5)联接,板部(31)设置为矩形座状体并且凸台部(32)设置为矩形块状体,第一支腿部(33)和第二支腿部(34)分别设置为H字形架状体,
或,回转支撑(5)的外圈部设置为与副车架(3)联接并且回转支撑(5)的内圈部设置为与立柱(4)联接,回转支撑(5)的驱动液压马达的液压端口部设置为与操作台(96)联接,
或,立柱(4)设置为包含有柱部(41)、叉口部(42)和机架部(43)并且柱部(41)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叉口部(42)的下端端面部联接,柱部(41)的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机架部(43)和和第四耳座(97)联接并且叉口部(42)设置为通过销轴与伸缩臂(6)联接,机架部(43)设置为与卷扬机(95)联接并且柱部(4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回转支撑(5)联接,柱部(41)设置为梁状体并且叉口部(42)设置为U字形板状体,机架部(43)设置为P字形架状体,
或,伸缩臂(6)的固定体的后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立柱(4)联接并且伸缩臂(6)的固定体的后端上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三耳座(93)联接,伸缩臂(6)的移动体的前端下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二耳座(91)联接并且伸缩臂(6)的移动体的前端上端面部设置为与绳锲9联接,伸缩臂(6)的固定体的中间下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一耳座(8)联接并且伸缩臂(6)的伸缩缸的液压端口部设置为与操作台(96)联接,
或,第一耳座(8)和第四耳座(97)分别设置为双耳座并且第一耳座(8)和第四耳座(97)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变幅伸缩缸(7)联接,第一耳座(8)设置为与伸缩臂(6)联接并且第四耳座(97)设置为与立柱(4)联接,
或,变幅伸缩缸(7)设置为两节式伸缩缸并且变幅伸缩缸(7)的液压端口部设置为与操作台(96)联接,变幅伸缩缸(7)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耳座(8)联接并且变幅伸缩缸(7)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四耳座(97)联接,
或,第二耳座(91)设置为单耳座并且第二耳座(91)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伸缩臂(6)联接,第二耳座(91)的通孔体设置为与卷扬机(95)的钢丝绳联接,
或,绳锲(92)设置为U字形板状体并且绳锲(92)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伸缩臂(6)联接,绳锲(92)设置为与卷扬机(95)的钢丝绳容纳式联接,
或,第三耳座(93)设置为双耳座并且第三耳座(93)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伸缩臂(6)联接,第三耳座(93)设置为与托绳辊(94)转动式联接,
或,托绳辊(94)设置为中字形轴状体并且托绳辊(94)的端头设置为与第三耳座(93)转动式联接,托绳辊(94)的中间侧面部设置为与卷扬机(95)的钢丝绳容纳式联接,
或,操作台(96)设置为具有液压控制阀和电气控制部件并且操作台(96)的液压控制阀分别设置为与履带底盘(1)、回转支撑(5)、伸缩臂(6)和变幅伸缩缸(7)联接,操作台(96)的电气控制部件分别设置为与动力源(2)和卷扬机(95)联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起重吊的搬运车装置,其特征是:吊钩总成(9)的滚轮设置为与卷扬机(95)的钢丝绳联接,
或,卷扬机(95)的卷筒和调速电机设置为与立柱(4)联接并且卷扬机(95)的钢丝绳外端头设置为与第二耳座(91)联接,卷扬机(95)的钢丝绳分别设置为与吊钩总成(9)、绳锲(92)和托绳辊(94)接触式联接并且卷扬机(95)的调速电机控制器设置为与操作台(96)联接。
9.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8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起重吊的搬运车装置,其特征是:履带底盘(1)、动力源(2)、副车架(3)和操作台(96)与立柱(4)、伸缩臂(6)、第二耳座(91)、吊钩总成(9)和卷扬机(95)设置为按照探伸起吊的方式分布并且履带底盘(1)、动力源(2)、副车架(3)、操作台(96)、立柱(4)、伸缩臂(6)、第二耳座(91)、吊钩总成(9)和卷扬机(95)与回转支撑(5)设置为按照全方位转动的方式分布,履带底盘(1)、动力源(2)、副车架(3)、操作台(96)、立柱(4)、伸缩臂(6)、第二耳座(91)、吊钩总成(9)和卷扬机(95)与变幅伸缩缸(7)、第一耳座(8)和第四耳座(97)设置为按照调节摆动的方式分布并且履带底盘(1)、动力源(2)、副车架(3)、操作台(96)、立柱(4)、伸缩臂(6)、第二耳座(91)、吊钩总成(9)和卷扬机(95)与绳锲(92)、第三耳座(93)和托绳辊(94)设置为按照定向导绳的方式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起重吊的搬运车装置,其特征是:遥控操作台设置为通过无线波与接收部件连接,接收部件设置为与操作台(96)连接。
CN202022603892.8U 2020-11-11 2020-11-11 基于起重吊的搬运车装置 Active CN2143995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03892.8U CN214399574U (zh) 2020-11-11 2020-11-11 基于起重吊的搬运车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03892.8U CN214399574U (zh) 2020-11-11 2020-11-11 基于起重吊的搬运车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99574U true CN214399574U (zh) 2021-10-15

Family

ID=78034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03892.8U Active CN214399574U (zh) 2020-11-11 2020-11-11 基于起重吊的搬运车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995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487964A (en) Self-loading side loaders
CN104973521A (zh) 特形物体起吊运输挂装车及其起吊挂装方法
CN104709847A (zh) 一种自平衡式多功能搬运车
CN204529229U (zh) 全方位作业履带式叉车
CN101434214B (zh) 轮胎成型鼓装卸专用电动车
CN203128069U (zh) 可移动环轨式起重机
CN111217264A (zh) 起重机
US5018630A (en) High-capacity lift crane assembly
CN214399574U (zh) 基于起重吊的搬运车装置
CN106698209B (zh) 车载吊运装置
CN106183947B (zh) 多功能装卸机构及方法
US3335875A (en) Hydraulic gantry crane
CN214653149U (zh) 一种移动式吊重作业车
CN209872178U (zh) 起重机
CN210504786U (zh) 一种物料轨道式移动装卸装置
CN207861746U (zh) 一种正面吊运机及起重设备
CN207090561U (zh) 助力装卸车
CN212222266U (zh) 起重机
JPH092275A (ja) リフト機能付き電動運搬車
CN213171229U (zh) 一种液压式吊机
CN212475894U (zh) 一种两段式便携式吊装车
CN217398308U (zh) 一种全电动旋臂式单臂吊
CN220766402U (zh) 一种可调节的叉车辅助装卸料装置
JPH0551888U (ja) 高所作業車
CN211056561U (zh) 一种车载式起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