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99436U - 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结构 - Google Patents

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99436U
CN214399436U CN202120334612.XU CN202120334612U CN214399436U CN 214399436 U CN214399436 U CN 214399436U CN 202120334612 U CN202120334612 U CN 202120334612U CN 214399436 U CN214399436 U CN 2143994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door
floor
car door
square st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3461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033461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994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994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9943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结构,其包括方钢管、轿厢、配重体以及用于提升轿厢的动力机构,方钢管垂直贴近建筑墙体固定设置,轿厢以方钢管为导轨垂直移动,配重体设置于方钢管内。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梯整体体积较小,占用的空间较小,使得后期加装更加灵活方便。

Description

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尤其涉及一种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城镇中早期的多层住宅(一般指六层及以下的小区,多数户型为东西两户)绝大部分没有设电梯,楼梯则为多层住宅的主要上下楼通道。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进程和人口老龄化等方面的发展,城镇中居住在多层住宅中的老年人占了较大的比例,老年人行动不便,住在二层以上、尤其是住在五六层的老年人,上下楼极不方便,日常生活中需要采买或搬运物品时,困难较大,遇到生病急救时,医护人员在向楼下转移老人时也存在极大困难。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我国很多城市都在进行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完善配套设施,鼓励有条件的加装电梯,让居民生活得方便。其中,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痛点”和“难点”,具体问题包括以下几点:1、初装费用和后期维护费用高,业主不愿意接受较高的费用;2、一楼和二楼的业主对电梯使用率几乎为零,因此住在一楼二楼的业务通常反对加装电梯;3、由于建筑结构的设计没有预留安装电梯的井道,后加装电梯占用空间较大,通常会出现占道、妨碍管道、影响采光等问题。
现有技术中,在多层住宅后加装电梯结构中,往往是将现有的电梯结构直接“嫁接”到多层住宅上,在楼体前新建用于安装电梯的立式井道,井道的每一层通过廊桥与楼体连接,这样既实现了电梯轿厢及配重体的安装井道,也解决了进入楼体内的问题。但是,其整体造价过高,占用空间大,不易实施,廊桥的重量附加到楼体上,会加大楼体的承重,具有相当的安全隐患,如专利号为CN201821761837.8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寒冷地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预制装配式井道,其通过廊桥与楼体连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占地空间小、成本低、使用方便的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结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方钢管,其垂直贴近建筑墙体固定设置;
轿厢,其上固定设置有导向轮组,所述导向轮组抱住所述方钢管,使轿厢以所述方钢管为导轨垂直移动;所述轿厢靠近建筑墙体的一侧设置有轿厢门,所述轿厢门与设置在建筑墙体上的楼层门相对应;
配重体,其设于所述方钢管内,在方钢管内垂直上下运行;
动力机构,用于驱动轿厢垂直升降,其固定设置于方钢管或楼体顶部,所述动力机构通过钢缆连接所述轿厢和配重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轿厢靠近建筑墙体一侧的角部设有内凹部,所述内凹部与所述方钢管相适配,所述导向轮组设置于所述内凹部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方钢管顶部或楼体顶部设置有支撑架,所述动力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动力机构为曳引机,所述配重体顶部设置有第一滑轮,所述轿厢顶部设置有第二滑轮和第三滑轮,钢缆一端固定在方钢管顶部,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一滑轮后向上经过所述曳引机的曳引轮,然后向下依次经过第二滑轮和第三滑轮后向上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和第三滑轮相对于水平面的垂直投影位于一条直线上,且沿轿厢对角线布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轿厢与楼体的单元门的位置对应,所述楼层门为原有的楼道层间窗户改造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楼层门、轿厢门和轿厢箱体上均设置有玻璃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轿厢门包括上下错位设置的第一轿厢门和第二轿厢门,所述第一轿厢门位于下部,所述第二轿厢门位于上部,所述第一轿厢门和第二轿厢门均可在导向装置的限制下垂直升降,所述轿厢顶部设置有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通过钢带与所述第一轿厢门连接,所述第二轿厢门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轿厢门相对应的搭接部,所述第一轿厢门被提升至其顶部与所述搭接部对接,所述第二轿厢门可在第一轿厢门的作用下一并被提升使轿厢门开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楼层门包括上下错位设置的第一楼层门和第二楼层门,所述第一楼层门位于下部,所述第二楼层门位于上部,所述第一楼层门和第二楼层门均可在导向装置的限制下垂直升降,所述第二楼层门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楼层门相对应的搭接部,所述第一楼层门被提升至其顶部与所述搭接部对接,所述第二楼层门可在第一楼层门的作用下一并被提升使楼层门开启;
所述第一轿厢门下部设置有托板机构,所述第一楼层门上设置有与所述托板机构相适配的托板插孔,第一轿厢门被提起时所述托板机构动作,与所述托板插孔连接,使第一楼层门与第一轿厢门联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托板机构包括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第二托板上端与第一轿厢门铰连,第二托板下端与第一托板上端铰连,第一托板下端与所述提升机构的钢带连接;所述第一托板下端与所述第一轿厢门之间设置有滑动限位机构,第一托板下端向上滑动推动第二托板翻转呈水平状态,与托板插孔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轿厢上设置有定位销防坠机构,轿厢停靠在指定位置后,定位销防坠机构的定位销伸出,与所述固定设置在建筑墙体上的对应装置搭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轿厢上远离所述建筑墙体的一侧设置有检修备用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托板下端与轿厢之间设置有复位拉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轿厢对应的地面处设置有基坑,所述基坑内设置有弹性缓冲体,所述基坑上覆盖有钢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方钢管通过若干固定座与建筑墙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与所述方钢管的一角部焊接,所述固定座通过固定螺栓与所述建筑墙体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配重体的角部设置有防偏磨轮,所述防偏磨轮与所述方钢管内角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方钢管上设置有检修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轿厢与楼体之间设置有防坠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结构,利用贴近建筑墙体固定设置的方钢管作为电梯装置的受力基础,轿厢通过导向轮组与方钢管连接,并利用方钢管作为导轨垂直升降,同时方钢管内部作用配重体安装和升降的井道,并且将动力机构固定设置于顶部,以上结构使得整个电梯装置贴近建筑墙体设置,并且电梯整体体积较小,占用的空间较小,使得后期加装更加灵活方便。
本实用新型省去了单独新建的用于安装电梯和配重的井道,大大减少了加装电梯的材料费用和施工费用,不用再设置廊桥与每一层的楼层门洞连接,同样省去了相关费用,并且也避免了廊桥对楼体所造成的承重负担,安全性较高。
综合以上的优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结构能够很好的解决现有技术中多层住宅后加装电梯的种种“痛点”、“难点”,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方钢管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动力机构与轿厢、配重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滑轮的布局位置俯视示意图。
图5是轿厢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轿厢门提升过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轿厢门开启状态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楼层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提升机构与第一轿厢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第一轿厢门上设置托板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楼体上设置楼层门及基坑的设置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定位销防坠机构中定位销缩回状态的示意图。
图13是定位销防坠机构中定位销伸出状态的示意图。
图14是定位销防坠机构中定位销伸出状态的俯视示意图。
其中:1轿厢、2建筑墙体、3楼层门洞、4第一楼层门、4-1托板插孔、5第二楼层门、5-1搭接部、6滑槽、7滑槽、8第一轿厢门、8-1托板安装孔、8-2限位槽、9第二轿厢门、9-1搭接部、10内凹部、11轮组固定架、12方钢管、13配重体、14固定座、15固定板、16支撑轮、17固定螺栓、18防偏磨轮、19曳引轮、20钢缆、21第一滑轮、22第二滑轮、23第三滑轮、24支撑架、25检修孔、26防坠器、27防坠钢缆、28电机减速机、29卷绳轮、30钢带、31托板机构、31-1第一托板、31-2第二托板、31-3限位凸起、32复位拉簧、33单元门、34基坑、35钢板、36弹性缓冲体、37定位销、38导向套管、39连杆、40连接长孔、41转轴、42复位拉簧、43压板、44检修备用门、45曳引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竖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考附图1至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结构,其包括:方钢管12、轿厢1、配重体13以及用于提升轿厢的动力机构。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方钢管13垂直设置,并贴近建筑墙体2固定设置,所述方钢管13通过若干固定座14与建筑墙体2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14与所述方钢管13的一角部焊接,所述固定座14通过固定螺栓17与所述建筑墙体2固定连接。其中固定座14与方钢管13角部两个侧面的相接长度都不超过该侧面宽度的二分之一,所留出(让出)的宽度是使方钢管12作为轿厢的导轨具有能够使用的四个面,这样可以是轿厢1的相应结构抱住方钢管12,对轿厢1起到固定作用。
所述轿厢1上固定设置有导向轮组,所述导向轮组抱住所述方钢管12,使轿厢1以所述方钢管12为导轨垂直升降移动。
如图1和2所示,所述轿厢1靠近建筑墙体2一侧的角部设有内凹部10,所述内凹部10与所述方钢管12相适配,所述导向轮组设置于所述内凹部10处。其中,导向轮组至少两个,分别设置在内凹部10的上下两处,导向轮组包括与轿厢1固定连接的轮组固定架11,轮组固定架11有四个板块,分别对应方钢管12的四个面,轮组固定架11的四个板块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支撑轮16,支撑轮16与方钢管12对应的面接触。导向轮组不能与固定座14相互干涉。
如图1所示,所述轿,1靠近建筑墙体2的一侧设置有轿厢门,所述轿厢门与设置在建筑墙体2上的楼层门相对应;所述楼层门为开设在建筑墙体2上的楼层门洞3,一楼以上每一层设置一个对应的楼层门洞,在楼层门洞3的位置设置楼层门,楼层门与电梯轿厢的轿厢门相适配,当轿厢门开启时楼层门同时开启,可以进出电梯,当轿厢门关闭时楼层门同时关闭,起到封闭遮挡的作用。
如图2所示,所述配重体13设于所述方钢管12内,在方钢管12内垂直上下运行;所述配重体13的角部设置有防偏磨轮18,所述防偏磨轮18与所述方钢管12内角配合,作为优先,在配重体13上端四个角部和下端四个角部共设置8个防偏磨轮18。
由于方钢管12上需要开设检修孔25,检修孔25开设在其平面上,避免破坏方钢管12的结构强度,将防偏磨轮18设置在角部,配重体在上下运行时防偏磨轮18不会与检修孔25相互干涉。
所述动力机构为曳引机45,曳引机45用于驱动轿厢1垂直升降,其固定设置于方钢管12或楼体顶部,所述动力机构通过钢缆连接所述轿厢1和配重体13。
上述实施方式是基于一个方钢管12的结构设计,作为等同的形式,可以在轿厢1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两个方钢管作为轿厢的支撑导轨以及配重体的运行井道。同理,所述方钢管12也可以采用圆形管道所代替,所述轿厢的形状以及其导向轮组与所述方钢管相适配即可。
如图3所示,所述方钢管12的顶部或楼体顶部固定设置有支撑架24,支撑架24位于轿厢1正上方,方便钢缆20的连接。所述动力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架24上,所述动力机构为曳引机45,所述配重体13顶部设置有第一滑轮21,所述轿厢1顶部设置有第二滑轮22和第三滑轮23,钢缆20一端固定在方钢管12或所述支撑架24的顶部,另一端先向下延伸绕过所述第一滑轮21后向上经过所述曳引机45的曳引轮19,然后钢缆20向下依次经过第二滑轮22和第三滑轮23后向上与所述支撑架2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轮21、第二滑轮22和第三滑轮23均为动滑轮。
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滑轮21、第二滑轮22和第三滑轮23相对于水平面的垂直投影位于一条直线上,且沿轿厢1对角线布置,其目的是保持轿厢1受力平衡。将配重体13与轿厢1的外轮廓整体看待,其大致为矩形,配重体处于整体矩形的一个角部,因此配重体12上设置的第一滑轮21位置则必然处于角部,为了使轿厢1在钢缆20的悬吊作用下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则轿厢1上的第二滑轮和第三滑轮应处于轿厢顶面的中线上,又由于第一滑轮21位置的约束,因此三个滑轮相对于水平面的垂直投影位于一条直线上,且沿轿厢1对角线布置。
现有的多层住宅,在其正面的最底层开设单元门,由单元门进入后则是楼体,沿楼体向上,在每一层层间处设有窗户,用于楼道的通风和采光。为了不破坏现有建筑的墙体结构,同时最大程度的利用好公共空间,本实施例中,所述轿厢1与楼体的单元门33的位置对应,所述楼层门为原有的楼道层间窗户改造而成。由于轿厢门面向建筑墙体2,因此轿厢在不使用的时候不能停靠在一楼地面,这样避免对单元门33形成遮挡,影响人们出入行走。当位于1楼的人需要乘坐电梯向上时,则先进入单元门内,然后通过控制面板叫梯,此时电梯的轿厢方能运行到1楼地面。
本实施例的另外一个设计优点是,所述楼层门、轿厢门和轿厢箱体上均设置有玻璃窗。由于楼层门是原有的楼道层间窗户改造而成,为了不影响楼道的采光,则楼层门上需要设置玻璃进行采光。同理,由于轿厢1本身也会对其停靠的楼层的采光造成影响,再轿厢门和轿厢箱体上均设置有玻璃窗。玻璃窗的材料和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保障安全即可。
如图1、图5、图6和图7所示,所述轿厢门包括上下错位设置的第一轿厢门8和第二轿厢门8,所述第一轿厢门8位于下部,所述第二轿厢门9位于上部,所述第一轿厢门8和第二轿厢门9均可在导向装置的限制下垂直升降,所述导向装置为设置在轿厢1左右两侧的滑槽7。第二轿厢门9与轿厢之间设置有限位机构,使第二轿厢门9不会一直沿滑槽7下落。
所述轿厢1顶部设置有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通过钢带30与所述第一轿厢门8连接,所述第二轿厢门9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轿厢门8相对应的搭接部9-1,所述第一轿厢门8被提升至其顶部与所述搭接部9-1对接,所述第二轿厢门9在第一轿厢门8的作用下一并被提升使轿厢门开启。即,轿厢门开启时,第一轿厢门8首先向上动作,直至第一轿厢门8顶部与所述第二轿厢门9的搭接部9-1接触时,第二轿厢门9也同时随着第一轿厢门8继续提升,直至开启到预设的程度。同理,关闭时,前半程,第一轿厢门8和第二轿厢门9同时下移,当第二轿厢门9恢复到原位后,第一轿厢门8继续向下,直至第一轿厢门8恢复原位,轿厢门关闭完成。
其中,位于上方的第二轿厢门9采用金属边框,边框内设透明的钢化玻璃,用于采光。轿厢1的左右两侧壁也可以设置玻璃窗进行采光。
如图9所示,所述提升机构包括电机减速机28,电机减速机28的输出轴为向两侧延伸的通轴,其输出轴两端固定设置卷绳轮29,卷绳轮29上设置有钢带30,钢带下端连接第一轿厢门8底端。通过左右两条钢带提升第一轿厢门8,保证第一轿厢门8平稳升降,钢带结构为扁平状,占用空间小。钢带连接第一轿厢门8底端,能够最大程度的向上提起第一轿厢门8,确保第一轿厢门8的行程足够使轿厢门被完全打开。
所述楼层门的结构及开启关闭的原理同上述轿厢门相同。
如图1和图8所示,所述楼层门包括上下错位设置的第一楼层门4和第二楼层门5,所述第一楼层门4位于下部,所述第二楼层门5位于上部,所述第一楼层门4和第二楼层门5均可在导向装置的限制下垂直升降,所述导向装置为固定设置在楼层门洞3外侧墙面左右两侧的滑槽6。
所述第二楼层门5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楼层门4相对应的搭接部5-1,所述第一楼层门4被提升至其顶部与所述搭接部5-1对接,所述第二楼层5门在第一楼层门4的作用下一并被提升使楼层门开启。
其中,楼层门没有单独设置提升机构,其通过与轿厢门的联动实现开启和关闭。这样的好处是,避免在每一层的楼层门设置单独的提升机构,降低了安装成本,同时也简化控制系统,降低系统的故障率,降低运行和维修的成本。
楼层门与轿厢门实现联动的具体结构如下:
如图5、图6、图8及图10所示,所述第一轿厢门4下部设置有托板机构31,所述第一楼层门上设置有与所述托板机构31相适配的托板插孔4-1,第一轿厢门8被提起时所述托板机构31动作,与所述托板插孔4-1插接,使第一楼层门4与第一轿厢门8联动。
所述托板机构31包括第一托板31-1和第二托板31-2,第二托板31-2上端与第一轿厢门8铰连,第二托板31-2下端与第一托板31-1上端铰连,第一托板31-1下端与所述提升机构的钢带30连接;所述第一托板31-1下端与所述第一轿厢门8之间设置有滑动限位机构,第一托板31-1下端向上滑动推动第二托板31-2翻转呈水平状态,与托板插孔4-1插接。
所述滑动限位机构为设置在所述第一托板31-1下端左右两侧的限位凸起31-3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轿厢门8上的限位槽8-2,所述限位凸起31-3嵌置在所述限位槽8-2内。滑动限位机构有两个作用,第一是限定所述第一托板31-1下端沿着限位槽8-2垂直移动,第二是限制第一托板31-1的行程,当所述第二托板31-2翻转呈水平状态时,第一托板31-1同时也上升到极限。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轿厢门8底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个矩形的托板安装孔8-1,将上述托板机构31设置与所述托板安装孔8-1内,所述限位槽8-2设于所述托板安装孔8-1左右两侧壁内。
所述轿厢门与楼层门有一定的间距,即第一轿厢门8与第一楼层门4之间有一定间隙,因此,所述第二托板31-2的长度应当克服该间距,使其足够长,与所述托板插孔4-1插接。
上述结构中,当提升机构动作时,首先开始动作的是托板机构31,当第二托板31-2翻转呈水平状态时,正好与托板插孔4-1插接,位于托板插孔4-1内,然后提升机构继续收卷钢带,轿厢门与楼层门才会同步提升开启。在此过程中,轿厢门的开启与楼层门的开始应当考虑托板机构31所占用的空间,即轿厢门需要提升至足够的高度。
所述第一托板31-1下端与轿厢1之间设置有复位拉簧32,当轿厢门关闭的时候,轿厢门和楼层门均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同时受到提升装置的作用,轿厢门和楼层门缓慢下降,当第一轿厢门复位后,在所述复位拉簧32的作用下,托板机构3复位。
如图12、图13和图14所示,所述轿厢1上设置有定位销防坠机构,轿厢1停靠在指定位置后,定位销防坠机构的定位销37伸出,与所述固定设置在建筑墙体2上的对应装置搭接,防止轿厢1下坠。
所述定位销防坠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轿厢外侧壁的导向套管38,导向套管38可通过支撑架或支撑杆等结构焊接固定在轿厢侧壁。所述导向套管38内设置有定位销37,定位销37伸出后与所述固定座14对应,位于固定座14的上方1-3cm处,留出该间距目的是避免由于轿厢运行误差及各设施安装误差导致定位销37与固定座相互干涉,不能正常伸出,同时,定位销为了防坠,在正常情况下定位销不受力,当其发生坠落时,下坠1-3cm即可使定位销接触固定座。
所述定位销37一端与连杆39铰连,连杆39上端设置连接长孔40,定位销37端部通过耳轴与所述连接长孔40连接,连杆39底部与压板43固定连接,压板43与所述连杆39之间呈一定角度,压板43设置与轿厢内,位于第一轿厢门8正下方角部,连杆39中部(或底部)设置转轴41,使连杆39绕转轴41摆动,轿厢侧壁开设有使连杆39或压板43穿过的缝隙,连杆39或定位销37与导向套管38之间设置有复位拉簧42,所述复位拉簧42使定位销37处于伸出状态。
如图12所示,当轿厢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轿厢门8位于最底部,压板43受到第一轿厢门8的压力被下压,此时,连杆39受到压板43的作用处于靠近轿厢1一侧的状态,复位拉簧42处于被拉伸状态,定位销37处于缩回状态。
如图13和图14所示,当轿厢门开启时,第一轿厢门8被提升,此时压板43逐渐被释放,受到复位拉簧42的拉力,定位销37伸出,连杆39摆动到远离轿厢1的状态,压板43翘起。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定位销37可以通过一个独立的动力执行机构(如电缸)来驱动器伸缩。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轿厢上远离所述建筑墙体2的一侧设置有检修备用门45,在轿厢检修的时候,轿厢需要降至地面,这样就会挡住单元门33,导致人们无法出入,因此有必要在轿厢上再开设检修备用门45,轿厢检修的时候,检修备用门45和轿厢门全部打开,形成通道,降低检修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同时能够满足消防相关的要求。
如图11所示,所述轿厢对应的地面处设置有基坑34,所述基坑34内设置有弹性缓冲体36,所述基坑34上覆盖有钢板35。所述弹性缓冲体36可以采用废旧轮胎。
所述轿厢1与楼体之间设置有防坠器26,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防坠器26固定设置于支撑架24顶部,防坠钢缆27与轿厢顶部连接。作为等同替换,在曳引机上也可以设置防坠器,或者在靠近所述曳引轮处设置于钢缆20关联的防坠器。通过设置防坠器进一步增加了电梯的安全系数。
此外需要说明书的是,在电梯安装使用时,还需要设置控制器以及相应的传感装置以支持电梯的稳定运行。作为优先,可以在一楼门洞内设置红外线传感器,来识别来往的行人。由于电梯轿厢在不使用的时候是不能停靠在一楼的,所以当一楼的人需要使用电梯时,通过控制面板叫梯,控制系统接收到相应的信号,轿厢方可降至一楼,但是由于一楼门洞不定时的会有人员进出行走,为了避免轿厢下降对行走造成伤害,因此需要设置相应的红外线传感器,来识别来往的行人,当有行人时,则电梯不能够下降至一楼,需要等待至没有行人,轿厢方可降至一楼地面。
本实施例采用在轿厢的前后立面分别设门,作为进出轿厢的门和检修通道,作为等同替换,在轿厢的左右两侧也可以开设对应于楼层门的轿厢门和检修门,只要通过合理的方式使其便于进入楼道内即可。同理,轿厢的前、后、左、右里面均可以同时设门,用做不同的需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方钢管,其垂直贴近建筑墙体固定设置;
轿厢,其上固定设置有导向轮组,所述导向轮组抱住所述方钢管,使轿厢以所述方钢管为导轨垂直移动;所述轿厢靠近建筑墙体的一侧设置有轿厢门,所述轿厢门与设置在建筑墙体上的楼层门相对应;
配重体,其设于所述方钢管内,在方钢管内垂直上下运行;
动力机构,用于驱动轿厢垂直升降,其固定设置于方钢管或楼体顶部,所述动力机构通过钢缆连接所述轿厢和配重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靠近建筑墙体一侧的角部设有内凹部,所述内凹部与所述方钢管相适配,所述导向轮组设置于所述内凹部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钢管顶部或楼体顶部设置有支撑架,所述动力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动力机构为曳引机,所述配重体顶部设置有第一滑轮,所述轿厢顶部设置有第二滑轮和第三滑轮,钢缆一端固定在方钢管顶部,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一滑轮后向上经过所述曳引机的曳引轮,然后向下依次经过第二滑轮和第三滑轮后向上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和第三滑轮相对于水平面的垂直投影位于一条直线上,且沿轿厢对角线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与楼体的单元门的位置对应,所述楼层门为原有的楼道层间窗户改造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楼层门、轿厢门和轿厢箱体上均设置有玻璃窗。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门包括上下错位设置的第一轿厢门和第二轿厢门,所述第一轿厢门位于下部,所述第二轿厢门位于上部,所述第一轿厢门和第二轿厢门均可在导向装置的限制下垂直升降,所述轿厢顶部设置有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通过钢带与所述第一轿厢门连接,所述第二轿厢门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轿厢门相对应的搭接部,所述第一轿厢门被提升至其顶部与所述搭接部对接,所述第二轿厢门可在第一轿厢门的作用下一并被提升使轿厢门开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楼层门包括上下错位设置的第一楼层门和第二楼层门,所述第一楼层门位于下部,所述第二楼层门位于上部,所述第一楼层门和第二楼层门均可在导向装置的限制下垂直升降,所述第二楼层门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楼层门相对应的搭接部,所述第一楼层门被提升至其顶部与所述搭接部对接,所述第二楼层门可在第一楼层门的作用下一并被提升使楼层门开启;
所述第一轿厢门下部设置有托板机构,所述第一楼层门上设置有与所述托板机构相适配的托板插孔,第一轿厢门被提起时所述托板机构动作,与所述托板插孔连接,使第一楼层门与第一轿厢门联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机构包括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第二托板上端与第一轿厢门铰连,第二托板下端与第一托板上端铰连,第一托板下端与所述提升机构的钢带连接;所述第一托板下端与所述第一轿厢门之间设置有滑动限位机构,第一托板下端向上滑动推动第二托板翻转呈水平状态,与托板插孔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上设置有定位销防坠机构,轿厢停靠在指定位置后,定位销防坠机构的定位销伸出,与所述固定设置在建筑墙体上的对应装置搭接。
CN202120334612.XU 2021-02-05 2021-02-05 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3994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34612.XU CN214399436U (zh) 2021-02-05 2021-02-05 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34612.XU CN214399436U (zh) 2021-02-05 2021-02-05 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99436U true CN214399436U (zh) 2021-10-15

Family

ID=78024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34612.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399436U (zh) 2021-02-05 2021-02-05 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994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16643B (zh) 一种适用于老旧住宅楼改造的电动升降装置及改造方法
CN202072374U (zh) 一种多层楼房加装电梯
CN106829696A (zh) 二次加装电梯结构
CN211058233U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无机房电梯井道
CN110371823B (zh) 适用于装配式外加电梯施工的自提升吊装设备及施工方法
CN104944257A (zh) 一种室外电梯
CN214399436U (zh) 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结构
CN107337062B (zh) 一种新型家用电梯
CN111186752B (zh) 一种平层与错层入户相结合的加装电梯结构及其工作方法
WO2018205571A1 (en) Intelligent elevator
CN204873354U (zh) 一种室外电梯
CN112707276A (zh) 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结构
CN206273757U (zh) 外挂式架高井道住宅电梯
CN210763772U (zh) 一种电梯应急救援通道结构
CN212387534U (zh) 一种超长自动开闭的施工电梯翻板门
CN208327093U (zh) 楼道自动扶梯
CN209481015U (zh) 一种微型电梯
CN220412553U (zh) 一种户外电梯
CN115744549A (zh) 超高层边筒结构的两用施工电梯
CN111115420A (zh) 开放式可旋转住宅代步升降机
CN214569938U (zh) 一种多层电梯
CN204675590U (zh) 一种升降机翻板门机构
CN212562624U (zh) 一种旧楼加装电梯楼梯改造平层入户结构
CN217417824U (zh) 一种适用于可以紧贴既有住宅楼单元门外墙安装的电梯
CN213015535U (zh) 一种旧楼加装电梯的平层入户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0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