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96553U - 全折叠式抱胎装置及清障车 - Google Patents

全折叠式抱胎装置及清障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96553U
CN214396553U CN202120061901.7U CN202120061901U CN214396553U CN 214396553 U CN214396553 U CN 214396553U CN 202120061901 U CN202120061901 U CN 202120061901U CN 214396553 U CN214396553 U CN 2143965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connecting rod
beam body
hinged
oil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6190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志斌
李文斌
王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Intelligent Special Vehic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Intelligent Special Vehic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Intelligent Special Vehic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Intelligent Special Vehic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06190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965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965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965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全折叠式抱胎装置及清障车,该全折叠式抱胎装置包括梁体、前抱胎机构和后抱胎机构;前抱胎机构包括铰接设置在所述梁体的两端,并相互对称的翻转件以及驱动所述翻转件翻转的第一油缸;后抱胎机构包括铰接设置在所述梁体的两端,并相互对称的L形组件以及驱动所述L形组件翻转和收展的第二油缸;在工作状态下,所述翻转件和L形组件展开并相对设置,构造成承托轮胎的容置框架。前抱胎机构和后抱胎机构二者通过油缸驱动,在收拢状态下,二者分设在在梁体的两侧,在油缸驱动展开时,二者相向翻转共同构造成承托轮胎的容置框架。由此可解决现抱胎机构占空间较大,不能折叠的问题。

Description

全折叠式抱胎装置及清障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障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折叠式抱胎装置及清障车。
背景技术
清障车在托举作业时,为了提高托举作业速度,减轻操纵强度,其上设置自动抱胎机构。在作业时首先由抱胎机构抱住故障车的车轮,将车辆托举离地后再行拖走。
现有技术中,如专利号为CN03248472.0,名称为清障车自动抱胎机构的公开专利,该专利中通过抱胎油缸驱动L形的左、右抱臂翻转,翻转过程中左、右抱臂无法实现自动折叠收拢,仍然占据较大空间。
因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新的抱胎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占据空间大,折叠不方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折叠式抱胎装置及清障车。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折叠式抱胎装置,包括:
梁体,
前抱胎机构,包括铰接设置在所述梁体的两端,并相互对称的翻转件以及驱动所述翻转件翻转的第一油缸;
后抱胎机构,包括铰接设置在所述梁体的两端,并相互对称的L形组件以及驱动所述L形组件翻转和收展的第二油缸;
在工作状态下,所述翻转件和L形组件展开并相对设置,构造成承托轮胎的容置框架。
优选的,所述L形组件为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包括:
第一连杆,一端与所述梁体铰接;
第二连杆,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一侧,且一端与所述梁体铰接;
第三连杆,包括连接部和抱持部,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远离所述梁体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铰接;
所述第二油缸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第一连杆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油缸与所述梁体平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容置框架一侧开口设置;在抱胎状态下,所述翻转件与轮胎的前端抵持,所述第三连杆与轮胎的后端抵持,所述第一连杆位于轮胎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梁体为T型梁,包括横梁以及垂直所述横梁设置的连接梁,所述翻转件设置在所述横梁的两端,所述第一油缸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梁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翻转件铰接。
优选的,所述梁体为T型梁,包括横梁以及垂直所述横梁设置的连接梁,所述翻转件设置在所述横梁一侧,所述L形组件设置在所述横梁另一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清障车,包括上述的全折叠式抱胎装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至少一种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了包括梁体、前抱胎机构和后抱胎机构的全折叠式抱胎装置,具体的,前抱胎机构分别设置在梁体的两端,后抱胎机构分别设置在梁体的两端并与前抱胎机构相对设置,二者通过油缸驱动。在非工作状态下,二者分收拢于在梁体的两侧,在油缸驱动展开时,二者相向翻转共同构造成承托轮胎的容置框架。由此可解决现抱胎机构占空间较大,不能实现完全折叠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全折叠式抱胎装置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中全折叠式抱胎装置收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实施例中全折叠式抱胎装置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照图1至图3,全折叠式抱胎装置包括:梁体10、前抱胎机构30和后抱胎机构20,其中,前抱胎机构30,包括铰接设置在所述梁体10的两端,并相互对称的翻转件31以及驱动所述翻转件31翻转的第一油缸35;后抱胎机构20,包括铰接设置在所述梁体10的两端,并相互对称的L形组件以及驱动所述L形组件翻转的第二油缸24;在工作状态下,所述翻转件31和L形组件展开并相对设置,构造成承托轮胎的容置框架。
本实施例中,所述梁体10为T型梁,包括横梁11以及垂直所述横梁11设置的连接梁12,所述翻转件31设置在所述横梁11的一侧,所述L形组件设置在所述横梁另一侧。所述L形组件设置在所述横梁11的两端,所述L形组件为两组分设在横梁11两端的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其包括:第一连杆21、第二连杆22、第三连杆23。
其中,第一连杆21的一端与所述横梁11铰接,第二连杆22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21一侧,且一端与所述横梁11铰接。第三连杆23包括连接部23a和抱持部23b,所述第一连杆21和第二连杆22远离所述横梁11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23a铰接;第二油缸24一端与其中一个第一连杆21的中段铰接,另一端与另一个第一连杆21的中段铰接。第二油缸与所述横梁11平行设置,第二油缸的伸缩可带动左右两端的第二L形组件同步展开或收拢。所述翻转件31设置在所述横梁11的两端,所述第一油缸35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梁12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翻转件31铰接。为确保两翻转件31的同步翻转,在此设置两对称的第一油缸3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框架一侧开口设置;在抱胎状态下,所述翻转件31与轮胎的前端抵持,所述第三连杆23与轮胎的后端抵持,所述第一连杆21位于轮胎的内侧。在收拢状态下,第一油缸35收缩,使翻转件31朝向连接梁12摆动,直至其运动至与连接梁12平行的状态。第二油缸24收缩,使第一连杆21和第二连杆22相向摆动并靠近横梁11。第三连杆23对应朝向横梁11运动,第二连杆22分别与横梁11及第三连杆23之间的夹角变小,直至收拢至横梁11的一侧。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将L形组件设置成平行四边形连杆组件,并使抱持部23b与连接部23a之间设置一定的角度,在收拢或展开过程中,抱持部23b与横梁11始终保持平行,由此抱持部23b与轮胎的胎面完全贴合抵持,确保胎面受力均衡。对于不同直径的轮胎,第二油缸24的伸缩使第一连杆21与第三连杆23之间的角度可调,对应以调整抱持部23b与横梁11之间的间距实现与多种尺寸的轮胎的适配。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清障车,包括上述的全折叠式抱胎装置。具体的,全折叠式抱胎装置设置在清障车的尾部,通过连接梁12与清障车的主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至少一种的有益效果:
前抱胎机构30分别设置在梁体10的两端,后抱胎机构20分别设置在梁体10的两端,二者分设在在梁体10的两侧,通过油缸驱动展开。二者相向翻转共同构造成承托轮胎的容置框架;随后清障车即可将上述全折叠式抱胎装置及故障车辆的前胎举升,以便后续拖行。第一油缸35回缩驱动翻转件31翻转至靠近连接梁12的一侧,同时第二油缸24回缩使L形组件中各连杆之间的夹角变小,直至折叠收拢与横梁11的一侧,由此可解决现抱胎机构占空间较大,不能完全折叠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

Claims (7)

1.一种全折叠式抱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梁体;
前抱胎机构,包括铰接设置在所述梁体的两端,并相互对称的翻转件以及驱动所述翻转件翻转的第一油缸;
后抱胎机构,包括铰接设置在所述梁体的两端,并相互对称的L形组件以及驱动所述L形组件翻转和收展的第二油缸;
在工作状态下,所述翻转件和L形组件展开并相对设置,构造成承托轮胎的容置框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折叠式抱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组件为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包括:
第一连杆,一端与所述梁体铰接;
第二连杆,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一侧,且一端与所述梁体铰接;
第三连杆,包括连接部和抱持部,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远离所述梁体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铰接;
所述第二油缸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第一连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折叠式抱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缸与所述梁体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折叠式抱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框架一侧开口设置;在抱胎状态下,所述翻转件与轮胎的前端抵持,所述第三连杆与轮胎的后端抵持,所述第一连杆位于轮胎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折叠式抱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体为T型梁,包括横梁以及垂直所述横梁设置的连接梁,所述翻转件设置在所述横梁的两端,所述第一油缸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梁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翻转件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折叠式抱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体为T型梁,包括横梁以及垂直所述横梁设置的连接梁,所述翻转件设置在所述横梁一侧,所述L形组件设置在所述横梁另一侧。
7.一种清障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全折叠式抱胎装置。
CN202120061901.7U 2021-01-11 2021-01-11 全折叠式抱胎装置及清障车 Active CN2143965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61901.7U CN214396553U (zh) 2021-01-11 2021-01-11 全折叠式抱胎装置及清障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61901.7U CN214396553U (zh) 2021-01-11 2021-01-11 全折叠式抱胎装置及清障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96553U true CN214396553U (zh) 2021-10-15

Family

ID=78046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61901.7U Active CN214396553U (zh) 2021-01-11 2021-01-11 全折叠式抱胎装置及清障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965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41860A1 (en) Pivoting axle system
US8302993B2 (en) Support device for walking machines
US20060145499A1 (en) Expandible trailer
CN110467115A (zh) 叉吊轮式起重机
CN210224260U (zh) 一种可快速折叠展开的阵面天线
CN214396553U (zh) 全折叠式抱胎装置及清障车
CN210505307U (zh) 叉吊轮式起重机
CN112590650B (zh) 全折叠式拖车装置及清障车
CN216231894U (zh) 一种方便设备上下的液压式折叠爬梯
CN211731849U (zh) 无人机回收装置
CN110979713B (zh) 无人机回收装置
CN214734011U (zh) 一种具有x腿折臂式起重机的汽车
CN212558556U (zh) 一种机械化货桥
CN110525393B (zh) 一种车用支撑腿
CN214267330U (zh) 一种折叠雨棚及农业机械
CN110936775A (zh) 水陆两栖车同步收放轮装置
CN208633603U (zh) 舞台
CN204415355U (zh) 一种清障车前支腿结构
CN217574994U (zh) 一种折叠式托臂结构及清障车辆
CN217455794U (zh) 一种车辆拖牵结构
GB2120620A (en) A breakdown recovery vehicle
CN220314933U (zh) 一种后举升车辆用可伸缩式后防护结构
CN215705944U (zh) 一种独立车厢及拓展式房车
CN210283789U (zh) 一种可伸缩式轴距的底盘系统
CN217435687U (zh) 一种折叠支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